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但在当下,仍有不少人对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意 义缺乏足够了解。广东卫视日前推出人文地理纪录片《秘境神草》 ,让中医药进入大众视野,展现了中草药文化的神奇魅力。神秘、玄妙、晦涩难懂,是多数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观感,因此敬而远之。中医药文化要走入寻常百姓家,既需要大众媒体提供平台,也需要讲好中医药故事。年初,一个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让瑞士日内瓦刮起强劲“中医风”,展示了中国以开放包容心态,促进传统 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的姿态。最近,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传统的中医药也成 了让各国老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生生不息的岐黄之术将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中医文化传播 也应该“掀起你的盖头来” 。
材料二:
《2016 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5 月 16 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用中医的理念、思想、学说, 对全国城镇居民的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推动中医药行业与大数据分析接轨,为中医 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新思路。该报告的调研对象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规 模的城镇人群,结果显示,2016 年度中医健康指数 60.9 分(满分 100 分) ,健康状态居民比例为 51.0%。针对该数据,报告从中医角度,对城镇居民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影响健康因素、群体差 异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材料三:
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

材料四:
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 2017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 的生态资源。但是,中医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对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 不确定性因素。 《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中医药行业 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医药法》提出,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 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民间祖传、师承的不少中医从业人员因为学历、专业等问题,难以取得中医医 师执业资格,《中医药法》提出,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 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 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 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秘境神草》——制作单位是——广东卫视——制作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认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B.《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调查对象是——全国不同人群——调查内容是——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
C.《中医药法》——适用范围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医药——法律性质是——中医药行业首都综合性法律。
D.《中医药法》——民间中医从业人员中医医师资格获取方式——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及省级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执业注册后——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个人开业或在医疗机构内工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极富中国元素的中医药在国外备受推崇,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医药成了各国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也为全球健康提供了中国处方。
B.《2016 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中医健康指数不高,并分析了主要健康问题、影响健康因素和群体差异,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C.从《中医调查报告》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可以看出,十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增长的势头迅猛,不久中医就会赶超西医。
D.材料一显示不少人对中医药缺乏足够的了解;材料三显示相对西医,中医处于弱势地位;材料四显示《中医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开辟了新途径。
E. 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认为,中医药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我国的卫生资源、经济资源、 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但是未受到国人的足够重视。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8 09:08: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不惜腆颜事敌,终获成功。流风所及,甚至一篇普通的中学生作文也总是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但在这些作品里,现实的苦难远远没有浪漫的抒情重要,不但不重要,好像还应该感谢似的。

②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孕育伟大。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中国人在讲到苦难时,喜欢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屈原放逐,乃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几乎所有的引用者都忽略了前面的几句话:“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谁也不能说,文王不拘就演不出《周易》;仲尼不厄就写不出《 》……

这牵扯到中国人如何对待苦难的问题。苦难在一定的意义上,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自我实现的能力,使得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但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苦难转化为创造的动力是有条件的。首要的条件就是苦难的承担者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心智,以及对自己牺牲较低价值换取更高价值的坚定信念。对处于历史关头的承当者来说,这种选择有时会变得异常残酷。因为它不仅要牺牲自己的健康、安逸和生命,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别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而且更令人丧气的是,即便牺牲了自己和别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也不一定能换回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它需要牺牲者的才力、勤奋和机遇都处于一个比较协调的状态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的创造精神被苦难和凄惨的生活窒息。在荣誉、金钱和地位的诱惑面前,在只有按照既定的方式生活才能获得尊严的社会里,要让所有的人都顶住贫困、疾病以及各种世俗专断势力的压迫从事他所心仪的事业,未免是一种奢望;在离婚、抄家、监禁、杀戮、秘密处决、甚至灭门九族的威慑面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向撒旦宣战,而大多数人则选择了投降。在他们看来,自由虽然是好东西,但要牺牲世界上那么多的好东西来保全它,就未必值得。这就是历史上被处宫刑的人多矣,而司马迁只有一个的原因。

