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   

 董海旺

2016年4月14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有人曾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幼年的梁思礼确实讨人喜欢。每次觉察到父亲要抽烟,他就主动把烟连同烟嘴、火柴、烟灰缸一同递到父亲跟前,引得梁启超非常高兴,以至于父亲只要两三天见不到就心头痒痒。然而,父亲并没有陪伴梁思礼太久,在他5岁时离开人世。“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曾回忆道。

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在天津。1941年中学毕业后,他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放弃了嘉尔顿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转入以“工程师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1945年,梁思礼从电机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梁思礼来到辛辛那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在那儿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9月,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梁思礼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回国。1956年10月,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但很快,1962年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试验,令踌躇满志的梁思礼尝到了失败的痛切。这枚导弹发射后不久,便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落在距发射点300米的地方。望着炸出来的大坑,在场的航天人泣不成声:“我们真的不成吗?”梁思礼却一言不发。后来回忆起这一幕时,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更是一本失败者之书。他生命中的67年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比成功“贵”得多。正因为历经无数次失败,梁思礼才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后来,他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也正因为尝过无数次失败,他主持发射的洲际导弹能够横跨南北半球,穿越6个时区,向着预定海域飞去。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每个航天史上的“首次”,经过失败的孕育,都像是梁思礼的孩子。

航天这一行,梁思礼一做就是67年。好在,他天生就会找乐子。1974年,50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劳动,干校分配他当“猪倌”。人们都说,搞导弹的知识分子被派去养猪,真是浪费人才。可梁思礼却分外感谢组织的照顾:逃离“文革”这块是非之地,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每天,梁思礼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梁思礼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

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极有价值的。即便是住院期间,梁思礼一见到家人,就迫不及待地问:“快给我讲讲,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他做起什么,都别有一番意趣。自去年住院以来,他的房间里重复播放着旋律欢快的《施特劳斯圆舞曲》《天鹅湖》等曲子。有时不小心被人替换成慢板、行板,梁思礼会立即要求“换回刚才的圆舞曲”。旋律响起,躺在床上的梁思礼双手打起拍子。女儿梁旋见他的脚部在动,便合着音乐节拍帮他活动脚部。她乐感不好,梁思礼便笑着指挥道:“快了,哎,慢了。”只是,音乐还是没能留住这位老人。梁老走了,带着他熟悉的旋律,带着亲朋对他的敬意与眷恋。

