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试题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小题1】文中与“玉立婷婷”同义的词语是________。
【小题2】“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小题3】“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是指________(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
【小题4】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________。
【小题5】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
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05: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诠释学与训诂学
许嘉璐
诠释学是西方学科,原本属于语文学,是研究对文献进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类似于我们中国的训诂学。诠释学最初是专为解释《圣经》的,20世纪,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哲学理论,所以我们如果搜索西方诠释学文献,一般不是在语言文字学范围,而在哲学范围之内。诠释学大师狄尔泰说:“阐释就在于对残留于著作中的人类存在的解释。这种艺术是语文学的基础,而关于这一艺术的科学就是诠释学。”狄尔泰的意思是“阐释”这种活动就是对残留于文献中的人类的存在进行解释,不是解释一字一句,而是解释一字一句背后的人,以人为本。较之于训诂学,诠释学多了几分历史的、哲学的思考。
传统的诠释学主张文献只能有一种真正的意义,只能给文献做出唯一的、绝对的“正确”解释,忽略了语境的无限性、不可复原性和语义的不可解性,也没有注意解释者的主观性。而哲学的诠释学,认为同一文献允许有不同的解释,人们有想象、恢复当时语境的可能,可以见仁见智。另外,语义不可能做到处处都解释得很清晰,权威的解释也带有猜测性。哲学诠释学还把前人的见解、权威见解和传统解释作为诠释的必要条件,强调要先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用来解释难懂的地方。从思想上、心理上、时间上“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原意。哲学诠释学旨在沟通古今的做法其实也在不自觉地向传统训诂学靠拢。
哲学诠释学和传统训诂学的差异在哪儿?诠释学的大师之一伽达默尔说:任何传承物在每一新的时代都面临新的问题和具有新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新理解,重新加以解释。传承物始终是通过不断更新的意义表现自己,这种意义就是对新问题的新回答。而诠释学的核心问题是语义,诠释学公开地、鲜明地提出“假注以述义”的宗旨,而训诂学则继承孔夫子“述而不作”的精神,标榜的是只着眼于文献文本的书面。实则每一代注家无不利用作注阐述己见,即使唐代孔颖达等人,也并非老老实实地做十足的转述家。换言之,哲学诠释学和传统训诂学骨子里是相通的,虽然“宣言”有异,一个偏重于哲理,一个偏重于历史叙事。现在的我们则应主动地、自觉地沟通二者。
诠释学的一些主张应该为训诂学所借鉴:第一是注释的多元化。第二是超越元典作者。第三是要分开来看待权威的见解和传统的见解。权威的见解有两个要素,一是合理的、被认可的。合理的不一定是被认可的,被认可的不一定是合理的。比如说“望洋兴叹”的“望洋”是一个联绵词,因为在《庄子》里是以“望”字开头,于是汉语里就有了“望楼兴叹”、“望球兴叹”,什么意思中国人全明白,被认可了,但是它并不合理。二是政权的力量。这两个要素常常是结合的。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元、明、清定为科考课本,就是权威的。权威性解释也不一定是合理的,但政权力量在后,难以挑战。传统的解释就是人云亦云、代代相传的解释,传统解释不一定是权威的解释。
(选自《文史知识》2010年第3期,有删改。)
1-2题为选择题(1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诠释学最初专为解释《圣经》,20世纪演变成一种哲学理论,完全脱离了语文学的范围。
B.哲学诠释学是西方学科,传统训诂学是汉学,前者偏重于历史叙事,而后者偏重于哲理。
C.哲学诠释学解释文献强调古今沟通,不自觉地向传统训诂学靠拢,二者骨子里是相通的。
D.诠释学旨在“假注以述义”,训诂学继承“述而不作”的精神,所“述”内涵并不相同。
E. 虽然训诂学标榜自己只着眼于文献文本的书面,实际上没有注家满足于做纯粹的转述家。
【小题2】下列对“哲学诠释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以解释残留于文献中的人类的存在为本,比训诂学多了历史的、哲学的思考。
B.人们在解释文献时,要运用想象恢复当时的语境,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原意。
C.有了前人的、权威的见解和传统解释,就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解释疑难。
D.允许对同一部文献有不同的解释,认为语义不可能做到处处都解释得很清晰。
【小题3】(小题3)哲学诠释学主张文献注释的“多元化”的理由有哪些?(4分)
【小题4】根据文意,对“权威的见解”应该怎样“分开来看”?(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挂历上的数字
