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

秦俑

   大伟在外面打了五年工,为了节省往返路费,五年时间里大伟咬着牙没回过一次家。近两年大伟的存折里有了点儿积蓄,有了点儿积蓄的大伟就想回家看看久别的妻子和儿子。
  大伟家在农村,妻子是个很好的女人,每隔几个月就打电话给大伟,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大伟接到电话后总往家里寄点儿钱,他知道,一个女人家拉扯着一个孩子,在乡下还真不容易。儿子该有六岁多了,大伟离家那年,儿子就可以扯着他的裤管“咿咿呀呀”地叫爸爸。
  搭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大伟终于踏上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几年没回,家乡都变了样,但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的空气,五尺多高的汉子也禁不住鼻子有点儿酸酸的。
  大伟随着人潮登上火车站的大广场,一群蓬头垢面的小孩一哄而上围了过来,一个个装出一副可怜样,伸出脏乎乎的小手说,好叔叔,好伯伯,行行好,给点儿钱吧。
  几个衣着时髦的年轻人怒喝着“小丐帮走开走开”便抽身而走,只有大伟留在那里没动。大伟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盼盼,盼盼六岁了,盼盼现在一定也长这么高了。想着想着,大伟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钞,每个小孩发了一张。
  手中的零钞很快发完了,小丐帮们一个个又去纠缠其他乘客。大伟的身边还剩一个小孩,他站在那里,依稀清秀的脸上抹满了污泥,一对眼睛忽闪忽闪地眨个不停。他最后一个向大伟伸出了手,怯生生地说,好大叔,好大伯,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大伟的鼻子又有点儿酸酸的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只剩下了几张五十的二十的大钞票。大伟犹豫着,用那长满粗趼的手摩挲着钱——这可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整千整百的都存在了银行卡上,余下这近百元是准备给女人与儿子买点儿东西的。
  那个小孩用衣袖擦着鼻子,仍怯生生地望着大伟,一对眼睛忽闪忽闪地眨个不停。他伸出带着泥巴的小手,向着大伟说,好大叔,好大伯,我家没了,我妈也没了,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宽宽的广场上起了一点儿风,风扬起小孩有点儿显长的头发,也扬起了大伟心中最柔软的那片角落。大伟咬咬牙,从一叠钱中抽出一张二十元的,狠狠心塞到小孩手里。
  小孩迟疑一下欢跳着走了,大伟的面前就空了起来。大伟看着渐渐走远的小孩,心里被那张黄色的二十的钞票扎得生疼:这样的二十块钱,来得可一点儿也不容易啊!
  出了车站,大伟到附近的商场转了转。大伟给女人买了一条水红的裙子——送他出门那天,女人的眼睛被这样的一条裙子粘住了,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大伟知道,自己的女人穿这裙子一定很漂亮。大伟还给儿子买了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城里的小孩都兴玩这个,五年没见,要儿子叫一个“陌生”男人爸爸,还得靠这个哄着哩。
  傍晚时分,大伟提着行李出现在了自家门口。家里一切依旧,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门前的空地上给一个小孩洗澡。小孩背对着他站在澡盆里,身子瘦瘦的。
  女人一边给孩子擦背一边轻柔地问:“盼盼,你是不是学着小豆子他们那样,跟人家说,好大叔,好大伯,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小孩轻轻地应了一声:“嗯。”
  “那你有没有说,我家没了,我妈没了,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说了。”
  “你没说我爸没了吧?”
  “没有。”小孩脆生生地说。
  “盼盼真乖,可不能说你爸没了,盼盼爸在外面赚大钱呢。女人用毛巾擦干孩子身上的水,说,盼盼真是个好孩子,一下午就赚二十块呢,明天咱还上火车站做小丐帮,等攒够了钱,咱叫盼盼爸爸回家……”
  这时候小孩子转过身来,大伟看到孩子的脸显得很清秀,额上有点儿显长的头发被水舔成一缕一缕的,孩子的一对眼睛正忽闪忽闪地向他眨个不停……
【小题1】“孩子的一对眼睛正忽闪忽闪地向他眨个不停”三次出现,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试作分述。
【小题3】简要概括大伟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小题4】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一点探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5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经历了连续几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趋缓的“冷静期”,2017年,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这些成绩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步向稳健,电影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据专业人士分析,2017年票房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与电影院及银幕数的不断增加。另外,观众的成熟度在提高,非理性和粉丝消费在减退,电影的口碑在票房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原因。
(摘编自《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有删改)
材料二:
《红海行动》这部以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影片,在最初排片、票房双双低开的情况下,凭借惊人的口碑一路逆袭,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大的黑马,票房突破35亿元,荣登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红海行动》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它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和工业美学的提升,“没有电影产业的工业实力、专业化的电影团队,很难想象能拍出这样的大片。”
人民日报社文化室主任记者刘阳表示,《红海行动》“观影热潮”背后体现了观众对于生命和个体认知理解的进步:“电影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动用军力去拯救一个公民的生命?电影表达的内在感情是中国当代社会对公民权益的珍视,这种进步体现了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的不断贴近。”  
(摘编自《<红海行动>“红”在哪儿?》,有删改)
材料三:
2017年,中国银幕总数超过北美,中国成为全球容纳量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与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
如果说票房只是衡量产业发展的一个数字指标,还不足以说明整个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那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则可以看出,2018年春节档期满意度得分为83.4分,是迄今为止春节档调查中的最高分。这一切,离不开《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它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国家支持创作、摄制各类优秀国产影片,地方政府对电影创作、摄制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对电影产业采取优惠措施,激励资本投入、降低运作成本……电影从业者们一致认为,从《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那一天开始,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电影产业视为重点,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各部门都开始积极配合电影产业发展。
(摘编自《中国电影,势头正劲》,有删改)
材料四:
3月5日,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创造56.8亿票房奇迹的《战狼2》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名单。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电影难以攻陷奥斯卡,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对好莱坞规则的不熟悉。而借助资本力量,对中国电影在这两方面的提升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从文化融合角度而言,随着中国资本的深入介入,中外合作越来越多,双方在文化领域的相互了解与尊重也会越来越多,这无疑会让海外主流社会以及奥斯卡的评委们更进一步接受中国文化,为未来中国电影进军奥斯卡铺平道路。
从制作体系来看,资本的介入将促使中国电影人和好莱坞更深度合作,从以往简单翻拍、模仿、老外担任制片人,发展到切入核心制作、深度学习好莱坞工业化,甚至是全球发行体系等完整产业链的合作。这种合作将促进中国电影人系统学习好莱坞的全球化视野和工业化操作流程,为中国电影最终赢得奥斯卡,乃至于借助电影实现中国文化海外输出奠定基础。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中国电影迟早会走向世界市场。而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也将会十分有助于中国电影“走出去”,“硬实力”对“软实力”的支撑,必然会一步步地彰显。另外,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电影的发展最忌讳的是完全以市场来衡量的功利主义,拒绝单一、培养真善、推动电影艺术和技术观念的更新,才是电影发展的真谛。
(摘编自《中国电影冲奥又一年资本力量或能打开突破口》,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与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
B.2017年我国成为了全球容量最大的电影市场,银幕总数超过5万块,“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C.中国电影是否健康发展不能单以票房作为衡量标准,电影资料馆的春节档期观众 满意度调查数据才是最重要的依据。
D.《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不仅让我国电影产业的地位得以凸显,也让我国电 影产业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实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用数据客观说明了我国电影事业处于健康稳定发展阶段,国产电影深受观 众喜爱,电影票房一直保持高速上扬的态势。
B.《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事实,至少证明了我国的电影观众渐趋成熟,理性消费意识增强。
C.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贴近,充分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这是《红海行动》能 够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重要原因。
D.中国电影因文化差异及对好莱坞规则的不熟悉,所以即使在国内能创造票房奇迹,也不能在奥斯卡的评奖活动中取胜。
E. 借助资本力量,可促进中外电影的深度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电影走向奥斯卡,也为我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奠定基础。
