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康家酒传奇
  巩县康家酿酒有些年头了。
  康家酒很少流出庄外,这里有个秘密,康家酒的秘方来自洛阳福王,明末清初“康朱联姻”时朱家败落,这个王家酒方也来到了康家,外人一般不知。
  为了保证酿酒秘方不外露,康家一代只有一人掌握整套酿酒技术,康豫就是这一代康家酒的传承人。
  康豫酿出来的酒,只要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康豫不会喝酒,这是康家上下都知道的秘密,酿酒的不喝酒,小一辈人不信,问他本人自然不会有结果,问老一辈人,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
  康豫的儿子长大了,和邻村一家有些官家背景的乡绅结亲。按乡俗女方应允婚事之前,男女双方主要长辈要聚在一起喝顿结亲酒。康家有家酿的酒,自然酒宴上喝康家酒。康家酒的特点是绵甜醇香、回味悠长,入喉爽口甘甜,后劲很大。康家几位长辈酒过数巡后,纷纷表示不胜酒力。女方几位也担心入口甜醇的酒有后劲,渐渐地都只是在礼节上举举杯了。独有女方一位族叔自恃酒量超人,在酒席上向康家人挑战,嘴里还不干不净数落康家酒没劲,入口没一点呛劲,不如烧刀子过瘾。
  康豫一直没有作声,毕竟自己是主人,再说酒桌上的酒话也当不得真,随这位族叔涨红着脸信口开河。
  眼看自家的陪客都喝得差不多了,再也没人去应和客人的挑战。康豫就开口婉言劝说客人,暗示康家酒后劲较大,一会酒劲上来要撑不住的。谁知不说还好,一说反倒惹火了族叔,说除非答应和他斗酒,不然这门婚事他第一个不答应,要不承认自己是个怂人也行,这酒就免了。也许是酒劲开始上来,女方客人中有几位居然也附和起这位族叔的话,一定要康豫答应斗酒,不然就不必谈亲事了。
  这下把康豫逼到了墙角,再也没有退路了。康豫站起身,说一句“我答应”,转身叫人拿来一摞大碗,先在自己面前一字排开放好,整整九只碗。又从桌旁捧起一坛没有开封的康家酒,拍掉泥封,在面前的碗里“汩汩”倒满。
  一连串的动作吓得在座的康家人目瞪口呆,有几位忍不住喊出来:“康豫是滴酒不沾的啊!”康豫报以一笑:“今天这阵仗我是不趟不行啊!只是有一点拜托,待会我喝赢了,不要和我说话,扶住我回去就是。”
  康豫对女方客人说:“这几十年,我没有喝过一口酒,康家上下是妇孺皆知。今天既然答应斗酒,我先喝三碗,算我弥补前面的。”说完,一口气喝完面前的三大碗。
  随后对挑战的那位说:“接下去我俩一对一吧!第一轮我先喝,第二轮你先喝,同意的话我们就这样喝下去,谁喝不了就认输。”女方的族叔已经被康豫的三大碗震慑了,连连点头。
  第一轮两人都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下去了。第二碗女方族叔先喝,他中间停顿两次才喝完,康豫依然一仰脖子喝下去。第三轮开始,康豫双手捧碗,似笑非笑地扫视了全场,双手捧碗举过头,仍然一口气喝完。女方族叔喝第二碗时已经慢了半拍,面对第三碗酒,有些犹豫。在场的双方客人都起哄要他快点,他扶住桌子好半天才哆哆嗦嗦站起身来。他伸出双手也想着像康豫一样双手捧住酒碗,结果双手颤抖不停,酒液在晃动不已的碗四周荡出,还没举到嘴边,手一松,酒碗“哐当”一声掉落在地,紧跟着人也软泥一样瘫了下去。
  康豫说一声“承让”,慢慢走回了家,然后躺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女方那位族叔被人抬回家,躺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在床上打了一个长长的酒嗝,叫一声“好酒!好酒量!”,又翻身睡了过去。再次醒来,带了礼品专程去到康家找康豫,为自己酒席上说的不当之言当面赔礼道歉。
  至此康家人才知道,康豫年轻时其实是会喝酒的,刚执掌酿酒时,酒醉误了事,因此向家族主事的保证过酿酒就戒酒。
  康豫酒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家族主事的提出辞去酿酒职位,主事的征求家族长辈意见,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情况特殊,可以原谅。康豫认为自己没有遵循“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余地”的祖训,致使客人酒醉倒地。再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家族的声誉,玷污康家诚实、守信的家风家训,坚辞不就。
