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狼图腾》节选
姜戎
两年前陈阵从北京到达这个边境牧场插队的时候,正是十一月下旬,额仑草原早已是一片白雪皑皑。陈阵被安排住在毕利格老人家里,分配当了羊倌。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随老人去八十多里外的场部领取学习文件,顺便采购了一些日用品。临回家时,老人作为牧场革委会委员,突然被留下开会,可是场部指示那些文件必须立即送往大队,不得延误。陈阵只好一人骑马回队。临走时,老人将自己那匹又快又认家的大青马,换给了陈阵,并再三叮嘱他,千万别抄近道,一定要顺大车道走。
刚登上一道山梁,遥望大队驻地的查干窝拉山头,他一下子就把老人的叮嘱扔在脑后,率性地放弃了绕行二十多里地走大车道的那条路线,改而径直抄近路插向大队。
天越来越冷,大约走了一半路程,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陈阵忽然一阵颤栗,心里有些莫名的紧张——他怕大青马迷路,怕变天,怕暴风雪,怕冻死在冰雪荒原上,但就是忘记了害怕狼。
快到一个山谷口,一路上大青马活跃乱动、四处侦听的耳朵突然停住了,并且直直地朝向谷口的后方,开始抬头喷气,步伐错乱。
当陈阵猛地转头向山谷望去时,他几乎吓得栽下马背。距他不到四十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后来,陈阵跟毕利格详细讲起狼群当时的阵势,老人用食指刮了一下额上的冷汗说,狼群八成正在开会,山那边正好有一群马,狼王正给手下布置袭击马群的计划呢。幸亏这不是群饥狼,毛色发亮的狼就不是饿狼。
陈阵强撑着身架,端坐马鞍,只用眼角的余光紧张地感觉着近在侧旁的狼群。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这几十米距离的目标,对蒙古狼来说只消几秒钟便可一蹴而就。人马与侧面的狼群越来越近,陈阵深知自己绝对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懦,必须像唱空城计的诸葛孔明那样,摆出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身后跟随铁骑万千的架势。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凶残多疑的草原杀手——蒙古草原狼。
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但是,这个无枪无杆的单人单马,竟敢如此大胆招摇地路过狼群,却令狼王和所有的大狼生疑。
晚霞渐渐消失。人马离狼群更近了。这几十步可以说是陈阵一生中最凶险、最漫长的路途之一。大青马又走了几步,陈阵突然感到有一条狼向他身后的雪坡跑去,他意识到那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后有无伏兵。
大青马的步伐似乎也不那么镇定了。陈阵的双腿和马身都在发抖,并迅速发生可怕的共振,继而传染放大了人马共同的恐惧。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
毕利格阿爸把自己的大青马换给他,但马鞍未换。难怪当初老人给他挑了这么大的一副钢蹬,似乎老人早就料到了有用得着它的这一天。
狼群正在等待探子,人马已走到狼群的正面。陈阵迅速将双脚退出钢镫,又弯身将镫带拽上来,双手各抓住一只钢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陈阵憋足了劲,猛地转过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声,然后将沉重的钢镫举到胸前,狠狠地对砸起来。
“当、当……”
钢镫击出钢锤敲砸钢轨的声响,清脆高频,震耳欲聋,在肃杀静寂的草原上,像刺耳刺胆的利剑刺向狼群。对于狼来说,这种非自然的钢铁声响,要比自然中的惊雷声更可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惧的捕兽钢夹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恐吓力。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呼地向山里奔逃而去。
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陈阵看呆了。
狼群一眨眼的工夫就跑没影了,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雾雪砂。
(节选自《狼图腾》,有删改)
【小题1】小说第一段中毕利格老人把大青马换给陈阵并再三叮嘱这一细节有何作用?(4分)
【小题2】赏析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4分)
(1)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
(2)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
【小题3】简要概述文中蒙古草原狼的特点。(4分)
【小题4】作者是怎样描写陈阵与狼群遭遇后的心理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30 08:16: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强盗的苦恼

(日本)星新一

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

“真想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竟接着他的话爽然应允道:“说得对!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

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究竟怎么干呢?”

