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2015年年初国家旅游局首倡“厕所革命”,“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在全行业达成高度共识。截至2017年4月底,我国共完成新改建厕所52485座,占厕所革命3年计划(共5.7万座)的92.71%。厕所革命已成为中国旅游名副其实的“一号工程”,从都市到乡村,从局部到全域,从旅游行业到全社会,从保障男女厕数量充足到专门为特殊人群设立“第三卫生间”……厕所革命不断提档升级,发挥杠杆作用,不仅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旅游基础工程,更上升为涉及面广泛的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有效提升了社会文明尺度。
旅游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游客体验的便捷度、舒适度、满意度,是衡量旅游目的地服务供给的尺度,而旅游厕所作为基础设施,是检验旅游目的地旅游文明的尺度。厕所革命展开以来,旅游厕所已成为检验旅游景区景点评价的重要标准。前不久,国家旅游局给予河南省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两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要求限期整改,并对10家4A级景区给予摘牌处理,主要原因就是旅游厕所建设不达标、管理不到位。
从为求基本生存的人口大迁徙到为求差异生活的人口大流动,旅游正在打破时空边界,创造新的移动文明,旅游目的地成为主客共享的人口聚集场域,集中体现了社会文明的程度。全域旅游突破了传统旅游的局限,景区内外的界限逐渐模糊,从公共服务基础供给方面来考量,厕所是衡量社会文明最基础的尺度。国家旅游局大力推动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厕所,为市民和游客打开“方便”之门的“厕所开放联盟”,体现了主客共享、集约化发展的理念。
旅游位居“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并在扶贫攻坚中表现出强劲的新动能,是当地群众就业创业、创造幸福生活,外地游客消费体验、享受幸福的民生工程。以此观之,仅有干净、舒适的厕所远远不够,在厕所革命的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对厕所认知和使用的不文明陋习进行彻底革命。文明如厕是衡量厕所文明的尺度,也是检验国民文明素养和享受幸福能力的尺度。
(摘编自孙小荣《厕所革命是检验民生幸福及社会文明的尺度》)
材料二:
2016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标准指出,加强城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公厕数量总体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女性厕位紧张问题亟待解决。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至2022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如下:

材料三:
据估计,超过50种传染病通过人类粪便传播,一些国家因此引发大量疾病,因为直排污物造成土壤、食物和水污染。“三面墙,两块砖,一个坑”,是中国农村厕所的典型形象,“难找、难看、难闻、难用”,也是困扰城市公厕多年的典型问题。厕所的状况,关乎百姓生活,更折射文明风尚、关系国家形象。厕所卫生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特别是水污染治理以及农业安全生产。站在新时代审视,能否提高厕所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品质的因素。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厕所文明是大国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欢《读懂“厕所革命”的深刻内涵》)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6年到2015年,公厕总量缓慢增加,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总体减少,这和群众对厕所的需求不匹配。
B.从2006年至2015年,城市公厕数量逐年增加,十年间总量增加了近2万座,说明城市公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C.2009年前,每万人拥有公厕的数量呈增长趋势;2009年之后,该数据则一直下降;2015年则与2006年基本持平。
D.政府把加强公厕建设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城市公厕建设并不只是 意味着公厕数量的简单增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国家旅游局首倡“厕所革命”,其初衷是打造一项涉及面广泛的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
B.对10家4A级景区摘牌处理,说明旅游厕所是中国旅游景点动态化管理的重要标准。
C.旅游是为追求差异化生活而进行的人口流动,这种“移动文明”直接推动了“厕所革命”。
D.相关部门开放内部厕所,体现了主客共享、集约化发展的理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E. 虽然城市公厕也存在问题,但是农村厕所给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带来的威胁显得更为严重。
【小题3】“厕所革命”包括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1 10:05: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世”最初多作“阅历世事”“经历世事”解,自晋朝葛洪著《抱朴子》之后,“经世”不复有《淮南子》“养生以历世”的道家话语色彩,而是进入儒家话语系统。“经世”之“经邦治国”“经国济世”内涵,虽为后起,但之所以一经《抱朴子》的运用,便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因这一内涵十分精确地表述了儒家的文化定位。

“经世”是孔孟以来儒学为自身设定的文化标识。儒家司徒之职事,乃是以治民之官兼教民之责。故孔子答子路,谈到儒者的行动目标时,从“修己以治人”上推到“修己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论语·宪问》)。以此为基点,儒家与其他思想流派划开了界限,譬如道家,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经世”这一概念正表述了儒家的文化基调。因此,历代儒者无不反复强调“经世”,声言“儒者之学,以经世为用”(《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三,以下标注卷数);“圣人之学,主于经世”(卷一);“儒者之学,务为经世”(卷十三),从而建构起儒学的“经世”传统,并不断加以强化。

