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永坦:爱国心 强国梦
吉星
1936年12月1日,刘永坦出生在南京一个温馨的书香门第。然而,生活在内忧外患的乱世,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无法摆脱那挥之不去的阴霾和苦难。出生不到一年,他就随家人开始了逃难生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永远不会忘记聆听母亲用慈祥动人的声音诵读诗词和讲解家国大义时的激情。”刘永坦很早就在母亲的“监督”下读史书、诵诗文、勤思考,培养出了很强的求知欲和爱国心。父亲常常告诉刘永坦,科学可以救国,可以振兴中华。从此,他抱定着这一点,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因成绩突出被派往清华大学学习。1958年,刘永坦回校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1965年春,刘永坦参加了科技攻关。遗憾的是, “文革”开始了。1970年刘永坦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五常县。刘永坦非但没有心灰意冷,反而愈挫愈勇。“爱国就要真正了解我们的国家,千千万万的农民不都是这么辛勤劳苦吗?他做起了“合格的农民”,但也因此落下了伴随一生的腰病。
1973年重回学校后,研究需要大量数字计算,刘永坦成为系里第一个学会使用计算机的人。1978年,刘永坦被破格晋升为无线电系副教授。1979年6月,刘永坦到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进修。这里曾接收过少量的中国留学生。但他们大多做的是科研辅助工作。刘永坦心里不是滋味儿。因此,他严格要求自己,铆足劲去学。刘永坦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无数个日日夜夜在刘永坦的钻研中悄无声息地溜走。他完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号处理机的研制工作。导师谢尔曼评价说:“刘永坦的贡献是具有独创性。”
1981年的金秋,进修结束后的刘永坦婉谢外国高薪聘请,立刻起程回国。此刻,他决心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可刘永坦找不到多少资料。有人说,大的研究院所尚且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更别说一所大学了;还有人说:“这样的研究风险太大、周期太长,很可能把时间和精力都搭进去了却一事无成……”但是刘永坦不改初衷。
1982年初春,刘永坦向航天工业部预研部门领导汇报设想。1983年夏,原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召开方案评审会,有两位与会的知名老专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已经多年没有看到过如此详细的论证报告了!”
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刘永坦主持的 “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获得硕果。
“一定要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变成真正的应用。”面对人生的又一次重要抉择,刘永坦再一次做出了为大义舍小利的决定。在得知他的决定,团队成员全部义无反顾地做出了全力支持。刘永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这个‘双院士’称号,是整个研究所集体智慧的结晶。”的确,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科研活动不太可能再允许一个人去单打独斗。新体制雷达研制队伍就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
1989年,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建成。1990年10月,国际鉴定会宣布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7年,新体制雷达被批准正式立项,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总体单位承担研制工作,这在国内高校中还是首次。回忆当时,团队成员都唏嘘不已:很多理论、技术上的难点和空白仍然需要去解决、去填补,实际工作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太不容易了!”刘永坦说,“能为国家的强大作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动力,队员尽管清贫,却干得有劲。”
刘永坦为之不懈奋斗的新体制雷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对长期以来困扰雷达的诸多威胁提供了有效的对抗技术措施,而且比其他技术造价低,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这项于201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将在保卫祖国海疆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永坦虽然出生在内忧外患的乱世,但父母亲对他的教育丝毫也没有放松,这些他都难以忘怀并对此很感激。
B.刘永坦读大学时,努力求学,成绩优异,去清华大学学习后回到母校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并参加了科技攻关。
C.少量的中国留学生被埃塞克斯大学接收过,但他们大多做科研辅助工作,刘永坦凭借独创性的贡献得以参与研制工作。
D.刘永坦的科研团队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对于他“一定要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变成真正的应用”的决定,团队成员全力支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革”时的插队生活虽然影响了刘永坦的科研工作,也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但他没有心灰意冷,而是愈挫愈勇。
B.刘永坦在1973年回到学校后因工作需要他成为系里第一个学会使用计算机的人,1978年被破格晋升为无线电系副教授。
C.刘永坦提出的中国新体制雷达建设的方案得到了知名老专家的赞扬,他们认为这个方案论证报告的详细度是多年没有看到过的。
D.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刘永坦决心进行中国新型雷达的研究,找不到多少资料,但他硬是凭着自己的个人学识突破了这道难关。
【小题3】“爱国”贯穿了刘永坦的一生,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4 11:03: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⑪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D.“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小题3】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汉帝国的崩溃,自给自足的封建大地主经济的产生,各有其经济力量和政治军事力量的门阀世族的形成,东汉以来日趋僵化、烦琐的儒学影响的不断削弱,这一切使得统治阶级士大夫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过去所没有的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活动天地,文化日益成为上层社会士大夫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不再只是朝廷进行伦理教化的工具了。
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的重善轻美的传统,这时变为重美轻善。对美的追求,对个人的才能风貌的讲求以及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索,都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等在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视。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不再像先秦以来那样,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说明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上,而开始具体深入地研究美与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特征。美学问题的探讨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并且扩大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
