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小题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小题3】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3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
我们的哭泣之所以特别,并不是因为哭喊声,而是因为充满感情的泪水。而动物的哭泣只是呜咽、呻吟和嚎叫,绝不会动情落泪,即便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亦是如此。猿类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眼泪,但它的功能只是清洁眼部、浸润和呵护眼球。而对于人类来说,也许在远古的某个时期,在祖先的泪腺和掌管感觉与表达深层情感的大脑区域之间,进化出了神经元连接。
就像所有遗传变异一样,导致流泪的变异也是一个“错误”。但这是很有用的错误,如果这个意外出现的基因没有让遗传它的生物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自然选择早就把它淘汰了。哭泣的内涵有很多。简单地说,这是人类的本能,会因疼痛、饥饿等情况而哭泣;复杂地说,这是一种高级的交流方式,它把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这种联系帮助我们的祖先生存下来,而且不断发展壮大,也使得人类成为地球上最成功、认知能力最复杂的生物。
与其他动物一样,人类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用哀号来表达悲伤。在婴儿出生后的三四个月里,他们还没学会怎么去笑,也不懂得使用肢体语言,于是经常哭泣。当婴儿快满一周岁的时候,哭泣就不那么频繁了,而且针对每一种刺激,都有了不同的哭法:因疼痛而尖叫,因孤独、难受或饥饿而啜泣——这是他们在开口说话之前,最原始的表达方式。
人长大了,哭泣不可避免地混入了情感的因素,而哭泣所携带的信息,远不只身体不适或生理需求那么简单了。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生理机制不再起作用了,而是说哭泣已经与大脑的高级功能和越来越微妙的情感有了更深的联系。
人的一生通常会流下三种眼泪,因感情而流下的泪水是其中之一。另外两种眼泪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但它们的功能却各不相同。最基本的泪水会在每次眨眼时出现,它浸润着我们的眼球。而反射性的泪水,会在眼睛不小心被戳,或洋葱的刺激性气体冲向眼睛时涌出。不过,情感性眼泪却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分析这些成分,我们就可以了解它的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威廉·弗雷发现,在情感性眼泪中,蛋白质的种类比反射性眼泪多20%~25%,钾含量更是后者的4倍,而且锰浓度要比血清中的高30倍。这种眼泪还富含激素,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ticotropin,人在承受压力时释放的一种激素)和催乳素(prolactin,作用是控制泪腺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2,4,6

 
弗雷认为,眼泪中复杂的化学变化与哭泣时的情绪有关,由于有大量的激素存在,当我们经受强烈的感情冲击时,人体就会用泪水将多余的化学物质“冲走”。也许,这就是我们在劝慰别人时,会说“尽情哭吧”的原因。