“经世”是一种精英身份的表演,其话语的背后隐藏着权力关系。在中国古代,士人最喜言“经世”,无不自况“少习经世之学”“少负经世之略”“素抱经世之志”,甚至有士大夫以“经世”命名,如明代天启年间仕至户部尚书的张经世。正是借助于“经世”话语的言说,士人建构起文化精英身份。“经世”意味着士人以其所学参与经略国事、治理社会之事务,而未曾习练过经世之学,是无法入仕经世的。因此,“经世”是士阶层的专属话语,草野平民无以进入这一话语层面。

“经世”并非个体的块择,而是国家取能的需求。“经世”的目标盖在有益于社会有虽于国计民生,而此两大功能,与国家履行社会职能的需要是相吻合的。国家的社会职能有:调整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关系;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如发展社会生产,从经济强盛中攫取财富;组织、烦导科技、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拉制思想意识形态。儒家的“经世”思想正迎合了历代王朝的政治统治需要和国家的社会职能需要。在“经世"”思想的号召下,士人积极参加国家治理,既强化了王朝的政治统治和思想统治,也维持了国家的日常运行。

中国古代“经世”论分帝王经世与士人经世两类。“帝王经世”实际上是宋代士大夫致力于“正君心”,引导君主治理国家政事,所谓“帝王经世",就是他们建构的帝王治统路线,如“颜回在陋痣,而于帝王经世之事无所不讲,此学者所当法也”(真德秀《四书集編·论语集编》)。“士人经世”指以士人为主体的经世活动,它是中国古代“经世”活动的主流。上层、下层经世均包括在内,如明代王龙溪所主张“在家仁家,在国仁国,在天下仁天下”(卷十三)。

