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原油中含有石油气、苯、芳香烃和硫化氢等物质,对人和其他生物都有毒性,当达到中毒临界阈值时,就会导致人和动物中毒。当然,原油泄漏的近期危害首先是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的危害。原油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海鸟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鸟儿无法飞走,于是被滞留在油污中,或窒息或溺毙而亡。当然,海鸟更多的是中毒而亡。同样,被原油围困的海洋生物,如海豹和海龟等,也会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由于污染面积宽广,而且油污严重,它们最后都会一个个挣扎得精疲力竭,无力地沉入海底死亡。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大多数动物一旦受困于浮油,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会死亡。
原油泄漏已经提供了灾难的样本。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这一世界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在10年后才有了初步的灾难评估报告。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其实,这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情况。那些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海鸟、海豹、海獭和鲸等远不止这些数量。保守估计,也是该报告数量的数倍到十多倍。灾难评估报告也称,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
曾经发生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后果无论怎样评估,可能都不会比“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的后果要轻。这不仅在于此次的原油泄漏更多,而且恰恰发生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和动物的繁衍交配期。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入口处湿地面积占美国湿地总面积25%,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浮油对这一区域野生动物构成巨大威胁。例如,墨西哥湾有3处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些地方大多是沼泽地,风浪把浮油吹向沼泽地,意味着许多野生动物将面临灭顶之灾。而且,动物们正处于繁殖期或孵化期,浮油的到达将把动物的母婴一起杀灭。
如果浮油向东扩散,可能会危及海牛。在墨西哥湾,成年海牛数量眼下不足2500头。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也不能幸免,因为接下来6个星期,这种鱼会涌入墨西哥湾北部海域产卵。另外,包括水獭、海狸鼠等毛发浓密的动物以及半水栖的啮齿类动物在接触原油后都会受到毒害,而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豚和鲸鱼会出现皮肤不适。由于经常在水面觅食,海龟也很容易吞下原油。另外,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对海龟尤为不利,因为此时它们正进入春季的筑巢期和孕育期。
原油泄漏对人健康的危害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而且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可达几十年。例如,研究发现,苯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到时再致人发病。而“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20多年后,对人和环境的负面作用仍未终结,而且不知道何时能终结。
研究人员发现,今天“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对阿拉斯加渔业社区和村庄的人们造成的负面社会和精神影响仍在持续。当地人仍然感到沮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患者比例非常高,严重忧郁者数量也较多。而且,受污染地区居民的离婚率、暴力犯罪率以及破产者数量也较历史平均水平显著增加。
【小题1】下列对环境和生态灾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研究发现,原油中的石油气、苯、芳香烃和硫化氢等物质,当达到中毒临界阈值时,就会使人和动物中毒。
B.原油泄露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使海鸟无法飞走,或窒息或溺毙而亡,更多的是中毒而亡,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C.那些被原油围困的海豹、海龟等海洋生物,由于甩不掉皮毛上的油污,无法跃出水面,直到精疲力竭后沉入海底死亡。
D.大型海洋动物海象、鲸等也会因原油泄漏面临同海豹和海龟一样的厄运,因此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才能避免发生灾难。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量海洋动物死亡,海鸟、海豹、海獭和鲸等动物死亡后沉入海底,造成的巨大危害实在无法估量。
B.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的灾难评估报告认为,阿拉斯加地区的海洋渔业受到重大影响,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于事故发生4年后彻底崩溃,并再未恢复。
C.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后果比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的后果严重得多,正在繁殖期间的许多动物因此面临灭顶之灾。
D.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入口处湿地面积广大,对野生动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然而浮油对这一区域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
A.原油泄漏不仅对环境破坏严重,而且对人体的危害持续时间长,某些有毒成分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长达十几年,到时再致人发病。
B.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使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多年后不仅精神感到沮丧,而且应激障碍综合症患者比例非常高。
C.据研究发现,原油泄漏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离婚率、暴力犯罪率以及破产者数量会显著增加,甚至不知道何时终结这种影响。
D.如果浮油继续扩散,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会对那些进入春季筑巢期、孕育期的海龟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30 02:2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孤独感是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感觉,也是文学作品里经常表达的意象。一系列的研究已经发现,它对人造成的死亡风险并不亚于吸烟。
在200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露易丝·霍利及其合作者就发现,美国孤独的老人的血压比不孤独者高出30点。“孤独的人与不孤独的人不同,他们倾向于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被动地以请求医疗或感情支持的方式来应对,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霍利的合作者、芝加哥大学认知和社会神经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卡乔波说。对压力的不同的应对方式造成了血流阻力的不同。这可能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压也逐渐升高。高血压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的发病风险,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而另一项2007年的研究则发现,对于更大年龄的人,孤独感还能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一组研究人员对八百多名平均年龄在80.7岁的老人的监测表明,孤独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可以达到不孤独者的两倍。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孤独感不会立刻让他们疾病缠身,但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样是在霍利和卡乔波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孤独者虽然睡眠的时间看起来与不孤独者一样长,但是他们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这使得他们的睡眠质量变得糟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状况本就会越来越差,这可能让孤独者的睡眠雪上加霜。
卡乔波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在大学里散发问卷,调查人们的孤独感状况,然后进行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他发现,一个人是否孤独,并不能根据他(她)的联系人的多少做出判断。UCLA孤独感量表的发明者罗素说,卡乔波提出的这个特点是之前大部分研究所忽视掉的。卡乔波在他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在人们的社交网络中,孤独是可以传染的,就像感冒一样。卡乔波认为,孤独感带来的种种副作用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预警——我们的社会关系已经过于微弱了,我们只有改变当前的状况,才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卡乔波等人的最新研究还发现,孤独感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中传染,它实际上还可能部分遗传。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他们用UCLA孤独感量表测试了8600多对双胞胎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结果发现个体间不同的孤独感有37%取决于基因遗传。对于某些人来说,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是尼采所言,“孤独有七重皮,任何东西都穿透不了它”。
(选自2011年2月14日《南方周末》)
【小题1】下列对“孤独感”影响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孤独感和吸烟一样,都是造成死亡风险的因素,但孤独感对人造成的死亡风险更大。
B.对老年人而言,孤独感使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增大,并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C.有孤独感的年轻人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睡眠质量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D.孤独感不仅会像感冒一样传染给社交网络的其他对象,实际上还会全部遗传给下一代。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孤独感源于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依靠感情或医疗来应对问题,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
B.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状况会越来越差,而孤独者的睡眠状况可能比同龄不孤独者更糟,其血压也可能逐渐升高。
C.露易丝·霍利、约翰·卡乔波和罗素都发现,孤独的人和不孤独的人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不同,血流阻力也不同。
D.卡乔波对问卷结果做生理学和心理学分析的研究方法较为独特,从而得出的结论也是之前大部分研究者忽视的。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减少孤独感,社交并不总有效,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孤独感,如何减少孤独感带来的健康隐患呢?(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清家具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精密,宛若天成,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登峰造极

