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如今,不管是在公交车上、地铁上,还是在街道的某个角落、咖啡店,甚至走路,总能看到人们玩手机的身影。手机,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玩具,主要因为它功能的丰富性,打游戏,聊天,浏览新闻等等,让许多人爱不释手。手机不光能玩,还可以用来购物,现在出门,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就能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手机可以说无所不能,其功能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近,德国的一项关于互联网公司数据的调查显示,全球民众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明显增多。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我国民众玩手机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费3个小时在手机上,位居全球第二,而位居全球第一的是巴西,为近5个小时。手机不但耗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对人身体的负面影响也不小。
材料二:
小学生从手机里获得的无非是APP和游戏。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已经认识1500字,完全可以独立阅读,于是她学起拼音来一点动力都没有。我下载了好几个学拼音的APP给她玩,最后发现一个叫“魔力小孩拼音”的APP做得非常好,声母和韵母的不同组合是用摩天轮来表现的,收集齐所有的摩天轮,孩子就基本掌握了所有的声韵母组合,这样学习应用比单纯地记卡片有意思。女儿玩几天游戏后拼音果然大为进步。我建议家长给孩子挑选学习用的APP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更重要的是APP的表达方式必须是其他介质无法取代的。比如关于星座的APP,拿着手机对着天空,手机上马上会显示星座的名字;认识植物的APP,对着植物的叶子拍照,就会告诉你植物的名称——如果不具有这些无可替代的优点,我认为还是选择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好。
游戏是我最为担心的,因为大多数游戏没有营养,反而催生了一批面无表情、心无温情的宅男宅女。来自最前沿的科技研究显示,小学生近视最大的原因是遗传,其次是缺乏户外活动。我希望孩子去大自然里跟小伙伴一起玩真正的游戏,变得体格强壮、心灵友善。当然,家长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设计线路、召集同伴,比扔给孩子一个手机累多了。
我们家每天晚饭后到睡觉前,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视都要关掉。在这段“电子监狱”时间里,我们一家画了很多画,看了很多书,聊了很多温暖的话,是全家生活质量最高的时间段。
材料三:
“学生用手机”日渐成为学校、家庭共同面临的教育话题。据一项对全国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前就“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现代人被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屏幕包围成为“屏幕奴隶”,这一群体日益呈现低龄化的新趋向。大量事实证明,孩子一旦沉迷于手机,就将大量分散学习的兴奋点和注意力,对学习的兴趣、热情降低,势必影响其成绩,中小学生不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不参加家庭、学校活动,还会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生用手机做出规范,但国外不少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法规。
英国政府曾向全国所有中小学寄出一封警示信,指出儿童使用移动电话会对其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英国教育大臣督促所有中小学校校长,严格限制16岁以下的学生使用移动电话,除非遇到紧急情况才能使用移动电话。
芬兰法院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违反这一禁令者,将被处以最高10万欧元的罚款。
意大利颁布命令,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目的是为了避免手机铃声扰乱课堂秩序,并防止学生使用摄像头胡乱拍照。规定还要求学校惩罚那些不听劝阻,坚持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学生,具体措施包括没收手机和期末考试不予通过等。
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致函全国各中小学,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的规定。而一些私立学校则由学校统一购置学生定制手机,上课期间统一关机。
早在2000年,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2007年1月29日,美国200多所公立学校联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
韩国政府颁布法律,对青少年使用手机进行监管。法律规定,韩国青少年手机用户要签订一份单独合约,要求他们和父母一起参加手机费用封顶计划。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球来看,很多国家都利用公开信、规则、法律等形式,分别从服务商、学校、学生、家长等方面,控制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