“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间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目。这次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搞它一家伙……”

“有道理,您到底不愧是咱们的头儿,想出的主意总是高人一招。不过,如何下手呢?”“光天化日之下,持枪闯进银行抢劫!”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啰喽们不禁大失所望。

“别开玩笑啦!简直不着边际。照你说的去干,恐怕还没跨进银行的大门,就被抓去蹲牢房了。”

“蠢货,你们的脑子里怎么总少根筋。好了,听我来说个端详……现在我们编写了一个电视剧脚本,送给银行附近的交通警察,然后大家装扮成电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到银行去拍摄一个袭击银行的场面,这样银行方面毫无防备,必定给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大家只管动手抢钱,即使万不得已开了枪,警察也会无动于衷,只当作剧情所需而特意安排的音响效果呢,最后,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撤退……”首领的话音未落,啰喽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高见,太棒了!妙不可言!”

“这下可以过大瘾了,伙计们,快着手干起来吧!”强盗们弄来一辆面包车,在车身上写下“电视剧摄制组”的字样,不一会儿,电视摄影机也找来了,自然无需准备胶卷。待脚本印刷完毕,啰喽们将自己精心地装扮起来。有的扮做穷凶极恶的打手,有的扮成维持群众秩序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切准备就绪,首领一声令下,这个精心策划的计谋便开始付诸实行。强盗们把车开到银行门口,握着手枪刚刚走出车门,在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果然都围上来询问。一个强盗赶忙给他们送上几份电视剧脚本,并说明缘由,很好,他们就心领神会不再追问了。万事如意!没想到事情一开头便如此顺利,强盗们精神十足,相继冲进银行,大声喝道:“银行的诸君,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赶快把钱交出来!谁敢乱动,马上要他的小命!”谁知,计划到此就乱了阵脚,发生了意外。一个门卫突然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打破了这里的紧张气氛。

“先生们,我可以帮忙吗?你们来拍电视,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上司真有意思,这种事也不先通知一下,好让职员们准备一下。要知道宣传工作是何等地重要啊,可他们……”另一位青年顾客也挤上前来热心地说道:“我是作家。你们刚才的那句台词不太适合,什么‘银行的诸君’,简直像在发表竞选演说。另外,‘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说法也欠含蓄,一下就把底亮给观众了。脚本是谁写的?下次让我来帮你们的忙。”

他拿出名片,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强盗们好不容易才摆脱他们来到窗口,在那里工作的一位姑娘慌忙站立起身来说:“什么时候播放呀?请签名留念,我也能上镜头吗?等等让我再化妆一下……”银行的女职员们纷纷离座,朝这边拥了过来,“嗳,把我们也拍进镜头吧,我们都是电视迷,挺在行的,不用排练啦!”对这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他忍不住扯起嗓子叫起来:“够了!这不是演戏,弟兄们,来真格的!”接着他扣动了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天花板,击碎了照明灯。然而此举也并未奏效,一个男孩儿挤过来说:“呵,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

另一个人接上话又说道:“大概天花板内的电灯里预先装进了火药,然后让它爆炸的吧,要是不知情的人,倒还真给唬住了呢!”这时,这家银行的行长露面了。

“喂,先生们。你们能否再加上一个枪击玻璃的镜头!那是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倘从侧面为我们作宣传,将会提高顾客对本行的信赖.”说着,递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

“先生,让我们来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吧,拜托了!”男职员们也围拢过来请求着。强盗们无奈,只好百般解释,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话当真。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先生,您知道,如果我们还在家乡的父母能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该有多么高兴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早已难以收场,强盗首领站出来,愤愤地大声吼道:“大家听着,今天暂停拍摄,回去修订脚本,改日再来重拍!”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

