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劳拉的圣诞节
[美]弗朗西斯·格雷·帕顿
圣诞节后的第一天,埃米莉一边驾驶着汽车,一边幸福地回味着圣诞节时的美好时光,同时,她扭头看了一眼劳拉——她的女儿,此刻,她正静静地坐在自己的身边,美丽而优雅。
“今天真暖和,真有点儿像是春天了。是不是,劳拉?”她一边收回投向劳拉的目光,一边问道,“不过,这种天气可说不准,明天也许就又会风雪交加了。”
“是的,妈妈。这鬼天气,就像是克劳狄斯王的笑脸,虽然表面上笑容可掬,实际上他骨子里阴险狡诈得很呢!”劳拉面露羞涩,模样可爱极了。
克劳狄斯王是谁埃米莉并没有想起来,直到后来她在劳拉的书中看到一本《哈姆莱特》的时候,她才想起来。那一刻,她更加感到当初她和亨利竭尽全力地让劳拉去接受教育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啊!埃米莉的朋友们几乎都认为把劳拉送去私立学校读书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在巴尔的摩,许多私立的女子中学也是很优秀的,收费也相对低得多,甚至就是公立的高级中学也很不错,他们中许多人家的孩子都到这些学校读书去了,而且他们父亲的收入要比亨利的多两倍:更何况,鼓励一个女孩养成其无力满足的品住并不是在帮助她。要么,会把她惯坏,要么,会让她痛苦。埃米莉承认这些看法很有说服力,但只是不适用于劳拉。
由于时间尚早,她的车一直都开得很慢。这时,她的思绪又回到了一个月前那个暗淡的日子。那天,亨利神情沮丧地坐在她的对面,告诉她他失业了。而就在那时,他又收到了住在俄亥俄州的身为中学教师的哥哥的来信,从字里行间看,他们全家已经陷入了困境。严重的胃溃疡正折磨着他:他的一个孩子必须要做一个大的手术;而他的妻子又快要生下双胞胎:他目前已经山穷水尽了,急需500美元。
“我想他确实急需帮助,”听完亨利的叙述,埃米莉说,“我们有必要给他们寄500美元过去。”“这我也想过,如果给他们寄去500美元,我想我们吃饭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亨利面露难色,犹豫不决。沉思了片刻,才阴郁地说,“但是那样的话,我们圣诞节的安排就要被打乱了。我可不愿意挤占我的保险金。”
“哦,不!亨利!”埃米莉惊叫起来,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睁大双眼,吃惊地望着亨利,“我们会安排好圣诞节的一切的。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压缩开支,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们身上。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希望能过一个丰富多彩、快快乐乐的圣诞节!”
“对小孩子来说也许是这样的,但是……”亨利抬眼看了看埃米莉,“但是,劳拉想要什么礼物呢?”
“她跟我提起过她想要一套芭蕾舞裙,大概需要125美元。她的同学邀请她去参加一些聚会。”
“亨利,你听我说,圣诞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埃米莉凝视着亨利,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到我们的农场去,在那里,我们不需要为款待客人而发愁,我们一家人还可以一起在田野里散步,唱赞歌……”埃米莉情绪有些激动,目光中充满了神往。
“好吧,一切都照你说的做。但是,劳拉那里你去跟她好好地解释一下吧。”
“放心吧,亲爱的,劳拉那里不会有事的。”埃米莉满怀信心微笑着说。
“哦。可怜的爸爸。”当埃米莉把家里目前的情况向劳拉说明以后,美丽的劳拉难过地哭了,“那他今后该怎么办呢?”
埃米莉心头一酸,紧紧地拥抱住劳拉,“孩子,你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圣诞节的前几天,埃米莉一家来到了他们的小农场。那是很多年以前亨利买下来并且一直保留至今的一块土地,虽然只有6英亩。在农场里,埃米莉一家享受着田野的宁静与安详,孩子们对他们的礼物都非常满意:送给男孩子们的礼物有各种球、安装工具、故事书籍,还有许多从出售廉价小商品的杂货店里买来的没有用或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送给劳拉的礼物则是埃米莉从一家出售二手艺术品的店里买来的一幅画和一枚原本属于亨利母亲的小胸针。劳拉微笑地接过她的礼物,说:“谢谢爸爸、妈妈,我很喜欢这些礼物。”然后高高兴兴地把画挂在她的床头,把胸针别在她的胸前。
正是由于劳拉的喜形于色,才给埃米莉全家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你瞧她不是用斧头劈木材,就是和弟弟们一起玩耍嬉戏,或者是帮着埃米莉做饭,给火鸡肉撤上佐料,再就是和他的父亲一起谈论一些最近发生的政治新闻……总之,她看起来显得非常快乐!
埃米莉逐渐减慢车速,把汽车稳稳地停在了学校门口,“我每天都会想你的。”
“我也会想您的,妈妈。这个假期过得真是太美好了,我非常喜欢那幅画和那枚胸针。”劳拉吻了一下埃米莉,转过身,沿着校园的小路,快步向前走去。
在回家的路上,埃米莉在集市上买了一把美丽的花,鲜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弥漫了整个车厢。那朵朵盛开的鲜花使她想起了那件芭蕾舞裙,想起了世界上一切纯真的、值得自豪的、朦胧的美,而所有这些,都应该属于劳拉……
(李威译,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打破了正常的时间顺序,把“圣诞节”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B.劳拉在谈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克劳狄斯王,这让她的母亲觉得欣慰。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艾米莉的爱和见识。
C.亨利在自己哥哥遭遇困境时,不愿意因为援助哥哥而改变圣诞节计划,也不愿意挤占自己的保险金,他的自私和埃米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比起男孩子们来,亨利夫妇显然更加关心劳拉的感受,就连圣诞礼物,劳拉的那一份也比弟弟们贵重得多,这是因为劳拉是女儿,而且更为年长。
E. 文章用温情脉脉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讴歌了美好善良的人性,也说明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小题2】劳拉有哪些美好的品性?请简要概括。
【小题3】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的主人公是劳拉,还是埃米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01 05:5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个男人呢?

