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芦苇地
贡发芹
这片芦苇地是我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
春天来临,细嫩的苇芽一夜之间就嫩绿开了。那绿色渐渐加深,一两个星期之后,苇芽就长成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芦苇相互簇拥着,抚摸着,层层叠叠,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充满了无限生机。立在堤岸,清风拂来,放眼望去,芦苇地就像绿色海洋,碧浪翻滚,一直延伸到白雾蒙蒙的天际,煞是壮观。
春末夏初是这片芦苇地最富情趣的时节。那时天空晴朗,气温不高不低。儿时,我经常会在这个时候与一群伙伴到芦苇地里打猪草,芦苇地里的猪草,因很少见阳光,种类繁多,又肥又嫩,几分钟就可以打上一大背篓。
苇地里有苇莺、灰鹤、画眉、白鹭等各种鸟儿,大多数叫不出名字,叫声此起彼伏,清脆甜润,悠扬婉转,时高时低,时远时近,悦耳动听。然而,我们关注的却是鸟巢在哪里。我们赤着脚,踩在苇地柔软湿润的泥土之上,在茁壮的芦苇中间穿行,然后循着鸟叫声,找到鸟巢。鸟巢多搭在繁密的苇叶之间,伸手可及,鸟巢里往往内容丰富,于是,我们或可掏几窝鸟蛋回家打牙祭,或是捉些幼鸟回家饲养玩赏,其乐无穷。有时钻到苇地深处,常遇到小苇塘——苇地低洼之处,积水不深,清澈见底,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捕到不少新鲜的鱼儿。有时我们也会在苇荡里迷失方向,转来转去,大半天才能钻出苇地,害得父母担惊受怕,免不了被训斥一顿。
秋天来临,霜降之后,芦苇地一片金黄,金灿灿的苇地上空,飘荡着雪白的苇絮,那苇絮上下翻飞,漫天打转,像是白云飘荡在湛蓝的天空。
苇子熟了的时候,编织厂会雇周围的农民帮助收割。这个季节,芦苇地里便人山人海,坝上坝下苇丛林立,远远望去,像一个个草原上的蒙古包。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再见见这片苇地,机会终于来了。今年“五一”,我回乡喝喜酒,饭后无事,就漫步到河边,转悠近一个小时,终于等到渡船,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多年以来思念的芦苇地,心情非常激动。
但当我登上大堤时,一下子傻眼了!我魂牵梦萦的芦苇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青青的麦苗和星罗棋布的养鱼池。二十多年来所有的思念瞬间化为了泡影!
我去追寻,去追问,船工说,这里改种粮食了。船工告诉我,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农家已不再使用芦苇席,建房已不再使用席笆,除造纸厂采购外,芦苇已没有多大用途,种植芦苇几乎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了。不过,这又有什么值得抑郁和迷惘的呢,你看在这片芦苇地里种麦和捕鱼的人们多么富裕,多么开心啊,这难道不是我的祝福,不是芦苇的祝福吗?
这是四月,那片芦苇地里早已是麦浪滚滚了,我看到那一株一株的麦子的根茎却都是我儿时的芦苇呐!
(有删改)
【小题1】作者以四季为序描绘了芦苇地的哪些特点?请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