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探测器自1月3日顺利软着陆,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背面的地球访客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

今天下午,科研人员通过“鹊桥”中继星遥控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了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工程圆满成功。至此,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嫦娥四号任务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上搭载的科学仪器,包括科学家们特别看好的低频射电频谱仪,都已陆续开始工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1-11)

(材料二)

月球背面分布着大量的撞击坑、环形山,月面崎岖不平,地形起伏达6000米,可供选择的平坦着陆区非常少。嫦娥四号研制团队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研究分析,最终选定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作为预定着陆地点。冯·卡门撞击坑是月球背面最古老的撞击坑之一,经过几十亿年的风化,已是相对比较平坦的区域。同时,科学家推测,该撞击坑由于历史悠久,可能留存了月球形成和太阳系起源的痕迹,有着很大的科学探测价值。

但嫦娥四号的着陆区面积不到嫦娥三号着陆区面积的5%,要在这个小小的区域内准确着陆,最关键一步是精确选准其在绕月轨道上开始下降的初始点。而这个初始点距离月球背面高度为15公里,从指令发出到着陆,只有短短720秒,嫦娥四号要经历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等多个环节,由于速度快,飞行距离短,地面指令的上传速度跟不上嫦娥四号速度和位置的变化,稍有闪失嫦娥四号就有可能撞到山峰或者掉到坑里。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嫦娥四号研制团队设计了新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的策略,实现了自主控制、自主避障、自主选择理想着陆地点。

嫦娥四号要顺利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还面临着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无法直接通信这一难题。为此,我国先于嫦娥四号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承担起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和地球通信的任务。

(摘编自《焦点访谈》文字版2019-1-11)

(材料三)

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从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的最后一步任务。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按计划执行月球极区探测和月球南极采样返回等任务;嫦娥七号计划执行月球南极综合探测;嫦娥八号计划进行更多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进行探索。此外,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施火星、小行星、木星探测等深空探测工程,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实施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后续还计划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和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1-15)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的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中,从全球视角来看,近十年,我国的空间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取得成效最为显著,最为薄弱的是空间科学。

中美航天5项核心空间技术实力

核心技术

美国

中国

大型运载火箭

1967年首飞的土星5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40吨,成功率13/13

2016年首飞的长征5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成功率1/2

载人航天技术

1962年首次进入太空,运载过536人进过太空,共计时长29000天

2003年首次进入太空,运载过11人进过太空,共计时长200天

空间站技术

1973年首次建设,现拥有国际空间站

2011年首次建设,现仅有实验室,无空间站

月球探测技术

1959年首次探测,约100个探测器,12人登月

2007年首次探测,4个探测器,无人登月

深空探测技术

探测过太阳、地球外七大行星、数颗行星卫星、数颗彗星、数十颗小行星、3颗矮行星,飞行最远的“旅行者1号”在太空飞行了41年,现离地200多亿公里

飞掠1颗小行星,飞行最远的“嫦娥2号”在太空飞行了8年,现离地1亿多公里

 

中美航天空间科学发展现状

理论基础(相关学科领域核心论文第一名的前沿数 单位:个)

研究手段

领 域

领域前沿总数

中国

美国

截止2017年

中国

美国

化学与材料科学

32

12

12

探测距离

月球

整个太阳系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12

0

12

物理学

20

2

11

科学卫星数

50

180

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

13

7

0

 

综合政府活动(包括政策与经费支持力度、国际合作情况等)、人员和科研(航天科研人才和宇航员人数、航天科研成果和在轨航天器数量等)、相关工业(制造和发射能力、地面操控和航天器自主能力等)等方面的情况,目前我国航天实力排名全球第四、仍处于第二梯队。

(摘编自《发展研究》2018年第9期)

