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紫 貂
乔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四爷说:“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捶腰,嘴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热泪长叹:“仁心呢!”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吹嘘说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小小说精选》2011年1月20日)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 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与线索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一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A.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与小说结尾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这句话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D.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的掏吃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小题2】联系文本,回答小说为何从对“猎貂”的介绍切入?(6分)
【小题3】小说形象鲜明,词约意丰,试举例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6分)
【小题4】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9-23 10:1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就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晩上要来偷……”

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她居然听懂了 :“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

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她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 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

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她。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 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期盼、眷恋与依赖。
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不平静,总是埋怨,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
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
D.作者是四川人,语言描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跃然纸上。
【小题2】文章写“她早已迷路”,这是“一语双关”。请结合上下文赏析这种写法。
【小题3】文中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请结合文本探究“她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快递哥哥
艾克拜尔·米吉提
楼道里很暗,也许是这个缘故,当有人敲门时,三岁的玛丽娅会惊吓得往里屋躲。家里人就会对她说,不怕,不怕,那是快递哥哥,给咱们送东西来了。
家里人开门,果然是送快递的来了。
那是一件积木玩具,是爸爸从网上订购,点对点服务,送货上门。妈妈签收后,就给玛丽娅打开包装。这一天玛丽娅玩得很开心,也很专注——她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个变幻无穷的积木玩具上了。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玛丽娅飞一般的扑进爸爸怀里,高兴地说,爸爸,快递哥哥给我送来了这个!她向爸爸炫耀着手中的积木玩具。
那是爸爸买的。爸爸含笑说。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玛丽亚一双纯净的眼睛清澈地望着爸爸。
是爸爸买了让快递哥哥送来的。爸爸想说明委由。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玛丽亚一脸认真地纠正爸爸。
好好好,是快递哥哥,是快递哥哥。爸爸心头不经意间滑过一丝轻轻的惆怅。他觉得自己的微笑已经凝固在脸上,这一切让他感到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第二天正好是个周末,一家人准备欢天喜地的出门玩儿一天。爸爸用手机嘀嘀打的定车,玛丽娅就依偎在爸爸怀里,看他摆弄。手机不断发出清脆悦耳的应答声。不一会儿,车就订好了。
一家三口,加上小阿姨,正好四人一车。一坐到车上,玛丽娅就来了一句:嘀嘀一下,马上出发。
爸爸愣住了,这不是刚才订车时手机发出的提示语么?他摇摇头,冲着妻子笑笑。心想,看来孩子就是块磁铁,听到见到什么,都会被她像铁屑一样吸过来。
傍晚回家时,他突然发现就在附近有一所韩国人开办的幼儿园,他觉得应该把玛丽娅送到那里去。这里离家近,既没有堵车之苦,孩子也会在家睡足了觉出门。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睡足觉比什么都重要,他是医生,他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三天以后,玛丽娅从幼儿园回来第一句话便是:我是大老板。这让爸爸有点目瞪口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妻子。
那天,雾霾太重,幼儿园临时放了一天假。妈妈在家里陪着玛丽娅。玛丽娅正专注地搭着积木。妈妈是学经济的,她觉得应当让孩子认认钱,从小有点经济头脑,便从钱包中取出一百元让玛丽娅认。
这是一百元。妈妈对她说。
玛丽娅顺手接过一百元,说,这是我的钱。便放进了自己玩具小钱包。
妈妈有点出乎意料,看来,幼儿园已经教会了这些东西。
玛丽娅还顺口来了一句韩语,阿尼哈思呦(你好)。
此时,正好玛丽娅的爷爷打来电话,说给玛丽娅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玩具女孩(芭比娃娃)和一套童装,让他们有时间谁来取走。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给爷爷打了一个电话:她爷爷,周末我们过去看您,您还是亲手把玩具和童装给到玛丽娅手上吧,不然她会认为是“快递哥哥”送来的,或者,谁给到她手上,就认为是谁送的,不会觉得是爷爷送的。
话筒那边,传来爷爷爽朗的笑声:也好,也好,那就周末见。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递哥哥送来玩具后,玛丽娅玩得很开心、很专注,因为变化无穷的积木玩具吸引了她全部的注意力。
B.小说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在坚持认为玩具是快递哥哥送的,模仿手机提示语的情节中将天真无邪、童真可爱的玛丽娅塑造得活灵活现。
C.玛丽娅将一百元收入了自己的钱包,反映了孩童的自私,应证了荀子的观点“人之生也固小人”。
D.小说通过玛丽娅与爸爸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玛丽娅的童真可爱和爸爸的成熟无趣、圆滑世故,反映了童真的主题。
