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值得冒险的青春
龙信
17岁那年,我上高三。因为有个盼望我当明星的妈妈,我需要不停地赶那些表演系的场。一次,一个心直口快的女老师说: “算了吧,我看她的心都没放在唱歌上。”这样的话打击不了妈妈。
我在某次赶考中认识了小城。那个二级学院的考试,只剩下我、小城和另一个女生进入三审。
晚上10点,街上人已不多,从那位老师家出来,我们两个人就那样晃荡着回家。小城告诉我,他想当明星,可惜屡战屡败。我说我想做设计师,设计玩具或厨房用品,可妈妈觉得我更适合当明星。
那天快到家门口时,小城,这样一个身体修长的少年,在路灯下略有意味地喊了我的名字:“罗美戴,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你。”小城真的帮了我。几天后,小城交给我一张患息肉的证明。他咧咧嘴: “我能帮你的就是这个,声带长一块小息肉就成不了歌手。”他妈妈在省卫生厅工作,开这样的单子轻而易举。我把单子交给了培训老师。
考试前一个星期,在家彩排时,我唱着唱着突然声音变得又涩又钝。妈妈惊恐地送我去了医院。不出所料,医生开的证明里写着:声带过度使用,加上发声不当,长了息肉。
妈妈不肯相信,拉着我去了武汉。一切都是有预谋的,小城和他妈妈已经为我做好所有准备。妈妈同样在省医院拿到和市医院一模一样的诊断结果。
我和妈妈一前一后走回招待所,妈妈开了几次门都没能打开。我在后面小声地说: “让我来吧。”她站住没动,突然转身抱着我号啕大哭。那一刻我只是象征性地露出一些忧伤的表情,内心却绽放出一朵硕大的快乐之花。
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化着浓妆对评委强装笑颜,再也不用听妈妈说“你的青春只有一次,所以要抓住”。
那天晚上,我给小城打电话。他妈妈说,小城已经睡下。我知道,当第二天我离开武汉时,小城的最后一次考试也刚刚开始。
我终于获得一个相对安静的复习期,可以为了我喜欢的设计看书到天明。倒是妈妈还不太习惯,忧心忡忡地看着我,依旧对选秀节目非常感兴趣。
我以为这样平静的日子可以一直延续到高考,延续到我上大学,去另一个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可妈妈到底还是知道了那是场欺骗。那天,妈妈冲回家,把我面前的卷子全部撕碎。没等我明白过来,她已经狠狠地掴了我一耳光。
妈妈把我房间里的东西统统打碎,甚至包括她每周都会擦拭的我的那些奖杯。那金鱼缸也被她摔碎,金鱼在地板上挣扎跳动时,妈妈终于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
我考上南方一所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拿到通知书后,我去了湘中的那个小城。在外婆家,我发现了被珍藏起来的某期文艺杂志。封二是对一次歌唱比赛的报道,几个青春无敌的少女不管不顾地对着镜头笑着。获得亚军的女孩和我长得很像。外婆说: “这就是你妈妈呀。”我能想象,17岁的少女在湘中的某个小城期待成为大明星的样子。她盼望着大红大紫,却因为一小块息肉永远地把梦想停靠在17岁。她是那么不甘心,所以,她不计后果地借用着我的青春!
