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词为业,成为大诗词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挥刀纵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忠臣,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词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有人说辛词也婉约,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又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之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敲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词人之道。终于被他修炼到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小题1】作品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5分)
【小题3】本文的介绍足以使你认可“他(辛弃疾)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吗?请作简述。(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4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叶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小题1】本文第①段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小题2】第⑤段中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3】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⑥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看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②段结尾处一连串的问话,层层推进,增强语势,意在凸显作者对阵亡战士的深切怀念。
B.在作者看布什、布莱尔祭奠长眠在这里的死者,给这里带礼炮、鲜花的同时更给他们从政带帮助。
C.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D.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E.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小题2】简要分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
【小题3】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分)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轻小说”的概念频频出现于网络媒体上,有的网站,将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杂志,通称为“轻小说”,比如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明晓溪主编的《公主志》、郭妮主编的《火星少女》、江南主编的《幻想1+1》……这些杂志大多开本小,一手便可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这样的设计,恐怕还是出于在课堂和上下学路上阅读的考虑。 
国内的“轻小说”和日本的“轻小说”如出一辙,看来,在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之后,日本文学也通过杂志的方式开始影响中国的孩子了。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图书采取的也是文配图的方式,被视为国内最早提出文学“轻阅读”的丛书。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曾经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精彩的定义: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轻”不是没有分量,“轻阅读”是另一种重质感的阅读。书中的内容“说的都是大白话,话题既时髦又有趣,既温文尔雅又愤世嫉俗”。通过这些定义,即便是“轻阅读书坊”的创意借鉴日本的“轻小说”,也能看出出版者已经将其本土化了。
“轻阅读”的流行,得益于网络普及的推动。据了解,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网络使得两种文字阅读上的障碍得到了最快的融通,而站在时尚和流行前沿的年轻作家,在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轻阅读”产品的本质是无害的,甚至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文本中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匮乏,以及价值观的迷失,都有让“轻阅读”变成“飘阅读”的趋势。我们青少年读者追逐和享受“轻阅读”是他们的权利,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轻阅读”中唯美背后的虚无、时尚背后的苍白。无论什么时候,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都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小题1】对“轻小说”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轻小说”是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如《公主志》一类的杂志。
