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这个固有印象可能已经被打破了。北京时间4月4日,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获得了2016年的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语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我讲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但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故事。”作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他获奖后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文学、儿童文学的信心。“这次得奖的意义还在于帮我论证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即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 
30年前就看好曹文轩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张秋林十分兴奋,“当时我就觉得他会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式人物。”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曹文轩的获奖是一种文化自觉,会整体提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信心。” 
出版行业另外一位资深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表示,被认为是中国童书市场“黄金时代”的过去十年,用“野蛮生长”来形容更恰当,但曹文轩的获奖一下提升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关注度和创作水准。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卢俊说,中国儿童文学市场确实很火,但这个市场应该用更好的商业理念、价值观去规范、定义。不过,无论怎样,曹文轩的获奖,对于中国童书发展都有巨大的积极影响,曹文轩获奖之后才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摘自2016年4月6日“一财网”,有改动)
材料二:
北京时间4月4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儿童文学的“诺奖”桂冠,首次花落中国。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儿童文学读者群,近年来的童书阅读热,更凸显了儿童文学市场的“饥饿”。不少人认为,曹文轩的获奖,确立了中国儿童文学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份自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认为,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一样,曹文轩此次获奖,也许能缓解中国儿童文学渴望被世界认可的焦虑。这是一次提振信心、扩大视野、走向世界的良机。 
尽管对中国儿童文学充满自信,但曹文轩仍有忧虑,“童书市场的整体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利益这条狗,撵得我们不停地往前跑,往金山银山跑,以金钱来衡量并炫耀它的价值,忘记了儿童文学对孩子所承担的巨大责任。这个局面需要得到调整,需要我们的作家能够退回来,退到文学,退到艺术。” 
“我国儿童数量多、需求大,作家资源相对紧缺。”张克文指出,我国目前有3亿多未成年人,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利益诱惑。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全国580余家出版社,有520多家都在出版童书,但却像一盘散沙,个头不大、实力不强、专业性也不够。激烈的竞争,还催生出急功近利的氛围,导致童书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一方面,留给作家创作的时间、编辑打磨的空间都变得比较紧迫,缺乏时间与耐心去打磨精品;另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作品资源被各家激烈争夺,有的作品形成了庞大的系列、过多的版本,也造成了孩子的选择困难。”陈晖说。 
“市场上很多工作室攒出来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学生中很有市场,但质量堪忧。”刘国辉曾跟曹文轩去一个县城推广文学阅读,当地语文老师告诉他们,一些过于强调娱乐性、胡编乱造的书,孩子们难以分辨、难免喜欢,但对于成长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儿童文学健康发展,离不开作家的自律,更需要发挥、利用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 
(摘自2016年4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儿童文学有高原和高峰,但也有低谷和沙漠。从1996年到2016年,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图书出版、儿童阅读推广,发生了巨变。但我们与世界上的儿童文学强国、童书出版强国相比,依然还有差距。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前副主席、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前主任海飞认为,目前中国儿童文学的两大软肋是“格局”与“想象力”。“我们的作品缺乏令人震撼的文学大格局,缺乏令人震撼的文学力量。”海飞说,“国内儿童文学界始终有现实主义文学与幻想文学长长短短之争,其实我个人认为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中国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西方畅销全球震撼世界的《哈利·波特》,毫无疑问是文学想象力之王。” 
(摘自2016年4月6日《河北日报》)
材料四:
随着童书市场的继续繁荣,投入到童书市场的人才、资本将持续增加,童书市场将进入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动荡期,或者说将进入一个剧烈的变化期。对于目前在童书市场厮杀的大部分参与者来说,一个残酷的时代即将来临。“黄金”是大家的“黄金”,“白银”却不是谁都能捡到的“白银”。“强者”凭借着已占有的出版资源、渠道资源、专业人才资源及品牌优势,将会愈来愈强,童书市场很有可能会进入“大鳄"时代,原本很弱小的出版社可能会更加窘迫,非专业的想来捞一票,更大的可能是铩羽而归。 
无论是几百家出版社对几十个实力作家的争夺,还是对境外童书版权的哄抢,都显示出,目前国内童书市场对于出版资源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但僧多粥少的局面暂时很难改变,竞争只会更加激烈。类似浙少社对各社的“掐尖”、众多出版社与书商提钱坐等“凯迪克奖”[注]揭晓、莫言获奖即身价几何倍增等等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不太可能出现某一元素为王的现象,成功的出版商必然是综合竞争的胜利者。但显然,中国的童书市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黄金十年”应该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一个作家、一个选题甚至是一本书,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出版社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渠道是“黄金十年"的一个败笔。但未来几年,童书市场的最大变化,很有可能出现在渠道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渠道为王”的时代。掌握、利用好新的渠道,整合好各种渠道资源,一些出版商很有可能就会一飞冲天。 
(摘自2016年3月12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有改动)
【注】凯迪克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曹文轩获得了2016年的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语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也打破了人们心中的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的固有印象。
B.曹文轩获奖后毫不掩饰他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的信心,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最好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
C.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儿童文学读者群,但童书市场竞争激烈,作家资源相对紧缺,导致童书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D.即将到来的残酷的白银时代,“强者”将更强,而原本很弱小的或非专业的出版社可能会更加窘迫,甚至会铩羽而归。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报道内容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围绕曹文轩获奖一事展开报道,都肯定了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
B.材料一和材料二报道内容的不同点是材料一正面肯定曹文轩获奖的积极影响,材料二则着重阐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市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C.目前阻碍中国童书发展的瓶颈是创作、出版方面与世界童书强国相比存在差距,没有令人震撼的文学大格局和文学力量;市场不成熟。
D.我国儿童数量多、需求大、市场资源相对紧缺,激烈的竞争还催生出急功近利的氛围,导致童书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E. 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童书市场的状况,对曹文轩获奖市场效应做出客观的估计,表现了对童书市场的乐观期待。
【小题3】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说明当前阻碍中国童书发展的瓶颈有哪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9 12: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古典之殇(节选)

