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大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全民阅读也上升为国家战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全民阅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正式就《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这项文化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整体布局。
五年来,各类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愈加浓厚。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军营书屋、公共图书馆、社区绘本馆,以及各类书香车站、书香公园、书香酒店、书香银行、书吧书院遍布城乡,实现了图书随处可得。为了推动农村阅读,国家开展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中央和地方投入150多亿元,在全国建成60多万个农家书屋,推动10亿册图书进农村,实现“村村有书屋”。为了推动实体书店建设,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多地开展实体书店扶持工作,累计投入资金数亿元。
五年来,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APP、微信阅读、电子阅读大屏终端等成为人们的新宠;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阅读,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有声阅读、在线讲故事、视频直播、网络讲述,层出不穷的新型阅读,以知识付费、体验经济新模式,俘获了许多年轻读者的心。
(摘编自徐开国《全民阅读的春天》,有删改)
材料二:
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

(数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三:
“轻阅读”说到底,就是一种阅读心境的解放。只有卸下包袱,灵魂才能壮游。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比故意的强迫阅读、深度阅读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所谓的“全民阅读”“书香社会”,也就是一种让“阅读”举重若轻、渗透内化的社会氛围。阅读,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内心需求,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平常。几年前,西班牙政府曾经赠送公民每人一本《堂吉诃德》,其作者塞万提斯对读者说:“就是最忙的人,读这种小说也是正当的消遣,因为弓弦不能老绷紧了不放,人是个软弱的东西,没有一点适当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
(摘编自《全民阅读从“轻阅读”开始》)
材料四:
将阅读推向深入,就得尊重阅读规律,慎重选择领域,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完成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更进一步,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不妨试着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其实,阅读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是篇章阅读,即读懂一本书中的每个章节;第二层是书本阅读,即领会整本书的意旨;第三层就是主题阅读,即选准某个具体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该领域内有价值的中外所有书籍、资料,甚至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力求穷尽所有。相比主题阅读,篇章和书本层次的只能算零散阅读。果真能完成这样有效的主题阅读,你自然会成为相应领域的专家,而主题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更像在研究。
(摘编自《从鸡汤到家园有多远》)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图表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我国国民的传统媒介阅读时长增长不明显,其中图书阅读时长有增长,报纸、期刊阅读时长均有下降。
B.与上年相比,2016年我国国民接触新兴媒介的阅读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减少。
C.2016年,我国国民各媒介阅读时长比上年总体上有所提升,方式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国民对阅读更加重视了。
D.2016年,我国国民使用手机阅读的时长比上网、图书阅读增加的多,说明年轻一代已成为我国国民阅读的主力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更加重视全民阅读,把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战略,全民阅读在近五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和提高。
B.全国各地开展的各种阅读活动、全社会阅读氛围的浓厚等都说明要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就必须举办各类阅读活动。
C.书屋的建设、实体书店的发展都表明我国已经把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战略并进行了整体布局,体现出国家对阅读的重视。
D.数字阅读成为人们新宠,有声阅读、视频直播等新型阅读得到年轻人认可,这说明全民阅读应向新媒体阅读方向推进。
【小题3】你对如何更好的开展全民阅读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3 04:0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深山咖啡店

①夏天,又跑到高山上去,像是探访个老朋友。

②绵延意大利北境的阿尔卑斯这道山脉,称作“大天堂”,确有人间仙境的气度。在山谷溪流边扎营安顿下来,每天,便往四周深山里走。山的夏装色彩缤纷:翠绿的草坡,苍郁的丛林,层层叠叠,村屋与路边都盛放着鲜花,小店里摆满了羊皮、牛角、牛颈铃、山果酒、奶酪、蜜糖。游人不绝,有时使人忘了是身在深山呢!我们不禁嫌太热闹了。

③这天,不去寻名川胜境,只是沿坡后一条小路而上,旅游指南上没有提到的。途中也没有遇到人。好曲折弯回的山路啊,像缠山而上的绳索,小汽车似是旋涡上的艇子。好不容易上到山巅,静静的丛林间有个湖,然后转进一条小泥路,更是崎岖了。愈走愈窄,前面似是无路了。岂料,一转弯,豁然开朗,宽阔无边的斜坡上,满是鲜花彩蝶,远望环绕苍郁的险峰,真是山外有山啊,围绕着这个高谷,似是个巨大的窄颈酒壶。走啊走,直到“壶底”,再没有车路了,只有几间小石屋,似是牧牛人的居所。