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梁思礼所在之处是历史耀眼处的暗面。近处,找不见他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光荣榜上也没有,他是戈壁滩上被尘土风沙遮掩的背影,他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远处,他的名字却越发清晰,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的注脚里。“爱国,不需要理由。”梁思礼总是这样说。大师风骨,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节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思礼认为自己从父亲那儿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主义思想,父亲“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的话支撑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B.梁思礼5岁时父亲离开了人世,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生活在大津,在留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期间他边工作边读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C.梁思礼处在历史耀眼处的暗面,因为他没有青史留名,姓名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背影只常常出现在尘土风沙遮掩的戈壁滩上。
D.梁思礼把一生中67年献给航天事业,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到第一艘神舟飞船的发射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这些失败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梁思礼在东风二号导弹发射中尝到了失败滋味,但他并不像其他在场同行那样痛哭,而是鼓励自己坚持做下去,经历无数失败后他终于开创航天可靠性工程学。
B.梁思礼一生虽经历许多曲折坎坷,但乐观坚强始终伴其一生,“文革”下放干校时,他高高兴兴做猪倌,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生病时仍欣赏旋律欢快的乐曲。
C.梁思礼之所以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转学普渡大学,是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这学业的成功转型对他后来从事航天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D.梁思礼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独自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行列,他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功不可没。
E.梁思礼幼时就表现出聪明乖巧,深得其父梁启超疼爱,在其母言传身教与其父遗著的影响下,梁思礼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心中萌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题3】“爱国”对梁思礼的事业和人生有哪些深刻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探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3 07: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近来,《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传奇,叙事布局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立体饱满。然而它们最引人注意的闪光点却不是这些,而是结尾时主人公之间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标志着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因为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
就战争题材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回望性的思考,但在创作主旨、审美理念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八十年代之后,战争文艺创作开始摆脱单一性态势,出现了新历史主义和国家民族形象意识较强的重构型作品,如《红河谷》等作品。新世纪以来至今,人们开始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哲理反思型的战争文艺创作逐步成熟,如《集结号》等。这类作品对生命个体的战争体验进行了存在主义式的追问,对宏大战争历史进行了本质性的探索,具有浓郁的生命哲学思考和理性精神叩问的色彩,达到了中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新高度。《无问西东》等作品能做到在叙述历史、表现战争的同时,既真切再现了战争年代的惨烈风云,又在再现时拥有着足够的自信,对战争双方的个体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了从容自信、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既在经济层面上走向了繁荣与富足,在国际事务中呈现出底气十足的大国自信,更在文化领域建构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这一体系接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在开放化、多元化的语境中确认了前行的思想资源。这一种以“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使得文艺作品具备了超越性的自我生长力,为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品质奠定了思想资源。
战争文艺应当表现战斗者的牺牲精神和英雄壮举,也应当探索战争的历史意义,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战争文艺应该更加关注的是战争如何影响了人,影响了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从而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质和时代特征的中国故事。中国文艺虽然不能回避诸多不足,甚至也有过大量“抗战神剧”一哄而上的情况,但我们相信,有了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传统的底气和全球化的视阈,有了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中国的文学艺术就有着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
(摘编自赵启鹏《战争文艺的新时代品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问西东》等战争文艺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表明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
B.改革开放初期战争题材的作品在一些方面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其回望性的思考不能否定。
C.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以及表现出的大国自信,使得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建立。
D.中国的文学艺术只要有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就有很好的未来,“抗战神剧”可不必理会。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根据当前影视作品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第二段总结不同阶段战争文艺创作的特点,意在说明战争题材作品的反思力越来越强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既从现实的角度阐明文化领域的变化,也从历史角度说明了文艺自我生长力具备的原因。
D.文章由现象阐明观点,再回顾战争文艺的发展,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最后展望未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的情节、叙事、人物形象等特点以及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都是引人注意的闪光点。
B.战争文艺作品的反思性方面,《无问西东》要比《红河谷》更深刻,《无问西东》已达到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C.有了“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就一定会深入。
D.战争对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的影响,比牺牲精神、英雄壮举、战争的历史意义更值得战争文艺关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工资。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做了铺垫。
B.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精湛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
D.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小题2】请概括小说中木匠“他”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小题3】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有人认为木匠与我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语出北宋学者程颢。在儒家传统中,“仁”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和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更注重有机整体的宇宙观。比如《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是宇宙创生的两种基本力量;而乾天坤地,正是宇宙间阴阳之最大者,它们具有“生生”之大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其逻辑正基于此。所以北宋张载才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指人间百姓都是我同胞,世间万物皆与我为同类。《礼记》也讲,圣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这种将天地人贯通为一体的宇宙观,为中国文化所独有。
那么,什么是仁呢?仁在儒家哲学中既是“全德”,又是“元德”。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答以“爱人”,这讲的是作为“全德”的仁,它是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人的一切美好品德在内的。而《文言传》释“乾元”曰:“元者,善之长也”朱熹进而说:“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这里讲的就是作为“元德”的仁,它像春天一样有着生发之功能,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善性、善情。比如程颢喜欢讲“观万物皆有春意”,还讲“观鸡雏,此可观仁”等,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程颢认为,一个人如能体会到万物盎然之生意就是仁,那他自然就“浑然与物同体”矣,“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存久自明,安待穷索”,自会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后来王阳明讲“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与此一脉相承。
具体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之方”无他,只是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推己及人就是。从反面来看,程颢曾举“手足痿痹”之症说:“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也就是说,那些麻木不仁者已经相当于病人了。
由此也可看到,承认“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博施济众”将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一个“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自然会以百姓的喜乐为喜乐,以百姓的疾苦为疾苦。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将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情怀,必将在此进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选自孙福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是儒家传统中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意为把天地万物看作一体,是仁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B.“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些话的逻辑来自于“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C.“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种宇宙观,为中国文化所独有,中国古代的人较西方人而言更注重有机整体的宇宙观。
D.“仁”是“全德”,也是“元德”。其中,“全德”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一切美好品德,“元德”可以说是一种善性、善情。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宋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点,这个观点正体现了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息息相通的联系。
B.“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观鸡雏,此可观仁”等观点,都是从“元德”的角度出发,阐发了其具有生发功能。
C.那些“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必然会心系百姓,他们自然会把百姓的喜乐疾苦放在心上。
D.“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因此,那些麻木不仁的人都是患了疾病的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要想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只要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推己及人就是。若能“博施济众”,简直就是圣人了。
B.王阳明讲的“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这既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又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
C.“观万物皆有春意”,程颢认为,一个人只有能体会到万物盎然之生意就是仁,那他才能达到物我同体的境界。
D.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情怀,必将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增速明显,正在逐步取代电脑病毒、钓鱼网站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安全的新威胁。记者2018年7月30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依据《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工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三部门日前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方案》指出,开展商业营销外呼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建立用户名单并留存相关依据资料,规范外呼时段、行为等,不得对用户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用户明确表示拒绝后,不得继续向其发起呼叫。

