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彩色的古木林层林尽染,古老的水塘一池碧水两相映,不远处的民居错落有致…… " 摄友 " 说,这里是 " 天然摄影棚 ";画家说,这是一幅 " 泼了浓墨的高山风情油画 ";浙江临安指南村村民说,这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静谧古老的指南村被称为 " 华东地区最美古村落 ",秋日里,一派迷人风光。
19 日,来自美国、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等地的民宿专家学者、民宿实践者、国内外主流媒体等汇聚浙江临安指南村,以 " 乡村旅游3.0:从民宿到乡宿 " 为主题,共赏秋日红叶,共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临安是中国最早开发乡村旅游的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初,农家乐就在临安兴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下农家乐、民宿早已耳熟能详,而临安又首创了 " 乡宿 " 一词。
" 农家乐和民宿分别代表了乡村旅游1.0 和2.0 版,前者以物为本,就是注重吃什么,后者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个性、舒适度,而乡村旅游3.0 就指乡宿。" 浙江临安指南村村支书朱文校向记者介绍道。
材料二: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材料三:
目前绝大多数旅游城市、乡村和景区除了在节假日以外,都远远没有达到游客饱和的地步,所以希望游客大扩展、高增长可以理解。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需求侧看,旅游需求只是初步得到释放,潜力无穷。现在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一半、不足总人口数1/4的富裕人口和中产阶层,已经把国内旅游搞得热火朝天;只有7000万张出境证件的国民,已把出境旅游弄得风风火火。试想,如果城镇化率达到7成、中产阶层占比达到6成、有出境证的国民达到总人口的1/4.那将会是怎样一种真正的大众旅游时代景象?
笔者看到西班牙著名旅游城市巴塞罗那的几则报道:今年1月,2000多市民再次走上兰布拉大道抗议,举着的标语是:“巴塞罗那是非卖品”,“我们失去了城市,希望能把它收回来”,“不要让巴塞罗那成为游客之都、市民之郊”,老房区的墙面上出现了“游客回家”字样的涂鸦。由于游客蜂拥而来,抬高了房租和物价,巴塞罗那160万居民不得不迁离城市中心地区。
国内一些地方早已出现“巴塞罗那现象”。北京南锣鼓巷中居民频频发出厌客的怨声;三亚的市民不论老居民还是来工作的新市民,早已为高房价、高物价发愁,他们收入的提高赶不上生活消费指数上升的幅度;丽江、大理、平遥古城、凤凰古镇、周庄和鼓浪屿的老居民越来越少,那些地方越来越像繁忙的商业区,文化之脉面临断裂的威胁。河北崇礼大规模的宾馆、滑雪场建设正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面临着水资源瓶颈并终将引发生态变异、气候变化。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农家乐。民宿就在临安兴起。
B.2012-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在持续上涨。石2015-2016年的增长比率比2013-2014年的降幅更大。
C.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可知,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产地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D.丽江、大理、平遥古城、凤凰古镇、周庄和鼓浪屿的老居民越来越少,文化之脉面临断裂的威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来自美国,韩国以及台湾等地的民宿专家学者、民宿实践者、国内外主流媒体等汇聚浙江临安指南村。共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B.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旅游需求已初步得到释放,国内旅游已热火朝天;出境旅游也已风风火火。
C.因为目前绝大多数旅游城市、乡村和景区除了在节假日以外,都远远没有达到游客饱和的地步,所以应大力发展旅游业。
D.乡村旅游业在不断创新,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
E. 作为理性以及负责任的管理者、经营者、研究者和旅游者应考虑:发展乡村旅游应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同时应警惕“巴塞罗那现象”。
【小题3】根据材料三,请简要概述旅游业发展过热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9 01:0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这种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的属性,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 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
材料二:
2018 年 3 月 23 日,科技部发布了《 2017 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 164 家,与 2016 年相比增加了 33 家。其中因上市、被并购和 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 20 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综合来看,2017 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 62 家,总估值 6284 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 2016 年全国共有131 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 2137 亿美元。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

材料三:
“独角兽”企业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有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
“独角兽”企业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独角兽”企业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摘编自长城战略研究所《新经济先锋:“独角兽”企业》)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 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数量高速增长、新晋企业多、规模估值扩大等特点。
B.在独角兽企业分布的 18 个领域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成为集中爆发领域。
C.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估值来看,独角兽企业都主要分布在“北上杭深”等大城市。
D.独角兽企业具有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和更广泛区域发展的趋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未来前景好,但也会有一些独角兽企业在发展中落伍。
B.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C.能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因为独角兽企业是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D.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依靠自身生态力量而非外在因素前进。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全称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核心技术,预计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2015年5月29日,酷派首提5G新概念:终端基站化。2016 1月7日,工信部召开“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2017年2月9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宣布了"5G"的官方Logo。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于2018年迈出5G商用第一步,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的大规模商用。2018年8月13日,北京市首批5G站点同步正式启动。12月1日,韩国三大运营商SK、KT与LGU+同步在韩国部分地区推出5G服务。

