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把匕首藏在哪里
向东
我把匕首藏在怀里。我觉得这样对我不是多安全,到时候动起手来对方要是一推我,匕首就可能刺进我的心脏,我不能这么藏。
我把匕首掖进腰间。这样做我觉得不是太舒服,一个硬邦邦的家伙顶着腰,还没有动手就有一种被别人拿下的感觉。我把双手往上举了举,知道是自己没把匕首掖对地方,就急忙把匕首从腰间拔出来。
我必须把匕首藏在一个又安全又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地方。我往前回忆自己看过的武打功夫片,突然就想到了美国大片《第一滴血》里史泰龙扮演的那个硬汉的匕首是藏在马靴里的。我觉得藏在马靴里比较科学。
我到商场里花五十块钱买了一双过了时的马靴穿上。我把匕首藏在马靴里,把风衣的领子立起来,迈步出了门。
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没人注意我,这让我心里很安慰,我既然是个凶手,如果没有人注意我就会安全很多。我想在人群中寻找我要攻击的目标,我知道这是徒劳的。现在是上班时间,马经理一定在他的办公室,再说马经理出入有车,我这么寻找肯定发现不了他。
经过福大爷的修鞋摊,我想远远地绕过去,还是被福大爷喊住了。福大爷从头到脚打量了我一番,那眼神像是在看马戏团里敲锣的猴子。福大爷说小子,打扮得跟绑匪似的在街上瞎溜达什么。
福大爷这么一说把我吓得一怔。我说福大爷你胡说什么,我没事这不溜大街玩吗。
福大爷说你不是在什么大酒店当保安吗,怎么突然就成了大街上的便衣警察了?我说福大爷你不知道,酒店欠我一年的工资不给我,老子不给他干了。
福大爷摇摇头,说把你的马靴脱下来。我一惊,说福大爷,我可什么也没有做呀。福大爷说,这么好的马靴打上掌可以多穿几年,快脱下我给它们钉上掌。
我说谢您了福大爷,我知道您和我爸是老哥们儿,您不会跟我要钱,可我现在有急事。说完赶紧跑了。
我想真是危险,要是让福大爷发现了我的秘密,那我什么也干不成了。看来,把匕首藏在马靴里也不是万全之策。
我拐进了一家医院,我说医生麻烦你给我打上绷带。那个头发脱落殆尽的男医生奇怪地打量着我,眼睛里充满疑惑。我说我给你钱!医生摸了一下我的脑门子,说给钱也不行,这是我们的医德。他随手写了一行字递给我,说你最好到这里去看一看。我认得那行字,是一家治疗精神病的医院。
我花了八十块钱到一家按摩院好说歹说让人把我的胳膊脱了臼。花了三十块钱买了一个准备出院的骨折病人的X光片子。我拿着片子拖着胳膊又花了一百二十块钱到一家私人诊所上了夹板打了绷带。这一番折腾让我浑身直冒冷汗。这更增加了我的仇恨,马经理,今天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今天不把拖欠我的工资给我,我就……
我用白布包了匕首,把它放进夹板里,正正好好,不露痕迹,天衣无缝。我觉得自己这么聪明没考上大学,真是白搭了。
进了酒店大厅,富丽堂皇的水晶吊灯炫得我几乎睁不开眼。我用另一只手扶了扶挂在胸前的绷带,生怕匕首会反射出光来。服务员点头向我问好。我仰着头说我找你们马经理。服务员到吧台拨了个电话微笑着对我说,马经理不在。
我说我可以等。
我又说我可以等!
一会儿过来四个保安,说马经理有请。
我对走在身边的四个保安说,哥们儿,去年我也和你们一样在这里当保安。他们表情漠然没一个人说话。我想他们怎么和我那时一个德性!
我终于见到马经理了。马经理从老板椅上站起来,有力地握住了我吊着绷带的那只手。我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我知道机会来了,只要我把藏在夹板里的匕首突然掏出来,就可以轻松地刺进马经理肥胖的身体。我瞥了一下周围的保安,他们似乎对我没有任何警惕。
我……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A.小说借一个曾经的酒店保安讨要工资的事件,写出了社会中小人物的悲哀,表现了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主题。
B.男医生拒绝了“我”打绷带的请求,可以看出他的医德,但他又恶意地推荐我到精神病医院,又可见其缺德。
C.“我”为了能合理地打上绷带不惜花钱施起苦肉计,终于把匕首藏在一个安全又能派上用场的地方。这一情节幽默搞笑,令人放松。
D.酒店大厅里“炫得我几乎睁不开眼”的富丽堂皇的水晶吊灯与我落魄的生活状况形成对比,也引出马经理的出场,为下文做铺垫。
【小题2】小说的标题“把匕首藏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者设置福大爷这个人物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结尾处,“我”会有怎样的表现?请为小说设计结尾,并说明设计理由。(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24 10:2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麦粒

