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在研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和含水量”的实验中,小明每次实验都选取大小一致、颗粒饱满的种子,经过实验,获得了两组实验数据。
第一组:当温度控制在 22℃时,含有不同水分的种子生长 7 天后的萌发率。
种子含水量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萌发率
4%
11%
23%
42%
54%
73%
86%
81%
 
第二组:种子的含水量控制为 35%时,在不同的温度下生长 7 天后的萌发率。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萌发率
5%
18%
62%
81%
80%
48%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水稻品种最适宜的萌发温度和含水量是_____;    
(2)从实验条件控制上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是很科学,请你对两组实验的条件进行调整,让实验更加科学合理;第一组实验条件应调整为_____;第二组实验条件应调整为_____;
(3)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还有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06-09 09:4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下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________。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秒)
组别
NaHCO3 相对浓度
50
100
150
低光强组
968
801
720
中光强组
883
632
498
高光强组
767
476
355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