(摘自云陆思想库网,2018年12月24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材料二: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8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企业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相关展品广受关注,揽获多项大奖,5G技术已成为中国自主科技创断的新亮点。

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比如4G技术让人们通过手机与商家、与朋友之间的联系更加顺畅,也助推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成为业内佼佼者。速度更快的5G技术将指向“万物互联”,被寄望在车联网、智能家居、教育、健康等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

在本届大会上,华为、中兴、阿里云等中国企业的相关展品异常抢眼。特别是在大会期间宣布的“全球移动大奖”中,华为获得了“最佳移动网络基础设施”“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和“最佳网络软件突破”等奖项,而这些奖项全部是授予5G相关技术的。

无论是在通信设备制造、终端应用,还是标准制定乃至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如今已占据重要地位。在5G方面,中国全面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系统推进研发测试,推动构建全球产业生态,在技术和标准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放眼全球,核心技术对于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都希望在这一领域“先发制人”,因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乎中,才能掌握主动,服务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等目的。

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发展,如今有望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之一。根据工信部相关规划,中国可能在2020年实现5G大规模商用。走在全球前列。中国在4G时代依托移动通信技术而蓬勃发展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名列广为人知的“新四大发明",在5G时代又可能催生新的重大创新。

当然也要看到,中国企业在5G领域也有短板,比如芯片方面,虽然华为研发出5G手机芯片,但只供华为自家产品使用,还不能与将芯片卖到全球各地的高通公司相比。在更广泛的信息行业,处理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仍被外国企业垄断。

(摘自2018年3月1日和讯网科技频道,黄堃:《中国,5G赛场的明星》)

材料三:

(摘自《艾媒咨询》,数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

材料四:

业界人士认为,未来物联网无法避免使用5G公共网络的全球化应用,比如设备提供商对工厂设备的远程维护,对交通网络的监控,对能源、水和燃气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控制等等。这些领域都需要数据与公共网络连接升通过其传输,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也正是由于5G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要相应提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裁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和可连接设备的数量,因此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质量必须值得信赖。

克普克说,虽然5G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此外,由于5G网络频率高、衰减快,为实现5G网络的覆盖,除了在室外建立基站,还要在室内安装相关设备。这些因素都增加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德国知名机床生产商通快集团5G开发负责人克里斯蒂安·鲍尔认为,5G能否成功。可靠性是关键。与此同时,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于,是否需要将所有设备都用5G连接。他认为正确的态度是,用正确的工具去做正确的事情。

(摘自2019年4月6日新华网,任珂:《工业领域的5G之路仍存挑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5G时代工业生产更依赖运营商提供的高质量、高安全性的公共网络。
B.指向“万物互联”的5G技术已经在车联网、智能家居、教育、健康等方面带来革命性交化。
C.5G技术已成为中国自主科技创新的新亮点,华为获得的“全球移动大奖”全部与5G技术相关。
D.2018年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迈出5G商用第一步,韩国三大运营商同步在韩国部分地区推出5G服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普克和鲍尔都认为,5G技术在运用过程中还面临许多挑战。
B.相对于4G技术,5G更复杂、零部件更多,网络建设和维修成本更高。
C.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和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都将在2020年实现5G的大规模使用。
D.从材料三可知,预计2020年中国5G连接数将达0.04亿个,而到2025年中国5G连接数或将超4亿个。
【小题3】中国5G技术的发展应关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①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同样视作遗产。这种遗产观的产生,缘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型。人类的文明由远古到今天,一共经过两次转型。一次是由渔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那时人类尚没有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概念。另一次是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在文明转型期间,人们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正在逝去事物的内在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遗产的消亡正是在这种“物换星移”的时候。

②最先表达出这种新遗产观的是法国作家雨果。1832年他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一文中,用激愤的语言斥责当时大肆破坏法国城市历史的人。历史地看,新的遗产观最初总是被一些有识之士顽强地表达着。由于这些人不屈不挠的努力,新的遗产观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然后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国的第一部《历史建筑法案》就是作家梅里美努力促成的。到了20世纪初,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陆续有了一些范畴不同的遗产保护法。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现代化的加剧,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促使新的遗产观被国际社会广泛地接受。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建议案》,这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共识。

