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
刘先生
阿城
通过韩先生,我认识刘忠先生时,他居然已经46岁了。人还单过。刘先生也是一个美食家——不少单身汉都是美食家。
刘先生年轻时,管不住嘴被人收获当了右派。他的女朋友,满脸歉疚同刘先生黄了。
刘先生是教员。他的专长是语法修辞。他特别爱好这东西(他当成右派,就是因为傻里吧唧地挑中央首长讲话中的语法修辞错误)。他家里的藏书,清一色,语法修辞!天天研究,乐此不疲。当为一代奇人。
  我们常在韩先生家闲聊。刘先生有点不拘小节,侃着侃着,一抬屁股,“嘟”一声。把韩夫人搞得满脸通红。刘先生浑然不觉,问我:“老弟,我问你一个问题……”
  “问罢。”我说。
  “我问你:‘弯曲’和‘弯弯曲曲’,有什么不同?”
  “弯曲和弯弯曲曲——弯曲就是弯曲呗,弯弯曲曲——弯弯曲曲,这个这个,其实也是弯弯曲曲。这是不言而喻的嘛。是不是?”
  刘先生说:“不行不行。如果你给学生讲课,就像你这么说,能行吗?”
  “那好哇,先生你说说看。”
  “简单说:弯曲,就是不直!”他说。
  “我还以为弯曲是直的呢。接着讲接着讲,弯弯曲曲。”我说。
  “弯弯曲曲,就——是:弯上加弯,曲上加曲!”
  “我的亲哥哥,你说得太对了,弯上加弯,曲上加曲,行,天才!”
  说笑着,刘先生掏出一本某大学的学报,迅速翻到某页,指着一则“补白”,不无得意地说:“你看。”我接过一看,是刘先生的文章,《论“弯曲”与“弯弯曲曲”的不同》。这才收了笑,觉得扫兴起来。 
  刘先生也常到我家来。他一来,我女人就慌了。知道他是个挑剔的主儿,做什么吃呢?
  我说,你随便做。文人就是这样,吃饱了,就要发发议论。
  “那——就馅饼?”
  “行,油大点。”
  酣着性子,听完刘先生侃完他的“语法修辞”之新见之后,我笑着说:
  “吃饭罢。行啦,下课罢。语法修辞也不能当新鲜蔬菜吃。”
  “烙饼,”刘先生边吃边讲,“弟妹,像你这么烙,不行。这怎么能行呢?这叫什么饼呀?整个一个鞋垫儿。”
  说得我们夫妇和孩子哈哈大笑。
  我女人倒是十分谦虚。说:“刘老师,你说说,你给讲讲,怎么烙好,我学学。”
  “好!”刘先生说,“比如是烙春饼。”
  “烙春饼。”我女人学生似地重复着。
  “对,烙春饼。用精粉1.2斤,豆油少量。然后,用60摄氏度热水和面,稍饧。”
  “稍饧是啥意思?”我女人问。
  “‘饧’者,‘候’也。”
  “面和好了,等一会儿是吧?”我女人问。
  “对。”
  “然后呢?”
  “然后,分出14个剂儿,按扁。将其中7个,刷点豆油。另外7个呢压在上面。饼铛温热后改成微火,将合在一起的面剂儿擀薄置挡上。面变色了,翻个儿,再烙。烙出后,用净毛巾盖上。”
  “这就行了是吧?”
  “行了。然后,小葱蘸酱加肉炒粉丝卷饼吃。香咸开胃。”
  “对!”女人兴奋了,“看看,看看,又学了一招!”
  于是乎,先生很得意,又讲了“煎胡萝卜饼”“金银煎饼”“肉丝烩蛋饼”“咖喱饺饼”“葱油煎饼”“蛋面薄饼”“芙蓉虾饼”“冬菇肉饼”“木樨饼”,等等,又讲了些炒菜,像“拌腰片”“肉末豆腐”“醋溜鸡蛋”之类。又讲了如何如何做泡菜,什么“牛肉泡菜”“苏联泡菜”“日本番茄泡菜”,由泡菜又讲到咸菜,如“辣萝卜条”“白糖生姜片”“芥末茄子”。把我女人讲得直蒙。
  吃饱了,补几口茶,就告辞了。
  出了门,我说:“刘兄,你得成个家了,差不多了。别太理想化。”
  刘先生说:“不行不行,太不行了,怎么说呢?我对女人不是太理想化,……是很伤心!一个人,挺好……”
  我没再说,只是仰了头说:“今晚的月亮很圆呐,这是农历初几呀,这么圆?”
