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通过对基因的研究和开发,可以生产出大量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并形成开发、营销、消费、扩大再生产等一条龙的经济体系,以此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开辟巨大的发展空间。基因经济,又称生物技术经济,无疑是今天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基因经济是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经济或新经济的基因经济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切是因为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包括人类),都具有DNA和各种功能基因,正是它们创造了世上的万事万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基因经济的价值体现在其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上,即发现和利用功能基因。一是人类基因产品。例如,一个肥胖基因的发现和转让,价值1.4亿美元,而利用这一基因生产的供千千万万越来越肥胖的人消费的减肥产品所获利润将是这一基因转让费的十倍至百倍。照此推论,人类基因组的几万个功能基因将会创造天文数字的财富。其次是植物(物别是农作物)基因产品。例如,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如玉米、西红柿、土豆等,去年仅国内的销售利润就达100多亿美元。据估计,在今后5年内美国的基因工程产品和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10年后将达到750亿美元。另外还有各种转基因动物创造的基因产品。荷兰金发马公司的转基因乳牛可以产出含有乳铁蛋白的牛奶和奶粉,这种产品每年的销售额就达50亿美元。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创造的能分泌a1—抗胰蛋白酶的转基因羊每头也价值30亿美元,因为它们能分泌出的这种特殊的酶可以治疗肺气肿。至于其他被称为动物药厂的各种转基因动物其经济价值就难以估算了。再有,如果这些研究机构和公司上市和发行股票,其上市价值丝毫不会逊色于信息经济的规模,而且无论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从实际的效益来看,基因产品和经济都没有网络那种虚拟的泡沫成分,而是实打实的产物和经济。
但是在今天的新经济热中,基因经济的发展却受到制约,这种制约在人类基因上尤为突出。早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之初,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1992年5月巴西召开的人类南北基因组会议上就提出,你们(发达国家)过去已经夺走了我们的石油.黄金,现在又要夺走我们身上仅剩的财富——基因。从此,作为一种看似正义的呼声——基因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任何人都不得把它们占为己有并以此谋取巨额财富——就成为了一种表面上的共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因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就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突破并预计将提前在2003年完成所有DNA的测序时,按西方惯例向来不干预科学研究和开发的政府首脑现在亲自出面过问基因研究了。2001年3月1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共同发表声明,呼吁把有关人类基因的所有原始研究资料,包括DNA测序和基因蓝图向全世界公开,让所有的人共享这一人类丰盛的“晚宴”。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科林斯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前院长瓦穆斯也一直在试图说服美国专利和商标局不要对简单的基因发现授予专利权。
问题的另一面则是,基因研究和产品开发是高技术的复杂而艰苦的劳动以及高风险的巨额投资,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劳动者都有权提出高额回报的要求,寻求知识专利和保护基因研究的成果和产品也是理所当然的。美国加州大学开发了一种人类生长激素的基因产品,但美国基因技术公司未经同意就利用这种产品,于是前者将后者告上法庭,虽然最终以后者败诉并因侵犯专利而赔偿前者2亿美元告结束,但这一事件所触发的问题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美国PTO的生物技术负责人多尔所说,总统的热情支持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总统们的呼吁“根本不会影响到生物技术专利的申报”,因此也阻挡不了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基因专利营利的步伐。
【小题1】对“基因经济”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基因经济是在基因研究开发基础上生产产品并形成体系的经济模式。
B.基因经济是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生产基因产品的经济模式。
C.基因经济又称生物技术经济,是知识经济或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基因经济是通过研究DNA和各种功能基因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