  若干年后,继续保持北方风味,具有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回味悠长特点的康家酒接待了老佛爷,被老佛爷赐名“康百万酒”,已是后话。
选自《天池》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三段主要交代了康家酒秘方的来处,这个秘方来自洛阳福王,“康朱联姻”才有机会落到康家,正因为它来自洛阳福王,所以酿出的酒才好喝。
B.康豫是康家酒的唯一传承人,但他却不会喝酒,这成为康家上下都知道的秘密,作者以此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急于了解康豫不会喝酒的原因。
C.作者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各种手法,使人物形象特征突出。如在描写康豫、女方族叔时,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D.看似简单的故事实则内涵深刻,本文借助康家酒的传奇故事传达出一个主题,那就是: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诚实、守信。
【小题2】康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概括。
【小题3】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一段属于画蛇添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6 10:05: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冬夜的歌
谢 静
太阳像一只橙黄的圆橘,渐渐地被灰蒙蒙的暮云遮去。呜呜鸣响的西北风摇撼着树木,摇撼着电线杆。狂舞的雪片碰撞在窗子玻璃上,开始了它结为冰凌的再生……
坐在温暖如春的屋里,靠近银白色热烘烘的暖气片,我在阅读欧·亨利的名作《最后一片叶子》。
写字台上的两盆蜡梅和玉兰,给房间增添了淡淡的幽香。那圆的、扁的、方的、长的,从海滩捡回来的五彩石,点缀于花盆之间,望去完全没有冬日的景象。
妻悠然地斜倚于沙发上,正在织一件米黄色的毛线衣。纤细的手指,轻盈地抖动。
不知从何处,传进耳鼓一阵时断时续的悠远的喊声:“各家各户……注意啰……小心煤气……中毒……防火……防盗……”
这声音由远而近,在寒风凛冽的冬夜里回响着,一种苍凉之感油然而生。读书的兴致完全被搅乱了。我刚看到“老贝尔门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过六十,有一些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便就此打住,折页合书,忍不住问:
“这是谁?神经病?深更半夜在街里大呼小叫的,不怕惹人烦?”
“你才出差回来,不知道咱们街里出现的新鲜事儿。”妻继续织着毛线衣,没抬头,“这是一个部队离休的老干部,回来跟女儿、女婿养老的,半个月前开始,天天这么喊!”
“嘿,干嘛不住干休所?”我诧异了。
“大约是怕寂寞。”妻按自己的理解说。
“他女儿、女婿也够呛,父亲辛劳了一辈子,晚年应该让他在家享享清福,怎么会让老人到街上干这呢?难道是缺钱花吗?”我不满地嘟哝。
“哪里话,他的钱多得花不完,给区幼儿园送了三百,国库券买了一千。”妻抬起头来辩解说,“人家夜间值班,完全是尽义务。”
我呆了,有些不可思议。听那喊声越来越大,已接近我居住的楼下。
“各家各户注意啦,提高警惕,防火防盗,防止煤气中毒——!”
这声音倏忽间变得顺耳起来,可以听出是走南闯北、有点儿走了调儿的中原乡音,带着其特有的悠长的拖腔,容易使人联想到草原上的牧人,在广阔的原野呼唤走失的骏马……
“……喂,这是谁家的自行车?谁的车?快搬进去,天不早啦!”
那绝不是民警手中拿的那种半导体喇叭。是纸喇叭筒,还是铁皮的?我猜测,并直起身来,想看清楚这吆喝的老人的模样。窗玻璃上蒙着一层薄冰。室外是浓深的夜色和飞扬的雪花。
“呀,真该死,是我的自行车忘搬了!”妻的脸上含着些微的惊慌。
“我去搬!”
