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牟宗三的桑梓情结
杨潜
牟宗三是1949年夏秋之间离开大陆去台湾的。此时,国民党大陆政权行将崩溃。牟宗三临行前,来到广东番禹乡下的黄氏观海楼,探望隐居于此的恩师熊十力。熊先生曾认真地建议牟宗三等几位门生留在大陆。牟宗三回答说,地球是圆的,怎么会回不来?世事终究难料,这成了他们师生之间的最后晤面。
熊十力之于青年时代的牟宗三,犹如伯乐之于千里马。抗战期间,牟宗三颠沛流离于西南边陲各地,一度生活困窘。为此,熊十力曾写信向西南联大的汤用彤推荐他。梁漱溟曾问熊十力,何以对牟宗三如此器重?熊俨然作答:“能悟人之所不能悟,见人之所不能见。北大有此可造之才,而不能容之用之,岂不可惜可憾?”
在台湾最初的岁月,牟宗三不忘记恩师厚望,潜心于学术,著述甚丰。他既继承熊十力所开创的形上思辩的新途径,又不墨守师说,创造性地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用他的学术成就回报了师恩和故乡的亲人。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晚年曾自道:“从大学读书以来,六十年中只做一件事,即反省中国之文化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这项宏阔的伟业却是在海外完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有过漫长的阻隔,对于前去台湾的大陆人来说,亲人难见,故土难回。萦绕了牟宗三心头的同样是挥之不去的桑梓情结。桑梓之情,大而言之是家国情怀,小而言之是怀乡之念。
最能集中反映牟宗三桑梓情结的是他的《五十自述》。他在文中追忆了少年时的生活世界,故乡栖霞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家庭温馨种种,在他的回忆里,温情而美好:“村前是一道宽阔的干河------两岸平沙细软,杨柳依依,绿桑成行,布谷声催。养蚕时节我常伴着兄弟姊妹去采桑,也在沙滩上翻筋斗,或横卧着。”
牟宗三是从乡间走出的。虽然牟氏在栖霞为大族,但牟宗三这一支到他祖父执家时,已经衰微。牟宗三说他父亲虽是农家之人,却是“典型的中国文化陶养者。他常看《曾文正公家书》,晚上也常诵古文。”这样的家庭熏染,使他自幼形成了养志立身、择善而从的品性。1927年,牟宗三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大学三年级时,牟宗三读到了熊十力所著的《新唯识论》,后经邓高镜的引荐得以见面,这引发了牟宗三思想的巨变,他后来感慨说:“我之得遇熊先生,是我生命中一件大事。”牟宗三遇到与之精神相契合的熊十力,使他的学术路径由逻辑学和西方哲学转向了中国哲学。
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大陆与港台的学术交往越来越多 。1992年5月,牟宗三的《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在大陆首次出版。同年十月,山东大学主办了“牟宗三与新儒家”学术研讨会。此后,牟宗三更多的著作得以在内地出版,对大陆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对“新儒家”思想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不衰。对牟宗三来说,桑梓之地,人虽不能至。但他的学术思想开始“还乡”,也是一件令他欣慰的事。牟宗三去世后的1998年,两岸又共同在济南举办了“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来自我国各地及其他国家的近百名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牟宗三的弟子们激动地说:齐鲁是儒学发源地,也是牟先生的桑梓之地,来山东参加这次盛会,意义非同寻常。
牟宗三少小离乡,飘萍不定,但却是有“根”的,这个“根”便是中华文化。从传统儒学的“花果飘零”到现代儒学的返本开新,新儒家的知识分子们,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如孤臣孽子,为捍卫中国的文化、复兴中国的文化而艰难苦斗,终至完成了自我救赎与革新,建立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又极富中国智慧的、能与西方任何学术流派相媲美的哲学体系。牟宗三作为其中健将,有这样的成就,缘于中国文化之深远根脉。
牟宗三的怀乡情结还体现在牟宗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虽走遍南北,开口说话依旧是改良后的胶东腔调,一日三餐最爱的仍是山东口味,生葱大蒜一样不少。讲学著文,常常拿“山东”这个地理名称或举例或说事。
晚年的牟宗三,对国家的统一问题,时刻挂怀于心。一生爱看京剧的牟先生,有一次看完戏,在与众人谈及两岸前景的话题时,用他特有的牟氏幽默冒出一句:“凭什么统一中国?倒不如用京剧统一中国算了,这是文化所在!”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牟宗三出身于山东栖霞大族,家室显赫,但他少小离乡,飘萍不定,抗战时期,牟宗三颠沛流离于西南边陲各地,生活一度困顿窘迫。
B.1949年,牟宗山在离开大陆前曾去探望恩师熊十力,熊十力考虑到两岸严峻的政治形势建议他留下,牟宗三没有听从,从此师生海峡永隔。
C.与其他由于历史原因而被阻隔在海峡对岸的大陆人一样,牟宗三也是亲人难见,故土难回,怀念乡土之情萦绕于心,挥之不去。
D.两岸关系缓和后,借助《道德理想主义的重逢》等著作在大陆陆续出版发行并产生广泛影响,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终于得以“返乡”。
【小题2】作为新儒学的一代宗师,牟宗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小题3】牟宗三的桑梓情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04 02: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大学的发展
今天,英国《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副刊》刊登文章,评论中国大学和高等教育如何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把中国大学的发展比成高速铁路。尽管国人对中国大学有许多尖刻的批评,尽管外国许多学者看不惯中国大学缺乏西方倡导的"学术自由",中国大学最近10年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却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高等教育,百废待兴。当时,只有不到30万名幸运儿,进入不到一千所规模非常小的大学。例如,我就读的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那年只招收180多名学生。这个学院后来改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几年前改为海南大学,现在每年招收 5000多名学生,成为海南岛唯一的211大学。
过去30年,中国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同时, 原有的大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到2012年,全国每年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入学人数超过900万人。2013年, 毕业生人数717万人,是30年前的近30倍,是英国大学毕业生的16倍。
