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表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党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选,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速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
材料二:
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各国不断加大投入,中国和韩国实现了10%写以上的高速增长,美国研发经费继续位居首位,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额的30.8%。
2011—2014年主要国家及全球研发经费
单位:百万美元(当年价)
 
国家及全球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
134443
163148
191205
211826
16.4
美国
429143
453544
456977
--
2.1
日本
199795
199066
170910
164925
-6.2
德国
104956
101993
109515
109941
0.16
法国
62594
59809
62616
63826
0.1
韩国
45016
49225
54163
60528
10.4
英国
43868
42607
43528
50832
0.5
全球
1325026
1368363
1395802
--
5.2
 
(摘自环保网《一组图读懂(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材料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国制造已在世界领先,但各个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且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白晓光认为,中国制造一定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加强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摘编自《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高端》)
材料四
记者:加快从制逵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
徐一平: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一是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让科学家的手和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胡凌云: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水续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土壤。
高美琴: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使他们尽可能释放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从观念、投入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学习制度,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摘编自《“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制造2025”勾画了中国制造的远景目标,那就是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让中国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B.美、日、德、法、英等主要发达国家2011~2014年研发经费虽保持增长,但年均增速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C.中国制造的各行业和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D.我们通过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就能发展先进制造业。
E.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释放人才的聪明才智,建立职业培训学习制度和创新人才激烈机制。
【小题3】从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我国应采取哪些举措?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3 09:17: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受“利奇马”影响,上海风雨影响开始显现。9日18时,上海从防汛防台Ⅲ级应急响应升级为II级应急响应。记音从上海市防汛办获悉,此次台风影响预计将超过去年3次台风正面登陆的影响。截至15时,上海已撤离1万余人。

上海各行各业严阵以待。铁路上海站各站区准备了充足的应急储备物资,包括草包、沙袋、雨衣、雨鞋、应急照明器具及抽水泵等。车站加强了对各站站房屋顶排水管沟的清理、疏通,做好站区停放列车的防溜措施,加强对现场的安全巡视,及时掌握各类设备运行情况。针对列车停运,各站加开退票窗口,应对退票高峰,同时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发布列车调整信息,引导旅客安排行程。随着“利奇马”逼近,东航迅速进入抗台保障的备战状态。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研判台风对航班运行的影响,优化调整航班编排,多策并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障旅客出行。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关于台风的命名、除名问题,很多人都有疑问,台风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被除名?除名意味着什么?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台风的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出10个名字,总计140个名字循环使用。而台风命名表上的名字并不是“终身制”,当一个台风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地区)的巨大损失,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地区)可以向台风委员会提请将该台风除名。一旦除名,则由该名称提供者,重新提交新名称补缺。

例如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的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它们都因为破坏力巨大,被正式除名,这些名称将成为这些“罪大恶极”台风的专属名称。

石妍介绍,截至目前,台风命名表上被除名的共有45个,其原因也并不都是台风“罪大恶极”。比如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中,泰国提供的“翰文”被印度气象局以宗教因素为由反对,最终未被使用,由“莫拉克”替代:2015年第47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韦森特”遭到除名,并由“兰恩”取代,其除名原因是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同名冲突。类似的例子还有“库都”“欣欣”“婷婷”等。

1949年以来登陆华东台风排行榜

排名

年份/编号

名字

登陆地点

登陆风速

1

1956/无编号

Wanda(温黛)

浙江象山

65m/s(超强台风)

2

2006/0608

Saomai(桑美)

浙江苍南

60m/s(超强台风)

3

2019/1909

Lekima(利奇马)

浙江温岭

52m/s(超强台风)

4

2016/1614

Meranti(莫兰蒂)

福建厦门

52m/s(超强台风)

5

1953/无编号

Nina(妮娜)

福建晋江

50m/s(强台风)

6

1980/8015

Percy(珀西)

福建漳浦

50mn/s(强台风)

7

2005/0515

Khanun(卡努)

浙江台州

50m/s(强台风)

8

1958/无编号

Grace(葛瑞丝)

福建福鼎

45m/s(强台风)

9

1966/6614

Alice(爱丽丝)

福建罗源

45m/s(强台风)

10

1985/8510

Nelson(纳尔逊)

福建长乐

45m/s(强台风)

11

2004/0414

Rananim(云娜)

浙江温岭

45m/s(强台风)

 

材料三:

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一是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逸230公斤。因此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可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的破坏更太。大风还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是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一300毫米,甚至50O一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三是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海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等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外台风的这些灾害极易诱发城市内涝、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摘编自《中国气象报}I》)