评价一件古典家具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古典家具的材质价值

不同的材质价位差别甚大,直接影响家具的价值。例如紫檀属植物约有十五种,而传统认识中的紫檀只有一种,为印度南部迈索尔邦特产,学名“檀香紫檀”,出材率非常低,只有10%到15%,做小件家具的短材一般6.5到7.8万元一吨,做大件家具价位则在10到20万元一吨。在紫檀属植物中,除檀香紫檀外,其余材种皆归属于“草花梨”种群内,出材率达70%,其价格要低得多,只要几千元一立方。所以,确定材质,在评定家具价值时至关重要。

二、  

这在明式家具中反映得最为突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圈椅。其背板全部用厚板挖制而成,呈“S”形,它是根据人体背的自然曲线设计的。椅背后边柱上端微向后弯,搭脑正中亦向后弯,使后背形成100度至105度的背倾角。坐面多用弹性很强的藤席,人坐在上面,藤席受压下垂,与坐面前沿形成3度到5度的坐倾角,这个角度,按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为人体休息最佳角度。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500年前的明代已经把家具的造型和人体各部的关系科学地结合起来。

三、  

无论何种器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一般来说,年代越久其价值就越高。当然器物本身要有确的年代依据,如款。款识有年号款、购置款和纪念款等。有的器物虽无款识,但有史料或其它记载可证实其制作年代以及流传过程,也属于有准确纪年之物。这些有明确纪年的家具对我们研究各时期家具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古典家具的文化价值

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一件优美的家具必须具备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既是物质载体,又富有精神内涵。

总之,在评价一件古典家具的价值时,要在同类作品中反复比较衡量,确定它在同类物品中的地位,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取材于胡德生《谈谈古典家具价值》)