我上大三的夏天,有个饮料品牌来学校做宣传,在体育馆办了一场晚会。我对舞台没有任何兴趣,但我是学生会的,需要负责后台沟通。很意外地,我碰到了17岁以后再也没有见过的小城。他从化妆间走出来,在后台灯光下,并不是那么闪亮到让人无法直视。
他仅仅是喜欢唱歌,到现在依旧没有太大的成就。而我也仅仅是对设计有着好感,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才华。大学里,我能让同学记住的不是设计的那些没有个性的娃娃,而是卡拉OK厅里的一副好嗓子。
其实,我和小城都是一样的人。我们都渴望用自己的方式走过自己的青春岁月。甚至我们完成了一场青春期的交易,在大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从此改变了命运。但无论对于我还是小城来说,都未曾把它当成是一场交易,我们只是互相成全了彼此。
那时候,我们年轻,都认为值得为自己在乎的东西冒险。
(选自《时代青年》2014年第8期)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的标题是“值得冒险的青春”,表明“我”对用欺骗母亲的方式来追求自己“想做设计师”的人生愿望,而“从此改变了命运”的做法并不后悔。
B.在考试最终只剩下三个人的时候,小城“略有意味”的喊“我”的名字说愿意帮“我”,并唆使其母亲帮“我”开假证明,这一切都说明他是一个富有心计、会耍手腕的人。
C.文中写妈妈得知了女儿欺骗她的真相时,冲回家把女儿面前的卷子全部撕碎,还狠狠地掴了女儿一耳光。这一连串动作,表现了妈妈受骗的愤怒和梦想不能延续的失望心情。
D.“金鱼在地板上挣扎跳动时,妈妈终于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此处的“金鱼”看似闲笔,其实富有一种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妈妈始终挣扎在实现表演的梦想里。
E.本文语言简练质朴,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细节描写真切细腻,符合文中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小说内容既很生活化,也很有现实感。
【小题2】小说中写到“我”拿到大学通知书后,去湘中的那个小城了解到妈妈曾经有过梦想破灭的经历,请简要分析这个情节安排的作用。
【小题3】小说中的“小城母亲”是一个没有正面出场的次要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有人说,若把小说结局设计成“小城”成了明星,“我”设计有成,可能更能突出文题“值得冒险的青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3 04:0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蹲坑
尚纯江
黑夜的来临并没有带来一丝凉爽。没有月亮和星光的夜晚,阴沉沉的。青纱帐里,越发闷热。蚊子像与鸣蝉比赛似的,翁嗡的烦人,在身上咬来咬去,一咬一个疙瘩,痒得难受。树上的鸣蝉,仿佛很得意,鸣叫得更加起劲。
赵静抹了点风油精,瘙痒好了许多。他带领战友在青纱帐里埋伏了两天两夜。吃喝拉睡,全在玉米地里。四个路口四个组,一组两个人,轮流盯着通往村子的每一条路。
九年前,嫌疑人赵满仓打工回家时,留守的妻子红杏出墙,被他抓了现行。怒不可遇的赵满仓没有理会妻子的苦苦哀求,更没有理会跪在地上的小白脸廷富的眼泪。一怒之下,顺手抄起一把铁锨,照廷富的头上拍去……赵静带着刑技人员赶到现场时,已是第二天下午。现场勘查,线索摸排,锁定犯罪嫌疑人是赵满仓时,赵满仓已逃之夭夭。这一逃,就是九年。
九年间,赵静带领侦查人员南征北战。向北去过内蒙古,往南到过云南,往东去过东莞,往西去过兰州。深入过煤矿,下过车间,爬过高山,到过海岛。只要有赵满仓的线索,赵静必亲自参加抓捕。然而,九年的抓捕总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回。九年间,受害人家属经常到公安局里上访,说公安局破案;说赵静供养着凶手的儿子,包庇凶手。局里一些人还随声应和,说赵静与赵满仓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天地良心!
前两天,有线人说,赵满仓可能这两天回家。因为他的儿子刚刚考上了大学,他要回去看一眼儿子。赵静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便有了青纱帐的蹲坑行动。
赵满仓出后,他儿子赵楠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则一直是赵静提供。九年了,赵静对赵楠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有同事笑着说:“你干脆认赵楠做儿子算了,反正都姓赵!”赵静多次要求赵满仓的父母做赵满仓的工作,要他投案自首。赵满仓的父母说,如果能联系上,一定让他投案自首。
夜,越来越深。青纱帐沙沙的声音,蟋蟀和秋虫的和鸣,伴着偶尔响起的布谷鸟的鸣叫声,让人越发感到夜的沉寂。身上的汗水湿透了衣裳,湿漉漉的,眼睛涩涩地发沉。人困马乏,虫叮蚊咬,还得瞪大眼睛盯着。命案必破,可马虎不得。如果这个陈年积案破了,立功事小,他赵静一洗“沉冤”却是真的。
沉思间,玉米丛林里忽然透过一阵凉风。紧跟着,风大起来,刮得青纱帐东倒西歪,玉米地边上一棵白杨树粗大的枝干咔的一声折断。电闪,雷鸣。风撕扯着夜幕,撕扯着青纱帐,豆大的雨滴啪啪地砸下来。
“正好洗个凉水澡!”