【小题2】小说以“快递哥哥”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分析玛丽娅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形象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相关题目。
猴   王
孟小书
前些日子秦梦的奶奶去世了,虽然长大后很少再能见着李奶奶,但听闻这一消息后还是无比心痛。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长顺儿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在这世界上冲着某家的花姑娘吐口水,或是早就被打死了也说不定,它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死了也好,这样李奶奶就不寂寞了。长顺儿是只猕猴儿,有两个巴掌大小,眼睛大而无神,满脸惆怅。
第一次见到长顺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而那时,它就已经把自己封为家里的猴王了,原因是李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秦梦的无限忍让。身为猴王的它见不得姑娘穿的漂亮,但凡谁家的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它就疯了,冲人家龇牙咧嘴,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也许,长顺儿确实很想冲人家吐几口口水来的。身为一只母猴儿,这举止实在是过于粗俗。李奶奶给它起名为长顺儿,就是想让它能给家里带来些好运。
秦梦是我的发小。每当放学后,我先回的是秦梦家,玩一会儿后再回自己家。记得那天我们一到家,扔下书包就爬上榻榻米,李奶奶端上来一大盘葡萄。我和秦梦一人手里拿了一串,边吃边看外面的景色,没吃多一会,就发现手里的葡萄已经所剩无几,再一看,长顺儿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那串葡萄下,两只手紧忙活着往嘴里倒腾,两个腮帮子已经快被撑爆了。长顺儿贪吃这个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
这天是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秦梦说晚上奶奶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当我到她家时,李奶奶刚刚出门,烟灰缸里还有尚未掐灭的半支烟。我和秦梦坐在榻榻米上玩着一只刚捉回来的蜻蜓。这时候,我们闻到阵阵呛鼻的烟味。回头一看,长顺儿蹲在摇椅上,学着李奶奶的样子,用两根手指头正夹着烟。一股一股的烟雾正从它的嘴里吐出来,云山雾罩的。长顺儿被烟呛得直咳嗽,眼睛也睁不开了。我们指着它笑得差点背过气去。长顺儿把烟头一下扔在地上。秦梦见后一个箭步把烟头捡起来,抄起李奶奶的“老头乐”就要揍长顺儿。长顺儿身小灵活,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窜来窜去,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跳马猴子”。长顺儿蹲在书柜上,冲着秦梦龇牙咧嘴,以表胜利。秦梦气得冲着它说,你等着我奶奶回来!话音刚落,李奶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地回来了。长顺儿见李奶奶,一下钻进了笼子里,装可怜。秦梦看着它小声说了句“瞧你那德行”后,直接冲进了奶奶怀里,哭着说,奶奶!长顺儿欺负我!奶奶一见秦梦哭了,这下有点慌。秦梦故作抽泣状:“长顺儿抽烟不说,还故意把烟头儿扔在地上。我就想说说它,谁知道它窜到我头上,抓我的头发!”奶奶听后,皱着眉头看躲在笼子的长顺儿,她的眼神就像那小刀,飞快地向笼子里掷去,长顺儿这下子害怕了,嘴里发出“嘶嘶”声,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并使劲摇晃着笼子。每当长顺儿有此举动,就代表着它承认错误了。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猜测,没准它在抗议。还好长顺儿不会说人话,也听不懂人话,可以凭秦梦任意编造。这点实在有点不公平,可世事哪有那么多的公平,只能希望长顺儿下辈子投胎可以做个人,能为自己做主的人。
那次李奶奶要出趟远门。只好将家里的两个孩子分别送走。秦梦送到了我家,长顺儿送到了秦梦的姑姑秦沐夏的店里。一个星期终于过去了,李奶奶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长顺儿。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李奶奶住院了。长顺儿回了家,立刻钻到了李奶奶的床底下,怎么召唤都不肯出来。李奶奶心疼它,说肯定是在秦沐夏那儿受委屈了。过了几天,长顺儿终于跑出来了,直接窜到家中的最高处——书柜顶上,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李奶奶说,随它闹去吧,只要它健康快乐就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奶奶住院次数逐渐变多了。那是她最后一次离开家前,李奶奶怀中抱着长顺儿一下一下认真地抚摸。她最后看了长顺儿一眼便掉头就走,那一瞬间长顺儿突然哭了。
后来,李奶奶再也没回过这个家。再后来,猴王长顺儿还是被秦梦的爸爸在天桥上,两百块钱给卖了,原因是长顺儿把他抓伤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由李奶奶的去世引出猴王长顺儿,最后一段又以长顺儿的消息照应开篇,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B.当秦梦编造长顺儿的罪过时,“我”深为长顺儿鸣不平,充满了对长顺儿悲剧命运的同情,希望它下辈子能为自己做主。
C.作者在刻画长顺儿时抓住了猴子的主要特征,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将长顺儿的猴性刻画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惹人喜爱。
D.小说的语言朴实平淡,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却很探沉,真挚动人,如画线句子简单平实,却饱含了“我”对李奶奶的深情。
【小题2】作者说长顺儿“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的“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主角是长顺儿还是李奶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绵羊
王溱
小戈桑没上过学,自然不知道什么潘多拉的盒子,只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叫潘多拉草原,这里密密麻麻挤满了一捧捧青草,绿得要滴下来。之所以说捧而不是棵,小戈桑每次都是蹦跳着把它们像鲜花一般捧到族里的羊圈外,恭恭敬敬摆好。族长说,草原是神圣的!小戈桑点点头:族长又说,每棵草都是草原的恩赐!咩---羊儿们一起仰头附和。
小戈桑常往族长家跑。族长的帐篷里有厚厚的一摞书,还有美丽的小乌依。小乌依笑起来的时候,碱草飘飘、针茅摇摇、苜蓿起舞、冰草低下了头……整个草原如沐春风。小戈桑把笑声挂在风车上,绕着羊圈一圈又一圈地跑,才能甩掉脸上的红晕。
小乌依的牙很白很白,夜晚两人坐在羊圈边说着悄悄话的时候,小戈桑只看见两排比月光更光洁的牙,像极了天上那些发光的石头。他们数星星,一颗,两颗……可是太多了,眼睛根本盯不过来。小乌依忽然狡點地一眨眼,猛地扬起鞭,原本安然咀嚼着月光的羊群惊起,绕着羊图内围奔跑起来,很快排成了一队。
快数羊啊戈桑!小乌依大喊,这可比数星星好玩多了。
戈桑瞪大了眼睛,看哪,雪白的绵羊居然在发光!它们像一团团发光的云,在黑夜里疾走,戈桑赶紧开始数,一只,两只,三只……哦不对不对,这只数过了。戈桑的眼睛被晃得发晕,好怕一个不小心它们就会长出翅膀来像天使一样飞走。
嘿!你真没用!乌依嘟起嘴,收起了鞭子。绵羊身上的光淡了下来,乌依眼睛里的光也暗了下来。
戈桑讨好地说,我数了,数了,是五十三只!