④其次,对制造苦难的人来说,也要有最低限度的容忍。一般来说,不能剥夺受苦难者的生命,因为生命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仁人志士可以不顾及自己的生命,但如果牺牲了生命也无法换取更大的目标,这种牺牲就变得毫无意义。在生命保全的前提下,牺牲者必须要能得到最低限度的自由。 “文王拘而演《周易》”当然是历史佳话,但我想,商纣王的监狱里一定没有牢头狱霸,否则,保命尚且不暇,哪里顾得上推演八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挂冠归乡,写下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隐逸诗篇,但本人自述尚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如果土地收归国有,房屋又面临强制拆迁,恐怕他老人家也难吟唱“归去来兮”。

⑤中国的传记作家喜欢描摹传主的不幸,最终给人一个印象:这些传主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是靠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而是靠苦难本身的孕育。而且,越苦难越磨练意志。在游览长城、兵马俑、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时,我们常常听到一句陈陈相因的话:“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解说员甚至是学者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不是愿意发挥他们的智慧?这些“结晶”又是怎样形成的?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不要总是表扬一个下岗工人勤俭节约,也不要总是赞美农民勤劳憨厚。如果不问选择和被迫的区分,一味赞叹受难者的勤劳勇敢,即使他们的工作真对后人有意义,也显得我们全无心肝。

⑥中国的文人学士喜欢把一切问题都“泛道德化”。一座偌大的城市十里不见厕所,市民忍耻到墙角排泄,论者归结为“素质低”,而全然不管市政当局的不作为;一个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省吃节用,自费买砖,亲自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山,媒体高度赞扬他的“主人翁精神”,而只字不提教育部门的失职;一个云南乡村的女邮电员工资不够坐车,步行穿山,独自往返数百公里,好多地方要靠溜索穿越,记者采访完毕,只是一个劲地称赞她的任劳任怨……

⑦这种冷血文化培养出的冷血道德,鲁迅称之为“瞒和骗”。“瞒和骗”的要诀在于,闭上眼睛,绕开真实人生,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然后用形而上的空洞抒情代替形而下的技术改进。苦难和苦难的制造者就这样一起消失。

【小题1】第②段空格①处应填的作品是《   》 ;空格②处应填的作品是《   》。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现在中学生写母亲的文章往往有感谢苦难的倾向。
B.文王如果不被拘,也会演绎出《周易》这部经典著作。
C.苦难对于创造来说,产生的压制作用大于激励作用。
D.作者不认为长城等古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E.作者认为把一切问题都“泛道德化”的倾向是一种冷血文化。
F.从整篇来看,作者认为战胜苦难取得成就的人不必去赞扬。
【小题3】第③段提到“这牵扯到中国人如何对待苦难的问题”,文章认为中国人是如何对待苦难的?
【小题4】第④段说“对制造苦难的人来说,也要有最低限度的容忍”具体来说,这“容忍”包括
【小题5】对第⑦段中“苦难和苦难的制造者就这样一起消失了”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题6】你同意本文“对待苦难”的观点吗?请简述之。(100字左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淡竹苏怆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真的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阴,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小题1】本文题为“淡竹”,第3段却写到了稻子、银杏、梧桐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
【小题3】(1)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淡”的丰富意蕴。
(2)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揭示了江南湖州“百草原”中与众不同的竹子的精神品质,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B.文中说“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这其实是作者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写照。
C.作者笔下的竹子既是正直,虚心、淡泊者的化身,也是岳飞、辛弃疾等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者的象征:既是兼有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圣人,也是心灵自由快乐的凡夫俗子。
D.在作者看来,人生要随缘,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因为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E. 本文采取对比、象征的手法,着力刻画了淡竹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娴熟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红黄蓝事件”引发了幼教系统大地震,是对幼教产业化的一记警钟。数据显示,今年9月在纽交所上市的红黄蓝已经有直营园80家,加盟园175家,直营+加盟的亲子园853家。业内人士分析,幼儿园属于重资产业务,拥有100家以上直营幼儿园的幼教集团屈指可数,必须借助简单粗暴资本的力量并购整合,而幼教项目毛利率不到20%,为保障上市公司的净利率,在师资、内容等方面的投入比重将难以保证。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幼儿园营利性的迟到确认,以及全面二胎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凸显,在中产阶级父母普遍的育儿焦虑下,幼教产业化将迎来政策和人口双重红利。幼教社会化乃至产业化势不可当。那些早教机构、知名幼儿园已经通过各种营销渠道为父母们做了早期的市场培养,父母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想为下一代选择更好的幼儿机构,而选择时吸引他们的往往是一些“高大上”的标签—双语、国际、外教、簇新的校舍及各种时髦的教育理念。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对教育中人的因素的忽视,那其实是一个幼儿园更本质的活性因素—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以及师生关系的构建。

