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就点着吸了起来;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呀,憋死我了。”就往厕所里跑。一会儿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啦?咱家的猪跑哪里去啦?”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耽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是因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发找猪去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出去了?你出去吧,你想上哪儿上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见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个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徐美红与“我”回乡下过年,到后来因为一头猪,徐美红逃离,应该说两人爱情的过失是一种偶然。
B.作为厅长的千金,徐美红因为“我”的才华而来到乡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那个时代的超越以及她对爱情的大胆与执着。
C.整篇小说通过细腻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乡村闹剧,反映出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
D.小说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小中见大,展现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着的城乡矛盾冲突。
【小题2】小说开头写徐美红到农家过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小题3】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1 11:10: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摘编自赵婀娜《美育是一种刚需》)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是有力量的,于教育而言,就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来培养人的坚强性格和独立人格。
B.培养和提升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缺少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审美能力不重视。
C.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D.全社会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尤其要靠学校把美育教有落实到位。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2段直接或间接引用孔子、蔡元培、乔布斯等人的名言进行论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B.文章第4段采用了例证法来论证观点,既有点例又有面例,二者相辅相成,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第5、6段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论述了审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D.文章论证思维严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的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可以说,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
B.城市雕塑难以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多是因为市民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不能理解雕塑之美。
C.国民要想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拥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必不可少。
D.为美献身是一种精神追求,为面包而活是一种物质追求,有时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令人幸福。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寓言内的猫鼠

王尔龄

①创作需要想象,持此说者不乏其人。但是奇思幻想之作,也未必不能在生活中见其大略。关于创作与幻想的关系是个大题目。不贤者识其小,我就来个大题小做,说一点小品、小说中的猫鼠故事吧。

②柳宗元有一则托物寓言的小品,传诵甚广。永州某氏,子年生,属鼠,由此爱鼠,不畜猫,且禁童仆击鼠。鼠类相告而群至,饱食而无祸。后来某氏迁居,继往者借来五六头猫,又用阖门、灌穴、捕击诸法灭鼠。宠鼠之事,世所罕见,宠而至极,若永某氏者恐怕不会实有吧,出于柳宗元的想象,大概可以断定了;但他一定见过类似的社会现象,构思这篇寓言式小品,以击鼠辈,则其意甚明。

③捕鼠是猫的天职,明宋濂的《狸狌》却写了畏鼠之猫。狌身如狸、貌似虎,是野生的猫,卫人束氏却偏偏喜好畜养。文中说,南郭有士患鼠,某次一鼠堕入瓮中,他急借束氏畜养的一头狸狌,携之回家,要它入瓮捕捉。“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鼠无论怎么大,总不如猫,何况狸狌又是形体大者,竟然对之“怖甚”,被它啮足,只得奋力跳出陶瓮。鼠跌入后跳不出来,足见鼠体既不如狸狌之硕,鼠力亦不及远甚。

④狸狌之畏鼠仅出于寓言铺叙之需,实不足信。然而近年曾见报载天津的一段小新闻,一猫遇鼠,惊恐的却是猫,猫逃鼠追,恰恰与宋濂寓言相合,尽管他是为“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而假托的故事,可又被生活中的实例所证明。他的奇幻文字并不荒诞,荒诞的是竟有如此反常的情形;当然,它属于少遇的异闻,自不待言。有的贪官被行贿大户呼来喝去,不敢违命,亦畏鼠之类也。

⑤清蒲松龄有一则《宫鼠》,先叙“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制之,辄被食”,后述复得一“毛白如雪”的异国狮猫,放入门扉,鼠从穴中出,向之奔袭,狮猫避让,逃者自逃,追者自追,上下跳踉,鼠已喘息,狮猫突啮其首,置之死地。文中称狮猫此举在于“用智”,自然是小说家之言,喻指对付按剑匹夫亦当如此。猫奋其力捕鼠,原不足为奇,初以示弱麻痹对方,然后施强,使它不能遁于穴,始为异耳。如今所畜之猫,成了宠物,养尊处优,以不捕鼠为常事,遇则熟视无睹,甚至互作玩伴,不知是否可以看作异事。若说置荣辱于脑后的官员与黑社会中人称兄道弟,举杯言欢,岂必无之,我们已经在揭露贪官的新闻里见识过了。

⑥古人尽管有奇思幻想流入笔端,毕竟不可能一无所遗,社会上、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总有许多难以预储笔下。比方说有这样一则报道:母猫失去了新产下的幼崽,遇见一窝五头刚失去母鼠的小鼠,猫喂之以乳,五鼠亦依儇其怀,亲如母子,前人的小品、小说似乎不曾作此等想象语。至于日后是一直相安无事以终,还是相敌相争而滋生何种结局,则不得而知。今之善作寓言者大可驰骋想象,有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寓言故事也就能以焦墨点睛了。

