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赵元任:“言有易,言无难”
苏金智
赵元任是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枳极的提倡者与实残者。他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又喜欢做科学实验,经常观察天象,青年时代留学海外,与同时代的伙伴们一起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勤奋学习料学知识。大学时代学了数学和物理,研完生阶段学了大量的科学史.在大学和研究生学习阶段,他参与了 “中国科学社”的创建,成为《科学》杂志的撰稿人并长期参与编辑工作。
辛亥革命胜利后,赵元任与血气方刚的同伴们提倡文学革命,认为只有规范祖国的语言,克服方言造成的语言障碍,书写口语中鲜活的白话,才能真正唤起民众,达到实现政治民主的目的。
赵元任一辈子写文章都是写大白话,创作的诗歌也大都是白话诗。他与五四时代提倡“科学”与“民主”的先行者们一道,共同开辟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新时代。他的音乐作品,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和广大民众深情的爱,充满着对反动统治者和日本侵略者刻骨的恨。
赵元任把学术研究转向语言学后,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研究,使之在我国成为一门现代科学。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解释语言现象,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分析语言结构成分,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赵元任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解释语言现象,主要表现在语音学的研究上,如用物理学的知识解释语音的物理基础,用生理学知识解释语音的生理机制,用渐变音高管、浪纹计等仪器分析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的性质。他还用化学的一些概念如“化合”“聚合”“离子化”“同位素”等来解释汉语的语法现象。
20世纪30年代初,赵元任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建了语音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办公室共有四大间,在当时东南亚一带属于第一流。语音实验室的建造,从设计到绘制蓝图、购买仪器和各种设备,都由赵元任亲自策划。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赵元任还亲自监督,一边监工,一边做方言调查的准备工作。
赵元任在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同样表现出严谨的科学精神。他在美国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了和声、对位和作曲等课程,在其后音乐创作实践中严格遵循音乐创作的规律。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成就,被台湾音乐学家刘塞云誉为“五个第一人”:我国第一位能成熟运用西方和声和转调技巧的作曲家;第一位赋予钢琴伴奏特殊表现功能的作曲家;第一位特别重视声韵、词曲密切配合的作曲家;第一位用新诗来谱曲的人;第一位实际深入民间采风,运用民间素材进行歌曲创作的人。
赵元任在语言与音乐关系方面的研究,尤其在语言的声音高低与音乐的关系,词与曲的配合,歌词的读音等三方面都有精辟科学的论述。
赵元任具有完美的高尚人格,他那幽默诙谐的性格常给人们带来微笑与快乐。他经常把工作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在语言研究中写下了多则著名的语言游戏诗,其中《施氏食狮史》至今还为人们所熟知。
赵元任从文字改革领域切入,把自己的终身事业定位在语言学。国语罗马字,是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该方案主要由赵元任设计,语言学专家团队讨论修订。虽然,国语罗马字最终没有成为新文字,但是它对后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与应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对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国内外传播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天的贡献。(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于“赵元任具有完美的高尚人格”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元任有严谨科学精神。建立语音实龄时,为保证工程质量,他亲自策划并参与各项工作;在音乐创作实践中,他严格遵循音乐创作的规律。
B.赵元任对中华民族和人民有着深沉的热爱.为了提倡文学革命,赵元任与同伴们开辟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新时代,创作了大量白话诗。
C.赵元任曾写下诸多语言游戏诗文,其中《施氏食狮史》广为人知,由此可见,他不仅热爱工作,还能在工作中发掘人生的乐趣。
D.赵元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改革事业。他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赵元任幼年时就对科学、天文学产生兴趣.青年时代留学海外,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这都为他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B.赵元任支持文学革命,他写文章和创作诗歌大都使用白话,他这样做是出于对国家、人民的爱,以及对反动统治者和侵略者的恨,
C.不论是对语言文字的研究,还是对音乐理沦的研究,赵元仔都在研究过程中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研究方法,并对相关理论进行独特的诠释.
D.因为赵元任在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上都有极深的造诣,所以作者认为,赵元任被誉为“五个第一人”的称号当之无愧。
【小题3】赵元任在文字改革、学术研宄和音乐艺术方面分别有哪些杰出表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9 01:4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白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多宏伟意象。他的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气势磅礴,雄奇壮伟。
李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形成了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他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意境开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高山随着平原的到来而逐渐隐去,大江汇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
盛唐诗歌的神韵,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指出了豪迈、飘逸是李白的一大风格。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那样美的湖水,那样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字字流淌出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早在青年时期,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希望登上政治舞台做一番惊天伟业,而后功成身退。他这种“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正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他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下”,仰慕鲁仲连、郦食其、范蠡,希望在风云际会中能遏上明德圣主。在过于理想化的人生当中,现实生活当然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是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李白热衷功名,但是他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他渴望摆脱束缚,融入自然,毕生追求不受约束的逍遥的境界。在山水诗中也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最直接的表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称赞他的傲岸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李白,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亦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把盛唐气象融合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运用在山水诗的创作中,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选自陈立群《李白山水诗与盛唐气象》,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
使人心旷神怡,这恰好体现了盛唐气象
B.李白山水诗的一大特征是多宏伟意象,如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体现了盛唐气象
C.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体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为意象宏伟和意境开阔两大特征
D.李白山水诗中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是与他拥有极广的气度和极高的视野有关,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的胸襟无关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被李白用山水诗以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而流淌出来
B.李白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是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而后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
C.李白山水诗中,美的湖水,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皎洁明净的心境,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
D.李白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虽然现实生活中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在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山水诗中直接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的一个例证
C.李白的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格,既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又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D.李白虽然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但是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他,让他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近两年,巨量投机资本涌入中国共享经济领域,创业者似乎只要和“共享经济”这一概念挂上钩,就能轻松融到资金。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厨房,甚至共享马扎,花样百出。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6亿人参与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人民币,2016年分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约为1710亿元,提供服务者约为6000万人。

