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看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留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会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D.三则材料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三段材料不一,有报纸,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则材料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 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语言风格严肃,更为恰当。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30 05:0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材料三
60年前,计算学家和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最近,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相关领域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人工智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纪元。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每住参与者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文明与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在人工智能产品大会展区,中国人工智能力量得到直观生动的展示:龙泉寺的网红“机器僧”一代和二代、康力优蓝的大优以及上海大学与Roobo联合开发的X-dog上台表演。此外,科大讯飞也携旗下讯飞听见、电视盒子、Ding Dong智能音箱、灵犀语音助手APP、随声译APP、讯飞淘云人工智能玩具以及AIUI亮相大会展区,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场人工智能的体验盛宴。
在大会论坛上,思想碰撞“火花四溅”。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及未来挑战,人类将面临的三大难题:1.何时能信任存在黑箱的人工智能系统:2.什么才算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3.在人无法接近的高危地带或者以超高速度运行的自动化系统,人类能安心部署它们吗?
对于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产业界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认为像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以及AR/VR等与感知有关的应用都会得到大规模提高。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则认为,人工智能目前还不具备威胁人类的能力,将来的人工智能也不一定会具有自我意识。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人类提升生活水平的必要手段,人工智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类的生活。
另外,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李航主任表示,人工智能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强大工具,正在改变包括电信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他分享了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通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优化网络设计、部署,实时感知网络状况,协助工程师诊断并排除网络故障,以及进行网络智能控制,动态优化路由衷略,提高传输效率等案例。
在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在开场致辞中说:“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人工智能是人类最伟大的梦想之一,也将是未来三十年对人类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技术革命,世界各国应兼容并包,携手促进全球经济的又一次飞跃。”
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崛起,获得了越来越强的世界影响力。不过还需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国很有可能会错过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技术。
【小题1】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将在人无法接近的高危地带或以超高速运行的自动化系统方面发挥作用。
B.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未来人工智必将全面超越人类智能。
C.工智能促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改变着包括电信行业在内的几乎所有行业。
D.通用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其研究至关重要、影响巨大。
【小题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具有怎样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卖牛奶的老太太
刘庆邦
卖牛奶呀——
卖牛奶呀——
每天下午四点来钟,便有一个叫卖牛奶的女声在这一带街区准时响起。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不管是下大雪,还是刮大风,叫卖声从不间断。叫卖声高亢,嘹亮,穿透力相当强,连钢筋水泥墙都不可阻挡。叫卖声响起,方圆几里好几个社区的居民都听得见。有人评价过,有这么好的嗓音,卖牛奶真是瞎搭了,应该去当歌唱家才是。要是当歌唱家的话,起码应该是女高音。
及至看到卖牛奶者,人们一时没能把叫卖声和卖牛奶者对上号,不曾想卖牛奶的竟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老太太把白发掖进一顶白色的卫生帽时,还是有白发从鬓角露了出来。看样子,老太太一定超过了七十岁,在向八十岁接近。不过老太太脸膛红红的,气色还不错。老太太推来的平板三轮车,停放在一处十字街口的西北角,平板车上放着两只塑料盒子,盒子里放着袋装新鲜牛奶。老太太一边卖牛奶,一边不忘继续吆喝。正买牛奶的人,耳膜被震得吱吱响,他们确认,叫卖声的确是从这个老太太喉咙里发出来的,她的嗓子比金嗓子还金嗓子啊!
一个在附近的某杂志社当编辑的人,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自行车来到老太太摆放牛奶的平板车前,要买两袋牛奶。他没有把自行车的支架支起来,放在路边,而是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接老太太递过来的牛奶。他探着身子,伸手接老太太递给他的两袋牛奶时,觉得有两个人快速走过来,也是准备买牛奶的样子。两个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女的从牛奶盒子里拿起一袋牛奶看了看,又放回到盒子里。
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老太太的口气有些严厉。
你怎么知道我不买?
我知道你操的不是买牛奶的心!
就冲你这态度,我也不买你的牛奶。女的嘁了一声,转身走了。那个男的也走了。
编辑把装进塑料袋的两袋牛奶放进自行车前面的车筐里,掏钱包付钱。他左肩上挎着一只草绿色的军用挎包,钱包就放在挎包里。他一掏没掏着,再掏没掏着,赶紧掀开挎包的盖子往挎包里瞅,还是没有。
老太太问:钱包找不着了吧?
我的钱包明明放在包里,怎么没有了呢!
你的挎包没系上扣儿吧?
挎包外侧有两根布带,布带下面分别有两个铁扣,把布带穿进铁扣里,才能把挎包的盖子扣上。编辑说,他是忘了系扣。又说,他平常都不系扣。
老太太说:小偷儿的眼尖着呢,谁不小心,他们就偷谁。
编辑突然想起来了,刚才那两个突然走近他的人非常可疑,那个男的好像还碰了他一下,他问老太太:刚才那两个人是不是小偷儿?
老太太没有肯定那两个人就是小偷儿,她说的是:没准儿。又说:他们老在附近转悠。
你既然知道他们是小偷儿,为啥不提醒我一下呢?
你没听见我吵那个女的吗?!
编辑从老太太的话里判断出来了,老太太不但知道那两个人是小偷儿,还看见了小偷儿偷走了他的钱包而不加制止。这让编辑对老太太的看法很不好,觉得老太太太缺乏正义感,太缺乏见义勇为的勇气。他说:我钱包里不光有一千多块钱现金,还有身份证和银行卡,这一下全完了!
老太太又喊了一声卖牛奶呀,声音还是那么响亮。
编辑把两袋牛奶还给老太太,心想,以后再也不买这个老太太的牛奶了。
编辑和老太太同住一个居民小区,老太太是北京的老住户,编辑是外来户。过了一两年,某个星期天的下午,编辑下楼去买晚报,见老太太推着一辆儿童车,在小区的院子里一点一点挪动。儿童车里没有儿童,老太太显然是借助儿童车的支撑,在活动自己的身体。哦,怪不得好久没听见老太太高调叫卖牛奶的声音了,原来老太太生病了。看样子老太太病得还不轻,挪挪停停,每挪动一点都很吃重。编辑跟老太太打招呼:大妈,您这是怎么了?
老太太把编辑看了看,才说:我们家老头子死了,我也快不行了,该去爬烟囱了。
您还记得我吗?
老太太把编辑看了看,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您忘了,那次我买您的牛奶,小偷儿把我的钱包偷走了。
丢钱包的多了,我哪里记得住!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
那怪谁呢?
怪你自己呗!
(选自《上海文学》,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太太是一个招人嫌弃的人,叫卖声太大,好几个社区的居民都听得见,生病后又在院子里经常活动。
B.编辑认为老太太看见小偷偷他钱包却不制止,在心中有了不好的看法,就决定以后再也不理老太太。
C.文章用“我知道你操的不是买牛奶的心”“该去爬烟囱了”等个性化语言,生动地刻画了老太太的形象。
D.作者在叙述时注意细节,例如老太太戴卫生帽露白发、编辑是外来户、下楼去买晚报等,显得具体真实。
【小题2】请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1)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
(2)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
【小题3】有人说作者设置老太太生病这一情节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最想再看济南的泉