【小题1】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航天事业要赶超世界航天强国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软着陆月球背面,进而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B.月球背面地形十分复杂,嫦娥四号的着陆区面积相当小,如果它在绕月轨道上开始下降的初始点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损毁。
C.为了克服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无法直接通信的难题,我国先期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通信效果良好。
D.继探月工程之后,我国将实施火星探测工程,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并一次性完成“绕、落、回”三大任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1 05:06: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背后的子弹
包利民
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吃些苦头。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事实上这种眼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
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只是本份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的不满。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他的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
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那子弹也越发密集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混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假相。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的多疑。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
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有敌人。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他机警地四顾,敌人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感觉到冷。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然盖在身上。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晰。
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钱万里的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
两人对视了一发。赵锐骂道:“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钱万里提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班长赵锐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不仅因为钱万里有时做错事,还因为他对钱万里存在偏见。
B.钱万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心中恨意在不断累积。
C.小说几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抖动""对准"等细节,表现了钱万里心理的微妙变化。
D.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情节巧合离奇,给读者留下无穷悬念。
【小题2】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小题3】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部关注老年手机市场的短片《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迅速爆红网络。短片描述了独居老人与在外工作的儿子逐渐疏离的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影片走红的实质是对老年人内心诉求的深度解析。

老年人因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的衰退,难以操作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他们更需要一部操作简单、功能适合的老年智能手机。据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除了停留在能轻松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拍摄照片等功能外,还希望手机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好能够在疾病突发时依靠手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手机的真正智能之处在于能够随时与子女取得联系,子女也能通过手机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以及个人情绪等。其实,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摘编自《一部<手机>解剖空巢老人现状引争议》,2018年2月27日中国网)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年化阶段;未来20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年化水平将超过30%。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失调的症状,出现家庭“空巢”综合症。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据调查,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7)》)

材料三

怎样减少子女离家对老人的心理冲击,避免出现空巢的情感危机呢?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重要途径。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子女与父母多沟通,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政府方面,要加快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切实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等。此外,社会方面也可以多组织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多鼓励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充实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的平台。

   (摘编自《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新浪网)

【小题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揭示出,空巢老人对老年手机功能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关爱与陪伴的需求。
B.老年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逐渐衰退,健康也常常出现问题,因此希望出现更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机。
C.因子女离家导致的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症状,是家庭“空巢”综合症的具体表现。
D.空巢老人中有60%存在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已成为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提到的短片意在提醒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缩短与父母的情感距离,以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
B.老人们希望凭借老年智能手机管理健康或寻求帮助,从侧面反映出“空巢”老人现象已不再是简单的家庭问题。
C.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子女外出学习、工作造成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未来空巢老人问题将更加严峻。
D.我国人口老年化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养老问题,包括老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二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小题3】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从哪些方面可以缓解空巢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这一社会问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的品种繁多,如宋锦、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念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地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
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时尚手工在现代都市如此红火并流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已经不可抗拒的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日用品、工艺品琳琅满目,但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
(摘编自《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材料二:

(选自《2017年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制造业报告》)
材料三:
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下。同时,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小作坊生产方式,体现了手工艺的个体性和家族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都是以子承父业、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所以缺少一定的策划意识、营销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品牌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物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手工艺的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同时传统手工艺品也逐渐被现代的新产品所代替。
(摘编自《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的传播应用》)
材料四: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土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倒逼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徐州“手艺神”级的手工大师不少……都是手工艺走向生活走向百姓走向市场的鲜活的成功例证。
从非遗传承的视角来看,人们没有看到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背后深藏着的是一条漫长而脆弱的产业链,涉及从研发、选材、制作到包装、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当然,在这个产业链中,传统工艺和传统材质是最核心的资源。活态传承,就是要让这条产业链动起来、活起来,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手艺神”们专注工艺、专注创意、专注制作,而不能再像以往分心劳神于细枝末节。这个产业链应该更加尊重市场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手工艺品有不同风格,这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念的不同密不可分。
B.传统手工艺产品受到了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但若应付得当,也可重新焕发生机。
C.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大都是以子承父业或者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造成器物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的局面。
D.传统手工艺产业链涉及了研发、选材、制作到包装、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其中传统工艺和传统材质是最核心的资源。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尚手工当前很流行,这得益于传统手工制作品有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以及其所展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B.民间手工艺品制造业位于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近五年来,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是一路上涨,且幅度大。
C.手工艺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但它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这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竞争力低。
D.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更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造成人们对一些手工产品不感兴趣,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针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解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是义与利的关系。其实,义也是利,不过是受惠范围稍大的利。弟弟帮哥哥与邻居打架,在邻居看来是争利,在哥哥看来是可歌可泣的仗义。民族冲突时的举国奋争,对民族之外是争利,在民族之内是慷慨悲歌的举义。义与利是一回事,也不是一回事,只是取决于不同的观察视角。

