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1分)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小题1】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2】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3】小说的内容十分感人,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阅读感悟。(不超过30字)(3分)
【小题4】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4分)
【小题5】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24 10:48: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小题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
【小题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花馍馍

超过20万!肖飞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大娘,三婶,四婶,咱的花馍馍卖了20多万!”

肖飞人未进房,声音先到,正在揉面捏馍馍的“巧巧们”全都惊得回头看他。

大家伙围过来,甩甩手上的面粉,抢着看肖飞的手机,尽管没几个识字的。

“我就说了,跟着俺肖飞,肯定发大财,这回信了吧”大娘略有些得意地扬扬眉毛,乐呵呵地说。几个妇女笑着一个劲地点头。

大家伙叽叽喳喳说笑着,劲头十足。肖飞又拿出一叠订单,一一说明客户对花馍造型、颜色的要求。她们一边听着,一边心里已有了盘算,用什么模子,颜色用什么蔬菜水果榨取,已是轻车熟路。

很快,大娘大婶们各归各位忙乎开了。胖大婶摆开架势,面团揉得劲道十足。上好的小麦粉闪着雪花般的纯洁,在肖飞眼里,那是最美的颜色。

年近三十的肖飞,身形瘦削,长相清秀,面白如玉。他从小不喜欢耍枪弄棒,却对面团感兴趣。逢年过节,男孩们放鞭炮,斗纸牌,他却站在奶奶的面案前椰不动腿。奶奶给他一块面,他高兴地又捏又揉,转眼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便栩栩如生了,奶奶和妈妈看了连声叫好。父亲却不以为然:“怎么学娘们家玩面呢!没出息!”

肖飞对父亲的呵责丝毫不在意,独自玩得不亦乐乎。他还特地去那些“巧巧”家看她们怎么捏,回来后躲到小屋里反复试验,直至满意为止。有一次,他为了做一盘龙凤呈祥的花馍馍弄坏了两大盆面,气得父亲一把掀翻了他的面板,瞪着眼骂道:“不好好学习,也不学点立身的技术,就想着这些娘们的东西,你想气死我吗?你也十八九了,不能老让我养着你,出去挣几个钱,你爱咋玩就咋玩!”

父亲下了最后通牒,肖飞只好和别的男孩一样去打工。五六年间辗转做过饭店服务员、建筑小工、快递小哥,钱也挣了些,心却始终像飘在半空的叶子,没根没落,很不快乐。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肖飞却连女孩的手都没牵过。父母为这事简直要愁白头,他却没事人一样,休息时就躲在屋里鼓捣面团一天,同事优优来找他,一进门就被桌上的花馍馍吸引住了。粉嫩的莲花、娇憨的小猪、相亲相爱的母子猴……栩栩如生,素朴神奇,又透着小麦特有的清香。当她知道都出自肖飞之手时,顿时对他产生了好奇。一好奇就想研究,一研究俩人就坠入了爱河。

优优建议把花馍馍放到网上去卖,一段时间后销量上升,有些供不应求,优优又提出干脆辞了工作专做花馍馍卖。网络生意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肖飞忙不过来,想起了老家那些“巧巧”们。他回去把婶子大娘们召集到一起,让大家跟着他一块创业。他们的花馍作坊就这样成立了。

可刚刚做了两个月,网上便涌现了来自各地的花馍馍,竞争一下子激烈了。而大婶大娘们手艺各有差别,网上评价参差不齐,他们辛辛苦苦做的花馍馍,渐渐滞销。看着堆积如山的馍馍,想着当初肖飞的承诺,一些人灰心丧气,感觉还不如回家拾庄稼呢!

肖飞把大家召集起来,红着脸宣布了刚刚制定的标准,如果达不到就要离开。一些人正失望,一听这个,拿了钱就回了家。他的大娘不忍心看他太尴尬,力劝几个手艺好的留下来和肖飞一起创业。“让年轻人也看看咱老太太不是吃闲饭的!”她常常笑着给大家伙鼓励。

肖飞发现,销量好的花馍馍祥式更多,颜色更鲜艳,而他们只有简单的几个花样,跟不上都市的审美水平。于是他发动婶子大娘们动脑筋想办法,开发更多样式,榨取新鲜的蔬菜水果汁调颜色,既美观又健康;为了适应年轻人的品位,专门学做玫瑰花百合花,

终于,他们熬过了低谷。龙凤呈祥、年年有鱼、百鸟朝凤、玲珑小狮子、石榴桃儿、莲子蓬、蝙蝠、生日面糕等造型;有红的绿的,白的紫的……样式各异,五颜六色,谁见了都夸好看。临近春节时,订单直线上升,竟然卖了二十多万,并且还在上涨!

肖飞回家把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尴尬地笑了笑,问,要不要烧火的?肖飞满口答应,要!