男人很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说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己丑,所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他。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的转,给人介绍商品特别热心,还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数倍,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个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苦梅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她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在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个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苦梅半天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说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原了。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需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账。

乡下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下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长得帅,能吃么?”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
B.男人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他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
C.巧芋不守本分,在城里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她在超市偷吃话梅被苦梅提醒后,指使人去殴打苦梅,警告苦梅少管闲事。
D.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这使用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自己种的苦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
【小题2】小说中写“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她家只种苦梅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小题3】小说题目是“苦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琴师

常小琥

秦学忠很独,他的京胡就和别人不一样。份大的琴师讲究用上等黑紫竹或是染竹打成琴杆,不仅花纹养眼,材质坚实,音色还清脆透亮,跟在角儿身后,提上场,有里有面儿。这种档次的琴,须在琴行订做很久才能拿到。秦学忠不是,他的琴自己做,选材还是次一等的凤眼竹,这种竹子虽也耐用,但往往第一节竹身尺寸偏短,烤成总不大好使。

年底剧团放幕,盲考席位,角儿都不在,几位老琴师聚在后台扯闲篇。烟气如薄雾般氤氲在化妆间里,正挂着笑靥缓步爬升。资历浅的都拎着琴,挤在门外候着,每人手里像攥着鸡脖子似的。头把琴徐鹤文左肘支着一张橡木方桌,被围在人堆里,一眼就瞅见秦学忠的这把琴杆,把头一扭,笑着要借过来试,秦学忠坐朝过道,做闭气凝神状,没搭理他。在身边同行异样的眼色中,老徐咧着嘴摇了摇头,说“这孩子挺各色,家伙有点儿年头,就是琴轴偏了,还是枣木的料,意思不大”。几乎在他语毕的同时,这老先生的脸也耷了下来,没人再言语。很多年来,后台能如此安静,这还是头一回。

大多数琴师都爱拉《柳摇金》和《夜深沉》,熟,可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没一个是活着的!”他搭着腿,细密的眼睛透出U片般缝隙,眉心朝小何使劲一拧。“还是板,暮气重,跟放糟了的面条似的,再来一个还这样就算了。”

直到小何蹑手蹑脚地从后台传话回来,幕后还是没有声音传出,急得她直磕鞋后跟。也就那两三秒的当儿,台上台下,静如空寂,那一刻,甚至连幕布都比以往更加沉重,像是被一股气垒成的墙垛,纹丝不动。她留心瞄到团长却比之前要平静,似乎在等什么,她不懂。当一阵急切的快板过门骤然从幕后蹄出来时,小何着实被惊了一下,她即刻又扫了一眼团长。

“这个行。”见团长张嘴就给出这话,她刚想跟着夸两句,又听到“再等等”。

很快小何就知道,不用等了,团长已经跟起板式敲着膝盖,两只眼睛很努力地朝外瞪,但看上去依旧像一对刀片。一曲《斩马谡》虽不复杂,快板也少,但简里有繁,就算看不到琴师的弓法,光是音准的严丝合缝,包括追求气氛时用劲够足,这就不像其他人那么发干,发涩。拉到“快将马谡正军法”结尾,三弓三字,不揉弦,一股肃杀之气,渗过幕前,弥漫到观众席,他禁不住哼唱起来。