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物的品藻的方面。汉末以来的所谓人物品藻,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品评向统治者推荐人才。这种品评,由于当时各种情况,逐渐发展为不只看人物的道德节操如何,而且十分重视才能、智慧、应变的本领等等。刘劭的《人物志》便是这种品评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到了晋代门阀世族大兴之后,人物品藻更演变为对人物的个性气质、风度才华的品评。从《世说新语》一书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品评不只是政治伦理的,而且更是审美的,后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深刻地影响到各门文艺和美学思想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经常从人内在的个性、气质、天赋、独特的心理感受等角度来观察审美与艺术问题,因而比前代更为深入地看到了审美与艺术所具有的特征。
例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的“文以气为主”的说法,它所强调的是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与作家的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的关系,这和以前孟子、扬雄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很不相同。钟嵘的《诗品》虽然和汉代的《毛诗序》一样认为诗是情感的表现,但它所强调的是个体的各种“摇荡性情”的多样心理感受的表达,而不是诗与政治得失、王道废兴的关系。在绘画方面,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等原则的提出以及南齐王僧虔在书法理论方面主张“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等说法,都明显地反映出受当时人物品藻的风气影响。
美与艺术被看作是同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不能分离的东西,这是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的显著特征,也是它较之先秦两汉的美学大大前进了一步的地方。
选自赵建军《魏晋南北朝美学范畴史》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对个人的才能风貌的讲求以及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索,都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得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注意和重视。
B.在汉末,如果某位人才仅是道德高尚,而在才能、智慧、应变等方面能力不够,也是不可能被推荐的。
C.东晋顾恺之、南齐谢赫以及南齐王僧虔的很多主张都直接反映出美学在魏晋时期的明显转变。
D.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相互分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思想进步的地方。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发生的重大转折的情况,首先提出观点,接着分析原因、进而阐发、最后举例分析,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展开了论述。
B.文章以刘劭的《人物志》为例,是为了说明汉末以来的人物品藻十分重视人才的才能、智慧、应变的本领等。
C.文章列举“文以气为主”的说法,是为了说明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会决定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D.文章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展开论述,阐明了人物品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内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的重善轻美的传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变为重美轻善。
B.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关注说明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
C.孟子、杨雄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而曹丕则更重视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对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的关系。
D.晋代门阀世族大兴之后,人物品藻使得美学思想从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审美与艺术,成为可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丁·路德·金之梦(节选)
狄马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新约·马太福音》第10章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
这时,一个杰出的黑人刚刚从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不到半年。当他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他先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神学院学习,最后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55000名,掀起了一场著名的黑人为争取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当时,马丁·路德·金26岁,在一座小教堂当牧师。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会上,他面对25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当时,与会的黑人唱了一天灵歌,听了一天演说,身心疲惫到难以站着听讲。但当马丁·路德·金上台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空头支票”,当黑人要求“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语音铿锵,雄浑苍凉,它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被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觉醒起来,真正信守它的诺言:我们坚信这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佐治亚洲红色的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一样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像密西西比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狂热情绪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地方也会变成一块自由和公正的绿洲!
…………
这是_20__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仍然能够感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
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到,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三个月后,总统带着这个梦遇刺身亡。而像大多数理想主义者一样,马丁·路德·金,这个生苦心经营“梦想”的黑人也最终倒在了“梦”的路上。
1968年3月,马丁·路德·金组织“贫民进军”。4月,他来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和其他同志谈话。而没有想到,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普通公寓里,一个狙击手已端好了一架带有观测镜的自动步枪。子弹从前面穿过马丁·路德·金的脖子,在腭后爆炸,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一个怀揣美好梦想的黑人就这样倒下了,不再起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所写的因“帕克斯事件”引发的“罢乘运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马丁·路德·金在洛林汽车旅馆遇刺等事件都体现了本文的真实性。
B.“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空头支票’,当黑人要求‘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这个句子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文学性。
C.文中所写的几个事件如“帕克斯事件”“罢乘运动”“洛林汽车旅馆遇刺”等都是简明扼要的,没有太多具体的描述,具有概括性。
