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材料三
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中国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
美术的要义是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
那么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该如何理解呢?举个例说,李璨的词《山花子》开头的两句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如果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
中国画中的“古意”,是因为它重“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格调出俗,也因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而不只是享受它的客观美所带来的感观享受。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参与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追求——文人气。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无论画山水,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小题1】根据材料三,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中国画中的“意境”带给人美感体验的一项是
A.万籁无声B.赏心悦目C.超凡脱俗D.美不胜收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意在让欣赏者既领略画作的外部形象之美又满足其精神追求。
B.王国维读“菡萏香销翠叶残”后而生感慨,是因为该词句非常华美。
C.中国画中的“古意”重在用超现实的意象和美感来营造“意境”。
D.中国画无论画什么一定有人的诗意情怀、气韵格调蕴含在其中。
【小题3】简要罗列出上述三则材料中所谈到的中国文人和画家的格调或情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9 12:05: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禽流感病毒研究将重启
有关H5N1禽流感如何获得在人群中轻易传播能力的研究现在已经开禁。
近一年前,在研究引发争议之后,约4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自愿决定暂停他们的工作。这次暂停是为了让政府有时间重新考虑生物安全性的问题并应对公众的焦虑。
“已经进行了很多讨论,因此我认为这一自愿暂停的必要性已经不存在了,”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病毒学家理查德·韦在23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
另一名之前同意暂停工作的研究人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河冈义裕(音)也说,现在很有必要继续开展变异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我们想重新开始H5N1传播的研究,因为我们相信这一研究对于流行病的应对非常重要。我们对禽流感如何适应哺乳动物的研究将有助于监控和防疫工作,”河冈义裕说:“不进行研究的风险才更大。”
2012年12月,有关河冈义裕和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的罗恩·富希耶尚未公布的实验室工作的消息引发了争议。两个实验室通过不同的技术改造了禽流感基因,使其可以通过飞沫在白鼬中传播。这些研究的目的是看看病毒能够如何自然进化从而在人类中大规模传播。
有人担心,变异的病毒可能会无意中流传出来,或者重要的信息会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外界因此呼吁终止研究或者不对公众发布重要信息。
不过最终,《科学》和《自然》杂志还是刊登了全部的研究内容。
富希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生物安全性并不是暂停研究的主要原因。
与安全官员的讨论表明,“研究原始资料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假如不说可以忽略不计的话,”他说。
并不是所有相关的研究都得到了解禁。河冈义裕说,在美国,联邦卫生官员还没有制定出规范这类研究的最终准则。
因此,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H5N1传播研究尚无法重启。这其中就包括河冈义裕自己的传播研究和富希耶的一部分研究。 《参考消息》
【小题1】对“禽流感病毒”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可在哺乳动物中传播的病毒。
B.禽流感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可以轻易获得传播能力的。
C.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有利于禽流感的监控与防疫,也可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D.禽流感病毒通过变异在人类中进行大规模传播。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富希耶在之前同意暂停研究工作之后,于一年后,又重新启动了工作,他认为病毒研究被坏人利用的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B.40位科学家出于对生物安全性问题的考虑以及应对公众焦虑心态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暂停了研究工作。
C.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借助飞沫在人类中大规模地传播。
D.由于政府官员对安全性的担忧及部分科学家的积极配合,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停滞了近一年。
【小题3】依据文章,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冈义裕与富希耶的研究之所以引发争议,原因是他们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制造出了新的禽流感病毒,有人担心这些病毒可能会无意流传或重要信息落入恐怖分子手中。
B.虽然禽流感病毒研究已经重启,但在没有制定出此类研究规范的准则的情况下,各国的研究仍难以进行。
C.借助人工改变基因的研究方式,是目前研究禽流感病毒如何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唯一可行的方式。
D.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自然变异的方式,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因而引发政府及公众的关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第四媒体
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1993年因特网开始向公众开放,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在我国,去年年底网民达210万,除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纷纷上网办电子版外,新浪网、CHINABYTE等网站的新闻味越来越足,第四媒体正在崛起。专家预言,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理由是,广播问世38年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
