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2015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我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
对于重名情况,该报告进行了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报告指出,虽然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名字的集中度已经有所好转,而且新一代孩子的名字普遍更清新、诗意,但新生儿热名也存在自己的尴尬,几十个名字一眼望过去,有点傻傻分不清。
报告认为,从众心理,创新精神不足,以及家长普遍强调“过好自己的日子”、缺少更多元化的考虑,影响了新生儿名字的文化韵味、寄寓深意和精神风骨。而各大商业网站为吸引用户点击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则成为“10后”高重名率背后的两大“黑手”。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还能看出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传统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已经不占主流,男孩起名也不像其父辈更强调坚强伟大、个人奋斗。一些代表美德的字,如诺、芷、恩、允、谦,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体现了时代对于“德行”的呼唤。
材料二:
从一些史书典籍可见,花鸟、珠玉、艳色、爱怜、女德,不啻为女娃起名永恒的主题。丽、华、珠、玉、贞、娥、姬、姜……这是汉魏女子常用的名字。如果说缇萦、昭君还有点高冷,郑德柔、曲丽卿、李贞、高淑、陈兰英、郑琼、元婉、杨莹、王娇娇……这批唐代墓志铭中的名字,现在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60后时兴“英兰玉秀梅”,70后移情“丽艳敏芳静”,80后钟爱“静丽娟艳燕”,90后喜欢“静婷敏丹丽”,00后专宠“婷静颖雪敏”。虽然不同时期的偏好略有差异,但潜心推敲起来,大多逃脱不了“女德、女容”两大主题。然而2010后是个华丽的分割线。涵、怡、欣、诗、梦、嘉扑面而来,一扫传统儒家给女性定下的“德容言工”四大道德标准,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
如果说女孩起名,和她们实际的社会地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犹如装饰历史的一道“花边”,那么男孩起名,其实也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阳刚气”。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男娃起名崇尚奉献精神,在不同阶段凸显了不同的政治主题:刚建国那会儿,涌现了大量的建国、建军、建华、国华、国强等。作家张抗抗,看名字就知道出生于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时出了不少抗美、援朝、保国、卫国。如果是出生在“大跃进”,则热衷于取名跃进、胜天、超英、超美。从80后到00后,政治风明显退潮,成功人士取代了革命英雄,名字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纵观半个多世纪,父母们对男娃的期望从来都很直白:伟、勇、超、强、杰、帅、鑫,最多简单打个比方:波、涛、鹏、宇。70后、80后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娃娃起名绝对不能再随意。皓、昊、子、轩这类带有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汉字崛起,晟、熙、铠等字也在中高端家庭逐步走热,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
女四德,男阳刚。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最热的男女前30个名字,俨然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从2010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性别界限开始在名字中模糊,“刚柔并济”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同化选择,出现了像“子涵”这样高度跨界的“中性名”。如“羲”“禹”“奕”这些明显带有男性气息的汉字,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起名时,接受程度明显更高。至少半数的中高端女宝宝家长,都提出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还有些特意注明了“希望大气”。2005年李宇春超女夺冠那晚,《时代》周刊对李宇春如此点评:“她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
建国后,重名潮一波又一波。前三次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书岩通过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发现,在1966~1976这10年中,“红”在名字中的使用率达到第一位,在1970年代达到巅峰。如今新新人类,疑似正在掀起第四大重名潮。
据统计结果,2010后重名率最高的十大名字分别为:
女娃:子涵、欣怡、梓涵、晨曦、紫涵、诗涵、梦琪、嘉怡、子萱、雨涵。
男娃: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宇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
这些字则热到发烫:
女娃:涵、梓、怡、子、萱、欣、可、嘉、梦、琪。
男娃: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
从2010后潮流热名可以看出,满满的都是双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直到1960年代,中国人还是挺喜欢双字名。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单名狂飙突进,横行40年。在最极端的1980~1990年代,最流行的前20个名字里,男孩的单名率达到100%,女孩达到85%。直到时代的车轮驶入2010年代,双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摘自2012年“起名通”运用大数据推出的“量化姓名趋势研究”成果)
材料三:
2016女宝宝热名榜 TOP30 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姓名数据
1梓萱11瑾萱21梦琪
2梓涵12思涵22钰涵
3诗涵13可欣23梓萌
4可馨14紫萱24芷萱
5一诺15若曦25艺涵
6雨萱16紫涵26若萱
7欣怡17雨涵27依依
8子涵18雨彤28若熙
9晨曦19欣妍29艺馨
10子萱20若溪30诗琪
2016男宝宝热名榜 TOP30 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姓名数据
1浩然11子墨21俊杰
2子轩12博文22致远
3皓轩13一诺23天佑
4宇轩14子涵24明轩
5浩宇15子睿25梓涵
6梓睿16睿26俊豪
7梓轩17雨泽27昊然
8浩轩18铭轩28一鸣
9俊熙19宇航29皓宇
10梓豪20子豪30梓宸
中国人重名最多的姓名TOP30
1张伟299025(人)16李强230717
2王伟290619 17王敏223592
3王芳277293 18李敏223469
4李伟269453 19王磊219127
5李娜258581 20刘洋214420
6张敏245553 21王艳206119
7李静243644 22王勇204173
8王静243339 23李军204023
9刘伟241621 24张勇203077
10王秀英241189   25李杰202421
11张丽241075 26张杰199789
12李秀英240742   27张磊198962
13王丽236097 28王强195956
14张静232060 29李娟195589
15张秀英231114   30王军193723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展现的是2010到2015年的取名情况调查,材料二展现的是2012年以前的取名情况调查,两份报告合起来正好可以全景展现中国父母为孩子取名的情况。
B.材料一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体现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但对“德行”的呼唤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对男孩坚强伟大、个人奋斗的期许。
C.各大商业网站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主观上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但客观上成为“10后”高重名率的重要因素。
D.因为单字名一连用了40年,有点审美疲劳,而两个字更能表达多维之美,所以从2010年代开始,单字名集体被冷落,双字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两份调查报告都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这表明大数据进入各行各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姓名大数据报告的发布,是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
B.重名现象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愈演愈烈,这表明人们在取名时有一种趋同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
C.从材料三2016男女宝宝热名榜前30排名看,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而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
D.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子起名时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希望女孩子能“刚柔并济”,这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颠覆,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E. 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给孩子起名重政治、轻知识到后来追求有学识、有修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飞跃,但名字都“诗”“涵”“轩”起来又有些不妙。2010后起名,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
【小题3】从两份调查报告看,中国人取名字有怎样的特点? 这样的调查有何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3 04:2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气化宇宙

