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火中取栗的人 周晗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难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憾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截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梵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
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梵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
但梵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 (本文有删节)
【小题1】第1段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说出它们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隐士的某种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解决的悖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梵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梵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3】梵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2分)
【小题4】作者认为,“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试就“不屈和挣扎”,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分)
【小题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通过评述梵高孤独惨痛的一生和他在艺术上的狂热追求,探讨了他在艺术和世俗间徘徊的心路历程。
B.本文深入探讨了梵高充满矛盾的内心,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理解和同情。
C.第2段中“看不见的铁墙”,揭露了当时社会浓重的黑暗,竟把梵高的杰作诬蔑为可笑的涂抹。
D.第3段中“突兀”和“不可定义”指的是梵高进入艺术史极为偶然,是独一无二的,公认的成规无法解释。
E.本文显示出这样一种矛盾:纯真善良的绘画大师梵高一生孤独贫穷,这是现实的悲剧,但却是艺术的幸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 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小题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D.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小题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B.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年年初,重庆沙坪坝的罗先生接触到一个叫“早起挑战团”的微信公众号,“挑战”的规则是:每个加入者至少投入10元作为保证金,每天早上在指定的时间内用手机打卡签到,没有签到的人会被扣掉保证金,分给坚持早起签到的人。
从春天到夏天,陆续有用户发现受骗,报警求助。有受害者将这款应用的界面截图上传到网络投诉平台,可以看到用户投入的保证金实时总额最高超过400万元。嫌疑人告诉警方,这个数字是真实产生,而每天没有按时签到需要被扣罚的保证金额度,在后台有一真一假两个数字,客户端的界面上只能看到修改过的数字。例如6月2日实际扣掉了31600元,但只公布和发放5600多元,其余的近26000元,都成为嫌疑人的收入。
沙坪坝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二大队队长杨兵介绍说:“嫌疑人普遍学历都比较高,而且他们在做这个事情之前都咨询了律师的。律师给他们的建议是不要去修改这个数据,就不违法。但是所有人都去修改了数据,因为通过修改数据赚这个钱实在是太容易了,几个月时间,几百万元就到手了。”

(摘编自2018-12-17中国之声 央广记者:白杰戈)

材料二

(图表数据来自猎网平台)

材料三
电信网络诈骗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大多依托在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利用购买来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大部分人一开始会对陌生电话或者微信消息保持警惕,但是当对方轻易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甚至股票账户等具体信息时,骗局就可能由此展开。
浙江金华婺城公安分局民警周平锋介绍:“一线冒充被害人当地的公安机关,声称接到上海公安局的协查指令,说被害人在上海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涉及贪污洗钱案件,而且这个账户上有非法的资金进入,需要被害人配合,不洗脱嫌疑的话被害人就也是嫌疑人。”
“二线是冒充上海市公安局某某分局某个专案组的民警,以调查案件给被害人洗脱嫌疑为名,套取被害人家庭情况、职业信息,最关键的是套取银行账户情况和余额。
“倘若二线诈骗人员没能让受害人完全信服,这时冒充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三线话务员就会登场,“检查官”会让被害人登陆一个网址,显示的是仿冒程度较高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站,然后让被害人在里面看到有自己的通缉令,有账户冻结的手续,让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进而让被害人配合操作,把网银盾插到电脑上输入账号、密码等,最终被操纵。”

(摘编自社会万象央广网2018-12-08)

材料四
2017年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为公民信息安全增添一重要法律保障。同一年,工信部发布加强实名认证、加强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整治等9项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措施;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一个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完善。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但电信网络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和形式不断更新变化,互联网刷单类诈骗、网购退款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等新骗局表现突出。公安机关将不断开拓境外战场,坚持重点类案集中攻坚,持续推动重点地区打击整治,联动相关部门提高打击治理工作水平,坚决维护公民信息和财产安全。