许心龙

那年夏天的一天,偏西的太阳热劲儿刚弱下来,父亲将饭碗一推,抹把汗,就喊娘和我到场里收麦子。凌乱的麦秸屑亲切地附在父亲泛黄的短发里。一晃,父亲在打麦场上忙乎了半月多,该颗粒归仓了。

父亲摊开的一大场麦子很快变成一堆小麦山。麦山按捺不住地弥漫着麦香的热气。父亲伸出左手弯腰抓起一把温热的麦子,用力握了一下,伸开手掌盯了一会儿,又用右手食指来回划拉几下。

“干透了吧?”我娘问道。

父亲没有搭腔,而是拈起几粒麦子准确无误地投入口中。随着颚骨的上下移动,父亲嘴里发出了清晰的嘎嘣嘠嘣①的脆响。

“我要的就是麦粒嚼在嘴里的嘎嘣嘎嘣②脆响!”父亲不容置疑地说。

“装麦!”父亲将军般地命令。面对饱满的麦子,父亲的精气神儿也是永远饱满的。

“麦子晒干了,不会生虫。”父亲边扎袋口边说,“交公粮时心里也踏实。”

“我说多少遍了,从今年起,不再交公粮啦。”我强调说。

“你以为你是皇上,说免皇粮就免了?”父亲头也不抬,接话道。我娘不置可否地笑笑,那意思是责怪我想得倒美。

我望望仅会歪歪扭扭写出自己名字的二老,无语了。无知者无过,只是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想借这年的饱满麦子,好好出口上年在乡粮站交公粮时受的恶气。上年排队交公粮时,有人趁父亲去厕所,把一袋掺有土坷垃的秕子麦调换给了父亲。面對土坷垃秕子麦,父亲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他因此受到了大喇叭的广播批评。受了奇耻大辱的父亲回来就找村长伸冤。村长笑笑,拍拍父亲的瘦肩膀,说:“公粮交掉不就好了,再争论还有意思吗?”父亲叹一声,气得夜饭也没吃就蒙头睡了。睡梦中,父亲还呓语连连:“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十多袋麦子规矩地躺在了架子车上。父亲还跟往年一样,要提前一晚上去乡粮站排队。

这时,我看到村长朝我们的麦场走来。

“老陆,今年麦子咋样?”村长走近了,瞅着父亲问道。

“亩产一千一二百斤吧。”父亲笑答。父亲说着就解开一袋麦子,抓出一把,说,“来,村长你看看。”

“嘎嘣嘎嘣③响呢!”父亲说着就拈起几粒麦子投入口中。很快,嘎嘣嘎嘣④的响声就从父亲嘴里传出。我看到父亲咀嚼得很耐心很卖力很幸福。父亲的那嘴钢牙好像就是为了麦粒生长的。最终父亲很满足地咽下那口麦面,说:“村长,我再打开一袋你看看吧。”

“不必了。你呀,就跟这麦粒一样瓷实。”村长点点头,说,“村里最过硬的,就是老陆了。”

“用这样的麦子交公粮,没问题吧?”父亲胸有成竹地问道。

“交啥公粮?”村长笑道,“呵呵,你交公粮交上瘾了吧?你不知道公粮免征了吗?”

父亲呆若木鸡。无疑,村长的一番话在父亲看来显得惊天动地。

“老陆,不交皇粮就违法的时代过去啦!”①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

“村长,你可不敢开这样的玩笑呀!”父亲盯着村长,小心地说。

“连我的话你也不信?电视上都播放了呢!”村长拍拍父亲的瘦肩膀,一本正经地说,“老陆,对去年交公粮的事还放不下吧?”

“我真咽不下这口气。”父亲说,“我的麦子粒粒嘎嘣嘎嘣⑤脆响,交恁些年公粮了,从没有过二样的。”

“老陆,别恁较真了,都过去了。”村长安慰道。

“看看我的麦子哪粒不嘎嘣嘎嘣⑥脆响?”父亲执拗地说,“那袋土坷垃秕子麦,打人的脸呀!”

