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①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但是说这种凶灾险恶是悲剧,只是在用比譬。悲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乎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的锅炉中蒸馏过的。

②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它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读来兴味索然;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台真正看做世界,看《奥塞罗》会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实递消息给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在演空城计。

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④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写当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莎士比亚并不醉心于古典,在这一点上他却近乎守旧。他的悲剧事迹也大半是代远年淹的。17世纪法国悲剧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泽》序文里说:“说老实话,如果剧情在哪一国发生,剧本就在哪一国表演,我不劝作家拿这样近代的事迹做悲剧。”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泽”事迹,因为它发生在土耳其,“国度的辽远可以稍稍补救时间的邻近”,这是以空间的远救时间的近。

⑤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实际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谓“主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于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事也没有。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⑥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浓厚。悲剧压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类的普遍希望,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说一切都是命运。悲剧是不虔敬的,它隐约指示冥冥之中有一个捣乱鬼,但是这个捣乱鬼的面目究竟如何,它却不让我们知道,本来它也无法让我们知道:

⑦艺术往往在不自然中寓自然。一部《红楼梦》所写的完全是儿女情,作者却要把它摆在“金玉缘”这个神秘的轮廓里。一部《水浒传》所写的完全是侠盗生活,作者却要把它的根源埋到“伏魔之洞”。戏剧在人情物理上笼上一层神秘障,也是惯技:梅特林克的《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写叔嫂的爱,本是一部人间性极重的悲剧,作者却把场合的空气渲染得阴森冷寂如地窖,把剧中人的举止言笑描写得如僵尸活鬼,使观者察觉不到它的人间性。

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选自《我与文学及其他》,有改动)

【小题1】“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一句中“放大镜”和“某种距离”分别指什么?
【小题2】“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不可跨越的距离”包含哪些内容?
【小题3】阅读文章,文章题为“悲剧与人生的距离”,请概括全文的思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18 02:5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吸毒成瘾的原理
吸毒为何成瘾?吸毒者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寻死觅活地寻找毒品?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
有的研究人员用惩罚学说来解释吸毒者的这些行为。惩罚学说认为吸毒病人表现出的强迫用药和强烈的心瘾(强迫性觅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害怕停用毒品后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避免经历痛苦而强迫用药,是为了尽快结束痛苦经历而强迫性觅药和用药。
病理性记忆学说则认为吸毒者对毒品引起的奖赏和惩罚效应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异常记忆,他们在这种病理性记忆的驱动下不断地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强迫学说认为,吸毒者与患强迫症的病人相似,明明知道某一情况并不存在,但还是无法控制,要一遍遍地去检查某一情况是否存在,吸毒者的吸毒成瘾也同样表现出难以控制自我,强迫觅药和用药。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同大脑奖赏学说,并结合其他学说来解释吸毒成瘾。
大脑奖赏学说主要认为,人在吸毒后可以获得如同饥饿时吃饱饭、焦渴时饮足水的欣快感和满足感一样的感觉。这些基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所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目的是为了让种群延续和扩大,所有这些生理感觉的满足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而吸毒后,毒品中的化学物质也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感到欣快、愉悦,甚至是致幻感,飘飘欲仙。这样的感受如同奖赏机制,吸毒所获得的满足和欣快感就如同吃喝一样,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来获得满足,故名奖赏。
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的研究得出的。例如,利用现代脑成像技术和电刺激技术,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又称多巴胺通路。这个神经通路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包括: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腹侧被盖区由含多巴胺递质(一种化学物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与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相联系,并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在进食、饮水、哺育和受到自然奖赏时,这一神经通路就会被激活,人就会体验到美好的感受。
此外,电刺激奖赏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受到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愉快效果,但其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尽管电刺激、自然奖赏和药物(毒品)等是不同的物质和技术,但是,所有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例如,自然奖赏是通过行为反射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电刺激是通过电流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则是直接模拟多巴胺的作用或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
当然,奖赏学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所以也还有其他学说。
(摘编自《百科知识》)
【小题1】下列关于“奖赏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奖赏学说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这就为吸毒者戒掉毒瘾提供了可能性。
B.虽然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研究后得出的,但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原理,其他学说可做有益补充。
C.电刺激、自然奖赏、毒品刺激多巴胺通路时都能产生愉快效果,因为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刺激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不同。
D.酒足饭饱、口渴时饮水的欣快感、满足感和吸毒后感到欣快、愉悦的生理感觉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一种因无法控制自我而对某一并不存在的情况进行反复检查的强迫症。
B.人在吸毒后,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被激活,毒品中的化学物质就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感到欣快、愉悦。
C.吸毒为何会成瘾,科学研究虽然已给出了一些解释,但还没有哪一个学说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深入的科学研究还将持续下去。
D.电刺激奖赏的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愉悦感比自然奖赏强烈;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其刺激强度更大,愉悦感更强烈。
【小题3】阅读全文,概括出吸毒成瘾的原因,联系现实谈谈如何远离毒品。(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世界交通运輸大会6月5日在京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引领·绿色融合”,500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聚焦“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智能交通、共享经济与绿色出行等热点问题,展开研讨。

