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6月22日下午,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6月份,全省法院共受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83件,目前已审结63件。与此同时,全省法院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1000多名法官积极参与,踊跃奔走在法治宣传教育第一线,先后举办各类活动400余场,受教育师生家长37万余人,发送宣传彩页6万余份、书籍5万余册、学习用品用具1万余套,受到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摘编自2017年6月23日“人民网-河南频道”)
材料二
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
网络欺凌(隐私、个人信息被发布到网上,在网上被同学骂、欺负等),社交欺凌(被同学传播小道消息、八卦以及被排斥、孤立等,前两项尤为严重),言语欺凌(被同学恐吓94%,被用不好听的外号称呼34.5%,遭到同学的当众嘲笑27.5%,被同学辱骂36.4%),身体欺凌(被同学敲诈、勒索或抢走东西等)。
材料三
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的发生率上都要远高于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骂人、说脏话的发生率为56.9%,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则高达85.0%;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吵架的发生率为32.8%,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则为63.4%……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中,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都差不多比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高一倍以上。
(摘编自《调查: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从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等角度讲,学生在学校中也应该有免于恐惧的权利。在校园中,只要伤害是故意的,并导致受害学生处于惊吓或恐惧之中,无论伤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小,都是欺凌。站在预防同类事件的角度,学校应是预防校园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和首要责任人。一旦学校放弃对校园欺凌的干预和防范,必然会导致欺凌的盛行以及欺凌事件影响的扩大。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学校不能“和稀泥”。在对欺凌事件中的加害者进行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形,适时适度进行惩戒,有其必要。如果受教育权的行使受到他人严重干扰,那么暂停干扰者到校学习的举措也值得考虑。总而言之,打造一个更加安全、使学生免于恐惧的校园,需要从多方入手,保障更多人的受教育权。
(摘编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校园欺凌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1相关内容看,我国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率较高,应给予足够重视。
B.校园欺凌主要有网络欺凌、社交欺凌、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等主要内容。
C.社交欺凌中表现突出的是对其他同学传播有损于当事人人格品行的谣言。
D.被恐吓、被起外号、被辱骂、被嘲笑等欺凌方式的发生率依次越来越高。
【小题2】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后果严重,积极防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怎样具体防治校园欺凌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2 01:1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馆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学术文化机构,秦汉以前即有类似机构的设置。自汉武帝以来,各王朝政权都以各种名义设置了不同的殿阁,以掌管图书,编修书籍,起草公文,教授生徒。这里所说,还只是先唐文馆的第一大类:中央文馆。
此外还有太子和藩王府馆,自晋至隋亦史不绝书,前后相望。这些文馆又往往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密切的关系。如梁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隋炀帝杨广为晋王时所开之馆,其兴起和运转,背后就都有很深的政治背景。六朝权臣使府,亦具一定的文馆色彩和政治斗争背景。此外,秘书省、著作局、史馆等国家常设机构,更是长期存在的正规文馆。这些文馆在汉隋政治社会上层存在长达六百多年,馆中所聚文人众多,其所从事的政治文化和文学活动也较为繁杂对当时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长期以来,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馆阁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树立起藏书机构、学术机构和文学中枢的集体印象,成为一个民族对于庙堂文学和京城文化的集体记忆。在人们心目中,馆阁不仅是高等官署的标志,更是特殊文化身份的标签。
自汉至隋,文人担任过学士、秘书、东宫、王府官的占去大半,寒士所占的比重不大。这种一边倒式的作者构成,就是缘于先唐长期存在的贵族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显著特点就是根据门第高下授官,重要的文馆职官主要授予名门子弟,政治制度主要用来保障世族利益。由此,先唐各代有文化、能创作的,多是些出身高贵的殿阁学士、秘书著作,文馆则是这种制度在文化上的体现,学士是贵族文化观念在文学上的践行者。文馆学士多出身华贵,崇尚清雅,一旦进入文馆,文学就会向雅丽的方向发展。古代自西汉以下,之所以每个朝代的文学都存在着由质朴到华丽的发展趋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文馆的存在和学士的推动。易代之际王业草创,人心思治,帝王感于时势,一般都是提倡节俭,反对奢华,文馆也刚刚成立,未成气候。文学受此影响,一般都比较质朴。后来随着形势稳定,文馆也相继建立,并成为一个时期的文学枢纽,文学在它的牵引之下,会向着雅丽、精致的方向发展。一旦新朝建立,旧的文学观念就会遭到批判,这时文学受新风气的影响,又会一度由丽返质。就这样,文学发展的趋势大体在质和文之间往复摆动,存在着代际变化,并和时运的交替对应。《文心雕龙·时序》所言“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指的就是这一现象,对此加以文馆制度的考察,也有必要,毕竟文馆在唐前各代是一个关系到文学盛衰的关键部门。
(摘编自李德辉《文学“枢纽”:唐前文馆历史说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图书,编修书籍,起草公文,教授生徒,这是先唐各类文馆的基本职能所在。
B.先唐文馆建设盛行,有中央文馆,还有太子和藩王府馆、秘书省、著作局、史馆等。
C.中央文馆在汉隋存在长达六百多年,长期对政治、文化、文学、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D.馆阁成为一个民族对于庙堂文学和京城文化的集体记忆,这与馆阁的特殊地位有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引萧子良和杨广所建文馆为例,意在证明太子和藩王所建文馆往往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密切关系。
B.第二、三段采用分类说理的方法,分门别类地阐释了不同类别的文馆在当时政治社会中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C.作者采用缘果求因的说理方式,揭示了文馆中寒士稀少的深刻原因,即学士、秘书、东宫、王府官占去大半
D.本文立论深刻,善于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文学由丽返质、由质而丽的背后是王业草创和朝代昌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长期存在的正规文馆,秘书省、著作局、史馆等对先唐政治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B.贵族政治制度于先唐时期长期存在,致使寒门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遇十分稀少。
C.每个朝代的文学都存在着由质朴到华丽的发展趋向就是因为文馆存在和学士推动。
D.古代自西汉以下,文学发展的趋势存在着代际变化,刘勰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开始显现,参与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7.4%;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作出了中国贡献。