(摘编自2018-08-05北京日报 新华社记者:白阳)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早起挑战团”的游戏规则是加入者每天早上用手机打卡签到,签到者将瓜分未签到者按要求投入的保证金。
B.嫌疑人通过修改数据,使签到者分得的保证金总额远低于未签到者实际扣除的保证金数额,从而实施诈骗。
C.从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涉案总金额来看,虚假中奖所占比例较小,可见人们对中奖类诈骗的防范意识较强。
D.作为新型诈骗手段的电信网络诈骗,其犯罪分子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依托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实施诈骗,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犯罪分子一旦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在实施网络诈骗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B.不管犯罪分子采用何种手段实施诈骗,取得受害人的信任都是必不可少的。
C.网络诈骗虽然花样繁多,也有漏洞,只有摆正心态冷静面对才能更有效地避免上当受骗。
D.网络诈骗在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打击下将得到遏制并最终消灭。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整治网络诈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菜石
三石
在饶城奇石收藏界,龚一笑名望极高,算得上是鼻祖级的人物。很多年前,他就经常跋山涉水淘捡石头。那时玩石的人不多,赚两个钱只够糊口,石头自然抵不过馒头。如今日子好了,有钱人多了,玩石头的多起来。而此时,龚一笑已是奇石满屋,且大部分是捡来的,没花多少钱。
龚一笑于我亦师亦友,我也受他影响,到哪都会捡些石头。不过我的藏品都是一般货色,不入龚一笑法眼。我也无所谓,图个好玩而已。
龚一笑的好石头都锁在里屋,常年上锁,一般不让看。我央求多次外加点蛮横,龚一笑才不情不愿打开门锁,这才得以匆匆以睹。
没想到,有一天去龚一笑家喝酒,酒到酣时,他竟然主动进屋取出一件形如白菜的石头,未经丝毫雕琢,纹理清晰可见。我惊呼一声,“这才叫浑然天成,巧的是竟和铅山白菜碑上描绘得有些相似。”
龚一笑抿着小酒,嘿嘿一笑:“能联想到白菜碑,也不枉你我师友一场。白菜碑上有笪继良的题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当时市委已找我谈话,我将从市直一个清水衙门直接空降到县里任职,且是正职,手上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我蓦然明白龚一笑的用心良苦,正色道:“老师的教诲我必谨记,不过……”“不过什么?”
我狡黠一笑,将白菜石移至跟前:“老师要是放心不下,不如将此石送给我,我必定每日观石三省己身。”
龚一笑脸色大变,一把将石头搂进怀里,连声说“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匆匆将石头搁进屋,出来封门上锁。
我哈哈大笑。
在县里工作,不似在市里那般清闲,我忙得焦头烂额,没有时间把玩石头。但时间久了,竟也有人知道我那一丁点喜好,不时有好事之人弄两块石头请我鉴赏,或者送我把玩。偶尔盛情难却,我会收下一块两块,也找石头回赠,算是玩家之间相互馈赠,也没有把这当回事。曾有一块石头摆在办公桌上,名为“寒江独钓”,是我特别喜欢的。
与龚一笑往来也少了,只是偶然会打个电话骚扰。也有一次,请他来赏石,电话里龚一笑不屑一顾:“你能有什么好石头值得劳师远道。”我说:“还真有一块,就摆在办公室,你来了便知。”
龚一笑真来了,直接推门进来。我从座椅上一蹦而起,兴奋之情难以言表。龚一笑却不理睬我,只顾盯着桌上的“寒江独钓”。我得意地说:“以你的专家的眼光,我这块石头怎么样?”
龚一笑不语,移前移后仔细端详,好一会儿才直起身子说:“嗯,很值钱!”
“值多少?”
“一间房,一间牢房。”
我吓了一跳,“一块石头,不至于吧?”龚一笑怒目圆睁说:“我说是就是,你敢质疑我的眼光。”说完,怒气冲冲摔门而出。
我目瞪口呆,等醒悟过来追出门去,已不见龚一笑踪影。打电话,关机。
呆坐会儿,我满脑子都是龚一笑的怒容,突然十分惶恐,立马叫来秘书,让他将“寒江独钓”还有几块交换的石头一并拿走退回。
第二天,刚进办公室,龚一笑又推门而入,手上捧着那块白菜石,我惊得呆住了。
他已经发现桌上没有了那块石头,遂问道:“你那块石头呢?”“退回去了。”“哼,算你聪明。”
龚一笑将白菜石小心翼翼摆在原先“寒江独钓”的位置,说:“你曾说每日观石三省,今天就遂了你的愿!”
我说,老师怎么如此大方?舍得忍痛割爱?龚一笑又是怒目圆睁,喝道:“想得美!借你的,什么时候不当官了,就还我!”
(《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20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龚一笑有收藏石头的爱好,已经是“奇石满屋”,还写到“我”与他亦师亦友等,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白菜石”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小说的标题,也在构成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C.小说写酒酣时龚一笑进屋搬出他珍藏的白菜奇石让“我”观赏,其实他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教育“我”,可谓用心良苦。
