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病 友
石磊
第812号病房,住着两位病人,都是做了摘除胆囊手术的。一个不到四十,一个五十出头。来看望年轻的病人特别多,出出入入,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得知,年轻的病人姓金,是县里的一位局长,且是一位有一定权力的人。年纪大的那位,除了儿子和儿媳来看过一次,再没有其他人来看过他,只有老婆陪着他。金局长的妻子送走一位老板刚回来,又有一位挺着大肚子的男人手提着水果和鲜花走进了812号病房,他肯定又是来看金局长的。他一进来,就走到金局长的床前,叫道:“金局,您好!”
“哎呀,黄总,你这位大忙人怎么也来了?”金局长有点惊讶地说。
黄总把鲜花递给金局长的妻子,说:“您躺在医院,我能不来吗?再忙也要来看一下。”
“黄总,这些天,我就无法到工地去了,你可要保质保量。不然,别怪我铁面无私!”金局长小声地警告他说。
“金局,这您就放心吧。”他说完,又接着叹了一声,说:“哎,共产党的干部,要是都像您这样……”黄总看了邻床的病人一眼,收住了口,说:“不说了,不说了……”
黄总坐了一会,就告辞走了。黄总临走时,用眼睛对金局长的妻子,示意了一下他的水果袋。金局长的妻子没有反应,装出不知道黄总的意图。黄总走了,金局长的妻子,拿起黄总的水果袋一看,里面有一个大信封,眉开眼笑,乐呵呵地说:“买了这么多水果!”她说完,拿出两个大苹果,递给邻床病友的妻子,说:“大姐,你吃苹果吧。”
那位大姐摆着手,不好意思地说:“不要不要,老是吃你的水果。”
“别客气,我们是病友了,这是有缘分才在一起啊!”金局长接着妻子的话说。金局长说完,看了一眼病友,他微闭着双眼,小心地问:“大哥,你贵姓?”
“我姓钟。”病友回答他。
“在什么单位?听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金局长又问了一句。
老钟的嘴角笑了一下,他本想回答他,又有两个人进来看望金局长了。于是,老钟也就不说了。此时,老钟的妻子,拿来一碗粥,给老钟喂粥。那两个人走后,金局长的妻子,趁着老钟吃粥,在小心
地处理那些水果袋。老钟还没有吃完粥,又有人敲门了,金局长的妻子急忙打开门,进来了四五个人。老钟夫妇没有理会人家,知道不是来看他们的。来人对着老钟叫了一声:“钟市长,你好!”
老钟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急忙抬起头来,说:“陈书记……”
“钟市长,你怎么到这里的医院来?”陈书记握着钟市长的手,不解地问。
“这里很好,这里安静!”钟市长微笑着说。
钟市长的话还没有说完,又有人来看望金局长,霎时,一连来了好几位。这回,弄得金局长很尴尬。
市委陈书记跟钟市长聊了一会儿工作,告辞走了。陈书记他们一走,金局长就问:“钟市长,您就是邻市的钟炳生市长?”
钟市长微微地对他点了一下头。
此时,金局长低下了他的头,一面愧色。不到半个钟头,金局长提前出院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故事发生的地点局限于一个病房,时间跨度不到一天,就在这小小的空间和短短的时间里,带来强烈的戏剧效果。
B.作者将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觉悟通过精心设置的矛盾冲突呈现出来,不着痕迹,可见作者功力之深。
C.同为病友,同是做了摘除胆囊手术的,来看望金局长的人特别多,是因为金局长是县里的一位局长,权力很大。
D.小说描写局长妻子圆滑世故、熟练处理受贿物品和局长勤于工作、铁面无私的共产党员干部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E. 作者擅长编织小故事,精心设计,在一系列的铺垫、悬念、反转之后,让贪腐者受到触动,让正能量得以传播。
【小题2】文本短小精悍,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试举两例赏析。
【小题3】小说在构思上具有双线交织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22 01:09: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2015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中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
对于重名情况,该报告进行了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报告指出,虽然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名字的集中度已经有所好转,而且新一代孩子的名字普遍更清新、诗意,但新生儿热名也存在自己的尴尬,几十个名字一眼望过去,有点傻傻分不清。
报告认为,从众心理,创新精神不足,以及家长普遍强调“过好自己的日子”、缺少更多元化的考虑,影响了新生儿名字的文化韵味、寄寓深意和精神风骨。而各大商业网站为吸引用户点击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则成为“10后”高重名率背后的两大“黑手”。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还能看出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传统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已经不占主流,男孩起名也不像其父辈更强调坚强伟大、个人奋斗。一些代表美德的字,如诺、芷、恩、允、谦,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体现了时代对于“德行”的呼唤。
材料二:
从一些史书典籍可见,花鸟、珠玉、艳色、爱怜、女德,不啻为女娃起名永恒的主题。丽、华、珠、玉、贞、娥、姬、姜……这是汉魏女子常用的名字。如果说缇萦、昭君还有点高冷,郑德柔、曲丽卿、李贞、高淑、陈兰英、郑琼、元婉、杨莹、王娇娇……这批唐代墓志铭中的名字,现在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60后时兴“英兰玉秀梅”,70后移情“丽艳敏芳静”,80后钟爱“静丽娟艳燕”,90后喜欢“静婷敏丹丽”,00后专宠“婷静颖雪敏”。虽然不同时期的偏好略有差异,但潜心推敲起来,大多逃脱不了“女德、女容”两大主题。然而2010后是个华丽的分割线。涵、怡、欣、诗、梦、嘉扑面而来,一扫传统儒家给女性定下的“德容言工”四大道德标准,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
如果说女孩起名,和她们实际的社会地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犹如装饰历史的一道“花边”,那么男孩起名,其实也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阳刚气”。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男娃起名崇尚奉献精神,在不同阶段凸显了不同的政治主题:刚建国那会儿,涌现了大量的建国、建军、建华、国华、国强等。作家张抗抗,看名字就知道出生于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时出了不少抗美、援朝、保国、卫国。如果是出生在“大跃进”,则热衷于取名跃进、胜天、超英、超美。从80后到00后,政治风明显退潮,成功人士取代了革命英雄,名字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纵观半个多世纪,父母们对男娃的期望从来都很直白:伟、勇、超、强、杰、帅、鑫,最多简单打个比方:波、涛、鹏、宇。70后、80后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娃娃起名绝对不能再随意。皓、昊、子、轩这类带有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汉字崛起,晟、熙、铠等字也在中高端家庭逐步走热,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
女四德,男阳刚。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最热的男女前30个名字,俨然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从2010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性别界限开始在名字中模糊,“刚柔并济”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同化选择,出现了像“子涵”这样高度跨界的“中性名”。如“羲”“禹”“奕”这些明显带有男性气息的汉字,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起名时,接受程度明显更高。至少半数的中高端女宝宝家长,都提出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还有些特意注明了“希望大气”。2005年李宇春超女夺冠那晚,《时代》周刊对李宇春如此点评:“她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
