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小题2】简答题(4分)
⑴“少陵”是指唐朝著名诗人   ,“八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 。(2分)
⑵文中“舍其田而耘人之田”喻指什么?(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10:5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题古迹能翻陈出新最妙。河南邯郸壁上或题云:“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严子陵钓台或题云;“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凡事不能无弊,学诗亦然。学汉、魏《文选》者,其弊常流于假;学李、杜、韩、苏者,其弊常失于粗;学王、孟、韦、柳者,其弊常流于弱;学元、白、放翁者,其弊常失于浅;学温、李、冬郎者,其弊常失于纤。人能吸诸家之精华,而吐其糟粕,则诸弊尽捐。大概杜、韩以学力胜,学之,刻鹄不成,犹类鹜也。太白、东坡以天分胜,学之,画虎不成,反类狗也。佛云:“学我者死。”无佛之聪明而学佛,自然死矣。

(选自《袁枚诗话》卷四,有删改)

【小题1】在“学王、孟、韦、柳者”中,“王孟”往往并称,王维、孟浩然是盛唐“________诗派”的代表;在“太白、东坡以天分胜”中,太白的诗,本学期,我们学过《梦游天姥吟留别》,其诗风可概括为________。
【小题2】“画虎不成,反类狗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语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分层的标志句有两句,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说“凡事不能无弊”,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各种弊端形成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
长恨歌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马 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 嵬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小题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由标题《长恨歌》即可看出为歌行体,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近体诗。
C.①③诗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
【小题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
B.在立意上,①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C.在立意上,②诗认为李、杨二人的生死别离和民间的疾苦离情都值得人们同情。
D.③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小题3】对这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②诗用“银河”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③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人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③诗和②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语句,立意也是相同的。
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厨者王小余传
清·袁枚
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工烹饪,闻其臭者,十步以外无不逐逐然。初来请食单; 余惧其侈,然有颖昌侯①之思焉,唶曰:“予故窭人子,每餐缗钱②不能以寸也。”笑而应曰:“诺。”顷之,供净饮一头,甘而不能已于咽以饱。客闻之,争有主孟之请。
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其天良,我乃治。”既得,泔之,奥之,脱之,作之。客嘈嘈然,属餍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然其簋不过六七,过亦不治。
或请授教,曰:“难言也。作厨如作医。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问其目,曰:“浓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杂之。视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之。”曰:“八珍七熬,贵品也,子能之,宜矣,嗛嗛二卵之餐, 子必异于族凡,何耶?”曰:“能大而不能小者,气粗也;能啬而不能华者,才弱也。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能,则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则虽黄雀鲊三楹,无益也。而好名者有必求之与灵霄之炙,红虬之脯,丹山之凤丸,醴水之朱鳖,不亦乎?”曰:“子之术诚工 矣。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曰:“庖牺氏至今,所炮炙宰割者万万世矣。乌在其孽庖牺也?虽然,以味媚人者,物之性也。彼不能尽物之性以表其美于人, 而徒使之枉死于鼎镬间,是则孽之尤者也。”曰:“以子之才,不供刀匕于朱门,而终老随园,何耶?”曰:“知己难,知味尤难。吾苦思殚力以人,一肴上,则吾之心腹肾肠亦与俱上;而世之贪声流歠者,难奇赏吾,而吾伎且日退矣。且所谓知己者,非徒知其长之谓, 兼知其短之谓。今主人③未尝不斥我、难我,而皆刺吾心之所隐疚,是则美誉之苦,不如严训之甘也。吾日进矣,休矣,终于此矣。”
未十年卒。余每食必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为之传以咏其人。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颖昌侯:指西晋何曾“日食万钱”“厨膳滋味,过于王者”,贪嘴之意。②缗钱:即串起来的铜钱。③主人:这里指随园主人,也就是袁枚。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步以外无不逐逐然颐 下巴
B.待其胃盈,酸以之  厄阻遏
C.不亦乎    诬 荒谬
D.吾苦思殚力以人    食 侍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小余初次请示菜单,袁枚想贪嘴,王小余考虑到自己是穷人家出身,劝袁枚不要太奢侈。
B.王小余做菜讲究食材,工序繁复,美味可口,客人吃到手舞足蹈,多次恨不得连餐具都吞下。
C.王小余认为,厨和医的相同处在于专心研究万物本性,并细心斟酌,调和一致,适合众人。
D.王小余觉得袁枚是知己,又是畏友,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所以不想供职朱门,想终老袁家。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其天良,我乃治。”
(2)子之术诚工矣。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
【小题4】文末作者认为王小余话中包含了“治民”(为官)的道理,请概括其道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   遽:断然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裕:渊博
C.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 隆:盛大
D.则亦有分矣     分:区分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淑弟子是称学生崇拜某人的道德学问,但未能亲受其教,而引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样的学子往往如此自称。古代师生关系是蛮讲究的,私淑弟子、著录弟子、受业弟子是师生关系的三种说法。
B.趋庭,典故名,典出《论语注疏·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鲤,孔子之子伯鱼。后因以“趋庭”为承受老师教诲的代称。
C.制科,又称大科、特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唐代制举堪甚盛,至宋代,贡举大为发展,而制科则趋于衰微,但作为一种科举制度,仍不失为一代之制。清代康熙、乾隆时的博学鸿词科,光绪末的经济特科,均属此类。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B.文章第三段以关武帝之事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
C.作者认为宋儒解释《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
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不要作那种见识狭窄的迂腐之士。
【小题4】根据《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本,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②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道总督陈恪勤公传