材料二

中欧幼儿教师现状比较

项目

财政投入(占GDP)

薪资(人民币)

  学历

 工作量

中国

   0.04%

    3000元\月

专科及以下79%

  10小时\日

欧盟

   0.5%

   45000元\月

本科及以上93%

 5.5小时\日

 

赫尔曼财政投入与回报比

学段

   0—3岁

 3—4岁

  小学

   大学

投入(美元)

    1

1

    1

1

回报(美元)

   18

7

    3

1

 

注赫尔曼: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材料三

在《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唯独学前教育没有立法,而填补学前教育的刚需又迫在眉睫。根据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在园儿童的数量为4413.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这个数字比上年增加了19.56万人。按照这个数字计算,教师和孩子的比例是1:17.6,也就是一个老师要看近17.6个孩子。而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规定,一所全日制幼儿园的全国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为1:7—1:9.即便按照师幼比最低标准1:9来计算,幼师缺口也在240万人。

材料四

2003年,正值民间办园爆涨期,毕业于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胡华,带着一种给中国幼教事业开创新时代的使命感,受中华女子学院的邀请,在亚运村办了一所体制内的私营幼儿园,并出任园长。第一年只收了14个孩子,如今已有246个孩子,54名教师。这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幼儿园,与它良好的口碑与名气相比,校园朴素得令人惊讶,操场甚至没有塑胶,就是普通砖地。胡华告诉记者,看一所幼儿园好不好,其实特别简单。不是看硬件或标签,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看看孩子的眼睛亮不亮,看看老师是不是仁慈。学校通称为“花花草草幼儿园”,胡华就叫“蒲公英老师”。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应动员起来,为孩子重建爱的庇护所。

(以上材料均出自《生活周刊》966期)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幼教的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幼教系统早就存在很多问题,“红黄蓝事件”只是导火索,诱发了诸多弊端大曝光。
B.中国幼儿教师学历偏低,薪酬又不高,却超负荷工作,这都源于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C.根据赫尔曼的调查数据,政府教育投入回报与学段成反比,学段越低,教育投入回报率越高。
D.中国现阶段师幼比与国家标准相比,明显偏低,师资缺口较大,加大培养幼师力度刻不容缓。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以红黄蓝集团为例,暴露了中国当前幼教市场的发展乱象,并指明未来发展前景。
B.幼教产业化发展迅猛,与生育开放、家长焦虑、商家趋利等因素有关,与政府干预无关。
C.四则材料出现大量数据,增强了新闻的准确、客观、真实性,对比中又能突出新闻的感染力。
D.材料三揭示了中国幼教现阶段存在的根本性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E.胡华的幼儿园是成功的范例,这主要是因为它摈弃奢华与空洞,回归教育本真,关注爱和人的因素。
【小题3】结合上述材料,对于“重建爱的庇护所”,你给出哪些建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加州牛肉面

穿过五月花广场的时候,林郁急匆匆的脚步声第一次放舒缓了一些,还仰起了脸迎着夕阳金色的余晖。恰好教堂敲响礼拜的钟声,成群的鸽子从喷泉劲射的水柱旁掠过。几位黑人摇滚乐手走过来,向他露出了好看的白牙。