D.小说结尾龚一笑那句话可谓一石三鸟:既有对“我”观石自省的劝诫,也表现他的奇石之爱,还揭示了他吝啬的性格特点。
【小题2】请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寒江独钓”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鸡 缸
(文)孙犁
我家住宅后面就是南市,解放初期,那里的街道两旁,有很多小摊。每到晚上没事,我好到那里逛逛,有时也买几件旧货,价钱都是很便宜的。
有一次,我买了两个磁缸,磁很厚很白,上面是五彩人物、花卉,最下面还有几只雄鸡,釉色非常鲜艳。可能是用来装茶叶或糖果的,个儿很不小,我从南市抱回家中,还累得出了一身汗。抱回来,也没有多少用途,我就在里面放小米、绿豆。
“文化大革命”期间,此物和别的一些磁器被抄走,传说我家有廿多件古董,这自然是其中之一。关于书,我心里是有底的,说有这么多古董,我却没有精神准备。这些磁器都是小贩们当做破烂买来的,我掏一元钱买一件,他们还算是遇到了大头。现在适逢其会,居然上升为古董,我心里有些奇怪。
这当然也是有人揭发的。我们住的是个大杂院,门口有个传达室。其中值班的,有个姓钱的老头,长年穿黑布服,叼着铜烟袋,不好说话,对人很是谦恭。既然是传达,当然也出入我的住室,见到了我的用具和陈设。此人造反以后,态度大变,常常对着我们住的台阶,大吐其痰。不过当时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时代的自然点缀,我也不以为意,我个人是同他没有恩怨的。
冬季,我到了干校,属于牛鬼蛇神。这个姓钱的,作为“革命群众”,不久也到干校去了。有一天,他指挥着我们几个人,在院里弄煤,态度非常专横霸道。忽然,有一个同伴对他说:“钱某某,你是什么人?你原是劝业场二楼的一个古董商,专门坑害人,隐瞒身份,混入机关。你和我们一样是牛鬼蛇神,不要在那里指手画脚的了,快脱了大衣,和我们一起干活!”
当时,我真为这位棚友捏一把汗。谁知这个姓钱的,听了以后,脸色惨白,立刻一转身,灰溜溜地钻进屋子里去了,以后再也不来领导我们。他虽然并没有从此就划入我们这个阶层,同我们去住一个棚子,但这件事,颇使我们扬眉吐气于一时,很觉得开心。
后来我想,一个古董商人,解放以后,变成了传达,内心对共产党当然是仇恨的,也就无怪对进城干部是这样的态度了。他向上级谎报我家有多少古董,也就是自然可信的了。
过了几年,书籍和磁器都发还了。书籍丢失了一些,并有几部被人评为“珍贵”,劝我“捐献国家”。磁器却一件没丢,也没人劝我捐献,可见都是不入流品,也不惹人喜爱的。
我把这些瓶瓶罐罐,堆放在屋子的一个角落里。一年夏天,忽然在一个破花瓶里,发现了一只死耗子,颇使人恶心。我把耗子倒出来,把花瓶送给了帮我做饭的妇女。
这两个磁缸,我用它腌上了鸡蛋,放在厨房里。烟熏火燎,满是尘土油垢,面目皆非了。
时间过得真快,又过了几年。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与外国通商往来,旧磁器旧文物,都大涨其价,尤其日本人敢掏大价钱。那位妇女,消息灵通,把那只花瓶送到委托店论价,竟给十五元。还说,如果不是把人头磨损了一些,可以卖到二十元。她喜出望外,更有惜售之心,又抱回家去了。并好意地来通知我说:
“大叔,你那两个缸子,不要用它腌鸡蛋了,多么可惜呀,这可能是古董。我给你刷刷,拿到委托店去卖了吧。”
我未加可否。但也觉得,值此旧磁器短缺之时,派以如此用场,也未免太委屈它们了。今日无事,把鸡蛋倒到别的罐子里,用温水把它们洗了洗,陈于几案。磁缸容光焕发,花鸟像活了一样。使我不由得有一种感慨,就像从风尘里,识拔了稀世奇材,顿然把它们安置在庙堂之上了。看了看缸底,还有朱红双行款:大清光绪年制。
还查了一本有关磁器的书,这种形制的东西,好像叫作鸡缸。
这不是古董是什么!对着它们欣赏之余,因有韵文之作,其辞曰:
绘者覃精,制者兢兢,锻炼成器,希延年用。瓦全玉碎,天道难凭。未委泥沙,已成古董。茫茫一生,与磁器同。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选自孙犁《芸斋小说》)
注①孙犁: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家之一,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代表作《澹定集》《耕堂序跋》。②文革中,一些人被错误定性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等,统称为“牛鬼蛇神”,其中一部分人被迫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③覃:深。
【小题1】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对做饭妇女劝其卖掉磁缸的建议“未加可否”,因为当时作者认为自己的瓷器不是古董,卖掉也换不来几个钱。
B.作家以辛辣的笔触写出了钱姓老头文革前后的沉沦变化,他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企图在政治、经济上大捞一把,借助某种契机扶摇直上,占据一定职位便作威作福。
