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E.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怪文,见解精辟,因而考中了举人。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
(4)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你怎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5 04:30: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应用示范》(以下简称《应用示范》)日前在天津公布《应用示范》针对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整合覆盖保险、支付、教育、文娱、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资源,研发包括健康养老跨界服务集成、信用评估和养老数据分析等3个“健康养老+”平台,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式和旅居式养老为辅的健康养老跨界融合服务模式。

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健康养老+”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老年人健康状态动态演化规律,为老年人在生理健康监侧、心理健康监侧与干预、个性化生活照料、紧急状况检侧与紧急救助、位置服务、行为识别、意图识别、作骗防范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健康养老+”平台以“养老智能卡”作为推广介质,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各方面,形成特大城市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平台将同时与医保、社保等打通,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服务。

(摘编自《未来3年京津老年人将“尝鲜”养老新模式》,《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

材料二:

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作为新兴业态,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智慧养老概念模糊,市场对于用户的培养不足一方面智慧养老面对的用户主体为“40后”"50后”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家庭并不具备网络环境,自身实操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简单地将智慧养老与互联网养老画等号,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使得很多高科技养老产品难以推广。这些问题使得智慧养老的试点存在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的情况,除了少部分居家场景的产品及服务外,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骚站等模式,并不被老人买账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智慧养老更多的是一种发展趋势。老年人更需要一种面向社区、面向家庭,能够提供综合性、专属定制化养老服务的机构。但从长远来看,智慧养老潜力巨大,前景看好未来“80后”"90后”将会展现出与当前老年群体不一样的特点,对于智慧养老产品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自主性智慧养老将为养老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未来,,币我们相信这个未来并不遥远。

(摘编自《中经国富:智慧养老大势所趋,解决“智慧”痛点仍是挑战》,《乐居财经》2019年7月1日)

材料三:

项目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发布高龄老人服务需求志愿者从平台发现这些需求,然后对接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一名志愿者为7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凡是服务时间2年以上的,其服务时长就会被储存在“时间银行”信息平台个人账户中。等他(她)自己到70岁之后,就可以从“时间银行”提取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6月26日,浙江苍南启动“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试点项目。

“有精力的低龄老人也可以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苍南县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余珍芳说,他(她)们通过“现在存时间,未来取服务”的方式,等自己70岁后就能享受相应时长的公益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内容包括送餐、看护、陪伴、助行、助医、代办等这样可以激励身体健康、生活有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能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

(摘编自《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苍南试点“时间银行”项日》,《浙江新闻》2019年6月2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津公布的《应用示范》以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养老服务的资源优化和配置问题。
B.很多老人家庭不具备网络环境,老人自身实操能力不足,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是日前智慧养老中存在的几个主客观问题
C.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是市场培育不足的后果的表现。
D.三则材料,前两则都是围绕智慧养老的成与败、利与弊的问题展开,第三则材料则报道另一种不同的养老方式,三则材料形成互补。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养老+”是一种智慧型养老,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为各种养老服务提供依据和支持,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的各方面。
B.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通过“时间银行”存储,若干年后可以置换成自己所需要的、不同于自己曾经提供的服务
C.低龄老人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这种模式以“时间银行”为基础和中介,可以解决无儿无女、经济能力不足的老人的养老问题。
D.未来“80后”"90后”将能更好地适应智慧养老,并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这将给智慧养老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小题3】试比较材料一、二的“智慧养老”模式和材料三“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异同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小题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筷子漫谈
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⑦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⑧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我们的祖先也经历过这一阶段。
B.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
C.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
D.筷子材料为木材和竹子,其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古资料记载,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因此更名为“筷子”。
B.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
C.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D.筷子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很多的审美享受。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
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筷子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
C.作者引用“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主要目的是说明骄奢淫逸容易导致身死国亡的深刻道理。
D.筷子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物品探究起来往往和文化有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发展绝非偶然,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日益多元化和细分化,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资源的高效配置。而共享经济能有效的调整供需需求,将闲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更好的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同时,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形成了全新的社交信赖体系,并通过社群和分享的方式,颠覆着传统产业形态的发展。
在传统商业模式产业链中,包含采购、进货、仓储、研发、销售及渠道维护等多个环节,形成了高额的管理及流通费用,而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在很大流程上减免和优化了这些流程,使消费者获得产品或者服务的实际支出成本比传统模式下更低。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获得实际优惠,平台方利用产生的闲置资源,进行再次分配,从而获得收益,形成一种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双赢局面。
(摘编自《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模式或引发多领域变革》)
材料二:

(资料于《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注)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包括共享金融、交通出行、生活服务、房屋住宿、付费娱乐、知识技能、医疗服务等。共享经济的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当下中国的共享经济,资金分享领域占共享经济市场总交易额的60%以上,生活服务领域占20.95%,交通出行领域占5.90%。
材料三:
现在共享经济能够成为一种热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几乎人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改进,使得移动支付成为可能,这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先决条件。另外,中国有近14亿人口,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创业者只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口,便有可能创业成功。就目前而言,共享就是这个切口。虽然共享公司在成立早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获得盈利,但是通过向用户收取押金的方式,这些企业逐渐积累了巨额资金,利用好这笔资金,企业便能获得巨大收益。这也是吸引众多创业公司纷纷投身于共享行业的另一大原因。
共享经济发展到现在,最大的阻碍就是政府目前还欠缺一个公共的大数据平台。政府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十分显著,但是在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物联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政府能够在建设公共大数据平台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并对不规范的共享经济行为通过法律及政策加以规范,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共享经济未来的引领者。
(摘编自《中国引领共享经济的未来目前还欠缺公共大数据平台》)
材料四:
俄罗斯近几年已成为共享经济初创企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俄罗斯近几年已成为共享经济初创企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许多俄罗斯人已经开始与陌生人共享公寓和汽车以寻求额外收入,但造成这种社会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卢布大幅贬值,让俄罗斯经济陷入至少6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工资水平的下降以及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老百姓实在负担不起过去的消费水平,而共享经济的出现只是恰好成为当前较好地维持生活且又省钱的工具而已,老百姓自己对于共享经济的热情并不高涨。
(摘编自《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盘点各国“共享”创意》)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经济——立足于——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日益多元化和细分化——实现——将闲置资源合理配置
B.共享经济——依靠——全新社交信赖体系社群和分享的方式——颠覆——传统产业形态
C.现在共享经济——形成热潮的原因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改进——导致的结果是——有可能创业成功
D.现在共享经济——最大阻碍是——政府缺乏一个公共的大数据平台——采取措施有——政府投入更多精力和资金并以法律及政策加以规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共享经济模式很大程度减免和优化了传统商业模式产业链中一些管理和流通环节,达成消费者和平台方双赢的局面。
B.共享经济将出现该领域不断扩展并跨界融合、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壮大、重点领域竞争加剧且显出衰退迹象的基本趋势。
C.参照材料二中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和共享经济的生命周期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D.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共享金融等企业进入成熟期,房屋住宿等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知识技能等企业则处于形成期。
E. 俄罗斯的共享经济近几年飞速发展,但俄罗斯人对共享经济持乐观态度,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热爱,仅仅把它当作改善生活的工具。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和俄罗斯激起众多创业公司及创业者投身共享行业的不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