谢大光

①都知道济南有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和山、湖比起来,泉最不起眼,可济南还是叫了“泉城”。刘鹗写《老残游记》时,尚未见到“泉城”的称呼,留下“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名句,“泉城”已是呼之欲出了。  

②济南的泉比济南的城古老多了,两千七百年前,齐鲁会盟于泺水,就是今天的趵突泉。大人物会见谈大事,常要郑重地勒石为记,殊不知石边的泉水已默默地在那里流淌了亿万斯年。那时,历史在意的是诸侯霸业,不起眼的泉水只有和霸业连在一起,才得以载入史册。到今天你再看,当年那些大人物的千秋霸业都哪儿去了呢?泉水依旧冒得欢。  

③据说济南城区的泉,单是有名的就有二百多,没名的更无计其数。也怪,泉水到了济南格外恣肆,大泉小泉自由自在流淌,你呀我呀碰到一起汇成了河渠,汇成河渠的泉水更得意了,成群结队,走街穿巷,闪过树丛,溜进人家,挟着满城的活力聚到城北,就成了大明湖。济南城啊,坐落在澄明清泠的泉群中间,分明是个幸运的婴儿,在泉水的簇拥呵护下慢慢长大。泉水生来和人最亲,冬暖夏凉,可着人心。济南人最感念泉水的好,“泉城”的美称就该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叫起来。泉城,泉城,泉和城在了一起,不就是泉和人在一起嘛。