【小题2】(小题2)不属于基因经济的“价值”的一项是(2分)()
A.通过发现和利用功能基因,生产人类基因产品、动植物基因产品,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B.有些基因产品的生产,有利于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丰富农产品和食品市场,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C.在人类基因产品的研究开发上,发现了人类基因组的几万个功能基因,会创造天文数字般的财富。
D.基因经济更符合人们的一般观念,从规模和效益来看会优于信息经济,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小题3】(小题3)对全文提供的信息,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动植物体DNA和各种功能基因的存在是基因经济在新经济中地位重要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根本原因。
B.第二段中多处提到“价值”“销售利润”“销售额”,旨在说明基因经济确实满足了人们实际的消费需要。
C.克林顿—布莱尔声明的观点与前文“表面上的共识”本质上相同,科林斯等人的举动与政府首脑的观点相关。
D.最后一段所说“这一事件所触发的问题”指的是基因研究和产品开发是否享有专利,这个问题与第三段内容有关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14: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目。

张炜
一想到“纸”这个字眼,就让人有一种温煦、一种富足的感觉。拥有许多纸,也就应有尽有了。薄薄的,匀细光润,各种颜色,简直非人力所能为。有人将发明纸的那个人当成神仙,这原是对的。我囤积纸的癖性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不可救药。我用不了这么多纸,也无法传之后世,唯痛惜这些纸在身后的不测命运。当然,我会未雨绸缪,想想办法。
十几岁之前,纸是极珍贵的东西。那时的人吃物匮乏,连青草都吞了,树皮悉数剥下,哪里还有纸。有人吃一种棕色的土,黏而细,有香味,捏成长条,从一端吃下。这时没有纸。小学生的课本是黑粗纸印的,字与纸的颜色几乎相混。但我就在这时对纸着了魔。
我那个粗鲁的继父把纸藏在了床下,翻开他的军大衣和褥子就能看到一叠花花绿绿的纸,极薄,香气四溢,是用来卷烟的。我小心地抽出三两张,这是第一次偷。那时一般人家简直没有一点儿纸头,进门后四下张望半天就是找不到纸的痕迹。这是真正的贫穷。而继父竟然把一叠叠纸压在身子底下睡觉。大概他也知道这有多么奢侈,故而藏得严密,且与之相伴同眠。
后来吃物多了,粮食有了,纸也就不再罕见。最先看到成捆的白纸是在海港路代销店:柜台上有酒坛和醋坛,还有一捆纸。它要五分钱一张,贵极了。我买了一张,妈妈也买了一张。继父脸色很坏,他当然嫉恨。
我把所有的纸写上字之前,先抚摸它。它微笑着,好像说:来吧,给我写上吧。关于纸,我三十多岁算是见了大世面。那是进城后的事,那天由人引领,我来到了一个印刷车间,于是看到了堆成一人多高的纸岭。我的心立刻乱跳起来,两耳嗡嗡响。这些纸垒得像巨石,或卷成了碾砣一样,浑身闪烁着兰花瓣的光泽,嗅一嗅有千层菊的香味。我见四下无人,就伸手抚摸了这成堆成岭的纸。粉白色的纸体温与人相同,约三十六度。黑纸凉一些。有一种橘红色的纸有些烫,像发着低烧。:学,科,网
也就是那不久,有人送给一叠印了方格的纸,美如画幅,我小心地收起。看许多人怎样使用:每一格填上一个字,有趣而神秘。这让我想起了种地:先修好畦垄,然后再播种。
一天半夜,我梦见那一叠簇新的纸打上了雨点,头上急出了汗珠。我醒来一遍遍抚摸完好的纸页,再也没有睡意。
那时我认识了一个姑娘。这是我三十多年里的一个突出记忆。她微胖,有刘海,脸上一层细小的绒毛闪闪烁烁,大眼像猫一样。我对她的到来只有感激。尽管三个月了,我们之间手都没有碰一下,也没有说什么表明心迹的话。渴望结束单身生活。我比她大许多。她第一次来到这寒碜的住处,直笑:你这里什么也没有。
我让她看了纸,一共几叠,其中一些是十几年前的积存了。我送她二十张浅红色的纸,她收下了。我一直记得她转身的样子,那条粗粗的发辫垂在背上。多么好,这座城市有这样的姑娘。
我还想送她一叠方格纸。可是她没有再来。
(选自张炜小说《远河远山》,有删改)
【小题1】请概括“我”囤积纸的原因。
【小题2】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①我把所有的纸写上字之前,先抚摸它。
②我醒来一遍遍抚摸完好的纸页,再也没有睡意。
【小题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色。
【小题4】探究本文的最后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作品,回答文后各题。(共18分)
最动听的歌声
美罗杰·迪恩·基瑟
  “孩子,你乐意替我读点东西吗?”当我刚躲到铁轨旁的一个桥洞里时,那个正坐在火堆旁烤火的老流浪汉就问我。我点点头。
  老流浪汉把背包从背上拿下来,把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倒在地上。我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他。
  “在这里,孩子!”他兴奋地叫道。
  “那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上面贴着邮票的纸卡片。“是像信一样的东西吗?”我问。
  “这叫明信片。”
  我伸手接过那皱巴巴、脏兮兮的明信片,仔细地看着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我发现上面盖的邮戳是一个已经有些久远的的日期:1951年11月27日。
  昨天,我又一次从孤儿院跑了出来。目前,除了躲在这个桥洞里,我没有其他的地方可去。桥洞里时常住着流浪汉,今天我又遇到了一个。
  “你可以给我读读上面的字吗?”老流浪汉又问。
  “老先生,难道你不认识字吗?”