“再也想不到会弄出这么个结局来,当今社会准出毛病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人!”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详尽地叙述了强盗们由计划抢劫到实施抢劫的整个过程,对于情节发展中不同人物的描写,虽寥寥数语,却极具画面感。
B.强盗首领计划“反其道而行之”,“出人们意料之外”地展开行动,这一安排不仅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还为下文人们果然信以为真后的言行作了铺垫。
C.作品中银行行长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作为报酬递给强盗,是希望他们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提高顾客对银行的信赖。
D.面对银行里乱哄哄的场面,强盗们很是气愤却无计可施,还要被动应对人们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行,抢劫行动无法展开,于是强盗首领决定改期。
【小题2】小说在开头部分详细地交代了强盗们完美的行窃计划,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小题3】本篇小说构思精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不可知的偶然
格非
1980年夏天,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毫无意外地,我落榜了——化学和物理都没有超过40分。母亲决意让我去当木匠。
当时木匠还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我们当地有很多有名的木匠,但我母亲请不到,她请了家里的一个亲戚。这个木匠因自己是有手艺的,觉得自己特别牛,很是凶悍。他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笨手笨脚的,不严厉是学不出来的,我要是打他你会舍得吗?母亲只得说,你打吧。我很不喜欢这个跷着腿坐在大椅上的人——我和他无冤无仇,他为什么要打我?我就对母亲说,我要考大学,而且要考重点大学。母亲睁大了眼睛说,孩子,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你连门都没有摸到呢。你要是考上大学,我们都要笑死了。
就在我灰了心,要去当木匠学徒的时候,一位镇上姓翟的小学老师,敲开了我家的门。他与我非亲非故,素不相识。我至今仍然不知他是如何寻访到我们村的。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夜已经很深,大家都睡了,他戴着草帽,站在门外,把我母亲吓了一跳。他见了我劈头就说,你想不想读谏壁中学?——那是我们当地最好的中学。我当然是很愿意的。他说他可以把我引荐给那里他的一位朋友。
当我拿着翟老师的亲笔信到了谏壁中学,他的那位朋友却告诉我,语文、数学必须拿到60分,不然无法进入补习班。他说,让我看看你的高考成绩单。
在决定命运的时候,我的脑子还算比较清醒。我知道我的成绩根本不能进入这个补习班,我也知道无论如何不能够把口袋里的成绩单给他看,于是我说,我把成绩单弄丢了。
“你可以去丹徒县文教局查一查,把分数抄回来。”他说完,给了我一个地址。
县文教局在镇江,青云门六号。在马路边上,我只要随便跳上一辆公共汽车,就可以回家,永远做一个木匠的学徒。可是如果我去镇江的文教局呢?事情结果是一样的,我还是会得到一张一模一样的成绩单,还是无法进入谏壁中学,还是要返回家乡,做一个学徒,为我的师傅递上热毛巾,听任他大骂。
我徘徊了两个小时。镇江对我而言,是一座陌生的大城市,它实在太远了,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我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的人,不会轻易冒险,不会去做我觉得非分的事情。我觉得我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要回家的。我根本没有去过镇江,而且去了也不知道县文教局在哪里。这些都是我无法逾越的困难。但那一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鬼使神差地登上了前去镇江的过路车子。
到了县文教局,正好是下班时间,传达室老头儿冷冷地说,现在下班了,你不能进去。
我想也罢,我进去又有什么用呢?在我打算掉头离开的时候,有人叫住了我:小鬼,你有什么事?
我看见两个人,一男一女,往外面走。我说我的高考成绩单丢了,能不能帮我补一下?
男的说,下班了,明天吧。
女的则说,我们还是帮他补办一下吧,反正也不耽误时间。
他们把我带回办公室,帮我查找档案,又问我办这样的成绩单,有什么用处。
我沉默了一下,突然说:“我的成绩单没有丢。”
“那你来这里干什么?”他们显然有些生气了。
我于是讲了高考的落榜,讲了自己很想去谏壁中学补习,但是没有达到他们要求的分数线。我说我一定要读这个补习班,去考大学。
那个女的说,这怎么行?男的不吭气儿,他抽着烟,盘算了好一会儿。他让我出去等回话。十分钟后,他说,唉,帮你办了。
我那时很小,15岁,穿的衣服很破旧。大概他是因此萌生了帮助之心。
他们问我需要多少分,我说语文70分,数学80分。说完了很后悔,因为这个分数已经可以考上大学了。我又把分数改过来了,语文68分,数学70分。写完了之后要盖章,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公章突然找不到了。
他们翻遍了抽屉,打开又合上。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可能是最紧张的时候。没有章不就完了吗?事实上公章就在手边,大概是当时大家都太紧张了吧。
女的盖完了章,轻轻说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丽的女性。我的感激出于如下理由:她竟然还会假设我将来会有出息。
我似乎没有说什么感激的话,拿着成绩单,飞跑着离开了。等回到家的时候,我一天都没有吃饭,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第二年我再次参加高考,开始了在大学的求学之路。
