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想北平(节选)
想北平
老舍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写出第一段中加点的“此”指代的内容。(2分)
【小题2】第二段开头写“我真爱北平”,为什么接着写“我”怎样“爱我的母亲”。(3分)
【小题3】作者在文中反复说“我说不出”“只是说不出而已”“可是我说不出来”,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2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共15分。
他用二元论看世界
沃尔特·艾萨克森
①2004年的初夏.我接到了乔布斯的电话,他说很想与我散步聊聊天。这听起来有点古怪。我当时还不知道他喜欢在散步时谈论严肃话题.后来才知道他想让我写一本他的传记。当时我刚出版一本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并在写爱因斯坦的书。我第一个反应是觉得有点儿开玩笑,他把自己视为这个序列的下一人选。因为我猜想他依然处于其职业动荡时期,还有许多成功和失败未曾经历过。所以我表示反对,说可能再过一二十年,等你退休后写合适.
②但我后来来意识到,他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正是他第一次手术前夕——2003年乔布斯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胰腺癌.
③我见证了他与病魔的斗争,他让人敬畏的毅力和惊人的浪漫主义,我发现了他内心深处令人瞩目的方面,我意识到他是如何将他的个性扎根到苹果产品之中.他的激情、完关主义、欲望、艺术性、恶作剧和控制欲都与其商业方式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决定尝试将他的故事作为一个创造性的案例写出来.
④将个性与产品结合在一起是乔布斯新突出的特点,这种特点使他用二元论看世界,乔布斯的同事提到了这种“英雄一傻瓜”二分法:你要么是这种,要么是另一种。在创意、产品上如此,甚至是食物上也是如此,要么是“有史以来最好吃的”,要么就是烂透了.
⑤出于对完美的追求,乔布斯对苹果的每一件产品都会进行端到端的监控。乔布斯对于控制欲的追求竞味着,当他想到伟大的苹果软件在另一家公司低劣的硬件上运营时,他会出现焦躁,就像出了荨麻疹:当他想到未经许可的应用程序或者内容玷污了苹果设备的完关性时,他会感到担忧,像出现过敏一样。
⑥将硬件、软件和内容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使得苹果产品变得简洁.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称.大自然喜欢简单和统一,乔布斯也是这么想的.这一理念使得乔布斯决定让Mac电脑的操作系统与其他硬件不兼容,从长远来看,乔布斯的模式被证明是有好处的.
⑦他坚持端对端一体化使得苹果在本世纪初期实施数字中枢开发战略时占得先机,台式机可以与多个便携设备连接,并管理数字内容。例如,iPad就是一个封闭和高度集成体系的一部分,要使用iPad.必须先使用苹果的iTunes软件,并从iTunes商店下载内容.这种结果最后演变成,与其他不提供无缝端对端体验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iPad和iPhone等成为一款典雅的产品.“我们做这些事件不是因为我们是控制狂”,他解释道,“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想生产出伟大的产品,因为我们在乎用户,因为我们愿为整个体验过程负责,而不是成为诸如其他厂商制造的垃圾.”
⑧数周前,我在乔布斯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家中最后一次拜访了他。他搬到了楼下的一间卧室,因为他太虚弱无法上下楼梯,由于病痛,他蜷缩着,但他的思想依然很犀利.充满了幽默.
⑨我们谈论了他的童年,他给了我一些他父亲和他家人的照片,用于传记中.当我准备说再见的时候,伤感油然而生,为了掩饰我的情绪,我问了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为什么平时很注重隐私的他如此迫切在过去两年内敞开心扉,与我进行了50次的面谈和聊天?“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乔布斯说道,“我不是总和他们在一起,我希望他们能够知道原因并理解我做的事情。”
(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
【小题1】对于乔布斯想让我为他写传记的想法,“我第一个反应是觉得有点儿开玩笑”,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小题2】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乔布斯的话,作用是什么?(5分)
【小题3】第④段提到的乔布斯的“英雄—傻瓜”二分法,如何理解?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爆红网络,而今年又恰逢唐朝大诗人、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诞辰1300周年,因而,这一组让杜甫“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的图片,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因为,被恶搞的是诗圣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对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诗中圣哲,我们怎能如此作践呢?但是,我们的这种紧张,是不是“反应过敏”了?