穿上外套我飞步下楼。刚走到二楼楼梯口。见妻的那辆“风凰”车已搁在楼梯口的空档上。
我的心热了。
此后,每天傍晚至深夜,我的耳边都回响着这老人的吆喝声。渐渐地习惯了,像听风声、车声、雨声、树声一般习惯。这吆喝声,穿越深深的夜空,把人安然地带入了温暖甜美的梦乡。
因为工作忙,业余时间要赶写技术论文,《最后一片叶子》一直没有读完,真有点儿对不住欧·亨利先生。也对不住妻,她读了多遍,向我介绍。不过,那吆喝声却必不可少。每当此刻,耳神经似乎变得特别敏锐灵巧。
“咦,是时候了,怎么那老人没出来?”我在写字台边不安地问妻。
“哦,他作为区街系统的先进代表,到市里出席劳模会去了!”妻在读《英语九百句》,乐呵呵地告诉我。
“我说呢!”心,释然了。
“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边,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我终于读完了《最后一片叶子》,这最后一段大约是小说的“文眼”吧。我大声地读给刚进门的妻听。妻的眼眶湿润了。肯定是为了贝尔门的献身精神。
我看看表,该是老人吆喝的时间了。
我凝神静听,没有。我挨近窗户,还没有,我不安起来。贝尔门的死和妻的泪给我带来了不祥的预感。我拉开门,要到阳台上去——
“别等了,”妻在身后喊,声音有些哽咽,“他……在结冰的街上……滑了一跤。从夜校回来时……我……看到了……他,难站起来了……”妻变得泣不成声。这难道是真的吗?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各家各户……注意啰……防火防盗……小心煤气……中毒……”
不,我分明听到了那亲切的永不消逝的喊声!像一首动听的灼人心胸的歌。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冬夜的歌”为题,反复描写老人的吆喝声,将之喻为“灼人心胸的歌”,起到标明线索、提示主旨的作用。
B.小说中写了室内温暖如春,把盆植的幽香、点缀的五彩石等作为背景,主要目的在于渲染夫妻之间感情的融洽。
C.小说通过妻子之口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与社会关系、生活与工作现状等情况,表达了她对老人不可思议的行为的不解。
D.“诧异”“不满”“呆了”“心热”“释然”“不安”这些词语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主要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段落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写“我”读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这一情节有什么意图?请结合文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三个角度进行探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学术界对《庄子·天下篇》的作者和成文年代有所争议。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一是作于战国中期。陆德明《经典释文》、胡文英《庄子独见》、梁启超《庄子天下篇释义》等持庄子自著说,即在战国中期。二是作于战国晚期: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认为是战国末年所作。张涅在“《庄子·天下》学术史意义札记”1一文中说:《天下》篇的著作年代宜定于公元前300年——前233年之间;同时他认为《天下》篇著作时代的上限还可能提前些,理由是最后关于惠施、公孙龙的一段结构、文风与上文不统一,可以怀疑为后学缀入。三是作于秦汉之际。张恒寿等持此观点。四是作于西汉初期。谭戒甫于五十年代曾撰《现存(庄子·天下篇)的研究》一文,首倡此说。李叔华在 “《庄子·天下篇》的主旨和成文年代新探”2一文中指出《天下篇》作于西汉初期;提出《庄子·天下》篇的具体写作时代在西汉文、景之际。五是作于魏晋。孙道升认为《天下》篇的作者,是作《庄子注》的郭象,《天下篇》乃是郭象为他自己删定的《庄子》所作的后叙。此外,有的学者还把《天下》篇最后批评惠施等名家的一段作为另外的一篇。如马叙伦、谭戒甫等认为惠施一段应该命名《惠施》篇。
笔者认为,简单地根据文风而怀疑关于惠施、公孙龙的一段是后学缀入是武断的。批评惠施名家的一部分,主要针对的是惠施,批评桓团和公孙龙只是中间夹杂的一句,要是后学加入也可能只是中间这一句。从这段文本的文风、批评方法和思想主旨来看,与《天下》篇总论中“内圣外王”的主旨思想还是一致的。另外,有人根据公孙龙晚于庄子而来否定这一整段也是不严谨的。根据马叙伦《庄子年表》考证庄子生卒年为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客游于平原君赵胜之家。而赵胜为平原君是公元前298年。此年庄子71岁,公孙龙此时已经名噪于世。可见,庄子晚年是可能知道公孙龙思想的。
而根据《天下》篇中所言“道术将为天下裂”,明明说的是战国时代百家纷争的将来时态的事情,所以时间也不至于太晚。萧汉明教授在“论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3一文中从庄子本人思想的动态发展中来考察认定庄子的内圣外王思想是其晚年结合儒家等的成熟思想;认为《天下》篇是庄子本人所作。而《天下》篇的主旨正是“内圣外王”思想。这似乎也为我们透露了《天下》篇的作者应该是庄子。但是,我们考察先秦儒家孔子、孟子的思想发现,他们也有“内圣外王”的思想,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点来。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天下》篇批评诸家的言论看出它与孔、孟等儒家的“内圣外王”是有所区别的。这一点稍后会论述。结合整篇思想,可以认为《天下》篇的作者和时代有两种可能:一是战国中期的庄子晚年所作,二是成文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后学之手,不可能成文于秦汉以后。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天下篇》成文年代,学界主要有战国中期、战国晚期、秦汉之际、西汉初期、魏晋五种观点。