材料二

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珠联璧合

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如下:

一、运用汉语谐音

利用汉语的谐音表达某种吉祥寓意,在吉祥图案的运用中十分普遍。例如“鱼”谐音“余”,“梅”谐音“眉”,“瓶”谐音“平”等。这样就可以组合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等各种吉祥图案了。在有些图案中,将不同词汇中的同一个字转义成新的富有吉祥寓意的短语,然后再用相应的纹饰组合成吉祥图案。比如用百合花来组成图案,构成“百年好合”,寓意幸福开心一百年。

二、借用生物生态属性

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寓志,附会象征。例如,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来寓意夫妻恩爱;葫芦因其多子,故在民间被用来象征多子多孙之意等。

三、利用有代表性事物的象征寓意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的直接应用,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表示对富贵的追求;再如玉器、鼎炉、书画和一些吉祥物配上盆景、花卉等装饰在家具上,寓意志趣高尚、品行优雅等。

四、直接应用吉祥文字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家具上很多吉祥图案综合运用了以上多种构成手法,含意更丰富,作品也更加成熟。

(取材于吕九芳、徐永吉的《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

材料三

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对现代家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硬木家具用材讲究,多数为黄花梨、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外,不作大面积装饰,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和独特风格。而且明清家具表面上也很少使用油漆,仅擦透明的树脂或蜂蜡,追求其本身质感,达到“硬、滑、素、净”的艺术效果。

另外,明清家具装饰适度、繁简相宜,体现出一种少而精、以少胜多的简约美,虽然装饰性的附件少,却各自有着赏心悦目的内涵和形象。现在按这种简约思想设计的家具,都摒弃了豪华雍容的感觉,却更富于时代感;它们都本着“以人为本,简朴自然”的原则,针对现代人而设计, 更适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具体体现就是用最少的材料生产最多的产品,减少浪费,减少污染,达到最完备的功能。

明清家具所蕴含的文化感让设计者们分外关注。这种淳厚的文化气息在其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形式中得到直接的体现。它的形成与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尤其是园林建筑有关。当时园林建筑是文人雅士的文化社交场所,因此文人雅士往往会按照中国传统士族文化的审美理念参与园林的家具设计。这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决定了明式家具的设计风格。

总之,古典家具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不仅在“绿色设计”方面给现代家具很多启示,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体现着深入中国人骨髓的一种审美倾向。我们不应一味地去仿制,必须加以继承和创新,取其精华,把古典的、现代的、时尚的元素加以结合,充分考虑现代人追求生活化、功能化、人性化的需求,让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

(取材于郑娟《浅谈中国古典家具及其特色在现代家具中的传承与发展》)

【小题1】对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榫:卯,读音为mǎo。
B.背:脊,全字共9笔。
C.确:凿,义同“言之凿凿”中的“凿”。
D.款:识,“标志,记号”之意。
【小题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明代圈椅的设计中不能体现现代人体工程学的一项是
A.背板全部用厚板挖制而成。B.背板造型呈“S”形曲线。
C.背倾角呈100度到105度。D.坐倾角呈3度到5度。
【小题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小题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古典家具上的吉祥图案,不属于谐音寓意的一项是
A.B.C.D.
【小题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出现的加点成语的替换,有误的一项是
A.宛若天成:可用“巧夺天工”替代。B.登峰造极:可用“炉火纯青”替代。
C.珠联璧合:可用“并驾齐驱”替代。D.相应相生:可用“相辅相成”替代。
【小题6】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表述不属于明清家具在“绿色设计”方面对现代家具的启示的一项是
A.用材讲究,一般都使用高级的名贵木材。
B.注重发挥木材本身具有的色调和纹理特长。
C.不滥加装饰,追求材质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
D.繁简相宜,简朴自然,追求以少胜多的简约美。
【小题7】明清家具的“文化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加以概括说明。
【小题8】阅读小说《红楼梦》中的三段描写,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荣禧堂)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②(怡红院)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