许心龙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八月酷暑的热风中,一浪高过一浪地传播,连县电视台的新闻也当作头条播出。十年后,偏僻的小县城又出了个清华大学学生!要知道,上清华,考北大,县政府都纳入了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越偏僻,越贫穷,人才越弥足珍贵,县长听了教育局局长的汇报后,笑吟吟地说,好啊,十年磨一剑!教育局局长说,这个学生叫方伟,是个留守孩子,跟着他奶奶生活。啊?县长很意外,思忖道,这么多吃不愁穿不愁的城里学生,都没考上,他……教育局局长忙说,嗯,我觉得这孩子肯定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我这就安排人调研一下。县长说,好好总结,多出人才!
于是,我接到了这个调研任务。
在一高校校长的陪同下,我来到了城郊的一个小区。我搭眼一望这个小区,既没有绿化,也没有停车位,就判断这应是目前县城最次的生活小区了。学生方伟就住在这个小区的一个二楼单元里。
盛夏的阳光就是毒辣,从车上到方伟家,不足 50 米,我们的 T恤衫很快就湿透了。敲开门,果然是方伟的奶奶在家。屋里比外面还闷热,原来没开空调。我扫视一周,也没发现有空调。这时,奶奶打开了吊扇。吊扇呼呼地旋转了起来。风虽然是热风,可也感到了风吹的爽意。奶奶看到我俩热的狼狈样,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习惯了,也没感到有多热。我分明看到,她多皱的脸上细汗一层,一旁的旧式黄布沙发上,放着一把蒲扇。我心里说,这么个小居室,安装一台 1. 5 匹的空调就足够了。
我问奶奶高寿,奶奶笑说,啥高寿?过了年虚岁就七十了!
真不像!我和校长异口同声道。老奶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腰板硬朗。奶奶弄明白我们的来意后,说,方伟这孩子出去找同学去了。她望望校长,又看看我,不再言语,从沙发上站起来,转身进了里屋。
我和校长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吊扇仍呼呼地傻转着。奶奶拿出了一个有些发黄的纸筒。奶奶拍拍纸筒说,要说对孩子的教育,实话实说,我觉得就在这里了。她解开系绳,原来是七八份大张挂历。
奶奶说,这是我和孙子方伟进城后,每年的挂历,我都还留着。
我猛然发现,挂历的每月甚至每日的数字上边和下边,几乎都有歪歪扭扭的手写数字,颜色不同,有铅笔的,有水笔的。
我很惊讶,问,这是咋回事呀,写那么多数字?奶奶笑着抽出一张,盯了一会儿,说,这张鸡年挂历,是方伟从乡下转学到二实小,读四年级那一年的挂历上边的。这一天一天的手写数字,是我开三轮车每天挣的钱数,你看这天拉 46 块,下边这天拉 29 块,还有拉 13 块的。奶奶说着说着幸福地笑了。他爸妈不在家,我伺候孙子,也就是吃饭洗衣,闲得慌,就干起了三轮车的活计,挣个买菜的钱吧。
哦,奶奶真有心!
奶奶接着说,下边这稀稀落落的手写数字,是孙子的学习成绩。他写他的,我记我的。你看四月的这天他考了 83分,五月的这天,96 分,进步了;也有退步的时候,你看这天的就 73 分,我记得那几天方伟感冒了。
奶奶向上推推圆圆的老花镜,一张一张的都让我们过过目。她展示的,宛如她心爱的宝贝。上边的数字几乎天天有,也有空白的。奶奶说,那天肯定有脱不开身的事,要不就是头疼脑热了。下边的数字稀少些,那是因为考试次数毕竟少。看着看着,我恍然觉得,那上边的一溜数字,仿佛朝着下边的几个数字招手呢;那下边的数字探头探脑,调皮地说,哼,看我超过你!
奶奶抬手指指南墙壁,说,这是今年的挂历。上边就这几天有我的数字,其他都没了,年龄大了,开不了三轮车了。下边这些都是方伟的,他养成习惯,每次考试罢,就往上边记成绩,还时常前后比比,好像知道了咋努力
奶奶突然提高声音说,你俩再看看,我和孙子的这些数字,有啥变化没有?
逐一审视摊开的不同颜色的挂历,果然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奶奶的数字,越来越小,小到 5 了;而孙子的数字,越来越大了,都大到 269 了。奶奶有些兴奋地说,这个孬孙,口口声声说跟我竞赛,呵呵,终把我这老婆子竞赛老喽!
好一个挂历上的数字竞赛!
我不禁握住奶奶肉少皮多的手,心脏咚咚地直跳,竟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一股向上的力量一阵阵地冲击我的心扉。
校长也趋步上前,一下握住了奶奶的另一只手。
(选自《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通过县长与教育局长的对话,突出了学生方伟勤奋努力成绩优秀的形象,但也暴露了该县城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以学生是否考取清华北大来衡量教育水平,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折射出了这个时代严重的功利性。
C.写奶奶不怕热因而不开风扇与“我”的狼狈样对比,重点突出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身体健康,体力充沛。
D.小说中通过写奶奶和方伟用挂历来进行数字竞赛的故事,将奶奶多年来的生活状况和教育手段展露出来,深化了作者关于教育的思考及对功利化教育的批评。
E. “好一个挂历上的数字竞赛” 可以理解为一声喝彩,是对方伟逐步成长认识到奶奶的良苦用心,心疼奶奶的艰辛从而发愤学习,成绩越来越优秀的肯定与赞扬。
【小题2】小说中没有出场的方伟同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小题3】“苦难是滋养人的一股动力”,有人认为这也是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之一,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由。