③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静态的,是实体,比如文物器物、经典古籍、大文化遗址、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广泛得多,但常常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包括民俗、方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等。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创造的,它一直被认为是底层的文化而不被重视,有些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但它是养育我们的一种生活文化,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它直接表现着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还有各自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各个民族的本质,也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④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日本、韩国等国家。日本在1950年确立的《文化财保护法》中首次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韩国在1962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并于1967年把江陵端午祭列为韩国的“重要无形文化财”。由于他们的努力,这种遗产观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法》,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上有好几种叫法,如“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等。我国过去习惯称作“民间文化”,现在为了与国际上的称谓相协调,便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遗产内容由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伸延到非物质的、无形的、精神的、生态的,显示了当今人类对自己的文明创造的认识进了一大步。当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倍加珍视并加以保护时,一个现代的遗产观便形成了。

(取材于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遗产观的改变,使许多重要的文明遗迹得以保留,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转型。
B.一些作家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促成了世界各国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形成与推广。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活文化,比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体现出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
D.我国把“民间文化”改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示对国际新遗产观的认同和支持。
【小题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不属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法的一项是
A.国务院宣布2008年1月1日起将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
B.手工绘制内画鼻烟壶费时费力,有人设计出自动生产流水线以提高制作效率和产量。
C.我国有关部门通过笔录、录音、摄像等多种方式,全面采集各地方言的原始数据。
D.一些学校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让学生亲眼目睹并学习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小题3】在第①段中的“传统的遗产观”和第④段中的“现代的遗产观”中,“遗产”各指的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分行布白”是书法上的一个词语。词义说白了,就是欣赏书法作品,要连字和空白的地方一起看。描红簿上的字,写得个个字正腔圆,还不能称之为书法作品,原因大抵就是,连同空白的地方一起看了,会发现没多大的美感,产生不了审美方面的感动。这空白的地方,确实了得。看看颜真卿的《祭侄稿》、怀素的《自叙帖》、苏东坡的《寒食帖》,还有***的诗词手迹,还真是可以打开眼界。这字的线条有多美,连着空白的地方看了,才会发现,就是总能把这白茫茫的一片,天才地裁开来,裁得和谐灵性。由此,怎么看都教人心旷神怡。这“分行布白”的道理,用来说画也一样。不论是简简单单的齐白石,还是密密匝匝的黄宾虹,还都脱不了和它的干系。齐白石好像好理解些,因为他是无以复减的,空白的地方留得明明白白,稍微注意,就可以感觉到出奇的美意来。黄宾虹呢,他是无以复加了。看起来画面上全画满了,奸像没什么空白的地方了。其实墨分五色,五色互为空白,说没空白还不如说是丰丰满满的大空白。“分行布白”的道理,其实到处都成立着。
(2)读金克木先生的文字,看到他也说到了“分行布白”这一书法上的词语,他是把它来解读文章的,他认为文字也是要在“分行布白”的意义上来读的,就像古人说的另一句话:“当于无字处求之。”他说“一本书满是字,岂不是一片油墨?”他还说,写作的人都有意无意不把话说尽。写得罗嗦,说明他有话说不出或者难说出。写得简单的,是话里有话,弦外有音。他说他是连字和空白一起读的,仿佛字里行间藏了许多话,这的确是前辈的真知灼见。