材料四:

最近30年,登陆台州的台风,数8923号台风、97ll号台风、0414“云娜”台风和此次“利奇马”台风这四个威力最大,破坏力最强。纵观这30_年,超强台风凶悍依旧,但防台成果今远胜昔。

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全社会防台能力大大增强。与9711号台风和“云娜”台风袭来时相比,台州海塘坝固若金汤,“防台型”民居鳞次栉比,饶是“利奇马”风速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极值,但台州未发生大面积倒房现象,狂风裹挟的海浪始终未能涌入堤内贻害家园。

过去人们对游移路径捉摸不定的台风,囿于气象科技水平不高,难以做到精准预报。但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和气象科技进步,我们对台风生成和移动速度、路径,已可精确到分秒和公里。对特定某一个台风活动规律了如指掌,十分有利于我们科学、高效防御台风。

台风,作为杀伤力巨大的自然灾害,所涉的地区,每一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防台意识和行动。绝不只是政府部门和防汛防台指挥部的事,更是全社会芸芸众生自保和利他的义务和天职。非常时期,面对来犯之强敌,特定区域的人们,务必众志成城应对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转移险段群众,躲避强风器雨保安全,就成为人多势众的集中大行动。

(摘编自《台州日报》)

【小题1】下列对台风“利奇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过去一年台风3次正面登陆对上海的影响,无法超过“利奇马”此次登陆对上海造成的影响。
B.在“利奇马”的影响下,东航正因为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障旅客出行。
C.根据材料二,“利奇马”作为今年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台风,对我国华东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利奇马”将被我国除名。
D.根据登陆风速,“利奇马”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华东地区最强的台风,同时跻身建国以来登陆浙江最强台风前三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兰蒂”被除名是由于其造成过巨大损失,“翰文”是因为涉及宗教,“韦森特”是因为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冲突。
B.虽然有140个名字供台风循环使用,但是并不代表这140个名字是“终身制”的,有些名称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不再被人们使用,即被除名。
C.台风所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是由其风速高、降雨量大、导致潮水猛涨等造成的,并且这些直接灾害还极易诱发其他次生灾害。
D.最近30年,随着海塘坝、“防台型”民居等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浙江台州地区的防台能力显著增强,大面积倒房现象鲜有发生。
【小题3】根据材料,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台风灾害的防范工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线旅游指的是通过网络的方式查阅和预订旅游产品,并可以通过网络分享旅游或旅行经验,而非通过在线(网络)的方式旅游或旅行。在线旅游不但没有偏离“旅游”,反而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并且方便了旅游,促进了产业发展。在线旅游服务的核心功能有下面两点:
(1)。无论互联网发展到什么程度,客户都不可能自己在无尽的信息中整理和分析,所以他们都需要有这样的公司整理所有信息,但是这些公司提供的信息需要尽量客观中立,以便于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2)。旅行让人期待,但安排旅程却可能令人头疼。关于航班、酒店、租车、景点玩乐等各种信息让人应接不暇,无从下手。许多旅行服务商都在尽力带来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为顾客提供机(车)票、酒店预订、系统对接服务等。
(摘编自中华网《中国在线旅游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注:该表是2016年四个季度和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情况。同比增长是指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迅猛发展,以主要提供旅游搜索、旅游评论和推荐等服务的媒体类网站将会凸显其巨大的市场价值。展望未来,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呈现出三大特点:
(3)。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在线旅游企业与中上游产品供应商的合作日渐紧密和多元化,使得旅游企业能够更好的开发出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在线旅游企业与平台、门户、社交媒体的合作日渐率富,这种与平台、门户、杜交媒体的合作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范围内的用户覆盖以及用户的无缝浏览和预订消费。
(4)。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基于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s的简称,包括两屡含义:一是确定移动设备即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王;二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即与定位相关的各类服务系统,简称“定位服务”)的更深屦次的旅游预订应用必将百花齐放,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个性化的预订体验。
休闲度假。休闲度假、景区门票是在线旅游行业近两年来出现的新领域,进入门槛较低,但是发展门槛高,需要不断的对上游产品供应链进行介入和整合,优化用户的消费体验,以及扩大产品和服务在全国的网络覆盖,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摘编自中商产业研究院《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研究分析》)
材料四:
在线旅游一直是技术驱动发展的领域。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12.8亿户,寒计流量达到68.9亿G,同比增长分别为14.8%和186%。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一些传统的旅行杜也陆续推出相关手机客户端,向手机旅游软件发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彦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技术的突破是未来在线旅游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部分,当前,包括区块链技术、金融技术、联通资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在影响着在线旅游平台的发展。通过借助核心零售服务,进行精准营销,对整合产业链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互联网行业专家刘兴亮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在线旅游平台竞争力的一部分。不过他也指出,技术销售也会存在捆绑销售的问题。他进一步解释道,像机票搭售、酒店擴送机的优意等产品营铺,在顾客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售卖,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作恶”。
(摘编自《新技术再造在线旅游》(《北京商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传统旅游没有本质区别的在线旅游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和方式,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分享旅行经验。
B.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与网络平台、门户和社交媒体的合作,才能带来更多的用户和消费。
C.智能手机作为便捷的移动设备,其定位服务为在线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在线旅游行业进入门槛低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但需要不断地对中上游产品供应链进行介人和整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根据材料二可知,2016和2017两年各季度在线旅游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而同比增长率有升有降。
B.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为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订市场呈现鲜明特点。
C.在线旅游与传统的旅行社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和手机客户端等,能为客户提供酒店、景区等旅游产品
D.航班、酒店等各方信息应接不暇时,在线旅游能提供各项优惠服务,其中酒店接送机优惠往往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E. 区块链技术、金融技术等决定着在线旅游平台的竞争力,可以促进在线旅游的发展,但使用过度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为文中甲乙丙丁处填上恰当的概括性语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步伐太慢,至今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事物,而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需要保护的对象应该是以河流生物为中心的环境事物。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中,只是简单地套用了环境保护对象范围,因此造成了受保护对象的偏差,也导致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法司法的功能性偏差。