【小题1】第二段中“导致流泪的变异也是一个错误”,对“错误”的理解,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可以用眼泪表达感情的功能,这是一种意外。
B.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远古的某个时期,人类祖先的泪腺和掌管感觉与表达深层情感的大脑区域之间,进化出了连接的神经元。
C.导致流泪的基因在人类的进化中意外地发挥了作用,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D.眼泪成为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工具,这与流泪是为了清洁眼部、浸润和呵护眼球的功能一样,也是一种高级的能力,是一种进化。
【小题2】下面关于哭泣的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一生都将疼痛、饥饿等生理现象本能地反映为哭泣。
B.哭泣是一种高级的交流方式,它使人类能够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人类成为地球上最成功、认知能力最复杂的生物。
C.因为人哭泣时的情绪不同,会导致眼泪的成分不同, 最终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
D.哭泣随着人长大后成为大脑的的高级功能,与越来越微妙的情感有了更深的联系。
【小题3】根据文章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流泪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化学物质,在流泪之后,人们往往变得舒服一些, 因此提倡多流泪。
B.流泪不仅是情感宣泄的途径,而且是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方法。
C.只有在人们逐渐长大,懂得感情的时候,眼泪才是表达感情的手段,而出生3—4个月的婴儿的哭泣是不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D.目前,要了解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析其眼泪的化学成分来进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车联网: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思路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近年来,这一概念备受关注。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 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是能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其中,车是车联网 的核心载体,信息化是车联网的核心,基于车辆信息化的应用是车联网的本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智能、高效(省时)是车联网的主要目的。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办的第31期“中国科技论坛——2013车 联网产业技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汽车、通信、软件、交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功能、车联网关键技术及趋势、如何促进车联网产业 协调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关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专家认为应该包括三方面:一是信息服务,这已经为整车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消费者广泛认知;二是 安全,即提供车辆智能安全控制系统,保障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三是节能环保,即优化出行线路和驾驶行为,提高交通管理和控制效 率,建立生态友好型交通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据了解,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优化车载服务、提高车辆性能、提升交通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车联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推广。而在我国,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车联网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手段。另一方面,作为物联网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组成部分之一,车联网能够带来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它必将在我国今后经济转型、培育新型产业的过程 中扮演重要角色。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车联网的发展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并且北斗系统的推广应用也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现阶段政府管理部门、整车厂、IT企业及消费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很多企业对于车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车载信息服务的阶段,没有意识到车联网对于提高车辆安全、经济、排放等性能的巨大潜力。此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与不统一,也制约了我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选自2013年12月9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它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近年来,车联网这一概念备受关注。
B.来自汽车、通信、软件、交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在第31期“中国科技论坛——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上,就车联网这一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
C.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来发展车联网,但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及消费者之间还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使我国车联网产业无法迅速发展。
D.关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应该包括信息服务、安全和节能环保等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整车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消费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
【小题2】关于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3分)
A.在我国,车联网技术的出现,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以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的。
B.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优化车载服务、提高车辆性能、提升交通效率,发达国家 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获得了很大成就。
C.现阶段,我国面临诸多交通问题,车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解决这些交通问题以及车联网产业带来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方面,比起发达国家显得更为重要。