今天是个美妙的日子。林郁不禁哼着《美丽的加利福尼亚》,找了一家加州牛肉面馆,正经八百地坐在餐桌旁,接受美国女招待的服务。一年多来,他一直在这样的馆子干洗盘子的苦差,至今也没有品尝出加州牛肉面和咱们的兰州牛肉面有什么不同。

好了,总算幸运,他设计的小童凳,终于被一家儿童用品超级商场的老板点了头。美国佬真痛快,看中了,一下就拿出5000套的订单。在加州,成功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同是武汉来的一位电脑工程师,为停车场晒太阳的小汽车设计了折叠式钢丝白布蓬,起了个俏皮的名字叫“汽车太阳镜”,从老美的荷包里掏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如今开了两家公司呢。

回到寓所,林郁却不敢陶醉,伏在设计图上精心修改。这是一组竹节、树兜、蘑菇形状的小童凳。一个个富有中国园林的山野情趣,又有那么一点点西方抽象艺术的现代韵味。或许,这就是美国佬乐意说OK的妙处所在?

楼道里响起沉重的脚步声,接着响起沉重的关门声。林郁知道,这是邻居——一位著名的台湾流体力学专家回来了。他原来好风光,供职于一家高科技军火公司,年薪让大陆人想都不敢想。偏偏“冷战”降下帷幕,经济萎缩,以高科技军火工业闻名的加州倍受打击。他被炒了“鱿鱼”,这几天正被迫在街头擦皮鞋。“皮鞋,也需要流体力学吗?”林郁觉得有点开心。

加州牛肉面真不容易吃啊!林郁为自己庆幸,不禁抓起床头的拉力器使劲拉了一下,仿佛要试试自己的力量。在用尽力气撑开最后一个回合时,他一眼瞥见床头妻子和女儿的照片,眼角一下迸出了泪花

一切努力都十分顺利。林郁同家乡的一家工艺品出口公司订了货,还点名挑选著名的星海钢琴厂承担油漆工艺。他要让小童凳闪烁中国国漆的古典光彩,柔和而凝重,体现东方文化的高雅与悠远,征服加利福尼亚和整个美利坚。

样品很快送来加州,果然出色,宛如一套精致的工艺品。国漆的光泽沉静温润,又拉出了木纹、竹斑……很适合贵夫人们去娇宠她们的小宝宝。美国的童凳太没文化,不是一段粗糙笨拙的原木,就是冷冰冰的钢制组装品。

林郁特意借了台湾流体力学家的高级轿车,去超级商场送样并确定交货期。他已胜券在握,让国内提前生产了5万套。

“NO,NO,”一位经销主管连连摇头,“林先生,你为什么修改设计,给这么有魅力的作品穿了一件多余的外衣?”

林郁完全出乎意料,林郁急忙托起一只“蘑菇”说:“瞧,只有中国才能制造出这么美妙的工艺品……”

“NO,孩子们不需要工艺品。他们只需要最原始、最自然、最亲切或者能唤起好奇心而动手去组合的东西。”

林郁懵了,只顾选择一些美丽的词语,夸耀中国的传统国漆工艺。

“NO,在我们美国人看来,越是漂亮的东西越不可靠。顾客们有充分的理由这么怀疑:只有非常糟糕的木料,才用得着刷这么好看的油漆……尽管我个人对你们国漆工艺充满敬意。”

……

林郁又找到了一家加州牛肉面洗盘子。半夜三更,饥肠辘辘扒拉牛肉面时,他依稀觉得味道与中国的牛肉面不太一样。

抬起眼,窗外一派灯红酒绿。加州不是他的家,但加州牛肉面还得吃下去,吃出味道来……

【小题1】请从结构和主题两个方面谈谈标题“加州牛肉面”的作用。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林郁急匆匆的脚步声第一次放舒缓了一些,还仰起了脸迎着夕阳金色的余晖。
(2)他一眼瞥见床头妻子和女儿的照片,眼角一下迸出了泪花。
【小题3】结合整篇小说的内容,评析林郁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4】联系全文,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并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