我国河流生态环境在某些地方进一步恶化的原因还在于环境主管部门行政管理的手段过于单一,过分依赖于经济处罚,使一些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长远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和管理。我国水资源分布范围极广,一条河流往往会流经多个行政区域——县、市、省甚至跨国,上游地区工业或生活污水排放,使下游区域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造成上下游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治污责任主体缺位是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管理的难点。

另外,一些沿河流域居民认识不清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内在经济动因,为了自己一时的经济利益乱采河道内的沙石,大肆捕获水生珍稀动植物,过度地从河流中提水灌溉,加之沿岸企业乱排废气废水,加剧了河流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老百姓历来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思想。居住在河流两岸的人们从江河中去求生存,以渔业捕捞和养殖为主要生存手段,但由于缺乏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知识,部分居民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

(摘编自《论我国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缺陷和应对措施》,《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材料二:

河流的生态整治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除了应当遵循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降低对河流水体的污染外,更应当应用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构建生态功能显著的滨水环境,使河道在城镇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在对河道断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河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实现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完善河道断面多样化设计。比如矩形断面设计,这种断面形式具体是指,在常规水位以下采用干砌石砌筑成矩形,在超出常规水位的部分采用碎石堆砌成斜坡,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堤防进行保护,并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若是河岸本身的绿化带较为充裕,边坡比则应当控制在1:4以内,对于水流速度较快的河段,可增设重力式挡土墙,借此来减少水流的冲刷。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型生态材料和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比如生物浮床,由于城镇的河道断面相对较小,在水域景观设计中,可在局部搭配相应的水生植物,借助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对水体当中污染水环境的N、P等元素进行吸收,再以收割植物的方式,将N、P等元素从水体当中带出。还如土工网垫种植基,这是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主要材料制作网垫,并辅以土壤、肥料及种子的生态化技术措施,经过相应的培育之后,种子会成长为草垫,其发达的根系能够将网垫、草及土壤有机结合到一起,有助于土壤的保护,从而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

在滨水景观当中,亲水设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具体设置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地方特色之外,还要满足人们休闲、观赏的需要。如可在河道上建设亲水台阶、水榭长廊、喷泉、休闲公园等设施。

(摘编自《中小河道生态整治的必要性及意义》,《防护工程》2017年第11期)

