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夹克衫   王溱
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
陈立是理发员,在市政府大楼里的理发室工作。
一天,吃了午饭,陈立坐在沙发上刚要眯眼休息一会儿,一个小伙领着一位穿着夹克衫的中年男人走进来。陈立定眼一看,是市长。以前在电视上见过。
这天陈立下班回家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老婆体检发现肺上有块阴影。老婆哭了。第二天复查得知,是肿瘤,假不了,但良性恶性要活检才能最后确定。陈立立马觉得头都大了,无论怎样,手术避免不了。这一做手术,钱就会像流水般花出去。陈立的背上像压上了一尊石磨。
祸不单行,女儿所在的饭店经营不善,闭门歇业。女儿失业了。
陈立有些落魂失魄,拿着推子两眼分神,以至于被剪发的那位科长都看了出来,忙问怎么了?陈立说没事没事,只是昨晚睡得晚了,精神不好而已。人家科长不是好糊弄的,非要刨根问到底。陈立只好如实相告。科长说,我只负责透个信给你,最近市里一家私企马上要上市,他们那里的待遇非常高。你女儿如果能进这样的企业就好了。科长给陈立留下了这个企业的名字,然后说你找找人帮忙,未必没希望。
副秘书长来理发,理了一半,陈立说,不好意思啊秘书长,有件私事我想请您帮忙。副秘书长说只管说来,能帮肯定帮。陈立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副秘书长听罢摇摇头说,这个私企老板很牛,我在他眼里未必是个人物,开不了这个口啊!  
开口求市长吧,看来只有他能帮上这个忙。陈立又不敢对市长开口。
那天市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但那天市长的声音很大,陈立从言谈中听得出,因为一个属下要市长帮着给他的亲属安排工作,市长正对下属发火。放下电话,市长又对站在一旁的秘书说,以后记住,凡是找我办这种事的统统给我挡出去。八项规定说得多清楚了,还抱幻想。
陈立听了,庆幸自己没开口,否则一顿批评是少不了了。
中午市长又来了,依旧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夹克衫。陈立发现市长很喜欢穿那件夹克衫,除了炎热的夏天,夹克衫几乎不离身。有一次陈立给市长理完发,拿衣服时发现,衣领都有些发白了。陈立纳闷,市长怎么就不换件新夹克衫?
突然,陈立的手机响了。市长被铃声惊醒了,诧异地抬起头来望着陈立。对不起领导,我接个电话,是女儿的。陈立边说边按下键盘,秘书想上来阻挡,市长挥挥手让他退到一边。女儿的哭声传来了,陈立一下子收紧了心。陈立已经明白,女儿的哭声便是坏消息。果然,老婆的胃部又发现了阴影。
陈立的手颤抖着,声音也在颤抖,眼里的泪水在打转。
市长见陈立扣上电话,忙问,怎么回事?
陈立强忍着痛苦摇摇头说,没事,没事。继续拿起剪刀。
好了,先说你的事。市长一把扯下身上的围布对陈立说。
真的没事。陈立的眼圈都红了。
别忍着。有什么困难说出来,我毕竟是市长,有些忙帮得上。
陈立哽咽着把老婆有病的事告诉了市长。
好了,我知道了。调车送陈立去医院。市长对秘书说。
您的头发——秘书迟疑着说。
我的头发怎么了,比病人还重要?别紧张,也别惊慌。有句话叫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有句话叫天无绝人之路。要有信心。市长拍拍陈立的肩头安慰道。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是大圆满。陈立老婆在市里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医生做了肿瘤切除。女儿如愿进了那家私企。这一切都是市长关照的结果。
陈立和老婆商量,无论如何要感谢一下市长。怎么感谢也犯了难,市长缺什么?什么也不缺。陈立想起市长那件夹克衫。
市长坐在理发椅里看着陈立托着那件跟老婆跑了好几家商场买来的夹克衫,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好啊,谢谢你们。我收下了,我喜欢夹克衫。但要付钱。这是原则。你们帮我买来就是情谊,我收了就是领情。
后来陈立发现,市长还是一直穿着那件旧夹克衫。他悄悄问秘书,秘书告诉他,你知道那件夹克衫是谁给他买的?市长的母亲。老人家已经不在了,但市长一直不肯丢弃。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着力刻画了市长清正廉洁、讲究原则的形象,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有对市长语言、动作的描写,也有对其神态、心理的描写。
B.为了让身患癌症的老婆有点希望,看到曙光,陈立决定替女儿找份像样的工作,就主动向副秘书长寻求帮助。
C.小说开头简洁明了,开头写“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D.小说中的科长形象,虽然笔墨不多,但血肉丰满。他想帮助陈立解决困难,但爱莫能助,便告诉陈立去找市长。
E. 小说以理发室为场景,通过对陈立一家遭遇的叙述,把市长和陈立两个地位悬殊的人物关联起来,塑造了市长一身正气、讲人情的好干部形象。
【小题2】小说中的陈立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夹克衫”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5 05:0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   叶

