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剔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无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付春回到家中不跟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的爹妈打招呼,而爹妈觉知儿子回来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去做吃的,小说在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思考。
B.付春在城里的酒店当厨师,因为酒店破产,自己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回到家里,他感到无颜面对爹妈,所以一声不吭的钻进屋里,独自流泪。
C.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又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使付春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说明妈是个了解儿子、智慧的人。
D.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E.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事,围绕付春这一核心人物,主要写了他失业回家,他返城创业成功,他陪建筑老板回家做年三十私房菜三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
【小题2】小说两处写到付春妈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和酸菜土豆汤,写作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刻画付春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2 04:02: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夜,那对盲人夫妻 周海亮

(1)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彩。

(2)那是乡下的冬天,乡下的冬天远比城市的冬天漫长,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村里会包场,三五块钱,会让他们唱到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人难得的节日。

(3)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水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遍散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换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4)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用了极业余的嗓音。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

(5)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刺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6)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结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7)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惟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他们肯定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了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8)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全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幻着戏里人物的表情。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掺进一种悲怆的调子。

(9)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我果真在家里吃掉两个红薯,又烤了一会儿炉子,然后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果然,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刚刚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10)突然我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采,那完全是无知孩童顽劣的游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11)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同时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于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于我那声顽劣的喝采,以及我这个惟一的观众。

(12)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地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13)多年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采,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阳光。

(14)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

【小题1】第(3)段加点的词“小心翼翼”与“任凭”似相矛盾,对此作简析。
【小题2】下列对第(5)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天气突变,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
B.用村长与男人的对话来揭示人物品性。
C.男人的话与下文的演唱,言行相印证。
D.天气寒冷听众很少,成为故事的逆转。
【小题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8)段画线句。
【小题4】结合文意,推断第(9)段男人“泪流满面”的原因。
【小题5】第(11)段中“顽劣的喝采”与第13段中“稚嫩的喝采”不同在于: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联系全文,赏析文中“我”这一形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穗儿
宋向阳
麦穗儿娘当年嫁给冯老三时,冯家的日子还算殷实,架不住冯老三好吃懒做,终究败落下来。冯老三常常跑到几十里外的赌局去玩,家里的活计都交给麦穗儿娘。输钱的时候,冯老三还会拿麦穗儿娘出气,把她身上打得青一块紫—块的。村里来了个卖货的小贩,她一狠心把女儿丢给上岁数的婆婆,跟人家跑了,再也没有消息。
打那以后,冯老三更不着家了。没出半年,麦穗儿的奶奶一病不起,也走了。冯老三想把麦穗儿送人,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主儿。这时,政府对赌博抓得越来越紧。冯老三见—些赌友被关了起来,隔三差五才出去过过手瘾。五岁的麦稳儿开始和父亲相依为命。
麦穗儿学会了做饭,冯老三便落得了吃现成的。可是,冯老三又开始酗酒了。有时,他还嫌饭菜不对口味,把麦穗儿大骂一顿。麦穗儿从来不敢言语,等爹走了,才趴在炕上偷偷地哭。
这年冬天,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麦穗儿做好了饭,还不见爹的身影,就跑到大街上等。同村的狗剩儿下班回来,对她说:麦穗儿,你爹在街东头趴着呢,好像喝醉了。麦穗儿听了,赶忙朝那个方向跑去。冯老三躺在一棵老槐树下,身上覆盖着雪花,鼾声如雷。
爹!麦穗儿惊叫着到了近前,拼尽全力去拽他。冯老三除了鼻子孔冒热气,根本没有别的反应。麦穗儿急得直哭,却扯不动父亲。一个街坊从这里路过,听到麦穗儿的哭声便撵了过来。两个人连拉带扯,总算把冯老三弄到了家里。
麦穗儿用笤帚把父亲身上的雪扫干净,脱掉他的棉鞋,给他盖上厚被。冯老三醒来后,麦穗儿又端上了一大碗姜汤。冯老三喝了以后,脸上有了一丝红润。他搂住麦穗儿说:好闺女,要不是你,爹得冻死外头。麦穗儿小声地说:麦穗儿已经没了娘,不想再没了爹。说着,她便哭了起来。冯老三的心顿时被融化了。
从此,冯老三不再打闺女了。
麦穗儿跟邻居大婶学会了针线活,爷儿俩的衣裳坏了,她就自己补。冯老三琢磨起出走的婆娘,就跟个傻子似的坐在那儿发呆。麦穗儿很懂事,总想法子让他开心。麦穗儿上学的时候,冯老三听从别人劝说,去建筑队干零工挣钱,家里日子渐渐好转起来。麦穗儿学习很用功,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她考上高中那年,冯老三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把腿摔成了残废。为了照顾父亲,麦穗儿放弃学业回到了家里。冯老三叫她回学校,还冲她吼。麦穗儿把剪子对准脖子说:爹,横竖我也不回去了。冯老三心里翻江倒海,泪水鼻涕流了一脸,从此不敢再提上学的事了。麦穗儿在街头摆起了货摊。她很用心,待人又热情,每天都能赚几块钱。建筑队给了冯老三一笔工伤钱。在麦穗儿的张罗下,她家盖起了三间门房。麦穗儿办了工商执照,把商店开起来了。麦穗儿出去进货,冯老三就帮着打理,买卖越来越红火。
麦穗儿有了一个对象叫春生,头脑灵活还能吃苦。俩人一起孝顺冯老三,让他过上了幸福悠闲的日子。结婚后,春生在城里开了装潢公司,家里收入一天比一天高。冯老三与人说起姑爷,眉眼中总是溢满欢喜。后来,家里又盖起两层楼房,把小卖部变成了超市。
一次,麦穗儿去参加订货会。在商场外面,她看见一位华贵的妇人从豪车里走出,容貌似乎从哪里见过,却说不上来。麦穗儿的心腾腾直跳,加快脚步到了那个妇人跟前,皱着眉打量对方。妇人也在望着她,目光里装满疑惑。
“你是?”妇人嘴唇哆嗦着问。“我们好像见过。”麦穗儿嘟囔道。“姑娘,你家在哪儿?”妇人又问。“我是柳河村的。”麦穗儿故作平静地说。妇人在麦穗儿的左耳朵后找到一块豆粒大的黑痣。她的脸色顿时白了。麦穗儿突然明白了什么,猛地向后退了一步。
妇人的眼里湿润了,大声地说:“你是麦穗儿吧?”麦穗儿稳定着情绪说:对呀,我就是麦穗儿,一个在风雨里长大的麦穗儿。妇人抓住麦穗儿的手说:这么多年,你受苦了。麦穗儿笑着说:你想哪儿去了?我过得好着呢。她突然加快脚步,把妇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在一个僻静处,麦穗儿回头望了望,突然蹲在那里,委屈地哭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麦穗儿放弃学业回到家里时,冯老三让她回到学校,麦穗儿把剪子对准脖子说:“爹,横竖我也不回去了。”说明麦穂儿也有不懂事的时候,她让父亲很失望。
B.小说写的是农村贫家女子麦穗儿艰苦的成长史,语言平白质朴,感情丰富自然,作品文笔流畅,声情并茂。
C.小说描写麦穗儿母女在商场外偶然相遇,两人似曾相识并相认的情景,情节设计巧妙且不影响故事的真实性。
D.小说赞颂了穷苦女子自强不息与命运相搏的精神,揭示了酗酒与嗜赌给农村社会带来的恶果。作品颇有现实意义。
【小题2】文中麦穗儿说“我就是麦穗儿,一个在风雨里长大的麦穗儿”,请结合小说,概括麦穂儿经历了哪些人生风雨。
【小题3】分析小说结尾采用了什么笔法,以及“麦穗儿笑着说:你想儿去了?我过得好着呢”和“在一个僻静处,麦穂儿回头望了望,突然蹲在那里,委屈地哭了”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厨师