总工程师林鸣介绍,港珠澳大桥于201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是一座桥、岛、隧一体的跨海大桥。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引领下,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题,共完成了一百多项试验,创造了500多项技术专利,获得了六个方面的创新成果。以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为标志,中国开启了超级桥梁的建设时代。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惊艳亮相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搜狐财经网2017年6月11日)

材料二:

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大桥

序号

桥名

全长(千米)

国家

建成时间

1

港珠澳大桥

55

中国

2018

2

杭州湾大桥

36

中国

2008

3

青岛海湾大桥

35.4

中国

2011

4

东海大桥

32.5

中国

2005

5

大连湾跨海工程

27

中国

在建

6

King Fahd Causeway

25

巴林

1986

7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

25

中国

2009

8

深中通道工程

24

中国

在建

9

Chesapeake Bridge

19.7

美国

1964

10

Great Belt bridge

17.5

丹麦

1997

 

材料三:

一桥飞架伶仃洋,从此天堑变通途。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域情况复杂,为保证伶仃洋水域具备30万吨级通航能力,需在海中筑起两座人工岛,两座岛间以长达6.7公里的沉管隧道连接。建设前,我国已有的沉管工程总共还不到4公里,关键技术也一直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反复研究之后,技术人员创造性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的思路,并付诸实践。2013年,历经96小时搬运、施工,首节沉管与人工岛上的管节对接完毕。鏊整4年之后,最终接头沉放完毕,对接精度达毫米级。

为满足120年设计寿命的要求,项目人员采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高的建设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世界顶级材料……大桥建成后能抗8级地震、16级台风。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桥面铺装等环节,分别引入了丹麦、日本、英国、瑞士等国的企业参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中华白海豚保护等专题研究,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在白海豚繁殖高峰期进行疏浚、开挖,实现了海洋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面对法律、经济等多方面差异,粤港澳三地向着同一个目标,逐步细化具体方案,稳扎稳打推进项目建设。为方便香港的两地牌照车辆及货车车辆使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大桥收费站还将采用“内地国标卡+香港快易通”的双ETC系统兼容模式。

(摘编自《超级工程震撼亮相》,《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5日)

材料四:

旅游产业已成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最先感受“大桥效应”的产业。香港入境事务处最新公布的出入境人次统计数字(圣诞节及元旦假期)显示,2018年圣诞长假前的周末(22日、23日),出境香港的旅客总人数达到了133.14万人,经港珠澳大桥的出境人数达到了9.06万。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港珠澳大桥带动下,11月入境旅客同比大增15.3%,达326.6万人次,经港珠澳大桥入境人次为43.7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对从服务业、教育、金融、高附加值培训、研发设计到高端制造业等诸多产业都会有广泛积极的影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表示,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将港珠澳三地通过陆路连接,这对包括人才在内的人员往来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在他看来,要真正实现湾区内人才的自由流动,港珠澳地区之间人员往来的限制还可以进一步放宽,尤其是对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应给予更多的通行便捷。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通车两月:旅客通行效应初显 产业带动尚需时间》,《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2月25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7到2017的十年间,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8年。投资额逐年增加,到2016年突破了千亿元。
B.从2008年到2011年,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增长率的变化是:除2009到2010年之间保持平稳外,其他年份均明显降低。
C.2014年起,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及增长率均呈现出递增态势,由此可见,在经济上,我国对发展智能交通给予了大力支持。
D.“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大桥”中,中国占七座,而港珠澳大桥位居第一。这体现出我国的桥梁工程建设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以“创新引领·绿色融合”为主题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专家学者针对不同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由此开启了超级桥梁的建设时代。
B.港珠澳大桥建成后能够抗8级地震、16级台风,是因为项目人员采用了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高的建设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世界顶级材料。
C.通过香港和澳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港珠澳大桥吸引了大量旅客出入境,对两地的服务业、教育、金融等产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D.相关人士认为,如果能在放宽人员往来的限制、给予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通行便捷做出更多努力,将有利于真正实现湾区内人才的自由流动
【小题3】请简要概括、分析港珠澳大桥在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剃头匠李莲英
海飞
李莲英在王家井开了一家剃头铺。李莲英的剃头手艺是一流的,但是令李莲英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父母给自己取了一个大太监的名字。李莲英的手艺好,出手快,收费低,所以剃头铺里总会排起长队。铺子不大,坐不下那么多人,于是铺子外也会排起长队。
李莲英喜欢讲笑话。他讲笑话的时候总是不动声色,有许多笑话要待客人剃完头正在洗头时才回过神来,于是哈哈笑出声来。李莲英说别笑别笑会喝水的,客人照笑,水照样流进嘴里。客人喜欢来他的剃头铺,客人们说李莲英剃头好,又能听免费的笑话。
李莲英已经四十岁了,还没有老婆。许多人问李莲英你为什么还不讨老婆,李莲英说,皇上说了小李子不许讨老婆,小李子讨老婆就要开除出宫。于是大家都笑,但是谁都知道李莲英看上了镇西的寡妇王翠莲。有小道消息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王翠莲偷偷溜进了李莲英的剃头铺,情意绵绵地送给李莲英一双布鞋。
那天黄昏下着雨,有一个小个子撑着油纸伞,他站在剃头铺门口,对李莲英说,我想请你去给一个病人理发。李莲英收拾了东西说,好的。李莲英跟着那个人正要走,阿三来剃头。阿三说李莲英你去干什么,李莲英说我去给一个病人剃头,很快就回来。李莲英给那个病人剃了头,那人已经病了一年,一直没见好。李莲英剃完了头,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问就回来了。李莲英回来给阿三剃头,阿三说李莲英你怎么去了那么久。李莲英说,路很远。阿三说那个病人在哪儿?李莲英说,袁家,在袁家。
日子还是不紧不慢地走着,镇上总会在平静的日子里发生一些事情,可以让小老百姓们评头论足一番。比如说,几天前一个越狱一年的地下党员被抓走了,而且不久就被枪杀;比如说,地下党是被人出卖的,那个人领走了很大一笔赏银;再比如说,李莲英突然变得不爱说笑话了。有人问李莲英为什么不说笑话,李莲英叹了口气说我的笑话讲完了。
有一天,阿三又来李莲英这儿剃头,还刮了胡子。剃完头,李莲英搀扶他在墙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那天李莲英的兴致特别好,讲了许多笑话,客人们又开始开怀大笑,又开始在洗头的时候一不小心喝了水。阿三也一直在微笑着,但是阿三什么也没说。那天黄昏李莲英关店铺的时候,阿三还是那么微笑着坐着。李莲英说,阿三,我要关门了。阿三没理他。李莲英笑着说,既然你赖着不走,那么我也就不关门了,反正这店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小老百姓们突然又有了一个让他们评头论足的故事。他们在说剃头匠李莲英突然失踪,同时失踪的还有他简单的剃头工具和镇西一个叫王翠莲的寡妇。这多少有了那么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味道。让他们津津乐道的另一件事是李莲英居然连店铺的门也没关,店铺里坐着一个叫阿三的人,他对每一个前来看热闹的人报以热烈的微笑,但是一言不发。后来人们终于发现,他早已死了,他的喉咙上被剃刀割了很深的口子,但是很难发现刀痕,就连一滴血珠也没有发现。再后来,在王家井流传了这样一则传闻,阿三家里,有许多钱,据说那些钱是出卖一个地下党员的藏身地点而得来的赏银。
