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7分)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   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小题1】“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有何作用?(4分)
【小题2】“你--你贵姓?”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2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H 题。
快乐由什么决定?
础德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时,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反应?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最主要的生理原因是一种叫“内啡呔”的物质在起作用。当人感觉快乐的时候,大脑便会分泌出“内啡呔”,并指示神经系统传达“快乐的讯息”到全身。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其实很大部分是大脑中内啡呔浓度的外在表现。
很多青年人喜欢向那些成功者请教成功的秘诀,他们得到的答案往往如出一辙:去做你最喜欢的事,这样你才会焕发出全部的热忱,并坚持到底,取得成功。这的确有道理。因为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脑中会释放内啡呔,这种东西让我们快乐。如果一项工作让你的内啡肽高度分泌,当你进入这样的工作状态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愉悦,沉浸在自我欢乐的海洋中。工作中固然也有挫折和艰辛,但是你身体在工作中产生的这种快乐足以打败这种艰辛,而这种境界最容易让你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与灵感,也就容易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你能够成功。而同样的工作给其他人(假如他们对它不感兴趣,只是为了谋生而选择做这件事,他们身体里就不分泌内啡呔)带来的只是艰辛,他们当然体验不到快乐与忘我的境界,所以也不容易成功。因此,选择一份你喜欢的事业,等于你能够享受到快乐的同时还能挣到钱,并比别人更容易成功,而这些都是由于你身体里分泌的激素物质在起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爱情物质,它能产生一种欢欣的感觉。当你头脑中充满着这些爱情物质的时候,也正是你意乱情迷的时候。一旦爱情物质消失,人也就从这样的迷醉状态中恢复过来,或者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失去了爱的感觉。一般来说,这种物质的浓度高峰持续时间不会超过30个月。因此许多人悲观地认为爱情注定不能永恒。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夫妻可以白头偕老呢?这是因为很庆幸,我们在多巴胺分泌下降时,又开始分泌一种新的激素——内啡呔。夫妻长期相处,血液中内啡呔的水平就会逐渐增加,从而使两人相互依赖,甚至不可分离,也称为感情的进一步深化。这种情况所产生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依赖作用,或者说成瘾。当你的另一半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不舒服。单纯地从化学角度上可以说,这是白头偕老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情不好时,到操场上跑几圈,心情就会有所改变。这是偶然的吗?对于这种现象,美国心理学家马尔曼做了研究,结果发现:人在运动后,焦虑、抑郁的水平显著下降,而愉快程度则会显著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长期参加锻炼的人其快乐程度和不参加或不坚持参加锻炼的人相比,也有明显的数据差异。这是因为运动本身可以促进人体的内分泌变化,大脑在运动后会产生内啡呔,在内啡呔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9期)
【小题1】根据原文,下列关于“快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快乐是一种心理反应,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感觉;也是一种生理反应,快乐的感觉与大脑分泌的内啡呔有密切关系。
B.快乐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成功,当人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打败工作中的挫折和艰辛。
C.快乐可以帮助夫妻白头偕老,当爱情物质“多巴胺”不再分泌时,内啡呔反而会增加,从而使夫妻相互依赖,感情进一步深化。
D.快乐可以通过身体运动获得,因为大脑在运动后会产生内啡呔,在内啡呔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完全取决于大脑中内啡呔的浓度。内啡呔浓度高,幸福程度就高,内啡呔浓度低,幸福程度就低。