《方案》提出强化主叫号码鉴权和通话溯源,提升骚扰电话拦截能力,增强骚扰电话提醒和预警能力,增强骚扰电话综合管控能力。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材料二:

2017年第三季度骚扰电话标记量与拦截量类型分布对比图

材料三:

公共WiFi数量越来越多,广泛分布在商场、酒店、地铁、机场、银行、学校等场所,部分wifi对用户的隐私安全和财产安全存在着隐患和威胁。从腾讯WiFi管家监测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公共WiFi中,风险WiFi占比46.08%。

央视曝光不少企业通过“探针盒子”窃取用户信息。“探针盒子”,可以在用户手机无线局域网处于打开状态时,窃取用户手机号码及个人信息。这些盒子通常被放在商场、便利店、写字楼等地,悄悄搜集用户的婚姻、收入状况等信息。(摘编自《网易新闻》)

材料四: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你收到的骚扰电话可能不是人打的,而是人工智能打的。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一天可以拨打5000多个骚扰电话,一年甚至可以拨打40多亿个骚扰电话,而真人一天拨打的电话才400个左右。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由中科智联科技、壹鸽科技等公司提供,每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售价3000元左右。

(摘编自《新浪科技》)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年第三季度统计显示,骚扰电话标记量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响一声”、“广告推销”、“诈骗电话”。
B.在2017年第三季度,“广告推销”类骚扰电话被拦截的数量最多,“客服电话”类骚扰电话被拦截的数量最少。
C.“响一声”在骚扰电话中标记量最高,达到58.6%,说明“响一声”这类骚扰电话比较容易识别。
D.“诈骗电话”的标记量远低于“响一声”的标记量,说明“诈骗电话”对大众的危害不如“响一声”的危害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已经取代电脑病毒、钓鱼网站,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安全的新威胁。
B.公共WiFi数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商场、酒店、地铁、机场、银行等场所,给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C.用户的婚姻、收入等信息被泄露均源于被放在公共场所的“探针盒子”,它们在用户手机网络打开时窃取信息。
D.人工智能用于拨打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比选择聘用真人拨打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应对骚扰电话带来的干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牛黄

孙万

牛黄,中药名,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性凉,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定惊。牛黄分多种,有葡萄黄、米碜黄、鸡心黄。最宝贵的为“人头黄”黄大如人头,价值昂贵。疯癫如狂的患者沏上一杯牛黄茶灌了,当即就可清醒。“人头黄”为稀世珍宝,一般人极少见到。

陈州解三,就曾得到一颗“人头黄”。

解三以宰牛为生,也靠牛黄发财。平常买牛,多买瘦牛。牛胆结石,是永远吃不肥的。有一日,解三购得一头老牛,剥开一看,脏内如黄花盛开,解三第一次目睹“人头黄”,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失声叫道:“人头黄!”