③(秋爽斋)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根据上面《红楼梦》的选文,以及本大题三个材料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府家具多使用名贵木材,充分表现其生活的奢华、富有。
B.荣禧堂作为正堂屋,其家具陈设要更加高贵、气派、威严。
C.怡红院中四壁布满各种吉祥图案,是为了追求喜庆的气氛。
D.秋爽斋的布置典雅、大气,表现出主人的性格和文化修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3分 )
宋诗选注·序(节选)
钱钟书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两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地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被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出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的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上的整个方向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整体创作成就上看,作者认为宋诗虽不及唐诗,却在元、明、清诗之上。
B.宋人在唐诗面前“学乖”“偷懒”,结果是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
C.明诗之所以不如宋诗,是因为它在学唐诗时学得外表十分相像却缺乏个性。
D.与明诗比,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就在于它的那一点学唐诗又不像唐诗之处。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幸”、“大不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幸“指的是唐代诗人给宋代诗人开拓了宽广的创作领域, “大不幸”指的 是宋代诗人无法在唐代诗人的基础上再去开拓。
B.宋代诗人有接受挑战的机会是“大幸” ,而在挑战中难以打破唐代诗人创造的记录,又是宋代诗人的“大不幸” 。
C.“大幸”指的是宋代诗人以唐代诗人为榜样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大不幸”是唐诗的超越之难和宋人因模仿和依赖产生了惰性。
D.能够模仿唐代诗人创作的作品是宋代诗人的“大幸” ,而唐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宋人难以超越又是宋人的“大不幸” 。
【小题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羽是南宋诗歌评论家,他的诗歌论著一定会有反对苏轼、黄庭坚诗风的观点。
B.江西派为诗歌流派,其风格自成一家,黄庭坚为其主要代表。
C.同光体是同治光绪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体类,没有达到宋诗的水平。
D.明代诗人李攀龙看不起宋人对唐诗的模仿,提倡创新。
【小题4】(1)“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解释“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具体含义(2分)

(2)作者认为“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适当的比例感”,对宋诗评价,作者“适当的比例感”表现在哪里?(2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治疗细菌性疾病,人们往往借助于各种抗生素。如果药物治疗不彻底,病菌表层细胞受损缺失但并未死亡,此时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痛根未除,这样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细胞外壁缺损在医学上称为缺壁型或L型菌,称L型是由于该菌最早发现于LISTER研究所。以青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在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时,葡萄球菌因其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终至不能繁殖而死亡;若抗生素剂量不足或疗程太短,葡萄球菌中可有部分耐力强者,以细胞壁缺损形式保存下来,这种细胞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这些“体无完肤”的病菌依然可以繁衍后代,而且迟早还会修复成原先的病菌。事实上,凡是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出现L型,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有抗生素、溶菌酶、补体、抗体、胆汥等。各种病菌均可以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近几年研究发现,过去所谓“病因不明”的患者,有一部分正是由于各种细菌的L型引起的。这是由于细菌一旦形成L型后,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需要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常因生长不良或存活时间不长而作无细菌生长论处,导致临床上病原不明。
防治细菌L型疾患也值得注意,因该菌缺损细胞壁,使作用于细胞壁而起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无用武之地,只有那些作用于细胞浆质及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药物才能达到功效。但为全面起见,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将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两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小题1】对文中“体无完肤”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病菌表皮受损B.病菌细胞壁受损
C.病菌失去表皮D.病菌失去细胞壁
【小题2】下列说法,能作为“L型菌会导致一些疾患病因不明”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细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导致L型菌出现。
B.L型菌生命力顽强,可以修复成原先的病菌。
C.L型菌未能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
D.各种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病菌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
B.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将导致多数病菌死亡。
C.L型菌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D.本文介绍了L型菌的成因,特性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非连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极简生活背后的心理学

何昊明

与不断提升的上网速度一样,当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常常使身心满负荷运转。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面对这种矛盾和压力,人的适应性反应是借助不同的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来应对。极简主义便是这些应对方式中的一种。极简主义认为,我们应该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事情当中,削减那些不必要或者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在单点上取得最大的突破。纵观极简主义风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物品极简,人际极简,决策与选择极简等。那么,这些说法和做法是否符合人的心理规律呢?