④我们两大两小,背起轻便行囊,踏上屋后的羊肠小道,往山上走,愈是走高点远点,愈是觉得人的渺小。远望常年积雪的山峰,时间似乎也冰固了。可是,时间仍是流逝着,转眼又近黄昏了,我们再下到壶底处,往那几间小屋附近走。咦,竟然有间小小的餐馆咖啡店,在此荒野无人之地,颇叫人讶异。走进去,厚石室里有几张笨重的木桌椅,墙上悬着干花木杖,充满浓浓的深山气息。

⑤没有人。我们正要在一角的桌边坐下,忽然见到桌上放了本书。一看,竟是黑塞(Hesse)的《乡愁》!差点儿没嚷了起来,这本使二十岁时的我神魂颠倒的书,俨然有点儿旧情人的意味,久已没想起来过了,连黑塞也已多年没再读过。在这儿,人迹罕至、牛羊野花之地蓦然遇见,真是意外。一个眉目俊朗的青年走过来,笑了笑,匆忙地捡开了书,怕占了桌上的位置。我冲口而出说:“我很喜欢这本书。”他听懂了这句法文,答道:“我也是。”

⑥原来他的法文很有限,只勉强明白了我们要的饮品,然后他想跟我说什么,意大利文我不懂,他只有笑着走去取饮料,然后坐到旁边的长木凳上,那儿搁着个木吉他。呷着冰凉的桃茶,莫名地很快乐。这么个僻山野冷峰,有个陌生的年轻人在享受着一份我曾经心爱的宝藏。

⑦这时,有一男一女两名年轻人走进来,还以为是客人,原来是店主的朋友,在一角叮叮地弹起吉他来。女孩是初学的,拙嫩的音符像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精灵,探头探脑地跑出来,跃满一室。

⑧然后,又有个稍胖的少女进来,仍是他们的朋友。她坐在长凳那边,只一会儿,却走到我们的桌边,指着小雅的胸前,笑盈盈地说:“泰泽?”

⑨小雅戴着条项链,坠子是只张开翅膀的白铜和平鸽,又有点儿十字架的形状,是年初她到泰泽度周末时带回来的纪念品。那是法国中部一个小村庄,是推动天主教和基督教等联合运动的大本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尤其是充满理想的青年。

⑩“我在几年前也去过呢!”胖少女拼凑起几个法文词,使我们明白了她的意思。看到这只和平鸽,她像是很兴奋,泰泽那种开放而特别的气氛,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猜她是很高兴遇到过同样经历的人,叽里呱啦地说了许多话,我都听不懂,只见她老是笑嘻嘻的。

⑪坐了一会儿我们便得离去了,结这么简单的账,他们也要看价目表,像是很不习惯,相信是因为顾客实在太少吧。齐声跟我们道别时,竟有点儿像朋友了。走出去,背后又传来叮叮当当的吉他声,在罕静的山间特觉清灵。

⑫一面下山,一面谈论着:这几个看似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选择到这样的深山中开设这么一个情调迷人的店,伴着书与音乐、和平与理想,一天中也不知可以卖出多少杯茶水,却没有减低他们的欢笑声,多么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啊!知道有很多人都抛弃了现代文明,寻找大自然的怀抱,使我们这些冲不出尘网的人神往不已。

⑬实在太喜欢那个壶形高谷了,隔两天我们再次前去。行了半天山路,黄昏时又经过那间小咖啡店,便进去喝杯冰茶。没有吉他声,里面空无一人。才坐下,有人从后室推门出来招呼,是个中年胖子,腮边一抹青灰的胡根,有点儿邋遢。这儿太荒凉了,一阵错觉,以为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年轻人在两天间添了二十岁?

⑭ “吃晚饭吗?”他问道。煞也奇怪,还不到六点,谁要吃晚饭?叫了饮品,他懒乎乎地端了过来,又垂头丧气地走到门边,呆看着无尽的野花草。小室里的静寂压着人,坐了一会儿便要离去了。

⑮随便地跟那个人说:“这儿真清静。”

⑯他懂法文,愤愤地答道:“太静了,这霉地方,鬼也不多来一个。”我呆了呆,只听他又气冲冲地说:“本来电视台说会派外景队来拍摄这儿的风景,以介绍给大众,便会有很多人来。岂料他们没有这样做,连旅游指南书上也不见提到一句,谁会摸到这儿来?”

⑰正因这样,此地才保存了清新自然的风貌啊……这句话,才上到喉间一半,便被他睁眉怒目的神色吓得吞回肚中了。相信他没有很多机会跟人谈话,愈说愈起劲,又愈生气:“我打错算盘啦,好辛苦积到钱来投资这小店,以为找到宝,竟是血本无归!”

