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代演员”于是之
我记得十年前的一天,于夫人李曼宜大姐突然打来电话,告知老于病危。我立即赶到医院,与李大姐一起商量善后。我提了个建议:在送遗体火化前,先将灵车开到首都剧场门前停留五分钟,让老于与他心爱的剧场告别。
但天佑是之,他奇迹般地逃过一劫,不过身体每况愈下。然而,李大姐是坚强的。她1月20 日晚七时许打来电话,平静地对我说:“老于今天下午5时19分走了,已经商定不去八宝山,就照你的建议,24日火化前先把灵车开到人艺转一圈,让老于与剧场告别。”
于是之和首都剧场,但愿这能成为一个让一代代戏剧人感奋的戏剧童话。清华的梅校长有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而是大师之谓也。”剧场何尝不是如此!
2006年5月16日,香港话剧团在首都剧场演出《倾城之恋》,演完谢幕,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动情地在台上对观众说:“香港话剧团能在首都剧场演出,深感荣耀,因为伟大的于是之、朱琳、英若诚曾在这个舞台上献艺。”
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戏,是1992年7月16日的《茶馆》告别演出。老于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倾吐了他的感受。他自觉这场戏演得不太好,却又偏偏受到了热烈欢呼,整篇文章成了他的“忏悔录”。最后他这样写道:“卸妆完了疲倦极了,剧院用车送我回去。在首都剧场门口,没想到还有观众等着我。千不该,万不该,再疲倦也应下车和他们告别,但我没有这么做,一任汽车走去,每想起这件事来,我总谴责自己。”
老于在这里故意隐瞒了一个细节:在车上还坐着我和剧院一位年轻干部,车开到门口时见有一群观众等着,那位年轻干部怕老于体力不支,便招呼司机“别停车”,司机说:“不停车还不容易。”老于立即轻声说了一句:“可我们就对不起观众了。”车里一片沉默。我想,老于是有意识地略去这个细节的。
有一次我送老于一张贺卡,上边写着:“祝你健康!因为除了健康之外,你什么都不缺。”他回答我说:“我还缺文化。”于是之的文化也体现在他一生对于文化的不倦探求上。
他有篇文章叫《幼学纪事》,劈头就是这样一句:“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文章里写了他青少年时代的苦读经历,也记述了一位与他同住那个大杂院里的老郝叔,文中一段深情的文字就是献给这位苦命的洋车夫的:“老郝叔又早已作古。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汗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就化为乌有。他奔波一世,却仿佛从未存活过人间。”
后来剧院排演《骆驼祥子》,于是之主动申请扮演剧中的洋车夫老马,他从内到外地描摹他心中的老郝叔,老马的那场篇幅不大的戏,成了全剧的华彩乐章。通过老马的舞台形象塑造,他给“无碑无墓”的老郝叔,在舞台上立起了一座丰碑。
《幼学纪事》曾入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于是之作文,大俗近雅,很耐读,而他的书法更受人称道。l985年他给我写了个条幅,用汉碑体写了“宁静”两字,下边用行书作跋:“道明同志嘱书,录石门碑以求正,汉碑初学,有辱所命,企谅。于是之。”他为什么要学写汉碑呢?因为其时他准备在谢晋筹拍的《赤壁大战》中演曹操,他知道曹操当年是写汉碑的。
于是之在《一个演员的独白》中说:“我们所创造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而于是之所创造的程疯子、老马、王利发、魏勒等角色,就是“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
黄宗江先生著文谈于是之,标题是“一代演员”。于是之是真正称得上这个崇高称号的。
2013年1月20日17时19分,于是之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于是之的新的生命又开始了。
(节选自《演员于是之》,王宏韬、杨景辉编,有删改)
【相关链接】
究竟怎么演?一字一泪,哭腔哭调地演,还是另外的演法?研究一下生活吧。王利发这时一定不愿意哭,他要控制住自己,并在亲人面前装作轻松,当儿孙们欲哭时,他甚至还要申斥,为的是要他们迅速逃出这灾难的虎口。因此这个悲剧的小片段,就不能直接去演那个“悲”,而要多演那个对“悲”的“控制”,甚至强作欢笑。这么演就可以较含蓄些,也可能更感人些。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首都剧场因于是之、朱琳、英若诚这些艺术家曾在这个舞台上献过艺而大放光彩,所以每一个来此演出的人都会感到荣耀。
B.于是之在青少年时代就很刻苦读书,现在仍说自己还缺文化,表现了于是之一生对文化的不倦探求精神。
C.于是之最后一次演完《茶馆》后,因为觉得这场戏演得不太好,加上卸完妆后疲倦极了,就没有停车与观众告别,这成了他的终身遗憾。
D.于是之认为,要演好一个角色,关键在于使人物符合生活真实,富有含蓄性,这样的角色才可能显得更加逼真感人。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引用清华的梅校长和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的话,从正面盛赞了于是之杰出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艺术影响。
B.于是之主动申请并成功扮演《骆驼祥子》中的洋车夫老马,是因为他与这个角色非常熟悉,并且他在扮演老马时追求形神兼备。
C.于是之是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他的文章大俗近雅,很耐读,他的书法更受人称道,这些都得益于他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