(1)每个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巨大的文化、民俗、生态、历史、生物学信息。那“蒹葭”、“涟漪”、“鹿鸣”、“雎鸠”、“鹤唳”、“猿声”、“虎啸”、“莺啼”、“青山”、“白水”……不仅代表一种草本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态文化、一种自然的繁茂和物种的丰盛,包含丰富的美学含量和社会学信息。她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给我们树起了一座纪念碑。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

(2)我不知道老师们在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过一丝隐隐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那我要替我们的教育和家长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在未来,这粒小小的“痛”或许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来……如果老师尚做不到这一点,如果那“忧郁”和“哀怨”率先闪现在孩子的眼神里,那老师也应立即醒悟,并亲切地鼓励这“忧郁”(千万不要施加“消极”“脆弱”之类的粗暴评语)。要知道,这“忧郁”是多么的美!她包含一种多么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

(3)我相信,携带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推土机铲平的古街时,当人们被囚禁在钢筋混凝土牢房里不能凝视明亮的星辰时,当人们被莫名的工业尘埃所吞噬时,至少一丝心痛和迟疑总是有的吧!这就有救了,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而它的源头,或许正是当年的那一节课、那一支无声的“疫苗”!

(4)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字根、词条、年代、人名、事件、“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关键看你能否感受到那些信息,并有力地展示和传递那些信息。

(5)这些细节和感受,这样的联想与发言,为什么没有进入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难道不比空洞的广告宣传更感人更有力?

(6)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矗起“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所谓的环保宣传和口号标语又有什么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生命印象——那些最早深深感动过心灵的细节!

(7)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我们的教育似乎太实用,太缺乏审美习惯和情怀热量了,读解上偷工减料,目光也往往只有尺牍之长……所以,当被“吃猫”的新闻(刚从网上看到:广州餐桌上日均“吃猫”一万只)惊讶得目瞪口呆时,我突然想到:这些食客曾经也是孩子,曾经也是学生,可谁告诉过他们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呢?我又想起了那个用硫酸泼熊的清华学生……

(8)我曾看过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

(9)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从1997年12月10日起,竟然在这棵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

(10)在瑞典的语文教材和旅游手册中载有这样一件事:1971年,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朝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高喊着“拯救斯德哥尔摩”,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古树前面……终于,政府作出了让步,将地铁线绕道而行。多么幸运的树们啊,而其给新一代的瑞典人,也撑起了更加盛大的精神荫凉。几十年来,那些护树的青年,一直被瑞典公民视为心目中的英雄。

(11)读这些故事时,我深深被打动了。一群多么天然和童话的心灵啊,其力量源于健康的生命常识,源于对世间美学元素的珍惜。我深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奋然的举动,一定与其童年启蒙有关,与早年那些围绕树的种种审美记忆和生命情结有关——正是那些印象和情结深深刺激并召唤着他们,才使之这般不顾一切地去行动……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来呢?

