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后的篝火
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了好几天,都累得筋疲力尽。
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去做伴。好在坑里避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也得饿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几次昏倒。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只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
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嚎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巴淌着血,向他扑来。
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了。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
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
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的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腿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主人宠爱,因此对主人更加忠诚。
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
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正闭目养神,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是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出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他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出深坑,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粮食,他感到绝望。
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眼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家炕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儿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然而,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很忠诚,从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是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要救助流浪狗。不少人都十分纳闷,这个打了半辈子猎的家伙,咋一夜之间像换了个人似的呢?(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中间插入猎人和熊搏斗的一段,主要是为了说明猎人遭遇险境时,猎狗帮助他脱离险境,狗通人性,能助主人一臂之力。既能丰富写猎狗的内容,又能为下文猎人掉进深坑后继续描写猎狗埋下伏笔。
B.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本身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已经没有力气。
C.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和猎狗的关系,告诫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能随便将狗扔掉不管,造成社会上有许多流浪狗的局面。
D.小说采用悬念设置的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小题2】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标题“最后的篝火”有双重意蕴,请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9 09:5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高手
刘学林
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诸熟。有时给失利者指点几步,无不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一天晚饭后,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田。卞群人重重叠叠田戌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竟插不进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身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因皇城,虽不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从旁支招格斗两回合,红帅之围遂解。之后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者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已不平,纷纷怂恿:“孔老,您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执绿子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可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迸如豆,艰难一笑如哭,起身琅跄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
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车,孔老越加出神入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本名字。寇兑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
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众人明知孔老只观棋不对弈,却纷纷怂恿孔老应战,固然有为本土争气的因素,但也暗含有让孔老落败献丑的心理。
B.孔老输棋众人以为是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孔老却面如死灰、汗迸如豆,可见他在心理上受到巨大打击,方寸已乱。
C.孔老输棋后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表明他已心灰意懒,也是对二十年得不到提拔的无声抗议及对现有处境的不满。
D.孔老输棋后由闹市搬到市郊居住,一方面是避免与对手相见的尴尬,一方面也是为了清修苦练,来日再战以挽回面子。
 
E.本文语言精练,以短句为主,叙述简洁,对话含蓄,描写生动;内蕴丰富,主旨深刻,表面写棋事但处处不离人事。
(小题2)小说结尾说孔老是“异人”,在寇克看来,孔老“异”在何处?(4分)
(小题3)孔老输棋后“静卧繁思”,进而“大彻大悟”,他悟到些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活期贷款

欧·亨利

一天,戴着镜片像放大镜那么厚的眼镜,害消化不良症的人,来到第一国民银行,在出纳员窗口递进一张气派十足的名片。五分钟后,银行全体职员在稽核的指使下忙开了。

“唔,你觉得怎么样?”比尔·朗利音调深沉缓慢地问道,“牛群中有没有你看不顺眼的印记?”

“账目都很清楚,朗利先生,”托德说,“我发现你的贷款也都符合手续——不过有一笔例外。有一张借据很糟糕,我指的是那笔借给汤姆·默温的一万元活期贷款。问题不仅在于数目超过了银行发放私人贷款的最高限额,而且既无担保,又无抵押。因此,你在两方面都违犯了《国民银行法》,政府随时都可以向你提出刑事诉讼。假如把这件 事报告货币审计处——我有责任这么做——我相信一定会移交司法部执行。你该明白情 况有多么严重了吧。”

“当然,这也难怪,你根本不认识汤姆·默温。”朗利几乎是亲切地说,“不错,我这笔贷款。除了默温的一句话外,没有任何抵押品。不过我一向认为,一个人只要讲 信用,他的话就是最好的抵押品。哦,是呀,我知道政府不是这样想的。看来我还是得 为这笔贷款去找一次汤姆。”

托德先生的消化不良症仿佛突然恶化了。他从放大镜似的眼镜后面惊讶地瞅着这位牧牛人出身的银行家。

“明天十二点,我再来这儿。到时候,这笔贷款没清理,我就不得不尽我的职责。”托德先生丢下一句话走了。

默温穿着棕色粗布裤子,正在编一条生皮马鞭。 “汤姆,有没有埃德的消息?”“还没有。”默温继续编着鞭子,“我想这几天埃德总该回来了。”