【小题3】如何让我国电影产业持续稳健发展?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婆的悲伤
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那么要强爱面子的马婆,面对路人诧异的目光视若不见。仲秋的微雨浸润着马婆规整的套装,马婆的心凌乱成泥。马婆没有回家。她穿过两个十字路口拐进了龙泉湖公园,蹒跚地上了湖边八角亭。马婆斜靠在亭柱上,不知不觉收住了眼泪。过往的岁月就在马婆静静的呆坐里浮出了水面。
马婆还是马嫂的时候,精力全部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从幼儿的益智类训练开始,到剑桥英语、到奥数培优、到解题速效……正规不正规的培训班,只要不与正课冲突,马嫂都推着儿子上。马哥虽不太支持,可为了儿子的将来,只好认了。
儿子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时,马婆费尽心机说服他留在了国外。之后,马婆和马爷就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尤其是马婆的妹妹。她的儿子成绩不太好,毕业后留在了本地。妹妹一生气就开骂,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
只有马婆知道,她和马爷过得是什么日子。每天早上一起床,马爷就打开电视,一整天不让关。他说这样可以逼逼屋里的冷气。马婆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受。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儿子,可常年过得却是没儿子的生活。马婆整晚整晚睡不着,睡不着就想儿子,就想如何证明自己有儿子。半月后马婆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马婆不再随随便便穿衣服了。就连上菜场也是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马爷说她,马婆硬硬地回嘴,我和那些没儿子人不一样,我有儿子,儿子在国外,怎么着也得给他充充面子。马爷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出眼眶。
儿子去国外后,马婆很少再与马爷争吵。用马婆的话说,这老东西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连儿子的面都难见,我得让他享享福。马爷没有享福的命,儿子在美国定居不到两年,他就失去了健康。一开始马婆没太当回事。等她知道不好时,马爷的腿已经不太听使唤了。马爷犯病是在早上,等办好住院手续时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多。好在马爷是轻微的脑梗,没耽误多大事。躺着输液的马爷,看到其他病人都有小辈陪着,羡慕得眼里几乎迸出血来。他一忍再忍,最后还是张大嘴巴哀嚎起来。马婆又累又急又尴尬,边向同屋的病人和家属道歉边劝马爷。劝着劝着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好在外甥及时赶到,止住了他们的哭声。
马爷出院后腿稍能走动,右胳膊和右手却失了灵活。马婆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除了监督马爷进行自我煅炼外,就是不停地帮他按摩恢复。马婆渐渐地瘦了,由原来的一百四十多斤瘦到了一百一十斤。马爷看着难受,有时忍不住骂儿子。马婆却不依,你知道啥,儿子不是没孝心,他在国外生活压力大,也难。马婆出门买菜仍旧穿戴整齐,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
斜靠在亭柱上的马婆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小时。仲秋的微雨打湿了她的后背,马婆这才想起该给马爷做饭了。马婆小心地下了八角亭,走出了龙泉湖。
平静下来的马婆又想起她从妹妹家出门时的情景。今天是妹妹的六十大寿。饭后,妹妹当着她的面又骂起了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外甥喝多了酒,大着舌头回嘴,妈,你老……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一点……都不知道,我大姨和……大……姨夫的苦。外甥媳妇忙岔开了话。大姨,怎么不让姨夫来,就两站的路,来热闹热闹多好。马婆强忍着将落的泪说,对了,我得回去给他做饭了。外甥媳妇跑去厨房给马婆打包现成菜时,马婆挣脱妹妹的手就出来了。等外甥媳妇追出来,马婆已经走了二十多米远。听到喊声,马婆没敢回头,她怕自己满脸的泪吓坏年轻人。
马婆擦了擦眼睛,迎着仲秋的微雨向家走去。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倒下,她还要照顾马爷,她还得撑起这个家。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在人行道上摇曳,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
(选自《当代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这是马婆因外甥的话而想到自己家的处境时流下的悲伤之泪。
B.小说中马婆把全部精力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的情节,不仅突出了马婆的形象特点,也对马婆晚年的处境起了暗示性作用。
C.马爷看到马婆连上菜场也穿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耻高气扬,觉得妻子爱慕虚荣,在外人面前充面子,于是数落马婆。
D.“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以景物描写结尾,运用比喻手法,暗示马婆未来孤独的生活,引人深思。
【小题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马婆的形象特点。
【小题3】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小时候的汤一介住在南池子的缎库胡同。由于父亲汤用彤先生一直在北大教书,生活条件还不错。他们住的房子很大,有四五十间,院子也很大,每到冬天的时候,他们就往院子里泼水,在那里溜冰。对于汤一介而言,那真是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随北京大学到了昆明,他考进了西南联大附中,后来又转学到了重庆的南开中学。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国家积贫积弱,百姓颠沛流离,年轻的汤一介深感痛心和困惑。当时的南开中学可以说是一个贵族学校,国民党很多高官的子女都在那儿上学,常常用汽车接送。那时候的汽油是非常贵重的。于是,热血愤激的汤一介和同学张岂之、宁可拍案而起,办了一期壁报《一滴汽油一滴血》,抨击这一现象,但是学校训导长对他们毫不客气,“不让我们出了,而且说再闹就开除我们。”
