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孕育上海海派文化
时平
(1)上海文化以引领时尚著称,在国际上也是一门引人关注的显学,而对上海海洋文化的研究却属于新生事物。习惯了都市文化思维的人们,很少提及海洋文化。上海的海洋文化在哪里?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追问和思索。
(2)上海,顾名思义是到海上去,蕴涵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海的态度和向往。上海学者熊月之先生,曾在他的《寻找上海的历史文脉》中写道:单从地名上看,她在中国沿海城镇中,就有些特别。从古至今,中国沿海城镇的名称,多用宁、静、平、安、等字,比如,广东有平海、宁海,福建有安海、海澄,浙江有海宁、镇海,江苏有静海、海安。这些地名多是祈愿性的,希望大海波平浪静,不要逞威肆虐,危害人民。中国那么多与海洋有关的地名中,南海、北海是方位性的,只有上海、临海算是中性的,没有畏惧海洋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3)明清之际,上海的航运逐渐发达,使得商业不断活跃,人口不断多元,城市不断繁荣。西方文化的冲击和融入,将传统与现代的中西文化融合了起来,上海海派文化呈现出现代性的滨海都市海洋文化特色。 区位优势和城市集纳是通过航运来实现的。航运使陆域广阔的腹地和沿海,纬度差异极大的南方与北方达到了沟通和汇聚,并与世界近代文明结合在一起。
(4)上海海洋文化的发展,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就地理特征而言,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上海陆地呈现一个不断向海东扩的过程,长江带源不断的泥沙冲积形成了长江口两岸平原,陆地面积不断地增长。沧海变桑田,由海变陆,上海早期的人类活动和这些变迁融汇在一起,直接影响了上海海洋文化的发展及特点,留下许多物质和非物质的海洋文化遗存。其次,上海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岸,长江与东海交汇处,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它依托长江水道等水系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相连,实现江海型的陆海联动;依托海洋与外部世界各地广泛沟通,实现国际范围联系。这种经典的区位,形成了陆海、南北和中外广泛资源的集聚联动、内外辐射的特征。各地人群和多元文化汇聚交融,共享创造,积淀出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
(5)就时代性而言,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海海洋文化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亦渔亦耕、农耕时代的盐渔和军事、隋唐宋元时期的航运和商业、明清时期的国际商贸等阶段,它是农耕文明时代培育出的一种向内的陆主海从式的市镇文化特色。
(6)不过,真正推动上海海洋文化转变的是外来的近代文明冲击。1843年开埠通商,此后,大航海时代催生的近代文明,逐渐突破并改造了传统的东方文化价值,并在殖民过程中促生了中国的近代化,上海被融入世界殖民地市场体系,由内向性的农耕文明时代的边缘转化为外向性的工商文明时代的中心,这种转变是海洋文明的一种表现。
(7)传统海洋文化模式在上海不断成长的都市“现代性”面前逐渐菱缩,海洋、城市和“现代性”的交融,形成了上海的海派文化。它不再是以海洋为母体直接生成的,而是以城市的“现代性”来融合的:人为的创造更多体现了多元性的杂糅和城市化的风貌。海派文化正是转变过程中生成的新式海洋文化现象,它不仅积聚了原有的冒险,开放、包容等品质, 而且有所突破,以现代城市为依托,走向独立、自主、时尚的新式海派文化。亦城亦海,海在城中。
(8)纵观上海历史的发展,除了区位优势、时代变化以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成为上海社会不断创新的重要基因。以现代科技文明汇聚的城市现代化展示了当代海洋文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风貌。
(9)上海这座滨海都市绽放的开放开明、包容时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正是海洋文化的精髓。
选自《上海城市管理》2014年第4期,有删改
【小题1】第(2)段加点的“特别”一词具体是指___________
【小题2】概括第(3)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3】下列不属于“地理环境”对上海海洋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A.上海陆地的不断东扩影响着上海海洋文化的发展。
B.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影响着上海海洋文化的构成。
C.长江水道等水系影响着上海海洋文化的外向辐射。
D.通江达海和南北居中积淀出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
【小题4】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A.研究上海海洋文化,会有利于海派文化成为显学。
B.如果没有大航海,也就一定不会有上海海洋文化。
C.随着社会发展,海派文化将呈现不同的时代风貌。
D.新式海派文化的产生,是因为有了新式海洋文化。
【小题5】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31 12:4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殉情的鲎