不久之前,刘先生终于结婚了。并且生了一个女孩。但朋友们说结婚后的刘先生,一点意思也没有了。韩先生说,老刘找的这个女人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好手。“不过”,韩先生说,“正唯其如此,也就把老刘毁了。”说着,韩先生感慨起来:
  “乱世出英雄,逆境造人才。平平淡淡,四平八稳,哪里有什么英才可谈呢!”
(原载《芒种》1993年第1期,有删改。)
【小题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刘先生的形象特点。(4分)
答:
【小题2】结合文意赏析文中划线部分。(4分)
答:
【小题3】小说中“我没再说,只是仰了头说:‘今晚的月亮很圆呐,这是农历初几呀,这么圆?’”一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答:
【小题4】小说结尾韩先生感慨:“乱世出英雄,逆境造人才。平平淡淡,四平八稳,哪里有什么英才可谈呢?!”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呢?请说明。(6分)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
我们为什么会咳嗽?
人们有时会把咳嗽作为暗号,在这种情况下咳嗽是有意识的。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咳嗽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反应,是人体清理呼吸道,排除多余的分泌物、微生物、异物的—种生理反应。当有刺激物(细菌、病毒、鼻涕、污染物等等)进入到肺部,刺激肺部的神经分泌粘液去包裹它们。同时肺又把信号传递到了脑的最下部(延髓)中控制咳嗽的中抠,由咳嗽中枢发出咳嗽的指令。一次咳嗽反射通过三个阶段清理了呼吸道,通常还伴随着声音。
有很多种因素能引起咳嗽,例如吸入烟雾、过敏、吸入食物、空气污染、哮喘、肺部肿瘤、呼吸道感染等。所以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人体为了保障呼喊道畅通的一种自我保护。频繁、严重的咳嗽则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例如普通感冒、流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既然咳嗽是人体保护反射,止咳反而有可能危害健康,特剐是肺病患者更是如此,分泌物积蓄在肺部不咳出来并非好事。所以一般是不提倡止咳的。如果咳嗽过于严重而需要治疗,也应该是针对引起咳嗽的病因,根除咳嗽的因素(例如抗菌、清炎、戒烟),而不是简单地强制止咳。
如果咳嗽严重到影响生活,可以考虑使用止咳药。止咳药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咳嗽中枢、暂时抑制住咳嗽反射而发挥作用。止咳药包括天然的麻醉品,例如从鸦片中提取的可待因,但是它会成瘾。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和中央情报局资助研究寻找“不会成瘾的可待因替代品”,发现右美沙芬既能止咳又不会成瘾,这种合成的麻醉品后来就被广泛用在感冒药中。
中医则把咳嗽看得非常严重,甚至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黄帝内经》),非治不可,出现了许多用以止咳的中草药、中成药。在各种止咳中草药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川贝母。川贝母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有人认为这是其有效成分,但是不同种的川贝母所含的生物碱并不相同。按中医的说法,咳嗽是因为肺有热而生痰,而贝母味苦性寒,能泄热;贝母在秋天采取,味辛,色白,五行中秋、辛、白都属金,肺也属金,而且贝母的形状也像肺,凡此种种,就注定了贝母是润肺化痰的良药了。实际上川贝母是否真的能止咳是很可疑的。在这方面并没有可信的证据。反而有些研究表明它有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川贝母的生物碱可使实验动物的血压下降,并伴有短暂的呼吸抑制,以及血糖升高。临床上有因服用贝母出现心率缓慢、心音弱等心肌中毒现象和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大剂量服用贝母能引起全身出血、血压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
款冬花是另一个著名的止咳中药,它被用来止咳的历史甚至比贝母还要长,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把“咳逆上气”列为款冬花的主治了。款冬花是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款”的意思是至,这种植物在冬天开花,故名。款冬生长在水中,它的花能在冬天破冻而出,中医认为这说明它“本为至阳之物”,所以能“以坚冰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本经疏证》),性温纯阳,和贝母的性寒不同。但是为何性温纯阳也能像性寒一样润肺止咳呢?就因为它是生长在水中的,这叫“从阴生阳”,“禀水中之生阳”,所以就能润而不燥,可以用来治“温热之邪郁于肺经而不得疏泄者”了(《本草崇原》《本草正义》)。只要认定了它能润肺化痰止咳,不管性温性寒,怎么都说得通的。
款冬在西方也是传统草药。井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款冬花有任何疗效。德国管理草药的机构曾经批准甩款冬治疗咽喉痛,但在发现款冬有肝毒性后即禁止使用。款冬花中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包括千里光宁碱和克氏千里光碱,动物实验表明款冬花能致癌,可使大鼠肝脏长出肉瘤。
(《中国青年报》2011.5.13,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咳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咳嗽是人们有意识地发出暗号的一种行为。
B.咳嗽通常情况下是一种人体清理呼吸道,排除多余的分泌物、微生物、异物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生理反应。
C.咳嗽是当有刺激物进入到肺部,脑的最下部(延髓)中控制咳嗽的中枢发出咳嗽的指令来清理呼吸道的一种应激性行为。