D.“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表明马丁·路德·金被人谋害了,又暗指全美国人的“马丁·路德·金之梦”彻底破灭了。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引用《新约·马太福音》中的名句,高度概括了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内涵,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
B.1955年12月的“帕克斯事件”使马丁·路德·金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他组织“罢乘运动”,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黑人人权运动。
C.马丁·路德·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黑人集会,并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对社会影响深远,甚至获得了肯尼迪总统“白宫做客”的邀请。
D.1968年马丁·路德·金因为组织“贫民进军”活动,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所以在洛林汽车旅馆遭到暗杀。
【小题3】文中选取了马丁·路德·金一生中的哪几个典型事件?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马丁·路德·金怎样的情感?
【小题4】本文在引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后,这样评价道:“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你认为作者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以创意为中心,更加强调创作的技巧、素材等问题。而在创意写作视野中,创意是第一性,写作是第二性的。
创意写作学认为,创意最初从写作者的意识转化为笔端的文字,这个过程是“一度创意”,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文字态、文案态创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产业化的(例如很多没有市场的纯文学作品),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产业化的,另外一部分则无法以其原初的面目进入市场(如舞台剧本等)。“一度创意”常常并不以它本来的面目进入市场,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如转化为符合产业要求的创意形态(舞台剧、电影、网络等)。这种转化,并不是样态的简单变化,而是一个再创意过程,我们称它为“二度创意”。创意写作主张将写作从文学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中,将写作文本分为欣赏类阅读文本、生产类创意文本、工具类功能文本,这样,创意写作学对“创意”的研究,拓展了传统的文学创作理论,将其引申向产业态创意——“二度创意”。
传统的文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作者创作完成的文学文本是不完整的,其中充满了空白,这些空白需要依靠读者的想象去完成,而只有当读者填补了这些空白,一部文学作品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伊瑟尔的观点为我们研究文学创意的产业化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创意写作也将是作者、读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结果,文学创意要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创作者必须充分重视消费者的参与地位。
文学正是因为其创意本质,才具有产业化可能。产业化转化过程本质是“一度创意”向“二度创意”的转化,这才使得文学从文字态转化为影视、戏剧、摄影等形式,从而使文学能与市场经济更紧密结合,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深入,又反过来促进文学创意的不断涌现。文学创意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非但不会扼杀文学,反而会使文学重获新生,更加繁荣。
在市场化的今天,在这个以视听文化为主导的时代,文学产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文学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如果过分强调“二度创意”,纯粹基于文学接受者和消费者视角进行创作,则陷入了一种媚俗的困局。同样,如果过于强调“一度创意”而忽视“二度创意”,也不利于文学的发展。在传统的观念里,我们普遍习惯于将文学与市场割裂开来,传统的艺术创作论把文学界定为审美和意识形态的观点也遮蔽了我们对文学的全面认识,文学产业化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文化消费的角度考察文学的方法。这就要求创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纳入市场意识,用一种全局性的观念来促进文学的发展。
(摘编自葛红兵、高尔雅《从创意写作学角度重新定义文学的本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将文学界定为审美和意识形态,更加强调创作技巧、素材等问题。
B.创意写作以创意为中心,主张将写作从文学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中。
C.“一度创意”是将写作者的意识转化为笔端的文字,作品呈现为原生态无法产业化。
D.文学产业化要求创作者在创作时有市场意识,用一种全局性的观念来促进文学发展。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度创意”是一个再创意的过程,它将“一度创意”的作品转化为符合产业要求的创意形态。
B.伊瑟尔认为文学创意需要在产业化过程中才能完成,因此创作者必须充分重视消费者的参与地位。
C.文学的本质是创意,没有文学的“一度创意”这一基础和前提,也就没有“二度创意”的转化。
D.将文学与市场割裂开来的传统观念,在视听文化为主导的今天已经与文学产业化的趋势相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意写作将文本分为欣赏类阅读文本、生产类创意文本、工具类功能文本,这种分类体现了创意写作学对传统文学创作理论的彻底颠覆。
B.在市场化的今天,文学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以文字形态作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它所依托的媒介将更加多样,如舞台剧、影视、网络等各种形态。
C.文学创意进入市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反哺文学创作,使文学重获新生,更加繁荣。
D.市场化背景下的文学的发展要求强调“一度创意”和“二度创意”的结合,换言之,文学的产业化就要求创作者将市场意识纳入文学创作之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这一技术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华为在2013年11月6日宣布将在2018年前投资6亿美元对5G的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并预言在2020年用户会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动网络。2016年3月,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4G相比,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中国三大运营商均已制定了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的计划,于2017年展开试验网络的建设和相关测试。如果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在2018年开始投入5G网络建设,到2020年正式启动商用。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5G端到端商用系统、5G远程驾驶、5G无人机、5G载人驾驶、5G切片视频、5G未来课堂……在26日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约400家企业纷纷“盛装亮相”,集中展示信息通信业的前沿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华为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基于3GPP 5G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基站、传输网、核心网和全球首款5G商用终端。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0,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采用7nm制程工艺的麒麟980,搭配巴龙5000基带调制解调器,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