B.“轻小说”是开本小、易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有利于学生随时阅读的一类杂志。
C.“轻小说”是源自日本、受日本文学杂志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方便阅读的一类杂志。
D.“轻小说”是源自日本、被出版者本土化的便于读者阅读的一类杂志。
【小题2】(小题2)不属于“轻阅读”在我国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A.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我们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
B.我国的出版者将源自日本“轻小说”的“轻阅读”本土化。
C.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
D.“轻阅读”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它的本质是没有危害的。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的精彩定义,现在流行的“轻小说”属于王肖练所说的“轻阅读”的一种。
B.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说明早在九年前“轻小说”就已经开始在我国流行了。
C.“轻阅读”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代替的作用,表明“轻阅读”在人们的阅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D.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因此人们不能因为轻阅读而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学的阅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最好的作品
何一飞
(1)县文联作家蒋单嘴上经常挂着一句话:我笔下都是高洁之士。这倒不是他吹的,他写的大多是医家、书家、藏家系列小说,笔下人物都有高士之意,作品在省内外很受好评。
(2)蒋单本人也是个高士。别看他是个作家,却长得五大三粗,满面油光,有水镇人喊他屠夫。他呵呵地认了,完全没有被作践的样子。他确实做过屠夫,上世纪70年代初知青回城后,先是在肥得流油的县肉食水产公司系条油油的裙子卖肉。据说手上功夫甚是了得,卖肉不用秤,全凭手感。但他摸惯了杀猪刀的手硬是喜欢上了码字儿,并且写得小有名气。80年代初,县里成立文联,就把他调了过来。那时肉食水产公司这个单位肥得不得了,文联却是清贫单位,人家笑他米箩跳到糠箩,他就笑笑。后来肉食水产公司倒了,人家说他有眼光,他也只是笑笑。
(3)蒋单喜欢交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也肯帮忙。搞运输的刘老板加盟某大品牌家具公司,新开了一家家具城,要挂一副对联,上联取自品牌公司的企业宗旨:以人为本,构建绿色社会;上联弄好了,却没有对得上的下联,找了许多写手也没有合适的,最后找到了蒋单。怎么弄个这样的上联?蒋单问,言下之意这上联不咋的。他不待刘老板回答,自己泡了杯茶,顺着浓浓的热气喝了一大口,放下杯子说,有了,下联是:让爱做主,营造温馨世界。水镇人都说这是绝对,而且极适合家具城用,把个刘老板喜得拿了两条蓝芙蓉王烟来答谢。蒋单没收,说刘老板要是方便的话,以后文联搞文学讲习班你来个小赞助吧。
(4)县里招商引资,引进了大老板张董事长在县里建一个大型电子厂,总投资三千万,前期投入一千万。张董事长来签约那天,给县领导提了个要求,要在水镇找个作家给他的老爷爷也就是他父亲的爷爷写个传记。光绪年间他父亲的爷爷在水镇做过县令,勤政为民,爱民若子,后来累死在任上。这样一个小要求,县领导满口答应,说这书安排我们县里在全省有名的作家蒋单来写。
(5)蒋单本来在写一个长篇,但还是爽快地应了下来。招商工作是县里大事,自己虽是一介文人,也有义不客辞的责任。何况县领导一再强调,这也是县里交给他他的一件政治任务。
(6)张董事长特意在水镇最大的酒楼设宴款待蒋单,为了显示高规格,还请了县领导作陪,陪酒的是演出团几个时尚妖艳年轻貌美的女演员。席间,张董事长说,蒋先生要不到我公司来,做个策划总监,月薪五位数怎样?蒋单淡然笑笑,说谢谢张董事长抬爱,我这辈子怕是放不下这支笔啦。
(7)张董事长说是要蒋单写,其实只是要他修改润色、署个名而已。张董事长自已带来了一部已写就的传记,交给蒋单,说仅供你参考,希望蒋先生能在两个月内完成,我给你两万元酬金。张董事长说完,从他精致的皮包里拿出了一沓崭新的钞票。蒋单接过书稿,却不接那钱,双手抱拳对大家作个揖,说张董事长慢喝,我不胜酒力先走一步。说毕,迈开腾腾大步走了。
(8)过了五天,蒋单却把书稿退给了张董事长,说这书他写不了,也不能写。张董事长以为蒋单嫌钱少,叫秘书从财务室拿来5万元钱,啪地一声砸在蒋单面前。先给你5万,张董事长说,写完再给你5万,蒋先生总该满意了吧?蒋单像是被羞辱了一般,屠夫性格就出来了,拿起钱径往张董事长身上砸去,愤然说道,我这一生,何曾被这劳什子累过。
(9)蒋单曾私下对朋友说,这个张董事长怕不是地道人,可能是来圈钱的。这话叫蒋单说准了,后来张董事长果真骗了县里一千多万的扶贫款跑了,只给县里留下了一块价值几十万的烂厂房。这是题外话。
(10)张董事长把这事告到了县领导那里。县领导一个电话把蒋单叫了过来,狠狠批评了蒋单一顿,说他得罪的不是一个老板,而是得罪了县里的财神爷,得罪了全县干部群众。然后又许诺说,县里正在调整干部,只要把书写好,可以把他讽到文化局当局长。
(11)蒋单拒绝了。他说,我查阅了县志,张董事长的老爷爷是水镇县史上最大的贪官,当时水镇人送他四字:天高三尺。意指他搜括民脂民膏掘地三尺。他也不是累死任上的,而是被暴怒的饥民打死,这些县志上记载得清清楚楚。
(12)领导说,你不要管这些,把书写好,把这老板给我留住就行了。他老爷爷贪不贪,现在有几个水镇人知道?就是这书出来了,有几个水镇人会看。张董事长不过是拿回老家炫耀炫耀。
(13)蒋单说,我不能写这书,我一生极恨贪官,如玉之笔岂能黑白历史,为贪官作传。