赵静和队员们悄声说着俏皮话。不久,几个人便浑身湿透。正在上下牙打架,一个人影沿着青纱帐之间的小路一步一步滑地走来。赵静等人正要一跃而起,那人却开口说:“赵大队长,我是小张,赵满仓投案了!”
赵静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却觉得虚脱了似的,天旋地转。要倒下去的那一刹那,他猛地挺直了腰杆。
(选自2018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蚊虫叮咬,闷热难耐,反衬蹲守者坚守岗位、勇于奉献的品质。
B.小说主要运用插叙手法,补足故事的来龙去脉,解除了读者心中的疑惑,同时也使得赵静形象更加真实而丰满。
C.赵满仓因为一时愤怒而误杀了人,在外逃九年后又因为要回去看一眼刚考上大学的儿子而被公安人员捉拿归案。
D.赵静带领侦查人员南征北战九年,并多次要求赵满仓的父母帮忙做赵满仓的工作,终于使这个陈年积案得以告破。
【小题2】结合语境,说明“天地良心”在文中的含意。
【小题3】赵静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夜 哭

吴佳俊

我在夏夜里听到过各样的哭声。

那哭声,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缠绵,有时悱恻;有时孤绝,有时冷寂;有时如流星划过天幕,有时如蚊虫嗡鸣耳畔;有时似夜风摇撼大树,有时似月光照临池面;有时像乡村基督徒唱诵的赞美诗,有时像吃斋信佛者念诵的经文。

这些哭声,曾让我彻夜难眠。我躺在床上,被各种哭声深深地包裹着,酷似黑夜包裹着村子。苦痛和忧伤如同明灭闪烁的繁星,布满了我大脑的天空。我睁开眼,望着漆黑的屋瓦,耳边不自然地响起艾青在他的《诗人论》里发出的诘问:“如果你听见深夜里还有哭声,你的嘴还能缄默吗?”然而,我的确只能缄默,在这个沉闷的夏季的夜晚。我不缄默,又能如何呢?

在回乡居住的这些日子里,我还从来没有如此这般地被众多的密集的哭声所恼过,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不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是一个有着哭声的惶然的“子夜”。我一定要找出那些哭声的来处,我要知道到底是谁在深夜里哭泣,以便使我的内心获得安妥和宁静。我的锐敏的听觉的雷达,顺着那声音的频率,在黑夜里四处探查,像一束微弱而幽冷的光,穿梭于夜的深渊里。遗憾的是,我探查了整整一个夏季,还是未能彻底搞清楚那些哭声的。只有极少数的几种哭声,我是确凿地知道它们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为此,我愿意将它们简略记述在这里。我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尤其在听见深夜里的哭声的时候。

树肯定哭过。因为哭过的树的叶片都是纷乱的,有的甚至变得焦黄。我居住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树——有感情的树,会欢笑也会流泪的树。我经常在散步的时候看到过它们那或悲伤或祥和的样子。印象最深的,是我家菜园旁土坎上的那棵洋槐树。每年春天,树上都会缀满繁密的白花。那是蜜蜂最欢欣的季节,却是洋槐树最愁郁的季节。现在,洋槐树早已枯萎了,再也开不出洁白的花朵,然而蜜蜂仍会年年飞来围着枯树转,有时,蜜蜂还会带来鸟雀、蝴蝶、蜻蜓随着它们一起转。转着转着,蜜蜂就开始哭了。蜜蜂一哭,鸟雀也哭,蝴蝶也哭,蜻蜓也哭。最后,枯死的洋槐树也哭了。我至今不明白,既然树都死去了,那它又怎么还会哭泣呢? 而且,哭声还那么响亮,那么具有穿透力。难道是洋槐树死了,只剩下它的哭声还活着么?