D.于是之认为话剧塑造的形象必须是文学的形象,既要富有诗意又要具体可感,体现了于是之对话剧表演艺术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E. 本文撷取了于是之的若干人生片段,讲述了他在艺术追求上的突出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于是之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小题3】于是之成为“一代演员”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6 12:1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吴 光
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诞生于余姚一个官宦之家。幼名为“云”,五岁时改名“守仁”,盖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之意。
阳明十二岁时,开始拜师读书。他经常捧书沉思,思考人生真谛。有一天,他突然问书塾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回答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疑惑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这个“读书学圣贤”的心愿,表达了少年王阳明要做圣贤的远大志向。
弘治十二年春,阳明二十八岁,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举进士出身。
明武宗正德元年,阳明三十五岁。司礼太监刘瑾专权跋扈,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御史薄彦徽等会同南京给事中戴铣,上疏请诛刘瑾等“八虎”。刘瑾大怒,逮薄、戴等人下诏狱,各杖三十。戴铣竞被杖死狱中。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挺身而出,抗疏力救,刘瑾遂逮阳明下诏狱,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在贬谪龙场期间,王阳明经历了身体与心灵的“百折千难”,但他并未被种种天灾人祸所击垮,而是自强不息,从容应对。面对种种困境,他常常思考“圣人处此,当有何道”的问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酌深夜,他突然大彻大悟《大学》“格物致知”之旨,不禁欢呼雀跃,“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便是所谓“龙场悟道’’,其关键在于领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其逻辑的结论是求理于心,而非求理于外。这标志着王阳明主体意识的觉醒,也为他日后在讲学中形成良知心学奠定了心灵觉悟的基础。
正德五年三月,王阳明经历了两年贬谪生活后被朝廷起用,升为庐陵知县。他以民为本,推行了多项德政,特另q是冒着被罢官处分的风险蠲免了困扰境内百姓的苛捐杂税,深得民众拥护。同时,他敦励风俗,推行孝道,以儒家道德人文精神教化民众,使民风归于淳厚。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对朝廷。当时,阳明正奉命到福建途中,仓促闻变,立即回军吉安,调兵“勤王’’。在王阳明的精心调度与策划2-下,竞能“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宁王)十万之众”,这在军事史上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也成就了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和文武双全的历史声名。
从正德十二年到十六年,王阳明大多时间在江西赣州和南昌。这段时期,他经历了自贬谪龙场以来人生最艰难险恶的时期,但种种苦难的磨砺,使王阳明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促使他捉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从而完成了阳明学的哲学建构。正如阳明自己总结的:“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我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阳明良知之教的成型,不仅使其精神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更使他在复杂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气定神闲、宠辱不惊,自立于不败之地。
嘉靖六年五月,广西田州土司叛乱,数剿无效,朝廷遂命王阳明进剿“乱贼”。王阳明率师抵达广西以后,对恩恩、田州地区瑶族土司的武装反叛采取了安抚为主、罢兵息战的政策。不到半年,即促使其首领卢苏、王受率数万之众竭诚投降,使得迁延数年、屡剿无效的思田之乱宣告平息。
广西平乱的战事,前后经历一年多。这一年多来,王阳明以衰病之躯,奔走于炎热潮湿、瘴疠遍布的崇山峻岭,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嘉靖七年十月初十日,王阳明向朝廷上了平生最后一道奏疏,说明自己“炎毒益甚、遍身肿毒,喘嗽呕吐”的严重病况,请求朝廷允许他回乡养病,其词悲切。眼见病情日重,他已等不及朝廷的批复了,于是班师北归。于十一月二十五日抵达南安府(今大余县),二十八日晚,舟停青龙铺水面。二十九日上午,他已处于弥留之际,其弟子周积请问有何遗言,阳明只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个字,瞑目而逝。享年五十七岁。