一个高尚者大爱无疆,爱及人类之外的动物、植物,乃至整个银河星系。但从另一角度看,如此大爱其实也是放大了的自利,无非是把天下万物视为人类家园,打理家园是确保主人的安乐。如果有人爱到了这种地步:主张人类都死光,以此阻止海王星地质结构恶化,那他肯定会被视为神经病,思想比邪教还邪教,其所谓的高尚其实一文不值,且不可思议。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其实很世俗,充满人间烟火味,不过是一种福利分配方案,一种让更多人活下去或活得好的方案。一个人有饭吃了,也让父母吃一口,也让儿女吃一口,就算得上一位符合最低纲领的道德义士。

作为历史上宏伟的道德工程之一,基督教曾提交了最为普惠性的福利分配方案。“爱你的邻居”,《旧约》这样训谕。基督教创始人耶和华在《以赛亚书》里把“穷人”视若宠儿,一心想让陌生人受到欢迎,让饥民吃饱肚子。耶和华要求信奉者“寻求公平,解放受欺压者,给孤儿申冤,为寡妇辨屈”,这种视天下受苦人为自家骨肉的情怀,以及相应的慈善制度,既是一种伦理,差不多也是一种政纲。这与儒家常宣传的圣王一体,与亚里士多德将伦理与政治视为一体,都甚为接近;与某些宗教更醉心于永恒(道教)智慧(佛教)等等,则有较大的差别。

中国不乏西哲之同道。《尚书》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管子》称“王者以民为天”。《左传》称“夫民,神之主也”。而《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也明显含有关切民众的天道观。稍有区别的是,中国先贤们不谈“怪力乱神”,不习惯人格化传奇化、神话化的赎救故事,因此最终没有走向神学。中国先贤虽然也有“不愧屋漏”或“举头神明”(见《诗经》等)之类的玄语,但对头顶上的天意、天命、天道一直语焉不详,或搁置不论。西方的“天赋人权”具有神学背景,是宗教化的;中国的“奉民若天”则是玄学话语,具有半宗教的性质。但不管怎么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置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于道德核心,“上帝”也好,“天道”也好,与“人民”均为一体两面,不过是道德的神学符号或玄学符号,是精神工程的形象标志,一种方便流传和教化的代指。

(摘編自韩少功《重说道德》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实质上是义与利的关系,利是从义中产生的。
B.为了方便流传和教化,东西方分别创造“天道”“上帝”作为精神的标志。
C.道德是一种福利分配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一个人有饭吃,也让全家有饭吃。
D.中国先贤对天意、天命、天道一直语焉不详,或搁置不论,因此不喜欢神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义与利的关系入手,阐述了道德的世俗性,对道德进行重新解读。
B.文章辩证分析,深入浅出,既有浅显通俗的事例,也有权威著作的言论。
C.文章在论证中,东西方言论并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文立论的普适性。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中国和西方对于道德的认识的差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尚者的大爱可以理解为放大了的自利,但这种高尚不加节制也会走向反面。
B.分别属于东西方文化的儒家和基督教有相似之处,同属中国文化的儒道释有所差别。
C.中国哲学不尚神学,无法像西方宗教那样提供最为普惠性的福利分配方案。
D.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是否为民族英雄的争论,其实是视角不同所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

宋志坚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孟子将墨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予以及儒家的小旮旯。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洞悉厚葬之源。王充在《作对》篇中直言:“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晓解约葬,更为节俭。”

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以观点划线,党同伐异。王充却是一码归一码,不为某一学派或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这种实事求是精神,窃以为相当难得。

(原载《文汇报》2013年12月28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充在《薄葬》中结合有鬼无鬼的观点,对儒家的厚葬主张和墨家的薄葬主张均进行了批判。
B.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C.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正是因为如果孔子坚持无鬼论,那么儒家主张的葬礼中的“礼”,就不会被人们认同。
D.作者认为,做学问的人,总以学派为标准站队,以观点为标准划清界限,党同伐异,而王充却不是此类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充准确地抓住了墨家主张问题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墨家包括“薄葬”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B.“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C.作者先驳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顺势提出自己对王充的看法,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D.引用《作对》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王充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信鬼,主张薄葬,且毫不避讳谈鬼。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
B.孔子坚持厚葬主张,为推行“礼葬”,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历代儒家学者亦是如此。
C.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
D.王充虽指斥墨家的有鬼论,但能摒弃派别之争,赞同墨家薄葬主张,正是其作为学者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