袁枚

公姓陈,名鹏年,字沧洲,长沙湘潭人。生时太夫人梦大鸟挟一青衣童子来,故命之曰鹏。以康熙辛未进士知衢州府西安县,有善政。大学士张鹏翮荐之,移知山阳,迁知海州,再迁知江宁府。

江宁俗,父母死子必亲讣。公颁《士丧礼》禁之。恶捕诬良事发,赦后,公仍置之法。康熙三十九年圣祖南巡,总督阿山借供张名欲加税,公不可,乃以他事中之,落职按验。圣祖赦其罪,命入武英殿修书。起知苏州府。苏大疫,公所至疫断,民书公名镇于门。过维亭镇,见水浮沤,心动,遣探得尸。鞫之其邻,乃某村妇手绞其夫也。奉旨布政使,忤总督噶礼,再以阴事中之,落职按验。圣祖赦其罪。

学士沈涵密荐公,圣祖还其奏。逾年,召公见,曰:“沈涵荐汝,朕疑之。今知非汝所听请,故用汝为霸昌道,可乘传奏事。”故事:督学使者归,输金修城。沈修昌州城,有冠花翎者数人,称某王遣来索金,势甚张。公伪逊词,延花翎者入,而阴伏健步缚置狱中。马驰奏。适某王入觐,上示以公奏。曰:“无之。”上曰:“然则可听陈鹏年处分。”公杖毙一人,枷四人徇于城。自是畿甸肃然

六十年,大学士张鹏翮视黄河,奏公协办。公请于广武山下开引河,使溜南趋。又请疏南坝尾下流,以杀水势。寻署总河,兼署总漕。漕舟阻风,旗丁粮尽,公先给河库银六万而后奏,圣祖嘉之,以为得大臣任事体。世宗即位,授河道总督。未一年,薨。上深惜之,赐谥恪勤,予祭葬。

公于故人子弟,孤寒后进,汲引如不及。入狱,逌然自忆未了事,曰:“杜茶村未葬,某僧求书未与,布衣王安节缺为面别。”从容料量。游焦山,遣人泅水取《瘗鹤铭》,为亭护之。其标寄如此。所著诗文若干卷。

(选自《小仓山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宁俗,父母死子必亲  讣:报丧B.知苏州府  起:(被)起用
C.公伪逊词,花翎者入  延:邀请D.又请疏南坝尾下流,以水势  杀:疏通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恶捕诬告良民的事情败露,即使恶捕被朝廷赦免,但陈恪勤依然没有放过他,而是依法加以处置。
B.陈恪勤经过维亭镇时,发现水中的泡沫后心中起疑,后找到一具尸体,从中侦破了一起谋杀亲夫案。
C.陈恪勤在霸昌道任上时,有人自称王爷的手下来索取金银,陈公查明真相后上奏朝廷,将罪犯绳之以法。
D.陈恪勤对待朋友的后代,贫寒人家的子弟,都竭力加以提拔推荐;在狱中从容处理未了结的心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旨摄布政使,忤总督噶礼,再以阴事中之,落职按验。
(2)公杖毙一人,枷四人徇于城。自是畿甸肃然。
【小题4】请根据第三、四、五段概括陈公为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