(摘编自吴光《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相关链接:
“先生(王阳明)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朱熹)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
(黄宗羲《明儒学案•姚江学案》)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阳明先被贬龙场,后困居江西,经受种种苦难的磨砺,始终坚持潜心苦思,终成就了阳明之学。
B.王阳明力戴铣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与专权跋扈的刘瑾抗争,表现了他坚持正义、无所畏惧的道德勇气。
C.王阳明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强调虽圣人之道遥不可及,但自我都可追求主体心灵的觉悟。
D.王阳明临终时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遗言,寥寥八字,可视为对王阳明人生与学问的概括。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王阳明年少时便立下圣贤之志,不愿走人仕途,成年后却历经三次科举而投身官场,奔走四方,颇立功业。
B.人生的艰难险恶,促使王阳明思想的升华;而思想的升华,更使他气定神闲地面对政治斗争中的复杂险恶。
C.阳明之学虽为王阳明首创,却是吸纳前人思想精髓所得,他曾学朱熹、佛老,历经艰难,方悟得良知之教。
D.本文史论结合,选取王阳明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展示了明朝这位著名哲学家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
E. 本文直接引用《论语》《大学》的话语,是为了揭示王阳明思想的渊源和发展过程,丰富了传主形象。
【小题3】王阳明一生有哪些主要成就?请结合文本分类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气泡饮料对健康有害吗?
估计多数人都认为气泡水对身体有害,但这种说法真的有理可依吗?
还是先从胃说起吧。碳酸饮料是通过向水中加压充入二氧化碳制成的,因此含有一种弱酸性物质—碳酸。如果你大量摄入这种饮料,就会打嗝或消化不良。但如果适量饮用呢?它仍会伤害你的消化系统吗?
在一组小规模的双盲随机测试中,经常消化不良或便秘的病人在15天的时间内分别饮用白开水和气泡水。之后他们接受了一系列体检。喝气泡水的一组人的两种病情都有所改善,而喝白开水的一组则没有任何变化。
如果你饮用大量气泡水,或许会感觉胃胀。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我们反而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副作用,让它为我们所用。他们让一组女性禁食一晚,然后缓慢饮用白开水或气泡水。结果发现,只要饮用250毫升气泡水,就会释放出900毫升气体。意料之中的是,这些女性的胃部都略微膨胀。但她们并没有感觉不适,而由于气泡水会增加饱腹感,所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饮食过量。
2006年,研究人员对2500名志愿者饮用的饮料类型展开了详细研究。他们发现,每周饮用3次可乐味碳酸饮料的女性,其髋骨的骨密度较低。其他碳酸饮料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假设:这种影响很可能源自咖啡因和磷酸的作用,但后者尚未被人类充分理解。10年后,人们仍未就碳酸饮料影响骨骼健康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由此可见,喝气泡水似乎不会对骨骼和胃产生不利影响。但牙齿呢?任何的酸性物质都会腐蚀牙釉质吗?可能未必。
欧文斯对比了不同碳酸饮料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关键不仅在于饮料本身的pH值,还在于在唾液和其他可能影响酸度的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这种饮料能够保持多高的酸性——也就是所谓的“缓冲能力”。一些碳酸饮料会破坏牙釉质的硬度。杰恩进行了另外一项实验:他将提取出来的牙釉质在不同的软饮料中分别浸泡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发现牙釉质开始腐蚀。
甜味碳酸饮料的腐蚀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 。一项案例研究显示,一名25岁的银行职员的门牙在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后被腐蚀了。他之前曾经连续 4年每天喝0.5升可乐,之后的3年将数量增加到每天1.5升,外加一些果汁。但这也取决于你喝饮料的方式。这位男士每次都会将饮料在嘴里含几秒钟,细细品尝味道后再咽下。瑞典研究人员比较了短时间啜饮、长时间啜饮、大口吞咽和吮吸几种摄入饮料的方式后发现,饮料在口腔里停留时间越长,口腔的酸度就越高。但如果你通过吸管直接将饮料吸入口腔后部,那么产生破坏的概率就低得多。
研究显示,气泡水的酸性只有甜味碳酸饮料的1%。所以,添加味道的气泡水不会像白开水一样无害。 2001年,伯明翰团队检测了7种不同品牌的气泡矿泉水,然后将其泼到离体牙齿上查看反应。他们发现,气泡水的pH值在5到6之间,而白开水的pH值为7,呈中性。换句话说,气泡水的确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呈弱酸性。但这种弱酸性饮料的腐蚀作用却仅为其他一些碳酸饮料的1%。当然,口腔的环境与广口瓶不同,但目前看来,有关气泡水会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并不确凿。