建国后,重名潮一波又一波。前三次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书岩通过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发现,在1966—1976这10年中,“红”在名字中的使用率达到第一位,在1970年代达到巅峰。如今新新人类,疑似正在掀起第四大重名潮。
据统计结果,2010后重名率最高的十大名字分别为:
女娃:子涵、欣怡、梓涵、晨曦、紫涵、诗涵、梦琪、嘉怡、子萱、雨涵。
男娃: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宇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
这些字则热到发烫:
女娃:涵、梓、怡、子、萱、欣、可、嘉、梦、琪。
男娃: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
从2010后潮流热名可以看出,满满的都是双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直到1960年代,中国人还是挺喜欢双字名。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单名狂飙突进,横行40年。在最极端的1980—1990年代,最流行的前20个名字里,男孩的单名率达到100%,女孩达到85%。直到时代的车轮驶入2010年代,双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摘自2012年“起名通”运用大数据推出的“量化姓名趋势研究”成果)
材料三:
2016女宝宝热名榜 —— 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1梓萱 11瑾萱    21梦琪
2梓涵 12思涵    22钰涵
3诗涵 13可欣    23梓萌
4可馨 14紫萱    24芷萱
5一诺 15若曦    25艺涵
6雨萱 16紫涵    26若萱
7欣怡 17雨涵    27依依
8子涵 18雨彤    28若熙
9晨曦 19欣妍    29艺馨
10子萱    20若溪    30诗琪
2016男宝宝热名榜 —— 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1浩然    11子墨    21俊杰
2子轩    12博文    22致远
3皓轩    13一诺    23天佑
4宇轩    14子涵    24明轩
5浩宇 15子睿    25梓涵
6梓睿 16睿 26俊豪
7梓轩 17雨泽    27昊然
8浩轩 18铭轩    28一鸣
9俊熙 19宇航    29皓宇
10梓豪    20子豪    30梓宸
中国人重名最多的姓名:
1张伟299025(人) 16李强230717(人)
2王伟290619 (人) 17王敏223592(人)
3王芳277293 (人) 18李敏223469(人)
4李伟269453 (人) 19王磊219127(人)
5李娜258581 (人) 20刘洋214420(人)
6张敏245553 (人) 21王艳206119(人)
7李静243644 (人) 22王勇204173(人)
8王静243339 (人) 23李军204023(人)
9刘伟241621 (人) 24张勇203077(人)
10王秀英241189 (人)    25李杰202421(人)
11张丽241075 (人) 26张杰199789(人)
12李秀英240742 (人)   27张磊198962(人)
13王丽236097 (人) 28王强195956(人)
14张静232060 (人) 29李娟195589(人)
15张秀英231114 (人)    30王军193723(人)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展现的是2010到2015年的取名情况调查,材料二展现的是2012年以前的取名情况调查,两份报告合起来正好可以全景展现中国父母为孩子取名的情况。
B.材料一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体现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对“德行”的呼唤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对男孩坚强伟大、个人奋斗的期许。
C.各大商业网站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帖,主观上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但客观上成为“10后”高重名率的重要因素。
D.因为单字名一连用了40年,有点审美疲劳,而两个字更能表达多维之美,所以从2010年代开始,单字名集体被冷落,双字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两份调查报告都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这表明大数据进入各行各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姓名大数据报告的发布,是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
B.重名现象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着,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愈演愈烈,这表明人们在取名时有一种趋同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
C.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子起名时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希望女孩子能“刚柔并济”,这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颠覆,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D.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给孩子起名重政治、轻知识到后来追求有学识、有修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飞跃,但名字都“诗”“涵”“轩”起来又有些不妙。2010后起名,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
【小题3】从两份调查报告看,中国人取名字有怎样的特点? 这样的调查有何意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据国家汉办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2016年参加HSK(新汉语水平试)等国际汉语考试的全球各类者生达到600万人次。
汉语也愈发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重视,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秦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的排位普遍提高,也呈现出了低龄化趋势。在很多欧美国家,出生于精英家庭的小孩,从小学习中文已成为当地一种流行趋势,这使得会中文的华人保姆在海外更受欢迎。不少家庭纷纷开出高薪聘请华人保姆,帮助子女更好地学习中文,近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公布了一项对上千名英国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文被英国家长选为“未来最有用”的语言。
51%的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中文。过去10年间,学习汉语的法国中小学生翻了四番,汉语现己是法国初、中等教育里位列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9.15,有删改)
材料二:
“各国汉语教学正在由普及型、兴趣型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机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国家汉办负责人马箭飞告诉记者,“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教育机构迅速增加,学员规模持续扩大;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民众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动进入社区、植入草根,形成了校内校外互动,各职业、各年龄段、各种身份学员广泛参与的热烈氛围。”
目前,学历教育、学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基本成型。