李莲英从此再也没有在王家井出现。几十年后一张报纸上说,西塘小镇上有一个剃了几十年头的老剃头匠,喜欢讲笑话。他和老婆养着一个瘫痪在床的老太太。他们很孝顺这位老太太,而这位老太太不是他们的亲娘,这位老太太是一位烈士的母亲。
【小题1】李莲英喜欢讲笑话,可他为什么“突然变得不爱说笑话了”?后来为什么“兴致特别好,讲了许多笑话”?
【小题2】李莲英把阿三杀死了,其实小说中有不少暗示。请找出这些暗示并略作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10岁时就对建筑产生浓厚兴趣。1935年他到美国留学,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并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他对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的赏识。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图书馆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卢浮宫内标志不清,仿佛迷宫。每年370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224间昏暗的屋子里,试图找寻赫赫有名的3件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参观者微笑的“蒙娜丽莎”。密特朗总统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随即,总统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评选征集的改建方案,结果有13位馆长同时选中了同一个方案——在拿破仑广场上建一个“金字塔”入口,从地下通入卢浮宫内。方案的设计者便是贝聿铭。
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1983年,贝聿铭参观了卢浮宫4次,在他眼中卢浮宫正处于一种“可怜”的境地。8个世纪的不同用途和多次外貌改动使它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建筑。贝聿铭的构想是建造一座约23米高的金字塔,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吸纳1.5万名参观者。在得知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时,法国人不分昼夜地表达他们的不满。人们认为这一方案“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1:1的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并投票。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态度,同意了这个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方案。有人回忆,“金字塔”落成那天,记者采访贝聿铭时,“他的脸亮得像金字塔”。他说,等这一刻等了很久了。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
20世纪70年代,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大陆。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以贝聿铭的世界级名望来说,香山饭店只是一个小小的单子,但他却看重这个报效祖国的机会。他的步履遍及江南一带的大小城市,他参观了无数的园林和庭院,要为自己设计的建筑风格注入新的生机。最终,贝聿铭确立了香山饭店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理念。香山饭店设计的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
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中银大厦。他强调说,香港在1997年要交还中国,这幢建筑必须使福斯特的银行大楼和其他殖民统治的标志相形见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香港会继续繁荣昌盛。它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
贝聿铭有三子一女。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字,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贝聿铭原本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但三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990年,他和儿子贝礼中还因合作设计洛衫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衫矶美化奖”。(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贝聿铭是在多重文化架构下孕育而成的建筑艺术家。他的衣着等择取了西方的范式——现代建筑、几何学等,他的血脉和基因却是东方华夏民族的自然融通、刚柔相济。(《“拥有两个世界的精华”贝聿铭》)
②卢浮宫改建时,贝聿铭深知法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不信任,他没有立即表示对这一计划的热情,而是礼貌又决绝地回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我放弃。”密特朗当机立断把这个项目单独交给贝聿铭。(《贝聿铭:建筑界的外交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年少对建筑的浓厚兴趣,加上留学时的刻苦学习,特别是柴根道夫独具的慧眼和大胆的聘用,让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
B.作为一个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身上的多重文化性,使他能够同时拥有东西文化的精华,并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C.肯尼的家族最后采用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贝聿铭能够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理念,并且受到肯尼迪遗孀的特别赏识。
D.由于法国人的反对,迫于压力的贝聿铭对卢浮宫的改造既要考虑“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又要做到两种建筑艺术的对接。
 