④“轰轰下泄,澎湃万状”的黑虎泉,泉水是那么旺,打水的人排着队,聊着天,不紧不慢,边说边笑着就把水打好了。过日子细致的人不怕麻烦,把吊桶顺着池边系下,特意到黑虎的口边取水,图个鲜灵吧。一位老大娘,用小行李车拖着刚打上来的四大瓶水,前边还有一只小狗也在使劲,问起来,就住在附近,每天风雨无阻来两趟,打的泉水够一家人吃了,说着,乐呵呵地走了。顺着大娘的背影隔河望去,水岸参差,柳荫成烟,对面又是一道风景:九女、白石两泉相邻,雪白的天然石拢在护城河内,将泉眼隔成一道水湾,大白石上或蹲或坐或立,满是乘凉的人。这么多的人聚在一起,若是在商场早就闹得个沸反盈天了,这里却是一派安宁。一对小夫妻带着孩子赤脚戏水,一家三口望着水中的影子笑,直笑到了心里去;三三两两的女学生歪着头摆弄手机,心思不知漫游到了哪里,长发垂下来拂着水面。人多泉愈静,泉静人自静,泉水的气息陶冶着性子,人在泉边怡然成一株柳,萧散,自适,看着舒服。

⑤若是想看街巷里的泉水,就跟着半大小子跑吧。男孩子坐不住,泉水跑,他也跑,泉水和孩子比着赛跑,看谁先到大明湖。一路跑,一路加入新的泉友,跑到芙蓉街,就有芙蓉泉,跑到王府池子,就有濯缨泉,这里地势开阔,泉水戏得欢,天然聚成一处游泳池,曲巷藏幽,杨柳叠翠,好一个休闲去处。下去扑腾一阵,孩子累了,泉水还要接着跑,过了起凤桥,悠然荡出一条水巷,水巷边的起凤桥街窄窄的,着一处起凤泉,泉在街边人家院子里,主人姓张。张先生抱着孙子讲述起凤泉的沧桑,像历数家人的悲欢离合。这起凤泉至少是前清时先祖留下的,泉池四周围有精致的护栏,护栏上雕刻着八仙手中的八件法器,称为隐八仙。就因这隐八仙,“破四旧”时石栏被砸烂,泉眼遭填埋,家也被抄得七零八落。总是念着有重见泉水的一天,张先生和家人偷偷把护栏的底座挖出藏了起来。这不,重修好的泉池,石栏的材质上下呈新旧两种颜色,当中一道线清晰地标出历史的断痕。  

⑥济南的泉水,我最想一看再看的,还是趵突泉。说来惭愧,几次到趵突泉都来去匆匆,白天人多景也杂,眼在心不在的,趁晚上月色好,约两位年轻朋友闯了去,园子里倒像另一个世界。小径上空空落落,两旁高大的槐树柳树黑魆魆像庙里的护法神,白日里火焰般耀眼的石榴花只留着星星点点,园子里的沧园、白雪楼、尚志堂……在暗夜中隐隐约约退成了背景,此刻,满园的光彩,满园的生气,都拢聚在三股晶莹的泉水上。只见波光粼粼的泉池中,三朵泉头齐齐涌起尺把高,在空中翻卷成巨大的水轮,落下,涌起,落下,涌起,一刻不停,活像一群小精灵嬉闹着从水下钻出。我们站在来鹤桥上看呆了,久久没有言语。廊下的茶围已满,茶室的人便在桥上安了张桌子。我们落座喝茶说着闲话,话题有一搭没一搭越说越疏,目光不由 得又转向了泉。  

⑦月光透过树梢照在水面上,漫起一层雾气,两廊的茶客陆续散去了,夜已深,万籁俱寂,泉声这时才听得真切,哱—噗,哱—噗,轻轻的,缓缓的,从容不迫。静静凝望,久久倾听,听着听着,人会感觉灵魂出窍,心随泉的魂魄游走,仿佛看见泉水在山间诞生,地下成长,黑暗中奔突、寻找,积蓄着力量,石隙间挫磨、淘滤,砥砺着品行,一旦遇到些微光亮,便全力突出地面,奔向光明。人们看到喷涌而出的泉花,赞美泉水的高洁,可曾知道在人所不见的地方,泉水有过怎样的隐忍,委曲?有道是百炼成钢,对于泉水,应该是百折成泉吧。身处低微不改凌云之志,泉水堪为人师。  

⑧先哲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有上下,水岂能无?雨雪泉瀑,水有百态;江河湖海,水有百性。依我看,这济南的泉,夏盈不溢,冬瘦不枯,远可观,近可饮,众宜欢,独宜思,动静有度,冷暖怡人,不正是水的上上之品吗?