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业内人士指出,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是5G商用的三大类业务。实际上,在一个工厂里,这些业务都会同时存在。

(摘编自《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实现领跑5G商用在路上》,《人民日报》2018年9月28日)

材料三:

“在5G信号覆盖范围内,只要戴上这个手套,你就能操控远处的机器人,让它跟你做出相同的动作。”大唐电信技术经理王竟辉告诉记者,5G具有低时延等特点,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操控,未来可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特殊作业。在5G信号的支持下,远程签名机械臂基本实现了即时响应、同写同传。每秒10G,这是实时监测到的5G速率,是4G速率的100倍。5G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年实现5G商用。

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是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坚持研发与应用并重,继续推进5G技术的研发试验,按时完成第三阶段的组网测试等工作,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大力培育5G与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探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加快5G网络规划,坚持创新与合作并重,保障5G按期实现商用。

“5G引领网络技术的创新,但目前5G还有很多挑战尚未解决,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

(摘编自《正被揭开“面纱”面对挑战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光明日报2018年8月25日)

材料四:

据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5G用户数将达到13.6亿。

同时,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移动趋势报告指出,虽然到2025年,全球范围的5G网络的人口覆盖率(5G用户数÷总人口数×100%)将高达15%,但是,5G的快速发展却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地区。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从高到低:中国(4.54亿5G用户)、欧洲(2.03亿5G用户)、美国(1.89亿5G用户)、日本(9500万5G用户)、韩国(3700万5G用户)。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在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占比从高到低:韩国(60%)、日本(49%)、美国(48%)、欧洲(28%)、中国(27%)。

(摘编自《各国5G最新排名!》搜狐网2018年9月24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B.5G时代,在一个工厂里,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些商用业务会同时存在。
C.实时监测到的5G速率,是4G速率的100倍,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
D.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等方面实现了领跑。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特点,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年可实现商用。
B.华为面向全球推出的采用7nm制程工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
C.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
D.在未来的2025年,全球的5G用户数将达到13.6亿,我国5G用户全球最多。
【小题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并说明我国发展5G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