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胡杨人家
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所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有手抓羊肉不?”
“有!”回答一们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招呼伙伴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就行。”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䁔。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缩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道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经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才我把代媳妇儿当代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
 (选文略有删改)
【小题1】“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小题3】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以拟声词“扑哧”收尾有何效果?(4分)
【小题4】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4分)
【小题5】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3分)
【小题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标题“胡杨人家”既 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 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
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
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的形象,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手性格,情节曲折,言辞华丽,又不乏风趣。
E.文末“我”“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还觉得有点儿豪迈”,表现了“我”的豪爽与洒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3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信息化所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利益不可分割、生死相关、患难与共这一现实状况而提出的一个关于国与国、人与人关系认识及其意义建构的价值理念。这一既根源于现实世界关系状况又着眼于未来世界理想关系建构的价值理念远远地超越了一般共同体的层次和视域,主张发展起一种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和责任共担的共同体伦理意识和精神,建构一种共生共赢共发展的伦理范式或类型。
在中国,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以追溯到《礼记·礼运篇》关于“大同世界”的描写。中华先贤认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儒家孟子主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道家庄子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命题,佛教有“大船愿载千万人”的神谕,这都在某种意义上彰显了命运共同体的意蕴。
在当代,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内涵的伦理精神是一种将利己与利他、利国与利群有机结合起来的己他两利主义和己群诸重主义。命运共同体在价值观上反对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反对损人利己的利己主义,也反对那种不顾及个人自由、尊严和价值的所谓绝对整体主义。
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指共同体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共损共荣,亦即任何成员的价值、功绩和名誉,同时也是其他成员乃至整个群体的财富;前者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后者的同时增加或减少。正是通过这一点,命运共同体将自己与其他共同生活形式,尤其是与现代的自由主义社会区分开来。因为在后者这里,人们所拥有的不是共同的利益,而是相同的利益——即他们都同样地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满足。
同时,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情感共同体,建基于共同的情感追求和情感偏好。“亲仁善邻”、“睦邻友好”是情感共鸣的集中表现,此处含有地缘共同体的某些天然情感要素,同时也需要后天的情感沟通和情感提升。那么,是否不是邻居的国家就不能成为情感共同体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伦理传统,并且认为情感共鸣主要是在道德情感、情趣和情志中展开或达成的。
而价值共识是命运共同体在精神层面必然生发的伦理品质。命运共同体不意味着没有矛盾,但是因为有着价值共识,所以彼此或多方之间能够本着求同存异、包容互谅、沟通对话、平等交往的原则来化解矛盾,创设和谐发展的格局和愿景。人类共同体形成价值共识的基础首先必须汇聚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这一点上,从此出发,珍爱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树立好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伦理意识,反对那种为了个体利益而伤害共同体利益的利己主义行为,就成为命运共同体所必备的价值共识。而责任共担则是命运共同体发展和运行的一种伦理保障。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全球化或“世界历史”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并将继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选自《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既根源于现实世界关系状况又着眼于未来世界理想关系建构的超越了一般共同体的层次和视域的价值理念。
B.在我国历史上,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后来,儒释道三家的某些主张也都包含了命运共同体的一些精神内蕴。
C.命运共同体与现代的自由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将利己与利他、利国与利群有机结合起来,而后者只追求自我利益。
D.命运共同体内的个体因为有着价值共识,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互相包容、沟通对话、平等交往,所以不会产生矛盾。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精义集中体现为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和责任共担,本质上是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共同体主义伦理观。
B.零和思维、利己主义和绝对整体主义是命运共同体所不认同的,它倡导的是走包容互惠、双向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C.“亲仁善邻”“睦邻友好”是情感共鸣的集中表现,这其中既有地缘共同体的某些天然情感要素,但也离不开后天的情感沟通和提升。
D.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珍爱地球、保护环境、讲信修睦、守望相助、加强竞争等都于这一基础共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运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共损共荣,因此,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具有“共同利益”,关键在于判断利益各方是否“正相关”。
B.情感共鸣主要是在道德情感、情趣和情志中展开或达成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C.命运共同体内的成员享受共同利益,只有在不脱离对人类同伴的责任和对我们居住的地球的责任的时候,才是完全合理的。
D.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人类正在建构一种共生共赢共发展的伦理范式,来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打开APP,你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解锁一辆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以极低的费用,轻松的骑到目的地。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旺盛的用户需求促使资本与市场活跃起来。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大幅上升,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千万用户规模,今年以来,共享单车平台已经从最初的17家迅速扩大到27家。
电商网站的发展脉络为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样板,共享单车未来将不再是单纯的运营商,而是一个个数据收集中心。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它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在服务当中又将会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有待梳理和建构,这注定了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电商的发展为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共享单车或许能够找到真正落地的机会。
(摘编自新华网《大数据:共享单车未曾尝试的新未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据为己有感到担忧,还有29.3%的市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此外,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限社会资源”,20.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还有14.7%的市民认为“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另有6.9%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从总体上看,市民对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捷、环保的特性基本认同,但也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表示了担忧。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对共享单车的认知与其使用呈现“倒挂”趋势。年轻人对共享单车的积极评价不如老年市民,中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岁以上人群为39.3%,30岁以下仅为21.6%。
这也反映出年轻人更关注共享单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中老年人更关注由共享单车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
(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年“上海民主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三:
2015—2019中国单车租赁用户规模及预测