1945年1月,为准备考大学,汤一介回到了昆明。汤一介跟着钱学熙,接触了他毕生难忘的克里斯朵夫•依修午德的《紫罗兰姑娘》。他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再深刻的爱也挽救不了人们的孤独”。当时,由于妹妹的病逝,加上国民党政府的黑暗,少年汤一介开始独立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论死》《论善》《论生意义》等一些展露他哲学家天赋的文章就出来了。
第二年,汤一介考上了北京大学。“我下定决心,我要做个哲学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
1981年,汤一介在北京大学开课,他将《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一课修改成《郭象与魏晋玄学》,找出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这些问题的讨论,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哲学思想的解放;在由《早期道教史》一课修改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汤一介大胆提出,必须把“宗教”和“迷信”区别开来,要肯定“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而这些探讨,均是此前的道教研究很少讨论到的,汤一介以他敏锐的哲学家的眼光,开新时期哲学研究风气之先。
一直以来,西方哲学是有其庞大的范畴体系的,而中国哲学的精华则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籍,需要进一步论证和推演,需要有更加严密的逻辑体系。汤一介开创性地提出做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要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一个中国哲学的体系。
作为一名学者,他想他必须肩负起这样一个责任,就是探讨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在传承自己文化的过程中使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于是,汤一介在讲课的同时办中国文化书院函授班,一招生就是一万两千人。
耄耋之年的汤一介的最后心愿是“把《儒藏》做好,把中国解释学做出点眉目来。”要集中华文化精髓之大成,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创建中国解释学,是要参照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注释经典的要义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梳理,其意义则在以新的理论方法和新的语境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即古为今用。“如果只有收藏,没有开发,则传统文化会一直束之高阁;但如果只有开发,而没有收藏,则传统文化会陷于贫瘠。”对这个明清两代均有学者提出而终未成行的浩繁无比的工作,汤一介惟一担心和希望的是,他要努力等到编撰工程完成的那一天。
汤一介说,人到老年,总会考虑一些事情,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是吃饭,穿衣,这样一天天活着,还是有理想和抱负?当然,每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是不同的。父亲汤用彤告诉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一介说他一直努力在做。“做了自己很高兴,很喜欢的事情,那就很好。而且,我相信它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关链接:汤一介(1927—2014),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在国内外哲学界产生很大影响,为哲学研究史上不可不读的著作。虽然有数次机会留在国外一流大学任教,薪酬、环境都要比国内好得多,他都放弃了,对于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来说,“活着就意味着责任”。
(以上材料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中记叙汤一介在北大开课期间对玄学、佛教、道教的讨论,是为了衬托他深厚的哲学功底。
B.汤一介当初下定决心做一个哲学家的原因在于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一些社会人生问题。
C.“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是吃饭,穿衣,这样一天天活着,还是有理想和抱负?”汤一介意指人的理想虽不同,但却要做有意义的事。
D.汤一介提出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中国哲学的精华,以期建构中国哲学体系,从而使中国哲学拥有像西方哲学那样庞大的范畴体系。
E. 本文通过记叙汤一介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的经历,描写了他在传承中国文化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有责任感的学者的形象。
【小题2】汤一介先生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影响重大的哲学家?请就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结合材料做简要的概括分析。
【小题3】文中汤一介先生谈到:“如果只有收藏,没有开发,则传统文化会一直束之高阁;但如果只有开发,而没有收藏,则传统文化会陷于贫瘠。”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满楚古德吉的鹰