许钦文

(1)那天从集美到厦门去,在将靠趸船的时候,忽由一个作伴的同事指点我看鲎,随即报告我这种动物的情形,知道是从海边捕来的,春间才有,可以做汤吃,味道很鲜。末了他又这样说:“这种东西很有点奇怪,总是两个接连在一起的,雄的背在雌的上面;渔人去捕的时候,一定捉住下面的雌的,那末雄的也就跟着来,不会逃,好像是舍不得雌的,但如捉着上面的雄的,雌的就滑去了!”

(2)我连忙赶到船头上去察看,果然都是成着对的,颜色好像是甲鱼的,形状也有点像,不过来得大,背壳分成两部分,尾巴尖长而硬,见不到头和脚,因为一对对的被稻草绳缚住,船又已经停泊,拥挤得很,终于不曾看清楚。

(3)凑巧得很,上岸以后,就在中山路上碰到了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是卖小鲎的。我说不好厦门话,跟着旁人出钱买,四个铜子得到了六只,小的不过铜元一般大,大的也只像个双铜元。放在水中会得游,桌子上面会得爬,尾巴一耸一耸的翘动,很有点像小乌龟,只是不露头脚,其实根本没有显明的头。因为太小,仍然看不大清楚。在碗中用淡水养了两天,死去一只;以后每隔一两天死去一只;较大的一只,却一直活了十二天。

(4)过了些日子,我到厦门大学去参观生物展览会,蒙方君殷勤招待,参观以后同在招待室里休息,看见壁间挂着鲎的标本,是大的,就要求拿了下来观察,这才看了明白:原来嘴巴长在腹部的中间,从嘴边四展,生着六对脚,能曲能伸。脚端各成钳形,仿佛是虾所有的,可是长得大。第六对脚较长,末端分裂为五,其中有一支特别长出,另成一个钳形。

(5)照方君的解释,这是归在蜘蛛类的了;做汤吃的是尾部的肉,就是附着游泳器的。 方君也说,这是一种殉情的动物。可是所谓殉情,只是雄鲎对于雌鲎──捉住了雄的,雌的会得自顾溜脱,难道也是殉情么?

(6)雄鲎这样重情,雌鲎却要顾自逃生,好像原是薄情的;殉死于这种薄情的对象,雄鲎好像是痴情了。

(7)但我以为不该随便这样断言;虽然对于鲎,我未作过有系统长时间的研究,可是动物的性同生活的关系,实在是很复杂而多变化的:比如蜜蜂和蚂蚁,雌的都比雄的寿命长,为的是要完成生殖的使命;又如蛾,雄的交尾以后不再进食,不久就毕命,雌的要产完了卵才死去。如果本同蛾类一样,那末雄鲎既经交尾,反正生命就要了结,当然用不着逃,同“爱妻”共存亡,何乐而不为呢?雌的还得产子,所以要图生;有着如此重情的“夫君”,共生死本也是甘愿的罢;忍心生别,苟延残喘,为着“传宗接代”,由于不得已,雌鲎的“薄情”,或者原是母性的伟大!

(8)据说鲎,平时生活在海中,不容易去捕;春间才到海边的沙滩上面来,为的是生育;可见所谓殉情,根本为着繁殖种子。只是人,无论是殉情也罢,殉种族也罢,总要捉得来吃,连小的都要收罗得来供玩弄。