乌依笑了,谁不知道族里一共有五十三只羊,你根本没数!顿了顿,乌依忽然垂下了头,才五十三只。
怎么了?戈桑问。
乌依揉着洗得发白的裙角,说,草原很美,可我们族太穷了,草丛里的蟋蟀都比我穿得风光。
戈桑把鞭子抽得啪啪响,说,等着,我们的羊会越来越多的,一定!
几天后,羊没有增多,反而少了一只。戈桑慌了,他沿着羊群走过的路一路寻过去,他把手圈在嘴边喊:咩——没有任何回应。
戈桑踏过一片无精打采的苜蓿地,绕过窸窸细语的蟋蟀群,戈桑差点掉进一个大坑。大坑?草原竟然有个大坑!咩——坑底传来微弱的叫声,果然,羊就在那里。
戈桑狂喜,连爬带滚扑进坑里。可是当戈桑拽着羊往上蹬的时候,土一崩,摔了个四脚朝天。戈桑的脚崴了,崴脚的戈桑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法爬上去,渐渐地,没进食的戈桑力气越来越小。戈桑身上有刀,他可以把羊杀了,割羊肉,喝羊血,可戈桑不干,那是割自己的肉。虛弱的戈桑紧紧抱着羊,仰头望着星空,满天乌依的眼睛在眨呀眨,他渐渐闭上了眼。
醒来的戈桑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的矿工家里,在羊奶的滋养下,身强力壮的戈桑很快恢复了体力。那矿工原本也是牧民,他兴奋地对戈桑说,放什么羊啊,草原底下全是煤矿,全是宝啊!
戈桑可不管什么宝,他牵着羊匆匆赶回族里。族里正在载歌载舞,乌依盛装打扮,坐在了家里有金酒壶和金酒杯的矿主身旁。那天,戈桑喝了很多奶酒,他看见穿嫁衣的乌依特别美丽,他隐约听见乌依说:我们族就要富起来了!
从那以后,戈桑代替乌依留在族长身边,还代替她照顾起了族里的羊群。戈桑也试过偷偷在夜里挥动鞭子,可是羊们再也没有发过光。乌依走了,一切都黯淡了。正如乌依所言,族里很快富来了,草原上的大坑越来越多,可是羊的数量却越来越少。戈桑开始失眠,一躺下就总觉得羊掉坑里了,少了一只,又少了一只。戈桑只好每天深夜都到羊圈去数羊,一遍又一遍地数……
好了,孩子,现在你明白睡不着的时候为什么要数绵羊了吧?睡吧,愿潘多拉草原上的小精灵们伴你入梦。戈桑说。
可是爷爷,潘多拉草原在哪里呢?绵羊又在哪里呢?小孩问。
戈桑望向窗外,公路上呼啸移动的车灯连成一条长长的线。戈桑开始数,一辆、两辆、三辆、四辆……终于,戈桑响起了轻轻的鼾声。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草原命名为“潘多拉”,取自于“潘多拉的盒子”,暗示了草原消亡的结局,并使小说具有了浓厚的寓言色彩。
B.“碱草飘飘、针茅摇摇、苜蓿起舞、冰草低下了头”等景物描写,描绘了草原之美,也烘托了男女主人公朦胧的情愫之美。
C.小乌依扬鞭绵羊发光,收鞭光淡下来,这样的描写颇有魔幻意味,很好地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推动了情节发展。
D.男女主人公对待草原、财富的态度迥异,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们爱情夭折的深层原因。
【小题2】结合小说内容看,题目“数绵羊”有哪些含义?
【小题3】小说在结尾上有何特点?这样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