张炜

从月亮的位置来看,天是到了午夜了。露水真盛,烟叶上湿淋淋的,像刚落过了一阵小雨。田野上到处都是“嚓嚓”的声音,那不知有多少割烟刀正从烟秸上划过。

年喜割着烟,老打哈欠。有一次烟刀削下去,差点儿削了手指,他心里一惊,睡意立刻没了。

邻地升起一堆火,颜色很红。他立刻觉得身上冷起来,摸摸身上的棉衣,棉衣已经湿漉漉的了……他迎着那火走了过去。

跛子老四就坐在火边上割烟。他的面前就放着一块被烟汁染绿的木垫板、几柄形状不同的烟刀。身侧还放了一个录音机、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就像没有看见有人在旁边蹲下来一样。

年喜在看他割烟:一个又高又大的烟棵放到垫板上,接着被一只大手按住,另一只手伸下刀来,“哧哧”地割起来。

仿佛只用了刀尖,左一拨右一拨,每片烟叶就带着属于它的那截烟骨掉下来了,而且顶叶、中叶和底叶各自分开,所带的烟骨形状也有所不同。

真好刀法。这简直不是割烟,是熟练的医生解剖一个什么生物。年喜对跛子老四佩服极了。

“四叔,该歇歇了。”年喜两手抄在袖筒里说。

跛子老四当啷一声摔了刀子,说:“歇歇!”

他从火堆里面掏出一个大泥蛋,砸开,露出喷香喷香的肉来。他又找出了一个瓷酒瓶儿,对在嘴上喝一口。他一手将酒瓶递给年喜,一手撕下一条肉来放进嘴里。

喝过几口酒,两个人的脸都红了。跛子老四的话开始多起来。他问年喜烟割了一半没有?年喜说没有。他失望地摇摇头说:

“你割烟怎么不在地里生堆火呢?割了手怎么办!”

年喜说:“我看好多人也不生火……”

“他们!”跛子老四抬头往远处瞥了一眼,生气地说:“你能跟他们学吗?跟他们学能成个好务烟把式吗?一夜一夜坐在地里,没有火,寒气都攻到身上去了;想吃什么了,放火里烧烧就是……怎么能不点一堆火?!”

年喜笑了。

跛子老四又喝了一口酒,连吸了五六锅烟,就将小烟斗递过来。

年喜连忙摆手:“不会,我不会吸烟,吸了咳嗽……”

跛子老四大失所望地收起烟斗说:“年喜你啊……你完了。”

“我怎么就完了?”

“种烟人不会吸烟,还不是完了!”

年喜红着脸说:“好多人就不会吸的……”

跛子老四生气地蹲起来:“我说过一遍了——你能跟他们学吗?跟他们学能成个好务烟把式吗?你不会吸烟,能知道你种的烟叶什么味道么?烟叶到了集市上,你得轮番尝一遍,什么味儿要什么价钱!”