(摘编自周积明《经世:概念结构与形态),《天津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世指人们阅历世事经历世事养生以历世,也可指儒者经邦治国经国济世。
B.国家的社会职能有调整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关系、干预经济活动控制思想意识形态等。
C.帝王经世是帝王为让士大夫们致力于“正君心”,引导君主治理国政而建构的治统路线。
D.士人经世指古代以士人为主体的于不同层面发挥着不同程度作用的一种经世活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手法,以突出“经世”让儒家与其他思想流派划开了界限。
B.文章列举明朝官员以“经世”命名等事例,论证了士人欲建构起文化精英身份。
C.中问三段呈递进关系,论证了“经世”内涵精确表述了儒家的文化定位的观点。
D.文章指出“经世”的目标具有两大功能,并就两大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葛洪著作《抱朴子》问世,“经世”内涵发生变化致使道家不再对其拥有话语权。
B.儒家强调“经世”,建构起“经世”传统,与“经世”概念表述了儒家文化基调紧密相关。
C.“少习经世之学”“少负经世之略”“素抱经世之志"的士人是能担当入仕经世重任的。
D.儒家的“经世”思想有重要作用能帮助封建王朝治理国家,使国家趋向统一、强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俄罗斯陆军腰带
马晓丽
秦冲中校没想到会在远离中俄边境的地方再见到鲍里斯。
秦冲迅速地瞥了一眼鲍里斯的肩章,心当即就被狠狠地抓挠了一下:妈的,这家伙都上校了!秦冲立刻觉得两个臂弯同时发痒,心想这回神经性皮炎指定是要大发了。
秦冲和鲍里斯是名副其实的老对手了,当年他俩都是边防连长时,曾守过同一段国境线,只是各为其主。秦冲和鲍里斯守的是黑龙江一段。冬季黑龙江会封冻,封冻之后江面上不仅能走人,跑载重车都没问题。所以一到了这个季节,方方面面就都活泛起来了,你一眼看不住就可能闹出个边境纠纷来。所以,每当进入冬季,两岸的哨位就开始跟着冰冻的江面,从岸边一点点地向江心推进。
秦冲觉得鲍里斯很军人,身姿挺拔,着装严谨,无论什么时候出现,脚下的皮靴都擦得锃明瓦亮。秦冲是很在意军人气质的,可惜那时咱的军装不给撑腰,想御寒就得把自己穿成个棉花包。秦冲是坚决鄙视棉花包的,只要是出现在俄军面前,特别是出现在鲍里斯连长面前时,秦冲准穿得周吴郑王的。其实,连刚下连的新兵蛋子都看得出,秦连长是在跟对面的鲍连长较劲儿。
眼前的鲍里斯仍旧身姿挺拔,皮靴锃亮,腰间是一条皮质优良的俄罗斯陆军腰带,棕黄色的皮带条上用明线扎出规则的菱形图案,纯铜卡头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一般的腰带卡头上只有一个钉,这种腰带的卡头上却有两个钉,腰带上的钉眼也相应地有两排。秦冲曾在身上比量过这种腰带,他觉得这种双钉的腰带比单钉的扎在腰上更牢靠。秦冲觉得最不牢靠的就是我军现在用的这种腰带,卡头太民用化,时尚但不踏实。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鲍除了军阶有变化,其余方面似乎毫无变化。见鲍里斯也在打量自己,秦冲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脯子。
正式演习之前的两军合练进行得很顺利。这次演习主要是为加强中俄两军的联合反恐能力,要求多兵种配合,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恐怖分子。秦冲的特战营在演练中显得十分抢眼,俄军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下午突降一场暴雨,没几分钟,野营村的大小排水沟就爆满了。根本不用秦冲多说,官兵们就挖沟的挖沟,培土的培土,舀水的舀水。对面的俄军帐篷也进水了,水漫进帐篷把盆都漂起来了,俄罗斯兵却什么都不顾只顾皮靴,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秦冲赶紧派人去帮他们排水,俄罗斯兵这才纷纷跑出来,学着我们士兵的样子用盆往外淘水。
像来时一样突然,大雨说停眨眼间就停了。在查看俄军帐篷时,秦冲发现俄军竟然在悄悄地学我们的内务,他们也开始追求整齐划一,把牙缸摆成了一排,而且牙刷都朝一个方向倾斜。只是他们学得还不够地道,新牙刷都没开封,一看就是摆样子给人看的。
演习进行得很成功,秦冲的特战营在演习中表现得极为突出,获得了联合军演指挥部的高度评价。一切都很完美,只是演习过程中我军后勤部队出了点事,一辆保障车发生侧翻,驾驶员当场死亡。
清晨,鲍里斯把部队带到了野营村的小广场上,所有俄军官兵一起摘下了帽子,低头默哀。与此同时,旗杆上的那面俄罗斯国旗开始缓缓下降,直降到半旗的位置停了下来。秦冲心头一震。
晚饭前秦冲提着两瓶酒去找鲍里斯。演习结束了,俄军明天就开始撤了。
鲍里斯举着酒杯说,秦,我尊敬你。
老鲍你搞错了吧,秦冲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肩章,又指了指鲍里斯的肩章,说我有什么可尊敬的?
不,鲍里斯摇着头说,你是个好军人,从前到现在,都是。
好,秦冲说,就冲你这句话,我跟你连喝三杯!
喝完这三杯,鲍里斯突然问秦冲,秦,你看我是不是好军人?
老鲍……秦冲刚张嘴,鲍里斯就把他制止了。秦,鲍里斯认真地问,你为什么总叫我老鲍?我叫鲍里斯不叫老鲍,秦,你知道鲍里斯是什么意思吗?为荣誉而战。
好,鲍里斯,你这名字很军人,真不错。见鲍里斯高兴地咧开了嘴巴,又不无醋意地点着鲍里斯的肩章说,为荣誉而战,鲍里斯,你下一步该升准将了吧?
不,鲍里斯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军事演习了,演习回去之后,我们部队就撤编了。已经宣布过命令了,因为是最后一次,所以大家都很努力。秦,鲍里斯问,我是不是好军人?
你是好军人,鲍里斯,秦冲毫不迟疑地回答,从前到现在,都是!
秦冲和鲍里斯抬眼向远处望去,远处天空中飘扬着的两国国旗,在月夜里显得分外清晰。
秦,鲍里斯指着那两面一高一低的国旗问,这是为什么?
怎么说呢?秦冲想了想说,两个军队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习惯了就只觉得自己的好,就算发觉了人家的好,也不会轻易就学,因为不习惯,还因为没有积累一时学不来。你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鲍里斯说我明白了,就是我们的腰带好,你们的腰带也好,但不可以换?
秦冲大笑,说胡扯,这哪跟哪呀?腰带有什么不能换的?
鲍里斯立刻跳将起来,大叫了一声,好,那我和你换腰带。
换就换,秦冲也跳了起来。秦冲抽下自己的腰带在手里掂了一下,腰带很压手,皮质厚实,卡头漂亮。要离手了,秦冲才发现这腰带真的很好。
秦冲接过鲍里斯的腰带仔细地端详着。没错,正是他喜欢的那种俄罗斯陆军腰带。往腰上扎的时候,秦冲才觉出有些不方便,两个钉眼儿不是一下就能找准,皮质也显得过于粗硬了些。但这腰带系在身上真的很妥帖,很紧实,很有束缚感。
换了腰带,两人笑看着对方。秦冲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胳膊平整光滑,神经性皮炎竟奇迹般地好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描写了中俄两军交往中呈现的文化背景、军事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生动地刻画出秦冲、鲍里斯两人以及两国军人不同的精神气质。
B.秦冲注重形象,他认为绝对不能输给同为军人的身姿挺拔、着装严谨的老对手,所以在鲍里斯面前,哪怕再冷他也一定会穿着精神得体。
C.野营村突降暴雨,俄军什么都不顾只顾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这一细节意在说明俄军的应变能力不能与紧张有序的我军相比。
D.秦冲虽对俄军降半旗的做法心生敬意,但认为因为习惯、积累等原因难以借鉴,正如俄军学习我军要求内务整齐的做法,也难以学到位。
【小题2】小说中秦冲和鲍里斯为什么都评价对方为好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例子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相连的血脉