从看到的“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无中生有地为杜甫“添枝加叶”时,基本还是能够摆脱低俗的,他们更多地,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嫁接”到这位诗人身上,其中,将杜甫“洋化”成NBA球星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如果着眼于所添加的内容与课本中“原创头像”的关系,那天衣无缝的衔接与那独出心裁的构思,确实能够让我们惊叹于这些学生的想像力之丰富。因而,当我们要批评这些年轻人的胡思乱想时,我们自身就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我们哀叹今天的学生想像力严重缺乏,毫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稍微出格的表现又大加挞伐。
我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这位被学生折腾成“很忙”的人是诗圣杜甫,不过,我们也不要忘了,去年就已经有人指出:“高中历史课本古人长相惊人一致。”课本中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竟然长得一样,统一的“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唯一的变化是胡须的形状与长短。虽然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历史人物头像,但是,80后之前的一代又一代人,对此依然是印象深刻,他们戏称:“上了这么多年学,所有人都被骗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杜甫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不再是那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类似杜甫的辛弃疾等古人的头像,都被学生“添枝加叶”过。事实上,这样的“添枝加叶”,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新鲜事,随便翻开一名学生的课本,几乎都能看到他们对课本中的人物或景物进行“改装”的情况,只不过,在网络的推助之下,“杜甫很忙”显得更为社会所知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坦然。“杜甫很忙”只是一种调侃,一种放松,或者是一种宣泄,我们没有必要将其上升到糟蹋圣贤的“高度”。
“杜甫很忙”,但我们用不着很紧张。国外,对兴师动众地调侃诺贝尔奖都能宽容,对调侃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能够宽容,我们对学生的即兴涂鸦,为什么就视如洪水猛兽呢?成熟的文化,本身就必须具有包容性与多元性,只要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不变调,“杜甫很忙”,总比“杜甫很闲”要好得多。 
(选自2012年第6期《国学》)
【小题1】下面关于“杜甫很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搞诗圣杜甫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学生,从恶搞的情况来看,他们能够摆脱低俗。
B.不能否认的是,通过恶搞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
C.不要认为“杜甫很忙”是对圣贤的糟蹋,因为这只是一种调侃、放松,或者是宣泄。
D.在社会道德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对“杜甫很忙”应该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批评这些年轻人本身也是一种矛盾,因为我们哀叹他们没有想像力,但他们稍出格又忍受不了。
B.作者认为被恶搞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是诗圣,这是一种亵渎,所以很是痛心疾首。
C.既然以前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画像长相差不多,那么,其实杜甫只是一个符号。
D.“杜甫很忙”之所以显得更为社会所知,是因为有网络的推助,其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小题3】(小题3)根据文章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学时,在自己的教材上给人物随便添加几笔,可能是个眼镜,也可能是绺胡须,其实一般是闲来无事或好奇。
B.调侃、搞怪名人的情况出现,如果不是恶意,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应该本着一种包容的态度。
C.杜甫被恶搞也只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一种另类的表达,应该合理引导,不要视为洪水猛兽。
D.当学生有稍微出格的行为时,不要一棒子打死,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心的方向,无穷无尽