  老流浪汉没有回答。他慢慢地低下头看着地面,然后抱紧了头。
  “如果我说错了什么,我很抱歉。”我低声说道。然后,我看着明信片开始读:“你在美国好吗?我永远都会为你感到骄傲。同时,我也很想念你!爱你的梅妮。”
  “梅妮是谁?”我问。
  “我姐姐。她住在巴黎。”
  “我知道那个地方,在海那边。”
  这时,我看见泪水慢慢地从老人的脸颊流了下来。我想,他一定是想他的亲人了。每当想起我死去的父母,我也会流泪。
  我尴尬地咳嗽了一声,然后把明信片递回给他,说:“老先生,谢谢你跟我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他接过明信片,然后把它放进那件破旧的羊毛上衣的口袋。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教你认字,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看信了。”
  他摇摇头,转身回到火堆旁继续烤火。我也坐了过去。但我们都没有说话。
  几分钟后,老人开始唱歌。
  这是我听过的最动人的歌声。我在孤儿院的电视机里听过许多人唱歌,但都不如老人的歌声动听。
  突然,我听到身后有响声。我转过头,看见了两个铁路护卫队员,手里拿着棍棒,正朝我们跑来。就在我有点发慌时,他们却突然停了下来。我敢肯定,他们也被这如此美妙的歌声音惊呆了。我想这也许是老人的姐姐为他骄傲的原因。
  两三分钟后,老人的歌声停止了。我等着那护卫队员来驱赶我们。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却转身离开了。
  我看着老流浪汉,说:“老先生,你完全可以到电视上去唱。我相信你肯定能成为一个歌星。真的!”
  “我永远不会再在公众面前唱歌了。”他答道。
  “为什么不?”
  “我被迫在公开场合为德国纳粹唱过歌。战争结束后,我就发誓,永远不再在公众面前唱歌。孩子,那是我永远的伤痛。”
  说完,他脱下他的羊毛上衣,卷起袖子,举起他的手臂给我看。他的手臂上有文身,那是几个有点褪色的数字。
  “你为什么文那些东西在手臂上?据我所知,别人文的都是图案。”
  “这是囚犯的编号。”说完,泪水再次从老人的脸颊流下。
  我曾学过历史,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无辜的人成了德国纳粹所建造的集中营里的囚犯,他们被迫去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他们中的一部分被残忍地夺去了生命。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老人,只是默默地看着他。
  老人没再说什么。他重新穿上他的羊毛上衣,然后背起他的背包,朝我挥挥手,就转身走上了空荡荡的铁轨。
  我站在那里看着老人孤独的背影渐渐远去。最后,伴着那最动听的歌声,老人消失在远方。
【小题1】小说两次写到泪水“从老人的脸颊流下”,分别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情感?(2分)
【小题2】老流浪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3】请简述“我”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3分)
【小题4】小说如何渲染老流浪汉的歌声是“最动听的歌声”?标题“最动听的歌声”有哪些含义(6分)
【小题5】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题目。
小 野 猪
格拉齐娅·黛莱达(Grazia Deledda意大利)著 吕六同译
清晨的太阳投射出明丽的光辉,小野猪刚刚睁开惺忪的眼睛,大千世界的三种美妙的色彩便立即映照于它的眼帘——远处天空、大海、山峦的背景上,绿的颜色,红的颜色,白的颜色,熠熠闪烁。
七只猪仔贪婪地吮吸着母亲的奶头,年轻的母野猪刚刚用舌头把它们逐个地舔了一遍,它们当中最后一个呱呱坠地也是最勇敢的猪仔,因吸足了奶汁而怡然自得,立即”噔噔”地离开了它的诞生地——一棵高大的橡树投下的浓密的阴影形成的小天地,朝广阔的世界奔去。母亲发出一声尖厉的嚎叫,向它召唤,但小野猪毫不理会,母猪用嘴把残留在苔藓上的最后几棵橡子咬碎,发出阵阵嘶鸣,呼唤它的儿女。六只小野猪,全都长着一身金黄、乌黑两色相间象绸带一样柔软光滑的绒毛,你追我赶,互相扑打着,跑了回来,唯独第七只小野猪,那个最先到外界去冒险的勇敢者,却不见踪影。母亲睁大布满血丝的眼睛,用那充满柔情而又狰狞可怕的目光巡视周围,露出雪白的牙齿,象山上的啄木鸟一样发出凄厉的悲鸣,然而,小野猪没有回答,它再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小野猪尝到了高贵的奴隶生活的一切痛苦。曾经有许多次,少爷差一点要把它扼死;从那仿佛波浪一般荡漾的天蓝色褶裙下,曾经无数次飞出一双美丽的脚,对它重重地踢来;又有多少次,女佣人嚷嚷: “等到少爷生日那天,我们把它烤着吃了!”