“有一个银行稽核,今天去我们那里探头探脑,发现了你的那张借据。你知道我认为没有问题,可是这样做是违犯银行法的。眼前我自己手头现款短缺,垫不了。他限我明天十二点以前解决,不然——”“不然怎么啦,比尔?”“唔,我猜想大概是被山姆大叔踢出去吧。”

“我试试。”默温说,仍旧专心致志地在编马鞭。“好吧,汤姆,”朗利转身向门口走去,“我知道你只要有办法就一定会做到的。

默温扔开鞭子,到城里库珀和克雷格合伙开的私营银行去。“库珀,”他对那个叫库珀的说,“今天或者明天,我非筹到一万元不可。我这儿有一幢房子和地皮,大概值六千元。不过我正在做一笔牛交易,几天之内,它给我带来的赚头就不止这个数目。” 库珀开始咳嗽起来。“喂,看在老天的份上,别拒绝。”默温说,“我欠人家一笔活期贷款,数目是一万元,现在要求归还了。他非搞到那笔钱不可,非常迫切——唔,我有责任替他筹措。 你知道我是有信用的,库珀。”

“那还用说吗,”库珀老于世故,“但是你知道,我有一个合伙人,我不能私自放 款,即使你手头有最可靠的担保品。我们正要运一万五千元现款到罗克台尔,委托迈尔兄弟公司收购棉花。今晚就由窄轨火车运走。非常抱歉,先生。” 下午四点钟,他到了第一国民银行,隔着朗利办公桌的栅栏,凑过去:“我想办法在今晚——我是说明天——替你搞到那笔钱,比尔。” “好吧,汤姆。”朗利平静地说,那晚九点钟,默温谨慎地走出他住的木头小房子。默温的腰带里插着两支六响手枪。

十分钟后,夜班开往罗克台尔的火车在水塔旁边停住了。 默温双手各握一支手枪,从一丛栎树后面站起身,向机车走去。他还没走上三步,两条有力的长胳臂突然从背后把他拦腰抱起,合扑摔在草地上。直到机车重新起步,开得看不见了为止他才被松开,发现抓他的人竟是比尔·朗利。

“这事绝不能这么解决,汤姆。”朗利说,“今天下午我见到了库珀,他把你同他谈的事告诉了我。晚上我去你家,见你带了枪出来,于是我一直尾随你到这儿——我们回去吧,汤姆。”

“这是我唯一的机会。”过一会儿,默温开口说,“我从没有想到自己竟会埋伏起来拦劫火车,”默温说,“不过一笔活期贷款又是一回事了,我们也许可以——啊,上帝!你听到了没有?”