所以,对于不想再喝白开水的人而言,虽然气泡水呈弱酸性,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证据显示它会对你的骨骼、胃和牙齿构成伤害。但如果你不想冒险,那就尽量不要让它接触你的牙齿,下次有人问你“白开水还是气泡水”时,或许你还应该要一根吸管。
【小题1】下列关于“碳酸饮料”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如果大量摄入含有弱酸性物质的碳酸饮料,人的消化系统就会受到一定的伤害,出现打嗝或者消化不良的现象。
B.一些女性的髋骨骨密度受到影响,原因是每周饮用的碳酸饮料相对较多,而饮料中的咖啡因和磷酸可能是诱因。
C.甜味碳酸饮料的腐蚀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饮料在口腔里停留的时间越长,口腔的酸度就会越高。
D.不同碳酸饮料对人体会产生不同影响,这既与饮料本身的pH值因素有关,也与这种饮料能够保持多高的酸性有关。
【小题2】下列有关“气泡水对人体影响”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喝气泡水对经常消化不良或便秘病人的病情有所改善,而喝白开水的病人则没有任何变化。
B.气泡水通过吸管被直接吸入口腔后部所产生破坏的概率低得多,是因为这样使水无法在口腔停留进而形成危害。
C.与甜味碳酸饮料相比,气泡水的酸性相对来说更低,由此可见气泡水对身体的影响非常有限,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D.没有充分证据显示呈弱酸性的气泡水会对人的骨骼、胃构成伤害,但为安全起见,应该尽量避免它接触牙齿。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言而喻,过量饮用气泡水会让人感觉胃胀,但是人们可以适当利用这种副作用来达到避免饮食过量的目的。
B.2006年研究人员对2500名志愿者就不同类型的碳酸饮料对其骨骼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但人们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C.决定牙齿是否被腐蚀,主要是取决于喝饮料的方式,采用短时间啜饮摄入饮料的方式对人产生破坏的概率低得多。
D.无论是甜味碳酸饮料,还是弱酸性的气泡水,对人都会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白开水的pH值呈中性,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会宁皮影戏已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会宁皮影多以牛皮、羊皮、驴皮制作而成,一台皮影戏至少需要四至五人才能完成,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大年三十晚九时许,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家传来阵阵鼓乐声,村里组织的新年皮影戏演出在这里鸣锣开演。
河屲村是会宁县新添堡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晚上九点,乡亲们在家里欢聚一堂,唱着皮影戏过大年,让我们感受到了皮影戏的魅力。
走进牛俊魁家,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他家的正房里上演,老艺人牛俊魁在白色幕布后舞弄着皮影角色,边舞边唱,另外三人时而拉二胡,时而吹唢呐,敲锣打鼓配合默契,村民们看得全神贯注,记者也被精彩的演出所吸引,跟着看了起来。在演出结束后记者走进幕后,体验了一把皮影戏的演出过程。
据介绍,牛俊魁是会宁皮影戏的传承人之一,他不仅可以熟练制作皮影道具,而且能够演唱多部传统戏曲。每逢新春佳节,他都要带领村里人白天搭台,晚上唱戏,每场皮影戏要演出两三个小时,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
新添堡乡河屲村村民邵启虎对记者说,本地文化活动比较单纯,到过年的时候把老百姓组织起来看一看皮影戏,耍一下社火,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
(“会宁广电网”记者 甘孟玉 荆平)
材料二: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上的活动屡见不鲜。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是跨越中国、俄罗斯居住的的跨界民族,也是中国“三少民族”之一。千百年来,作为善于迁徙的狩猎民族,他们将本民族的***、市长再忙也要出席,这些都提高了紫砂陶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传承下去,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贺云翱教授说,“除了宜兴紫砂壶,像苏州的刺绣,南京的云锦,这些非遗项目都兼具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学。相比之下,南通色织土布就与现代人的生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政府就更不能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也有专家认为,整个社会都应该为非遗的传承出一份力,在韩国、日本,每年都会有企业家出资赞助非遗项目,定期举办一些展览,让民众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这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摘自《光明日报》:《非遗传承,难在哪儿?》,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会宁皮影戏有上千年的历史,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乡土气息浓郁,为村民喜闻乐见,也成为当地农民过年时唯一的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