土地肯定哭过。因为哭过的土地只长荒草不长庄稼。我的村庄周遭全是这类长满了荒草的土地。我每天从原先的田坎走过,荒草都会抓我的膝盖。它们试图强迫我下跪,再试图覆盖我。我挣扎着,抵抗着,为土地,也为我自己。或许是土地可怜我,才在我脚底下嘤嘤地哭。我熟悉它们的哭声,它们的哭声里包裹着太多的盐和太多的碱。

夏天肯定哭过。因为哭过的夏天总是溽热、干燥的。它们会把嗓子哭得沙哑,把喉咙哭得冒烟,把田地哭得坼裂,把虫子哭得自杀;它们还会把凉风哭成汗液,把山路哭成血管,把粮食哭成饥饿 我不知道其他的季节是否也会哭,比如春天会哭吗? 冬天会哭吗? 秋天会哭吗? 反正夏天是会哭的,难怪我会在夏季里听到那么多的哭声呢。也许,夏天是在代替秋天哭、冬天哭和春天哭吧。待夏天把眼泪都流尽了,也就不会再有哭声了,那该是多么爽朗而宁谧的季节哟。

我肯定也哭过。不然,我绝不会听到这些夜里的哭声的。只有哭过的人,才会对各样的哭声那般敏感。那么,我又是为何而哭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泪水从没有告诉过我,它也从来不受我的控制。每次都是这样,只要我的双脚一踏上故乡的土地,我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然后,刮过故乡的野风就会将我的哭声带走,带出我的视线和意识,眷念和哀愁。如今,在这个充斥各样哭声的夏夜,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哭泣的缘由——我哭我的树和土地,也哭我的夏天,更哭艾青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

(摘自《流火或寒冰》,《2018中国最佳散文》)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文说我只能“缄默”,后文说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反映了作者对各种哭声的由不清楚到清楚的变化。
B.文章先总写我在夏夜里听到过的许多种哭声,然后写我对哭声的充满疑惑,再详细写了树、土地、夏天和我的哭声。
C.文章第五段记述了洋槐树枯萎,鸟雀、蜜蜂、蝴蝶这些小动物哭泣不已,它们失去了食物的和生活的欢乐。
D.文中第六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故乡的土地上荒草繁茂生长、肆意蔓延的景象。
【小题2】文章第二段描摹了我在夏夜听到的各种哭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章中“哭”的内涵是什么? 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叔
汪培君
二叔会看风水,谁家修宅基必来找他去看。二叔乐颠颠去乐颠颠回,从不收钱。我问二叔为什么?他反问我,你为什么喊我二叔?我回答按乡邻辈分。他又问,你知道为什么村里人见面该长称长称,该平称平称,从不像城里人老张小李地叫?我说,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二叔就说,亏你还是村里的人头,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为自家人干点事,能收钱吗?
我是村里的书记。
我吃了一惊,想不到二叔对乡邻的认识这么到位。
二叔不收钱,别人过意不去,就给他弄包烟弄瓶酒啥的。我不抽烟,但爱喝两盅,就常去二叔家蹭酒喝。二叔总是一撇嘴说,放着受贿的好酒不喝,来喝我这劣酒。我说我听您的,明天起开始受贿。二叔就故意拉长了脸说,你敢,我第一个实名举报你。——还加菜吗?我问还有什么?他指了指院子里的公鸡。我说麻烦,八月十五送我家去吧。二叔说想得美,来吃有你一口,不来吃连鸡毛也没你的。
我们村后面有一条河,河里有一块几十亩地的大沙湾,沙纯,层厚,被县城一个开发商看中了,要买。我摇摇头不答应,说二叔说过,大挖大掘是开膛破肚,伤元气,破风水。开发商贼精,笑着拍了拍我,财大气粗地说:“呵,学会谈生意了,不就是想要高价嘛,说。”
谈成了价,我问乡亲们卖不卖?只有二叔反对,说沙里藏金,那片沙滩是咱村里的金,金木水火土金占第一,挖走了就是五行缺首。风水破了,咱村非变穷不可。二叔知道我不信,特别盯着我说:“若是不信,你就等着遭报应吧!”