(3)_______________。宋人有句“小舟撑出柳荫来”。有评家说,这句可以和唐人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媲美。其实这两句诗正可以见证唐诗和宋诗的差别,分出这两者水准的高下。唐人那句提供了许多可以思考的可能性,而宋人这句几乎没有,唐人那句读来感觉很真实,又不自觉浮想联翩,它在字里行间留下了许多空白的地方,让历来读它的人,各自读着它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而宋人这句就产生不了这样的阅读效果。***说宋诗“味同嚼蜡”,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4)金克木借“分行布白”这个词语来说文字,说出了文字的奥秘和本义。就读者而言,阅读文字只是寻找自己的一种方式。人的所有的欢喜和哀伤,都是自己造成的,而人的敬畏甚至崇拜,说到底只是对自己的敬畏和崇拜。只是因为在别人那里找到了自己认可的东西,才对那个人产生了敬畏甚至崇拜。阅读文字也是这样。只是在字里行间读出了自己认可和感动的东西,才会赞赏甚至痴迷这样的文字。在字里行间空白的地方藏了不少的话,读它各自找到自己感觉到的天下和心中的纷繁。这恐怕就是文字的本义。
【小题1】写出高中阶段所学***词的词牌名_______________。
【小题2】分析第(1)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3】把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3)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譬如唐诗,就是一种可以叙述天下和心中的事情,又可以沟通人心,留给读者许多思考可能性的很美的文字
②沟通的可能性,就在于可以留给读者多少思考的可能性
③文字叙述的是天下的和心中的事情
④文字是用来和人心沟通的
⑤天下和心中的纷繁,注定了文字叙述的困难
A.④③②⑤①B.③⑤④②①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④③⑤
【小题4】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白石画的美感与“分行布白”脱不了干系,而黄宾虹相反。
B.金克木主张“分行布白”地解读文章,要连字和空白一起读。
C.宋诗“小舟撑出柳荫来”可以和唐诗“野渡无人舟自横”相媲美。
D.文字的本义就在于空白的地方藏了不少的话,读者可以从中读出各自感觉到的天下和心中的纷繁。
【小题5】国庆期间,丰子恺的《庆祝国庆》一画广为流传。请从“分行布白”这一角度对此画进行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毕顺传
李 肖
萧毕顺者,夔州明堂人也。父乡中豪杰,萧氏长房也。时萧、唐争地于明堂,唐氏绐之,得其田。萧氏愤然,欲举族徙新民,族人许之。届期,无往从者,萧氏乃挈妻孥独行。至尖角,贼众困之,剽掠其物,萧氏遂穷矣。日乞于道左,夜宿于莽苍,饥则食桑葚,渴则饮荒泉,其困顿至此也。行至科家院,其妻不欲行,夜亡明堂,惟留其子。肖氏谓己潦倒至此,冀弱息无蹈覆辙,故名之曰“毕顺”、
七岁。时村东有盘龙癖者,常怠于农事,毕顺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乡里闻,皆异之。及八岁,丁父忧。邻家科氏怜之,饷其衣食,毕顺因得活。少嗜书,尝假于邻村大户藏书者,久之,虽无痒序之教,而术圣人之言,慕圣人之道;菜色饭牛,口诵经书,乡人亡知渠志所为,咸怪异之。既加冠,以貌寝家薄无以览客,鄙儒讥之,毕顺皆无言,时人因谓之“萧亡言公”。
初,共和国立,以萧氏无者,得田居乡首,人皆侧目。及萧氏卒,毕顺嗣之,燔券书,内其田于公,县长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未几,河南大旱,发江南廪粮振济,以毕顺转运有功,擢尖角村长。下车伊始,发民兵绥盗,禽贼渠魁,斩之,徇以四境,余众皆作鸟兽散,尖角贼遂靖。故事,乡长按察四境,沿村供给,民不堪其烦。毕顺以劳民讽县长,遂止。乡长深疾之,仇毕顺,使人以觇其眉眚,然毕顺幼赤贫,为官清廉有美誉,乃罢。尖角无水,庶黎旦作汲水,日入乃归,状甚苦。毕顺乃率村人掘井荒山,居二日,井乃成。勒石立功,余迹今犹存。县长闻之,欲擢知县城,毕顺谢之,时人皆以为憾。明年,“文革”事急,林彪败卒,夔州城大乱,县长辱死,村人以为神,恭之滋甚。岁大饥,乃啖白泥,谓之“观音土”,食者死十八九,惟毕顺活之。灾寝,存人庆之,惟毕顺穆然深思,或问其故,曰:“人祸何时已?”翌日,乃告归,乡长强留之,毕顺固辞。
晚年著书,明堂萧氏宗族闻其名,使使请还乡,愿司祭礼,主宗族。毕顺喟叹不许。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毕顺怒曰:“昔逐吾先父,诺而不从,倩吾至此,是不义之人。汝去矣,勿痴也!”终未还乡。毕顺长寿,今八十矣,志气矍铄,谈笑风生。有三子曰勇、健、明。
杨子江曰:萧亡言公动心忍性,穷而不丧志,饥而无失礼,进退官场,若烹小鲜,为民之福祉,此民之幸也,亦为今人之先模也!
贰零壹柒年孟春为外公萧亡言公作。
(选自《“五力”优秀作文选·第十二期·文言传记专辑》,有删改)
注①盘龙癣:晋人刘毅,嗜赌成癖,曾在东府聚睹,下往达教百万,因刘毅小字盘龙,故后世称嗜赌为“盘龙癖”。②杨子江:作者李肖自号,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8届文科清北班学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毕顺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   怼:怨恨
B.县长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  多:赞美
C.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 顿首:拱手
D.志气矍铄,谈笑风生 志气:精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指官吏就职。后来也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勒石,刻字于石,亦指立碑。一般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C.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与“告老”“乞骸骨”并不完全相同。
D.宗族,亦称“家族”。宗族主线按照父系及母系亲属集团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氏因为与同乡人唐氏争夺田地不成,带领妻儿迁居他乡。因为坎坷潦倒,希望弱小的儿子不要路其覆辙,所以给儿子取名叫“毕顺”。
B.共和国成立之时,萧毕顺继承了父亲分得的田地。因为人人都不满萧毕顺居乡首的田地数量,萧毕顺就干脆焚烧了地契,将田地交纳给公家。
C.萧毕顺任村长期间,平定尖角盗贼,委婉进言县长,率领村人掘井荒山,辞拒管理县城,沉默反思“文革”人祸,真可谓为村民谋取福祉。
D.明堂萧氏宗族派萧毕顺的侄子请他返还乡籍,希望他管理家族祭礼,主持宗族事务,但毕顺认为萧氏宗族逐其父、诺不从而拒绝回归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