B.关于《天下篇》作者,学术界有庄子、战国中晚期庄子后学和作《庄子注》的郭象这三种看法。
C.作者认为惠施、公孙龙一段的文风、批评方法和思想主旨与《天下篇》的主旨思想相一致。
D.孔子、孟子、庄子都有“内圣外王”思想,但只有庄子在《天下篇》中将这一思想确提出来。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术界对《天下篇》的作者及成文年代的讨论,主要采取对《天下篇》的解读和文献参政等方法。
B.按作者所论,其实作者并不反对根据文风而怀疑《天下篇》惠施、公孙龙一段是后学缀入的说法。
C.作者和陆德明、吴文英、梁启超认为《天下篇》为战国中期庄子所作,其根据是《天下篇》整篇思想。
D.作者认同庄子的“内圣外王”思想借鉴了儒家思想,但也认为他和儒家是有区别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龙客游于平原君赵胜之家时,就名噪一时,可见公孙龙生活时代早于庄子。
B.根据《天下篇》中“道术将为天下裂” 这句话,可推断其成文不可能在秦汉以后。
C.《天下篇》“内圣外王”说符合庄子晚年思想,因此《天下篇》作者有可能是庄子。
D.根据作者对《天下篇》成文年代的考证,,可以推出其作者有可能是庄子的后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从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摘自教育部网站)
材料二

材料三
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家庭价值观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要完成好这一核心任务,首先需要牢固树立崇高的家国情怀。这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其次需要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风范。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铸就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进而实现“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此外,博大的仁爱之心、勤勉的乐学思想、勇敢的担当精神,都应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上好家庭教育“第一课”》,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在失衡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部分孩子在重压之下沦为学习的机器并产生厌学的情绪。有的孩子只知学习,缺乏生活情趣,一旦学业下滑不懂得自我调节甚至消极厌世。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条中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的环节,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及战胜困难的勇气,是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环境基础。期待更多家长学会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良好示范,期待更多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学业,期待更多的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莫让家庭教育成短板》,摘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体上看,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家长教育观念比较先进,而60后、7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
B.60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比其他年龄段家长更为关注,70后却比其他任何年龄段家长都忽视动手操作能力。
C.90后家长对孩子性格秉性方面的要求比其他年龄段家长都低,对动手操作能力却比其他年龄段家长更为看重。
D.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学习成绩,各个年龄段的家长都更为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培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对孩子各方面表现的看重度是有差别的。这很可能与家长成长的时代背景有一定关系。
B.三则文字材料都出自主流媒体,并反映出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材料二以具体的调查数据对此形成支撑。
C.材料三侧重家庭价值观建设,强调家国情怀、道德风范和精神品质的培养,主张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
D.材料四基于家庭教育失衡的现象,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学业。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困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平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小题2】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地在酒泉发射后,国内掀起一股量子热潮,大家都积极地研究,终于,由14研究所领衔研究的量子雷达成功问世。