E.贝聿铭虽然身在外国,但仍心系祖国,骨子里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念情怀,同时对祖国的发展与未来充满信心。
(2)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本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贝聿铭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中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中,我们发现国企总体经营状况不佳仍是影响东北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国企比重高、民营经济不发达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国企发展不好是影响东北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东三省不少地区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或几个国企,当这一个或几个企业因为资源或市场原因进入调整期或下降通道时,整个地区的增长动力就会明显下滑。国企比重高、活力弱还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资源,僵化了体制,影响了营商环境,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辽宁省有7家上榜,吉林和黑龙江各只有1家上榜。东北地区每年都要拿出相当一部分财政经费用于补贴养老金缺口,制约了地方对创新创业、新产业新经济,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降低了对民间投资的吸引力。东北普遍面临养老保险基金压力较大的问题。由于传统工业比重大,退休人员多,加上人才外流、新增劳动力较少等因素,东北地区多地出现了养老金缺口。

(摘编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北调研組《发挥三个杠杆作用,加快促进东北振兴》,《中国经济时报》)

材料二:

材料三:

东北的问题谈了十多年了,根本问题没解决。东北困局的突破口在哪里?经过20年的长期跟踪和调查研究,我最新的观点是:改变原有机制,采用“共享式分红”。

什么是“共享式分红”机制呢?它起源于300年前的晋商票号。晋商票号就是银行,银行不能在一个地方办,要到全国各地办。当时晋商票号的东家派出几十个掌柜子(分银行长)带着资金出去办银行分号,最大的担心就是这些人是不是忠诚可靠、会不会携款外逃、会不会贪污腐败、偷奸耍滑?老祖宗的智慧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解决,就是“身股银股制度”。“身股”是干活的掌柜们和伙计们以自己的劳力拥有的股份。“银股”就是东家出钱拥有的股份当有了利润之后,六成是掌柜子、伙计们拿,出资的东家老板只拿四成。这样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干活的人不再认为是给东家干活,而是给自己干活。正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双方利益取得平衡。委托代理中的根本性的矛盾,通过利益共同体解决了。当时山西票号的坏账率只有1‰,300年长盛不衰。

(摘编自《东北营商环境太差?看参与过东北振兴的专家怎么说》,网易研究局)

材料四:

经济增长的潜力不等于经济增长的现实。这需要持续不断地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通过转型升级、挖掘潜力将其变成现实。然而,遗憾的是,吉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与东北地区一样,即尚未从根本上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这妨碍了其经济增长。对吉林省这样省情的区域而言,符合比较优势的工业化顺序,必须是先充分发酵轻工业,而后才可大力推进重工业。

事实上,不仅仅是湖北省与重庆市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增长得益于把握住了消费电子信息业转移的杋会,而且长三角、珠三角曾经快速的经济发展也得益于包括服装纺织、家电、消费电子等产业在内的轻纺工业的充分发展。只有在轻纺行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即轻工业的比重要超过重工业之后,重工业才能具备自生能力,快速地健康壮大。

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长”是由其禀赋结构及其长期沉淀的产业基础所决定。过去振兴东北的战略思路是侧重“加长避短”(提升重工业忽略轻工业),然而在当今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东北与吉林如何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进行“扬长补短”,是其转型升级的根本。东北的轻纺产业集群、农业加工产业以及与之配套的轻工业所构成的基层社会和最基础层次的工商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摘編自《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林毅夫等)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GDP总量在2015年以前是持续增长的然而在全国的占比却从2012年开始呈现下滑态势。
B.从东北的产业增长趋势来看第二产业最高增长率出现在2007年,但2011到2013年第二产业总量呈现下降态势。
C.机制不合适是造成东北振兴的困局的原因之一,要想让东北尽快走出现在的困局,创新机制,“共享式分红”的做法可以作为参考之
D.对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来说抛弃“加长避短”的战略,转而向“加长补短”,大力发展轻工业才可能实现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辽宁上榜的民企比吉林和黑龙江上榜的总和还多,说明辽宁国企所面临的的压力要小于吉林和黑龙江两个省份
B.东北很多地区的增长动力明显下滑,这和本地经济往往依赖一个或几个国企的经济结构是有较大相关性的。
C.东北的重新振兴可以采用产权不动,改变收益权的办法解决委托代理中存在的矛盾,从而取得利益平衡。
D.加快轻工业集群建设和完善相应商业网络,有助于东北走出困局,也有助于加强重工业的自生能力。
【小题3】在对影响东北振兴的原因的分析中,材料一与材料四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从全文看东北振兴的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