①此刻,目光所及的广阔视域里,众多植物茁壮茂盛,一派浓郁恣肆的碧绿,喷吐着生命的活力。这里是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万宁。眼前这些树木花卉,让我的思绪飞向三十年前,我到过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两个植物园中的植物大多无异,但相互之间的直线距离就有两千多公里。两地之间海陆阻隔,江河纵横,山脉连绵,然而想象能够消弭阻隔,就像我此刻的体验。在意识的调遣下,距离不复存在,方向随意掌控。意念起动时,即使远在天涯,却可以迅疾地化为近在咫尺。
②在华北平原长大的我,十几岁时把小桥流水的江南,当成心目中最初的远方。我想象那里的天空和土地,河流和植物,那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数年后,当我初次踏上那里的土地时,却分明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脑海中无数次的描画勾勒,已经让想象无限接近于真实。后来,陕北高原成为我新的向往。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曾经的虚幻变作真实,陌生成为熟悉,然而向往也会同步扩展,没有停歇。远方永远存在,在东西南北的各个方向。目光尽头的地平线,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声音呼唤着:出发吧,把灵魂朝着天空敞开,把脚步印在永远向前方伸延的大地上。
③有许多年了,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在某个清静的时辰,展开一本中国地图册,确定其上的一个或几个地点,放飞思绪。意念抵达之处,多是我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神凝气定之时,我分明看到,一幕幕画面穿越时光和距离,翩然闪现。那是长白山下小镇外的原始森林,脚步踩在厚重松软的腐殖土上,松脂的清香、铃兰花的馥郁伴着鸟儿的鸣叫扑面而来;是浙东南永嘉群峰环抱中的楠溪江,用千百条清澈澄碧的溪水,用奇岩、飞瀑、深潭、古村和老街,打造出了三百里山水画廊。有时候,借助资料和图片,我也会把目光投向某个向往已久而尚未遂愿的地方。我想象青海三江源头的浩瀚壮丽,西藏纳木错圣湖边飘扬的经幡;想象大凉山满山遍野的金黄色苦荞麦,大兴安岭深处以驯鹿和猎狗为伴的鄂伦春人家。甚至仅仅是想象,就能够带来一种惬意的慰藉。
④这些已经去过或将去到的地方,被造化赋予了各自的美质。壮丽,秀美,辽阔,幽深,雄奇,朴拙……美的形态千变万化,繁复多姿。但对于我来说,初次遭逢这些景物,都是一种感动,一种震颤,一道划过灵魂的闪电;而过后,则是一遍遍地回想,在回想中沉醉,在沉醉中升起新的梦想。
⑤让我记述一次这样的闪电和震颤,它曾让我此生难忘。那是二十多年前,一次在新疆大地上的行旅。是在天山北麓,汽车穿越连绵交错的农田和林带,即将驶入浩瀚无垠的千里戈壁。就在它的边缘,神话一样,眼前突然闪现出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至少有几十万株吧,茎秆高大粗壮,花盘饱满圆润,花瓣金黄耀眼。它们齐齐地绽放,一片汪洋灿烂,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烧。在片刻的惊骇后,我觉察到眼眶中盈满了泪水。不用感到难为情吧!眼泪是一种验证,是灵魂和情感尚且丰盈饱满的体现。而此时此地,它是在强烈地证明着风景的大美。这些在当地都是最普通的风景,普通到无人关注,却让我镂心刻骨。因为平凡而普遍,它们更能够反映此地的自然之美的本质,也更能够和孕育于风土之中的普遍精神建立起一种关联。
⑥只要倾心相与,你就能够听到每一处大自然的心跳声,捕捉到它丰富而微妙的表情变化。每一个地方,它们的天气和地貌,植被和物候,天地之间诸种元素的组合,构成了各自独特的声息色彩。而所有这些地方连接和伸展开去,便是一片大地的整体。久久凝视那一幅雄鸡形状的版图上,那些你亲近过的地方,一种情感会在心中诞生和积聚。那是一种与这片土地血肉关联、休戚与共的情感,当它们生发激荡时,有着砭骨入髓一般的尖锐和确凿。你正是从这里,从一草一木,从一峰一壑,建立起对一片国土的感情。家国之爱是最为具象的情感,自然风物是最为直接和具体的体现。这样你就会明白,前人何以会用桑梓来指代故乡。
⑦“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因为那个方向,分别是它们的家园所在。每个人的家园之感,都诞生于某一片具体的土地,而家国同构,无数家园的连接,便垒砌起了整个国度的根基。这种对于土地的感情,真实而有力,远胜过一些抽象浮泛的口号和理论。所以这样的歌词才能够被传唱几十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甚至一种最为深切的哀痛和悲愤,也可以经由风光和自然来获得寄托。在敌寇铁蹄践踏、国土沦丧、百姓流离的黯淡日子里,诗人戴望舒这样写道:“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在山川大地之间,祖国的理念清晰而坚实。
⑧让脚步跟随着目光,让诗意陪伴着向往。行走中,远方化为眼前,异乡变成家乡,“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每当脚步踏上一个新的地方,都是把家园的界限向外扩展。而所有的家乡,它们的名字的组合,就形象地描画出了一个国家的名字,成为对它的标注和阐释。在被这个名字覆盖和庇护的一大片土地上,我们诞生和成长,爱恋和死亡。
⑨心的方向,指向的是祖国大地上的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一种无边无际的美丽。心的方向,朝着四面八方,无穷无尽。
 (取材于彭程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恣肆:茂盛的样子
B.惊骇:受到极大震撼
C.休戚与共:幸福和祸患共同承受
D.砭骨入髓:深刻的自我反思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兴隆与西双版纳两个热带植物园的距离遥远,是为了表现调遣意识不受距离的限制。