B.如果为谋生而选择做事,人的大脑里就不分泌内啡呔,就体验不到快乐与忘我的境界,也发挥不出创造力与灵感,就不易成功。
C.悲观者认为爱情注定不能永恒,因为决定爱情的物质多巴胺浓度高峰持续时间不过两年半,而以后人们会逐渐失去爱的感觉。
D.体育锻炼会产生短期情绪效应:运动可减少人们的焦虑感,使抑郁心情得到一定释放,而且能显著提高锻炼者心情愉快程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说历史,可以有多种说法。
最常规的是“正说”,比如《三国志》和《大唐西域记》。最流行的是“戏说”,比如《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三国演义》是“戏说”吗?是。因为它不但“演义”(发挥),而且“演变”(篡改)。就算它态度严肃,不是“戏说”,也有歪曲编造成分,是“正说”加“歪说”,甚至“胡说”。不过《三国演义》还只是“走调”,《西游记》就“离谱”,只好称之为“大话”。我们现在都知道《大话西游》“大话”了《西游记》,很少有人想到《西游记》才是“大话”的祖宗!但《西游记》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谁都知道那是神话。《三国演义》就不一样了,很多人把它当作历史来看,甚至以为那就是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是不叫《大话三国》的“大话三国”。
看来,小说家言是靠不住的,比较靠得住的是历史家言。
然而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历史文献的人却凤毛麟角,“正说”的影响力,与“戏说”“大话”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呢?因为后者好看,前者难懂;后者有趣,前者乏味。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想满足趣味就难免“上当受骗”,要弄清真相就必须“硬着头皮”。这就矛盾,读者也就两难,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我以为就是“趣说”。所谓“趣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
趣说并不容易。首先作者得有趣,其次得有文学修养。所谓“有文学修养”,就是要有文学感,这是一种体验的能力,品味的能力,把握情调的能力。
有文学感的人一般也都有历史感,因为文学是人学,史学也是人学。没有人,就不会有历史,
也不会有文学。所以,要想理解历史,必须参透人性。历史是不能复原的,你顶多只能散乱地见到些秦砖汉瓦,依稀听得鼓击钟鸣;然而人性却相通,正如今日之苍穹,正是当年之星空。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关隘(历史条件)可能已荡然无存,可彼时的明月(共同人性)又何曾消失?因此研究历史也好,讲述历史也好,都必须“以人为本”,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以人为本,历史才是有意义的;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一桩桩历史事件和一个个历史人物在我们面前才可能变得鲜活起来。这些鲜活的故事和生命将促使我们反省历史,反省社会,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
(取材于易中天《历史总是让人惦记》,有删改)
【小题1】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三国演义》是不叫《大话三国》的‘大话三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国演义》较之于《西游记》只是“走调”而未“离谱”,只好称之为“大话”。
B.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来看,甚至以为它记述的就是历史,所以称之为“大话”。
C.《三国演义》因包含小说家的加工与创造,是没冠以“大话”之名而有其实的“大话”。
D.《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巨著,有大视野、大场面、大气势,因而属于“大话”。
【小题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像《西游记》这样的神话小说,作者是可以因需编造的,而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则不可以编造。
B.作者认为,要想了解真实的历史,相对来讲,历史家的话是比较靠得住的,而小说家的话是靠不住的。
C.人们要想弄清历史真相就必须读历史家的作品,要读历史家的作品就必须“硬着说头皮”,此外别无它法。
D.趣说历史,作者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性条件,那就是他首先得有趣,其次得有文学修养,也就是要有文学感。
E.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讲述历史,只有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才可能使历史事件和人物变得鲜活起来。
【小题3】说历史主要有哪三类说法?其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寻找贝多芬