(摘编自安蓓《中国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新华社2019年4月22日)

材料二:

 

(摘编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

材料三:

“一带一路”沿线已超越北美自贸区,成为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贸易红利正在显现。“一带一路”建设充分激发了东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等不同区域的优势,使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发紧密。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提升,至2017年已达13.4%,体量相当于欧盟内部贸易的65%。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发展贸易投资仍受到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今后应大幅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和非关税壁垒,加强铁路、航空、管道等硬基础设施,以及制度等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摘编自李晓喻《“一带一路”沿线已成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中国新闻网》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原有的发展格局被打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格局尚未形成,各国突破困局、谋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各国共同发展,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可在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深陷困境的背景下,又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暗流。有的发达国家为重振本国经济,一手推动再工业化,力促制造业和跨国企业巨额资本回流;一手高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出台更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多更激烈的贸易战、汇率战、大宗商品价格战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发展风险大大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摘编自曹文炼《“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中国担当》)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超过进口额,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势头。
B.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扭转了连续三年负增长局面,进口增速反超出口增速。
C.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比重整体上呈上升态势,进口比重则有较大起伏。
D.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比重和进口比重均在30%以上,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的重要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沿线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提升,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B.“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C.“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了世界经济的再平衡。
D.在当前世界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通过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小题3】“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城(节选)

西西

自从天台上种起花来之后,悠悠拿来两棵葱,天台上即长了许多葱。阿发每天去拔两根,放在书包里,希望或许会令自己聪明。阿果问:如果聪明了,把聪明怎么用呢?阿发说,若是聪明,可以创造美新世界。

阿发有一封刚写好的信,放在桌子上——

亲爱的邻居:

你们好。

我是阿发。我娘秀秀,我兄阿果和我阿发,我们搬到木马道一号来,有两个星期了。这两个星期里,我见到一些特别的事,因为和你们有关,我想,应该让你们知道一下。

我要从星期一说起。那天,母亲说,阿发,你脸老是白白青青的,到天台上去晒太阳吧。我决定到天台上去踢毽子、我有一只自己做的鸡毛毽子。

天台上堆谁满垃圾。许多汽水盖,五个果汁罐,一座山也似的纸巾,大约三斤重的西瓜皮,一些积木。还有椰子壳,耳环,一条破拖胎,两个洋娃娃,一个没有头发,一小歪了鼻子,二十多只纸折的飞机,是用算术薄纸折的,上面有加数减数的算式。

我想,这个天台是面风的,风时来时去,就把这些垃圾留下了。

①当我对着垃圾看的时候,一队兵也似的蚂蚁,朝一幅墙爬上去。那墙,就是木马道三号你们的墙,墙上,是你们的窗。我担心蚂蚁爬进你们的屋子,于是我找了一条水管、对准蚂蚁冲,我手都酸了,才把它们冲掉。

后来,我见阿果回来了,我们就清扫垃圾,扫完又洗,直到天黑下来。我们的垃圾桶小,找了几个大纸箱,才把垃圾装完。晚上,清洁车的清理员问,你们是请了一百位朋友来自助餐吗。

到了星期二,就是昨天,我想到天台上去跳绳。结果,天台上又堆满了垃圾。那些纸飞机,这次不是算术簿纸折的,而是抄书纸,抄的是:大风大风,我看见你,有一队鸢,被你吹起…… 垃圾里边,有一辆剩下一个车轮的脚踏车,一只没有底的竹篮,一块小黑板,两只鸭头,一个苍蝇拍,一罐喷发胶,一间狗屋,一包鱼尾巴,一个断了柄的羽毛球拍,一块发芽姜,还有一颗好大的仙人掌,我兄阿果说,一定是墨西哥被风吹到我们的天台上来啦。

许多蟑螂朝墙上面跑,我又用水管去冲,它们到处飞起来,我因为害怕,就跑掉了。过了很久,我上去看见我兄阿果在扫地,蟑螂都不见了。我于是也去扫地,我们扫了很久,又把天台好好洗了,直到天又黑了下来。清洁车的清理员来搬纸箱的时候,问,你们这座屋子,到底住了几多个人呢。我说,总共四个人呀。

今天,我放学沿着木马道走回家来。在路上,我看见许多墙,多数的墙,上面是有窗。②有两幅墙,上面有广告。第一幅,画的香烟广告,画里的一枝香烟,是点着的,正在冒烟。那枝烟画在窗底下,烟都升到窗口去了。我想,窗里边的人,一定给那烟熏得要整天咳嗽了。另外一幅,画了煮菜的油的广告,窗子底下,画着个油锅,油锅底下是火炉。油锅也在冒烟。我又想,窗子里的人,给这锅子煮也煮熟了。

我想,③如果我们天台上种些花,将来墙上就有橙红灯笼花,粉红喇叭花,岂不好。经过木马道的人一定会说,哦,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墙呵。我回家后就告诉了我兄阿果,又打电话给我姨悠悠。

我们一起到天台上去种花。天台上有许多花盆,我们买了种子、塘泥,又买了种花的书。可是,大家上了天台,很是难过。满地都是玉米芯,烂草帽,打不响的锣,熨衣板的板,杏仁甜筒的筒,没有鸟的笼,扯不起来的断绳百叶窗帘,又破又发出霉烂气味。还有染满油渍的棉纱手套,破席子,有萼没有冠的花。墙上可爬满了各种虫,有的红,有的绿。有的有甲壳,有的有毛。它们挤在一堆,好像想要把整幅墙藏起来的样子。我们只好把清洁车的清理员请来,大家一起喷杀虫液,又用水冲。谁也不敢担保明天又会有什么。我兄阿果说:明天,一定是老鼠。后天是山狸……然后就是恐龙了。