默温突然奔跑起来,朗利跟了上去,只听得黑夜响起“牧童悲歌”的调子。“他只会这一支歌——准保是——” “怎么样,埃德?”默温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刚乘了九点三十分那班火车回来。那批牛卖了,十五元一头,一个钱也不少。喂,老哥,别把那只手提箱踢来踢去啦,里面装着二万九千元现款呢。”埃德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托德在检查账目时,认真负责,秉公执法,这种工作态度逼得朗利催促默温还款, 但朗利对托德的态度是赞赏的。
B.“牛群中有没有你看不顺眼的印记”意为“账目有没有错”,朗利这么说是为了显示自己牧牛人的出身和对托德的奚落。
C.朗利对默温说“我知道你只要有办法就一定会做到的”,这句话为后文朗利知道 默温决定晚上拦劫火车埋下了伏笔。
D.最后埃德顺利把生意做成、带回赚得的现款这一圆满结局表达了作者对为人诚信 的赞美和歌颂。
【小题2】对下面的语句进行赏析。
(1)他从放大镜似的眼镜后面惊讶地瞅着这位牧牛人出身的银行家。
(2)库珀开始咳嗽起来。
【小题3】本文的结尾具有欧•亨利小说结尾的特色,请作简要赏析,说说它的巧妙之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绑 架
陈思远
这是发生在上星期的事了。星期四那天早上,老丁起了一个早床,正准备赶往厕所方便时,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他看了看来电显示:134****5914,顿时感觉怪怪的,于是他不紧不慢地按了下接听键道:“喂,你哪位?”这时,电话那端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救声。
“爸,我是小新,快来救我,我被绑架了!”紧接着电话那端便“嘟嘟”声地响个不停。
“应该就是儿子小新的声音。”老丁一听,顿时一下子心惊肉跳起来。
可是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蹊跷,一般绑匪是不会这样做的呀,既然是绑架,那为何又没朝我狮子大开口呢?而且又没有具体交易地点。这一连串的问号不得不引起老丁的怀疑。
于是,老丁迅速地给远在北京念书的儿子拨去了电话,“您好,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请稍后再拨。”电话那端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声音。
老丁一下子傻了。“莫非儿子真的出事了?”此时,他的眼前一片黑暗,心里也陡然跳得厉害,似乎天很快就要塌了下来。惊吓之余,老丁又朝那个陌生电话拔了过去,想试着与那人和解,可是电话那端却又传来这样的声音,“您好,您所拨的号码是空号。”
原本去厕所方便的老丁,这时一下子便意全无。于是他战战兢兢地回到屋子对妻子说道:“孩子他妈,好像我们小新出事了。”
“啥,出啥事了?”妻子焦急地问。
“你先别着急,我也只是一种猜测。”接着,老丁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妻子逐一讲了去。
“什么,小新被人绑架了?”妻子一听见儿子遭人绑架,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
“我不是话还没说完吗?”老丁说。接着,老丁又把其中的疑惑给妻子讲了下去。
“听说四月有个什么节,好像是捉弄人的,是不是小新这孩子故意让我们为他担心一回呢?因为小的时候,我们都照看的少,一直以来都是由他爷爷奶奶照看,我们也确实很少尽到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该不会是因为怪罪我们而搞的恶作剧吧?”
听妻子这么一说,老丁感觉妻子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于是他顺手翻看了一下当天的日历,4月17日。“不对呀,愚人节早都过了,儿子都这么大了,而且又是高等学府的一名高材生,他又怎么会跟我们玩这个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是不是有些过份了呢?”
“那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妻子问。
“唉,我也不清楚,明天还是去北京看看就一清二楚了。”老丁叹了口气道。
“那你现在就去呀!”妻子说。
“不,呆会我再给小新打几个电话,看他有没有开机。另一方面,我还要看那个陌生电话有没有消息。”
“对对对,这样会比较好一些,免得花上一些冤枉钱。”
可是令老丁伤心的是,一天的等待都是徒劳的。无论他怎么拨打,电话的那端总是重复着前面同样的话语。
第二天一大早,老丁便乘车去了北京。经过一日一夜的奔波,老丁终于来到了儿子就读的那所学校。当老丁见到儿子时,儿子正和其他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着他们的最新课题。儿子见到父亲后,一脸的欣喜,他似乎并没有察觉到父亲脸上所挂着的那一丝忧愁,他只是轻声地询问道:“爸,你怎么来了?”
“哦,我是专程来看你的。对了,小新,你的手机怎么一直没开机呀?”老丁问。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他觉得也就只有这样问问了。
儿子笑了笑说:“哦,我不小心把手机摔地上了,开不了机了,就拿到维修店修去了。本想给您打个电话,可是最近忙于课题研究,一直没法抽出时间。”
“丁小新,我们这一组又有了新发现,你快过来看看。”实验室的一位同学对他说道。
“哎,来了!”接着儿子耸了耸肩说道,“没办法,每天都是这样。爸,要不,你去我宿舍坐坐,中午我再过来看你。”
“啊,不了,看到你平安我也就放心了,我还是先回去了。”
坐在车上,老丁那颗不安的心总算是平静了下来,可是一想起先前的几幕,他又有些后怕。他不知道哪一天如果真的出现的话,他该怎样面对,他只是在心里祈求这样的事以后再也不要发生。上了年纪的人是最受不了这样一惊一吓的。想起更多像他那样为了孩子而操了一辈子心的父母们,他落泪了。车厢里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他,然而没有一双眼睛能够看出他为什么落泪。