(13)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小题1】第(1)段中说“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通览全文,第(2)段中 “精神疫苗”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末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3)段中谈到“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从全文看,作者谈到的现代社会的“无知与粗暴”有哪些?
【小题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2)段中,作者认为率先在孩子们眼神里闪现的“忧郁”是一种美,因为它蕴涵着一种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
B.文中说教师们在沉醉于古典文学艺术美的同时,心中生起一丝隐隐的“伤感和悲情”,那是因为孩子们缺少对古典美的接受能力。
C.作者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深表遗憾,因为它只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不能让学生感动和审美。
D.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进入成人序列后,就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环保宣传和口号将不再起作用。
E.全文语言沉郁凝重,视角新颖独特,对古典文学和现实生存状态有着深沉的思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直根系”这一概念是苏秉琦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苏先生认为,中华文明起源所涉及的范围是从关中西部起,经山西全境向西北至内蒙古河曲地区,向东北经冀西北延伸至辽西地区,形成“Y”字形文化带。这一地带是中华诸文明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也是“中华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红山文化处在“Y”字形的右上部,是直根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和中华古文化都有着高度发达的祖先崇拜。中国没有传统的宗教,以血缘为纽带的祖先崇拜是中国人信仰和崇拜礼仪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根脉。安阳殷墟西北岗王陵区内上千座祭祀坑和卜辞中对先公先王各类祭祀礼仪的记载表明,商代的祖先崇拜十分发达,为国家重典,礼繁而隆重,向前追溯到史前时期顺理成章,但目前所知的史前文化中,只有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可以与之有较为紧密的衔接。红山文化被认定为中华古文化直根系,发达的祖先崇拜是一个主要实证。

祭祀遗存的规范化也是理解红山文化为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重要方面。苏先生最早注意到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是在发现东山嘴遗址之时。这个遗址面对河川和大山山口的高岗,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南圆北方、左右对称,这完全不同于其他史前文化,却与后世建筑,特别是礼仪性建筑如天坛、太庙、明十三陵的布局相近。红山文化建筑地址的规范化可视为中国传统祭祀礼仪的源头所在。

红山文化是史前两大玉文化中心之一,其玉文化具有高度抽象化又高度规范化的特点。以其中的龙和凤题材为例,红山文化玉器中的龙凤造型都已定型化,商代玉龙与玉雕龙在造型上一脉相承,玉凤的翅与尾的表现方式也与商代青铜器上的凤鸟纹如出一辙。尤其是红山文化中已出现的龙凤合体题材,而且设计精妙,神态成熟,是后世玉器基本造型龙凤玉佩的祖型。这是红山文化作为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一个显著标识。

同玉器规范化和制度化相关的,是红山文化特殊的埋葬习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唯玉为葬”。玉器作为古代墓葬随葬品,见于全国各地各时期的考古文化,但唯红山文化只葬玉器而不葬其他陶石器等。玉器是一种被赋予思维观念的非实用器,有别于来自生活和生产等实用性的其他随葬器物。独以玉器为唯一随葬品而排斥其他,当反映红山人精神重于物质的观念。礼的源头,是理解红山文化为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重要方面。王国维释“礼”字的初型为“以玉事神”。红山文化“唯玉为葬”的习俗是礼起源于史前时期最为典型的证据。一般认为,礼是从夏商周三代开始的,现将中国传统礼制的起源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这就再次确立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化总根系中的直根系地位。

(摘编自郭大顺《为什么说红山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直根系”》)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直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B.红山文化是目前所知唯一能与商代祖先崇拜形成较为紧密衔接的史前文化。
C.红山文化玉器中龙凤造型与商代极其相似,也是后世玉器龙凤玉佩的祖型。
D.红山文化唯玉为葬,不葬其他实用性器物,是国内各地考古文化中独有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四个维度充分论证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化总根系中的直根系地位,层次清晰。
B.红山文化与后世文明之间存在渊源关系,这是论证红山文化直根系地位的关键所在。
C.第四段详述红山玉文化龙凤题材的影响,旨在证明其具有高度抽象化和规范化特点。
D.中国传统礼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红山文化,王国维对“礼”字的阐释是其有力佐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研究过程中,既重视文物、遗址的发掘,又关注文献资料,二者相互印证,是考证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B.红山文化作为直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Y”字形的右上部,是中华诸文明之中升起最早也最光亮的地带。
C.东山嘴遗址南圆北方、左右对称的布局,不同于其他史前文化,足以证明中国的传统礼仪起源于红山文化。
D.如果红山文化中没有“唯玉为葬”的习俗,中国传统礼制将失去源头,红山文化也将难以确立其直根系地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案《关于加快搭建网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盛颂恩表示。