①中国美学与艺术长期发展中,也贯穿着气化哲学的基本精神,或许可以这样说,没有气化哲学,也就没有中国美学和艺术的特殊形态。

②中国哲学认为,天地万物由一气派生,一气相联,世界就是一个庞大的气场,万物浮沉于一气之中,中国人视天地自然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快之大全体,天地之间的一切无不有气荡乎其间,生命之间彼摄互荡,由此构成一生机勃郁的空间。我们的世界是一气化的世界。气使得时今、物候、人情、世事等都伴着同一生命节奏,气的消息决定了生命的有序律动。《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淮南子》说“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一气者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③气化流行,反映了中国人根本的宇宙观。中国哲学的关键词是“生命”,而不是知识,我们生活在一个气化的世界,这气化的世界,就是生命的世界,一气流行,故生命是整体的、浑沦的;无不有气贯乎其间,故生命之间是相通的,世界因气而相互联系;世界在气化中存在,决定了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无限变化着的生命流程;世界因气而浮动了起来,没有绝对孤立的存在,也没有绝对静止的实体。总之,生命都在气中生存、流动、变化、生灭。

④气化哲学也决定了人的本质属性,人得气而生,因气而存,与万物处于一气浮沉之中。朱熹说得很形象:“天地之间,二气只管运转,不知不觉生出一个人,不知不觉又生出一个物。即他这个幹转,便是生物时节。”王夫之说,“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人与世界具有生命的统合性,人的生命也是一个气化的世界,是一种过程式的展开,人的心灵是个气韵流荡的世界。人与世界的合一,不是通过感官去认识这个世界,而是以“气”去合于这个世界。以气合气,以生命合生命。