同类题3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小题1】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最能体现“材料二”中画线句意思的一项是
A.翠翠(《边城》)B.狂人(《呐喊·狂人日记》)
C.孙少安(《平凡的世界》)D.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小题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的一项是
A.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B.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D.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一段“女乘客在G334次列车上遇座霸”的视频热传,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孙某)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并拒绝与乘务人员的沟通;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

针对社会关注的乘客“霸座”事件,济南铁路公安处,济南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处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事件发生后,铁路公安部门随即对事件进行调查、取证。目前,调查取证完结,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一款三项之规定,给予孙某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

铁路客运部门依据《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限制铁路旅客运输领域严重失信人购买车票的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铁路列征信体系中记录该旅客信息,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购票乘坐火车。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二:

某航班从昆明飞往北京,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飞机上脱掉了鞋子,跷着二郎腿在不端断地抖动。周围都弥漫着一股臭脚丫子味,附近的人都感到难以忍受,但男子却不以为意,跟个没事人似的。

随后,乘客叫来了空服人员。空服人员耐心提醒该男子要注意,以免影响其他的乘客。经过提醒之后,男子有所收敛,穿上了鞋子。但工作人员走后,这名男子又将鞋子脱了去,把两只脚放在椅子上!空服人员第二次过来提醒,男子又把脚放回地上,但过了大约5分钟,男子又恢复了原来的动作,脱鞋,继续抖脚。

在机舱这样密闭的空间,难闻的气味显得更加突出。这一举动让乘客们都崩溃了,但由于没有直接适用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等作为依据,谁也没有强制的制止措施,大家只能默默抱怨忍受。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在网上疯狂流传的“霸座男”“霸座女”,遭到无数网友唾骂,本以为人们会比较收敛,可是在高铁上再现“霸座男”,直言:我就是不让座,乘警来都没用。然而这次嚣张的“霸座男”并没有像前面几位那么幸运,直接被乘客揍哭在地。虽然打人是不对的,但是网友还是直呼;真是大快人心!

当时有位乘客上车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一个胖男子霸占着,于是该乘客好言相劝,告诉霸座的胖男子那是他的座位,请他起来。可能是看这位乘客有点斯文,霸座的胖男子态度有点嚣张,大喊道;“我就明着告诉你,谁说都没有用,我就是不让座,就算乘警来都没有用。”这位乘客不想惹事,戴着耳机,在一旁玩着手机,可是霸座的胖男子直接拿起手机拍那名乘客。

原本因为座位被占就一肚子不爽,现在胖男子还敢拿手机拍他。该乘客心中的怒火瞬间爆发出来,抓起胖男子就是一顿揍。其他乘客知道胖男子是因为霸座被揍,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叫好。此视频在网上疯狂转发,网友瞬间炸开了锅。

对于此事,有网友表示:对付那些没素质的霸座人就应该这样,真是大快人心啊!但也有网友表示,痛快是痛快了,但这种方式毕竟太粗暴,最好还是文明解决。

(摘编自今日头条)

材料四:

霸座男、霸座女最近又现飙脏话,还不听劝,真因为没执法权?在从北京西开往汉口的G521列车上,一女子一路与人大声聊微信,不时飙出脏话,在被其他乘客提醒后,这女子不但不停下来,还狂怼乘客和来劝阻的乘务人员,非常嚣张。昨天,铁路部门表示;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只能进行口头劝导。

没有执法权,就真的没法维护火车上的秩序吗?那火车上的秩序又该由谁来维护?难道就应该任由此类“嚣张女”放任下去?铁路部门给出的这种理由能不能成立?

(摘编自今日头条)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重点讲述了济南铁路公安处,济南铁路局集团对霸座男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B.材料二重点讲述抖脚男在机舱内抖脚的不良行为,并遭到舱内乘客的抱怨和谴责。
C.材料三重点讲述了胖男子霸座及被打的事情,胖男子被打引得部分乘客和网友拍手叫好。
D.材料四材料虽短,却指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对铁路部门的管理能力无疑是一次考验。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霸座男孙某的处罚有理有据,有法可循,这应该成为其他部门维护公共秩序的参考标准。
B.对于霸座男、抖脚男、嚣张女等不文明的人,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更应该用暴力解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秩序。
C.凡是铁路部门工作人员,都有权利用各种措施来维护公共乘车环境,维护乘客的利益。
D.霸座、抖脚、喧哗等一系列不文明现象的出现,说明国人素质普遍偏低,急需加强公民公德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止“霸座、抖脚、喧哗”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以维护公共秩序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