二叔“招报应的”声音被挖掘机声盖住了,沙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县城。当然,票子则源源不断地飞进村里的账户。
与此同时,我请开发商给我们建了一个新村,一家一院,整整齐齐,亮亮堂堂;油漆的街道,笔直坚硬,平滑如镜。我对二叔说:“二叔,我行使一下手中的权力,您先选完我们再抓阄。”二叔说你小子想让我“腐败”呀,一家人,要抓都抓。我问二叔,看着这么漂亮的房子有何感想?他说,我没敢想。我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想,要不,我当人头你怎么当不了呢?
报应还真来了!
第二年的雨特别大,水积在沙坑里,越积越多, 渐渐溢出,淹掉了三百亩玉米。
这下村里炸了锅,都说是报应,弄得我灰心丧气。二叔却杀了公鸡叫我喝酒,我以为他会教训我,没想到他说:“要干事,就别怕嚼舌头。”我知道二叔是心里埋怨我口头上安慰我,但我仍然感激。
不久我找到了改造它的办法:其余的地作为口粮田种粮,把这三百亩弄成经济田,挖土筑堤,堤上栽果树,池里养莲藕。有那一坑水作保障,藕池里就断不了水。二叔急了,找到我家吼:“你小子怎么又要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荷花开了,没想到招惹了好多城里人来看,于是几家“农家乐”、一些小摊贩便应运而生。天天人来人往,把个小村庄弄得欢歌笑语,热热闹闹。
一天,我对二叔说,给您安排个工作,去当巡逻员,照看着花果,帮一下有需要的游客,给您重金。二叔说,你别埋汰我了,要找就找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代表咱村形象。
二叔是个瘸子。
我说人家争破头地抢,你却让,是不是腿短心眼也……二叔一瞪眼打断我:“胡说八道。告诉你,别看二叔走路一歪一歪的,二叔的心眼不歪!”
原村址还闲着,我想不出干什么用好,就问二叔。不料二叔立刻冲我吼道:“你小子是不是又想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我”与二叔的一些故事,表现了二叔对乡村真挚深厚的情感和正直无私的品德。
B.二叔认为农村按辈分称呼人,使得全村人亲如一家,因此,为村里人办事便不能收钱。
C.“我”要高价卖大沙湾,只有二叔反对,他预言的“报应”也成 为了现实,可见,二叔比“我”更明智。
D.“我”对村里的改造成就了小村庄旅游业的兴起,对此,“我”颇为得意,但二叔却很反感,认为“我”的心眼歪了。
【小题2】小说中的二叔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的毕业典礼
虽然看得出儿子的百般不愿意,他还是去了儿子的毕业典礼。
儿子成绩很好,即使在最好的大学里也算得上名列前茅。他想着一会儿儿子走出大礼堂,穿着学士服,捧着优秀毕业生的证书,他就大老远地喊他一声“儿子”,让周围人都看看他有个这么优秀帅气的好儿子。
然后或许他们还可以拍一张照,他带了相机,是单反,刚买的,很贵。待会儿一定要和儿子拍一张,他美滋滋地想着。离婚后他整个人的生活重心就是儿子了。他自己在机关当了半辈子职员,最后也只混到个小科长,领着还算够用的薪水,他知道他这辈子算是到头了,接下来就是领退休金养老的生活。他也想过再找个老婆,也想过拿出积蓄完成挣脱中年危机的最后一跃,前段时间股市潮也想着要去炒个股赚点钱。但一想到儿子结婚买房需要他的钱就打消了这些念头。这些年他把钱都藏着,存着,除了每个月给儿子生活费以外没多花一分钱。他知道儿子需要他的这些钱。他的儿子就要从最好的大学毕业了,儿子一直是他生活的希望,是他的骄傲。