放眼全球,共享经济虽非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得到最好实践。美国彭博新闻社发表评论指出,在中国发展共享经济比在任何国家有前途,未来世界共享经济的创新可能始于中国,而不是硅谷。

在由“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青年共同评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在列。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1.06亿,占网民总体的14.1%,其业务覆盖范围已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并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摘编自“全景网”2018年1月16日刊文)

材料二:

2017年共享经济似乎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画出了一条抛物线。

以共享单车为例,2017年6月起,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小蓝单车等相继倒闭,即使巨头摩拜和ofo也被用户押金、无法盈利等问题缠身,运营举步维艰。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更是迎来倒闭潮。

一方面共享马扎投入市场一天丢失一半,共享单车损耗率超过5%,共享雨伞最终变成“藏伞于民”,另一方面小蓝车倒闭后拖欠供应商和用户押金多达10余亿元,围绕着共享单车企业用户押金问题,各方也已争执了一年多时间。

“这很正常,共享经济倒闭潮符合商业逻辑。”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魏武挥认为,互联网企业自带“马太效应”,最终就会剩一两家寡头企业成为市场领袖,其他都会成为“炮灰”,这是互联网经济的特点。

魏武挥认为,共享经济在中国已然面临严峻考验。中国互联网企业发现一个商机,往往是一拥而上跑马圈地。缺乏基本的商业和盈利模式,竞争方式也简单粗暴,往往是价格战和流量战斗,其实最终是幕后资本的对决。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8年1月17日刊文)

材料三:

面对目前中国的共享经济,很多受访专家表达了各自的想法。

58集团CEO姚劲波在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呼吁:“共享经济企业应该共享信用黑名单,助力完善信用体系,这对整个生态都有好处。”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曾表示,2016年中国网民达到7.3亿,意味着任何一个网络应用上线以后,在短时间内都会积累大量的用户,“这将成为共享经济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最大优势。”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看来,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将进入洗牌期,市场回归理性,但“风口”还会持续。“共享经济消费主力军多是95后,他们的理念就是开放共享,共享还是一种趋势。”

专家认为,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共享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竞争正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域,共享经济将会有一个增长的爆发期。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1月7日刊文)