B.作者年幼时把江南当成心中的远方,即使未曾去过,无数次想象已让江南成为旧相识。
C.远方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地方,随着陌生变为熟悉,远方不断地向外延伸。
D.对去过的地方,作者在回忆中重温美好,对没去过的地方,只能借助资料和图片获得慰藉。
【小题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它们齐齐地绽放,一片汪洋灿烂,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烧。
【小题4】文章①至⑤段使用第一人称“我”,第⑥段改用第二人称“你”。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小题5】本文的题目“心的方向,无穷无尽”有哪些含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厨师
【俄罗斯】帕乌斯托夫斯基
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①。
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②。
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玛丽亚等了很久,才碰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许多种珍贵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阿门!”老人小声说。
“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忽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忽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由于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看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暖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热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很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
“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短篇小说经典100篇》,曹苏玲译。有删节)
【注】(1)佛罗伦,旧时佛罗伦萨的金币或银币,后来在欧洲很多国家通用。(2)拨弦古钢琴,十六至十八世纪一种有键拨弦乐器,是钢琴的前身。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交代故事发生在冬天,不仅仅是点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意在突出老厨师临死的凄凉,与后文冬天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共同渲染出了一种悲凉氛围。
B.文章第一段交代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既表现了老厨师工作不严谨,他应该得到这样的结局和惩罚,又与后文写莫扎特给老厨师带来如春天般的临终关怀构成对比。
C.小说高潮在最后一段,因为此处交代的是老厨师之死,有着浓烈抒情色彩的景物描写也是为了照应开篇语渲染氛围。
D.小说描写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倾听了即将辞世的盲厨师的心灵忏悔,并用他的音乐让临死的老厨师感受到了抚慰和温暖。
E. 小说的第二段提到的“一架拨弦古钢琴”和第三段提到的“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都是巧妙而又自然地设置了悬念,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小题2】请简要概括老厨师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小题3】小说用了哪些技巧描写莫扎特的琴声?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纸马爷
邵火焰
①纸马爷从十二岁开始学扎纸马,这一扎就是六十多年。
②纸马爷一生扎得最好的纸马,是他去世前半年扎的一座“都市花园”,看过的人都说,那简直就是黄州城都市花园小区的浓缩版,黄州城都市花园小区所有的设施,纸马爷的“都市花园”里都有,而且活灵活现。
③人们只看到了“都市花园”扎功的精湛,并不知道纸马爷为扎这座“都市花园”所付出的艰辛。纸马爷是在去了一趟黄州城都市花园小区后,才产生了要扎一座一模一样的“都市花园”的想法的。黄州城都市花园小区是黄州城最高档次的小区,小区里的别墅群,游乐场,假山凉亭,休闲广场,音乐喷泉……无不让纸马爷心动。纸马爷有自知之明,这一生是不可能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的。纸马爷想,如果死后真有阴间存在,扎一套纸马岂不就梦想成真了。心动的纸马爷于是开始了“都市花园”的“兴建”工作。
④那段时间,村里人看到纸马爷隔不了几天就要去趟黄州城。纸马爷是去熟悉小区的方位,建筑结构,颜色布局等情况的,这样扎起来才得心应手。有人就笑他说:“纸马爷,你怎么老往城里跑,是不是城里有个老相好等你去约会啊?”