许多人说读大学很贵,但是我所了解的是学生的学费多年不变。公立大学的学费每年大约是5000到 6000元人民币,是英国9000英镑的7%还不到。在中国,培养一位大学土的成本,包括备交学费、生活费和国家补贴,是英国的八分之一。而中国的人均GDP, 是英国的六分之一。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读书的学生成本,是英国本土的二分之一,是国内重点大学成本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中国大学质量可能比英国大学差不少, 但是如果考虑到成本因素,中国大学是非常高效率的, 这主要是得利于中国大学老师的低薪和苦干。
当然,读大学以后就业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并不是中国特色,外国大学生就业也很不容易,包括英国。
如何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能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经济增长环境,也包括家长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当然,政府还可以通过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削弱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差别,削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就业的待遇差别,平衡区域和大中小城市的发展,等等,都有利于扩展大学生就业的选择空间。
中国大学的崛起,用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原校长, 现上海中英学院院长高原教授的话来说:"那些假设必须用美国模式才能办好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是错误的。而当他们发现错误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原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宋永华教授说:"中国的九所精英大学,有点儿像英国的罗素大学集团,它们的目的都是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宋永华还说:"不仅是九所,中国其他大学也是雄心勃知岛。"
中国大学的成长,得利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每年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的科研投入。如果把科研经费用好,中国科技的进步,就可以快速冲刺世界的先进水平。
从中国搞高铁建设以来,已经建成近1万公里的高速铁路,总长度超过了欧洲大陆所有高速铁路的总里程。
上海最新的铁路站,犹如大型的飞机场,是目前全亚洲最大的铁路站。外国人初见,被惊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外面的建筑,让人感觉就像西方从没有见过的巨大教堂,从这里发往北京、南京等城市的列车,奔跑的速度高达每小时320公里。
中国大学的第一团队是清华、北大,加上哈工大、 中科大、复旦、南大、浙大、上交和西交。这九所大学叫做2+7,或者是C9。第二团队就是除了 C9以外的其他985大学,包括南开、中山、重大、川大、武大等大学。 第三梯队,就是除了 985以外的其他211大学。
中国大学即将去行政化,希望今后的管理向着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中国不是没有好的人才,而是没有好的体制。有现在强大的科研投入,有用之不尽的广阔人才库,加上日益完善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那是迟早的事情,而不是能不能的事情。中国人需要自信,因为自信,加上苦干和巧干,才是成功的必要前提。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中国大学质量可能比英国大学差不少,但是如果考虑到成本因素,中国大学是非常高效率的。
B.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但是,这并不是中国特色,英国大学生就业同样不容易。
C.英国《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副刊》刊登文章,把中国大学的发展比成高速铁路,这是对中国大学发展过快的批评。
D.30多年前海南大学是一所规模非常小的大学,现在每年招收5000多名学生,成为海南岛唯一的211大学。
【小题2】下面不属于"英国《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副刊》把中国大学的发展比成高速铁路"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中国大学最近10年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过去30年,中国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同时, 原有的大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C.中国的九所精英大学有点儿像英国的罗素大学集团,它们的目的都是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是九所,中国其他大学也是雄心勃勃的。
D.中国大学的成长,得利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 以及每年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的科研投人。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培养大学生成本低,在中国,培养一位大学生的成本,是英国的八分之一。而中国的人均 GDP,是英国的六分之一。
B.中国大学正在朝着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
C.政府削弱企业间的差别,削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就业的待遇差别,平衡区域和大中小城市的发展,等等,都有利于扩展大学生就业的选择空间。
D.高原教授认为那些假设必须用美国模式才能办好高等教育的人是错误的。而当他们发现错误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青衣是京剧中的重要行当。《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大登殿》中的王宝钏、《锁麟囊》中的薛湘灵……她们温良谨顺,支撑着岁月中平淡的日子。青衣是,更是 ;青衣不是,而是 。青衣的脸上是凡尘女子的表情,有烟火气,有人情味儿。无论生计多么艰辛,她们总是以女子的柔韧和聪慧,让人觉得世间的岁月水远山长,意趣无限,(甲)(xījì)无限。然而艰辛毕竟是苦,青衣的苦,是出嫁离家的苦,是生儿育女的苦,是没米少柴的苦,是红颜渐凋的苦……是千百年来女子心底的苦。所以最怜惜青衣的,恰恰是女人自己。青衣在舞台上轻移莲步,浅笑低颦,只不过带上了(   )(顾影自怜/茕茕孑立)的苦涩意味。她们的戏,一半儿演给观众看,一半儿演给自己看。