“这人琴中有话,不光包得紧,还能透出诸葛亮悲鸣的心境,该阴之处,如虫潜行,该阳之时,也有拆琴之势。跟前面那票老油子明显不是一茬人,这次我捡到宝了?”刘荣跟自己说到这,眼睛眯了下来。

“刘团您看……”小何不明就里地候在一旁,不知哪句话该接。

“就他吧,直接办正式的编制,至于跟谁,等等再定。先让他住进来,你安排一下。其他人,让老徐再过一道吧,我还有个会。”

“秦学忠!拿好东西跟我走!”小何这声尖嗓,直接砸向后台,把他和其他琴师生生划开,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全打在他身上。秦学忠面无表情,夹着琴箱忙找退路,也没跟在座几位老师傅打个招呼就撤了,令在场诸位脸上都有点儿挂不住,臊得慌。很快,左躲右让间,一双懒汉鞋在锃亮的地面上,蹭出冷飕飕的“刺啦刺啦”声,渐行渐远。

“没大出息。”老徐掸掸裤腿上的线头,嘟囔一句。

大院里还是有些闹心,尤其整个剧团,上上下下,都在传一个没评级的琴师,直接被刘团看中,但不知会给哪条出路,扰得秦学忠无所适从。傍晚,灰冷的天色把黄昏裹压得极低,一枚一枚隐弱的微亮,被逼向道路两旁的树干处,闪烁出芒刺般的光束。他穿着一件藏蓝色的粗布棉褂,铝制的饭盒拿在手里,闷头从食堂折回宿舍。一排挺拔平展的油松,裸露着肥厚的鳞盾,晦明交替间,树影随着晚风汩汩摇曳,抻拉出苍劲的黑褐色叶鞘,如带刀侍卫般交错。走到松树林尽头,一个扁菱形的硕大身影,忽然挡住去路。秦学忠被迫站住,见身前有个穿军呢大衣的高个儿,直矗矗跨到他身前,扬起眉毛,梗着个脖子,蹭过来问他:“云盛兰先生晚上的演出,要不要去看?”秦学忠点下头,说:“要看。”高个儿很满意地一乐,又问:“一起呗,托人已在前排占好座儿了,但你要先把琴借我瞅瞅。”

秦学忠笑了一笑,没说话。高个儿立马再说:“那你拉个曲牌看看总行吧。”他应了一声:“成!”

等秦学忠真把琴拿出来,高个儿反倒不稀罕碰了。“我看过徐师傅的二鼓子,那都用黑老虎(黑紫竹)做琴杆,琴轴是特选紫檀的料,琴皮专挑惊蛰后的野生乌鞘蛇,那皮子蒙的,花纹真漂亮,白如线,黑如缎,板儿脆。月初刚从店里提出来,不骗你,向毛主席保证。”

“胡琴还是老的好用,这琴是我在家做的,枣木又硬又有韧劲儿,能咬住竹子,不至于滑轴。其实用得顺不顺手,自己知道,不用给谁看。”秦学忠坐在一把铁架椅上,停下手想把琴收好,盯着高个儿。“你信不信?”

(节选自常小琥《琴腔》,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介绍秦学忠的京胡和份大的琴师的京胡不一样,暗示他身份的特殊,也为他在下面应聘琴师中能否胜出,设置了悬念。
B.第二段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化妆间氤氲的烟气,赋予其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位老琴师闲散傲慢、自鸣得意的神态。
C.作者善于运用侧面烘托,如描写秦学忠弹奏京胡时,通过刘团长的语言和被其艺术感染而沉浸其中的状态,表现了秦学忠技艺的高超。
D.文中画横线句子对黄昏景色的描写,一方面烘托了秦学忠当时无所适从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当时的处境,以及他那倔强的性格。
【小题2】徐鹤文和刘荣两个人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结婚礼物

捷克雅•哈谢克

“无论如何,”卡丽契卡说,“我们得给他们寄去点什么。”

耶尼克说:“把那只花瓶送给他们吧!”卡丽契卡睁大眼睛问道:“什么花瓶?”“那只刻花的红花瓶,安娜姑姑送给我们的那一只。”