B.鄂温克族是一个善于狩猎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将驯鹿、瑟宾节等习俗延续下来,如今驯鹿已成为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
C.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费划拨、宣传、重视民间的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D.材料一侧重报道了民间艺人在自娱自乐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材料二侧重报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得到保护和创造了效益。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在自家院子里表演皮影戏,其目的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B.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将驯鹿、瑟宾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草原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得到了经济效益,也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C.内蒙古非物质遗产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国内的游客,而且也走出国门,通过举办“文化周”活动,将草原传统技艺远播世界。
D.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已经88岁,因为她已不能说话,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
E. 国家虽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是仍然面临着经费拨款不到位,宣传不够,后继无人等一些难以落实的问题。
【小题3】从材料三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有哪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美国科幻电影体现了世界级水平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科学理论的支撑。根据科幻文艺家赫伯特·W·弗兰克的定义,“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故事”。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科幻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它在原则上还是要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也就是说,“科”要在此类电影中做理论支撑,而“幻”只是艺术表达手段,“科幻”就是将科学理论做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升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比如在《终结者2》中曾经出现一个液体金属机器人。诸多事实说明,成功的科幻电影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这样制作出来的电影才会让人们觉得真实而非胡编乱造。而这也是为何“科”是“幻”的基础。其次便是资金的投入。毋庸置疑,美国科幻电影的摄制拥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其每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基本上都是投资过亿。 例如《阿凡达》,“《阿凡达》的制作费用超过了2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宣传费用等”。可以说, 巨大的资金投入提高了电影特效制作及后期渲染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在艺术表现上升华了主题。如果说先进的科学理念和巨额的投资是美国科幻电影成功的外部因素。那么文化因素则属于内部因素。且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文化会对民族心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该民族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对事物的选择施加持续性的影响。

