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经济增长对英文的影响
①经济繁荣和语言丰富度,会有密切的关系吗?应该是吧,因为“男人有钱就变坏”(下一句是“女人变坏就有钱”),有了钱名堂就多,各式各样的名词和形容词自然跟着多起来。经济增长后,国际贸易更频繁,新产品、新名词、新概念跟着增加。这项逻辑大概没有人反对,有数字证明吗?有。
②Reksulak,Shughart,Tollison这三位经济学家,2004年发表一篇论文,运用《牛津英文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以下统称OED)第2版的光盘内容,证实在公元252-1985年间,英文受到国际贸易的显著影响。依据他们的数据,现今使用英文的人口超过3亿,比使用中文的7.5亿人口少一半以上。但英文是44国的官方语言,这44国的总人口超过16亿,占人类的1\4。现今常用的英文字大约有20万,德文约18.4万,法文约10万,所以用英文来研究与语言的成长,应该有重要的代表意义。
③OED第二版的20册在1989年发行,合计21730页,共收录291500个词,选用250万条引句来解说词义。现在正在编辑第3版,预算额是5500万美元;2005年11月时,已收录301100个词,每年约新增4000个新字词。OED的电子版1988年问世,2002年时是版本3,各校图书馆大都有在线版可用。
④公元252-1985年间,被OED引用的引句,分布在哪些世纪呢?
表1
世纪 | 百分比 | 百分比累计 |
1至12世纪 | 1.0 | 1.0 |
13世纪 | 1.0 | 2.0 |
14世纪 | 3.5 | 5.5 |
15世纪 | 4.5 | 10.0 |
16世纪 | 10.0 | 20.0 |
17世纪 | 16.0 | 36.0 |
18世纪 | 11.0 | 47.0 |
19世纪 | 31.0 | 78.0 |
20世纪 | 20.0 | 98.0 |
无法辨别年代 | 0.5 | 98.5 |
⑤我们很容易看出,被引用最多的著作发表在三个阶段:(1)17世纪(16%),这是重商主义蓬勃发展的阶段。(2)19世纪(31%)这是蒸汽机广泛应用、产业革命大跃进的时期。(3)20世纪(20%),这是科技大成长、新兴国家独立、两次世界大战、国际贸易激增的世纪。
⑥现在看来公元252~1985年间,新增的230719个英文字词,分布在哪几个世纪:
表2
世纪 | 新字词 | 累计字词数 | 百分比 | 百分比累计 |
1至12世纪 | 7681 | 7681 | 3.33 | 3.33 |
13世纪 | 5014 | 12695 | 2.17 | 5.50 |
14世纪 | 16561 | 29256 | 7.18 | 12.68 |
15世纪 | 16102 | 45358 | 6.98 | 19.66 |
16世纪 | 35810 | 81168 | 15.52 | 35.18 |
17世纪 | 46773 | 127941 | 20.27 | 55.45 |
18世纪 | 21735 | 149676 | 9.42 | 64.87 |
19世纪 | 60559 | 210235 | 26.25 | 91.12 |
20世纪 | 20484 | 230719 | 8.88 | 100.00 |
⑦与表1对照,从表2中,我们可看出一些有趣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要玩经济学界最擅长的游戏:经济因素和英文字词的成长之间,有统计上的相关性吗?简单地说,就是要用计算机统计软件,以“新增字词”为“被解释性变量”,然后用人口、GNP、进口额、出口额、政府收入这6项,当作“解释性变量”,来看双方的相关性。资料是1830~1969年间的年度统计,为什么限定在1830~1969年?因为1830年之前无可信的经济统计数字可用,1969年是因为OED内最近的引句是1969年引用的,所以只挑出这140年来回归分析。对语言学界而言,这可能是奇怪或可笑的做法,轻松一下嘛,看经济学界有什么好论点可提供。
⑧先说这个回归分析的整体解释度有多高。非常高,R平方值都在0.85~0.89;作者宣称他们编织的渔网,一次就可以抓到这个大湖里八九成的鱼虾。换句话说,英文字词的增长速度,和上述6项经济变量之间,有85%~89%的统计相关,在实证研究上算是非常显著。因果关系的方向,是经济蓬勃带动新语词的增长。
⑨接下来看个别变数的状况,答案恐怕会引起较多争议。(1)人口的增加和GNP的增加,对新字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口愈多,国家愈富有,新字词怎么反而会减少?应该是相反吧!(2)政府收入(税收)和支出(公共建设)的增加,也会显著减少新字词,这实在违反常识。(3)出口额增加,与新字词的增加有密切关系;这合乎预期,因为要卖东西到各国,必须学习更多外国文字与观念。(4)进口额增加,会减少新字词的增加。这又违反常识了;半个世纪以来进口的商品,不知给我们的文字带来多少丰富的内容。
⑩我的意见是:这样的回归分析,得到违反常识的结果,很难让人接受。作者硬讲了许多理由,来说明这些结果并非不合理,反而让人更难接受。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说服力,太冗长,有不少偏离主题的内容,在竞争性很强的期刊市场上,应该没有刊登的价值。我觉得有趣的部分,是它对OED内容的各种统计分析:各世纪间新字词的分布状况(见其表1、表2)。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义,是在提醒语言学界说,不要忽略经济因素对语言丰富化的影响。
(赖建诚《经济史的趣味》)
【小题1】第①段中“这项逻辑”是指
。
【小题2】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
。
【小题3】下列对文中“回归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回归分析的高解释度是经济蓬勃带动新英文词语增长的原因。 |
B.文中作者认为挑出140年来做回归分析是奇怪或可笑的做法。 |
C.它用来研究英文字词的增长速度与6项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D.因为回归分析得到的是违反常识的结果,所以很难让人接受。 |
【小题4】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⑦段横线处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