(《光明日报》2017.10.28日,有删改)
材料三:
汉语为什么这么热?其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各国渴望更多地借鉴中国经验,而汉语无疑是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其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学好汉语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正如一些荷兰家长指出的那样“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其三,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彰显出大国的气质和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使得更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交往与合作,也使得汉语遥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
(《南方网》2018.3.29日,有删改)
材料四:
具体来看,“汉语热”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数据显示,近年来,欧美各国高中生学习中文的比例其他外语比起来并不高,中文仍是小语种的一种存在。此外,从学习汉语的阶层来看。多集中在中上阶层,外国普通老百姓对中国仍然缺乏直接接触,对中文的应用也相对较少。“汉语热”其实质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的遭遇到文化差异的挑战,“汉语国际传播”要有意识地做到“入乡随俗”,尽量在不失汉语独立品格的前提下做到与差异文化完美结合。其实,“汉语热”也并非新现象,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和北京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节点前后,国外都一度出现过学习汉语的热潮,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学习的规模有了显著提升,但地位仍不高,国际官方场合使用汉语的比例仍不高。
(《中新网》2017.12.30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美很多国家的出身于精英家族中的孩子从小学习中文的流行趋势,是会中文的华人保姆在海外受欢迎的原因。
B.美洲地区虽然汉语教学机构数量全球占比比欧洲低,但汉语学习人数却比欧洲多,占到了其人口总数的6.6%。
C.“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会给国外懂汉语的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D.作为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肯定会遭遇到文化差异的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做到“入乡随俗”。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多处运用数据,侧重报道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状况,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准确,有利于受众把握新闻的发展趋势。
B.相对而言,材料二既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又采用权威机构的图表数据,专业性最强,而其他三则材料只是概述,略逊一筹。
C.材料四夹叙夹议,没有把报道与评论分开,将客观事实与个人观点混杂在一起,会让读者无法客观了解“汉语热”的现状。
D.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汉语教学成为第二外语事实,反映出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的排位有了提高。
E. “汉语热”不仅体现出外国对汉语的关注,也体现出其对蓬勃发展的中国的关注,还折射出中国的大国担当和日益加强的对外交流合作的影响力。
【小题3】综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目前海外汉语学习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土豆兄弟