肖复兴

①有一段时间,我突然不喜欢贝多芬。我觉得世上将贝多芬那“命运的敲门声”过分夸张,几乎无所不在,现代轻音乐队也可以肆意演奏他的《命运》。强烈的打击乐莫非也能发出“命运的敲门声”吗?贝多芬虽非指明路灯那样的思想家,也不能通俗得如同敲打不停的爵士鼓。

②有一段时间,我如这些浅薄的人一样,对贝多芬所知甚少。其实,他所拥有的,不只是《命运》和《英雄》。

③一个闷热无雨的夏夜,我忽然听到美国著名小提琴家雅沙.海菲兹演奏的小提琴。那乐曲荡气回肠,一下子把我带入另一番神清气爽的境界,让我深深感受到天是那样蓝,海是那样纯,周围的夜是那样的明亮、深邃、清凉一片沁人心脾……

④后来,我知道,这是贝多芬的乐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⑤贝多芬原来也还有这样近乎缠绵而美妙动听的旋律。我还知道:正是创作这只协奏曲的那一年,贝多芬与匈牙利的伯爵小姐苔莱丝.博朗斯威克订了婚。他将他的爱情心曲融进了七彩音符中。

⑥贝多芬不是完人,却是一位巨人,当我更多地接触了一些他的音乐作品,才深感自己面对一座高山、一片森林,原来却一石一叶而障目,自己远远没有接近这座山这片林。贝多芬并不是夏日流行的西红柿和冬天储存的大白菜。他不能处处时时为你敲门,也不会恋人般无所不在的等候与你相逢。它需要寻找,用心碰他的心

⑦春天,我从海涅故乡杜塞尔多夫出发,到科隆,然后来到波恩,我是专门来寻找贝多芬的。那一天到达波恩已是黄昏,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沾衣欲湿濡,丝丝缕缕。踏上通往波恩小巷的碎石小道,我心里很为曾经对贝多芬的亵渎而惭愧。对一个人的了解是世上最难的事,对音乐的认识,我真还只是识简谱阶段。此行,算是我对贝多芬真诚的歉疚。

⑧不管别人如何理解贝多芬,我心中的贝多芬的外表,绝不像街头批量生产的那种贝多芬石膏头像。我懂得,他所经历的痛苦远远比我们一般凡人多的多,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天天咬着嘴角、皱着眉头、忧郁而愤恨的人。正因为他对痛苦的经历与认识比我们多,对爱与欢乐渴望的意义才比我们更为深刻,更为刻骨铭心而一往情深。他不是那种描绘性的作曲家,而是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心和灵魂进行创作的音乐家。我想,正因为这样,在他创作的最后一部《第九交响曲》中,既有庄严的第一乐章的快板,也有如歌的第三乐章的慢板,更有第四乐章那浑然一体高亢而又深情的《欢乐颂》。听这样的音乐实在是灵魂的颤动,是心与心的碰撞,是情感世界的宣泄,是人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升华。

⑨小巷不长。很快便到了一座并不高的小楼前。可惜,我来晚了,早过了参观时间,贝多芬故居的门已经紧闭。无法亲眼看看贝多芬儿时睡过的床、弹过的琴,和他那些珍贵的手稿。我只有默默的仰望着二楼那扇小窗,幻想着这一刻,贝多芬能够从中探出头来,向我挥挥手,或者从那窗内飘出一缕琴声,伴随着他那一阵阵咳嗽声……

⑩在德国波恩市政大厅前宽敞的广场上,我看见了贝多芬。他穿着破旧的大衣,手搭在胸前,双眼严峻却不失热情地望着我。那是屹立在那里的一座贝多芬雕像。在这里,即使没有雕像,贝多芬的影子也会处处闪现,他的音乐日夜不息的流淌在波恩小巷乃至整座城市上空,然后顺着莱茵河一直飘向远方。

⑪广场旁传来一阵六弦琴声,那是在一座商店的屋檐下,一位流浪歌手正在演奏。在杜塞尔多夫,在科隆,我都曾经见过他。他似乎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每次不管听众有几个,也不管有没有人往他甩在地上的草帽里扔马克,他一样激情而忘我的演唱或演奏。这一天,同样没有几个人在听,他同样认真而情深意长地弹着他的六弦琴。