⑱原来他才是店主!不禁问道:“前两天我们来过,见到几个年轻人掌店……”

⑲他唉声叹气地说:“那是我的侄子和他的朋友,来度几天假的,已经走了。那天我有事下山,他代我看店。唉,看到别些山谷里,都是生意兴隆的……”

⑳回程的路上,静静躺满一地的松子、无边的野花,竟也染了店主苦涩的神色。有人的地方便有人间烟火,高山深处也不例外啊。书声、乐声、和平鸽子,都只是我们这些愚蠢的城市人一厢情愿的念头。深山的咖啡店,一点儿也不浪漫,我只能嘲笑自己。

   (选自《读者》2015年22期,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神秘旅程》)

【小题1】第③段中关于山路描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小题2】第⑦段画线句生动形象而具体,对此加以分析。
【小题3】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是从本文中找出一处伏笔,并加以赏析。
【小题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有人的地方便有人间烟火,高山深处也不例外啊”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鼠来信
阿青:
你跟小敏真不够意思!我关了进来两个多礼拜了,你们也不来看看我。我在这里受感化教育,很受苦哩。感化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的意思,天天要念书,还要写读书心得。我离开国民小学,就没有正经看过一本书,哪里会写什么读书心得?我们天天早上上国文、历史。民族精神教育,很莫意思,我常常想打瞌睡,又怕老师骂,只好猛掐大腿。今天早上我们的民族精神教育课,老师给我们讲岳飞的故事,岳飞就是打金兵那个宋朝大将,你知道吗?老师说,岳飞的老母用针在岳飞背上刺字岳飞老母很厉害呢!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有一个混小子问:“精忠”是什么意思?差劲!连“精忠报国”都没有看过,火车站的牌子上不是常有这四个字吗?老师说中国家庭的母教很重要,岳飞有了那样明大义的母亲,才会变成民族英雄,所以老师要我们以后听从母亲的教导。那个混小子又起来捣蛋说道:“老师,我阿母是宝斗里的妓女,明什么大义呀!”老师一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我们在下面挤眉眨眼,嗤嗤暗笑。下午的职业训练比较有意思,我选的是染织科,中坜大中华染织厂一个老师傅来教我们。今天刚刚学过配色,很好玩,搅一下一个颜色。老师傅赞我配色配得很准,我问他,日后我出去在染织厂找得到一份工么,他说没问题,只要我努力跟着他学手艺就行了。
阿青,我们这里是个强盗窝哩!我不过在旅馆里拿了人家一点东西罢咧,算不了什么。这里的混混,作案比我精彩多了。他们真的持枪动杖到人家家里去打家劫舍呢。有一个竹联帮的头头,因为跟三重的天地帮武斗,把天地帮一个老幺杀成了重伤。这个小子是个混世魔王,在我们这里称老大,手下有一批喽哕,帮着他耀武扬威,专门欺负人。这个小子横得很,动不动就竖起眼睛指到人头上说:老子要你好看!好哥哥,我整天混在这群强盗里头,怎不教人提心吊胆哪!我打定主意,好汉不吃眼前亏。昨天还挨了那个头头一顿揍,打得我头冒金星,我只好赖在地下装死狗。你们又不在这里,我一个人能还手么?有一个傻子不知厉害,顶撞了那个混世魔王几句,晚上让他们捉了去,你猜干什么?灌了一嘴巴的尿!
在这里,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他们把我归成“惯窃类”;你说难不难听?每个星期三,有个师范大学社会系的研究生来找我谈话,他说他在研究台湾青少年的惯窃问题。他问东问西,挖我的材料。他问我为什么喜欢偷东西,我说我看见人家的东西,喜欢就拿来玩玩。他说拿人家东西就算偷窃,我说光拿东西不拿钱,算不算偷窃。那个研究生唔唔呃呃答不上来,给我考倒了。我跟他说,我有一次拿了人家一个皮夹,里面有几十块美金,我看见没有别的东西,那个皮夹也莫意思,便又放回那个人的口袋里去了。那个研究生把我说的话都记了下来;他说我是个极有意思的特殊个案,他说我的啦理有问题,他要建议辅育院给我心理治疗。去他娘的,我的心好好的,治疗个鸟。
阿青,我的百宝箱呢?你千万要替我好好收藏起来,不要让别人发现,把我的宝贝偷走了。你来看我的时候,拿枝钢笔来给我玩玩。不要拿那几枝好钢笔,拿那枝旧的蓝色犀飞利就够了。这里的人很可怕,好东西不能露白。好哥哥,你到底什么时候来呢?你们再不来看我,我要闷死啦。
祝新春愉快
老鼠
一月廿一日
又:聚宝盆的卢司务今天来看我,还带了一只熏鸡来给我打牙祭。卢司务这个人很讲情义呢。我请他把这封信带出去寄给你。听说这里寄信要检查,讲这里的坏话不行的。前天有两个小子想逃跑,给抓了回来戴上了脚镣。两个小子走路左一拐右一拐活像两只螃蟹。
(节选自白先勇《孽子》)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封信是老鼠写给阿青的。老鼠此时在狱中,信始抱怨阿青和小敏不够意思,是朋友之间的玩笑,不是真的指责。
B.本文为一篇书信体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叙,因而叙述更为真实、生动、客观。
C.作者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展现老鼠的性格,如他对混小子、老师傅、竹联帮头头及研究生等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很好地展现了他的个性。
D.老鼠是一个问题青年,尽管身在狱中,仍然调皮捣蛋,欺软怕硬,戏弄老师,嘲笑狱友,嘲笑社会系的研究生,对待混世魔王却只能装死狗,都是这种品性的表现。
E. 小说借老鼠之口,侧面反映了当时台湾监狱的现实,深化了作者关于台湾监狱管理问题的思考,这也是小说的主题。
【小题2】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中的“老鼠”也有人性亮点,你同意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从2007年9月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费用由国家财政安排。同时,免费师范生在入学前需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支教2年。另外,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前及协议规定的服务期限内,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通知》还规定了“违约”的规则,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如果并未按约回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经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生活补助,并缴纳违约金,同时还会记入诚信档案。