⑤中国美学的发展,深受气化哲学影响。人以气而生,文以气为主。气化哲学的影响,决定了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在气化哲学基础上,产生了中国美学独特的重视生命的倾向;也是在气化哲学基础上,出现了以表现宇宙节奏为根本目的美学观念,并形成了中国美学独特的生命体验理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与艺术长期发展中,贯穿了气化哲学的基本精神,没有气化哲学,就没有中国美学和艺术。
B.中国哲学认为,生命都在气中生存、流动、变化、生灭,因此,中国哲学不关乎知识,只关乎“生命”
C.人得气而生,因气而存,与万物处于一气浮沉之中,所以,人的本质属性是由气决定的。
D.气化哲学决定了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中国美学独特的重视生命的倾向,出现了以表现宇宙节奏为根本目的美学观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庄子》和《淮南子》的句子是为了论证时令、物候、人情、世事等都具有同一生命节奏。
B.文章以一气流行,生命都在气中生存、流动、变化、生灭来论证我们生活的气化世界,就是生命的世界。
C.文章引用朱熹和王夫之的话,形象论证了人得气而生,因气而存,与万物处于一气浮沉之中。
D.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进而论证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影响,最后聚焦中国哲学对中国美学的具体影响。
【小题3】气化哲学的基本精神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神仙枪

江岸

老肖下山的时候,远远看见老曹,转身就往旁边树林里钻去。老肖,你给我站住!老曹大喝一声。老肖假装没听见,钻进林子里不见了。

老东西,叫你装佯!老曹没好气地骂着,转身攀上了一条羊肠小道。这条道崎岖难行,但可以比老肖早点下山。自从老曹当上了黄泥湾村护林员,带领乡林管站的同志收缴了老肖的猎枪,老肖就躲着他走。两个人一辈子没红过脸,现在闹翻了。三年困难时期,老肖打个兔子,一家半只,老曹抓条蛇,也是一家一截。多少人家生活艰难,他们两家因为男人会打猎,互相帮衬,才得以保全。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现在土都埋到脖根儿了,你不理我了,值得不值得?无论如何,今天要和这个老东西说道说道。

老曹靠在一棵碗口粗的松树上,等到了老肖,他问,你准备躲我躲到什么时候?

老肖嘴硬,谁躲你了?躲你干啥?

老曹说,我的猎枪比你还先缴,咱村所有猎枪都上缴了。就你一个人留着,说得过去吗?

老肖说,林管站怎么知道我有猎抢?你和叛徒、汉奸有什么区别?

老曹笑了说,我当护林员,收缴猎枪也是我的工作。

老肖说,我又不砍树,你当护林员怎么了?你管得着我吗?你管你的树,管我打猎干啥?与你什么相干?

老曹说,林区还要保护动物,那什么,要做到生……生什么……老曹猛地卡壳了,一个劲儿地挠脑袋。

老肖撇撇嘴,走开了。老曹还在嘀咕呢,他已经走出了好几丈远。

老曹终于想起来了,他冲着老肖背影说,站长说了,要保护生态平衡呢。

老肖已经走进密林深处,消失了。

秋天到了,正是红薯和花生灌浆的时节,也是野物祸害庄稼的时节。往年秋天,老肖每天都要背着猎枪,去地里护秋,顺便在山里转几圈,打几只兔子和山鸡,扒了皮,腌几天,再挂出来晒,几个日头一过,通红通红的,好看呢。过年下火锅,孩子们吃得那个香啊。可是今年,没有猎枪了,他拿什么打兔子和山鸡呢?两手空空从山上回来,他都会骂一句,老曹,你个老砍头的。

有一天,老肖发现他的红薯地和花生地被拱了好大一片,地里还有几摊猪粪。夜晚来野猪了!照这个速度拱下去,要不了三五天,他的红薯和花生就要玩完,一个季节的心血就白费了。

