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的最早提出者美国的IBM公司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
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摘自科普中国网“智慧城市”条目
材料二
11月17日,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启幕,论坛云集众多国内外领先智慧城市的政府代表及领袖,还有智慧城市领军企业的学者、精英,共同探讨智慧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同行以及观众打开思路,开拓视野。华为、中电科、平安科技、国民技术等众多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前来参展,还带来了各自的智慧解决方案和新近成果。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在致词时指出,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和落实四化同步的范例。
程晓波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自己很高兴见到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到未来可能会实现领跑和超越。
程晓波表示,尽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应对比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要提高的问题,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要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
《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节选
材料三
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来看,“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普遍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的得分率都在40%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而“智慧经济”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明显不足,需要建设者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的真需求和期待,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而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节选
材料四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9-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它最早由美国的IBM公司提出,目的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提供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发展。
B.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范例。
C.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D.预计,2019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小题2】依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B.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核心系统组成,它们各自独立为城市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C.依据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D.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实现领跑和超越也必将指日可待。
【小题3】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智慧民生”类指标得分偏低,请结合材料,谈谈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6 09:2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寻道都江堰

(1)从羊脖岭流出的岷江,在没有都江堰前,性子是暴烈的。稍不如意,它就会挟着滚滚洪流,咆哮上岸,为害生灵。岷江两岸的百姓,饱受水患之苦。秦昭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七十六年,蜀地迎来了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郡守——李冰,他似乎是专为调理岷江的性情而来,历时十八年修建的都江堰,成为他的旷世杰作。从此后,岷江变得温顺了,它滋润的巴蜀大地,无有饥馑,仓廪殷实,稻谷飘香。

(2)四月的川西平原,一派清明。这时节是可以不出太阳的,因为金黄的油菜花已经把田畴照亮了。淡淡的雾霭里,隐约见得鸟儿一闪一闪地掠过。它们的身影是暗淡、模糊的,但是它们的叫声却是明朗、活泼的。看来大地上最知春的生灵,是它们呀。

(3)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太阳时隐时现着。忽明忽暗的天色,让视野中的岷江不停地变色。阳光照耀着它时,岷江是浅绿的,绿中还泛着微微的蓝;而天色阴郁时,岷江是青绿色的,绿中掺杂着淡淡的紫。不管岷江的颜色怎么变,有一点却是不变的,那就是它的清澈纯净!

(4)这些年,关于被污染了的大江大河的报道,不断地见诸报端。所以能够看到水色灿烂、洋溢着芬芳之气的河流,我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李冰正是握着岷江这条饱蘸墨汁的笔,书写了人间奇迹。

(5)都江堰的核心工程渠首,选择在岷江的自然弯道上。都江堰海拔七百多米,而成都平原的平均海拔在四百多米,形成了天然的坡降,得以进行自然灌溉。渠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鱼嘴分水、宝瓶口和飞沙堰。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流入川西平原,用于灌溉和人民的生活用水,外江泻洪排沙。内江进入宝瓶口后,就像一个少女被束了一条飘逸的腰带,使她的气质变得端庄典雅。因为人工开凿的宝瓶口,以其恰到好处的宽度,控制着进水量,使多余的水无法进入成都平原,而是经飞沙堰分流到外江。由于内江处于凹岸,外江处于凸岸,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向凸岸,自然把岷江中的沙石淘入外江,解决了排沙问题。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利用地势和水流的自然规律,并没有大动干戈,成为举世瞩目的无坝引水的典范。