注:左侧纵轴表示用户规模,右侧纵轴表示增长率,“E”表示预测。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自行车租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材料四:
从7月10日杭州率先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投放开始,两个月之间,上海、深圳、北京等12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
随着2016与2017年之交共享单车风口骤起,共享单车教量激增,北京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60万辆共享单车。
可是并非所有入局者都会享受市场红利,3Vbike的沉船案例,也再次证明了共享单车市场并不是谁都能玩转的。至于快速“沉船”的原因,3Vbike的负责人表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运营中出现了共享单车大量被盗的问题。投入的1000多辆车中,现在我们只找回了几十辆,接近100%的单车消失。车辆丢失的原因,一是用户素质比较低;二是防盗措施方面,考虑到成本问题,没有用智能锁和GPS定位。
(摘编自新浪财经领道《多地对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按下暂停键》)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这意味着它的盈利模式必将重新梳理和建构。
B.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和中老年市民相比,年轻人对共享单车有着更积极的评价。
C.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单车租赁市场用户规模预计2019年将继续增长,超过千万,但用户增长速度将减缓。
D.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到2016年,中国单车租货市场用户增长率最高,新增用户人数也最多。
E. 资本疯狂追逐市场热点,共享单车随着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12城市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已经给市场敲响警钟。
【小题3】如何让“共享单车”获得更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狱卒 提关汉卿!

禁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 (制止)别难为他。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关汉卿为狱吏的母亲治病,感动了狱吏,他本想设法营救关汉卿,但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一案关系重大,最终只得作罢。
B.舞台说明中“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关切”一词,可以看出叶和甫人性善良的一面,表现出他对老朋友安危的关切和同情。
C.叶和甫借王著喊过“为万民除害”,故意和《窦娥冤》联系起来,借此诬陷关汉卿,其卖友求荣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D.“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这句台词关汉卿说得义正词严,表现出他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E.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节选部分的冲突主要有关汉卿与狱吏、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
【小题2】叶和甫说的“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中的“不幸”指的是什么?
【小题3】“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析。

同类题5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中国的先民们想通过这种简单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而当这种纪念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这里,我们将“污尊而杯饮”之类的仪式称为“原始的礼”,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种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喝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所以,“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亦非巧合。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以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观点影响最大。史密斯认为,图腾制是由一种叫“图腾餐”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图腾餐”是神与神的崇拜者之间“共餐”,“共餐”的意思就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共餐本身就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说,《礼记》中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史密斯的“共餐”制的说法有相似之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关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是十分类似的。他们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莫过于“吃的是同一锅饭”,如中国先民们就将那种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视为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表现,因而饮食筵宴就成了中国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各种饮食礼节也就产生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礼”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社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的“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B.“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先民们通过毫无保留地向神奉献自己的食物,来请求神的庇佑。
C.“原始的礼”指的是“污尊而杯饮”之类的仪式,它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D.关于“礼”的起源,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与我国的看法完全一致,如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共餐”制之说。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都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B.《礼记·礼运》中记载,我国先民“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来表达对鬼神的敬意。
C.中国先民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的简单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
D.世界上许多民族对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十分相似,这对理解中国礼的起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社会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的,所以说,“礼”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B.我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并且按照人类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从而创造了祭礼文化。
C.“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不但音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这种巧合,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D.中国人并不赞同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而是十分重视饮食筵宴,并将其作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