“味儿能差多少!”

“什么?!”跛子老四气愤地站起来:“种烟人不就求个‘味儿’吗?差多少?差一丝也别想瞒过我……”

年喜就让他转过身去,然后分别将一片顶叶、中叶和底叶放在火上烘干,揉碎了分开让他尝。他每种只吸两口,就分毫不差地指出:这是顶叶,这是中叶,那是底叶!

年喜惊讶地看着他。

“别说这个,你就是使了什么肥,也别想瞒我……”这倒有点玄。年喜跑到自己地里取来几片不同的烟叶,烘干了让他吸。他这回眯着眼睛,再三品尝,最后说:

“这份烟味儿厚,使了豆饼!那份辣乎,使过大粪!那份平和,大半使了草木灰……对不对?”

年喜拍打着手掌,连连说:“绝了!绝了!”

跛子老四摇着头:“到底是个‘学生’,……这有什么绝的!种烟人就得这样。”

他说完又喝了一口酒,擦着嘴巴说:“好酒啊……”

年喜长时间没吱一声。他在想着什么。

跛子老四放下酒瓶,惬意地往火堆跟前凑一凑,又回手按了一下录音机。

有个女人在里面唱。是一首近来常常听到的歌,但年喜记不起这叫什么歌了……他请跛子老四重新按一次。

……

烟叶丰收了,

多么叫人喜欢。

我们拣烟叶,

不怕劳累加油干,

一片片呀拣起挂在小棚间。

……

“嘿嘿,是唱‘烟叶’的!四叔你听……”年喜可听明白了,叫着。

跛子老四笑着说:“她要不是唱烟叶,咱还听么?”

年喜笑了。

跛子老四烘着手,又转过去烘着后背。他说:“种烟人不易哩。你想想从种到收,在这田里熬了多少夜!割了烟再晒干,一夜一夜都得在这地里守着。生一堆火,喝一口酒,身上热乎起来,这就不怕湿气了;吃点东西,长一些精神,这半夜才能熬过来。吸烟也是长精神的好办法……”

“录音机也是好东西。”

“好东西!一个人孤孤独独地坐在烟地里,听它唱唱也有好处。又不是今天做了明天不做,不是;这一辈子都得在这烟地里做活了。你多想想这是一辈子的事,你就不会马虎了。你就会想想办法,把日子过得有意思些。”

“一辈子”三个字使年喜心里沉重起来。他不由得要去想今后那漫长无边的种烟的日子、那数不清的劳苦和欣喜……他仰望着闪烁的北斗,心头升起一股肃穆的、冷峻的感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了一种秋夜凄清冷寂的氛围,也自然引出下文对割烟人的描写。
B.跛子老四生活得很惬意,晚上割烟时,酒肉齐全,并带着收音机,体现了他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性格特点。
C.跛子老四不仅能准确地区分顶、中、底烟叶的味道,还能分辨出烟叶施用了什么样的肥料,显示出他是个技艺娴熟的好务烟把式。
D.跛子老四两次对年喜说“你能跟他们学吗”,是因为他认为他们是不合格的种烟人,他希望年喜能做个好烟农。
【小题2】小说结尾说“他仰望着闪烁的北斗,心头升起一股肃穆的、冷峻的感觉”,请简要分析年喜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
【小题3】小说以“烟叶”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摘编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材料二:

(摘编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

众所周知GPS是美国的,它也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导航系统,简单点说它就是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包含陆地导航、海洋导航、航空导航和空间导航这四个类别,导航可以指涉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任何技能或研究,它的涵盖很广。我们的导航系统相比于GPS有哪些优点呢?我们是三个轨道协同工作。一个是在赤道上的地球同步轨道,起到电文传输的作用。第二个是椭圆轨道,能提高我国范围内定位的精度。