【小题1】上文(1)-(5)段介绍了鲎的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特点。
【小题2】文章第六段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为什么说“雄鲎的薄情,或者原是母性的伟大”?请结合文意,加以解说。
【小题4】第七段列举了蜜蜂、蚂蚁与蛾的相关材料,其目的是什么?
【小题5】如何理解文章的结束句?它与全文的关系是什么?
【小题6】通读全文,综合信息,写一段文字来介绍鲎这种动物。
【小题7】本文的写作很有特点,请从文章的语言或构思角度进行评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以民为本的国家观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至今不绝。《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国家治理观。作为一种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民惟邦本的国家观核心是要求国家依靠人民,把人民视为国家盛衰的命脉,政府执政要取信于民、关心民心向背,经济发展要依靠民心民力。
政治经济学的富国裕民传统就起源于中国。《管子》开篇“牧民”认为,治国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充实国库,满足民众物质、精神两方面的需要,主张治国理财要厚生、富民,其中涉及分工、市场、财政、货币、贸易、价格等方面的内容,以现代经济学理论来看也是相当精辟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富民、以民为本,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认为自己的《经济表》就是根据儒家经典写作而成。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出的类似于自由市场的理论和“善因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渊源之一。《史记平准书》是保存下来的“中国国民经济学的最古老文献”,被马克斯韦伯认为是典型的“中国王室财政学”。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名列世界前茅,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和科技强国。与此对应,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至少出现了两次高潮,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学发展的引领者。
其一,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一批伟大的学问家,以管子、李悝等为代表的法家学派和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关于国富民富的思想。在经济价值论上,管仲和孔子都提出价值创造于人力和土地,其中人力是关键。在经济分配论上,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命题,《论语》中明确地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管子》中说:“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理论精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养分。
其二,我国汉唐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和思想革命到宋代结出硕果。宋代工商业首次超过农业成为国家税收的主体,水力机械革命、海上商业革命、纸币发明引致货币革命等导致工商业经济和城市大发展,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面貌和状态。学术方面,以现代经济学来审视,当时也产生并发展了大量有关市场经济理论、货币理论、财政理论与经济伦理学的思想。比如苏洵、苏轼等为代表的事功学派偏重功利。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学派偏重性理。两派的理论争论推动了人类对欲望、功利、理性、道德和商业伦理的认识。这些原创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和文献,是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得天独厚的养分。
(摘编自:林光彬《中华文化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源头活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经济价值论上,管仲和孔子的观点相同:在经济分配论上,前者重在有度,后者重在公平。
B.宋代工商业经济和城市大发展,引发了水力机械和海上商业革命等,从而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C.以民为本的国家观起源于古代中国,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至今。
D.民惟邦本国家观作为一种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要求政府凡事都得听从民众,依靠民众。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外国经济学学者有影响,例如亚当·斯密。
B.文章先提出话题,再运用引用、举例等论证手法把论证推向了深入,论证层次清晰。
C.对春秋战国和宋代两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学取得的成就的论述,阐明了二者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
D.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内容,意在论证中华文化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源头活水。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子》里一些关于治国首要任务和治国理财的主张,以现代经济学理论来看也是相当精辟的。
B.16世纪以前,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至少出现了两次高潮,中国堪称世界经济学发展的引领者。
C.宋代事功学派和理学学派的理论争论,是人类对欲望、功利、理性、道德以及商业伦理认识的发轫。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好好汲取中国古代原创的经济学理论和文献中的精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合坟

院门前,一只被磨细了的枣木纺锤,在一双苍老的手上灵巧地旋转着。浅黄色的麻一缕一缕地加进旋转中来,仿佛不会终了似的,把丝丝缕缕的岁月也拧在一起,缠绕在那只枣红色的纺锤上。

不远处,老伴带了几个人正在刨开那座坟。老伴早已不是村里的支书,可那坟里的事情一直是他的心病。

今天是那姑娘的喜日子,乡亲们凑钱寻了一个“男人”,做主给这孤单了十四年的姑娘捏和了一个家。请来先生看过,这两人属相对,生辰八字也对。坟边上放了两只描红画绿的干盒子,每只盒子上都系了一根红带。一只装了那个付钱买来的男人的尸骨,另一只等着将姑娘放进去,然后就合坟。

那一年,老支书领着全村民众,和北京来的学生娃们苦干一冬一春,在村前修出平平整整三块大寨田,为此还得了县里发的红旗。夏季发山洪的时候,学生娃们拿出那面红旗来插在地头上,要抗洪保田。疯牛一样的山洪眨眼冲塌了地堰,学生娃们照着电影上演的样子,手拉手跳下水去。把别人都拉上岸来的时候,新塌的地堰却将玉香裹进水里去……

后来,县委书记来开过千人大会。后来,就有了那座坟。坟碑的正面刻着:知青楷模,吕梁英烈。光阴荏苒了十四年,玉香的同学们早就头也不回地走得一个也不剩,县委书记也换了不知多少任,谁也不再记得这个姑娘,只是有些个青草慢慢地从砖石的缝隙中长出来。

渐渐地,一伙人都没在了坑底,只有银亮的镢头一闪一闪地扬出些湿润的黄色来。随着一脚蹬空,一只锨深深地落进了空洞里,人们的心头止不住一震:

“到了?”