选自《2014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A.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对“我”主动帮助,而这位老师的朋友却“公事公办”,小说借这种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B.母亲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认为“我”不可能考上大学,于是决意让我去当木匠,并请了一个特别牛却很凶悍的木匠亲戚教我。
C.作品以朴实的笔调叙述了我的人生遭际和内心纠葛,反映了在8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时期,有关教育部门随意改分数、任意盖公章的不正常现象。
D.小说以我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得以金榜题名作为结局,丝毫不去提及备战高考的经过,这样写呼应了标题,使情节更加集中,颇具艺术匠心。
E.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而恰如其分的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县文教局两位办公员在办与不办上的纠结和找公章时的紧张,就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
【小题2】小说在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善于制造情节上的曲折,请简要分析这个特点,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围棋大师落下最后一子
王晶晶
陈祖德在68岁时落下人生的最后一粒棋子。
这位被称为围棋界泰斗的老人,曾和陈毅、金庸、吴清源交过手,战胜日本“棋仙”时只有19岁。就连如今声名显赫的聂卫平,也曾为了观看他与别人对战而逃课,被妈妈追得躲进了公园的男厕所里。
与陈祖德对弈的,还不仅仅是政治家、名流和围棋高手。死神两度在他对面坐下,他赢了胃癌,但最终输给了胰腺癌这个对手
如果只是看照片,人们会用儒雅这个词来形容他,但那些熟悉他或者与他交过手的人知道,这个看上去谦和的人,骨子里非常刚毅。即使对面坐的是大人物,他也不会在棋盘上留情面。10岁时,陈祖德和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下过一盘棋。这个瘦弱、一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一旦捏起棋子,就忘了老师“要讲礼貌”的叮嘱,而是猛杀猛砍、步步紧逼。那时,他学棋刚刚3年。陈毅非但没有生气,还在吃饭时说:“陈祖德,你要把老前辈的本事都学过来,要超过他们。”这位打仗时都把围棋袋子搭在马屁股上的元帅,希望中国的围棋能赶超日本。在当时,两国棋手的水平相差悬殊,但那个闭塞的年代,中国棋手只能定期去新华社剪报,搜集《读卖新闻》上每天连载的棋局“豆腐块”来学习。
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去日本,18岁的陈祖德紧张得被日本媒体形容为“好像在接受入学考试”。不过,就是这个看上去像文弱书生的年轻人,一年后在北海公园悦心殿里,战胜了被称为“棋仙”的日本9段棋手杉内雅男。中国棋手战胜日本9段的消息传出北京后,这个戴眼镜的19岁青年迅速成为和雷锋、王进喜一样高大的偶像,还在民间掀起了一股久违的“围棋热”。
1975年,在一次全国性比赛的间隙,陈祖德遇到了当时只有15岁的刘小光。“来,让我看看你的棋力。”尽管那时他已经很累了,但还是下了一盘指导棋,并没有因为对方是个孩子就流露出随意。
5年后,刘小光,这个年轻的棋手在棋盘上战胜了自己的偶像。也是在那次比赛中,陈祖德开始便血,随后又吐血,被送入医院检查出罹患胃癌。即使躺在病床上,他还在问:“我还能参加比赛吗?”对方没有回答。他把头埋起来哭了,觉得自己连再拼一次的机会都没了。
但他并没有就此认输。在医院躺了5个月,他就开始以每天500字的速度写自传。“作为一个围棋手,我的运动生命是结束了,但这绝非我的终点,而是我新的起点。陈祖德可以不是围棋手,但陈祖德永远是一个围棋工作者。”他说。让他被更多人记住的,正是这本名为《超越自我》的自传。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以连播的形式播出。
跨过死亡这道坎后,1989年,陈祖德重回棋坛,两年后成为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不过,刘小光觉得,性格像棋子一样黑白分明的陈祖德并不适合官场。为了引进国际象棋的一个干部,他在体委办公室里和领导吵了起来。当对方以“要按规矩办”搪塞时,他放下狠话:“如果你不答应,我就辞职。”“一个干部哪能这么干呢?官场上是要柔和、平衡,可他就是这样爱憎分明。”刘小光说。
2011年,死亡隔了31年再次前来赴约。他被确诊患上胰腺癌。但是这一次,对手没有那么容易被打败。手术后一年,癌症复发。在协和医院的走廊上,他对刘小光说:“当人大代表时,我是主张安乐死的。我心里有准备,如果最后没有希望,我想选择安乐死。”
可后来,他似乎改变了主意。开始和时间赛跑,整理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棋谱。他躺着,除了透析、打点滴,就是摆弄着架在床上的磁力棋盘,对每一张棋谱进行讲解、注释。
2012年10月31日的下午,他突然有所预兆地对刘小光说:“万一我来不及,后面的棋谱你来帮我整理。”
陷入昏迷前,陈祖德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翻着整理了一半的棋谱,念叨着“白20手有问题”。在死亡赢得这局棋之前,这个总想着要超越自我的人拼尽全力又落下了一枚棋子。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11月7日,有删改)
【小题1】围棋大师陈祖德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简要概括。
【小题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死神两度在他对面坐下,他赢了胃癌,但最终输给了胰腺癌这个对手。
(2)这个瘦弱、一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一旦捏起棋子,就忘了老师“要讲礼貌”的叮嘱,而是猛杀猛砍、步步紧逼。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围棋大师落下最后一子”的好处。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陈祖德是一个“总想着要超越自我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语的秋天