李汀

土豆,更像是我的兄弟。圆圆的头,憨厚、朴实,土头土脸。

一进入菜市场,每个摊位像是色彩斑斓的展台,每个菜品像瓷器一样光鲜,像涂上釉彩一样发亮。土豆挤在众多菜品中,有着大肚能容的气质,也有憨直肥胖的容颜。

土豆满身的泥土,鼓着腮帮子,像是有一大肚子的话要往出倒,却总一言不发。母亲说,土豆,是最贫贱的粮食,不用操那么多的心,泥土里的土豆悄悄在往大里长。母亲晓得,土豆不会骗她。

把土豆丢进堂屋疙瘩火堆里,“烤的疙瘩火,吃的洋芋果,”洋芋就是土豆,我老家把土豆叫成洋芋,是因为这家伙是外国人种的。我后来听说,德国光土豆博物馆就有三家,德国人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土豆,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土豆,因为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土豆一样宝贵”。欧洲郁国干脆管德国叫“土豆国”。

把疙瘩火里的土豆翻个身,让它“扑哧扑哧”冒个气,火焰里“哗哗”响,像一场欢奏曲一样,老家吃火烧土豆,有说法:一捧二吹三拍四忽悠。一捧,就是不要把土豆抓在手里,要捧着土豆,不停轮换于双掌散热;二吹,嘴里不停地吹气,吹去灰烬和热气;三拍,用手轻轻拍打,拍净泥土灰烬;四忽悠,就是慢慢剥开,嘴与土豆始终保持相应的距离,同时持续不断均匀地哈气,吹散土豆心里的高温。几番下来,滚烫的土豆稍稍冷了,一边剥着土豆皮,一边该笑风生,心里是那么踏实。其实,生活不需要山珍海味,只需静坐下来,舒心吃上一颗火烧土豆就好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土豆是最好侍弄的庄稼。惊蛰后,土地开始松动,春天启程。只要不是盐碱地,上豆挨土就能长,在缺吃的年代,土豆是个宝。记得土地刚刚承包到户,乡亲们找到了地里种啥自己做主的感觉,用力用肥多了,那年土地种啥成啥,土豆也比往年丰收,没有储存的地方了,家家户户就把土豆堆放在老屋街沿上。土豆收回家,天天吃土豆,各种吃法。蒸熟吃,在火堆里烤着吃。切成丝,炒土豆丝。切成片,与腊肉炒。