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优势十分明显: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合为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对于下个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这是一张个性化的报纸,它是一个带超薄型大平面显示版的移动式网络计算机,不仅有图文声情,甚至扩展到三维空间,它以我为中心,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项目自主选择、组织。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
现在,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一些小报已经停办了电子版。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司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现在所能做到的是为传统媒体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关键数目的受众而努力。
【小题1】去年5月提出的“第四媒体”的概念,指的是(3分)
A.多媒体B.网络计算机C.“我的报纸”D.网上报纸
【小题2】“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文章说这句话的用意是(3分)
A.“第四媒体”概念的提出,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
B.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第四媒体”的地位下降了。
C.因特网的使用者有限,传统媒体仍是信息传播主渠道。
D.因特网实际没有“信息无限”和“时效更快”的优势。
【小题3】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第四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
B.在10-20年内,“我的报纸”将成为主导传媒。
C.一些小报停止电子版的主要原因是“受众”数目不足。
D.第四媒体倘不能实现赢利,就很难真正取得成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心理学与文学
(瑞士) 荣格
①心理学作为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因为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我们一方面可望用心理研究来解释艺术作品的形成,另一方面可望以此揭示使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各种因素。因此,心理学家就面临着两种独特的、彼此有区别的任务,并且必须以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考察它们。
②就艺术作品而言,我们必须考察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产物——这种产物带有明显的意图和自觉的形式;而就艺术家来说,我们要研究的则是心理结构本身。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应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对某一明确限定的、具体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活生生的、富于创造性的人类当作一种独特的个性来加以分析。尽管这两项任务紧密相关甚至相互依存,但谁也不能为对方提供所寻求的解释。
③要通过艺术作品对艺术家作出结论,或者反过来,要通过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作出结论,显然都是不可能的。即使可以作出某些结论,但这些结论不可能是绝对的,它们最多是可能的臆测或碰巧的猜想而已。知道歌德和他母亲之间的特殊关系,或多或少有助于我们懂得浮士德的叫喊:“母亲们——母亲们——听起来是多么奇怪哟!”虽然我们从歌德这个人身上可以准确无误地感觉到母子之间确有一种很深的联系,然而这并不足以使我们明白,从歌德对母亲的依恋中,如何能产生出浮士德戏剧本身。同样,从相反的方向来推论也不可能取得更多的成功。尽管尼伯龙根所生活的充满英雄气概的男性世界,与瓦格纳身上具有的某种病态的女性气质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潜在的联系,但在《尼伯龙根的戒指》这部作品里,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我们辨认和推断出瓦格纳偶尔喜欢穿女性服装
这一事实。
④心理学目前的发展状况,还不允许我们建立起我们所希望的一门科学应该具有的严密的因果联系。只有在心理生理本能和心理生理反应这一领域内,我们才能自信地运用因果联系的观念。心理学家应满足于从精神生活的起点上,也就是说,在一种更具复杂性的层次上,对所发生的心理事件作不同程度的广泛描述,对错综复杂的心理脉络作生动的描绘。
⑤心理学家绝不会放弃要求在复杂的心理事件中研究和建立因果联系的主张,然而他又绝不可能在最完满的意义上实践这一主张,因为生命中创造性的一面 (它在艺术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挫败了一切希望建立理性程式的企图。任何一种对刺激的反应,都可以从因果性上去作出解释;但是,创造性活动与单纯的反应是完全对立的,它将永远使人类难以理解。我们只能描述其表现形式:它可能被朦胧地感受到,但不可能被完全把握住。心理学和艺术研究将永远不得不相互求助,而不会是由一方去削弱另一方。
⑥心理事件是可以推导的,这是心理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心理产物是某种自在自为的东西而不管艺术家个人有什么问题,这是艺术研究的—条原理。这两条原理,尽管是相对的,但都是正确的。   
(选自《荣格文集》,冯川译)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两项是 【小题1】 【小题2】 
A.人的心理是科学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因而心理学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
B.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意图和自觉的形式。
C.除了在心理生理的本能和反应领域内的事物,我们都能运用因果联系去分析。
D.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所体现的创造性的一面能最充分地表现在人的生命中。
E.心理事件可以推导,但艺术这种创造性活动却不能建立理性的程式。
(2)下列关于“艺术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 
A.是一种复杂心理活动产物B.是一种自在自为的东西
C.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的结果D.是一种心理生理的本能
(3)阅读第③段,本段作者举了两个事例来说明道理。举歌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什么?而举瓦格纳的例子则是为了说明什么?