他一定要去儿子的毕业典礼。
脚上穿着一双刚擦了鞋油的皮鞋,他站在礼堂门口向里张望着。陆续有孩子从里面走出来,他热情地帮那些家长和孩子拍照,热情地教他们应该怎么摆姿势。
旁边的爸爸和他一样在张望着,他递过去一根烟,让他待会儿帮忙给他们父子俩拍一张。
手机响了,是儿子的声音。
“爸,我在校门口等你,我从后门出来了。”
“学士服我还掉了,不还不发毕业证书。”儿子这么对他说道,“我们先去吃饭吧,我有点饿。”
他看着短袖短裤的儿子,觉得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心里空落落的。一股犟脾气上来,不肯去吃饭,板起脸,执意要先拍照然后再去吃饭。
“爸大老远跑来都不累,都不叫饿,你理解一下你爸行吗,你们学校哪里最漂亮?”儿子点了点头,带着他往学校深处走,一路上都在和学校里的同学打招呼,有些羡慕地看着他们结伴出去吃饭唱歌。然后指着一处排着长队的地方说这就是最受欢迎的拍照处了。
有一对情侣,在他的镜头里又亲又抱,他觉得自己的儿子这么帅,成绩又好,在大学肯定谈过恋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带给他看。他想着儿子以后结婚一定用得到那些钱,那些钱被他藏在一张银行卡里面,那张卡现在就埋在裤子口袋最深处。
“爸,快来。”
他赶忙上前,把相机给了一个路过的小姑娘。
咔,他笑了,满脸褶。
吃了饭,他自告奋勇地决定帮儿子把东西搬去新家。他试探着问儿子宿舍的东西他们两个人能不能搬得动,结果儿子告诉他所有东西都已经交给物流公司搬好了,现在宿舍已经空了。他愣住了,本来想说他这把老骨头还是挺管用的,生生被噎了回去。
过了一会儿,他又起了兴趣,挺了挺腰,决定去儿子的新公寓看一看。
他觉得他应该去儿子的公寓看看,帮儿子一个忙。这是他的义务。他理所当然的义务。
果然是这样,看着有些杂乱的公寓,他叹了口气,却又长出了一口气。
“被子怎么又不叠?”他板起脸,掩饰住心里的笑意,“还有这里的纸箱子,怎么不扔掉。”“我不觉得乱,反正我自己这样过得挺好的。”儿子显得有点不耐烦。
“你看你,那个盒子,非要放到床头柜上,你就不能放到抽屉里吗?”
“那个盒子我天天都要用。”
他猛地一拍桌子,咆哮道:“这么多柜子抽屉不是地方啊,还在这和我犟,我这不是为你好啊?”
“您倒是说说看放哪儿?这个抽屉里放的都是证件。”
儿子打开一个抽屉,然后又打开一个。
“这个里面都是文具。”
“然后那个柜子分三层,这层是冬天的衣服,这层是春秋天的衣服,这层是夏天的。”
儿子打开一个个柜子,柜子里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摆放整齐的物件。他每打开一个柜子声音就提高一点,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几乎咆哮起来。
“您所谓的整洁不过是把所有东西都放到柜子里,也不管哪是哪罢了。我有我自己整理 物品的方式,您不要管好吗?每次都是,我放好点什么就来干涉我。现在这是我家,这是我家!”
惊慌之下他摸到了口袋里那张承载着他的一切的银行卡。感觉到说话有了底气,于是重新心平气和地说道:“可你这样不会有小姑娘看上你的。”
儿子笑了起来,撇了撇嘴。
“我不让她到我家来不就行了。您看我衣服那么干净,就别操心这个啦。”
“还犟嘴,还犟嘴,再犟嘴我不给你小子钱结婚。”
啪!