材料二 

《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大多是好莱坞进口片吸金。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于2017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型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 在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在全新世界观的建构上缺乏认知;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紧密相连,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报告显示:“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

材料三

春节期间,电影市场竞争用“激战”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但最终突出重围的,却是一部时长超过2小时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仅6天,这部被称为“国产硬科幻” 的影片票房已经突破20亿元。很多网友表示,希望这部影片最终能够超越拥有55亿元票房的《战狼2》,成为我国电影史上又一部现象级作品。

在《流浪地球》面前,大腕明星的票房号召力统统失灵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国产硬科幻”带给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此前没有人相信中国能拍出科幻电影,编剧刘慈欣的粉丝在听说《流浪地球》将被拍成电影后甚至在网上发出反对的声音。但是,《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却向人们证明,中国可以拍出世界级的科幻大片,中国电影同样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中国故事独特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更能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电影始终是艺术创作,要追求令观众心灵得到震撼、振奋的艺术效果。为了拍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导演不敢启用大腕明星,而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道具、摄影、特效上。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一件道具是市面上能买到的,都是全新设计、全新制作的。片中一套宇航服就要用1100多个零件,一个头盔的构造多迭14层。此外,地下城、冰原、宇宙空间站等场景搭建更是十分考究,难怪网上的赞美之词不断刷屏,不少网友表示影片场面壮观得令人窒息。

(摘编自《<流浪地球>何以突出重围》)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赫伯特·W·弗兰克认为,科幻电影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和丰富的艺术表达手段做支撑。
B.美国文化在人们身上体现出的心理、态度和选择是影响美国科幻电影制作的一大因素。
C.近年来的进口科幻电影,在上映数量和累计票房上都远远超过国产科幻电影。
D.《流浪地球》中令观众赞叹的特效道具、场景的搭建充分体现了“科幻”中的“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效制作及后期渲染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使影片的主题在艺术表现上得到升华。
B.“内外夹击”是指,国外科幻电影作品垄断市场,国内编导注重现实而缺乏优秀科幻剧本。
C.《流浪地球》没有流量明星仍大受欢迎,这说明电影品质才是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原因。
D.《流浪地球》的成功,既证明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实力,又证明了中国故事独特的文化、精神的生命力。
【小题3】同是关于科幻电影,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以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有何好处?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自己的书房

①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多么让人感到舒畅,自由而温暖。我就坐在客厅与饭厅的餐桌一角,读书,写稿。晚上他在家时,我们各据一方,一盏高而老的台灯,还是朋友从地下室掏出来送给我的。古色古香的灯罩上,我自己涂上了猫狗的儿童画。灯光一透出来,它们就活了,对我跳,对我笑。愈看愈满意自己的杰作。

②我们再灯下看报,谈心,涂涂写写。他那不熟练的打字机声,啪啪啪的很有节奏,但不至催我入梦,因为我正陶醉在诗词或小说里。有时念两句名句与他共享,他就会用四川乡音朗吟起来。那倒真有点催眠作用了。讲小说故事,他是不太有兴趣听的,因为他略微缺少点“文学想象力”。他的兴趣在“踏踏实实的生活”上,如何改善生活,如何增进健康,是他喜欢研究的。我们虽道不同,仍可相与谋,因为我稿费的微薄收入归他经管,他的饮食归我料理。因此,一同挑灯夜读,仍旧其乐融融。

③我们的书,从台湾带来一部分心爱的,来此后也陆续添了不少。但我们一直没有买书厨,就由他的巧手用卡通箱自制,倚着墙壁一字儿排开,他编的书目分类可使我信手抽出书来。“书橱”背上摆上各色盆花,迎着窗外的和风丽日,欣欣向荣。屋子坐北朝南,他说风水是最好的。远处是青山绿树,近处是各型玲珑的房屋,屋前院子里四季花木扶疏。一到晚上,那远远近近的灯光令你着迷,静悄悄的小镇,就像属于你一个人的了。