D.咳嗽是人体为了保障呼吸道畅通的—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小题2】下列各项中,作为“不提倡止咳”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咳嗽本身不是病,它一般是吸入烟雾、过敏、吸入食物、空气污染、哮喘、肺部肿瘤、呼吸道感染等而引起的。
B.咳嗽是人体保护反射,止咳反而有可能危害健康。
C.止咳药是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咳嗽中枢,暂时抑制住咳嗽反射而发挥作用。
D.很多止咳的中西药如右美沙芬、川贝母、款冬花在临床上表现出对人体极大的危害性。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全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A.咳嗽需要不需要治疗,应该是针对引起咳嗽的原因。
B.麻醉品能作用于大脑中的咳嗽中枢、暂时抑制住咳嗽反射。
C.川贝母含有大量的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是止咳的有效成分。
D.款冬花中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它有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守门员
张国平
守门员从入口通道走进赛场时,抬头看了看毒辣辣的太阳。光线太刺眼,守门员下意识地拽了拽帽沿。顺着碧绿的草坪,守门员抬头望见看台上人山人海,几幅标语非常醒目:球可输,骨气不能输!站直了,别趴下!赢也爱你输也爱你,熊包不爱你!
守门员心里一阵酸楚,看台上的人不可能知道,这场球赛完他们的球队就要解散了。无论输赢,他们的球队都铁定要降级,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他才有这次上场的机会。守门员是替补,而且是第二替补,作为三号守门员的他平时很少出场。
从队友迷茫的眼神和沉重的脚步,不难看出他们的心情。在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愿意出场,对方只要净胜两个球就稳入甲A,对方的实力又远在他们队之上。输是肯定的,而且可能会输得很难堪。这必然影响队员日后的身价,与其很难堪地输掉,还不如不出场。
守门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告之出场的,他也不想出场,一个赛季都没有出场机会的他,在这种情况下无疑是替罪羊。他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前途,像他这样的处境,这样的年龄,在转会市场上是很难被摘牌的。这场比赛后他也许将永远挂靴退役。他为自己短暂暗淡的运动生涯而悲哀。
但他却欣然接受了教练的安排,因为事先有人悄悄给他打过电话,如果净放对方两个球,他将得到一笔天文数字的收入。他太需要这笔钱了,因为年迈的父亲患严重肾病,正需要钱去医治。因为家境窘迫,父亲已延误了很久,姐姐打电话告诉他,医生一再叮嘱必须马上手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的球队成绩不佳,俱乐部实力不强,何况他又是替补,他没有积攒下多少钱。是父亲把他带到足球场,让他走向运动生涯的。父亲烟瘾很大,当年为了能让他穿上舒适的球鞋,毅然戒了烟。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只是个替补。他常常为此而感到深深的内疚。
这是唯一的机会,他不能眼看父亲因没钱医治而离他远去。他想了一夜,咬着牙对自己说:放水。
看到对方球员趾高气扬志在必得的表情,守门员的心里在流血。守门员还是在门柱上磕了磕鞋跟,他要给全场观众一个姿态:我在努力守门。
开场的哨声鸣起,对方在几乎毫无设防的情况下长驱直入,对方的前锋顷刻间就出现在他的面前,前锋飞起一脚,来了个凌空抽射。他象征性地做了侧扑,黑白相间的皮球利箭般地应声入网。1:0!比赛开始才仅仅一分多钟。
难道我们的后卫也接到过同样的电话?守门员弯腰去拣球时,暗问自己。
好长一段时间,比赛双方都只在中圈一带拼抢,场面很惨烈,人仰马翻,但守门员心里却清楚,那只不过是在作秀,掩人耳目而已。
中场比赛即将结束,对方后卫一脚长传,对方前锋箭一样插入禁区,起脚垫射,皮球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飞入网底。2:0,上半场对方已奠定的胜局。看到对方前锋在绿荫场上狂奔祝贺,守门员一阵心酸。
休息室里死一般沉默,教练员根本没布置什么战术,只是一味地抽闷烟。缭绕的烟雾里,教练的脸一片通红。教练那布满沟壑的脸,突然让守门员想起了老父亲,他的心又被什么东西咬疼了。
当守门员再次走出休息室时,看台上风云突变,吆喝声漫骂声不绝于耳。守门员看见一瓶纯净水“噗”地摔在场边的跑道上,屈辱感迅疾淹没了他的心。
也许是受到了刺激,守门员的队友在场上奔跑的速度明显加快有力了许多。在一阵阵呐喊声中,守门员看到队友居然冲进了对方的禁区。进球了!看台上的辱骂声被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取代。对方对这种情况始料不及,一阵自乱阵脚,攻守毫无章法。一次次反扑都被守门员队友顽强阻击住。
眼看比赛即将结束,对方前卫一脚妙传,前锋斜插直奔禁区。前锋的体力也消耗殆尽,踢过来的皮球少气无力。扑还是不扑?守门员面前晃动的是父亲那沧桑的脸。守门员犹豫间,皮球缓缓滚进网窝。
看台上顿时又骂声四起。守门员耷拉着脸对自己说:结束了,终于结束了。这时看台上一阵混乱,守门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守门员退场时,头上重重地挨了一下。他隐约听见仿佛有球迷跌下了看台。
守门员在休息室正抚摩着头上的伤口,手机突然嘀嘀地响个不停。姐姐在那头急切切地喊:“爸不行了,马上来医院!”
守门员飞到医院时,父亲正被医生推出急救室,头上却蒙着白布单。“爸!” 守门员泣不成声。“还有脸哭?不是你,爸会这样吗?”姐姐哭着嚎。 “我、我……” 守门员嗫嚅着。姐姐说:“爸听说你有比赛,执意让我扶他去看,可你、可你……让爸一气之下跌下看台。”姐姐哽咽了。
“爸!” 守门员声嘶力竭一声嚎,双膝“扑通”跪在地上。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使故事扑朔迷离,使主人公形象更具传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写球迷落下了看台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而是在结尾才写明那人就是守门员的父亲,这样便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
