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2009·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节选自《岳桦》)
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5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熬药  吴克诚
所谓的药大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里,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末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
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在药锅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
越王勾践很善于用文火熬药。越国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他用了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服复国之药。伍子胥在这方面可就逊色了,他输在一个“急”字上,一急,药糊了。急火攻心,自己当然也在劫难逃。
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药都苦。
苦药祛病。
魏征是个善献苦药的人。唐太宗善喝苦药。虽然有时他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咽了下去。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了。病是潜伏着的阴谋,肉眼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到,它一旦现出山水,就势如破竹了。
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我甚至都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房——我至今仍记得那个春夜,月色正好,我溜进父亲的药房,倚着门,看他熬药。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药香如蝶,满室翩跹。父亲说:“过来啊,过来叫药熏熏。”我可不愿让它熏,我一扭头,转身就跑,一地花影都被我踩碎了。
今夜,父亲故去整已十年。当初那些被我踩碎的花影仍在。春夜也在。月也正好。可是再也不会有人唤我熏药……
当初面对那些苦药,我真不应拔腿就跑……
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咽下多少药?
(选自2003年第6期《散文》,有改动)
【小题1】从文中看,“药”有哪些特征?
【小题2】文中为何说“父亲”“也如一味药了”?请作简要解释。
【小题3】第八段中写了一件“我”不愿熏药的小事,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浪迹飞云山
一片云彩飞起来,显出气势,反衬出天空高远;一座山取名叫飞云山,便叫出灵气,也叫出开阔壮丽的万千气象。我攀着山路要离开时,忍不住又一回头。飞云山,实在是黄土地上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
飞云山藏匿在高原的深处,只有赶庙会唱戏时,四周山民才聚拢而来,给山上的财神爷伏卧磕头,布施些小钱。唱完戏,人皆在小路上东西南北地走散。山上财神爷因没有了布施供奉也变得贫困潦倒,庙宇则像废弃的牛棚,只留下一座瘦山清冷地孤立荒野。我也是经过了千回百转地劳累,才最终走到了它的脚底。天地无言的沉寂里,固守荒凉与瘠土的飞云山,让我体验到一种接近生命本体更为真实的东西。
飞云山没有名人题留,连凡夫俗子的“到此一游”也不曾见着半个。山基本是自然的裸露,比起神灵拥挤、大兴土木所谓的名山,飞云山才真正显现了山的本真,它一派自然,没有造作之态,甚至粗糙得让人放不进眼里去。我以为这样的山,倒更能显露它的骨气。
飞云山上几乎没有黄土,好像光秃秃从地上出来的一棵巨大石树。稍站远了看,坚硬无比的飞云山,一团浑然大气。面对它,我躁动的灵魂深深地震撼了!我读出了一种源自生命本体的张扬,我将从此走出狭小的自我,完成一次生命真正意义上的跨越与成长——我们的生命必须消化一种坚硬而崇高的东西。
冬天的飞云山,刻骨地凄厉。风扯过,山上存留了几掬土,长了些焦黑的毛毛草草。它粗糙苦黑得可以,没有亭台楼阁、潺潺流水,只有破败的庙宇。石缝上探出几棵几百年的黑瘦的老榆树,弯曲地伏了下来。它们扎根石缝,有一种不屈的生命的韧性。这个冬日,我面对着几棵冷瑟的老树,缄默在天地浩渺的沉寂里,面对这种生存的悲怆状态而体悟着生命的本质意义。
我曾听到有人叫这山飞银山——传说有人梦想从天空飞来一堆银子。俗气的山名,暴露一部分人注重钱财的浮躁心态。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清贫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阵地。谷子收割了,地里空荡荡的,谷茬成了土地最后的守望者。谷穗谷秆已被拉运到老远的场院上了。它做了许多事情,可丰收不属于它,而它必须经过的还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我注视着谷茬,仿佛注视着我自己。我逃离喧嚣的人群,奔飞云山而来;我抵达飞云山孤独的内心,想完成一次生命的自我释放和调整。
假如把飞云山移于都市,它的粗犷和气势就会被一点点剥落而去,它将成为富有情调的背景,把人带进一个个很世俗的梦里。都市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假山,外表的精美和好看,只能取悦于那些同样精美和好看的红男绿女。它们与荒凉和孤独无缘,走不进我的目光里。它们一旦面对飞云山,将无话可说,只能在杂乱和喧嚣的岁月中日渐麻木僵直。