注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近几年的融资和创业环境中,创业者似乎只要和“共享经济”概念挂上钩,就能轻松融到资金。
B.共享经济虽非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得到最好的实践,且未来世界共享经济的创新可能始于中国。
C.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了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的参与人数、市场交易额、融资规模、提供服务者等均过亿。
D.中国共享单车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已由一二线城市向二四线城市渗透,并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二中提及的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小蓝单车等相继倒闭,反映了共享经济在中国正走下坡路。
B.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看来,出现共享经济倒闭潮是正常的,符合商业逻辑。
C.由于实际上幕后资本的对决,共享经济在中国已然面临严峻考验,缺乏基本的商业和盈利模式。
D.在我国任何一个网络应用会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大量的用户,这成为共享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
E.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是融合竞争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域,将会有一个增长的爆发期。
【小题3】如何有效解决我国的共享经济出现的诸多问题?请结合实际及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羊传》是诠释《春秋》的一部著作,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经典注疏之作中显现了独特的诠释特色。它的解经模式不仅带领公羊学家在思想创新上不断前进,也影响了历代为关注现实需求而重新诠释经典的思想家们。《公羊传》对《春秋》的诠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这使它从儒家经典中第一个脱颖而出,对西汉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公羊传》与同是诠释《春秋》的《左传》结出了完全不同的成果。《左传》努力丰富《春秋》记述极为简略的史事,带给人们一部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学作品。而《公羊传》大力阐发《春秋》简约文字下所含的义理,带给人们一部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同一部典籍,诠释者的诠释目的不同,对典籍性质的认识就不同,其切入的角度也必不相同,其诠释出来的成果也就会存在根本差异。

毋庸置疑,《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表现为一部编年史,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这242年间的史事。而《公羊传》要把《春秋》看成是一部哲学著作,说孔子是借鲁国的史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这样,《春秋》的文本性质就由史学转向了经学。文本性质转换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诠释导向的转化,诠释者将沿着新的方向去诠释文本,所以《公羊传》就不再关心《春秋》里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而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

《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的转换之所以可能实现,实际上是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春秋》之中存在着“微言大义”。所谓“微言”,就是隐晦的文字,即指《春秋》文字的实际意义无法从文字表面获得:“大义”,就是指《春秋》表面文字下所蕴含的孔子的思想和理念。

《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的转换以《春秋》存在着微言大义为前提,同时也以揭示《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为目的。文本性质转换以后,《春秋》其文、共事在诠释者看来就只是寄寓大义的载体、探询大义的线索而已。如隐公三年“癸未,葬宋缪公”,《公羊传》叙述了宋宣公不遵循传位于子的正逆而传位于弟,最终导致宋国祸乱的故事,并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大居正”说。

《春秋》其文、其事既然只是线索,那显然《春秋》的文本在《公羊传》看来就不对历史真相负责,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都是为背后隐藏的大义服务的。《公羊传》虽然也经常补充一些史料,甚至有时还提供一些记载翔实的独家史料,但总体来说《公羊传》对史实不是那么关注,它完全是以揭示《春秋》微言大义为职志而展开对《春秋》的诠释,有时候它必须随着《春秋》的“委曲”,不惜扭曲史实来成全义理的传达。

(摘编自郑任钊《〈公羊传》的诠释模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羊传》和《左传》虽都是注疏之作,但《左传》的成就显然高于《公羊传》。
B.《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是一部编年史,而实际上其本身内在的文本性质却是一部经学。
C.《公羊传》把《春秋》这部編年史看成哲学著作,也就把《春秋》的文本性质转为经学,注重探究《春秋》的义理。
D.《公羊传》的脱颖而出影响了西汉的政治和社会,所以它对《春秋》的诠释很成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旨在分析《公羊传》的独特诠释模式——阐发《春秋》蕴含的义理。
B.文章将《公羊传》与《左传》对比,证实两者诠释的成果存在根本差异。
C.文章先阐释《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转换的后果,后分析该转换实现的前提。
D.文章中《公羊传》以宋缪公不传位于正道为例来论述“大居正”说,该例子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羊传》是一部阐发《春秋》义理,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
B.《春秋》的“微言大义”是指它文字隐晦,其实蕴含着孔子的思想和理念。
C.《公羊传》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没有《左传》那样的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料。
D.《公羊传》在诠释《春秋》时,为了达到成全义理的目的,有时不懂扭曲史实。

同类题4

实用类文本阅读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的思考者

汤一介于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汤用彤则是哲学大家,父亲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家风。