儿子摸出一份像是合同一样的东西,拍在桌上。
“爸,我做的那个软件被收购了,卖了100万,我不缺钱,您也不容易,您好好养老就行了。”
他一怔,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浑浑噩噩地就离开了儿子的公寓。他一直死死捏着那张卡。
回到家,家里空空落落的,一直也只有他一个人。他打开一瓶白酒,剥一小碗花生独酌独饮,怔怔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喝到第三杯的时候,他觉得不对。他告诉自己,儿子一定需要他的那张卡,那张卡里有一百万。他要回去,他要把那张卡给他儿子。他儿子需要这张卡。抖抖索索地走过安检口,老老实实地让相机也过了安检,他弓着背,上了地铁。
手机一震,是同事的祝福,朋友圈多了10个赞。
那是他和儿子的合照,配的文字是:
“大学毕业,儿子真的长大了,我也终于解放咯。”后面配的是一个咧开嘴的笑脸。③他把手机搂在怀里,眼泪顺着他的皱纹流下来,滴在地上。
【小题1】请联系上下文,分别分析文中三处划横线句所展现的人物心理状态。
【小题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小题3】请分析“父亲的毕业典礼”这个标题的好处。
【小题4】请结合文中父子形象,联系社会生活,探究本文的主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玩核桃
徐慧芬
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桃。核桃质硬,壳上有自然孕生出来的纹样,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着,刺激着掌上的穴位,据说能防老年痴呆。这核桃若经人长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泽,也可以当文物了。有人爱好收集这种核桃,当古董赏玩,故称之为文玩核桃。
傅三是在四十岁后开始玩上的。祖上留下来一只核桃,色泽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着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这核桃,个大,纹路深,圆形略扁,坊间称“大灯笼”,是收藏人的最爱。据家里长辈说,它曾是贡物,本有一对,是分不清你我的双胞胎。另一只在傅三爷爷小时候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惜了!
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标,就想找到那只配对的。好些年下来,钱也折腾掉不少,大大小小、成双配对的也弄到一些。但祖上丢失的那一只,在哪儿藏着呢?这成了傅三心头的病。
这天傍晚,傅三溜达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绿地里,一群人正围住一白须老者。老人八旬模样,声气颇足,边说笑边摩挲手中物。这一瞧,傅三的眼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
傅三一步步地接近,渐渐地,与老人熟了。某一天,傅三备下酒菜,邀老人来家叙谈。酒酣耳热时,傅三转身捧出一只木匣来,掀开盖,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出现在老人眼前。傅三说,这是十多年收藏下来的。老人叫了声好。傅三又转身进里屋捧出一只小锦匣,开了匣盖,老人的眼热了起来,这一只核桃竟与他手上的一模一样,纹丝不差!
傅三红着脸,把心摊开了,说愿意用这一大匣的核桃换下对方那一只来。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
傅三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傅三想,这话厉害呀!再细想,觉得老先生毕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静下来心里便生出些惭愧来。此后傅三再没勇气提这事了。只是宝物亮了相,傅三偶尔也会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脸。有时昵,与老人聚在一起时,也让这一双宝贝暂时在同一双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归各。
傅三与老人的友谊渐深,两家常走动,俩人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又过了些年,老人已近九旬了,老伴也已去世,一个女儿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儿陪着聊聊天或帮着干些活。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对傅三开了口,小三啊,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圆我一个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这儿,让我成双地玩几天,行不?
傅三没想到老人会开这个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当他是自己爹吧,临死的老人,让他高兴一点吧。
于是赶紧回家把核桃取来,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看着老人油灯将灭的模样,傅三一阵心酸,忙岔开话题说些宽慰话。
临终前,老人的女儿赶了回来。大家一阵手忙脚乱,谁知道老人手里的那对核桃竟不见了,大家都说没看见。傅三叹着气,帮着老人女儿料理完丧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但也只能宽慰自己:权当它是陪老人去了。
过了几天,老人的女儿找到傅三,端来一只瓷匣子。匣盖打开,傅三一下子跌入梦中!匣内竟—溜齐摆着四只形状、大小、纹路、色泽恰似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大灯笼”!脑筋转过弯来,傅三才知道这原来竟是四胞胎呀!这谁能料得到昵!傅三大叫一声:怪哉!老人女儿说,匣里留着老人的遗书,遵从父命,全留给你的。
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平静下来,他只拈出两枚,另两枚让老人女儿收着,理由是:满易亏。
【小题1】请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4分)
【小题2】请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
(2)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
【小题3】小说倒数第二段情节设计出人意料,请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
【小题4】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人还是傅三?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