我来飞云山时尽管是冬日,风也很硬,但还是累出了满头满脸的热汗,脚也隐隐地痛。步行而来的我,磕磕绊绊爬坡下洼,没有像当年的杜甫,骑一匹瘦驴,驴蹄嗒嗒地敲响山路上的青石板。我一下子理解了所谓潇洒、浪漫,就是历经大苦痛后散发出来的一种人格气质。在书房里的我,曾经得意地自封为行走在陕北高原的文学苦行僧。可真行走起来,才觉得这动听的青春宣言下,我将为之付出多少苦累和持久的精力呀。
但是,我知道自己还会来的。我的心情越来越与荒凉孤独的境界合拍,我越来越不耐烦现实的喧嚣和浮躁。但是,我还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有些事情不容你做出选择,这或许就是夹杂在我们整个生命乐章里最苍凉而无奈、最愁苦和悲哀的一串不和谐的音符。
(取材于北城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解说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头,通过对“飞云”二字艺术效果的解说,写出飞云山开阔壮丽的万千气象。
B.写飞云山若移到都市,其粗犷和气势将被剥落,意在说明飞云山不能坚守自己的本真。
C.登山的艰辛让作者明白,走出尘世的喧嚣不是表面的潇洒浪漫,得有经历苦痛的过程。
D.作者通过体悟飞云山找到了精神共鸣,但现实中有些事情无法超越,因此无奈、愁苦。
【小题2】(小题2)文章第六段写到了“谷茬”,这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中写到的飞云山有怎样的精神?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小题4】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写到自己向往“荒凉孤独的境界”而“不耐烦现实的喧嚣和浮躁”。你认可这样的想法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湖畔
李萦枝
①曾经在一本画册中看到过一幅题为《湖畔》的摄影作品:大雪初霁。清冽的湖边,薄薄的雪翅交叠成大片蓬松柔软的积雪。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铁条钉成的长椅,冷铁的黑色凸现在积雪之上。整个画面是静态的、肃穆的,雪梦幻一般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
②这样一个简约的画面在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开了我与画面之间一条想像的通道。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③濒临一湖静水,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被风雨雷电、日月星光穿过。铁椅只是固守,等待一个人,一个与之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
④透过积雪,我看见了铁椅上斑驳的锈迹。这是掩埋在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幸福的印记。在这椅子上,也许曾经演绎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场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一次别去经年后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与独白,初春时节的朦胧与渴望,秋光里的寂寞与怀想,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
⑤曾经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有不同的年轮,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分别来自人生的四个阶段。他是椅子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他在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灵魂的芬芳。过客远去,铁椅就被落叶和霜雪覆盖。
⑥更多的时候,铁椅融进暮色,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它以执著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椅子空空,惟其空着,才承纳了一种博大和无限。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远的呢?
⑦而生命与生命的交织演变出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的荣辱兴衰是一些变换的场景,深入它记忆的最深处。在时间的嘀嗒声里追溯逝水的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如血夕阳与铁骨苍鹰,一马平川上的猎猎战旗与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烟,以及万丈英雄豪气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情……如此,又是一部横卧在时间岸边的汗青史册。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敞开,等待一个人携着风雨挥毫着墨。