“好了,别伤心了。”村长再次拍拍父亲的肩膀,说,“你就用这车麦子卖了钱买辆三轮车吧,也一把年纪了,该省点儿力气了。”

“听村长的,买辆三轮车吧。”我娘忙说。我娘望村长一眼,继续说:“没见过恁一根筋的,弄啥事就怕別人吃了亏。”

“呵呵,谁不知道老陆!”村长笑说,“我说老陆呀,这就是变迁,可不能坐在福中不知福。”

父亲一屁股坐在了车尾的麦袋子上,右手不停地一下一下捶着鼓鼓的麦袋子

半夜里,父亲的高声喊叫把我惊醒。父亲喊道:“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如今,年迈的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我就再也听不到父亲嚼麦粒时发出的嘎嘣嘎嘣⑦的响声了。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那嘴就成了舌头的天下。②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小题1】画直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小题2】“嘎嘣嘠嘣”在文中出现了七次,试简析如此处理的作用。
【小题3】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
②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
【小题4】结合文本,从人物角度探究并概括小说的主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题。
蓝宝石戒指
潋滟
12年前,当劳尔和邦妮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时,他们曾双双对着神父发誓白头偕老相携一生。可时间的流转却渐渐磨钝了当初的爱情诺言。一年前,劳尔爱上了别的女子,夫妻俩最终决定平静地结束婚姻。
夫妻俩早早起草离婚协议书,但棘手的是怎样让11岁的儿子哈利平静地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并自主选择最终和谁生活在一起。
周末的时候,劳尔和邦妮决定一起带哈利去郊外玩,顺便跟儿子好好谈谈。一家人走在铺满金黄叶子的乡间大道上,劳尔跟儿子说:“哈利,如果让你选择跟父亲或者母亲单独生活的话,你会选择谁呢?”听到父亲的话,哈利突然停下脚步回答:“没有如果,因为我们三个人永远都在一起。”
一旁的邦妮听到儿子的回答,转身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这个细微动作没能逃过哈利的眼睛,他边帮母亲擦眼泪,边问父亲:“你们是不是不再相爱了?”
面对儿子迎面的追问,劳尔和邦妮将他们准备离婚的打算告诉了哈利。哈利沉默了很久,然后问妈妈:“你们离婚后,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邦妮轻轻地告诉他:“除了你是我们共同的珍宝外,其他一切将被分离。”
这时,哈利突然看到母亲左手无名指上戴的那枚蓝宝石戒指,妈妈曾说,这枚戒指是她最珍贵的礼物,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贞。打哈利懂事起,他就没见过母亲褪下这枚戒指。想到这里,哈利突然问父亲:“你们离婚后,妈妈的蓝宝石戒指就不能戴了吗?”
听到儿子天真的问题,邦妮打算将戒指还给劳尔,但戒指似乎已经长进骨髓,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褪下。看着母亲忍着泪水使劲从红肿的手指上褪戒指,哈利对父亲说:“您的戒指已经长到母亲的手里去了,求求您别拿回去好吗?”劳尔哽咽着拍拍哈利的肩膀说:“我不会的。”
父亲的话让哈利喜形于色,他继续问道:“没有这枚蓝宝石戒指,你是不是不能娶别的女人呢?”儿子单纯的想法让劳尔无地自容。
但是心如死灰的邦妮不打算挽救这段婚姻。那天晚上,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卫生间往左手无名指上涂肥皂,将戒指取了下来,邦妮躲在卫生间嚎啕大哭,她不知道儿子一直跟在后面,小小年纪的他瞬间明白:离婚对母亲来说是噩耗,不是喜讯。
父亲不是说过,没有母亲手上的那枚戒指,他就不能再婚了吗?第二天早上,邦妮准备将戒指还给丈夫时,哈利突然一把将戒指夺过去:“戒指在我手上,你们不能离婚啦!”儿子的举动让邦妮既伤心又感动,她搂着儿子轻轻哭泣起来。劳尔缓缓走到儿子身边,将儿子和妻子紧紧搂在怀着说了声“对不起”。
晚上,邦妮告诉儿子,既然已经褪下了戒指,就表明她已经下定了离婚的决心。哈利紧张地问:“不戴戒指就表明要跟爸爸离婚吗?”邦妮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你看妈妈现在两手空空,她已经丢了爱情。
那天晚上,11岁的哈利第一次陷入了深思:他左思右想,然后从柜子里找出一瓶万能胶水,打着手电,蹑手蹑脚来到了母亲的卧室。
母亲的左手刚好放在被子外面,哈利将涂了胶水的戒指往母亲的无名指上套,刚套到母亲手指上就被粘住了,哈利担心它再滑落,咬咬牙使劲将戒指往下推。睡梦中的邦妮感到一阵剧痛,她大声喊叫起来。睡在客厅的劳尔闻声赶进来,拉开灯,只见满脸泪痕的儿子呆呆地站在母亲床边,他的双手还捉着邦妮的左手无名指,因为戒指还没有套好……
房间里安静极了,劳尔沉默片刻后,将妻子手上的戒指轻轻褪下来转身进了卫生间。3分钟过后,这个泪流满面的男人将洗净的蓝宝石戒指重新套在了妻子的手指上。一旁的哈利笑着蹭到父母身边,现在他可以开心了,因为父亲正在深情地亲吻母亲……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哈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真挚的爱着父亲和母亲,尤其不忍心看到母亲成为失败婚姻的牺牲品,极力地挽救一场岌岌可危的婚姻,他的拳拳之心最终打动了劳尔,也渐渐改变了邦妮的决定。
B.当邦妮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褪下戒指时,劳尔面对哈利不要拿回戒指的恳求,哽咽着拍拍哈利的肩膀答应了,这表明劳尔已经决定挽救这段婚姻。
C.蓝宝石戒指在邦妮心中是最珍贵的礼物,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贞,在小说中又是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自始至终贯穿全文。
D.小说最感人之处是劳尔拉开灯时发现满脸泪痕的儿子呆呆地站在母亲床边并为没有帮母亲套好戒指感到无奈,劳尔这一单纯幼稚的举动将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E.小说开头交代夫妻俩决定离婚的原因是劳尔爱上了别的女子,主要目的是说明劳尔是个薄情寡义的人。