小时候,母亲把新鲜土豆去皮磨浆,滤去渣,剩下的淀粉水沉淀晒干后,就成了土豆粉,母亲把晒干的土豆粉,加上白糖,边用开水冲,边用筷子搅拌,不一会儿,一碗土豆糊糊好了。一碗甜土豆糊,无疑是农村小孩子能够欢喜好几天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那个年代孩子们对于甜蜜食物的喜爱和表达,甜丝丝晶莹的土豆糊让我们三兄弟一个个长大成人。如今,我们生活在城市,在狭小的城市空间中游走,我们依然能够保持着泥土的品质,得益于土豆的恩赐。

土豆一直在地下行走着,那些拳头大小的籽实,很低调地放在泥土的里面,不去声张,静静等在那里。进城打工的乡亲们,在城市的街道小巷里谨慎穿梭,他们有时候用手撑在街道的电线杆上歇一歇气,有时侯蹲在街边行道树下喝一口水。他们是我的土豆兄弟。他们在城市游走、生存,他们的肤色、内心没有改变,他们和一颗土豆的肤色、内心竟是那么一致。他们身上的气味就是土豆的气味,就是村庄的气味。

夜幕四合了,他们回到城市的一角,吃着从家乡带进城的土豆。这多像梵高画的《吃土豆的人》。梵高在给提奥的信里说:“我一直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盘中取食所用的正是在田里掘地的同一双手,因此这幅画代表了手的操劳,代表了他们如何诚实地赚取吃食,”也许梵高没有发现土豆和人一起过冬的景象,要是发现了,他不会去画《吃土豆的人》,也许会画一幅《春天阳光里的土豆》。

堆在屋角的土豆,被冬天斜射进来的光线照耀着,一身的土色静静的。土豆就在这样的屋子里开始休眠,冬天屋子不多的温暖,一半被人呼吸,一半被土豆呼吸着。就在这温暖的土屋里,醒着的土豆开始冒芽。这是多么早的一个春天,多么温暖的一幅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2月20日,有删改)
【小题1】文章为什么宕开一笔写德国的土豆?
【小题2】文章标题“土豆兄弟”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一段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浅论剪纸艺术的起源

徐静

①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古代诗人的诗句中记载了有关剪纸的描绘,在唐李商隐《人日即事》诗中,有“缕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有诗云:“人生无家别,亲故伤老丑。剪纸招我魂,何时一樽酒”;毛直方《悼亡》一诗中写道:“客中自有未招魂,剪纸空教夜祭门”。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剪纸艺术在我国的古老起源,同时也能体会到剪纸艺术在古代的基本用途是( )和(   )。

②剪纸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顶礼膜拜,其形式可追溯到最早的艺术形式――岩画。在岩画的形象表现中,显现出和剪纸艺术惊人的相似,从而我们可以推断,剪纸起源于古老的岩画。那么在岩画与剪纸之间起到承接的艺术形式又是什么?

③如果我们将一些考古线索按历史的发展顺序放在一起,便获得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岩画―原始陶器装饰图案―青铜器装饰图案―镂刻艺术形式―剪纸。

④在岩画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人们能够战胜凶猛野兽和生命繁衍的愿望以及神秘图腾的愿望。从现存的岩画的题材内容来分析,最基本的一点是适应了人们的安全心理需求。由于古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对自然现象和力量强大的生物产生了种种神秘的心理活动状态,因此把危及生命安全的动物进行形象性刻画,便是这种心理活动的状态之一。剪纸艺术在心理的表达上和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把种种神秘现象都看作是天命鬼神的行为,从而予以祭祀、膜拜、占卜,祈求神灵的护佑和赐福,这种岩画形式便是原始的巫教仪式和原始的巫教文化,而剪纸艺术中剪成纸人模样用于招魂的民间风俗便是这种巫术的延续和发展。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纸钱和各种物像、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乡村仍可见到。这些现象既反映了原始巫教文化对人们的深刻影响又是剪纸起源于岩画的有力证据。

⑤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从周代起,宗教由巫教的天命鬼神观念逐渐转向礼教的宗法伦理观念,人们开始尊重礼制,凡事都要进行典礼仪式,这种礼仪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巫仪活动,同时促进了剪纸的诞生。早在汉唐的时期,民间的妇女就已经尝试使用剪纸作为头花,而这种装饰性的民俗还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在纸发明之前,没有真正的剪纸,而是用其他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湖南长沙黄泥圹也出土了晋代金片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另外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这是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而且有据可查的剪纸实物。