“可那花瓶已经断了瓶颈啊!”“等一等!”耶尼克打开衣柜,小心翼翼地将一只断了颈的刻花红花瓶放到桌上,又将另一个纸包打开,取出那节花瓶颈,将它安在瓶上。

“要是瓶颈没断就值钱了,对不对?”“是啊,真可惜!”刻花玻璃像泪血般地闪着光,贵重的花瓶寄到他们手里时已经断了颈。

“有啦,奥琳卡不是从来没见到过这只花瓶吗?咱们将花瓶装到一个小木箱里,写上一张贺婚卡。喏,他们准会以为花瓶颈是在邮寄的路上断的。”

“我们怎能这样糊弄惟一的妹妹?”“那你说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那好吧!”卡丽契卡琢磨了一会儿说,“等将来我们什么时候有了钱,再给他们补上这个礼。”

奥琳卡结婚了。

“亲爱的贝比克,我真遗憾卡丽契卡他们没有来。他们该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呀!”“他们虽然过得还不错,但也没什么剩余的。”

房门轻轻开了,女仆走了进来。

“太太,邮差来了,说有你们的一个小木箱。”

“卡丽契卡寄来的。”俩人同时欢呼起来。

贝比克小心翼翼地准备开小木箱,看到上面贴着的纸条上写着“小心!玻璃!”几个大字。

“先生,”女仆提醒说,“这儿还有一封信。”

贝比克放下用来撬小钉的刀子,拆开信封。来信是耶尼克写的。

亲爱的约瑟夫:

“尽管我们没来参加你们的婚礼,可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祝福你们幸福。贝比克,我们本想来的,可是我们没有钱。这你可别告诉奥琳卡,卡丽契卡正保着密呢。我们想给你们送件礼物,可又没有钱,于是想出了一个小小的骗术:我们曾经收到过一只刻花的红花瓶,在邮寄的路上断了颈。我想,寄给你们的花瓶也可以在路上碰断啊。我便把那只断了颈的花瓶包了起来。但忘了把断下来的瓶颈包进去。卡丽契卡不知道这情况,否则,会羞死的。我求求你,别生我们的气,特别是别让奥琳卡知道我们的困境和骗人的把戏。为了卡丽契卡,我求你这样做。”

贝比克读完信,思索了片刻。

“快,打开小木箱看看!”“马上,马上……”贝比克重又拿起了小刀子,可那钉子似乎总也撬不开。

“该死的钉子!”贝比克喊了声,笨手笨脚地将木箱扔到了地上。

“奥琳卡,”贝比克请求她说,“原谅我,怪我性子太急。我先看看里面的东西碎了没有。喏,别难过,要是摔碎了,我给你买个新的。别哭,奥琳卡,亲爱的!”奥琳卡受了他一连串的亲吻之后,安静了下来,乖乖地上饭厅去了。贝比克徒手打开了木箱盖,一眼看到了耶尼克用纸包着的那只没颈花瓶,上面扎着一根粉红丝带,周围塞满了刨花。

“可怜的人啊!”贝比克轻声地说。

奥琳卡得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刻花红玻璃花瓶,这是贝比克买来代替那只被他不小心摔碎的残花瓶的。卡丽契卡得到了妹妹的一封简短的信:亲爱的、金子般可贵的卡丽契卡:你们给我寄来的花瓶是我所得到的礼物中最喜欢的一件。我每天往它里面插鲜玫瑰,谢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