⑫我听出来了,那是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小题1】在课本中我们学过肖复兴的散文作品 __________
【小题2】简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请对第⑨段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是(  )
A.批量生产的贝多芬石膏头像咬着嘴角、皱着眉头,体现了人们对于贝多芬的片面理解。
B.贝多芬的音乐主题与风格多样, 是用心和灵魂进行创作的,欣赏他的音乐使人灵魂颤动。
C.第②段承上启下,由我也其他人一样对这位音乐巨匠所知甚少转入对其音乐多样的叙述。
D.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展现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与音乐成就,富有思想内涵。
【小题5】第⑪段写流浪歌手弹奏贝多芬的《致爱丽丝》有何用意?
【小题6】文章以“寻找贝多芬”为题,请概述作者的“寻找”过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罗宾·威廉姆斯,忘了把欢乐留给自己
生与死,乐与苦,欢喜与悲哀,辉煌与寂灭,这些看似两极的东西,其实只是命运之书同一页上的正反两面。2014年8月10日深夜,美国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下文称罗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翻过了这一页,给全世界的影迷留下一个悲伤的背影。
“最不可能成功”的人成功了
罗宾的名字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他一生主演了80部电影和26部电视剧,80%以上是喜剧。他先后3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1998年,凭借在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出色表演获得第七十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还曾11次获金球奖提名,并6次获奖,包括第六十二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7次艾美奖提名,2次获奖;13次美国喜剧奖提名,10次获奖。用一位喜剧同行的话说,“他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让如此多的人欢笑”。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喜剧天才却有着一个孤独的童年。1951年,罗宾出生在芝加哥。他的母亲劳瑞是一名模特。他的父亲罗伯特则是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管。富裕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他曾说:“理想的童年我只听说过,从没见过。”父母都很忙,他总是孤独地在豪宅里玩200多个玩具,或者和狗捉迷藏。
他说,自己小时候总是怕被父母抛弃,千方百计引起他们的关注。母亲常讲些粗俗的笑话,让他父亲很尴尬,小罗宾却每次都乐不可支。而他也学会了用笑话来取悦母亲,还会故意模仿祖母的笨拙动作,让母亲哈哈大笑。
上学后的罗宾读书、踢球都很努力,却总是被欺负,甚至放学回家经常要走不同的路线,以避开那些坏孩子。高中毕业时,同学们投票,选他为“最不可能成功”的人。
但罗宾成功了。1973年,他被纽约著名的朱丽叶音乐学院录取,学习戏剧表演。毕业后,他从旧金山的一家俱乐部走上脱口秀舞台,一步步踏入喜剧表演的世界。也许是因为内心渴望与人交流,他喜欢脱口秀那种与观众热烈互动的氛围,甚至他在好莱坞功成名就后,还常去俱乐部表演脱口秀。他说:“这就是我放松的唯一方式。”
罗宾的喜剧天分宛如山泉,源源不绝地涌出。1978年,他在电视剧《幸福日子》里客串了一个角色,和他配戏的演员回忆说:“当时我的角色要求保持一副冷漠的面孔,但这根本做不到。因为无论你跟罗宾说什么,他接过话头,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那么好笑。”1980年,罗宾开始涉足电影圈,在处女作《大力水手》中,主演卡通人物大力水手波皮,他从鼻子到下巴都像极了波皮,让人忍俊不禁又印象深刻。