⑥剪纸作为我国最具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其从起源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色彩绚丽、构图喜庆、寓意祥和、传承千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性图案和标志性符号。”民间剪纸在创作中充满了厚厚的民族意识,同时还蕴含深深的文化意味,是一种古老文明传承的标志,也是研究远古艺术的敲门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演变,剪纸本身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今天,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虽然许多原始功能已经渐渐失去,但剪纸图案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却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

【小题1】根据文意,第①段中剪纸艺术在古代的基本用途是(____)和(____)
【小题2】第⑤段列举河南、湖南、新疆三处发现的目的是    
【小题3】下列对文中“剪纸起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剪纸的起源岩画和剪纸之间还存在其他一些艺术形式。
B.剪纸起源岩画,证据是两者心理暗示和艺术风格相似。
C.剪纸起源之始,其招魂祭祀和装饰作用是同时出现的。
D.剪纸起源岩画,但它的前身却是比岩画晚的金箔镂刻。
【小题4】综观全文,说出第⑥段“民间剪纸是一种古老文明传承的标志”的三点理由。
【小题5】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个发言提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15日,我国运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九、四十颗北斗导航卫星。2018年11月6日,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西安举行,我国计划今年年底北斗导航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

2016年,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经为全国317座城市的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北斗精准服务,在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行业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北京燃气集团把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率先应用到燃气全业务链,全市燃气泄漏主动发现率由70%提高到90%。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芯片装机已经超过3000万片,随着地基系统建设,北斗在部分地区可以提供厘米级、毫米级的服务。无人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都需要高精度位置服务,北斗导航应用前景广阔。

摘编自中国证券网《317城已覆盖北斗系统多领域应用正加速推进》

材料二

2012年12月27日信息

相较于美国GPS的研发,北斗系统起步晚了20年,但到2020年左右,北斗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届时,北斗系统将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目前,我国“北斗”卫星系统虽已形成区域导航定位能力,但基本上是以满足商用服务为主。不过其具有很大的军事应用潜力,将成为我军摆脱对外国导航系统依赖、支撑我国信息化军事系统的关键。

材料三

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将把多种类型的近30颗北斗卫星送入轨道,这意味着中国北斗卫星将正式开始全球组网。2017年下半年,我国计划发射6至8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卫星的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北斗的产业化应用之路也正全面提速。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211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70%。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认为,通过积极推动北斗与大数据、云计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的融合发展,围绕“北斗+”与“互联网+”形成的新业态增长迅猛,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始逐渐显现。

摘编自宋杰《北斗+互联网+其他行业构建新兴产业链》

材料四

北斗导航系统和GPS的主要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体制的区别,GPS是一个接收型的定位系统,只转播信号,用户接收就可以做定位了,不受容量的限制。“北斗一号”是双向的,既有定位又有通信的系统,GPS是美国军方控制的军民共用的系统,对世界开放。另一方面就是它的用途和特点是不一样的,GPS解决了一个在哪里的定位问题,北斗不仅仅解决了在哪里,还解决你在这里他在哪里的问题,北斗的用户终端实际上是具有收发功能的,北斗是一个具有定位和通信双重功能的设备,用户群上不一样接收的场合也不一样。北斗导航系统的潜力所在,主要在定位通信综合领域上,对这种综合功能有需求的领域都会得到充分的应用,现在仅有定位需要的客户,对北斗的需要不迫切。但是对于既需要位置又需要把位置传递出去的用户,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非常有用的。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导航系统的性能比较》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2016年,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为全国317座城市的各种行业提供的精准服务甚至可达到厘米级、毫米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B.与试运行之初相比,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覆盖区域扩展,定位、测速精度提高,2012年末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
C.根据材料二的介绍,我们能够了解2012年末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状况、前景及主要服务对象、应用潜力。
D.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起步晚,发展快,其性能不断改善,应用潜力巨大。
E. 2020年左右,北斗系统将完善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体系,支撑我国信息化建设,使我国摆脱对外国导航系统的依赖。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导航系统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