(14)领导火了,把桌子一拍,你不写这书,明天我就下你的岗。
(15)蒋单二话不说,从领导宽大的办会桌上扯过纸笔,当即打了辞职报告,一撇一捺,刚刚正正,力透纸背。最后将笔一扔,昂然说道,水镇也不会有人写这书,谁写我都不放过。
(16)水镇人没看过蒋单的辞职报告,但他们都认为蒋单的辞职报告应该是他写得最好的作品。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结局水镇人认为辞职报告就是蒋单最好的作品,更突显了深刻的主题。
B.蒋单原本在肥的流油的县肉食水产公司卖肉,而后却调入了清贫的县文联,后来肉食水产公司倒了,这说明他很有眼光。
C.帮刘老板的家私城对出了下联,虽拒绝了答谢,却希望刘老板以后可以给文联提供赞助,这说明蒋单结交朋友是有目的性的。
D.张董事长要给自己当过县令的爷爷写传记,起初蒋单很爽快的答应了,这是因为他认为帮助县里招商引资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E.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文中第(2)段多次写蒋单的“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说蒋单本人也是个高士,他具备高士的哪些品质?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第(9)段写张董事长圈钱的事,作者说“这是题外话”,既然是“题外话”,是否删除?说说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4分)
将军泪
刘建超
将军不流泪。
将军十二岁那年,揣着两块烤红薯,翻了三十里山路,参军报仇。他牙齿咬破了嘴唇,鲜血直流。村口的老槐树下,白匪肆虐,树上还吊着他父母的尸首。
队伍上很苦,大人都受不了。年少的他受得了,餐凤宿露,酷暑严寒,他从不叫苦。在队伍里长大的他,听到枪声就振奋,托起枪手就痒,打仗就知道往前冲。
暮秋。他带领的一个连,在岐山山坳中与日本鬼子一个中队遭遇。两天两夜,枪炮震聋了山谷,硝烟熏黑了黄土。
硝烟散尽,活下来九个人——他和被他俘虏的八个鬼子。一身伤的他,脸上已经没有任何表情,依然精神抖擞,大声吆喝着俘虏前行。在一个山包前,俘虏开始叽里呱啦地大声说话,显得有些兴奋,前边的一个鬼子也越走越快。如果前边的鬼子拐过山包,就不在他的监视范围了。他急了,端起枪,大声喊:“站住,我命令你们站住!”鬼子依然往前走,前面的一个鬼子还跑了起来。他沉不住气了,手中的枪响了,跑在前面的鬼子趴下不动了。后来从鬼子口中得知,鬼子是看到前面的岐水河了,想去洗一洗。
他受了处分,被降了职。他不后悔,拿了一瓶酒,坐在烈士坟墓前,喝得酩酊大醉。
战火硝烟中,他成长为一名师长。因为他总是把“我命令你”挂在嘴边,大家都叫他将军。这时的他早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是孤身一人。在一次恶战中,将军负伤住进医院,肩膀上还镶嵌着一块炸弹皮。
医院没有了麻药,伤情又不容拖延。
将军对院长说:“别罗嗦了,我命令你,挖!”将军嘴里咬了块毛巾,汗水小溪一般顺将军脸颊流淌。被疼痛扭曲面庞的将军,顺着为他擦汗的小手,看到了白口罩上面的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心中竟涌动一丝柔情。
窝在医院的将军脾气越发暴躁:可每次大眼睛给他换药的时候,将军就会温顺得像只猫。大眼睛手中的棉球在将军的伤口处仔细地抹擦,鼻中的气息缓缓地抚摸着将军的脖颈,将军就恍惚。
那次大眼睛给将军换完药,将军对大眼睛说:“我命令你,嫁给我。”
大眼睛的眼神中瞬间有些慌乱,脸涨得通红,说:“你、你不讲理。干嘛嫁给你?”
将军怔了,说:“那好,我命令你一个月内爱上我。”
大眼睛有些恼怒:“你!你霸道!”
大眼睛找到院长诉说,院长笑了,和大眼睛讲了将军的许多故事。
大眼睛不再去给将军换药。将军也耍脾气,大眼睛不来就不换药。院长讲道理下命令,大眼睛才撅着嘴去给将军换药,但就是不和将军说一句话。将军在大眼睛走出房门前说:“还有28天。”大眼睛被气笑了——老大不小的人了,还跟孩子似的。
敌机又来轰炸,好像是有备而来,一发炮弹已经在医院旁边轰然炸响。人心慌乱,形势危急,医院必须立即转移。
大眼睛焦急地说,院长开会去了,怎么办哪?
将军一把扯掉针头,疾步走向院子中间,大声吼道:“现在听我的命令,先把重伤员往后山转移,快!”指挥着大家有条不紊地快速撤离。
最后一个离开的将军,竟然快步走到院角的一棵树下,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只被炸弹震落到地上的雏鸟。将军轻抚着惊恐万状的小生灵,喃喃地说:“它应该有美好的明天,带着它离开吧。”轻轻地把雏鸟放在大眼睛的手里。
小院顷刻间笼罩在了炮火之中。刚才好险啊,大眼睛充满敬佩地望着从容不迫的将军。
将军伤愈,要归队。大眼睛给将军收拾行装。
大眼睛说:“沟上的桃花开得正艳,好看呢。”
将军说:“大男人看什么花花草草啊。明天我就归队了。你能不能再给我换一次药?”
大眼睛笑了:“你伤都好了,还换什么药啊。”
将军说:“你甭问。给不给换嘛?”
大眼睛不笑了,拿过棉纱轻柔地给将军“换药”。
将军一走,再无音讯。
大眼睛从自前线回来的伤员口中得知,将军下了江南。
疗养所建在风光旖旎的南国海滨。将军坐在轮椅上,面朝大海,手里攥着一团泛黄的棉纱。海风吹来,将军的一条裤管随风舞动。
将军身边传来抽泣声,将军怔了,是年轻漂亮的大眼睛。
“你来干什么?我命令你走开,走开!“
大眼睛笑了:“我转业了,你的命令我可以不执行。我是来给你当拐杖的。”
将军沉吟许久,最后冷冷地说:“你来迟了。”将军用有力的手改变了轮椅移动的方向,缓缓离去,给大眼睛留下岩石一样的背影。大眼睛呆呆地站在海边,海风吹散了她的一头秀发。
此时的将军,胸前正落下大滴的泪珠。
(选自《芒种》2007年第7期)
【小题1】小说的开头部分对将军进医院前的经历的叙说,写出了将军哪些性格特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
 
【小题2】简述大眼睛对将军的感情逐渐起变化的过程(6分)
答:
 
【小题3】请分析文中加线的一段对话所刻画的人物心理。(4分)
答:
 
【小题4】本文题目为《将军泪》,开头却说“将军不流泪”,结尾才点明“此时的将军,胸前正落下大滴的泪珠”,请联系全文,探究“将军泪”的含义。(8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