阿满

爷爷要把今天自家鹰捕捉到的野兔分割好,储藏起来,因为漫长的冬天野动物会很少,他们得细水长流过生活。是啊,人可以饿肚子,鹰不行。爷爷说,鹰是贵客,到家只有那么短短的几个月,它每日辛劳,必须好好待它。

满楚古德吉打算用新的鹰脚绊绳奖励自己的鹰。墙角里已经有满满两麻袋野鸡了,过几天爷爷就可以拿到集上去卖。满楚古德吉心里算了算,离春天放生的日子还有四个月,那就是一百二十多天。但是下雪的日子总过得很快,一想起离别,满楚古德吉心里便堵塞了。他对鹰的承诺就像大山对河流的承诺一样,时间一到,他肯定是要让它回归山林的。唉,不能想了,有太多的难舍难分。

“多好的一只鹰,被满楚古德吉那小子逮到了。”那些鹰把式老是这么说。是的,夏天的时候,满楚古德吉意外地捉到了这只鹰。之后,屯里人开始谈论这对爷孙俩。

有人出高价来买,满楚古德吉想卖,爷爷不同意。满楚古德吉企图反抗爷爷,但是爷爷一吹胡子,满楚古德吉就软下去了,只好放弃。

满楚古德吉从出生到现在一直被爷爷捂在这里。去过一两次集圩,那是爷爷奖励带他去买果子吃。他不知道自己的鹰为什么值那么多钱,最终还是买鹰的人告诉了满楚古德吉,他们说,这可能是一只海东青,现在看不大出来,过两个月就看出来了。海东青是神鸟。据说是它把光和火种带到了世上。

接下来日子就很有期盼了,有期盼的日子就很有趣味。满楚古德吉整个秋冬天都被这只鹰占满,小土坯屋周围尽是他和鹰的欢快身影。

鹰长得快,很快羽翼丰满。丰满了,发现不是期望的那种神奇,却也漂亮异常。

鹰蹲在墙边的木杠子上,一双清亮的眼珠被一圈金子般的莹黄簇拥。它转动眼珠,莹黄像变戏法似的翻来翻去。跳了跳,翅膀像渔网张开,捕获着满屋子的幸福。

不过,想想熬鹰的那段日子,满楚古德吉可真是吃苦了。这只鹰与从前的鹰大不一样,满楚古德吉先后养过三只鹰,从前的鹰三五天最多一个星期就熬熟了,驯服了,随人了。而这只鹰到了整整十天也不向人屈服。它就那么瞪着满楚古德吉,不吃不睡,也不大动,像雕像一样。

满楚古德吉比鹰更犟,瞪回它说,你狠,看谁熬得过谁。一天两天过去了,三天五天过去了,满楚古德吉着急了,发躁了,眼睛酸,身子疲,人犯晕,什么时候倒下的不知道。冷不丁醒来,赶紧爬起来,揉揉眼,再熬。

熬到第十天了,满楚古德吉从别人那里借来了一只鹰,对它进行吃食教育。满楚古德吉把肉条喂给别人的鹰,别人的鹰很享受地吃着,不紧不慢。但是自己家的鹰岿然不动,眼珠子都不转动一下,害得满楚古德吉白白浪费了那么多好肉条。没辙了,满楚古德吉摸了摸自家的鹰,发现它瘦得只剩下一层皮了,体温也下降了,啊,原来它快死了。