少爷藏在花园的那一头,他带着猎枪、手枪、佩刀和长剑,正在玩打猎的游戏。他瞄准小野猪,忽然又怒气冲冲地跑过来,用脚猛烈地踢它。
一天,厨房里的所有蒸锅都冒出了沸腾的热气。美丽的女佣人在缭绕的烟雾中显得格外神采飞扬,仿佛在傍晚的暮霭迷蒙中显露出的一轮玫瑰红的明月。这天是少爷的生日。
他今天穿了一身淡蓝色的衣服,一头金发梳得油光闪亮,好象戴了一顶镀金的头盔……他朝小野猪冲去,聪明狡猾的小猫一溜烟地逃窜了。他把小野猪拽起来,从厨房的窗口扔到了菜园子里。
小野猪嗅到了灌木丛的气息,心里感到一阵欣喜的兴奋和饱餐后的怡然自得。他瞧见少爷站在厨房的窗子跟前,从皮套里掏出一支手枪,但它却不明白,为什么爬上橡树顶上的小黑猫痴呆地张开嘴,瞪大绿色的眼睛,惊慌失措地注视着它。
一团紫色的浓烟包裹了小野猪。它踉跄地扑倒在地上,闭上了眼睛;但过了片刻工夫,它又睁开粉红色的眼皮,最后一次看了看世界上最美妙的色彩——青翠的橡树,乳白色的房屋,它自己的殷红的鲜血。
【小题1】本小小说揭示了什么主题?小说的的开头和结尾在色彩的描写上有何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简要评析。(200字左右。12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量子世界里的“筋斗云”
潘建伟是国际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他12年前回国组建实验室,培养了一个有着国际一流水平的量子物理实验团队,为中国在该领域迅速走到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贡献。
潘建伟谦和专注,高深晦涩的量子力学,经过他的演绎,变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成为他阐释研究的载体。他说,《西游记》里的“千里眼”“顺风耳”,以电视、电话等形式成为现实。而他现在的研究中,则有通过量子态的远距离隐形传输实现孙悟空“筋斗云”的内容。
“若要让A地的量子态出现在B地,只要先在两地之间建立量子纠缠,然后对两地的量子态分别进行适当的操作,B地的量子态就会将A地量子态的所有特性完全复制过去。这就像孙悟空翻了个筋斗云,一眨眼工夫就出现在另一个地方。”
潘建伟201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当年中科院最年轻的院士。他告诉记者,高中物理的学习,开启了他物理人生的大门。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潘建伟逐步进入了量子力学的研究领域。量子力学告诉人们,观测者的行为是可以影响世界的。这让年轻的潘建伟感受到这个学科在哲学上的积极意义。因此,揭示量子世界的奥秘成为潘建伟毕生的奋斗目标。
1996年,潘建伟前往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那里汇集了当时国际量子物理领域的最顶尖人才和技术。据他讲,当时国内这一领域多偏重于理论,他希望去奥地利学习当时最先进的量子光学实验技术,以后回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自1999年起,潘建伟每年都利用假期回到国内讲学,为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并带动一批研究人员进入这个领域。开始的时候,这个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交叉的新兴领域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其重要性在当时还普遍不为人所理解和认同,甚至有人还质疑量子信息为伪科学。直到潘建伟和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相关论文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质疑声才逐渐减弱,量子信息研究在国内才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经过十多年的钻研,潘建伟的研究成果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事件、7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潘建伟也先后获得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国际量子信息领域最高荣誉国际量子通信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等国内外奖项。
“越是神秘莫测,越能激发起我探究的兴趣。”被爱因斯坦称为“遥远地点间幽灵般的相互作用”的量子纠缠,让潘建伟深深着迷。量子纠缠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地方在于,可用于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量子密码,实现具有战略意义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纠缠的整体性保证了,一旦作为信息载体的量子态被窃听或偷走,一定能被通信双方所探知。
潘建伟说,在国家发改委、中科院和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的团队正在联合相关机构开展“京沪干线”项目,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设千公里级的量子通信通道,并正在发展量子中继器技术,确保安全通信品质不会随着传送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同时,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他的团队正在研发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到时候围绕地球的几颗卫星可以相互间传输量子通信信号,实现全球意义上的量子通信。”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当年留学德国时,在他的宿舍楼下,有一家只有半间店面的小商店,平时主要卖卖青菜、马铃薯,但老板每年都能有5个星期去旅游度假。“相比之下国内在菜市场工作的人,没日没夜地干,挣的钱还不一定够用。”潘建伟说,就是因为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使最普通的民众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利。潘建伟希望,运用量子科技为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服务。(新华每日电讯《量子通信领航人潘建伟的量子梦报国情》)