⑤这话还真触动了纸马爷的心思,唤起了他甜蜜的回忆。纸马爷还真有那么一个老相好,不过那不是在城里,是在邻近的一个村子里。纸马爷年轻时,和邻村的兰妹子好上了,他们瞒着大人偷偷地约会,纸马爷和兰妹子经常手牵着手在那片小竹林里相拥而坐,憧憬着未来美好的日子。可是后来纸马爷托媒人去兰妹子家提亲时,没想到兰妹子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很明确:他一个扎纸马的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兰妹子后来嫁给了一个煤矿工人,几年以后兰妹子的丈夫在一次矿难中遇难,兰妹子没再嫁人,一个人把儿子拉扯成人了。纸马爷也没有再找人成家,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纸马爷经常暗中接济兰妹子。纸马爷扎“都市花园”时脑海里就不时会浮现出兰妹子的身影。
⑥纸马爷的“都市花园”历时五个月才竣工的。竣工那天,纸马爷偷偷去看了一趟兰妹子,回来后一个人在家自斟自饮,喝着喝着就喝多了,纸马爷喃喃地叫着兰妹子……
⑦随着上门欣赏“都市花园”的人的增多,“都市花园”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黄州城以及周围的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纸马爷的这件精美绝伦的作品。于是就有看上了这件作品的人找上门来。
⑧最先上门的是乡长,乡长的父亲去世了。乡长的父亲去世前到纸马爷家看过“都市花园”,去世前留下的遗言是,要儿子无论如何烧一座这样的“都市花园”给他,不然死不瞑目。乡长派人来好说歹说,纸马爷就是不答应,后来乡长亲自带着村长上门,纸马爷的回答同样斩钉截铁:不卖。乡长问,你平时一件纸马卖多少钱?纸马爷说,五十到一百不等。乡长咬咬牙说,“都市花园”我给你一万,你卖不卖?纸马爷的回答还是两个字:不卖。
⑨“都市花园”连乡长都没买去,这更增添了“都市花园”的身价。几天以后,村里开来了一辆宝马轿车,据说是一个建筑老板来了,他的母亲去世了,他来买纸马爷的“都市花园”,老板看了一眼“都市花园”后,拿出一包钱扔在桌上说,这是10万,购买你的“都市花园”。围观的村民们吃惊地瞪圆了眼睛,他们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他们满以为纸马爷会兴奋地点头,可是纸马爷说,甭说10万,就是100万我也不卖。⑩村里人都在摇头,说,这纸马爷老糊涂了,10万啊10万,在村里完全可以盖一座二层小洋搂……
⑾有人就问纸马爷,别人出这么高的价你不卖,你是不是想留给自己住啊?
⑿纸马爷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村里人背后都说他是一个老不开窍的傻瓜。
⒀纸马爷也不计较别人怎么嚼他,每天依旧扎他的纸马,除了“都市花园”不卖外,他的其他的纸马销路很好。
⒁人们都在拭目以待,想看看他的“都市花园”最终的结果。
⒂这天,有个小伙子上门来了,说他奶奶去世了,要买一套纸马,小伙子看上了一套冰箱彩电轿车齐全的纸马,可是纸马爷不卖,纸马爷作出的决定令小伙子目瞪口呆:你把这座“都市花园”拿去吧。小伙子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说,可我出不起那么高的价啊。纸马爷说,我一分钱也不要……
⒃这下轰动了村里,人们怎么也解不透这其中的缘故。然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送出“都市花园”的第二天,纸马爷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⒄纸马爷竟然是无疾而终,死时面带微笑。
⒅纸马爷死前心里亮堂着呢:那小伙子的奶奶就是兰妹子,纸马爷在“都市花园”里的一座别墅里卧室的床上扎了两个小人,那就是他和他的兰妹子。
【小题1】第五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2】请简要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小题3】“都市花园”纸马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从对“都市花园”的处理方式看,纸马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说说纸马爷的形象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