【小题1】下列关于河流生态环境的认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流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的对象是以河流生物为中心的环境事物,而不应该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事物。
B.河流生态环境治污责任主体缺位是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管理的难点,特别是下游往往管不到上游。
C.河道断面设计常常缺乏将河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意识,造成河道断面设计在多样化方面各行其是。
D.河道整治工程与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营造生物浮床,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以美化河道景观。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立法步伐太慢的原因;材料二揭示了河流的生态整治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B.“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思想让人们只注重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不重视河道整治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
C.一些沿河流域居民乱采河道内的沙石,破坏了河床,甚至会危及河堤,如果采用矩形断面设计,能够对堤防进行保护,并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D.我国河流生态环境堪忧,但也不是束手无策,在所有的河道整治工程中大力营造亲水设施,让人们感受到河道治理的休闲娱乐的益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地改善我国河流生态环境?请结合两个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里约奥运会不乏中国元素,从地铁、空调到安检设备,从毛绒玩具、各国国旗到专业运动装备,你总能看到熟悉的品牌名字。
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周,里约地铁四号线终于宣布通车。它全长16公里,共设5站,全程用时13分钟。这条线路比从里约南部市中心驱车到奥林匹克公园所在巴哈区的耗时缩短了半小时,它也被称作“奥运地铁”。据估计,它每天能运送30万人次,被视为“里约奥运会留给里约的最大财富”,对提升里约民众的生活舒适度和便利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报道,车体的纵向载荷为363吨,该数值是欧洲城铁设计标准的2.5倍。针对治安环境问题,列车设计方特别为它安装了防爆聚酯玻璃。由于里约常年高温,设计师还贴心地为其加装了空调,保证车厢内温度保持在20到23摄氏度之间。
中国公司“同方威视”为奥运会提供了260多台手提行李和大型货物的X射线扫描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在奥运会结束后,将继续为巴西司法部所辖的各个监狱提供安检服务。据介绍,本次奥运会上,“同方威视”的两款安检机,都拿出了高科技。它们采用低能X射线成像系统,该系统具备更加优化的X射线发生器、高分辨率探测器和更高级别的图像计算方法,还拥有基于人体工程原理的用户界面和多样的网络程序,可以帮助安检员实现高效操作。
里约奥运会还对安检设备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沙滩排球比赛场地设在科帕卡巴纳海滩,安检设备需要安装在松软的沙滩上,它还可能遭受海水腐蚀,供电也可能出现问题。为了保证设备能顺畅运行,“同方威视”为奥运会成立了一支16人的技术保障队伍。马拉卡纳赛区和德奥多鲁赛区使用的安检设备全部由“同方威视”提供。所以,进入这些赛区之前,你一定能碰到“中国制造”。
中国家电品牌“格力”是本届里约奥运会官方供应商。它为本次奥运会场馆和配套项目提供空调设备和服务,意味着它通过了来自奥组委对格力公司的生产管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评估和审核。除了“格力”,中国企业“美的”同样在里约赛事场馆中标,“美的”中央空调进驻了24个场馆和附属设施。其实,“美的”中央空调早在2007年就进入了巴西市场,这个品牌对巴西人来说,也并不陌生。
材料二:
在四年一度的奥运赛场上,引人瞩目的除了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体育成绩之外,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技术,这也使奥运会成为一个新兴、新奇技术的展示平台。
在里约奥运会期间,有多家公司为观众和用户提供360度奥运盛会体验,让用户在虚拟现实(VR)中去一趟巴西,感受奥运赛场的如火激情。
比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美国拥有电视和网络转播权,他们希望用户能看到虚拟现实内容和360度全景视频和图像,因此,通过安装在三星公司的虚拟现实头盔上的NBC体育应用设备,为用户提供85个小时的虚拟现实报道,包括为开幕式、男子足球比赛、体操比赛以及田赛和径赛等提供虚拟现实报道。
数字媒体公司盖蒂专门成立了一个虚拟现实部门,负责拍摄360度照片。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盖蒂公司的摄影师就拍摄了很多360度照片,那时,这一技术才刚刚兴起。在此次里约奥运会上,盖蒂的每位摄影师都拥有一个360度照相机。盖蒂的首席执行官道恩·艾雷说:“我们处于VR技术变革之巅。”
无独有偶,媒体界的技术先锋英国广播公司在VR技术领域也不遑多让。该公司为电视观众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为在家里观看电视的观众引入360度虚拟现实视频,让观众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NBC的母公司康卡斯特公司则展示其X1机顶盒,让用户可以以国家、运动员和运动类别为关键字,搜索现场报道并重播,这套系统也囊括了语音搜索。例如,观众可以通过说“美国的表现如何?”来获得美国最新的奖牌数目信息。
材料三:
此次里约奥运会,排球赛场上动用了鹰眼系统,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长距离游泳比赛的泳池底下,用上了LED显示屏,贴心地告诉运动员他们还剩多长距离到达终点;射击赛场使用了激光电子靶系统,数据精度进一步提升……奥运会台前幕后,各路炫酷玩意儿悉数登场。
当然,这些只是竞技体育科技产品的冰山一角。更多更“狠”的科技手段,用在了运动员日常训练中。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动员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教练团队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方案。一块奖牌的背后,是一整套科学训练体系。
训练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视频分析技术。现在主流视频采集频率为每秒50帧,如果对特定行为点进行分析,则能以每秒500—1000帧的高速摄像对运动员动作进行捕捉和采集,并分析运动员各项细节的技术指标。当年刘翔的教练团队,用摄像机捕捉其动态,将刘翔在110米栏训练中的跑动全程制成一张图。他们看着满图的“刘翔”,分析他每个关键节点的动作做得是否到位。
科技的进步,确实曾带来体育成绩的大幅提升。1963年,由于玻璃钢撑杆的使用,撑杆跳高项目成绩的提升幅度超过过去20年的总和。然而到了现在,在材料改善和人体工学设计优化上,运动装备的改进幅度已到达极限。除非使用新材料,否则很难再有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智能化也成为运动装备界的一股新潮流。近几年来,可穿戴设备已成为专业运动员训练中的助手。在足球训练中,运动员会穿上内置传感器的背心,教练团队就能监测他们的跑动距离、跑动速度、跑动轨迹和心率等多项数据。未来可穿戴设备会更加隐形化,甚至成为衣物的一部分。这些设备不仅可以“被动记录”数据,还能对运动员施加“主动刺激”,提升他们的兴奋度。
人类不断突破身体极限,要依靠强大的科技支撑,这是奥运背后真正的斗法场。运动员的极限在哪里?这与他当时的状态、训练方法密切相关。这是个重大科学问题,奥运会比的不仅是体育本身,而且是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的实力。
(以上三则材料取材于《科技日报》)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奥运地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约地铁四号线被称为“奥运地铁”。
B.“奥运地铁”能提升里约市民出行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C.“奥运地铁”的运载量是每天30万人。
D.“奥运地铁”安装了防爆聚酯玻璃和空调。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里约奥运会上的地铁、空调、安检设备和专业运动装备都是中国制造。
B.“同方威视”为奥运会提供的260多台X射线扫描设备都拿出了高科技。
C.在巴西奥运赛场,每位摄影师都可以拍摄360度照片。
D.运动装备的改进幅度已到达极限,不会再有革命性的变化。
【小题3】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说明科技为里约奥运会提供了哪些保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慕课大会召开,让中国幕课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中国慕课建设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课程数量上来说,上线慕课数量由2017年的3200门增加到12500门,增加近3倍:学习人数由5500万人次到2亿多人次,增加近3倍;从结构上来说,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建立起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如今,我国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于世界第一。