满楚古德吉脸煞白,心脏往下坠,脑子一时空了,他傻在那里了。还好,这时爷爷过来了,给满楚古德吉端来了一碗玉米糁子,甩出两个字,吃饭。然后,用手抚摸着鹰的头和脖子,轻柔地一下又一下,像抚摸小时候的满楚古德吉那样。

看着玉米糁子饭,满楚古德吉终于想起了饿,熬鹰十来天,他累坏了,下巴尖了,胳膊上小肉健子也软了。爷爷在满楚古德吉没辙的时候接过了熬鹰的任务,让那鹰恢复了元气。

满楚古德吉狼吞虎咽地吃着,吧嗒吧嗒。也许,吃饭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忽然,那鹰有动静了,它转动了一下头,看了着满楚古德吉,确认了一下,然后把头勾下来,学着满楚古德吉的样子,一下一下啄了起来。满楚古德古吃的是玉米糁子,它啄的是自己的胸腹。

满楚古德吉愣了,几秒钟后明白了,那鹰在吃自己。哇,它动食了,太好了。满楚古德吉大喜,急忙奔过去喂肉。这鹰,吃相恶狠狠的,太好看了。

接下来,这鹰更加显示出与众不同,架鹰、跑绳、叫鹰等训练一个月完成了。到了冬天的时侯,这鹰不仅能飞出很远,并且能自己带猎物回来了。难怪屯子里的人会妒忌眼红,这鹰真的是越来越显出不一样的好来了。

(选自《民族文学》2019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巧借从未进过贾府的林黛玉的眼睛来描写贾府的人物,这篇小说也运用了相同的手法,通解过鹰的眼睛来描写满楚古德吉的形象。
B.“他对鹰的承诺就像大山对河流的承诺一样”运用比喻手法,表现满楚古德吉承诺的郑重庄严,因为他觉以得应该让鹰回归山林,给它自由。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爷爷、鹰和满楚古德吉共同生活的情景,营造了温暖幸福的氛围,与熬鹰的那段苦日度子并不冲突,反而更突出了鹰的“与众不同”。
D.桑迪亚哥老人的形象与小说中鹰的形象有相似之处,桑迪亚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用勇气奋力抗争,鹰在驯化的过程中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抗争。
【小题2】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满楚古德吉熬鹰过程中不同阶段鹰的表现以及他的相应心理。
【小题3】小说多处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塑造鹰的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从不同方面衬托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
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
材料二: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黄金,1000—3000g白银,100kg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
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岐。
(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
材料三:
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还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
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今年3月,在推出iPhone7半年后,苹果再一次上线以旧换新服务,这一次苹果甚至将旧手机的类别扩展到了Android手机。
(摘编自中国通信网《废旧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
材料四:
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
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
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
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
(摘编自《光明日报》《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废旧手机存量很大,但回收率并不高,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B.废旧手机蕴含众多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铜、钯、铂金的含量远高于这些金属矿石的含量,这是较有开发价值的项目。
C.鼓励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是一种正规渠道,能够更便利地服务用户,也较容易获得用户信任。
D.要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必须走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等。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了列数据的方法,显示了我国手机产量、更新量、废旧手机存量和手机中贵金属的含量等,揭示了废旧手机回收市场之大。
B.废旧手机闲置在家、随意丢弃、非法手工拆解,都会将有毒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C.材料三以苹果公司推出的以旧换新服务为例,倡导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废旧手机回收正规渠道,明确了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
D.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很多,可设实体店回收,也可网上回收:如设置实体的回收箱、回收点、回收站以及在网上搭建旧手机回收服务平台等。
E. 回收旧手机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要彻底清除旧手机内的信息,确保手机数据不可恢复,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隐私等问题的担心。
【小题3】废旧手机回收难,难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