量子雷达就是利用量子原理,来发现目标并检测他们的位置。普通的雷达都是利用电磁波来发现目标,但是电磁波也容易被干扰,造成定位不准确的现象。说到量子雷达,我们就要说一说战斗机,在这个科学技术水平先进的时代,战斗机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防御武器,而隐形战斗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世界上将会有很多国家拥有隐形战斗机,即使一些国家能力有限,不能够自主研发,也会想办法向美国购买F-35战斗机,给自己带来一份安心。
我国在珠海展示了我们国家的隐形战斗机,同时又展示出了另一项伟大技术——量子雷达。毕竟有矛就有盾,出现了不容易被检测的战斗机,就一定会有针对这类战斗机的反隐形雷达,这就是量子雷达。听说这款雷达有百公里级探测威力,而且探测灵敏度非常高,甚至能探测1000公里外的隐身目标,并且完全不被干扰。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量子通信卫星的发射及“京沪干线”“沪杭干线”的相继落成,我国量子通信产业不论在科研领域还是应用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促使我国量子通信产业化进程持续提速。
2009-2017年中国专网市场规模及预测

(摘自《2017-2022年中国量子通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中国报告网)
材料三:
在量子科技领域中,中国表现得非常耀眼。我国发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在量子传送的难题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中发送量子传送,在相距约1200公里的云南和青海两地,发生了量子传送,也就是量子纠缠变化。
那么量子纠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量子纠缠并不是物理学上的速度,而是在量子力学中,几个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简单讲就是,在量子世界里,两个处在同状态的粒子,其中一个粒子产生状态变化,而另一个粒子就会产生变化,这个变化是瞬间变化也就是量子纠缠,这就犹如一面镜子内外两个世界里发生的微妙变化。我们都知道看镜子内外是通过光来传播的,能看到镜子的瞬间变化只是距离短而已。如果你与镜子的距离,无限放大一千倍一万倍一亿倍,那么你会发现正常镜子内外的事物变化就会出现延时,这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而量子纠缠的速度比光速还快,无论这个距离是几千亿倍几万亿倍,两者发生的变化仅在瞬间没有任何速度限制,所以量子纠缠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速度。
(摘自“新浪看点”)
材料四: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传统的通信加密和传输安全,都是依赖于复杂的算法。说白了,就是欺负计算机来不及算出所有的可能。即便是再高级别的保密通信,只要是通过电话线、无线电、光纤等手段,都会面临被破译和窃听的可能。在计算能力凶猛的量子计算机面前,传统传输的密件,就像在裸奔一样。所以,科学家要尝试量子通信,由量子来押镖这趟信息传输的征程。通俗地说,它传输的是光粒子,而不是数字。这其中,“量子密钥”的作用十分关键。在此次卫星发射的科学目标中就提到了“量子密钥”分发实验。量子密钥就是将数字密钥储存在特殊的量子信息中,并在量子通信线路中传输。
也正是因为它的特性,决定了通过量子通信传输的信息不会被窃听,不会被破解,也从原理上确保了量子通信传输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内容的无条件安全,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有专家预计,2019年前后,量子通信将会拓宽服务模式,向全社会的网上转款、支付等消费行为延伸。运营商开始主导全国性的组网建设,量子通信网络标准将会建立。到2023年,全国性的量子通信网络有望建成。而从长期看,量子通信很有可能成为人们网络通信的必经通道,量子通信模块被集成在各类通信终端中,将成为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届时,每个人的家里、手机上或许都会有一个量子加密芯片,银行转款、电子账户等涉密的操作,不用担心被盗用或者攻击。
(摘自《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升空 10年后百姓受益 》,人民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的雷达利用电磁波来发现目标,量子雷达则利用量子原理来发现目标。由于电磁波容易干扰普通的雷达,致使普通雷达定位不准确。
B.量子纠缠是几个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综合成为了整体,致使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
C.量子纠缠是一种瞬间变化,只要两个粒子中的一个粒子产生状态变化,另一个粒子就会产生变化。
D.由于量子通信传输的是光粒子和数字,所以它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量子雷达成功问世,并且分析了量子雷达与普通雷达在发现和检测目标上的差异性。
B.材料二的图表显示,我国量子通信产业受到国家重视。从2009到2017年,中国专网市场随市场规模扩大,增长率也逐步提升。
C.材料三中,量子纠缠是瞬间变化的,它的速度比光速还快,所以量子纠缠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速度。
D.材料四说明了“量子密钥”在通信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并且展望了量子通信将会拓宽服务模式,更广地服务百姓生活。
【小题3】我国在量子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