每天都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想,清理员先生一定不要来倒我们的垃圾了。但他说:

——很好的天台

——可以做一个花园的

这封信,我给我姨悠悠看过了。我姨悠悠说,我兄阿果也说,我们还没能做到让你们的墙上长些好看的花,或者一伸手就可以在窗前摘到一个梨,很是抱歉。希望以后再想想办法。

祝你们好。

你们的朋友

阿发敬上

阿发说要创造美丽新世界,是受了班主任的影响。阿发的班主任是一位得到全班同学敬仰尊重的女老师。她教书很细心,又很关心学生,时常劝大家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

这些话,阿发都记住了。有一次,班主任和大家在草地上围着谈话。她说,目前的世界不好。我们让你们到世界上来,没有为你们好好建造起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实在很惭愧。但我们没有办法,我们能力有限。但你们不必灰心难过,你们既然来了,看见了,知道了,而且年轻,你们可以依你们的理想来创造美丽的新世界。

于是,阿发有了愿望。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发“若是聪明,可以创造,美丽新世界”的想法,是受了班主任的影响,班主任遗憾自己这代人不够聪明,没有办法,也没能力为年轻人建造理想的生活环境。
B.垃圾清理员问:“你们是请了一百位客人自助餐吗?“你们这屋子到底住了几多人?”对阿发兄妹送去的垃圾之多感到奇怪、侧面表现了天台上垃圾多得程度。
C.小说善于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比如哥哥阿果说“被风从墨西哥吹来”“然后就是恐龙”等,细腻地刻画出阿果幽默又不失善良,朴实的性格。
D.小说标题为“我城”,通过塑造小女孩阿发、哥哥阿果等形象,表现了“如果你,我城便关好;如果你爱,你会为我城付出,使她走向更美好”这一主题。
【小题2】小说中多次写到“墙”,请分析三处划线句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小题3】本文节选自香港女作家西西于197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我城》,小说借班主任之口说明“目前的世界不好”,但只要充满爱和希望,会创造出“美丽的新世界”。请概括分析除阿发外,本文还塑造了哪些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物形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八杂

迟子建

丢丢的水果铺,是老八杂的一叶肺。而老八杂,却是哈尔滨的一截糜烂的盲肠, 不切不行了。

老八杂不是街名,而是一处棚户区的名字。这是一带狭长的房屋,有三十多座, 住着百余户人家。房子是青砖的平房和二层的木屋,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们倚着南岗的马家沟河,错落着排布开来,远远一望,像是一缕飘拂在暮色中的炊烟。这儿原来叫四辅里,只因它芜杂而喧闹,住的又多是引车卖浆之流,有阅历的人说它像“八杂市”。因有过“八杂市”和“新八杂市”,人们就叫它“老八杂市”。不过缀在后面的“市”字有些拗口,时间久了,它就像蝉身上的壳一样无声无息地蜕去了,演变成为“老八杂”。别看老八杂是暗淡的,破败的,它的背后,却是近二十年城市建设中新起的幢幢高楼。楼体外墙有粉有黄,有红有蓝,好像老八杂背后插着的五彩的翎毛。

老八杂的清晨比别处的来得要早。无论冬夏,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卖早点的、扫大街的、开公交车的、卖报的、拾废品的、开烟铺的、修鞋的、打零工的,纷纷从家里出来了。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打着呵欠,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到了夜晚,他们会带着一身的汗味,步态疲惫地回家。别看他们辛劳,他们却是快乐的,这从入夜飘荡在老八杂的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悟得到。

老八杂的人清贫而知足地活着,它背后那些高档住宅小区却把它当成了眼皮底下的一个乞丐,怎么看都不顺眼。春天的哈尔滨风沙较大,大风往往把老八杂屋顶老化了的油毛毡和院落中的一些废品刮起,树静风止时,那些沿河而行的人,就会看见哈尔滨这条几近干涸的内河上,一带垃圾缓缓地穿城而过,确实大煞风景。