“小可怜的!”卡丽契卡读完信说,“她不愿告诉我们,花瓶在邮寄的路上摔断了颈子。她心眼儿那么好。” “谢天谢地!”耶尼克感叹了一句,脸红到了耳朵根儿。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刻花玻璃像泪血般地闪着光”,属于细节描写,既突出花瓶外表的美丽,也烘托了耶尼克他们二人的内心对花瓶断裂的心疼、遗憾。
B.贝比克开启箱子时,一开始“钉子似乎总也撬不开”“笨手笨脚”,后来却能“徒手打开”,说明他己经开始参与这场“小小的骗术”。
C.“别让奥琳卡知道我们的困境和骗人的把戏”“为了卡丽契卡”说明耶尼克的良苦用心,也反映了卡丽契卡既不愿让妹妹担心,也因为骗人的把戏感到羞愧。
D.文章描写了两对夫妻之间,互相体谅对方、互相关心对方的温馨故事,引发人们反思如何处理金钱与亲情的关系。
【小题2】文中详细写了耶尼克写给贝比克的信,有什么作用?
【小题3】有人认为“结婚礼物”这个题目不如“断颈花瓶”好,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好呢?请说出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来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叙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米,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情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
B.冯七请亲朋好友喝酒吃饭,想让村里人喊儿子冯三的大名“冯得财”。可无论父子俩怎样努力,却不被村民认可。
C.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小题2】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水涧不能干
袁省梅
油锅说支就支起了,火苗腾腾地舔着锅底,清亮亮的半锅油转眼也烧开了,冒着拳头大的泡泡,黄灿灿的,一朵挤着一朵,旋灭旋生,旋生旋灭,咕嘟咕嘟响。
油锅架在涧边一块空地,涧两边挤满了两个村子的人,东涧台上是史家庄的人,西涧台上是张家堡的人。人们张着干燥的起皮的嘴,挤在一起,慌乱地瞪着油锅。
涧里有一股从北山筛子崖流下的清泉,天旱天涝,泉水都不会断流。两个村子缺水,常为争这股水打得头破血流。眼下又是一个大旱年,入暑以,三十五天没有下一滴雨,地里玉米苗宽宽的叶子都卷成了烟筒般。两个村的人都不想像以往那样,争水打得往家抬死人。可怎么分这点水呢?谁都想多分一成。两村的族长终于达成一致。
油锅捞铜钱!十个铜钱,同时捞,捞几个分几成,一个不捞,一滴水也不能有。
两个族长各悬赏一百个银元,捞一个铜钱奖励十个银元。史雷子要上去,没有奖励史雷子也会上去。老娘嚎哭着死死拽住雷子的后背,我的好娃啊,油锅出你还有手啊。雷子老爹眼睛瞪得比铜钱还要大,大声地呵斥雷子老娘,不争馒头争口气,别说一只手一条胳膊,就是搭上命,能挣水,也值!雷子不理会老爹,抓着老娘干枯的手拍拍,头也不回地走向油锅。
阳光如锄头般嘭嘭地敲打着每个人。两边的人静默着,担心和恐慌在眼里流淌。
史雷子站在油锅边,转脸向涧西的台子上找寻。看见了人群中的桑桑,雷子眼睛一下子比太阳还要亮,比油锅还要烫。雷子的嘴角牵了牵,微笑如油锅上的热气,带着香甜的气息,淌向桑桑。张家堡的人不知道雷子的笑是给桑桑的,他们都大骂史雷子,说你张狂个屁,我们栓子肯定比你捞的多。张栓子代表张家堡捞铜钱,张栓子是桑桑的哥哥。桑桑听着人们的骂,不吭气,担心和惊恐如乌云般渐渐笼住了眼睛。
雷子看着油锅,牙咬得喀吧喀吧响。张栓子看看史雷子,恨恨的眼睛蓬蓬地冒着火花。
嗵嗵嗵,十个铜钱在阳光下一闪扑向油锅。人们唏嘘的声息还没缓过,雷子的手嗵地插进了油锅,呲——一股淡淡的青烟缭绕开,随即,肉糊的臭味直直地撞向每个人。
阳光如炸裂的豆荚哔哔剥剥炸响在人们的头顶。时光停止了。
倏地,史雷子的手从油锅里钻了出。看着雷子吱吱地冒着气已焦黄的手,张栓子呲着牙,脸上的肌肉惊恐地哆嗦,汗珠子一嘟噜一嘟噜腾腾地流淌,身子像风中的树叶一样索索索抖个不停。史雷子咬着牙,砰砰砰,十个铜钱带着长而白的哨音咕噜噜飞落地上
史雷子老爹嘎嘎地笑,正要捡拾起地上的铜钱,雷子闪前一步,捡起五枚,扔在张栓子的脚下,抬头看见满脸泪水的桑桑热切切地望着他,雷子的心甜得像灌了蜜糖,手上灼烧的疼痛也似乎减轻了许多。
族长恼火地看着雷子,你这是干啥啊你这是干啥啊。史雷子定定地说,坏我一个人的手就行了,我不想瞅着还有人受罪。水是老天给大家伙的,不能只流给西边的地,也不能只往东边的地里流。咱们两村千年邻居,地挨地沟连沟,非得要这样的流血丧命的闹腾吗?雷子说着,脸上痛苦地抽搐着,举着烫伤的手,说,若再这样下去,老天也会断了水,咱这条水涧也会成干涧的!银元,我一个也不要。用这些银子修两条水渠,史家庄一条,张家堡一条,我们分开日子浇灌,你们说好吗?
人们哗哗地拍着手。桑桑看着雷子,笑的满脸都是亮亮的泪珠子。
(《百花园•中外读点》有删简)
【小题1】第一段关于油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A.
【小题2】简要分析小说中史雷子的性格。(5分)
【小题3】小说画线一段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