老肖风风火火地跑到老曹家,借他的猎枪。老曹的猎枪,是站上发给护林员防身用的,是全村唯一的一杆猎枪。可是,老曹不借。

我们遇见野物,只准朝天上开枪。老曹说。

野猪祸害庄稼,也不让打?老肖问。

野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准打。老曹说。

老肖说,你忘记那年我们给生产队护秋了吗?你打野猪一枪,没打死,野猪发疯地撵你,我把野猪引开了。野猪一口咬断我的木棍,再一口咬穿了我的大腿。还不是你赶来,补了它一枪,才救我一命!怎么,野猪现在成你家祖宗了,你还保护它?

老曹红了脸说,老黄历翻不得了,如今不一样了。

老肖气呼呼地跑回家。活人还能叫尿憋死?他翻出一堆旧锄头、破犁铧,用麻绳串在一起,一路叮叮咣咣地背着,翻山去了刘坳,找刘铁匠去了。第二天上午,他又去了一趟刘坳,背回了半麻袋五寸长的尖刀。他说那叫神仙枪。

明明是刀子,怎么叫神仙枪?邻居们都围过来瞧西洋镜,有人狐疑地问。

老肖嘿嘿地笑,他说,我在地里布置好机关,四边牵上细线,不管从哪个方向碰到细线,飞刀就跟子弹一样飞过来,神仙难躲,所以叫做神仙枪。野物碰上了,非死即伤。现在没猎枪,只好用这个老法子。回家告诉你们孩子,可别去我家地里扒红薯、扯花生。

那个夜晚,老肖不再担心他的庄稼了,睡得特别香。早晨醒来,喝了碗稀饭,老肖就上了山。

隔老远,老肖就看见地边躺着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该死的野猪,是死了还是伤了呢?老肖快活地想。他猫腰跑过去,仔细一瞧,却是老曹。老曹的半截衣袖被撕掉了,缠在手掌上,裸露的胳膊上有干涸的血迹。

你怎么了?老肖吃惊地问。

老曹的眼珠布满血丝,咧了咧苍白的嘴唇,嘶哑地说,我把你的神仙枪收了,帮你撵了一夜的野猪,没想到,没收好……

老肖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嚷道,你呀,叫我说你什么好呢?

(选自《小说界》2014年第5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在叙述老肖与老曹的误会与矛盾时,插叙了他们在过去年月相互帮衬的往事,主要表现了人性的善良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B.老肖下山,遇见老曹,远远地躲开他,老曹大声吆喝也装作没听见,不愿意听他解释,说明老肖是一个记仇的人,心胸狭窄,没气量。
C.老曹骂老肖“老东西,叫你装佯!”,老肖每次从山上两手空空回来,都会骂老曹“你个老砍头的”,表明两个人的矛盾水火不相容。
D.老肖向邻居们解释为什么叫神仙枪,并告诫他们要管好自家的孩子,说明他是一个狩猎经验丰富,而又比较自我的人。
【小题2】小说的结尾表现了老肖怎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神仙枪”为题,为什么在后半部分才出现神仙枪?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加上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127个,目前全国特色小镇一共403个。

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图

特色小镇最多的十个省份数据

材料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官方说法,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是,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

为此,2017年12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有六种特色小镇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一是增加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举债建设而加重债务包袱的;二是“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三是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引导的;四是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的;五是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的;六是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破坏生态的。

(摘编自《面临优胜劣汰,特色小镇如何创新发展》,2018年3月30日《中国商报》)

材料三:

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发展潜藏风险。有关部门测算,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投资要几十亿元。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前些年,一些地方发展食用菌、苗木产业,一哄而上后产能过剩,“菇变草”“苗变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不管是产业小镇、文化小镇、体育小镇,个性化才有竞争力、生命力。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要管住一哄而上、拔苗助长的冲动。特色小镇先发地浙江,率先出台了评定标准,启动特色小镇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合格的地方“摘牌”。各地也应加快建立特色小镇退出机制,严控数量,提高质量,避免“争个帽子睡大觉”现象。