老八杂除了在风天会向城市飘散垃圾,它还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度。由于这里没有采暖设施,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烧煤取暖,烟囱里喷出一团团的煤烟,逢了气压低的日子,这些铅色的烟尘聚集在一起,呛得人直咳嗽,好像盘旋在空中的一群黑压压的乌鸦。还有,由于电线的老化,这里火灾频仍,而老八杂的街巷大都逼仄,消防车出入困难,一旦大火连成一片,后果不堪设想。

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

政府经过多次论证,下决心要治理这处城市的病灶了。工程立项后,实力雄厚的龙飘集团取得了对老八杂的开发权。丁香花开的时节,他们就派人来对现有住户的住房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并将动迁补贴的标准公示出来。如果不回迁,按照每平方米两千五百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如果回迁,每平方米要交纳四百元的小区“增容费”。也就是说,将来你若想在老八杂生活,即便是住原有的房屋面积,每户至少也要交纳两到三万元,人们对此牢骚满腹。

卖烧饼的张老汉说:“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我进了鸟笼子,被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

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和两层的游泳馆。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

尚活泉说:“我天天在外出苦力,晚上回家时腿都软了,那些健身器材,谁他妈用啊!”

王来贵说:“这地段的房价如今涨到四千块一个平方了,他们才给我们两千五, 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嫌住在高楼里不接地气,人会生病;有人嫌自家赖以为生的架子车没处搁,耽误生计;还有人嫌坐电梯头晕,等于天天踩在云彩上,不会再有好胃口了。

动迁通知在六月份就张贴出来了,限老八杂的人在七月底以前,必须迁出。但大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过着日子。

老八杂的人,但凡遇见难事,都爱凑到丢丢那儿请她拿个主意,虽说她是个女人,但却是老八杂人的主心骨。

丢丢四十出头,长脖子,瓜子脸,细眯的小眼睛,喜欢戴耳环和梳发髻。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女孩,大都有着高挑的身材,丢丢便是。她有一米七,双腿修长。她的小腿圆润,大腿结实却不乏柔美,似乎你摆到她面前一双舞鞋,她就能踮起脚尖, 轻盈地起舞。丢丢有着男人一样的剑眉,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凌厉和豪爽;她又有着敦厚的嘴唇,让人能感觉到她为人的厚道。

老八杂那些暗淡破旧的房子,据说是旧哈尔滨的“马市”。那时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马市”也就兴起了。“马市”在,就有养马人。有了养马人,就要有娱乐。老八杂现存的半座米黄色的小楼,过去就是舞场,是一个俄国商人开的。它位于老八杂的腹地,主人就是丢丢。

(节选自中篇小说《起舞》)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把老八杂比成一截糜烂的盲肠,既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它的问题。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八杂对城市风景和空气的污染情况,一方面突出了改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居民觉悟低下。
C.老八杂居民对开发商的意见很大,所以,虽然动迁通知早就张贴出来了,人们却不愿搬迁。
D.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就比较典型的反映了作品语言方面的特点。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结合文本,请探究作品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性情中人白求恩的一生

王伟

孩提时的白求恩喜欢生物,追求科学探索,中学毕业后即考入多伦多大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年轻的白求恩当过餐厅服务员、消防员、报社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轮船上的锅炉工和礼拜天学校的教师。

1926年夏天,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结核。当时他听到有一种“人工气胸”的方法有可能治好肺结核,这是一种把气打入病肺空洞的危险手术,在治疗上存在着相当的危险,但他立即要求医生给他做手术。富于冒险精神的白求恩,此番与死神赌了一把,结果他幸运地赢了,而且因此掌握了运用“人工气胸”治疗肺结核的技术,当时全世界懂得这种技术的专家只有十三位。

1928年初,白求恩回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成为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医生的第一助手,其间他发明和改进了十二种医疗手术器械,还发表了十四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他的创见和学术成果得到业内同行的公认和尊敬。