第三个就是全球定位的轨道。而GPS就只是一个单轨道,而且没有电文传输,GPS只是一个单向的数据信息传输,而我们的北斗导航是双向的传输。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人们提供高精度定位的服务,定位精度在10米范围内,而GPS的精度在50米以上。

现阶段,GPS任然是技术最完善的导航系统,也是全球用户最多的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的全面铺开应用还需要两年的时间,它是最能与GPS相抗衡的导航系统,虽然北斗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市场占有率远远不及有着几十年历史的GPS。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面对着美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自主研发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摘编自《科技斋》)

材料四:

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之一,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比肩而立。

冉承其表示:“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我们非常有信心保持很好的性能。另外,我们有很多新增的服务。”他还说:“可为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连续稳定服务。”冉承其表示,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已服务于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及科威特等国家。

(摘编自《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经认定的四大供应商之一。
B.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已经走完了前面两步,到2020年将完成第三步。
C.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代表北斗系统的不同阶段,不是独立的卫星,而是由多个卫星组成的定位系统。
D.北斗系统民用设备难觅踪影是因为其芯片功耗大且体积较大,零部件成本较高但制作水平不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系统的相关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多个领域,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GPS是美国的,它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导航系统,在现阶段也是技术最完善的、全球用户最多的导航系统。
C.虽然北斗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市场占有率远远不及已经有着几十年历史的GPS,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D.目前,我国的北斗已经服务于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及科威特等国家,实现了全球覆盖。
【小题3】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三、四概括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律的参与下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与之相对,“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
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在人们接受文意、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显。
如果说,入乐性的歌诗由于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得“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那么下面就来考察不入乐的徒诗“格律”中蕴含的“音象”潜能。对唐代徒诗而言,李泽厚称:“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甚至把唐代的律、绝体诗歌称为“近代曲辞”和“新乐府辞”,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本身具有的音乐性。正是由于唐代詩歌在格律上仍然保留着音乐性潜能,在吟诵过程中产生的音乐效果便构成了新的“音象”存在形态。这种音声层面的“音象”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诗象”升华为“意象”,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成意蕴的必要保障。“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文学评论》2017年第6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言存在的,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
B.“音象”的存在形态在魏晋之前主要为“乐象”,到了唐代,则是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
C.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加以传播,但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是模糊的。
D.在文学中,意象的构筑、意蕴的生成离不开“音象”和“诗象”,“音象”和“诗象”在作品中是同样重要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在与“诗象”的比照中阐释“音象”的内涵,点明论述对象,指出了剖析“音象”的意义所在。