⑴刚看见秦皇陵,便有压迫感迎面而来,密集而凝重。延伸开阔的骊山,说不上崇峻,只有单调的平坦,线条由地面向上伸展直至交汇形成一个平稳的三角形,色彩似乎只是造物主随意地一挥画笔,苍翠的绿,简明而无须多加着色,粗线条的勾勒给了我最沉重的压迫。

⑵我第一次那么真实地感觉到他的存在,千古一帝。一直以来,他只在人们口中,只在字里行间,只在历史中,只在想象里。这一刻他那么真实的出现,仿佛迎面而来,原来这大地上真的有过他!

⑶雄才大略,残暴不仁,有形的词已无法形容无形的他。两千多年前,他屹立西面,遥望东方。十年后,东方西方只有一个名字——秦。

⑷那天,走进幽暗而深邃的秦地陵宫,压迫感沉沉地笼罩着我。穿过地宫门,在大殿上我看到了他,冷冷的龙袍内那平常的身躯。一张陌生而淡漠的脸,微张的双唇,似乎在用熟悉的语言向我诉说……

⑸在赵国为质时,他会哭;看着母亲受辱时,他会哭;看着西方,想念那没有呆过一天的国度时,他会哭。后来他回到秦国,看着宫廷里的斗争,看着吕不韦的笑,赵姬的妖媚,嬴异人的无助,一切都在告诉他,决不能哭,哭只会让他比活在赵国时更惨。

⑹我聆听,他平静地说着,没有暴戾,没有怒吼,没有命令,只是轻叙家常,细说往事。他说他恨,他恨他为什么一出生便为质赵国,童年的记忆只有冷眼和嘲辱;他恨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父亲,母亲多爱他,他就有多恨母亲。所有暗中批评他的儒生他恨,一切想冒充他亲人的人他恨,于是,在“焚书坑儒”之后,在杀死两个异父弟之后他对自己说:我恨。

⑺随后他笑道:六国只是苟延残喘,天下人应是我的俘虏。天下人太容易被欺骗了,不过改名皇帝,不过自称为朕,不过下一道名为诏书的文件,不过建一座禁宫,不过封禅了泰山,我便可以废先王之道,除井田之制,赋敛无度……

⑻他又一笑,轻问:阿房宫安好?长城有没有继续修?我的儿孙们把国家经营得如何,已经几世了?我的朝臣和子民们都还好吗?

⑼我只能轻叹:阿房宫早已成为灰烬,长城如今只是象征,至于你的儿孙与朝臣随着大秦帝国已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了。两千年后我只有在这能见到秦,帝国只是陪葬

⑽中国人就这样鄙视他。

⑾他愕然。灭六国,统天下,战匈奴……他细数当年功业,却又一边摇头,都已经成空,不禁黯然神伤,原来天下人从我这里什么也没得到,我岂不辜负了天下人?

⑿但中国各民族的第一次紧密相连,却是因为你。秦帝国建立不久便灰飞烟灭,中国人却明白了自己的名字该怎么写。你的后代历尽劫波,匈奴走后,边患依然,但纵使五胡的铁蹄汹涌,也踏不乱唐诗的音韵;金人的弯刀残酷,也割不裂中华文字的笔画;蒙古的铁鞭虽长,也笞不伤文言的句式,满汉一家,汉字同源,都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文字,中华子孙相认的符号,从你开始。

⒀中国人就这样仰望你。

⒁他摇了摇头,喟然长叹。吐不出的认错,我明白是千古一帝的尊严。这时的他摘下了高贵的冠冕,神圣的龙袍再也藏不住的老态,就是一个寂寞了千年的老人。老人的目光不再尖锐,眉须不再冷峻,声音不再低沉,表情不再冷酷,而眉宇间的孤独却掩盖不了。

⒂可无论如何,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我,这已经够了,因今天的我还认识当年的你,还能够沟通无碍,细数当年。这在血与火中锤炼出来根植于血脉内的符号,多少年来都没有褪色,无论爱与恨,我们只认得方块字。一切本该多么完美,如果你不恨!