(6)岷江流经的玉垒山上,有清幽的灵岩寺,还有为祭祀李冰父子而修的二王庙。山寺的桃花因为浸染了香火的幽香,而显得无比的清雅。站在宝瓶口,可以看见身下一棵粗大的皂角树,它斜斜地插在那儿,无比惊艳。这树大约有二十米高,分枝繁复,树冠阔达。那嫩绿的叶片充满了勃勃生机,像一群飞翔着的翠鸟。我想疲惫的旅人,站在这里,完全可以摘下几朵树上的皂角花,就着岷江水,洗去风尘。洗好的衣服晾晒在哪儿呢?自然是不远处飘荡在岷江上的安澜索桥了。据说,这条桥在唐代以前就存在了,它几经修缮,在明朝末年,毁于战火。由于这条桥是连接岷江南北两岸的“生命线”,没了它,两岸的通道也就断了。直到清嘉庆八年,有一个叫何先德的乡绅,携同妻子,重修索桥。等桥修好后,这个腰缠万贯的乡绅已经成为一个赤贫者。何先德夫妇把这桥命名为“安澜桥”,但后人感激他们的恩德,都叫它“夫妻桥”。川剧有个名段《夫妻桥》,说的就是这个故事。我从宝瓶口下来,沿着岷江逆行,踏上了安澜索桥。这座用木板和粗壮的棕绳捆扎的索桥,看上去就像荡在岷江上的一个巨大的秋千。那时恰好桥上没有行人,我晃晃悠悠地走到桥心时,俯身望着这条流了两千多年依然青春烂漫的河流,忍不住大声叹息了一声。

(7)入夜,辗转难眠中,翻阅有关都江堰的书籍,这才知道花间派重要的词人韦庄就葬在都江堰的鱼嘴之侧。他的词我依稀记得的有“住在绿槐阴里,门临春水桥边”“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我一时诗兴大发,胡涂乱抹了一首诗,把它抄在书的环衬上,以示纪念:宝瓶口中插皂角,玉垒山下播青稻。索桥晒衣趁春好,古寺听禅待月高。

(8)离都江堰十几公里处,便是著名的道教的发祥地——青城山。据说道教的始祖太上老君,就是老子的化身。一部《道德经》,让老子流芳百世。拜谒青城山的人,有多少是为着寻道而来的呢?而“道”,真的在青城山中吗?

(9)老子说,道法自然。看来真正的“道”,是顺应客观规律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李冰是得道者。能够读懂都江堰,也就能够读懂老子的经书。至少对我来说,我要寻的“道”,不在青城山中,那不过是一个被香火缭绕的道场而已;而穿越了两千多年时光依然生机勃勃的都江堰,以其独特的光芒,成了我心中最庄严的道场。我愿意对它,一拜再拜。

(有删节)

【小题1】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意。
李冰正是握着岷江这支饱蘸墨汁的笔,书写了人间奇迹。
【小题2】请赏析第六段画线句子。
【小题3】文章第七段插入韦庄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公元前276年,李冰父子奉秦昭王之命治理岷江水患,历时十八年,终于成功。
B.我国的很多大江大河都受到了污染,但李冰父子治理过的岷江是个例外。
C.为纪念李冰父子,后人在岷江流经的玉垒山上修建了灵岩寺和二王庙。
D.乡绅何先德夫妇,在岷江上建起了一条索桥,从此两岸老百姓千百年来被岷江阻隔的历史结束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介绍,目前,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是各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在部级层面,收费系统改造项目工程建设、双活中心建设、交通运输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试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满足后续联调联试要求。省级层面,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二是ETC发行保持快速增长。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方案,将发行任务分解至各地,对接六大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指导各地利用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大力推动ETC发行。

三是积极优化完善政策。印发《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行业标准,会同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做好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调整、全面清理规范地方性减免政策、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起草了优化完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的通知;会同公安等部门研究危险化学品车辆、摩托车通行高速公路政策。

(摘编自中新网209年10月24日)

材料二: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了《撤销高速路省界站之后》。目前,全国各省份都在紧锣密鼓进行撤销省界收费站工作。然而,撤销省界高速收费站并不只是拆除物理站点这么简单。要实现一脚油门踩到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现不停车收费ETC电子虚拟收费门架将会在半年内安装在全国的高速路上,车主们则需要安装ETC设备。