人间很多的女人,历经岁月之后,都会成为青衣;很多的男人,阅尽红尘以后,都会爱上青衣。青衣最后的归宿,就在这些了解到人世(乙)(cānɡsānɡ)的人们的心里。

【小题1】在文中横线处填写的词语,前后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女子的形    ②女子的魂    ③民间女子    ④天上的仙子
B.①女子的魂    ②女子的形    ③民间女子    ④天上的仙子
C.①女子的形    ②女子的魂    ③天上的仙子  ④民间女子
D.①女子的魂    ②女子的形    ③天上的仙子  ④民间女子
【小题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甲:____ 乙:_____
【小题3】根据语段的内容,在括号中选填的成语及选择的理由都恰当的一项是
A.选择“顾影自怜”。理由: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用在句中,表现了青衣非常了解自己的苦楚,因而在表演给观众看的同时,生发出对自己的怜惜之情。
B.选择“茕茕孑立”。理由: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无依无靠。用在句中,既体现了青衣在生活中只能独立支撑家庭,也表现了她们因无人理解而感到孤独落寞。
C.选择“顾影自怜”。理由:顾影自怜,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怜惜自己。用在句中,表现了青衣虽然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艰辛,但依然能坚强自立,体现出青衣善良柔韧的一面。
D.选择“茕茕孑立”。理由: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孤傲。用在句中,表现了尽管只能支撑平淡的日子,但青衣依然可以为自己的价值而骄傲。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猷的雪夜