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

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

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

“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

“哟,每公斤十元。”村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

“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

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

“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

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

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

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十万元用来收购菇菜。

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村长,你没白忙。你种香菇收成有四百公斤,可赚四千元呀。”

村长却眨了眨眼说:“老黄,把这香菇每公斤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别人每公斤多少元?”

“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公斤卖十二元!”

“十二元?一公斤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公斤,你就赚了两万多元,好轻松呀。”村长打着哈哈说。

“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消毒,除去贷款本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了。”

“老黄,不是我作难你。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己卖,卖了后,菌种钱,我们给。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

“村长你怎能这样?我们订了合同的呀!”

“订了合同有屁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

村长嗓门提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

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

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

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原先白花花的西洋香菇变质、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

一万余公斤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菌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没有想到,竟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毫无结果。

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蛮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末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去。

天渐渐地亮了。他拎起了行李,走出门去。门外,站了一群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

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村写起,然后再讲述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叙事起伏有波澜。
B.老黄被抽调来蹲点扶贫,很是积极热心,想法搜集致富信息,为四英岭下小村引进种植西洋香菇。
C.村长及村民看到收成很好的白花花香菇菜时变卦,违约,自谋销路,结果无望,西洋香菇报废,老黄也跟着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他很是后悔。
D.小说讲述老黄热心帮助村民致富却招致失败的故事,令人深思。扶贫攻坚得讲究方法,任重道远。
【小题2】“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如何理解小说标题“失语的秋天”的含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 甲 )。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 乙 )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都快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 丙 )而( 丁 )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_________,_______朋友的脖子,__________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_____了。

【小题1】“甲”“乙”“丙”“丁”四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精美  精巧  迟疑  急切B.精巧  精美  迟疑  焦急
C.精巧  精美  迟缓  焦急D.精致  精巧  焦急  迟疑
【小题2】最后一段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跑过去  搂住  亲热地  走B.走过去  抱住  亲热地  走
C.跳起来  搂住  狂热地  跑D.跳起来  抱住  亲热地  跑
【小题3】这些动词刻画了“她”得到项链后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小题4】这部分人物描写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丙、丁两处所填词语反映了“她”当时怎样的心情?下边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急切地希望借到。
B.担心对方不借。
C.十分喜欢,急切地希望借到手,但又觉得太珍贵,担心对方不借。
D.“迟疑”和“焦急”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她当时对首饰的喜爱之情。
【小题6】文中的“她”名叫______________,上文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小题7】从全文的情节结构看,这段文字为下文哪一情节作铺垫和暗示?( )
A.丢项链B.赔项链C.还项链D.发现项链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