罗宾最初走上演艺道路时,他的父母并不看好。在他获得奥斯卡后,曾在获奖感言中拿父亲开玩笑:“我想感谢我的父亲。我跟他说想当演员时,他说:‘太棒了,那学点专业以备不时之需吧,像是焊接之类的。’”
在中国,罗宾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对于国内的文青影迷来说,最热爱的却并不是他的喜剧,而是他在电影《死亡诗社》和《心灵捕手》中扮演的两位升华了年轻人灵魂的老师。在他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两部电影的台词被无数人转引。“抓紧时间,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他让年轻人走出自己心灵的高墙,去体验真实的人生。影片中,罗宾温暖的笑容,坚定的眼神,定格成没完没了的担忧和焦虑
几十年来,罗宾在艺术世界恣意嬉游,但他的人生却逃不脱诸般不幸。
毒品和酗酒曾是他难以摆脱的魔鬼。他说这是“用来填补心中黑洞的方法”。“我想喝酒。因为我感到孤独而恐惧。但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东西。刚开始喝酒的时候,你觉得温暖而快活,然后你知道,这是个麻烦。”罗宾曾接受家人的劝告前往戒酒中心戒酒,但并不成功。曾有记者问他究竟怕什么,他说:“所有的一切。这是一种没完没了的担忧和焦虑。”
他的事业令他忧虑。对工作,他非常狂热,总是把日程排得满满的。有段时间,好莱坞甚至流传一个段子:“这部片子不错,里面没有罗宾·威廉姆斯。”罗宾曾说,喜剧表演“是个残酷的领域”,“某个人忽然走红,然后其他人又取代了他的位置。”这几年,他的演艺高峰已经过去,他主演的电视剧《疯人疯语》不久前甚至被停播。为了赚钱,他不得不接拍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角色。
婚姻的失败也是罗宾的压力。之前的两次婚姻成了罗宾巨大的负担。他要支付前两任妻子约合2.06亿元人民币的赡养费,虽然他的身家约合4.62亿元人民币,但仍感到不堪重负。他甚至想出售自己的农场来筹款。
“我只是努力想让别人快乐”
罗宾的发言人说,长期的压力,让罗宾在去世前得了严重的忧郁症。忧郁症的重要症状就是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失去价值,这可能恰是罗宾去世前的感觉。罗宾有一段时间狂热地进行体育锻炼,特别热衷骑自行车,因为锻炼可以减轻忧郁症的症状。2009年,他进行了一次心脏手术。不久前,又被诊断出患了帕金森氏综合征,这种病会慢慢让他失去锻炼能力,这对他打击很大,罗宾把自己收藏的50辆自行车都卖了。回头看,这正是他对生活失望的信号——事业前景灰暗,健康每况愈下,让他感到生命的无趣。
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一个喜剧大师会选择悲剧人生。但有可能,人们认定罗宾是个快乐的人,这本身就是个误会。在一个脱口秀节目上,罗宾曾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快乐的人,我只是努力想让别人快乐。”而在喜剧明星中,受忧郁症困扰的比比皆是。卓别林、金·凯瑞、“憨豆先生”罗恩·阿特金森都曾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也许,喜剧演员在表演中过度透支了自己的欢乐,才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容易被哀伤击倒。
罗宾去世后,纽约百老汇的许多剧院为他熄灯致哀一分钟,音乐剧《阿拉丁》的演员和观众一起唱起罗宾当年获奥斯卡奖提名时播放的歌曲《我这样的朋友》。奥斯卡影后莎莉·菲尔德说他是“燃烧自己,为观众带来笑声”。在《心灵捕手》一片中受罗宾提携的本·阿弗莱克表示:“罗宾为这么多人做了这么多事,我们欠这样的人什么呢?一切。”罗宾的作品在他去世后也引发了热潮,《死亡诗社》登上了美国亚马逊网站的影视作品销售排行榜第一名,还有《窈窕奶爸》《早安越南》《心灵捕手》等好几部作品进入前20名。对这种特殊的哀荣,罗宾似乎早有预见,“在美国,人一死就会被神化。”这句话,透出他对世道人心的洞察。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声明最适合为罗宾盖棺论定。奥巴马说,罗宾是独一无二的,“他让我们笑,让我们哭。他自由而慷慨地将他的才华奉献给那些最需要的人……他最终触及了人类精神的每一个元素”。