C.本文以小见大,通过鸡缸这个小物件折射出十年风雨跌宕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文革现实中的痛苦和丑陋、人性的渺小和卑劣。
D.本文语言之美在于简易平淡,用较少的字,使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情意和状态返璞归真,字简而情深,文尽而意远。
E.小说以物衬人,表明“特殊年代”的客观现实原因定会使人与物具有相同的命运,同时也在呼唤美好和光明。
【小题2】简析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哪几方面的作用。
【小题3】简要概括“姓钱的老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该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小说末尾说“茫茫一生,与磁器同”,作者一生与此件瓷器有什么相同之处?根据作者的人生沉浮谈谈个人发展与社会时代环境的关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继父
邵宝健
不怕你笑话,巷口那个驼背鞋匠是我的继父。他是背上先有座“小山”才不得已弄了个鞋匠的行当,还是因为长期弓着背补鞋钉掌才弄了个“小山”在背上,未可知。他还喜欢喝酒。他那难看的始终绯红的酒糟鼻,就是因为酒喝得过多的缘故。在他两年前和我母亲结婚时,我正对司画女神爱得疯狂。
20岁的男子汉嘛,是很要面子的。继父刚来我家时,我连出门也不好意思。我没有理由恨母亲。她嫁给那个驼背,完全是为了不务正业的我和尚在初中读书的小妹。我有了个继父后,画画就有了物质保障。尽管这样,我一点也不喜欢他。我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
他对我的游手好闲,并不反感;而对我钟情于画画,却有点不以为然。这自然是我的花销要威胁他的酒钱。我还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他对我的警告。
我自小爱好画画,也许是天赋不足,抑或是未遇到机遇,学画多年,至今仍一事无成。但我不气馁。高考落榜后,我索性关起门来潜心作画。那些画友,自从知道我有了个驼背继父,似乎也不大愿意和我切磋画技了。哼!
这天,我恐怕是向母亲要钱多了一点。继父也似乎多喝了点酒,说了许多含糊不清的话。经过母亲的翻译,才知道——他说我已是条汉子了,不能老呆在家里吃闲饭,将来他们两口子总会死的,到时再想成家立业便来不及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和他学习补鞋,以后就可以继承他的鞋铺。
这是什么话!我一气之下,三天不回家。后来还是母亲和小妹把我从我的同学家找回去。
我了解到县城那家裘一品画斋,代人出售画作。我跃跃欲试,手舞之,足蹈之。
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战,我终于完成了一幅油画,题为《傍晚》。我决定用这幅油画去裘一品画斋碰碰运气。一位戴金丝边眼镜的白须长者细细鉴定后,问我想定怎么个价。我踟蹰了。我老做寄生虫,脸上无光啊。我渴望钱。我伸出右手,五个手指撑开:“500元。”那位长者以为定价过高了点,用体恤的口吻要我掉价。
我不想掉价,咽了一口唾液:“就这样定了!”
几天过去了,没有买主。一个月过去了,画面上蒙上了些灰尘。
我终于病了。高烧,昏睡,说胡话。我被送进医院,继父的鞋铺停业了半个月。他在我的病榻前守护了许多个夜晚。这是事后听母亲说的。我在昏睡中还尽说些“傍晚——500,500——傍晚”的胡话,谁也不悟其义。
病愈后,我回家养息。我变得终日无力,不思茶饭,人瘦脸黄,判若两人。
这天,我接受母亲的劝告,外出散步。不知不觉又踱到裘一品画斋。再也没有勇气进去了。那位白须长者发现了我,走出店堂喊住我。我运气像太阳一样升起来了——《傍晚》已在三天前被人买去。
母亲不敢相信,眼眶也湿润了:“原来你的画这么值钱啊。”
继父闻悉此事,特意买了些酒菜,以示祝贺。
自此,我的身体恢复了元气。我画画的热情高涨。
继父继续拼命地做鞋活,还把鞋铺的门面开大了些。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搭了个绿色的玻璃钢雨棚。记得那天,继父特别高兴,哼着小调,把竹梯靠在墙上。他背了座“小山”往上爬的样子,叫人看了直想发笑。突然,只听见他轻轻地“唔”了一声,人便从竹梯上滑落下来。
脑溢血。当夜,继父再也说不出话,心脏停止了搏动。他含着笑睡去,带走属于那个已经消逝的岁月里的沉沉的叹息。
我在整理继父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幅油画藏品——我的杰作《傍晚》!
我捧着画,哀伤和苍凉的情绪急剧地袭来,我号啕大哭。大哭一场后,看着继父的遗像,我决定做鞋匠。至于将来我有没有希望当上画家,那要看我的运气了。
(选自2011年第10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小说第一自然段对继父的外貌描写主要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简要分析“我”终于改变主意“决定作鞋匠”,主要有哪些原因。(5分)
【小题3】这篇小说写的是平常人、平常事,但写得很感人。请你结合“继父”的形象加以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