“二十八,把面发,小孩见了乐开花;二十九,蒸馒头,神仙吃了消人愁。”远处传来几声童谣,空中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要过年了,肖飞踌躇满志,准备亲手做几个漂亮的花馍馍……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写肖飞和婶子大娘们面对20万订单的激动心情,然后回顾肖飞做花馍生意的来龙去脉,这样开头使小说产生悬念,更引人入胜。
B.做花馍本来是女人的事,肖飞作为男孩却对捏面团感兴趣,太没出息,因此父亲不愿意再养他,下了最后通牒让他去打工养活自己。
C.在大量花馍滞销,工资都拿不到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离开,肖飞的大娘却坚信他一定会成功,力劝几个巧手留下来和肖飞一起创业。
D.优优是个有经济头脑的女孩,她一看到肖飞的花馍就产生了拿到网上去卖的想法,后来又建议肖飞辞掉工作创业,体现了她的预见能力。
【小题2】肖飞从幼时喜欢捏面团到花馍销量20万,经历了一个较为坎坷的过程,请概括肖飞创业成功具备了哪些因素
【小题3】小说最后写到“要过年了,肖飞踌躇满志,准备亲手做几个漂亮的花馍……”请结合全文,探究肖飞此刻的复杂心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丢失的香柚
梁晓声
“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合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
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看去她比我大二三岁。
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
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
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
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
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
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
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
我说:“会的!”
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
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
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
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
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
她哪里去了?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那个年代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带有散文风格的小说,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
B.“我”从哈尔滨“串联”到成都,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去探望很久不见的父亲,这并不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私,实际上是对“文革”中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嘲弄和讽刺。
C.“大姐”对“我”一往情深,而“我”却并没有及时寄照片过去,这表现了“我”有些自私,没有珍惜“大姐”的真情。
D.这篇小说立意深刻,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是小小说中之大手笔。
【小题2】“大姐”为什么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相送给他?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章以“丢失的香柚”为题,有什么深刻用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成全对方的追求艺术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的烫伤手腕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B.乔佩服德丽雅为家庭的付出的同时,自己也出去做烧火工,回来时“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直没有让德丽雅发觉他在骗她,这说明他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人。
C.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和羞愧。
D.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小题2】小说中划线的句子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句子的含义。
【小题3】小说在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荼蘼

许地山

我常得着男子送给我的东西,总没有当它们做宝贝看。我的朋友师松却不如此,因为她从不曾受过男子的赠与。

自鸣钟敲过四下以后,山上礼拜寺的聚会就完了。男男女女像出圈的羊,争要下到山坡觅食一般。那边有一个男学生跟着我们走,他的正名字我忘记了,我只记得人家都叫他做“宗之”。他手里拿着一荼蘼①,且行且嗅。荼蘼本不是香花,他嗅着,不过是一种无聊举动便了。

“松姑娘,这枝荼蘼送给你。”他在我后西嚷着,松姑娘回头看见他满脸堆着笑容递着那花,就速速伸手去接,她接着说:“很多谢,很多谢。”宗之只笑着点点头,随即从西边的山径转回家去。

“他给我这个,是什么意思?”

“你想他有什么意思,他就有什么意思,”我这样回答她。走不多远,我们也分途各自家去了。

她自下午到晚上不歇把弄那枝荼蘼。那花像有极大魔力,不让她撤手一样。她要放下时,每觉得花儿对她说:“为什么离夺我?我不是从宗之手里递给你,交你照管的吗?

呀,宗之的眼、鼻、口、齿、手、足、动作,没有一件不在花心跳跃着,没有一件不在她眼前的花枝显现出来!地心里说,“你这美男子,为甚缘故送给我这花儿?”她又想那天经坛上的讲章,就自己回答说:“因为他顾念他使女的卑微,从今而后,万代要称我为有福。”②

这是她爱荼蘼花,还是宗之爱她呢?我也说不清,只记得有一天我和宗之正坐在榕树根谈话的时候,他家的人跑来对他说:“松姑娘吃了一朵什么花,说是你给她的,现在病了。她家的人要找你去问话咧。”

他吓了一跳,也摸不着头脑,只说:“我哪时节给她东西吃?这真是……

我说:“你细想一想。”他怎么也想不起来。我才提醒他说:“你前个月在斜道上不是给了她一朵荼蘼吗?”

“对呀,可不是给了她一朵荼蘼!可是我哪里教她吃了呢?”

“为什么你单给她,不给别人?”我这样问他。

他很直截地说:“我并没什么意思,不过随手摘下,随手送给别人就是了。我平素送了许多东西给人,也没有什么事,怎么一朵小小的荼蘼就可使她着了魔?”

他还坐在那里沉吟,我便促他说:“你还愣在这里坐着么?不管她是误会,你是有意,你既然给了她,现在就得去看她一看才是。”

“我哪有什么意思?”

我说:“你且去看看罢,蚌蛤何尝立志要生珠子呢,也不过是外间的沙粒偶然涉入它的壳里,它就不得不用尽工夫分泌些黏液把那小沙裹起来罢了。你虽无心,可是你的花一到她手里,管保她不因花而爱起你来吗?你敢保她不把那花当作你所赐给爱的标识,就纳入她的怀中,用心里无限的情思把它围绕得非常严密吗?也许她本无心,但因你那美意的沙无意中掉在她爱的贝壳里,使她不得不如此。不用踌躇了,且去看看罢。”

宗之这才站起来,皱一皱他那副冷静的脸庞,跟着来人从林菁的深处走出去了。

(选自《空山灵雨),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五年六月版)

注①荼蘼,蔷薇科,开白色花。花语为“分离、伤心、不吉祥”;佛家认为,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前生后世的“彼岸花”。传说“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互相错过,终生无缘相见。②这是《马太福音》中圣女玛丽娅感激上帝的话。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情节结构上看,这篇小说的开端部分,应该起于“自鸣钟敲过四下以后”句,结于“我们也分途各自家去了”句,其情节可以概括为:宗之赠与师松荼蘼花。
B.作者遣词看似平常,却每每有其特别效用,“‘松姑娘,这枝荼蘼送给你。’他在我后面嚷着。”“嚷”表明宗之在表达对师松的爱慕时,一心只想着人尽皆知。
C.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顾具功力,如对师松这一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了多样的心理描写手法,如内心独白、幻觉、言行描写透示心理等等。
D.这篇小说构思巧妙,以“我”为线素人物,叙述了宗之送花给师松,师松因之惊喜、不解、误会以至心魔渐生的过程,突出师松敏感而多情的性格。
【小题2】宗之很不解:“怎么一朵小小的荼靡就可使她着了魔?”请通观全文,说说师松“着了魔”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小题3】小说以“荼蘼”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