⑦今值鼠年,原想写点古代鼠事以应景,可是写着写着却偏离正题了,倒像是以今事去应对古人笔墨了,于是赶紧收梢,或可稍免纵笔难收之讥吧。

【小题1】文中提到的柳宗元,字________。
【小题2】第①段提到“奇思幻想之作”,对此文中举了一些例子,除了“永某氏宠鼠”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用与“永某氏宠鼠”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
【小题3】第②段中画线的“鼠辈”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④段中说狸狌之畏鼠“实不足信”,说它“不足信”的依据是什么?
【小题5】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永某氏的故事是出于柳宗元的想象,但他一定见过类似的社会现象。
B.束士所养的猫把老鼠视为异物,不敢去捕捉,结果反被老鼠啮足。
C.生活中竟然确有如宋濂笔下的畏鼠之猫,如此反常的情形,堪称奇闻。
D.蒲松龄所写的狮猫,以不捕老鼠为常事,遇则熟视无睹,甚至互作玩伴。
【小题6】请驰骋想象,给第⑥段提到的母猫故事加一个寓言式的结局。(50字左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

②《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曹雪芹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③《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得玉无痕”等。

④《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一块美玉贯穿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一块顽石,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簇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以玉为主线,演绎尽了人间荣辱兴衰、悲欢离合。最终,贾宝玉了却尘缘,出家为僧,跟一僧一道出走,而通灵宝玉在游历完人间之后,回到青埂峰变回了女娲补天遗留的那块大石头。

⑤曹雪芹借玉石来塑造了宝玉和众多冰清玉洁的女儿形象。《红楼梦》里与玉有关的人名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菡、甄宝玉、林红玉、玉钏、玉柱儿、玉官等。宝玉曾经自号“绛洞花主”,宝玉是花主,其余的女子都是花。两位女主角,宝钗黛玉,各占了他名字一半。一个拥有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一个占了“金玉良缘”的婚姻。两人才情不分伯仲,丽质天生。一有咏絮之才,一有停机之德,一个似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一个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而曹雪芹把“玉”字给了“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的林妹妹,可见对黛玉的钟爱。唯有“玉”字,方能喻其至真至诚,至纯至洁,至贞至痴。唯有“玉”者,才能彰显宝玉黛玉二人的灵魂契合,思想对等,矢志不渝。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红楼有梦玉为伴》2019年1月25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楼梦》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其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都与中华玉文化有关。
B.曹雪芹虽然倾心于玉,但他不是对任何品性的玉都喜爱,而只是注重那种天生丽质的璞玉。
C.曹雪芹之所以给小说命名为《石头记》,就是因为他有感于家门口的一块巨石而生的想象。
D.虽有“金玉良缘”,但作者却更倾向于“木石前盟”,因唯有“玉”才可喻至真至诚的爱情。
【小题2】一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说《红楼梦》体现了玉的各种价值,然后从多角度论证。
B.文章第二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有关这一观点。
C.文章第三段先总的概括了《红楼梦》中写玉的手法,然后又采用例证法进行了论述证明。
D.文章四、五两段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叙写了“玉”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主要体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蕴含中华玉文化,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
B.《红楼梦》中器物、主要人物名字都和玉有关,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非常钟爱玉。
C.《红楼梦》以“石”开始,又由“玉”收束的全部发展过程,显现了曹雪芹独特的匠心。
D.《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通过本文作者的分析,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得些许玉的知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

社会环境主要是上层建筑范畴的内容。什么是社会环境呢?社会环境通常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通常的解释显然是偏重于物质的社会环境,而对精神的社会环境有所忽视。现实社会中,社会环境除了物质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内容更丰富的应当是涉及广泛的精神因素。

社会环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即所谓城市环境、工业环境等“硬”环境,而且包括人的大脑之内的意识等所有精神因素在内的所谓“软”环境;不仅包括家庭、单位等内部环境,而且包括与此相对应的外部环境等等。

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交织在一起。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不能截然分开。如地理概念,究竟是自然环境的范畴还是社会环境的范畴?按照通常的说法,地理是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情况。前一部分明确是自然环境,而后一部分说的是社会经济因素,实际就是社会环境。地理环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有机体,而其中对人才成长的影响主要是社会环境。

事实上,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不是一回事。在纯地理环境之上已经覆盖了许多精神的内容,自然的山水草木上面本质的东西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发达程度等等,这就完全是社会环境的概念。地理环境作为自然环境,只能是纯自然的部分,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地球乃至宇宙之间生而有之,并非包括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有所作为的部分。一切经过人类社会“雕琢”甚至已经赋予她特定含义之后的“环境”,就不再是自然环境,而成为社会环境。