【小题2】小说第一段和第二段交代了夫妻俩的离婚打算,第三段却描写劳尔与哈利谈话的优美环境以及哈利不假思索地回答,前后是否矛盾?谈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小说四次写邦妮的哭,每次哭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邦妮前三次哭的心理。
【小题4】小说在塑造哈利这一人物形象时充分发挥了细节描写的作用,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小说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哈利什么形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选择
英国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
“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耄,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E.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与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把情节向高潮推进。
A.肖夫人学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暗指浪漫。
B.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气氛不够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C.人的动作、行为往往可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年轻人厌倦、掩饰和意外、惊讶的心理。
D.肖夫人的举手投足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
【小题2】文中的肖先生虽然只有一句不完整的台词,只有一个朦胧的影像,但他却是这篇小说要着力塑造的主人公。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一人物形象。(6分)
【小题3】文中多次描写肖夫人家的客厅和夫妻二人的衣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小题4】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三 马
孙犁
一九六六年冬天,情形越来越不好,每天我很晚“开会”回来,老伴一个人坐在灯下等我,先安排着我吃了饭,看到我那茶饭无心,非常颓丧的样子,总是想安慰安慰我,但又害怕说错了话,惹我生气。就吞吞吐吐地说:
“你得想开一点呀,这不也是运动吗,你经过的运动还少吗?总会过去的。你没见土改吗?当时也闹得很凶,我不是也过来了吗?”
我一向称赞她是个乐天派。闹日本的时候,一天敌人进了村,全村的人都逃出去了。她正在坐月子,走动不了。一个日本兵进了她的屋,她横下一条心,死死盯着他。可是日本兵转身又走了。事后她笑着对我说:“日本人很讲卫生吗,他大概是闻不了我那屋里的气味吧!”我家是富农,她经历了老区的土改,当时拆房、牵牛,她走出走进都不在乎,还对正在拆房的人说:“你慢点扔砖呀,等我过去,可别砸着我。”
随着不断地抄家,随着周围的人对她的歧视,随着我的处境越来越坏,随着不断听说有人自杀,她也觉得有些不对头了。她是一个病人,患糖尿病已经近十年,遇上这种事,我知道,她也活不长了。
那些所谓“造反”者,还在不断逼迫,一步紧似一步。一天下午,我回到家来,才知道是勒令马上搬家。家里已经乱作一团,晚饭也没吃。胡乱搬了一些家具、衣物,装满一卡车,到了新住处,已经有十一点了。
那是一小间南房,我们进去,有人正在把和西邻的隔山墙,打开一个大洞。并且,还没有等我们把东西安置一下,就把屋顶上的惟一的小灯泡摘走了,我们来时慌慌张张,并没有带灯泡来。
老伴这才伤心了,她在我耳边问:
“人家为什么要在墙上凿个洞呢?”
“那是要监视我,不然,你还不相信呢。”我说。
这里住户虽说不少,没人愿意理我们,也不敢理。惟独东邻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主动地对老伴说:
“大娘,你刚刚搬来,缺什么短什么,就和我说吧!”
使得老伴感激落泪。
后来,我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原来也是我们机关的职工,因为在日本人办的报馆做过事,被定为日本人的特务。这次运动又提起来了,已经不许回家。他有三个儿子,大的叫大马,二的叫二马,都因为父亲的问题,到了年龄,找不到对象,进了精神病院。这个老三,叫做三马,看起来,聪明伶俐,一个人在家里过日子,屋里院里弄得井井有条。我的老伴有病,我又每天早出晚归,他确实帮过不少忙。
在很长一个时期,我甚至认为他是惟一对我家没有敌意并怀有同情之心的人了。
后来,我也被管制在大院后楼,不许回家,和他父亲住在一处。这个人因为是老问题,造反者的里面,又有不少人,是他过去的同事,对他并不注意,而且很宽容,并派他监视我们。他的床铺放在临门的地方,每逢我出去,他总是慢慢跟在后面,从容不迫,意在笔先,驾轻就熟,若无其事。比起那些初学乍练的来,显得高明老练得多了。他也从不用言词和行动伤害于我,只是于无形无声中,表示是受人之命,不得不如此而已。因此,我对他也没有反感。
当我临近“解放”,我的老伴就在附近医院去世了。我请了两位老朋友,帮着草草办了丧事,没有掉一滴眼泪。虽然她跟着我,过了整整四十年,可以说是恩爱夫妻,并一同经历了千辛万苦。
不久,我搬回了原来住的地方,告别了那间小屋。有一天,忽然听人说,三马因为两个哥哥回来了,不愿和两个疯人住在一起,自己偷偷住进了我留下的那一小间空房。被管房的知道了,带一群人硬逼他出来,他恳求了半天,还是不行,又挨了打,就从口袋里掏出一瓶敌敌畏,当场喝下去死掉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干枯已久的眼眶,突然充满了泪水。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日晨起改讫)
(选自孙犁《尺泽集》,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三段补写“老伴是个乐天派”的两件事,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中划线的两处加点的词语,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在很长一个时期,我甚至认为他是惟一对我家没有敌意并怀有同情之心的人了。
(2)当我临近“解放”,我的老伴就在附近医院去世了。
【小题3】文中写妻子的死,自己“没有掉一滴眼泪”,可是听到三马自杀的消息,“我的干枯已久的眼眶,突然充满了泪水”,这是不是不合常情,请探究其原因。
【小题4】本文题为“三马”,但直接写“三马”的文字并不多,相反“我和老伴的遭遇”以及“三马一家人的遭遇”着墨较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花馍馍