(4)完全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文学艺术,存在怎样的困弊? 请从目前心理学的不足和艺术的特性两个方面回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啊,就是那啥啥……”“对对对,我说的就是那个,那个什么嘛……唉,怎么话都到嘴边了,就是想不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所谓的TOT现象,说复杂点,这是“一种提取记忆失败的现象,表现为记忆已经逼近被完全回忆,却无法转化成为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说简单点,就是话在心头口难开的感觉。
关于TOT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产生原因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
传输不足模型,主要基于记忆表达的多元模型来解释TOT现象。我们大脑中负责语音和语意表达的其实是两个区域,当回忆的刺激产生时,你的语义表达区域很快被激活了;语音表达区域反应却总是慢半拍,你已经从语义存储中提取了关于目标词汇足够多的信息,但语音存储却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提取。你明明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却无法用精确的词汇表达——TOT现象产生了。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很多,最直观的是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通过脑扫描技术或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最直观的显示出产生TOT现象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但问题也出现了,涉及到TOT现象的脑区很多,多到很难详细研究这些区域在TOT现象中的确切功能。
阻塞假说,是说你回想起的有关目标词语的线索反而抑制了你对目标词语的检索。这种假说最直白的表达就是:“因为你想多了,所以你想不起来。”
不完全激活假说,解释起来很容易,就是:“你记不起来,是因为你记得不牢!”另一方面,这个模型也是建立在你确切知道要回忆的词语的前提下,但有的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个要表达的词语。
造成TOT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年龄。成年之后,年纪越大,TOT现象发生的频率越高;但有研究者发现,年长者和年轻人的大脑产生TOT现象的区域并不完全一样;年长者在发生TOT现象时更倾向于过度激活他们的前额皮质,这导致了记忆检索失败时不停的重复检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
使用双语者可能会增加TOT现象产生的概率。对于双语使用者的劣势的解释是,当你在记忆中搜索你要表达的东西时,双语会使你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倾向,实验也印证了这种假设;但当你要表达的是一个专有名词时,双语的影响可以忽略——的确,全世界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太阳。
还有情绪影响。“越想越是想不起来,不想说不定它突然在你脑中冒泡了。”有研究显示,TOT现象中关于情绪的预期先于记忆行为的发生。情绪恰恰会影响到有关记忆的许多方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TOT现象产生时的情绪显然是消极的,因此这种消极的情绪也抑制了你回忆目标的过程。
不管你是什么年龄、性别,学历如何,你都有可能出现TOT现象。如果TOT现象只是偶尔在你身上发生,那么你完全可以忽视它;只有TOT现象频繁出现以致严重的影响生活的时候,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这种病症可能是由幼年时的学习障碍或者脑损伤引起,一些失语症和阿尔茨海默症也表现出一定的TOT现象。
(节选自《新发现》2011年11月号)
【小题1】下面对于“TOT现象”的表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TOT现象产生时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到人的回忆目标的过程,导致“越想越是想不起来”。
B.TOT表现为记忆已几乎被完全回忆,却无法用确切的言语来表达。
C.双语使用者出现TOT现象的概率会比单语使用者要高。
D.TOT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普遍存在的言语现象。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信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回忆的刺激产生,语音存储的有效提取快于语义提取时,就会产生TOT现象。
B.阻塞假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被试者能否成功回忆目标词语有赖于对潜在的干扰项目的抑制和排除。
C.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是因为他们在记忆检索时容易失败。
D.TOT现象是一种病。这种病症可能是由幼年时的学习障碍或者脑损伤引起,它也体现在失语症和阿茨海默症上。
【小题3】(小题3)不管什么年龄、性别,学历如何,都有可能出现TOT现象。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就如何减少TOT现象,作者给了我们哪些建议? (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往来,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好的时候,文化的交流会通过官私渠道,畅通无阻;有的时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关系,但文化是流动的,并不因为政权的敌对而完全断绝交流,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 入或传出。这两方面的情形,在历史都留下了许多很好的例子。
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的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波斯与中国的两种文化在唐朝交融产生的成果,比如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又从长安传到新罗、日本。
文化交流所能达到的深远程度常常是出乎我们今人意料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在唐朝有个叫杨良瑶的人,在德宗贞元元年,受命出使阿拉伯 半岛的黑衣大食。他从广州出发,走海上丝路,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完成联络大食、夹击吐蕃政治使命,返回唐朝。杨良瑶出使大食更为重要的结果,是给唐朝带回来珍贵而完整的海上丝路的航海日记,这应当就是贾耽记录下来的《皇华四达记》中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 的路线,而从法门寺唐代地宫中发现的一批伊斯兰风格的玻璃器,或许也和杨良瑶出使大食有一定的联系。
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贞元六年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之后,中印之间的交往就完全断绝了,晚唐五代时期西北兵荒马乱,也没有任何交往的记录。其实许多历史没有被传世文 献记录下来,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出土文书再现某些历史真相。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告诉我们,从晚唐五代直到宋初,中印之间僧侣的往来、经本的流通等佛教文化的交往始终未 断因为吐蕃也同样信奉佛教,所以佛教僧侣的往来并没有受到阻碍,他们仍然肩负着文化
交流的使命,奔波在陆上丝绸之路上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文化的流动性极强,不仅在中国与西方之间,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东渐朝鲜半岛与日本列 岛。由于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收藏品的大量保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同时我们 也不断从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找到新的印证。
(摘编自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国与国,族与族关系好坏,文化交流都未中断过,丝绸之路对此贡献很大。
B.中国同波斯的文化交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这些交流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C.杨良瑶奉命出使黑衣大食,具有政治使命,也是为了记录海上丝路的航海日记。
D.汉藏语文献材料证明:自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后,中印之间的交往并未断绝。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通过分析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论证其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B.文章列举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论证波斯中国的两种文化在唐朝有交融。
C.文章列举晚唐入藏法门寺地宫的波斯兰系统的玻璃器,论证杨良瑶聘使人食贡献的可能
性。
D.文章列举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收藏品,用以论证丝绸之路上文化的流动性极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但是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未必友好甚至敌对。
B.从第二段文字看,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对于文化交流有着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C.和明朝郑和下西洋相比,杨良瑶的海上之行时间更早,取得了更为重要的成果。
D.出土的文书和石刻史料可以有效弥补传世文献记录的空白,在线某些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