C.作为线索的守门员的父亲虽然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能够使小说在情节方面不显得单一,在内容方面更趋向饱满。
D.小说采用反转式叙事技巧,即故事的结局与开端恰好相反.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效果。
E. 小说通过在一场没有希望的球赛中展现守门员与环境的冲突,凸显守门员的悲剧命运,而带有浓浓的人情味。
【小题2】小说中的守门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结尾具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4】张国平的小说创作具有显著的民间色彩民间立场,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分)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近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志B辑:生物科学》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催产素与野生黑猩猩维护彼此合作关系密切相关。
能够相互合作的动物活得更久,并且它们的后代有更好的生存机会。人们发现,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合作动物中,密集和持久的社会关系主要存在于相互有遗传关系的动物之间。但有时候,这样的合作也出现在相互之间没有亲属关系或同一性别之间。
在人类和其他合作的哺乳动物中,神经肽激素催产素(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的一种)在促进家庭成员和性伴侣之间的个人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凯瑟琳克罗克福德、罗曼维提希和同事们对这一激素在野生黑猩猩之间合作关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他们选择了一群生活在乌干达布顿哥森林中的野生黑猩猩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催产素与黑猩猩维护合作关系密切相关。黑猩猩在与合作伙伴相互梳理毛发后,其尿液中的催产素较高,这其中遗传亲属关系或性兴趣没有起任何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塑料袋和树叶收集了33个雄性和雌性成年黑猩猩的尿液样本,测量了这些动物在互助梳理毛发前后的催产素含量。结果表明,那些与合作伙伴进行互助毛发梳理后的黑猩猩催产素水平特别高,而这与两个动物之间是否是亲属没有关系。反之,同样一只黑猩猩和群里没有合作关系的黑猩猩进行了毛发梳理,或者根本就没进行毛发梳理,它的尿液中催产素水平就比较低。此外,研究表明,动物的性别和年龄、毛发梳理的时间以及其他因素并没有显著影响尿液中催产素含量。
克罗克福德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催产素含量的增长与两个因素的组合有关,互助毛发梳理和合作伙伴关系。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亲属和非亲属合作伙伴进行互助毛发梳理后催产素含量一样高。在黑猩猩中,催产素似乎在维护合作关系上发挥了超越遗传关系的关键作用。”
维提希称:“这是首个不抽取血液测量野生动物催产素的研究。我们开发出这种方法,可以检测自然栖息地不同类型合作生活的野生哺乳动物的行为对生理测量值的影响。”通过新的方法,科学家们将来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可对个别行为,如合作或攻击,在同一荷尔蒙水平上进行相互比较。
(取材于《科技日报》2013年02月28日)
【小题1】下列对文中“催产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催产素是人类和其他合作哺乳动物中的神经肽激素,是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的一种。
B.催产素与野生黑猩猩维护彼此合作关系密切相关,与遗传亲属关系或性兴趣无关。
C.动物的性别和年龄、毛发梳理的时间以及其他因素并没有显著影响尿液中催产素含量。
D.在黑猩猩中,催产素一定是在维护其合作关系上发挥了超越遗传关系的关键作用。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相互合作的动物活得更久,后代有更好的生存机会。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因此对催产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B.人们通常认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合作动物中,密集和持久的社会关系主要存在于相互有遗传关系的动物之间。
C.科学家们的研究对象是一群生活在乌干达布顿哥森林中的野生雄性黑猩猩,收集其尿液样本来测量催产素含量。
D.科学家们已通过新的方法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对个别行为,如合作或攻击,在同一荷尔蒙水平上进行相互比较。
【小题3】请简要说明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对“催产素”研究的方法与以往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初时,舒缓如空濛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扬扬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展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节选自《灯花带梦红》)
最后两段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宋真宗赵恒,曾作《励学篇》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两句,是这种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令天下士子趋之若鹜,成了国人读书的动力,实有贪官文化之嫌。