据统计,小客车通过省界收费站,撤站之前平均用时20多秒,而ETC通道车辆平均通行时间是1至3秒,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车辆在等待及低速运行过程中的油耗也随之降低,对于企业来况,节省的是大量真金白银。

撤销省界收费站,安装ETC装置,还能大大减少因等待和低速行驶带来的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孙永红说:“我们测算过,每天可以节药燃油一千一百吨,氮氧化物的排放每天减少2.59万,一氧化碳的排放每天成少0.03万吨。如果说一辆车安了ETC,它一年的节能减排效果就相当于种植了一棵树。”

实施ETC还可以降低人工服务成本。ETC车道节约的收费人员被安排到公路运行管理的其他工作岗位,可有效提升公路服务质量。

长远看,未来ETC服务只是高速公路,还会带来更多的生活便利。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中就提到,要拓展ETC服务场景。到“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港口码头等大型交通场站停车场景ETC服务全覆盖。推广ETC在小区、旅游景区等停车场景的应用。”

(有删改)

材料三:

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超过90%,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超过70%,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环保部门测算显示,以一辆排放标准的小客车为例,每秒排放一氧化碳大约概是11毫克、氮氧化合物0.3毫克,怠速3分钟时排出的污染物是2.7克。对于机动车怠速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立法监管。然而实践发现,响应3分钟怠速熄火倡导的司机很少。

ETC被认为是更为可行的办法。据统计,通过ETC系统,北京两年内共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6013吨。车辆走ETC专用道时,怠速、刹车现象几乎消除料,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ETC相对人工收费平均燃油消耗降低20%左右,每万次ETC交易,可节约314升燃油消耗,车辆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50%、一氧化碳排放减少约70%。

(摘编一财网2017年6月21日)

【小题1】下列不属于“取高速公路收费站”前期准备工作的一项是
A.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包括收费系统改造项目工程建设,双活中心建设等。
B.大力推动ETC发行。对接六大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多渠道推动EEC发行。
C.车辆安装ETC设备。车主们在自己车辆上安装ETC设备以实现不停车收费。
D.ETC服务全覆盖。基本实现机场、车站码头等大停车场景ETC服务全覆盖。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撤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推进,除做好设施设备的改造、安装工作外,还需要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安部等部门优化完善一系列政策。
B.据统计,小客车通过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人工收费平均用时20多秒,而ETC通道车辆平均通行时间为1至3秒,大大节约了停车交费的时间。
C.ETC车道实现不停车虚拟电子收费后,虽然给广大车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可能造成原收费站收费人员失业,目前还无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D.研究显示,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ETC被认为是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更可行的办法。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撤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推行ETC不停车收费的益处有哪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7月27日。中国电信率先宣布9月1日起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随后联通和移动也先 后响应,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将提前一个月完成国务院制定的“提速降费”的目标之一。

长途漫游费起源于模拟时代的“高端商旅服务”。手机刚面世时,没有数字蜂窝网络,老式的模拟机信号很差,出了当地基站的信号范围就用不了了,各地的模拟手机网只能供当地手机使用。你去外地还想用当地手机卡,首先要打电话到运营商去“申请漫游”,告诉他们你要到外地。当地就通知外地,这个号码是我们的合法用户,明天它接你们网络,请允许接入提供服务, 这需要非常麻煩的沟通、调试环节。你在外地打电话,占用了外地的频段资源,却按照当地标准收费,所以当地的运营商会收取你更高的话费,把多收的分给外地的运营商,这就是“漫游费”!到数字时代,手机网络不存在分省注册的问题了,但各省移动基站建设、维护还各自为政,外地的手机用户来当地,占用了当地的网络頻段当然要为当地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掏钱;另外各地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投入、当地的运营成本都会有高低差异,还有只能在本地使用的超低资费套餐的存在,为防止各地通信发展的不平衡,漫游费继续收。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随着通讯技术升级,国内漫游业务成本几乎为零,但利润可观,2012年中国的移动漫游费收入累计达到718.5亿元,占通信收入8-10%。运营商们很长时间不愿放手由此带来的收益。