⑧我不知道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最初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深入了画面中充满寓意的空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⑨现在,把这张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像它在画中以白雪为背景对生命展开阔大的等待一样,我要让它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在我的内心日复一日地坚守,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比如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飙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蓓蕾在绚烂的一刻极尽辉煌……也许,这样的生命极致一辈子都不会到来,而等待却永远继续。惟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⑩从《湖畔》中走出来,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
【小题1】第⑩段中,“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小题2】请梳理概括文章的思路。(3分)
【小题3】从文章的整体看,重点写的对象是“铁椅”,但文章的标题却是“湖畔”,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4】第②段中,“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章描写“铁椅”在湖畔的“经历”和“等待”时,主要用了什么写法?(6分)
【小题5】请结合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分析“生命的极致”有哪些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的看法。(7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玉米粒有紫色、蓝色、红色等多种颜色。为什么呢?玉米粒是玉米的种子,最里面是胚,胚外面是胚乳,胚乳外面是糊粉层,最外面是种皮。玉米种皮是透明的,所以玉米粒是什么颜色,首先取决于糊粉层是什么颜色,也就是那里含有什么样的色素。糊粉层里的色素属于花青素,根据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表现出紫色、蓝色、红色等颜色。但也有的玉米品种的糊粉层不生产花青素,糊粉层是透明的,这时候玉米粒的颜色就取决于下面的胚乳的颜色。有的玉米品种的胚乳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这种品种的玉米粒看上去就是黄色的。也有的玉米品种的胚乳粒胡萝卜素的含量很低,这时看上去就是白色的。我们平时吃的玉米,就是不含花青素的玉米,其玉米粒不是黄色就是白色的。
玉米是异花授粉的植物,雌雄同株,主要通过风将雄穗的花粉传播到雌穗的柱头上,完成授粉。如果旁边种的是不同品种的玉米,风把花粉吹来吹去,不同品种之间的玉米就容易出现杂交。如果不同品种的玉米粒的颜色是不同的,杂交的后果就有可能在同一个玉米棒的不同玉米粒出现不同的颜色(每个玉米粒各有自己一套基因)。所以在“天然”状态下,很容易出现杂色的玉米棒。要种清一色的玉米棒,反而需要精心挑选、培育。所以我们现在吃的黄色、白色玉米,其实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黄色玉米富含胡萝卜素,营养价值较高,白色玉米则较不容易变质,各有优势。
也有的玉米棒子,在同一个玉米粒里就有不同的颜色。例如有的印第安玉米,玉米粒的黄色背景里散布着紫色的色块、色斑、色线,非常好看。之前人们认为,玉米粒的糊粉层是由一个细胞不停地分裂、增殖产生的。一个细胞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有时候基因会发生变化,例如发生了突变。但是麦克林托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假说。以紫色玉米为例,她认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s基因有时会从C基因中跑出来,跳到染色体的别的位置上,这个过程由一个叫AC的基因控制。Ds基因跑掉后,C基因变完整了,又可以生产花青素了,那么这个细胞的后代就都含有花青素,出现紫色。这样产生的玉米粒,它的糊粉层既有不含花青素的透明细胞,又有含花青素的细胞,玉米粒看上去就是黄色中夹杂着紫色。Ds基因发生跳跃的细胞出现得越早,其后代细胞越多,紫色面积就越大。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基因居然会跳来跳去?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麦克林托克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提出这个假说时,很少有人相信。当时的遗传学家虽然推崇麦克林托克的研究,但是对她提出的这个跳跃基因假说(叫转座现象)很是怀疑。直到分子生物学在七十年代有了大进展,Ds和AC基因都被克隆出来,基因会发生跳跃的机理也搞清楚了,麦克林托克的假说变成了事实,得到了公认。同时人们也发现,转座现象是一个较为常见、很重要的遗传现象,在其他生物体也可能发生,涉及很多功能。1983年,麦克林托克独享诺贝尔生理学奖。玉米的美丽颜色里竟蕴藏着一个重大的遗传秘密,被一个孤独的女遗传家揭示了出来。
(《新华每日电讯》2013.9.13.)
【小题1】下列关于“玉米颜色”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米粒的糊粉层的细胞在分裂时,有时候基因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多种颜色的玉米。
B.不同颜色的玉米杂种在一起,通过风将花粉传播,完成授粉,结果有可能出现同一个玉米棒上的玉米粒颜色不同的现象。
C.玉米粒的颜色首先取决于糊粉层里的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不生产花青素的由胚乳里胡萝卜素的多少决定。
D.细胞分裂过程中,在AC基因控制下,C基因中的Ds基因跑出来,导致这个细胞的C基因完整,就可以生产花青素,产生颜色。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玉米粒是玉米的种子,最里面是胚乳,胚乳外面是胚,胚外面是糊粉层,最外面是种皮。