上行下效,接着文人汪洙紧步圣意,搜集整理出《神童诗》一卷,将读书功利化进一步揭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当然,神童诗还有其他题材的作品,但主要是宣扬读书做官,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
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不再是学做人,为立身,而是为“仕”,为功名利禄。韩愈说:“其学其问,以之取名致官而已。”顾炎武说:“凡今之所以为学者,为利而已,科举是也。”只要学得好,就可以做官,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乾隆深有感触地叹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习难返,士之所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尝有志于圣贤之道。”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知识阶层除了求官之外,什么都不关心。这些满脑子“升官发财”思想的人一旦当了官,便如同饥饿者扑到面包上,不疯狂敛财才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其最基本的写照。更有甚者,富可敌国。明宦官刘瑾,贪腐的白银比张居正十年改革充实起来的太仓还多十倍。所以,尽管朱元璋大开杀戒,贪官们仍如过江之鲫,直掏得大明王朝空虚如洗。李自成打开崇祯的国库,发现只有区区二十万两银子,不禁哀叹其怎能不亡。但刘瑾比起后辈和珅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今天反腐形势之所以严峻,贪官丁仰宁一语道破天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有学者痛陈如今的某些大学道德高地失守,被铜臭腐蚀,培养出来的人智商高,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大学已经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温床”。
诚然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如果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就误入了歧途。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从源头上防微杜渐,有必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对一些学校提倡学生阅读的《千字文》《神童诗》等来一番梳理,像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删除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此举,港台一些学者认为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笔者以为,时代变了,教育也要变,否则就是拿糟粕当香饽饽,饮鸩止渴,帮倒忙了。
【小题1】下列关于“功利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这既是一种功利教育,更有贪官文化之嫌。
B.“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是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历来是读书人的动力,它们腐蚀了读书人的思想。
C.文人汪洙为了迎合皇帝,搜集整理出了《神童诗》,将读书功利化更进一步,诗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证明之一。
D.《神童诗》中的作品全部都以宣扬读书做官为题材,认为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利教育。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术得到极大尊崇,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这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B.不论是韩愈还是顾炎武,甚至乾隆皇帝都意识到,为学者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之下,除了谋官,什么都不关心。
C.在“升官发财”思想的支配之下,为学者一旦当了官,只能是疯狂敛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不足为奇了。
D.“知识改变命运”此话不假,但我们也不能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否则便是误入了歧途,对受教育者是一种误导。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今天反腐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因为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
B.道德高地失守的某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虽然智商高,但他们可能会极端利己,这样的人一旦掌握权力,造成的危害会很大。
C.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想真正杜绝腐败之风,就必须得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D.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对《千字文》《神童诗》等书中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进行了删除,但港台一些学者以及作者本人都认为此举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