汤一介爱书,有一些书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少年后,汤一介这样回忆道:“在我读了《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后,似乎精神境界有一个升华,可以说我有了一个信念,我应做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在这几十年的生活中,在各种运动中我整过别人,别人也整过我,犯了不少错误,对这些我都自责过,反省过。但我在内心里,那种伏契克式的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情感仍然影响着我。人不应没有理想,人不能不热爱生活。”

1949年前,汤一介学习哲学,除了家学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想去寻找真理、探讨人生的意义。19岁时汤一介曾经写出了《论善》、《论死》、《论人为什么活着》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显露了作为哲学家的才华。1951年自北大哲学系毕业后,汤一介便留校任教,为北大哲学系资深教授。

汤一介的学生、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1985年上了汤先生第一堂课,汤先生给他讲授魏晋玄学,讲课给王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博也成为众多弟子中国陪伴汤先生走完最后一段路程的学生。

“先生刚毅木讷,温而厉。”因工作原因,王博与汤一介多有接触,在王博眼中,汤先生学术研究上可以用“严厉”来形容,一丝不苟,十分严谨,表达学术观点非常直白,待人接物非常温和,不管谁有需求,汤先生总是尽力满足。

2012年汤一介获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将他描述为:“汤一介先生力主思想对话,引领风气之先,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他所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了传统文化热潮;他所主张的普遍和谐、中国解释学和新轴心时代,激活了融通中西的世界之中国;他所撰述的《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儒学史》,弥伦群言而精研一理,为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立言辩德。”

汤先生曾获得很多美誉,哲学巨匠、儒学泰斗、国学大师等等。对此,他同已故学者季羡林一样,坚辞拒绝。按常规理解,人们认为这是学者的谦虚谨慎使然,继而非要把这一顶顶大帽子强加于他。事实却证明,汤先生说的是真心话。在汤先生看来,不仅他不是大师,这个时代也没有大师。他在《汤一介传》中说得很清楚:“我说现在没有大师,是因为还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还没有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他认为,20世纪后半叶的学术氛围不够自由,把思想禁锢在一个框框里边是不能产生划时代的著作的。

汤先生在病中仍不忘文化复兴。今年6月19日,抱病在身的汤一介还出席了十卷本的《汤一介集》发布会,“我想继续再写文章,讲我自己的感受,讲我对人类社会的理解,讲我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作为一个哲学家或哲学工作者,最主要的特点是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供大家参考,而解决问题则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我应该继续努力把我想的问题提出供大家 讨论,这样才不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教师的责任。”

(选自“人民网”,2014年9月10日)

相关链接
①“汤一介为人谦逊,对人随和。他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宽厚诚信,不怕艰苦。生命中经历的那些坎坷挫折自不待言,但他始终以宽容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始终认真扎实地治学。而在学术上,他高屋建瓴。此前我国只有道藏、释藏,并无儒藏。而汤先生意识到这一点,便组织编纂,耗费毕生精力。身体力行把中华文化传播到国外,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了解中国文化。”(北大教授 彭燕韩)
②“汤先生不喜欢让人称他为大师,我们叫他大先生,是因为他让我们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他引领我们‘回家’。”(中国文化书院院长 王守常)
③“汤一介先生是用生命做事的人,他的贡献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而在于开风气之先,引领学术旗帜。”(《儒藏》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魏常海)
④“汤先生是一位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学者,不但对中国思想研究深入,更对西方文化有着包容和理解之心,是个现代的开放的有思想的谦虚的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奥地利籍教授、汤一介奥地利籍学生 雷立柏)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记述了汤一介的家学影响、人生理想、学术成就、性格特点和不同人对汤一介的评价,展现了一位著名哲学家的学者本色。
B.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是哲学大家,“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他家的家风。这说明家风的影响对汤一介日后成为著名哲学家至关重要。
C.在学生王博眼中,汤先生在学术研究上非常严厉,一丝不苟,表达学术观点非常直白,但他在待人接物上非常温和,表明汤一介在性格上有矛盾之处。
D.汤一介为人谦逊,对人随和,是因为他继承了中国的传统道德,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上善若水,宽厚诚信,不怕艰苦。
E.汤一介认为没有建立被普遍接收的思想体系,没有出过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就不能称其为大师,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小题2】引用学生、同事的言论,对刻画汤一介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汤一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