B.二三两段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剖析了入乐性歌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和不入乐徒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
C.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不入乐的徒诗都是讲究格律,具有“音象”存在形态的。
D.文章虽以大量篇幅阐释“音象”在文学中的存在形态,但其彰显的立场是“音象”对意象构筑、意蕴生成的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乐性诗歌作品,因为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有助于诗意的升华。
B.不入乐诗歌作品,如果在格律上不能保留音乐性潜能,那么在吟诵过程中就不能产生音乐效果从而构成“音象”的存在形态。
C.作者认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入乐性诗歌作品且为齐言歌诗,“音象”让该诗的惜别之情更加跃然纸上。
D.只有“音象”与“诗象”在作品中结合起来,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孩子的网络成瘾
一位五岁男孩的母亲来我的咨询室,请教他儿子的“网瘾”问题。他儿子现在抱起iPad就不撒手,玩游戏、看动画片,还会无师自通地找到新的片源,玩到连饭也不想吃。如果不给他iPad,他就哇哇大哭,全家人一筹莫展。母亲想起了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网瘾。
“据说网络和尼古丁、鸦片一样,可以让人的大脑神经分泌一种导致成瘾的物质,”母亲愁眉苦脸地说,“小孩子可能更容易受它的影响。”和很多家长一样,她在网上看到一些“科普”文章,会对号入座,也没法求证究竟是什么物质,产生的机理如何,只能照单全收。
“你怎么看出孩子受影响的?”我问她。
“他玩起iPad来,就跟着了魔一样,一整天都不放下!”
“一整天?从睁眼开始?”母亲迟疑了一下:“早上他要去幼儿园。主要是从幼儿园回来以后,吵吵着要,一坐一整晚,眼睛都不带眨一下!我们怕他伤到眼睛,让他休息一下也不听。有时候只能硬给他夺下来,他就哭,满地打滚,真的就像成瘾了一样。”
所以母亲其实知道那并不是真的成瘾。“不是玩一整天,白天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是不玩的。”我确认了一遍。
“不睡觉!还有晚上不睡觉!”母亲想起来了。
我就不去确认是“不睡觉”还是“睡得比较晚”了,我问她:“他要iPad的时候是怎么一个状况?当时家里有哪些人,都是怎么反应的?”“奶奶把他接回家,”母亲说,“我和他爸爸回去一般比较晚,回去的时候奶奶已经把iPad给他了,跟奶奶说过好多次,但奶奶也没办法。小孩子缠起来很麻烦的。奶奶说,要说你们自己跟他说,别让我当坏人。”
“当坏人?”“就是嫌我们平时也不管孩子吧。”
“所以你和爸爸管吗?你们回家看到他玩iPad,会说什么,做什么?”
母亲说:“管啊,每次都让他别玩了,问题是他不听。”
“不玩iPad的话,有什么别的可以玩吗?”
母亲摆了摆手:“他的玩具堆得像小山一样,小汽车、机器人、磁力片、乐高积木……这些玩具买回来玩几天就没兴趣了。出去骑滑板车自行车也可以啊,自行车也就骑了几次,我们这孩子就是三分钟热度……”
我想,让她再这么说下去,说不定“三分钟热度”又会成为这个孩子的新诊断。
我对她说:“三分钟热度可能是因为给孩子的选择太多了。我们来看一看,假设他的网瘾好了,不玩iPad的,这个时间你希望他做一点别的。只能选一个玩具,他最有可能玩哪个呢?”
“自行车吧,”母亲想了想,“他应该去外面多运动一下。”
“那很好,谁可以陪他去?”我问。没想到这个问题让母亲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我晚上回家还有工作,应该是奶奶带吧……”她皱起了眉头,“哎,也不知道怎么说,等我想一想。”说是要想一想,她脸上的表情却是“我觉得没戏”。我问她:“有什么特别的困难吗?”她迟疑着摇了摇头,说也还好,就是跟奶奶的沟通不太顺,人家也很辛苦,晚上做饭洗碗,再请她带孩子出门运动,有点说不过去。
“其实最好是我自己带,但我又要加班。奶奶有时候会说我工作太忙,怎么不换个轻松点的。我也不听她的。现在也有点不好意思让她帮忙。”
“孩子爸爸呢?”“他就更不可能的,他工作强度大,回家就是玩手机,什么活都干不了。”母亲慢慢摇摇头,“可能还是拼乐高积木现实一点,不过每次他拼一小会儿就让你看着他,还要陪他一起,害得工作都做不了,也很烦人……或者让姥姥陪他?哎,想这些也没用,反正说了也不会听。”
“你的意思是,反正他有网络成瘾。”“是吧,”母亲忧心忡忡地说,“所以你有什么建议的办法吗?”
(文章于《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29期)
【小题1】文章中两次用到“迟疑”,有何用意?
【小题2】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网瘾”问题认识的变化过程。
【小题3】你认为作者刻画的“母亲”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小题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中作者蕴含的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探测器自1月3日顺利软着陆,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背面的地球访客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

今天下午,科研人员通过“鹊桥”中继星遥控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了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工程圆满成功。至此,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嫦娥四号任务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上搭载的科学仪器,包括科学家们特别看好的低频射电频谱仪,都已陆续开始工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1-11)