(选自《 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不,呆会我再给小新打几个电话,看他有没有开机。另一方面,我还要看那个陌生电话有没有消息。”老丁反复拨打两部电话,主要是想确认儿子到底在哪里和陌生电话背后的绑匪究竟是些什么人。
B.从小说中对老丁“一丝忧愁”的神态描写和“手机怎么一直没开机呀”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对儿子小新担心和牵挂的心理特点。
C.文中“我还是先回去了”等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丁自己紧张害怕却又不敢声张的痛苦矛盾心理和处处为儿子着想的性格特点。
D.小说设置了老丁到北京后儿子小新在实验室忙于课题研究的情节,是为了舒缓老丁接到陌生电话后紧张恐惧的心理,一张一弛,使小说更显得摇曳多姿。
E.文末写老丁落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后的喜极而悲,也有委屈和后怕,更有为天下像自己这样为孩子操碎心的父母的感慨。
(2)小说以“绑架”为题,有什么作用?
(3)分析概括小说中老丁这一人物形象。
(4)对于小说开头的陌生电话内容“爸,我是小新,快来救我,我被绑架了”,后文并无任何交代。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也有人认为这恰恰是小说的败笔,你如何看?请联系文本说出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寻找悲伤
杨轻抒
取出刚买回的这把二胡时,他的手分明抖了一下。
二胡太漂亮了,褐色发亮的琴杆,洁白如水的弓。相比之下,那把二胡像一个得肺结核的病人,斑斑驳驳,马尾也脱得可怜。可是一想起那把二胡,耳边就响起了一段熟悉的旋律:
065643丨2-2·3112丨3·565……
旋律凄凉、悲怆而优美,这是瞎子阿炳的那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拉这支曲子的是和阿炳一样命运悲凉的他的父亲。
“好悲伤噢!”五岁那年他第一次听父亲拉这支曲子时说。
“你说什么?”父亲吃了一惊。
“我说好悲伤,让人想哭!”
父亲呆了一下,猛地搂过他。“孩子,你真了不起!”父亲说着,眼中噙满了泪水。
其实那年父亲的眼已经看不见东西了。父亲是右派——他那时并不知道右派是个什么东西,但他知道父亲常常在胸前挂了大牌子被那么多的人打骂,家里好多东西都被抬走了,那架比他还高、亮得能照人的钢琴被人抬走时父亲不让抬,结果父亲被人踢了一脚,撞在门框的钉上,眼睛受了伤,一直又没法治,就渐渐看不见了。
搬到乡下的时候父亲偷偷藏下了一把二胡,一把很旧的二胡。
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拉二胡,因为是在野外的草棚里,没人能听见,他托着腮静静地听。
他问父亲,为什么这叫二胡的东西能发出这么让人悲伤的声音呢?父亲说是人的心悲伤。他不明白。那为什么您能让它发出声音别人不能呢?父亲说父亲当右派之前是教大哥哥大姐姐们唱歌的。
“ 我也要拉二胡!”他说。
父亲没有回答,又接着拉这支曲子,但拉了一会儿,突然停了下来。
看见月光了吗?父亲说,很美丽很干净的月光,照着水,照着落花。
他想了想,说,我咋没看见呢?
你会看见的,会的!父亲喃喃地说,云散了,月亮就出来了。
他似懂非懂地听着。
以后父亲就教他拉二胡,他很快就学会了这支曲子,但是他觉得自己拉这支曲子时没有父亲拉的那样悲伤。
为什么呢?他问父亲。
为什么呢?父亲说,为什么你非要拉得那么悲伤呢?
他把《二泉映月》拉得很熟练的时候已经是许多年后了。许多年后也是静夜,只是地点换成了大学的校园,父亲已经永不可能陪他了。
一抹月光很美丽地落在水上。
他依旧找不到那种悲伤的感觉。
好漂亮的二胡噢!小女儿说,爸,拉一段听听!
他没有出声,但他还是自觉地操起了弓。操起弓的时候,他又听见了那段熟悉的旋律从心底升起。
0·65643丨2-2·3112丨3·565……
好难听噢!小女儿不耐烦地说,爸,您拉《我们永远幸福》嘛!
他似乎并没有听见小女儿的话,继续往下拉。
五岁的小女儿见没理她,赌气扭头就进了屋。
他还是没动。但小女儿不知道就在她转身的那一瞬,他眼中突然盈满了泪。
我找到悲伤了!他的心在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父亲用二胡奏出了凄凉、悲怆而优美的旋律,因为他的父亲的命运和阿炳一样悲凉;他因为聪明,所以听出了旋律中的悲伤。
B.他的父亲教他拉二胡,他很快就学会了拉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但是他拉此曲时总是觉得没有父亲拉得那样悲伤。
C.小说构思巧妙,总体结构是“现实—回忆—现实”。这样构思使小说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完整。
D.小说结尾一句“我找到悲伤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照应标题“寻找悲伤”,又引人深思,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题2】小说中两处引用阿炳的《二泉映月》中的曲调,有什么作用?
【小题3】对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的解读。请从代际的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瞄准
孙道荣
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风从江边吹来,干枯的芦苇沙沙作响。虽然已是隆冬了,但是阳光还是将大地烘得暖融融的。气候变暖了,连南迁的候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飞到这儿也停下了,不再往南飞。而以前,这里只是他们迁徙过程中的一个休息站。现在,这片湿地,成了众多从北方飞来的鸟儿的越冬地。
除了轻微的风声,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的声音。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锐利的眼睛,以及百发百中的猎枪。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只黑影,孤独地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