(摘编自2018年3月4日《钱江晚报》)

材料二:

我国网友的多种养老观点占比

(摘编自2019年3月21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树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病后防变、班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

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

(摘编自2019年3月25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社区养老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可能地“如同在家养老”的理念。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老人最大程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

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

(摘编自2019年1月15日搜狐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颂恩在提案中建议,要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
B.社区养老方式在中国网友中的认可度最高,这一方式与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一致。
C.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有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慢性病。
D.随着“全民健康”目标的完全确立,医疗资源不断流向基层,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政府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B.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一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对待养老问题上要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
C.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
D.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较,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源利用还是老人感受上,都优点明显。
【小题3】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要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今后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堂堂书阵百重关

王充闾

①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②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一切能够使心灵发生震撼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都应是一种心理的共鸣和内在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善于思索都是至关重要的。鲁迅说过,没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没有文学。有人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学者未必就是思想者。思想的自觉,是学者最高的自觉。有些书的作者很聪明,有才气,文章也流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读过之后获益无多。同样,作为读者也应该善于思索。读书应该善于提问题,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我曾写过一首七绝,描绘读书犯险历难的情态:“缒幽探险苦般般,夜半劳思入睡艰。设问存疑挥战帜,堂堂书阵百重关。”

③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为公认的真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信息好比是矿砂,是所有容易获得或不易获得的事物、事实、认识的总和,可供人们据以分析与参考;知识是人们把大量的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与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而智慧则是在生命体验、哲学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升华了的知识,它是知识的灵魂,是统率知识的。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属于哲学层次。

④马克思曾经把哲学形象化,比喻为“迎接黎明的高卢雄鸡”,意思是哲学是武装头脑的,是精神武器,是在前面指导人生的。黑格尔则说,哲学是反思的科学,是事后的思索,因此,他把哲学喻为“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两位大师讲的都是关乎智慧、关乎人生的。古希腊的哲人把哲学说成是爱智慧。智慧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

⑤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生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智慧是指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性的特殊能力。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出现,始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613年,一直到清末1910年,两千余年从未间断过,总共出现过31次。这可以称作“世界的唯一”。但是,记是记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思索、研究,不知道这出现了31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个。到了公元187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没有掌握这份天文记录的情况下,只是依照牛顿的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每隔76年回归到太阳身边一次。可见,信息、知识重要,而运用知识、从知识出发使之成为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

⑥思考重在找到一个准确的、独特的视角。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这是著名学者李泽厚说的。视角和眼光是联系着的。爱因斯坦看人看世界,用的是宇宙的眼光,因而能够跳出“人为中心”这个成见,得出人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埃尘———没有骄傲的理由的结论。

⑦从前的史学只注重史实与过程的记述,着眼于历史的客体;而自从分析的历史哲学提出以来,就逐步转到历史思维上来,即转到主体如何认识历史的客体上来。我国古代史学,以叙述为主,阐释为辅。所谓“叙述”,主要是指翔实地记述史实、事件;而“阐释”则着眼于史论,重视历史研究。《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篇末的“太史公曰”,都属于史论性质。它们往往并不独立成章,只是附于书后,或者夹叙在行文中间。史论的大量出现和独立成篇,大体上肇始于宋代,到了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前,有些饱学之士炫富矜博,腹笥不可谓不丰厚,占据史料也十分充足,但由于缺乏浓烈的研索意识,不善于发现问题,穷追苦诘,结果终其一生缺乏理论建树。这个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地记取。

【小题1】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审美期待”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作者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④段中,黑格尔把哲学喻为“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 请说明这句话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⑦段中“腹笥”一词,其中的“笥”字,“从竹,从司,司亦声。‘司’意为‘专职’、‘专事’”。据此,可推断出“笥”的字义是_________;“腹笥”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列各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知识只有上升到智慧的高度才有价值和意义。
B.哲学是关乎智慧、人生的,智慧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二者相互映衬。
C.第⑤段中列举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事例,从正面说明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D.思考就是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就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小题6】请你举一实例,简要说明智慧比知识更为重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