帕乌斯托夫斯基(俄罗斯)

(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尔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笨重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凉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遇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 ,“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许多种贵重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突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19) “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突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因为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望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暖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暖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喘吁吁地说:“我像许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1940年
①佛罗伦,旧时佛罗伦萨的金币或银币,后来在欧洲很多国家通用。 
②拨弦古钢琴,十六至十八世纪一种有键拨弦乐器,是钢琴的前身。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短篇小说经典100篇》,2003年7月第1版,曹苏玲译。有删节。)
【小题1】结合全文理解,小说的开篇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于岗
棚有何用意? 
答:① 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交待老厨师眼瞎及被弃置于岗棚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第4、第10段的描写,并关注加点词,简要分析老厨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小题3】小说高潮终结在哪一段?并阐明判断的依据。
【小题4】作为崇尚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师帕乌斯托夫斯基曾这样评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莫泊桑——“他召呼我们向何处去?他带领人们向何处去?他做过什么承诺?……倘使莫泊桑的作品多一些同情,他会作为善良的化身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莫泊桑展示了这个世界的苦难与人性的丑恶,却没有给生活在苦难与丑恶的世界中的人以出口、以救赎。小说《老厨师》却借“莫扎特”之口道出了这样一句话——“我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你认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一主张吗?你可以认同也可以反对,请援引文学或艺术史上的经典事件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少于70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分析题 安 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科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小题1】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有什么作用?
【小题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四位同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小题3】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
【小题4】试分析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了老校长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

同类题5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呜,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 “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怕惧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小题1】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济莫夫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5分)
【小题3】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