物品极简

我们拥有的物品的多寡会对心理形成一定干扰。物品不但占据物理空间。还占据“心理空间”。拥有更多的物品意味着对认知资源的占用。研究者发现:强迫性囤积的人在工作记忆和执行能力上都比普通人弱。喜欢囤积的人在空间注意力上较差。理论上来说,空间中的物品过多,我们就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搜寻目标物品。这会占用原本稀缺的注意力广度。另外,喜欢囤积物品的人将更多精力花在购买、获取物品上,这也会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相反,少些物品,放弃对囤积物品的执念,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将卸下更多的负荷,从而能轻装上阵,专注在最重要的任务上。

人际极简

人天生就容易将人际关系想得较为复杂。当人什么都不需要思考的时候,脑的静息态扫描发现,唯一活跃着的高级感区就是那些与识别和理解他人有关的脑区。这意味着,我们随时准备与他人发生联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闲下来的时候,会忍不住地去翻看社交媒体上的他人信息,比如微博或者微信的朋友圈。与他人发生联结是我们的本能。

但是,根据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研究,人们能维系的稳定的社交关系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大脑进化程度只允许我们和150人保持社交关系。尽管社交媒体技术帮助我们扩大了虚幻网络中的交友圈,但是对于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似乎并不起什么作用。因为社交网络让我们与更多人发生互动,但是,个体可能会不加选择地添加大量好友。由此产生的更多的人际交往使人们能够分配到每一个关系中的资源更少,因而形成的关系更多可能维持在浅层。浅层的人际关系很难提供情感上的有意义交流和情感支持。因此未必能带来更高质量的社交关系。所以,人际极简提示我们: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以此来找到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人际关系。

_____(A)_____

人的工作记忆是人脑能力的局限之所在。首先,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相当有限的,也就是说,人能认知的内容在数量上是有限的。

其次,人脑并不能真正地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它只是在不同的任务间来回切换。表面上看我们的大脑在“一心多用”,实际上“应接不暇”,勉强维系。频繁切换任务本身也需要对注意力进行配置,因而会导致更大的认知负担。

更重要的是,认知负担增大后,人容易分心,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多任务操作。那么,我们反而无法专注地去实现最重要的目标,因为有限的精力都花在边边角角上了。

决策与选择极简

决策与选择极简,是指在决策前事先减少可供自己选择的选项。人的误判心理之一是认为自己能拥有的选择越多越好。这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可选项多证明我们有更大的自由。但有研究者发现,选择越多,人们越没有兴趣和动力去做决定,而且做了决定后容易不开心。在经济决策方面,当选项多了以后,人们容易犹豫,不够果断,反而损失比较多的金钱。

之所以选项过多会带来焦虑,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超载。人天生喜欢刺激,比如,我们用手机电脑等媒体刷新闻,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方便快捷容量巨大,但若新闻信息刺激过多,也让人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纠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极简是一个心理能力的分配方案。极简主义的道理很简单——珍惜我们的心理资源,用在刀刃上,尽管在奉行过程中,人的天性会设置很多阻碍。

(选自《百科知识》2018.10B,有别改)

(链接材料1)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雷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山下英子《断舍离》

注:此图是山下英子著《断舍离》一书的封面(局部)

(链接材料2)

脸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常常穿灰色T恤和牛仔裤。他说:“大家看我每天都穿一样的T恤,但它们并不是一件,我的灰色T恤有不少于20件。……我每天早上起来都有超过十亿的人在等着我服务。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上”。

(链接材料3)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最近调查了3375名脸书用户,结果显示,英国人每人平均拥有150个脸书好友。但真正与自己有深度互动交流的仅有4人。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上述文本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搜寻目标物品,所以有囤物症倾向的人有可能注意力更差。
B.奉行极简主义,丢掉的不仅是不必要的杂物和社交关系,更是生命里一些不必要的干扰项,从而帮助我们谨慎拥有,珍惜使用,勇敢舍弃。
C.在奉行极简主义的过程中,人的天性虽然会设置一些障碍,但是这些障碍都是无关紧要的。(这些是很大的障碍。)
D.虽然我们可以使用五花八门的方法来训练我们的大脑,但是我们的大脑仍然无法实现真正地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小题2】阅读“链接材料1”中的有关“断舍离”观点的图文,这种观点与选文中哪种极简生活类型的观点相近?请指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题3】根据上下文在选文(A)处填入小标题。
【小题4】阅读“链接材料2”,请判断扎克伯格是将哪种极简主义哲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穿衣哲学中,并结合选文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
【小题5】小明的妈妈有500多位微信好友,她每天会花很多时间翻看手机朋友圈点赞和评论。在她阅读了“链接材料3”后,深有同感,想关闭朋友圈却总忍不住翻看,为此苦恼不已。假设你是小明,请根据选文,找出她这样做的心理学依据来安慰她,并提出一条可行建议帮助她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