(摘编自网络资料)

材料二:

对某部属师范高校某班31名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的调查显示,约有70%是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享受免费大学本科教育而报考;约有20%是因为父母的影响,即父母双方或一方是教师,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到家乡当老师;约有15%是因为自身喜欢教师行业;约有10%是为了能有机会进入较好的学校,并在入学之初就做好了违约的打算;约有20%的同学在报考时并不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属于“随便填报”。由于影响个人选择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并不能非常严格区分每位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在调查中,各影响因素相加总的百分比高于100%。

(摘自夏翠翠《免费师范生的守约与违约》)

材料三: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起,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全国招收免费师范生。截至2016年,累计招生9.4万人,毕业后进入教师队伍6.2万人。其中,西部地区招生5.3万人,毕业后进入教师队伍3.4万人。

(摘编自教育部网)

材料四:

对于教育理想明晰的普通家庭孩子而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无疑是一个福音。但在理想之外,更多的人则是出于现实因素的考量。在10年期限的长约面前,公共意志与个人诉求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魏峰以免费师范生的身份被华东师大心理学专业录取,毕业后回到家乡一所高中做心理老师,一周也没几个学生到心理咨询室找他。因为没课上,工资比一般老师低,还经常被地方教育局借用去做一些脏活累活,后来他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违约。

陈君楠认为:“现在家乡好一些的重点高中都开始招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本科生基本没有竞争力。而且很多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希望能继续深造,但政策却要求本科毕业必须就业。”

当一个人成为了免费师范生,贫困、教师等标签便不由自主贴在了他的身上,成为个人出身和家庭背景的标志,成为个人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标志,剥夺了贫困师范生通过名牌大学教育步入大城市的机会和梦想。某男生因为其免费师范生的身份及这一身份所蕴含的“污名化”因素而遭到了求爱对象的拒绝。

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在从事教师工作的时候,相关单位必须给予编制。而这一要求使得许多编制不足的单位不愿接收免费师范生;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必须去农村支教两年,这一规定使得中小学不愿接收免费师范生,因为他们去农村支教的两年会打乱正常的教学。

另外,由于缺少一个审核机制,在免费师范生群体中,存在部分投机者,即运用免费师范生提前批招生不与普通学生统一划线的空子,通过报考免费师范生以较低的分数进入较好的大学,进入了好大学之后,再通过缴纳几万的违约金违约。

(摘编自《免费师范生11载,违约因何不止》,《经济观察报》2018年7月14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免费师范生政策旨在以免费教育的方式换取高水平人才进入教师行业和落后地区,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B.免费师范生是针对贫困生而设立的,在校期间除免除学费、住宿费外,还补助生活费,所需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
C.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但减轻家庭负担占较大比重,表明该政策为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便利。
D.在调查中显示,免费师范生中真正喜欢教师职业的占的比例比较小,这为他们毕业后违约埋下了潜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免费师范生的违约行为,在国家制定的政策上面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B.支教两年会打乱正常教学秩序,所以农村中小学不愿接受免费师范生。
C.关于违约,除了客观的原因外,不少免费师范生过多考虑个人诉求,缺少必要的公共意志。
D.截至2016年,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履行协约的不到三分之二,西部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小题3】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缝 山 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离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为后文他画出获奖作品和设计出巨型雕塑做了铺垫。
B.高小根带有身孕的媳妇被突然坍塌的废煤矿夺去生命,但他处于对年又春带领高阳村脱贫致富的感恩之情,不好意思承认媳妇和孩子的死是年局长的错。
C.《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D.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同时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小题2】小说中的年又春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