(摘编自雷文德《忘了把欢乐留给自己》)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时候的罗宾经常听母亲讲粗俗的笑话,并用粗俗的笑话和模仿祖母的笨拙动作来取悦母亲,这对他以后的粗俗的表演风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B.罗宾对脱口秀情有独钟是因为他内心渴望与人交流,喜欢与观众热烈互动的氛围,这也成了他放松的唯一方式。
C.他的父母并不看好他的演艺事业,是因为担心他的演技不好,所以要他学点实用的专业以备不时之需。
D.中国影迷把罗宾看作是年轻人灵魂的老师,因为他的一些作品如《死亡诗社》引导人走出自己心灵的高墙,去体验真实的人,给叛逆的青春带来一丝光亮。
E.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罗宾选择悲剧人生,人们的潜意识里总认为他在舞台上是一个快乐的人,艺术和人生应该是相映成辉的,所以罗宾应该是个快乐的人。
【小题2】为什么说“最不可能成功”的人成功了?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小题3】文中说“但有可能,人们认定罗宾是个快乐的人,这本身就是个误会。”请结合材料分析这其中的“误会”包含哪些方面。(6分)
【小题4】罗宾的“独一无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半,完成下列小题
猎手
章海生
伟强靠在一墩残颓的汉代烽火台下休息,他刚刚打到两只野兔,他几乎是手都不抬地从右胯边扣动机机,两只小动物就倒下了。他对自己四十多岁身手依然矫健感到满意。他从十七岁起就上打猎,这种胜利曾给他多少欢乐!可惜,这些年野物越来越少。年轻时戈壁滩上黄羊成群,甚至有时几百只上千只拥在一起,那时工厂的人夜里开着汽车捕黄羊,汽车冲到羊群眼前,猛然停车打灯,羊群便傻子般呆住了,车上的人就用步枪射击,这些年,大动物渐渐不见了,只剩下野兔、雪鸡、狐狸,也不容易猎到,伟强轻轻叹息一声,目光越过洪荒的戈壁高原,久久地落在塬下那片庞大的、自己生活的新兴工业城市上。
突然,几乎是本能,伟强感党到右侧的山坡上有个东西在移动。他用眼瞄过去,是一只青羊,他兴奋了。健硕的青羊,这简直是上苍对他的恩赐,他周身的血在沸腾。
一只青羊正沿着山坡曲折上行,伟强从西侧的山坡直接插上去,青羊在岩石间轻灵地跳跃,伟强大步紧跟,青羊身上暗灰色的软毛和黝黑的双角已经用肉眼看得很清楚了,伟强提枪的双手也渗出了一把汗,他犹豫了一下,又端起枪来,在青羊向前跳跃的一刹那,扣动了扳机,羊晃了晃,两条前腿沉重地踏向前面的石岩,这正是伟强所期待的,他果断地再扣扳机,然而这次枪却没响,原来,他在打完野兔后双筒猎枪中仅剩下一发子弹,这在他的打猎史上简直是绝无仅有的重大失误!他几乎绝望了。
可是,这时他看到青羊有些蹒跚,它缓缓地向山顶岩壁攀去。它受伤了!伟强又鼓起了希望,青羊扭动着短粗脖颈的向东移动,他也跟着向东;青羊折向西北,他也向西北翻上。双脚蹬落的碎石哗哗而下,眼睛却不曾从羊身上离开须臾,在一个喘息的当口,他熟练地从腰间摸出一颗子弹填进枪膛,青羊此刻似乎回头望望,然后直向崖顶跳去,伟强仿佛听到一声召唤,顿时身如鼓翼,几乎同时登上了山顶,就在青羊准备越过山脊,隐没于巨崖后的一刹那,伟强的枪响了,青羊肥硕的身体倒了下去。
伟强奔向前,青羊已沉重地跌落进深深的山谷之中,伟强向下望去,下面万仞如削,寒气森森,他倒吸了口凉气,旋即决定绕下山去取回自己的猎物,就在他转过身准备从来路下山时,他忽然惊呆了:来路竟是山势嶙峋,巉岩峭立!下不去了。
他站在嵯峨的山巅。这时,薄暮笼罩大漠,血红的夕阳冉冉降下,群山显出从未有过的奇丽与悲壮。
(选自《微型小说选》)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用对比手法,呈现了戈壁滩上动物群渐失的现状,暗示工业文明下人类对然生态的侵蚀。
B.小说型造了一位身手矫健、冷酷麻木的猎手形象。其在利益驱使下,猎杀动物,无视自然生命。
C.“伟强仿佛听到一声召唤”,实质是猎手内心对猎物的征服望欲望被激起,最终向青羊扣下扳机。
D.本文写了猎手打猎的故事,详写猎杀青羊,对猎兔一笔带过,详略得当,突出主题,引人深思。
(2)请梳理主人公在打猎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3)请结合全文,分析“来路竟是山势嶙峋,巉岩峭立!下不去了。”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