特色小镇是人的宜居宜业小镇。建设特色小镇是一个发现、挖掘特色资源的过程,如何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是一个新课题。不能把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思维强加到小镇上,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应当科学规划,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有好的生活环境,有稳当的饭碗,才能吸引更多人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

(摘编自赵永平《特色小镇莫揠苗助长》,201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表明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多样且相对固定,但第一批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存在较大差异,在第二批产业类型占比中这一差异有所减小。
B.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旅游发展型占比近一半,但在第二批特色小镇中这一类型占比下降幅度最大,旅游发展型小镇数量减少。
C.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工业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的占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商贸流通型与民族聚居型依然不太受青睐。
D.浙、苏、鲁三省特色小镇培育效果显著,位列特色小镇总量前三,其中第二批特色小镇入选数量几乎都是第一批入选特色小镇数量的两倍多。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国家发改委特地下发文件进行规范。
B.有些地方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地产库存大使得造出的新镇变成了“空镇”,这样的小镇就容易被淘汰。
C.不管是哪种特色的小镇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化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照搬照抄、简单堆砌,破坏生态等做法都容易降低小镇的竞争力。
D.如果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问题,创造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特色小镇就业,特色小镇也就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小题3】针对材料二、三提到的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你认为特色小镇该如何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唐朝的韭菜

李汉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

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菜,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这样子,才叫蔬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菜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的韭菜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

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文章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吧。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奄奄一息的江河荒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杜老啊。你太低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颠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食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大批量疯长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基本是废物。垃圾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药,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见过露水、月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菜地上空款款飞过的黄鹂、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小题1】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说“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小题2】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小题3】请结合全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A.“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一句中,“保鲜”一词形象生动,说明了杜甫的诗歌流传一千多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韭菜娇小、精致,能唤起诗人细腻、爱怜的情感,而五言诗是精致的诗歌形式,用五言诗描写精美的韭菜,是非常合适的。
C.唐朝的韭菜是不幸的,因为它有太多的世面没有见过;唐朝的韭菜又是幸运的,因为它“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D.杜甫之所以“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是因为他理解不了现在的人们创作速度为什么这么快。
E.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不同人称的运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又使文章显得亲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侠客形象之得以形成及发展,与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大有关系。司马迁称:“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虞舜、伊尹、仲尼等有道仁人尚且遭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史记,游侠列传》遇害而不能自救, 当然只能寄希望于“赴士之阨困”的侠客了。社会总有黑暗,人间总有不平,而 正如明人张潮说的:“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之。” (《幽梦影》〕能自掌正义,平天下之不平,那当然最好;至于无此本领的凡人, 焉能不怀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正因为侠客形象代表了平民百姓要求社 会公正平等的强烈愿望,才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或社会型态的转变而失去魅力。
不是还有主持公道維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吗?可法律也必须由人制订由 人执行,远非真的如善良人所想像的那么铁面无私,谁也不敢保证青天之下没有 冤狱或者不平。在法律之外,祈求侠客更富有戏剧性的自掌正义匡正扶弱,却是 武侠小说普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安得剑仙床下士,人间遍取不平人。”〈《醒世 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有这句话在,不难理解剑仙侠客何以千载之下 雄风不已。
既是“安得剑仙床下士”,可见剑仙不易求,而人间不平却时时有。也就是 清人龚自珍所慨叹的:“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己亥杂诗》〉正 因为“江湖俠骨恐无多”,才值得历代文人再三吟咏;倘若遍地是侠客,也就见 多不怪,无论作家读者,都不会格外感兴趣的了。因此,读武侠小说而认定中国 人特讲义气,爱管闲事,多侠义心场,即使不能说全構,起码也是很不准确。可以说,武侠小说不以写实见长,而主要是一种写梦的文学——尤其是其中的侠客形象,更是作家与读者“英雄梦”的投射。
(节选自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有删改)
【小题1】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武侠小说受欢迎的原因。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中“很不准确”的理解。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人们沉溺于“英雄梦”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