“到了。”

“慢些,不敢碰坏她。”

“知道。”

老支书把预备好的酒瓶递下去:

“都喝一口,招呼在坑里阴着。”

会喝的,不会喝的,都吞下一口,浓烈的酒气从墓坑里荡出来。

用手揭去腐烂的棺板,那具完整的尸骨白森森地露了出来。一股尚可分辨的腐味,正从墓底的泥土和白骨中阴冷地渗透出来。

老支书把盒子递下去:

“快,先把玉香挪进来,先挪头。”

人们七手八脚地蹲下去,接着,是一阵骨头和木头空洞洞的碰撞声。

“惜惶的,为啥挣死挣活非要从北京跑到咱这老山里来死呢?”

“北京的黄土不埋人?”

“你死的时候保险没人给你开大会。”

“我有个孝子举幡,请来一班响器就行。”

老支书正色道:“又是封建。”

有人揶揄着:“你不封建。等你死了学公家人的样儿,用文火慢慢烧。到时候我吆上大车送你去。”

老支书涨头涨脸地咳起来。忽然有人喊:

“呀,快看,这营生还在哩!”

黑色的头扎成一堆,十来只眼睛大大地睁着,把一块红色的塑料皮紧紧围在中间:

“玉香平日用的那本《毛主席语录》。”

“呀呀,书烂了,皮皮还是好好的。”

“这营生咋办?也给玉香挪进去?”

猛地,老支书爆发起来,对着坑底的人们一阵狂喊:

“为啥不挪?咋,玉香的东西,不给玉香给你?挪!一根头发也是她的,挪!”

墓坑里的人不敢回话,只有些粗重的喘息声显得很重。

合坟后,黄土堆就的新坟朴素地立着,在慈祥的夕阳里仿佛真的再无一丝哀怨。

老支书把村里买的最后一包烟一份一份地发出去。有人用烟卷戳点着问道:

“这碑咋办?”

“啥咋办?”

“这碑是给她一个人的,现在是两个人,那男人也有名有姓,说到哪去也是一家之主呀!”

一伙人闷住头,有许多烟在头顶冒出来,一团一团的。

老人吞下一口酒,热辣辣的一直烧到心底:

“不用啦,他就委屈些吧,这碑是玉香用命换来的,别人记不记扯淡,咱村的人总得记住!”

挖开的坟又合起来。没有人回话,又有许多烟一团一团地冒出来,老支书站起来,拍打着屁股上的尘土:

“回去,吃合各。”

坟前的人散了场,那只旋转的纺锤再一次停下来。她扯过一根麻丝放进嘴里,缓缓地用口水抿着,心中慢慢思量着那件老伴交待过的事情。沉下去的夕阳,使她眼前这寂寥的山野又空旷了许多,沉静的思绪从嘴角的麻丝里慢慢扯出来,融在黄昏的灰暗之中。

吃过合各,两个老人守着那只旋转的纺锤熬到半夜:

“去吧?”

她把准备好的一只荆篮递过去。

“都有,烟、酒、馍、菜,还有香。”

“去。”

“告给玉香,后生是属蛇的,生辰八字都般配。”

“又是迷信!”

男人转身走了。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很黑。

那只枣红色的纺锤又在油灯底下旋转起来,一缕一缕的麻又款款地加进去。蓦地,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从坟那边传过来,她揪心地转过头去。

(选自《上海文学》1986年第11期,对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体采取截取生活断面的写法,对于玉香牺牲的内容采用了插叙的写法。
B.小说运用的一些方言,使小说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且富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C.老支书斥别人“封建”,但他在善良愿望下主持的“合坟”行为也属“封建”。
D.小说对纺线的场景描写文笔细腻,但是对老支书的介绍显得租疏,笔力不够。
【小题2】小说安排“人们为树立石碑犯难”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的神话