(材料二)

月球背面分布着大量的撞击坑、环形山,月面崎岖不平,地形起伏达6000米,可供选择的平坦着陆区非常少。嫦娥四号研制团队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研究分析,最终选定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作为预定着陆地点。冯·卡门撞击坑是月球背面最古老的撞击坑之一,经过几十亿年的风化,已是相对比较平坦的区域。同时,科学家推测,该撞击坑由于历史悠久,可能留存了月球形成和太阳系起源的痕迹,有着很大的科学探测价值。

但嫦娥四号的着陆区面积不到嫦娥三号着陆区面积的5%,要在这个小小的区域内准确着陆,最关键一步是精确选准其在绕月轨道上开始下降的初始点。而这个初始点距离月球背面高度为15公里,从指令发出到着陆,只有短短720秒,嫦娥四号要经历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等多个环节,由于速度快,飞行距离短,地面指令的上传速度跟不上嫦娥四号速度和位置的变化,稍有闪失嫦娥四号就有可能撞到山峰或者掉到坑里。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嫦娥四号研制团队设计了新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的策略,实现了自主控制、自主避障、自主选择理想着陆地点。

嫦娥四号要顺利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还面临着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无法直接通信这一难题。为此,我国先于嫦娥四号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承担起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和地球通信的任务。

(摘编自《焦点访谈》文字版2019-1-11)

(材料三)

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从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的最后一步任务。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按计划执行月球极区探测和月球南极采样返回等任务;嫦娥七号计划执行月球南极综合探测;嫦娥八号计划进行更多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进行探索。此外,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施火星、小行星、木星探测等深空探测工程,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实施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后续还计划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和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1-15)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的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中,从全球视角来看,近十年,我国的空间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取得成效最为显著,最为薄弱的是空间科学。

中美航天5项核心空间技术实力

核心技术

美国

中国

大型运载火箭

1967年首飞的土星5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40吨,成功率13/13

2016年首飞的长征5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成功率1/2

载人航天技术

1962年首次进入太空,运载过536人进过太空,共计时长29000天

2003年首次进入太空,运载过11人进过太空,共计时长200天

空间站技术

1973年首次建设,现拥有国际空间站

2011年首次建设,现仅有实验室,无空间站

月球探测技术

1959年首次探测,约100个探测器,12人登月

2007年首次探测,4个探测器,无人登月

深空探测技术

探测过太阳、地球外七大行星、数颗行星卫星、数颗彗星、数十颗小行星、3颗矮行星,飞行最远的“旅行者1号”在太空飞行了41年,现离地200多亿公里

飞掠1颗小行星,飞行最远的“嫦娥2号”在太空飞行了8年,现离地1亿多公里

 

中美航天空间科学发展现状

理论基础(相关学科领域核心论文第一名的前沿数 单位:个)

研究手段

领 域

领域前沿总数

中国

美国

截止2017年

中国

美国

化学与材料科学

32

12

12

探测距离

月球

整个太阳系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12

0

12

物理学

20

2

11

科学卫星数

50

180

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

13

7

0

 

综合政府活动(包括政策与经费支持力度、国际合作情况等)、人员和科研(航天科研人才和宇航员人数、航天科研成果和在轨航天器数量等)、相关工业(制造和发射能力、地面操控和航天器自主能力等)等方面的情况,目前我国航天实力排名全球第四、仍处于第二梯队。

(摘编自《发展研究》2018年第9期)

【小题1】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航天事业要赶超世界航天强国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软着陆月球背面,进而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B.月球背面地形十分复杂,嫦娥四号的着陆区面积相当小,如果它在绕月轨道上开始下降的初始点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损毁。
C.为了克服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无法直接通信的难题,我国先期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通信效果良好。
D.继探月工程之后,我国将实施火星探测工程,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并一次性完成“绕、落、回”三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