D.作为物联网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组成部分之一,车联网带来了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所以必将在我国今后经济转型、培育新型产业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小题3】下面选项不属于车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现状的是(   )(3分)
A.车联网的概念在近期受到比以往更强的关注,北京举办“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交流讨论了车联网技术使用的相关问题。
B.车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不但能解决中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问题,而且可以为我国带来社会及经济效应。
C.在我国,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因而车联网技术的使用显得很有意义。
D.我国车联网技术应用虽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些条件,但并不成熟,因此还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使之有更好发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柳传志:时间的胜利者
王燕青
今年6月底,柳传志创办的联想控股在香港上市,这是他第二次在香港联交所敲锣,1994年,联想集团曾在此起航。这应该是柳传志的最后一战,他完成了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在给中国企业家留下了“拐大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等无数管理思想后,柳传志拒绝被称为“企业教父”,更不愿意让人认为自己被推上中国商界的神坛。在他身上,有着惊人的坦率。他承认对蛮横不讲理的人动过手,还发过大脾气;对一些新商业模式在最初阶段也会有些看不清楚;他向往过恬淡的退休生活,但思考和竞争,始终是贯穿他生活的两大主题。
在1978年之后的中国商业发展史中,有太多柳传志的前辈、同辈和后辈企业家迅速成为瞩目焦点,但又快速消失了,而他依然挺立在潮头。他是时间的胜利者。
在某种程度上,联想就是柳传志的作品,不论是“投资+实业”的联想控股还是专注IT的联想集团。历数柳传志的联想岁月,他带领联想连续爬上了三座山峰。
第一座山峰是2000年联想分拆成功,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别成立。分拆前两年,柳传志对高科技企业将要被颠覆有些清醒的认识,“那时候联想集团正一路往高走,往高走的时候一般不容易去想这件事”,而柳传志就在那时坚决地把联想集团的业务全面放手给了杨元庆,自己重新去考虑走多元化这条路。
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则是第二座山峰。这是柳传志自认为影响最大的一件事,而当联想集团的PC业务成为全球第一位时,他赋予了这件事“成功”的定义。
如今,联想控股上市是柳传志攀爬上的第三座山峰。他说这不是巅峰,只是完成了整体愿景的百分之四五十左右。上市后,整个联想系的股权关系更加明确合理,融资渠道更加多元。联想控股庞大的资产包里有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两部分业务。其中,战略投资包括 IT 类的联想集团;金融服务类的正奇金融、汉口银行、联合保险、拉卡拉和苏州信托;服务类的拜博口腔、增益供应链、安信颐和、神州租车;农业与食品类的佳沃、丰联;房地产类的融科智地;化工与能源材料类的联泓和星恒电源。财务投资包括天使创投联想之星、风险投资君联资本、私募股权投资弘毅投资。
联想控股上市后,柳传志把总司令和总设计师的位置交给了朱立南,将自己定位为参谋,“实际上已经当了很长时间的参谋长了”。
柳传志一直都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舵手。相对而言,他对职业经理人比较排斥。联想集团在2008年的危机,柳传志认为主要是职业经理人的一些短期行为造成的。他也不认同搞垮惠普的职业经理人卡莉·菲奥莉娜(前惠普CEO),因为他们不会对企业的长期愿景负责。联想的舵手必须有主人翁意识,朱立南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合适的。
朱立南是跟随柳传志一路征战过来的老将。在2000年联想分拆时,他居间谋划立下了大功,获得柳传志赏识。柳传志认为朱立南在集中集体智慧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能够把很多事情分析得很清楚,可以把很复杂的事情协调好,可以容纳各种各样有特色的下属。
2009年,柳传志完成了联想控股的股权改造,个人股东中,柳传志持有 2.88%的股权、朱立南持有2.03%的股权。柳传志认为,让员工拥有一定的股份比例是真正能把握企业方向的基础。所以他要牵头设立一个好的机制和体制。
最近一次产生舆论风波还是在2013年。那一次,他在企业家团体内部提出“在商言商”,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甚至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在公众心目中,他的中国企业家领袖的形象一下子变成“只是一个商人”。“我从来没想过当什么(领袖)。正好,我非常愿意回到商人的位置。”柳传志一笑而过。他说,他恪守这样的底线:但凡是影响到企业,危害了企业或者是危害到员工的利益,那我就不说了,这就是在商言商。
他在对外塑造“只是商人”的公众形象。在企业利益与社会贡献方面,他把企业利益放在首位。他不希望别人把他看得那么重那么高,“过去从历史上就说无奸不商的这些话,我就是个商人,而且我就要做一个讲诚信的商人便又怎样?”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8月24日第26期)
相关链接
柳传志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在联想打造出了一支出色的人才队伍,使企业不断保持旺盛的发展后劲;他还从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探索出了以“管理三要素”为核心的一整套具有联想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些管理规律在联想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帮助越来越多的其他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百度百科)
联想控股现在的愿景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投资控股公司。(柳传志对话记者)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联想控股在香港上市,是柳传志攀爬上的第三座山峰,这是他的最后一战,他完成了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也可算是他人生的巅峰。
B.柳传志留下了“拐大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等无数管理思想,这些管理规律在联想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2000年联想集团正一路往高走时,联想分拆成功,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别成立,这源于柳传志对高科技企业将要被颠覆有清醒的认识。
D.联想控股庞大的资产包里有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两部分业务。其中,战略投资包括IT类、金融服务类、房地产类、化工与能源材料类。
E.柳传志把企业利益放在首位,不讲社会贡献,在企业家团体内部提出“在商言商”,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甚至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小题2】柳传志对外塑造“只是商人”的公众形象,请结合材料,分析柳传志这样给自己定位的理由。
【小题3】柳传志是如何打造接班的队伍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柳传志为何能成为“时间的胜利者”?请结合材料说明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朱仁民:“潘天寿的后人”