2015年10月,欧盟决定将于2017年3月取消成员国之间的漫游费,引发了我国“取消漫游费”的讨论。受经济建设“多城联合”的推动,国内许多城市小规模试行了取消漫游费:2013 年广西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四市通信资费同城化,云南2015年取消昆明、曲靖、玉溪、楚雄之间的长途通话费、漫游费,去年8月京津冀首次实现了跨省取消漫游费。

另外,随着基站密度逐渐增多,对新建基站的需求也就不再迫切,同时,出现了统合三大运营商基站资源的“第四势力”^铁塔公司。

(摘编自《中国靑年报》)

材料三

当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3. 2亿,手机费占居民收入的5.43%,手机资费每人每月平均 为71.72元,全球鲜见 。2G、3G、4G网络手机资费支出明显不同,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

材料四

目前4G套餐用户已基本没有漫游费,此次取消主要针对超过4亿的2G、3G用户,资费计算简化、套餐简化,对用户、运营商都有好处。但随着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现在人们对流量的需求早已多于通话,用户对运营商何时能取消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的区别、手机流量价格下降的渴望愈发边切。

漫游费和长途费的取消,象征着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运营商而言,应以此为契机摆脱那种依靠收取漫游费、长途费“躺着赚钱”的经营模式;对于整个通信也来说,则要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信成本,提升宽带速度,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社会发展夯实基础,建好“信息高速路”。因此,取消漫游费和长途费,与其说是一种结束,不如说是另一个开始。

(摘编自《经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网络发展经历了模拟时代和数字时代,模拟机信号很差,各地的模拟手机网信号覆盖范围小,手机只能在当地网络范围内使用。
B.出差到外地,你需要先向当地运营商申请漫游,通过当地、外地运营商的沟通、调试,你的手机才能接受外地网络提供的服务。
C.长途漫游费的产生,是因为外地的手机用户来当地,占用了当地的网络频段资源,当然要为当地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掏钱。
D.取消漫游费,对4G套餐用户影响甚微,受益者主要是超过4亿的2G、3G用户,但资费计算简化、套餐简化对运营商也有好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模拟时代,漫游是一种比本地手机服务更髙端的商旅服务,由于电信运营商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所以要求高回报多收费,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B.图表显示,从2015年开始,以2G用户为主的漫游业务开始缩减,而3    G、4G用户的流世使用剧增,这是运营商取消漫游费的根本原因。
C.随着通讯技术升级,国内漫游业务成本几乎为零,但运营商们长时间内不愿放手由此带来的收益,是其“躺者赚钱”的思维模式作怪。
D.强化通信业基础设施建设,使通信成本降低,让“提速降费”的所有目标早日实现,这是对整个通信业取消漫游费和长途费之后的新期待。
E.随着微信等通讯软件的普及,居民对流量的需求多于通话,每月平均71. 72元的资费中,流量费用占了 36.4%,用户迫切渴望流量价格下降。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三大运营商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C.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B.三则材料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E. 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小题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村料一: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M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M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服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摘编自360百科、百度百科)
村料二:
中、外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对比分析
 
种类
食品市场份额
进出口
销售渠道
监管与认证
国外
原产品
加工品
较大
进口
出口
农户直销、联销
专卖店、超市
监管机构健全
认证制度严格
中国
原产品
极小
进口
大型超市为主
有监管机构
缺乏认证制度
 
(摘编自《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7月)
村料二:
10月30日,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会展中心的A、B3、B4三个展馆人头攒动。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
“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西安荣华农业一位负责人说
(摘编自赵辉《陕西: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2015年11月2日《西安晚报》)
材料四:
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賣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目前,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销售额近9000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
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
(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2017年7月4日《经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从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看,所有的有机食品全都属于绿色食品范畴,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B.有机食品是一种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它和其他绿色食品的区别是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
C.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并且更安全。
D.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
E. 有机食品受到市场认可,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品牌意识缺乏、产品利润低、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
【小题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发展?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