①那该是六朝最著名的一个长夜吧。历史上多少个夜晚因为平淡无奇而永远消失在了时间的黑洞,而这一夜,却因为一个叫做王子猷的人,在后世文人心里扎下了根,以至于人们一提起魏晋风骨,便会想起并看到那个长夜的漫天风雪。

②王子猷名徽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此人既无绝世之才,也无丰功伟绩,在品德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儒家所追求的“三不朽”与他一个都沾不上边。然而,他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如果说刘伶是个“以酒为名”的方外之人,那么王子猷就是个靠标新立异而爆得大名的“行为艺术家”了。

③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王子猷绝对是个怪人。比如,他偶然到别人的空宅里暂住一段时间,也要令家人种竹子。有人不解地问:“只是暂时住住,何必这么麻烦呢?”王子猷打着口哨歌吟了好久,才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后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好当与王子猷不无关系。又有一回,王子猷应召赴都城建康,所乘之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从岸上走过,王与其并不相识,船上一位客人道:“此人就是桓野王。”王子猷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显宦,但他素知子猷之名,对如此唐突的邀请也不在意,当即下车上船,坐在胡床上,拿出笛子吹奏了一曲“梅花三弄”,笛声清越,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整个过程,宾主双方没有说过一句话。

④据《世说新语》记载,那个令后世文人神往不已的长夜,江南一带普降大雪,当时王子猷住在山阴(今浙江),夜半醒来,百无聊赖,于是开室,酌酒,环顾四周,一片皎然。因起彷徨,咏诵左思的《招隐诗》,他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安道就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和隐士戴逵,当时戴隐居在浙东剡县,王子猷当即连夜乘小舟去拜访他。小舟在风雪中走了一夜,终于赶到戴逵的家门口时,他却忽然改变了主意,转身又按原路打道回府,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⑤王子猷的小舟在风雪中的剡溪走了一夜。这一夜,他愣是把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剡溪,走成了一处人文得不能再人文的名胜。这一深具文化意味的骇俗之举,令后世无数文人恍兮惚兮,唏嘘不已。而惯会“言约旨远”的《世说新语》却只用了六个字:“造门不前而返”。个中迂曲,则一任读者遐思玄想。

⑥时光荏苒,逝者如斯。三百多年后,子猷、安道早已作古,可作见证的惟有脉脉流淌的古剡溪。当意气风发、才华盖世的青年李白仗剑出蜀、云游四方之时,江左风流已成陈迹,大唐盛世对于士人人格的重新塑造业已完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仙李白,正是本土文化天地精华所滋养出的“人中龙凤”,他本属于魏晋,属于老庄,却幸而“空降”大唐,前世的烙印一直镌刻在今生的额头上,所以他总是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是能够把自我凌跃于一切外在价值之上的人,更有一份空诸依傍的有恃无恐。他不是王子猷,但他一直又是王子猷,或者说,他是拼了命要证明自己不是王子猷的李太白!

⑦在李白的诗集中,“剡”字出现凡14次,“子猷”6次,“访戴”2次,“安道”1次,除去作为诗题的2次,共引用了“雪夜访戴”之典高达21次,这还不包括其它与剡溪有关的人名和意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就是其中一例。

⑧在李白心目中,剡溪是他无限向往的隐遁之地,而子猷身上的那种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风流自赏的气度,也一直是他心慕手追的风神境界。剡溪,成了诗仙念念不忘的一个符号。这符号背后,既承载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发自内心的痴情,也寄寓着诗人对一种尘世间所能有的自由境界和人格理想的不懈求索。宗白华先生论晋人之美,有“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之谓。太白对子猷的企慕,对剡中的向往,不正是晋人风流的遥远而又铿锵的回声么?