(摘编自《中国慕课促进“互联网+教育公平”》,201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什么?不管你什么身份,身处何地,只要有一根网线,幕课上大量的学习课程就可以一键获取。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慕课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于传统教学而言,慕课上“别人家的老师”无形中成为线下授课老师的参照对象,压力也是动力,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课堂形式的日趋丰富和信息密度的加大,很难说与慕课建设浪潮毫无关系。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慕课于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但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慕课并不是没有烦恼。从诞生初期,慕课建设就始终伴随着完成率不高的质疑声。有统计报告指出,中国慕课的课程完成率可能只有4%~15%。在2亿多的学习人次中,有近一半是社会学习者,其完成率或更不乐观。按照传播学的知沟理论,经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正是造成知识差距的主要因素。慕课建设确实带给我们更多玫瑰色的希望,但在这之下掩藏的知识鸿沟,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

从热推“颠覆者”概念到对“(慕课)不能取代传统教育”成为共识,更为理性的审视必将推动慕课建设行稳致远。而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收藏、报名一打精品课程确实可以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但好饭也需要一口一口吃,所以与其做着玫瑰色的梦,不妨先登录打卡,学起来。

(摘编自《理性审视推动慕课建设行稳致远》,2019年4月22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慕课”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所有的优质课程都可以下载到电脑上随时免费观看学习。
B.中国慕课发展迅速,无论从课程数量还是课程结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稳居世界第一位。
C.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学习者其慕课课程完成率都比较低,后者的完成率可能更低—些。
D.因为慕课能够带给我们玫瑰色的希望,所以它可以疏解人们现代生活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表1是从慕课平台的运营主体、运营性质、开放范围等方面,介绍了中国三大慕课平台的相关情况,给人整体的印象。
B.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两个平台理学和工学两个学科的开设课程数量之和,远远超过其它六个学科开设课程数量之和。
C.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课程最少的两个学科都是历史学和哲学,体现平台管理机构所在大学以理为主、重理轻文的办学特色。
D.三个慕课平台的共同特点是向公众开放,并且都提供学习客户端,方便学习者随时地学习在线课程,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做了贡献。
【小题3】与传统教育相比,慕课学习有哪些独特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