②潘建伟成了“放风筝的人”,他不断将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人分别送到德国、奥地利等量子信息研究的顶尖国际小组锻炼。而这些特意“放飞”国外多年的年轻人,也都在学成后回国。在潘建伟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家相互取长补短。(《潘建伟:做世界量子通信领跑者》)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潘建伟回国组建实验室,仅用12年就培养了一个有着国际一流水平的量子物理实验团队。显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科学家的专业素养和领导才能。
B.潘建伟用家喻户晓的《西游记》阐释量子力学,经过他的演绎,以“千里眼”“顺风耳”“筋斗云”为载体,高深晦涩的量子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C.获得多个国内外奖项,首次实现量子态隐形传输,与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影响相同。因此潘建伟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实至名归。
D.潘建伟先带动一批研究人员进入量子信息领域,后又不断送年轻人到顶尖的国际小组锻炼。“放风筝的人”,彰显他为国发展量子科学的良苦用心。
E.保证量子纠缠的整体性,防止量子态被窃听或偷走,确保了北京和上海之间千公里级量子通信通道的顺利开通,从而实现全球意义上的量子通信。
【小题2】文章的中“筋斗云”一词有什么丰富的含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3】哪些因素促使潘建伟快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小题4】量子世界对于潘建伟的物理人生有什么深刻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来自俄罗斯沃罗涅什林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使普通的劣质木材变得像石头甚至像钢材那样坚硬。
据沃罗涅什州政府工业、运输及技术革新管理总局副局长戈尔曼-舒金称,该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新年即将来临时向人们献上了一份厚礼。利用他们的这项新发明,我们可以将被人们一度看作是劣质材料而弃用的各种木材加工成为坚固耐久的现代化建筑材料。
舒金还对此项新发明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说明:首先将普通圆木在6个大气压条件下在一种特殊溶液中浸泡15分钟,这样会使这些圆木变得柔软而容易加工;然后对浸泡后的圆木同时进行烘干和模压。在经过上述程序后,这些圆木便根据需要被加工成形状各异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和韧性远远超过珍贵的橡木。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生产秘密,发明者们并没有向外透露有关圆木浸泡溶液配方的任何消息。
据舒金表示,沃罗涅什林业科学院已经通过实验成功获取了如石头般坚固的木料,下一步,科学家们还会将加工出强度和韧性胜过钢铁的木料。
另外,舒金并没有明确说明该院科学家们是否为他们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但他同时指出:“我们向来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的木材(如山杨、白桦、白杨和赤杨)今后将不再受人冷落,我们的新发明能够使它们获得比其它贵重木料更加优质的性能”。
【小题1】下列对“俄罗斯沃罗涅什林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的发明”的作用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A.能使普通的劣质木材变得像石头甚至像钢材那样坚硬。
B.是俄科学家在新年即将来临时向人们献上的一份厚礼。
C.可将弃用的劣质木材加工成坚固耐久的现代化建筑材料。
D.能让我们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山杨、白桦、白杨和赤杨等。
【小题2】下列对新发明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先将普通圆木在6个大气压条件下的溶液中浸泡15分钟,以使其变得柔软而容易加工。
B.对浸泡后的圆木进行烘干和模压之后,便将圆木根据需要加工成形状各异的建筑材料。
C.这项发明能使普通圆木的强度和韧性远远超过珍贵的橡木,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D.这项发明的关键是发现了圆木浸泡溶液的特殊配方,以及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条件。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此项新发明能够代替钢材,将使普通木材和优质木材大大增值,将使钢铁企业受到威胁。
B.由于巨大的商业利益,发明者们不可能向外透露浸泡溶液配方,其他人也无法获得配方。
C.沃罗涅什林业科学院已通过实验成功获取如石头般坚固的木料,今后将加工出强度和韧性胜过钢铁的木料。
D.由于这项发明十分困难,舒金认为该院科学家们还未决定是否为他们的发明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