【小题1】第二段中加点词“三不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七段划线句出自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七段中,作者统计“剡”、“子猷”、“访戴”、“安道”等词语在李白诗集中出现的次数,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
【小题4】阅读文章,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
A.子猷听桓伊吹笛的故事,说明两人都洒脱且心有灵犀。
B.“造门不前而返”六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何可一日无此君”一句,是对王子猷节操的最好说明
D.作者认为王子猷是个靠炒作自己而得名的“行为艺术家”
【小题5】联系全文,写出第一段中加点字“魏晋风骨”的含义。
【小题6】⑨第八段中的划线句说:“太白对子猷的企慕,对剡中的向往,不正是晋人风流的遥远而又铿锵的回声么?”结合本学期学习的李白的诗作,请你谈谈太白以怎样的行为表现了对“晋人风流的遥远而又铿锵的回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世纪5 0年代,在无资料、无经验、无工装、无设备的“四无”条件下,中国汽车工业迈出了极其艰难的第一步。1957年,中国的汽车开始在外国汽车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再创造。1958年,代表当时中国汽车制造最高水平的“红旗”轿车问世,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自行设计和生产国产高级轿车。

70年代末,“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中国汽车工业愈发意识到自己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技术差距和管理差距。技术的落后和雄心壮志之间的落差,使得轿车生产走上以合资引进技术的道路。在合资发展的浪潮中,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等合资品牌相继诞生,与西方汽车巨头“联姻”给中国汽车市场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另外,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市场也不断壮大。

2000年到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不仅如此,中国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汽车零部件都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国内量产,整车制造水平也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下降,这使得中国汽车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让中国汽车市场更加繁荣。同时,吉利、长城、奇瑞等国产品牌十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逐渐打破了以往消费者对国产汽车的刻板印象,成为市场热捧的对象,同时也为进军海外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摘编自《中国汽车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材料二:

2019年上半年的国内市场,自主品牌长城汽车,销量达45万辆,净利润49亿,毛利率高达17%,这个水平堪比保时捷。自主品牌在国内可以轻松地赚得盆满钵满,而在海外则是步履维艰。因此,自主品牌也就降低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动力。

和大众、丰田等全球豪强相比,自主品牌普遍起步较晚。像奇瑞、吉利、比亚迪等都是在2001年之后才获得乘用车牌照,和普遍有着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差距非常明显。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发展早期,重要零部件都需要跨国公司提供,直到最近几年才解决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核心技术难题。从目前来看,中国自主品牌轿车整体技术水平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落后10-15年。此外,自主品牌轿车的出口以二线车厂为主,这些二线车厂的品牌价值较低,产品质量较粗糙,售后服务不完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场。

(摘编自《中国汽车网》)

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中国与相关各国深化了相互合作,增进了双向开放。这其中,中国汽车产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沿着“一带一路”,中国汽车产业不断提升品质、开拓市场。近年来,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自主品牌不断成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汽车“走出去”海外产能已超过300万辆。相对于欧美汽车来说,中国汽车档次较多、品种齐全,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我们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例如,中东地区天气热,沙漠多,我们对发动机和进气系统进行改良,推出可以耐高温、防沙尘的汽车;针对俄罗斯、乌克兰等冰雪天气较多的特点,我们开发出能应对超低温、冰面道路等恶劣环境的汽车;针对东南亚等国特殊的交通规则,我们推出了右舵车……” 奇瑞汽车国际公司副总经理杜维强说。据悉,奇瑞连续16年保持中国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摘编自《中国汽车,沿着一带一路跑起来》)

【小题1】下列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起步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克服了许多困难,“红旗”轿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在这一 时期自力更生的一个缩影。
B.改革开放后,大量合资车企的产生,有效地刺激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壮大,并且带来了技术方面的进步。
C.本世纪初,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推动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关税下降又使得价格下降,需求大增。
D.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模仿、合作、创新等发展阶段之后,在中国对外交流合作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在国内市场的盈利情况良好,这可能会对其海外市场拓展决策的制定产生影响。
B.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但与欧、美、日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 需10-15年才能超越。
C.“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响应,可以预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出现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D.通过杜维强的介绍能够推知,奇瑞汽车在进入海外市场前,会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产品试验。
【小题3】如何才能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更好地走向世界?请结合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