⒃此时,一股热流袭涌全身,暖暖的,我不再有压迫感。从他的雄心壮志到因恨而暴再到千年后的喟然长叹,一切都那么真实,甚至有几分熟悉和亲切。他是如此近距离的向我倾诉,我是如此近距离的感知了他。无论功过,他将中国人扭到了一起,虽然多用了点力。“秦始皇”的含义,这一刻,重新诠释。

⒄走出地宫,我回头仰望秦皇陵,道了一句:中华民族至今安好。

【小题1】第⑼段划线句“帝国只是陪葬”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虚拟了秦皇与“我”的大量对话,其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作者反复写到“压迫感”,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小题4】以下各种说法,对文中秦皇神态描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⑸⑹段中秦皇由哭到恨由软弱变坚强而“平静”下来。
B.第⑺段中秦皇的“笑”表现了他对自己一统天下的自负。
C.第⑾段中秦皇因中国人鄙视他而“愕然”。
D.第⒁段中秦皇的“喟然长叹”包含了意外失落寂寞等复杂情感。
E.第⒁段写秦皇因身处地宫被人遗忘而“孤独”。
F.全文对秦皇神态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让人可亲可敬的普通老人形象。
【小题5】本文具有“赋”的写法特点,请就此以第⑴和⑿段为例作评析。(至少写出两点)
【小题6】《过秦论》中将陈涉的起义与诸侯国合纵抗秦作对比,本文将中国人对秦皇“鄙视”与“仰望”的态度作对比,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表明,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
B.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C.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D.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E.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小题3】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5

材料二
每过一代人左右,新兴技术就会出现融合,某种革命性的技术便会诞生。比方说,成熟的互联网、廉价的带宽和文件压缩,使得像FA.cebook(脸书)和Twitter(推特)这样的企业重新定义移动客户体验。
现在我们正站在另一次大规模融合的风口浪尖上: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计算能力将很快使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消费者已经每天都在与人工智能打交道。谷歌利用机器学习来自动完成搜索查询,并且往往能够准确预测某个人要找什么。亚马逊利用预测算法在用户阅读或购买经历的基础上完成推荐工作。
鉴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今天的所有企业都必须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否则,他们将无法与那些利用数据来改善用户体验、辅助商业决策的企业展开竞争。下一代消费者将会与数字技术共同成长,他们会期望公司预见他们的需求,并实时、个性化地提供咨询服务。历史上,这项任务一直需要掌握复杂技术的数据学家来完成。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这一切已在发生着改变。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析数以十亿计的信号,从而将客户服务电话自动转接给最合适的代理人,或确定最有可能购买某种特定商品的某位客户。目前,实体商店依然在零售行业中占据90%的份额。很快,客户一进入实体店,互动式聊天机器人就会上前跟他们打招呼,机器人可以根据过往的购买历史推荐产品,提供特别折扣并处理客户服务事务。
所谓“深度学习”(模仿大脑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分支)领域的进步,可以使智能数字助理在来自社交网络和其他数据的数以百万计的信号基础上,以人类助理般的敏锐度来协助客户规划假期、确定客户对某个品牌的反应。在医疗保健领域,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协助医生从世界的任何角落实时确定肿瘤细胞类型或颅内异常问题。
人工智能还可以检测并防御数字安全漏洞,并在保护用户隐私和建立信任时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可以肯定今后的技术创新速度将超过前几代人。人工智能将像电流般无形无影,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就像过去的经济转型期一样,人工智能在释放新的生产力水平、自动完成任务、改善现有岗位并催生新的机遇时,也会扰乱行业和工人。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小题1】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范畴的能力技术的一项是(   )
A.大数据B.高速计算
C.新生产力D.机器学习
【小题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所有企业都要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否则将无法改善用户体验、展开企业竞争。
B.成熟的互联网、廉价的带宽和文件压缩技术,使企业用户获得了新的应用体验。
C.亚马逊借助人工智能,根据用户的阅读或购买经历,有针对性地完成推荐工作。
D.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医生从世界的任何角落实时确定肿瘤细胞类型或颅内异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