不久后,白求恩接受了新的职位,在魁北克省的圣心医院担任胸外科主任。此时他已是美洲胸外科医生协会的五人执委之一,这是白求恩在学术上最鼎盛的时候。

说句公道话,白求恩是个具有相当情趣的人。他不但是医生,还是作家、画家。在中国期间,他还创作小说。他喜欢旅游,他是个懂得感情的人。他曾信誓旦旦地对妻子弗朗西丝许诺过:“我一生不可以给你富贵荣华,但我一定不可以让你这一生过得贫乏无味。”

什么是白求恩所认为的“不贫乏无味”呢?是冒险,是满世界跑,是为贫苦人争权利——这就是白求恩的性格,也是弗朗西丝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的。相信这才是他与弗朗西丝这段两起两落的情感最终落幕的根本原因。加上白求恩是个很主观武断、脾气也相当大的人,譬如说,在中国,当他听到有人要“照顾”他留在后方延安时,他曾气愤地将圈椅从窗户扔出屋外,这足以显示他性格的独特性。白求恩为了能到前线去做手术,甚至将自己化装成一个普通老百姓。他唯一所忽略的,是他的大鼻子和蓝眼睛,再怎么化装,也无法变成中国人。

白求恩来自草根阶层,他对平民百姓的医疗状况相当关注。在蒙特利尔,他领导着一个小组,专为穷人的孩子医病。20世纪30年代初,加拿大低收入阶层生活相当艰难,面对饥饿和贫穷,白求恩提出由国家负起公共医疗责任、建立一个为公民服务的健康保障体系的改革设想,这个设想应该就是今天加拿大的医疗体系模式。

1935年,白求恩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机会到苏联访问,这使他有机会看到苏联全民医疗体系的成功,这是他的梦想。他认为加拿大这样一个真正民主自由的国家,应该建立一个保障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必需的医疗服务的系统,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西班牙法西斯在德、意支持下进攻共和国政权,白求恩参加医疗队前往马德里,他在那里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流动输血站。从西班牙回来后,他在加拿大各大城市讲演募捐,这时候他看到了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中国爆发全民抗战的消息鼓舞了他,他向美国共产党募集了五千美元,购买了一批珍贵的医疗器具,于1938年到达中国。

白求恩逝世于1939年11月12日,之前他在摩天岭抗日前线为伤员做手术时左手中指不幸受伤感染,到了11月10日,高烧达四十摄氏度的白求恩病情恶化。白求恩逝世时年仅四十九岁,与***所说的“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说法有些出入。

在红色革命的年代,白求恩是全中国人民仅有的几个偶像之一,《纪念白求恩》被作为“老三篇”之一而成为天天读的范文。如今俱往矣,当我们历尽沧桑站在白求恩故居前,我们宁愿相信白求恩是人,而不是神。

(节选自2014年《老年世界》第16期)

相关链接:

①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医学博士,加拿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白求恩1938年3月31日,率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亲切接见了白求恩一行。

②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白求恩当过餐厅服务员、消防员、报社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轮船上的锅炉工和礼拜天学校的教师,这些丰富的经历都对他以后从事医生的职业有着很大的帮助。
B.白求恩在担任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医生的助手时,发明和改进了十二种医疗手术器械,发表了十四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得到人们的尊敬。
C.白求恩是个具有相当情趣的人,他除了当医生,还创作过小说,喜欢旅游,从他对妻子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还是个懂得感情的人。
D.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的原因,是他在苏联访问期间,亲眼看到苏联全民医疗体系的成功,他认为加拿大也应该建立一个保障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必需的医疗服务的系统。
E.这篇传记详尽地讲述了白求恩一生的经历,尤其是他在帮助中国人民抗战中所作的贡献,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人们的赞扬。
(2)为什么这篇文章称白求恩是“性情中人”?请结合材料简述分析。
(3)作为一个外科医生,白求恩有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在红色革命年代,白求恩是全国人民的偶像,现在如何来看待他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