超过20万!肖飞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大娘,三婶,四婶,咱的花馍馍卖了20多万!”

肖飞人未进房,声音先到,正在揉面捏馍馍的“巧巧们”全都惊得回头看他。

大家伙围过来,甩甩手上的面粉,抢着看肖飞的手机,尽管没几个识字的。

“我就说了,跟着俺肖飞,肯定发大财,这回信了吧”大娘略有些得意地扬扬眉毛,乐呵呵地说。几个妇女笑着一个劲地点头。

大家伙叽叽喳喳说笑着,劲头十足。肖飞又拿出一叠订单,一一说明客户对花馍造型、颜色的要求。她们一边听着,一边心里已有了盘算,用什么模子,颜色用什么蔬菜水果榨取,已是轻车熟路。

很快,大娘大婶们各归各位忙乎开了。胖大婶摆开架势,面团揉得劲道十足。上好的小麦粉闪着雪花般的纯洁,在肖飞眼里,那是最美的颜色。

年近三十的肖飞,身形瘦削,长相清秀,面白如玉。他从小不喜欢耍枪弄棒,却对面团感兴趣。逢年过节,男孩们放鞭炮,斗纸牌,他却站在奶奶的面案前椰不动腿。奶奶给他一块面,他高兴地又捏又揉,转眼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便栩栩如生了,奶奶和妈妈看了连声叫好。父亲却不以为然:“怎么学娘们家玩面呢!没出息!”