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涂,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午后的阳光,将江涂之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
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他们,就像熟悉的邻居。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他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掠过。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他继续在江涂上搜寻。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他们告诉他,总共四只。它们埋头在江涂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而细长的脚,则像高挑的舞者,性感,美艳。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鹳,整个地球上不足3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他以前从不用消音器,为了这次行动,他特地请朋友订做的。
他端起猎枪,瞄准。
十字准星,从江涂上划过。一只鸟,又一只鸟。准星所及,无不打了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丛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鹳的身上,停了下来。
一只东方白鹳,又一只东方白鹳。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鹳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鹳显得紧张。
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直指蓝天,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这也是被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
做好了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涂上扔去。
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
东方白鹳也都惊恐地飞向空中。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鹳,也拼命地煽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鸟夹夹上后,它竟然能够拖着鸟夹,逃开了。
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
另外三只东方白鹳在空中盘旋,等待着他们的伙伴。它吃力地飞向它们。
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冷冷地扣动了扳机。
“砰——”消音器掩盖下的枪声,像一粒豆子,在炒锅里炸响。
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突然,它一个趔趄。
打中了!
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正是那只金属鸟夹。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鹳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东方白鹳,鸣叫着,向天空飞去。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他收起枪,仰视天空。多么蓝的天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三段交代猎人枪法神准,为下文做铺垫,点明他最终选择打掉金属夹,是故意要放走那只东方白鹳的。
B.“瞄准”这个标题,简洁利索,读者的眼睛一触及,好像立时感到冷冰冰的枪口直接冲人而来,点明主旨。
C.作者巧妙运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带读者经历了这次特别的狩猎之旅,把一个优秀猎人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D.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江边各种鸟儿的悠闲让人忧心,猎人充分的射杀准备让人担心,扣动扳机的一瞬更让人伤心。
 
E.小说通过动作描写及精彩的环境描写,在成功刻画猎人形象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展示了猎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2)小说中的猎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①他认得他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②他收起枪,仰视天空。多么蓝的天啊。
(4)小说结尾,猎人打掉东方白鹳脚上的金属夹。这样设计结尾,有人说合乎情理,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过于牵强,故意拔高。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