不料隔墙有耳,被邻家夏二听了去。夏家与解家只一墙之隔,墙上爬满丝瓜秧。夏二撤梯爬墙,把脸匿在丝瓜秧里,一下子看了个清楚。

夏二是个皮货商,往常解三家晒的牛皮牛鞭,多由他购去再到南阳倒卖。夏二自然知道“人头黄”的价值,回到屋里,怔怔然许久,决定要盗得解三的人头黄。

半夜时分,夏二登梯爬上墙头,用系牢的绳索溜到解家院里。他先静耳听了听动静,然后用尖刀拨门。不料门没栓,他深感不妙,心想可能解三有防,便急忙藏了尖刀,匆匆顺原路而回,躺在床上,心中还在“扑腾”。他很是懊悔自己见财眼开干了愚事,为此翻来覆去折腾了一夜,直到黎明前才述糊过去。不料刚想沉睡,突然听得解三来借梯子。

夏二一听借梯子,大惊失色,心想这解三大概是故意来试探虚实!更可悔的是昨夜只顾害怕,竟忘记把梯子从墙边挪开!为不让解三看出破绽,他急忙拔衣穿鞋,想把解三稳在屋里,然后悄悄把梯子挪开,以除解三的疑心。不料他还未下床,却被解三拦住了,说:“二哥你睡你睡!进门时我就看到了梯子,在墙上搭着呢!”

夏二一听此言,如傻了一般,直等解三走了,他还未醒过神来。这一天,夏二如得了重病,心郁如铅,脑际里全是解三的影子。那墙上被绳索勒的痕迹他是否看到了……一连几天,这等问题在夏二脑子里来回翻腾,吃不香睡不宁,双目开始痴呆,偶尔还自言自语,时间一长,夏二失去了理智,开始在满街疯跑。

夏家人很着急,以为夏二患了什么邪症,又求神又烧香,均不济事,最后请来了一名老郎中。老郎中进门并不急于给夏二看病,而细心观察。几天过后,他才对夏家人说:“你们当家的病是心疾所至,一般药物只能顾表而不能治里,眼下只能用人头黄可以根除!只是这人头黄为稀世珍物,一般药店是买不到的!”

不想在一旁自言自语的夏二一听到“人头黄”三字,突然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接道:“解三家有人头黄!解三家有人头黄……”

夏二的妻子为治夫疾,就以试探的心理去解家求要人头黄。谁知解三一听脸色惧白,连连地说:“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夏妻失望而归,对老郎中说:“解三说他没有人头黄!”夏二一听怔然如痴,许久了,突然倒头睡去。夏二一睡三天三夜,像达到了某种心理平衡,竟奇连般地好了。

可是,没过几日,解三竟也疯了,而且比夏二疯得还厉害,到处嚎叫:“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解家人急忙请来那老郎中给解三瞧病,老郎中望着解三,让人请未夏二,暗地安排了一番,然后让夏二对解三说:“你没有人头黄!”

不料解三一听此言,更是惊恐,“忽”地挣脱了老郎中的手,边跑边喊:“我不是不给夏二治病,我压根儿就没人头黄呀!”

老郎中望着疯跑的解三,痛苦地摇摇头,对解家人说:“解师傅的病没救了,没救了!”

夏二觉得很惋惜,想想自己的所为,很是有点几后怕!

几年以后,解三被冻死野外。解三死后,其子承父业,数年后翻盖新房,执旧屋的时候,执出了那个人头黄。解三之子只认得一般牛黄,却不认得人头黄为何物,便求夏二指教。夏二望着那人头黄,面色冰冷,许久了才说:“是一块普通的药草,你留它没用,放我这儿吧!”

解三之子把人头黄送给了夏二。夏二后来用人头黄救了许多人,分文不取,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三十余年,夏二已年近八旬。临终的时候,他唤过家人,从怀里取出那颗人头黄,安排说:“这块药物,只可施舍,不可贪利!”

不料夏二死后,其子夏仲不守诺言,将人头黄卖了,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富户。家中子女都因家中富有而不行正道,夏仲最后也因此悬梁自尽。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解三比较聪明,知道瘦牛有牛黄,因此,平常买牛时不买肥牛,靠摘取牛黄出售发财,后来也因牛黄而疯。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情节,融肖像、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于一体,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C.小说构思巧妙,以“牛黄”为线索,通过人物对待人头黄的不同态度,集中呈现了对人性的思考与批判。
D.解三不肯拿人头黄治夏二,一是不想泄露自己有宝的秘密,招来灾祸;二是知道夏二到自己家偷过人头黄。
【小题2】开头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夏二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