B.黄色玉米富含胡萝卜素,较不容易变质,白色玉米则营养价值较高,各有优势。
C.转座现象是一个较为常见、很重要的遗传现象,其他生物体都会发生,涉及很多功能。
D.“天然”状态下,如果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玉米杂种在一起,很容易出现杂色的玉米棒。
【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玉米胚乳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但是如果糊粉层里有紫色的花青素,那么玉米的颜色仍表现为紫色。
B.玉米粒在分裂、增殖的过程中,Ds基因发生跳跃的细胞出现得越早,跳跃得越快,其后代细胞越多,紫色面积就越大。
C.如果想要收获清一色的玉米棒,就需要精心挑选、培育,而且不能在旁边种上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玉米。
D.一个玉米中,如果它的糊粉层是透明的,同时胚乳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很少,那么玉米看上去为白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升级换代的诱惑无处不在:这些诱惑来自于更薄的手机、更时尚的笔记本电脑、速度更快的掌上电脑等。但是不断追求更好的电子产品所造成的后果正在显现。每当我们丢弃旧的显示器时,它就成了潜在的危险垃圾。
业内人士探讨如何处理“电子垃圾”的问题已3年之久,情况却还在不断恶化。国际电子回收企业协会说,现在美国人每年要丢弃200万吨电子产品(包括5000万台计算机和1.3亿部手机),到2010年,每年丢弃将近4亿件电子设备。
环保人士说,越来越多的电子垃圾在美国以及国外的垃圾场和河流中缓慢地降解,对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威胁。计算机、电视机和其他先进设备中都含有神经毒素和致癌物质,如金属铅和铍,它们会通过燃烧或是以灰尘形式渗入水路和空气中。目前电子垃圾已成为美国数量增长最快的一种固体垃圾,据美国环保局的数据显示,技术产品中的铅占美国垃圾含铅量的40%。
多年来,美国把旧电脑和电视机海运到中国,人们拆卸这些垃圾以获得废料。但随着不断升高的电子垃圾所造成的威胁超过了中国的容纳和处理能力,美国的决策者和制造商正努力制定一个普遍性的方案来解决该国最新的环境难题。
美国环保局固体垃圾和紧急情况处理办公室执行助理主任托马斯?邓恩等草拟了一份涉及范围更广的电子垃圾回收计划。他说:“现在我们将电子垃圾视为一个问题,许多国家同样如此,这是防止环境污染采取的行动。”
监控全球有毒垃圾贸易的巴塞尔行动网络协调人吉姆?帕克特说:“电子垃圾危机的确存在,当我们采用那些廉价且污染严重的填埋办法时,美国在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
欧盟已经下令,截止2006年夏,在电子产品中要分阶段停止使用几种有毒物质,而到今年夏天,电子产品制造商必须建立一套回收过时的危险产品的系统。
加州已经事先通过了全面的电子垃圾法规:比如1月1日起,该州的电脑和电视零售商必须支付6—10美元的回收费以回收那些废旧商品。其他州也有类似举措。
某些高科技厂商也自行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处理措施:惠普公司保证不再将电子垃圾运往国外,而戴尔公司也同意不出口旧电脑,不拆解或填埋。惠普和IBM公司均以13—34美元不等的价格回收任何个人电脑,有的回收公司说,以有利于环境的方式拆解一台电脑需要花费4—20美元。
这些公司都求助于回收企业,例如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RetroBox公司。自7年前成立以来,该公司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其负责人斯坦普?科尔宾说;“除非我们想在世界上占领一个小国,然后把它变成一个垃圾填埋场,否则我们必须处理好电子垃圾问题。”
【小题1】下列对“电子垃圾”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子垃圾是指那些需要升级换代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电子产品。
B.电子垃圾是指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电子产品而丢弃旧的显示器而造成的具有潜在危险的
垃圾。
C.电子垃圾是指人们丢弃的手机、电脑等具有潜在危险的电子产品。
D.电子垃圾是指人们丢弃的那些具有毒害作用的旧电脑、旧电视等电子产品。
【小题2】根据文意,不属于“我们必须处理好电子垃圾问题”理由的一项是 (  )
A.电子垃圾问题近年来情况不断恶化,而且未来还将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
B.电子垃圾对水源、空气等造成严重威胁,而且还含有一定的神经毒素和致癌物。
C.大量的电子垃圾的输出,给别的国家造成威胁,会成为输入国的环境难题。
D.一些国家及地区正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将通过立法等程序来解决电子垃圾问题。
【小题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美国是产生电子垃圾的大国,美国人现在每年要丢弃200万吨电子产品,到2010年,每年达到4亿件电子产品。
B.由于美国对中国的电子垃圾输入超过了中国的容纳和处理能力,美国制定了一个普遍性的方案来解决这一环境难题。
C.欧盟非常重视电子垃圾的污染问题,将在2006年夏天建立一套回收过时的危险产品的系统和停止在电子产品中使用有毒的物质。
D.虽然人们不断地讨论如何处理电子垃圾问题,但由于人们诱惑于升级换代,电子产品更新频繁,潜在的危险垃圾不断增加,所以电子垃圾问题日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