④我的“书房”,就是如此令我满意,尽管它是如此的简陋。

⑤说实在的,我始终未曾有过一间真正的书房,但过去每间简陋的书房,都使我留下一段温馨的怀念。

⑥刚到台湾时,行囊中只有《唐宋名家词选》一部小书和一本手抄的《心爱诗词选》。工作安定以后,省吃俭用地添购了一些书。开始写作后,文友赠书渐增,心灵天地也拓宽了。

⑦但那时我的书房,上即是办公室底层。书桌是一张有靠手的藤椅,上加一块他自己刨制的光滑木板。木板是万能的,移来移去当餐桌,当缝纫桌,也当书桌。书柜是三层木架,饰以绿帘。在那方寸的木板上,我有过涌泉的灵感,写下不少篇章。在楼上的办公室里,我也理出一角,在夜晚可以上来静静地看书写稿。白天,即使是嘈杂的谈话声或打字机声中,我仍可抽空阅读。二十多年的公务员生涯,我就在忙碌的工作中,不忘旧业,培养兴趣。在我心中,一直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我总尽量保有“亭子小如斗,我心宽似天”的境界,我从来没有羡慕别人富丽堂皇的房屋。

⑧不敢说自己是淡泊,但能如此安于现状,不能不感谢童年时代那位认不得几个大字的阿荣伯,是他给我建造了第一间书房。在那里面,我很满足地感到,方寸之地便是自己的天地。在那里面,我早早养成了易于满足的性格。

⑨那时,乡间房屋虽大而松散,族里来往的亲戚多,好像每一间房子都有人住,总有人进进出出。我从小喜欢有个自己角落的人,而老师教我读书的书房又是那么的冰冷严肃。于是巧手的阿荣伯,就为我在楼上罕有人到的走马廊一角,用木板隔出一间小小的房间。有一面倚着栏杆,可以远眺青山溪流与绿野平畴。阳光空气既好,又少蚊蝇来袭,有时小鸟飞来,停在栏杆上,友善地和我对望片刻时又悠然飞走。阿荣伯叫我以小米喂它们以后,它们都停到我手背上来了。

⑩房间里有一张小木桌、一张小木凳,一只矮木箱,里面藏的是老师不许看的小说,与小朋友交换来的香烟画片,还有阿荣伯的木炭画(那是他用木炭在粗纸上描的关公、张飞,这是他最敬佩的两位“神佛”。他说赵子龙太年轻了,画不好,关公和张飞的胡子很好画)。我坐在里面,为的是逃学,偷看小说,吃花生糖、炒米糕、橘子。那都是乘母亲不备时偷来的,装在一个小盒子里慢慢地吃。阿荣伯给我的是田里拔来的嫩番薯、嫩萝卜,都是母亲不许生吃的。阿荣伯说吃点泥土才会百病消除,长大得更快。

⑪小书房曾一度被父亲命令拆除,阿荣伯再为建造。我那时还不到十岁,因母亲的忧郁感染着我,常觉得做人好苦,而萌逃世之念。阿荣伯说“把心思放在一件事情上,定一个心愿去做就快乐了。”

⑫他的话很有道理,我就专心看小说,也背书,比在老师教我读书的真正书房里专心的多,因为这是我喜欢的地方,它使我有遗世独立之感。

⑬我长大了,要出门求学,不能永远待在那间小书房里。可是小书房一直是我留恋记挂的。多少年后回到家乡,赶紧跑到楼上走马廊的一角看看,木板屋尚未拆除,里面小桌小凳都已不知去向,木箱仍在,里面还剩了一本《西游记》。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小时候的情景一幕幕想起来。木板小屋是阿荣伯的手艺,是他为我建造的书房。我的童年在此度过。阿荣伯教我的话,我也仍牢记心头。我虽不能再坐在这里面读书,但这间书房将永远在我心中。

⑭今天,我清清静静地坐在书桌边,抬眼望窗外艳阳下的好风景,童年时代的第一间书房便涌现心头。它启示我如何排除忧患,知足常乐。

【小题1】文章第⑫段中的“遗世独立”的意思是     
【小题2】请对第⑨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小题3】对第⑨⑩⑪⑫段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房的美源之于与自然美好景色的和谐相融。
B.阿荣伯质朴的木炭画给了作者丰富的艺术灵感。
C.阿荣伯吃泥土百病消除之说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
D.阿荣伯是作者人生途中一位重要的生活良师。
【小题4】文章题为“自己的书房”,其含义有
【小题5】文章写了多间书房,似乎有些散,似乎也没有突出重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6】作者曾说,人要有复杂的脑筋和单纯的心,结合文章,予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