【小题1】对原文第4段“雕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进行的创造。
B.是指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在纯地理环境之上所作的“覆盖”。
C.是指人类社会赋予自然环境以特定含义的行为。
D.是指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后人类对地球乃至宇宙的一切“作为”。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社会环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不在社会环境之中。
B.所谓“软环境”包括以下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商业信誉、治安状况、教育水准等。
C.由于经过人类社会的“雕琢”,今天的地理环境已不再是自然环境,而成为社会环境。
D.纯地理环境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自然界生而有之的,今天已经不复存在。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一切自然环境终将印上人类活动的痕迹,纯自然环境将不复存在。
B.现在讲某地投资环境如何,包括自然环境(如山川、气候等因素),但主要指社会环境。
C.精神文明建设也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措施。
D.自然环境的优劣(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农业气候等)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社会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政治制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什么当消费者权益被侵害,哪怕更占理,也只能通过大闹的方式去解决?“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让人们感受到汽车维权的无奈。这一事件,让一个陌生词汇“PDI”进入了大众视野。“PDI”检测,全称叫“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2017年制定的《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服务指引》规定了新车交付消费者时,应向消费者提供乘用车新车“PDI”检查表,同时还规定了11条必须告知消费者的重大问题情形。但其中也隐含了一个“后门”——如果修复费用未超过5%的问题,则可以不告知消费者。

奔驰车主与奔驰达成和解,不仅退换成功,还获得了其他补偿。有人认为车主其实已经很幸运了,根据汽车三包规定,退换车辆的条件极其严苛——“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家用汽车产品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消费者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更换或退货。”而这辆奔驰车是机油泄漏,按规定,车是不能退的。中消协表示,交付合格产品是经营者的合同义务,三包规定是后合同义务,两者不应混同。一些经营者向消费者交付不合格车辆,却以汽车三包规定为由拒绝承担退货责任或相应赔偿责任,有违法律规定。

这一事件中的15000元金融服务费也成为焦点。早在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的汽车投诉分析中,就涉及金融服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部分经营者强制消费者在购车时必须在本店购买保险,强制贷款购车的消费者缴纳金融服务费等;汽车经销商规定车主在按揭还贷期间,每年必须在店内续保,否则押金不予退还;宣传零费率车贷,却收取按揭手续费,导致购车纠纷。虽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但当前汽车销售服务中,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缴纳续保押金或续保保证金等问题较为普遍,有些经销商代办业务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多收上牌费,还不开具发票,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材料二:


图1消费者汽车投诉问题分布

图2 消费者汽车投诉主要售后问题

摘自 《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

材料三:

在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中,有瑕疵汽车被称为“柠檬”,从表皮很难看出柠檬的质量,而发现变质柠檬时,肯定是在买方将柠檬买回家去、且因已经切开柠檬而无法恢复原状要求重新选换的时候。这与那些有瑕疵的汽车一样,一旦开出店门,就很难说清楚瑕疵是原有还是使用不当,买方只能从表面来判断车况,而卖方对车况却了解更多。为此,美国专门制定了保护汽车消费者的所谓“柠檬法”。现在,“柠檬法”已经被适用于许多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产品如电脑等电器的销售中。按照“柠檬法”的规定,消费者在新车购买之后的特定期限内(百天以上或数万公里,各州期限不尽相同),如果发现重大瑕疵、维修2次难以修复;其他瑕疵、维修4次难以修复;或不论何种瑕疵、30天难以修复,就必须更换新车——以期限来平衡信息不对称。中国的“柠檬法”,应该早日创设。

摘编自《保护汽车消费者正当权益还要靠法》

【小题1】下列关于“柠檬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汽车质量无法简单地从车的表面情况判断,卖方与买方对车况的了解程度是不相等的,“柠檬法”就是为了平衡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制定的。
B.按照“柠檬法”规定,如果消费者在新车购买之后的特定时间内发现汽车有重大瑕疵,维修两次还难以修复,汽车生产者或销售商就必须为消费者更换新车。
C.美国的“柠檬法”是为了保护汽车消费者制定的,它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目前已适用于其他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产品如电脑等电器的销售中。
D.摆脱维权靠嗓门的解决问题方式,还要靠法律,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制定的“柠檬法”,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服务指引》规定的应向消费者提供的“PDI”检查表,规定了11条必须告知消费者的重大问题情形,但其中也隐含了一个“后门”。
B.如果交付的产品不合格,即使产品在规定期限内出现除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之外的问题,销售者也不可以拒绝承担退货责任或相应赔偿责任。
C.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的汽车投诉分析就已经关注到了汽车行业存在的金融服务问题,如部分经营者强制消费者在本店购买保险,强制消费者贷款购车以获取金融服务费。
D.据调查,2018年消费者汽车投诉问题种类繁多,涉及售后服务、合同、质量等,而大部分投诉都与经营者不履行三包义务、不履行售后承诺有关。
【小题3】汽车维权难在哪?结合材料分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