⑨上善若水。上水唯泉。济南的泉水,当得这八个字。

【小题1】分析第③段画线句语言运用的特点。
【小题2】赏析⑤段画线句中“养”字的妙处。
【小题3】作者不写白天的趵突泉而着力描写夜晚的趵突泉,请探究作者这样行文的意图。
【小题4】对本文标题“最想再看济南的泉”做出评析。

同类题4

论述类文本阅读
古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哲学从泰勒斯起便开始了它的历程。当泰勒斯说:“水是原则”时,就开启了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追问”,这也是古希腊哲学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在这里,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这种对世界终极存在的追问所做的哲学思考绝不是偶然的、外在的,而是哲学家本身自觉的、内在的精神生活。
苏格拉底之前,也就是古希腊的早期哲学是只考察自然的。而从苏格拉底开始,“认识你自己”造成了整个哲学史的转变,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把伦理道德加进了哲学,并试图给行为找出合理的依据。苏格拉底最关心的就是知识问题,知识是关于自己的知识,是至善,只有正确的思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是苏格拉底一生的追求,而能使我们产生崇高感的,不正是我们对于内心道德力量的感受吗?对于苏格拉底来说,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获得至善的知识,知识是使生命有价值从而也是使生命值得珍惜的唯一理由。
如果说苏格拉底用生命见证了崇高,那么他的弟子柏图则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前行。对于苏格拉底所开始的工作,所提出的问题,由柏拉图来完成了。他在哲学史上划时代的贡献就是把哲学指向了另一个世界一理智的。超感性的世界。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它是超越于感性事物的实体性存在。是个别感性事物的范型,而感性的个别事物则是它的摹本。理念是真实的、永恒的、绝对的、神圣的存在,同时理念还具有伦理价值。服从于一种善或“好”的目的。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认识理念,对理念的认识是一种回忆,一种深入自身,而对于理念的考察是与绝对幸福或幸福生活本身相同一的,这就使纯粹的理论生活具有了神圣的意义。我们看到,哲学知识的崇高性完全浸没了柏拉图,“哲学是人的本质,他随处表示了他对于哲学的尊严之最崇高的看法:惟有哲学才是人应当寻求的东西,他对哲学具有最深刻的情感和最坚决的意识而对于一切别的东西都表示漠视。他以很大兴奋和热情谈到哲学。在他看来,哲学是最高的财富”。
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人类思想的最大权威。亚里士多德把古希腊理性精神推上了巅峰。他概括总结了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成就,首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分类说,并建立了庞大的知识理论体系。为此,恩格斯曾赞誉他为“最博学的人物”。在平常人眼中,哲学被看做是不以实用为目的,纯粹的为自身而存在的自由的学术,而哲学也只应该是这样的,才配得上被称之为“科学的科学”,一切的科学可能都比它更为实用,给人带来更多的好处,但却没有一种科学比它更使人高尚,因为它是对智慧的趋向,对真理的把握,它体现了一种精神的东西。精神虽然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当精神的因素占到足够多的时候。它必然体现为一种崇高,一种高尚。此外,这种对理论的希求是出自人的本性,并非仅仅为了现世生活的需要,人就是“理论的动物”。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泰勒斯提出的“水是原则”是古希腊哲学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也开启了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追问”。
B.哲学家自觉、内在的精神生活使得哲学家对世界终极存在的追问所做的哲学思考并非是偶然、外在的,这值得我们关注。
C.苏格拉底一生随求便是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他认力我们对于内心道德力量的感受是我们内心产生崇高感的原因之一。
D.苏格拉底最关心的就是知识问题,获得至善的知识是生命价值所在,生命存在价值且值得我们珍惜的唯一理由便是知识。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个别感性事物的范型,是超越于感性事物的实体性存在,其伦理价值在于服从于一种善或“好”的目的。
B.柏拉图认为,哲学以回忆的方式认识理念,这是哲学的目的,纯粹的理论生活有神圣意 义的原因在于理念的考察与绝对幸福或幸福生活本身相同一。
C.人类思想的最大权威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成就,明确提出了科 学分类说,因此,他把古希腊的理性精神推上了巔峰。
D.哲学只有如平常人眼中所认为的那样,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一种纯粹为自身而存在的自由的学术,才与“科学的科学”这样的称法相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的哲学发展经历了认识自然到认识人本身再到追寻理性这三个阶段,其中,哲学研究转向对理性的探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对哲学具有最深刻情感和最坚决意识的柏拉图认为哲学是人的本质,是最高的财富, 因此,他从不了解除哲学以外的任何一件亊物。
C.苏格拉底把伦理道德加进了哲学并试图给行为找出合理的依据,他最关心的就是关于人自己的知识,这造成了整个哲学史的转变。
D.没有一种科学比哲学更使人高尚,是因为哲学体现了一种精神的东西,而当精神因素占到足够多的时候,它必然体现为一种崇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审议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物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B.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C.“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D.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通过协商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