肖飞对父亲的呵责丝毫不在意,独自玩得不亦乐乎。他还特地去那些“巧巧”家看她们怎么捏,回来后躲到小屋里反复试验,直至满意为止。有一次,他为了做一盘龙凤呈祥的花馍馍弄坏了两大盆面,气得父亲一把掀翻了他的面板,瞪着眼骂道:“不好好学习,也不学点立身的技术,就想着这些娘们的东西,你想气死我吗?你也十八九了,不能老让我养着你,出去挣几个钱,你爱咋玩就咋玩!”

父亲下了最后通牒,肖飞只好和别的男孩一样去打工。五六年间辗转做过饭店服务员、建筑小工、快递小哥,钱也挣了些,心却始终像飘在半空的叶子,没根没落,很不快乐。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肖飞却连女孩的手都没牵过。父母为这事简直要愁白头,他却没事人一样,休息时就躲在屋里鼓捣面团一天,同事优优来找他,一进门就被桌上的花馍馍吸引住了。粉嫩的莲花、娇憨的小猪、相亲相爱的母子猴……栩栩如生,素朴神奇,又透着小麦特有的清香。当她知道都出自肖飞之手时,顿时对他产生了好奇。一好奇就想研究,一研究俩人就坠入了爱河。

优优建议把花馍馍放到网上去卖,一段时间后销量上升,有些供不应求,优优又提出干脆辞了工作专做花馍馍卖。网络生意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肖飞忙不过来,想起了老家那些“巧巧”们。他回去把婶子大娘们召集到一起,让大家跟着他一块创业。他们的花馍作坊就这样成立了。

可刚刚做了两个月,网上便涌现了来自各地的花馍馍,竞争一下子激烈了。而大婶大娘们手艺各有差别,网上评价参差不齐,他们辛辛苦苦做的花馍馍,渐渐滞销。看着堆积如山的馍馍,想着当初肖飞的承诺,一些人灰心丧气,感觉还不如回家拾庄稼呢!

肖飞把大家召集起来,红着脸宣布了刚刚制定的标准,如果达不到就要离开。一些人正失望,一听这个,拿了钱就回了家。他的大娘不忍心看他太尴尬,力劝几个手艺好的留下来和肖飞一起创业。“让年轻人也看看咱老太太不是吃闲饭的!”她常常笑着给大家伙鼓励。

肖飞发现,销量好的花馍馍祥式更多,颜色更鲜艳,而他们只有简单的几个花样,跟不上都市的审美水平。于是他发动婶子大娘们动脑筋想办法,开发更多样式,榨取新鲜的蔬菜水果汁调颜色,既美观又健康;为了适应年轻人的品位,专门学做玫瑰花百合花,

终于,他们熬过了低谷。龙凤呈祥、年年有鱼、百鸟朝凤、玲珑小狮子、石榴桃儿、莲子蓬、蝙蝠、生日面糕等造型;有红的绿的,白的紫的……样式各异,五颜六色,谁见了都夸好看。临近春节时,订单直线上升,竟然卖了二十多万,并且还在上涨!

肖飞回家把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尴尬地笑了笑,问,要不要烧火的?肖飞满口答应,要!

“二十八,把面发,小孩见了乐开花;二十九,蒸馒头,神仙吃了消人愁。”远处传来几声童谣,空中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要过年了,肖飞踌躇满志,准备亲手做几个漂亮的花馍馍……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写肖飞和婶子大娘们面对20万订单的激动心情,然后回顾肖飞做花馍生意的来龙去脉,这样开头使小说产生悬念,更引人入胜。
B.做花馍本来是女人的事,肖飞作为男孩却对捏面团感兴趣,太没出息,因此父亲不愿意再养他,下了最后通牒让他去打工养活自己。
C.在大量花馍滞销,工资都拿不到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离开,肖飞的大娘却坚信他一定会成功,力劝几个巧手留下来和肖飞一起创业。
D.优优是个有经济头脑的女孩,她一看到肖飞的花馍就产生了拿到网上去卖的想法,后来又建议肖飞辞掉工作创业,体现了她的预见能力。
【小题2】肖飞从幼时喜欢捏面团到花馍销量20万,经历了一个较为坎坷的过程,请概括肖飞创业成功具备了哪些因素
【小题3】小说最后写到“要过年了,肖飞踌躇满志,准备亲手做几个漂亮的花馍……”请结合全文,探究肖飞此刻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