毋庸置疑,现实中的画家,大部分是画匠,能成为艺术家的很少。而像朱仁民这样能将心灵生态、艺术生态和自然生态交融的艺术家则少而更少。在徒具形式、缺乏内函已成为当下中国画作品症结的今天,2002年,他为央视开年大戏《天下粮仓》绘制的贯穿全剧的主题绘画《千里饿殍图》之所以令人震撼,被权威艺术评论家誉为“近代史上的以书法入画的中国人物画最经典作品”,我们想,这决不仅仅因其风格和技巧如同天启般的豪放表达,不仅仅因其直接而强悍的大视觉、大手笔、大功力,还因为这幅长卷有一种大情怀、大仁义潜伏着,流动着,让我们不禁对当下中国画的症结产生真挚而深刻的反省。

而就胸怀和气魄论,朱仁民一如其外祖父潘天寿。潘天寿擅作大画,朱仁民精于长卷,他能凭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精湛的笔墨、造型功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风情因景而来,思绪随卷而去,若大江奔流,直泻而出。他或许是艺术家中能籍书法入画而不遣用任何底稿照片,并且在创作时落笔无悔就将成千上万人物、舟楫、建筑、山水在百米长卷上一气呵成,而没有任何挖补的极少数艺术家之一。

作为艺术家,艺术是重要的,但比艺术更重要的是做人。年逾六十的朱仁民,总想用温暖的心和乌托邦式的浪漫情怀安慰烦躁不宁的时代,给物欲横流的世界来一个全然不同的提醒和诠释。他至今仍苦行僧般常以饼干充饥,每天都脑体并用,工作15个小时以上……虽然他的探索和创造原本也是性情使然,但他的劳动质量与数量,特别是劳动精神及渗透在劳动之中质朴的高贵灵魂,令人惊叹。

“10多年前,仁民今天赚一点塑一个罗汉,明天又赚一点,再塑一个罗汉,他自己一个人,没人帮他忙。现在,他也老了……”老母心疼地说。倔强的朱仁民无意间也流露出无奈的感叹:“我已经感到力不可支,不是体力,是心!”

采访中,我们感受到朱仁民因梦比回忆多而更加活跃和不安的灵魂。我们不敢想象,一种饱受世俗挤压的痛苦,难以寻觅、专注于自己所真正热爱的艺术的焦灼,这两者会不会有一天合并在一起,轻而易举地毁灭、葬送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在***郑秀雄在拍摄后感慨地说:“这是世界上文化人几乎没有可能做到的行为。”

“20世纪30年代,在当时民族虚无主义和反传统思想充斥的背景之下,潘天寿对中国画传统的捍卫和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这是潘天寿大师含冤去世后,历史给予老人的崇高评价。

“不是我高了,是时代的潮水降下去了!”朱仁民谦虚地自我评价。

人无法选择历史。但历史会选择故人。百年后,我们不知道历史还会给大师的外孙——朱仁民,一个怎样的评价。

(选自2010年4月9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赏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    )
A.在作者看来“画家”和“艺术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那些有“徒具形式、缺乏内涵”的作品的“画家”至多算是“画匠”。
B.作者把朱仁民放在当今画家群体的背景中去看,以突出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因为他是唯一将心灵生态、艺术生态和自然生态交融的艺术家。
C.“朱仁民一如其外祖父潘天寿”,这是对朱仁民的高度评价,热情赞赏其卓著的艺术功力、博大的艺术情怀、撼人魂魄的艺术成就。
D.“作为艺术家,艺术是重要的,但比艺术更重要的是做人”,在文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将文章的思路转入重点写其为人上来。
E.他的探索和创造原本也是性情使然,这不足赞赏;但他的劳动精神及渗透在劳动之中质朴的高贵灵魂,着实令人惊叹。
【小题2】《千里饿殍图》被誉为“近代史上的以书法入画的中国人物画最经典作品”,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
【小题3】“劳动精神及渗透在劳动之中质朴的高贵灵魂”中的“劳动精神”和“高贵灵魂”分别指什么?
【小题4】有人问及朱仁民对他自己的艺术作品有何评价,他回答:“我想再有个三五十年吧,子孙们会在我所有作品面前,作一深深的道歉和崇高的敬礼!”对此,你是如何理解和评价的?联系本文,探究作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聂耽

聂鑫森

聂耽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

技校毕业,聂耽被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班的值班室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聂耽退休了。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中央电视台对决赛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前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那耳朵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湘潭曲曲巷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聂耽把获得的十万元奖金,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的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撅撅地矗着,一动也不动。不同的是,在休息日,常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青年工人,来曲曲巷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紧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有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年轻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去游玩,笑语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跟在聂耽一行人后面,也看风景,也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收获。

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刘聪知道,这群年轻人是上午来的,眼下吃过了午饭,聂耽领着他们去雨湖公园溜达,他便悄悄地跟在后面。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历历。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然后他们坐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郭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

大家感到很惊异。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蝈蝈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鸣叫着。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坐了一会儿,他们又朝湖心亭走去,有一条宽宽的水上石栈道通向那里。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部分,先介绍聂耽纺织厂保全工的身份,又介绍他的工作性质,为后面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特意安排了聂耽参加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比赛的情节,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出了聂耽独特的技能。
C.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比赛,对一般人来说是大事,但巷子里的人是因为“聂夫人失口说出去”才知道,这样安排很有助于刻画人物。
D.小说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段,形象地刻画了聂耽这个人物,以此告诉人们,即便是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专注用功,也可以有惊人的成就,对年轻人有良好教育作用。
【小题2】小说中聂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在塑造聂耽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