刘大杰

上古的神话传说,都是当时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在有文字以前,已经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它们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界的斗争,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解释和愿望。神话的产生绝不是凭空的创造,是建构在劳动过程和生存斗争的现实基础上的。在中国最古老的神话故事里,如有巢氏的构木为巢,燧人氏的钻木取火,女娲氏的造人、补天等等,说明了每一个神的存在都与人民的劳动和生活要求联系在一起。只有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在初民的社会里,才能上升到神的世界中去。那样的神,实际是劳动英雄的典范化,是广大人民愿望的最高表现。再如《山海经》中所记述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故事,都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勇敢的性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与那种征服自然的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费尔巴哈说:“人们的愿望是怎样的,他们的神便是怎样的。”其他如自然现象的神——太阳神、风神、雨神等,同样是在劳动过程和生存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为神是来自人民的,是人民的集体创作,在那些神话里面必然会表现人民勇敢的性格、超群的智慧、丰富的想象,以及与自然界作斗争的现实生活和对于幸福自由的渴望,所以神话是富有人民性的。同时,神话也可以体现出原始现实主义和原始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神话是文学的渊源,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它有很高的价值。研究神话,我们可以理解初期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可以看出上古历史的影子;同时,神话故事对于后代文学、美术的创作,也产生很大的影响。神话资料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此外,在《穆天子传》《国语》《左传》和诸子诸书中,也可以找到一些片段。这些故事出现的时代都很晚,其中的故事经过后人的口传和书写,不可能全是古代神话的原始形态,但在许多美丽的故事中,依然可以看出一些古代神话的影子。

《山海经》所记的神灵,有四百五十几个。这些神形状奇怪:有的是龙身鸟首,有的是马身人面,有的是人面蛇身,有的是三头六臂。他们出现时,有的是红光满面,有的是狂风暴雨。在《山海经》里,有三首国、三身国、一臂国、无肠国、大人国、小人国等记载。这一部书对于后代的小说有很大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如《九歌》《离骚》《天问》诸篇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材料。《淮南子》虽说时代稍晚,但其中神话材料也很多,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很重要的参考书。在古代的神话传说里,最富有文学意味而又具体地反映上古人民的生活愿望和思想感情的,是那些英雄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都是非常精彩动人的。

在初民社会里,能为人民除害的才能成为人们的神,才能成为历史传说中的帝王。女娲、后羿和大禹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都是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中、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以高尔基说:“神是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神是武装着某种劳动工具的完全现实的人物。”

研究神话或是采用神话故事来作为创作的题材,都是很好的。但我们必须把神话和鬼话区别开来,把神话与迷信区别开来。在许多故事里,张皇灵异,都是鬼话,它同富有人民性的古代神话有所不同。我们研究神话,必须小心谨慎,万不可鱼目混珠。

(节选自《古典文学思想源流》,有删改)

【小题1】依据作者观点,下列不属于“古代神话”范畴的一项是(   )
A.刑天争夺神位失败后被天帝砍头,他竟用两乳为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继续舞动。
B.盘古开天辟地,最终力竭身亡,他的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毫毛变成星星。
C.落魄女子遇王生后被带回家,后被道士识破并追击,身上人皮脱落,露出厉鬼本相。
D.太白金星是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神仙,常奉玉帝之命监察人间善恶,被称为西方巡使。
【小题2】下列不能说明神话“具有很高的价值”的一项是(   )
A.神话是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与人民劳动生活有密切联系,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B.我们可以从神话中初步了解上古历史,了解初期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状态。
C.神话中体现出的原始现实主义和原始浪漫主义精神,在后世的创作中依然传承。
D.《山海经》这本书记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神灵,对于后代的小说有很大的影响。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上古神话反映了劳动人民与自然界作斗争的生活和对幸福自由的渴望,但不含有统治者的意愿,是富有人民性的。
B.有些神话故事在流传和抄写的过程中,与远古神话的原始形态已有所差别,但依然可以作为研究古代神话的重要参考。
C.中国历史传说中的那些帝王,都是能够为民除害、具有杰出的劳动成绩、并寄予着人民美好理想的人。
D.各种迷信鬼话跟神话有很大的不同,完全脱离了人民性,对于这些迷信故事,我们都要全面批判,完全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