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观鹳雀

贾国勇

①若不是窥到了鹳雀眼中闪出的光,说不定你会误认为那是一团蓬蓬松松的芦花。

②正是芦花飞扬的季节,每一棵芦苇的头上都顶着一团硕大的缨穗。风吹来的时候,缨穗就散发出一团团芦绒,漫天里飞舞,落在观鸟岛上似白雪皑皑。那只鹳雀就站在一簇簇的芦花下面。她垂下了长长的翅膀,缩回了细细的长颈,头深深地埋藏在灰色的羽毛中,偷偷地观察着这个世界。如一只浅灰色的球体,隐身于同样是浅灰色的芦花中,浑然一体,若不是细心观察怎么看得出不同来?

③这个时候,我正坐在淮阳龙湖国家湿地的游客观鸟椅上,观察着水面上掠过的一只只蜻蜓。在我的身后,有一棵树皮斑驳陆离的老柳树,葱茏的树枝如一把密不透风的遮阳伞,为我掩映着厚厚的树荫。鹳雀就站在我前面的芦苇荡边缘,头上是飞扬的芦花,脚下是遮盖了水面的浮萍。浮萍圆圆的叶儿,厚厚实实,如翡翠样悬在水面上。有凉爽的风吹了过来,浮萍随风漂浮,散开来又聚拢到一起。鹳雀站在那儿犹如入定,任是风掠过水面芦苇摇曳,却岿然不动。是在享受这难得的清静吗?还是在为大自然中许许多多奇妙的秘密而思考?没有人回答我。

④在淮阳县,有“饿死干慌饿不死老等”的俗语。“老等”就是鹳雀的俗名,“干慌”指的则是鹭鸶。这句话的意思是鹳雀以等待见长,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鹭鸶则是慌里慌张地不停地寻食儿,其结果并不见得比鹳雀收获得多。今天我倒是要看看鹳雀能站多长时间,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⑤很长时间了,柳树的树荫已经移去,温热的感觉一点点地袭了上来,直到感受到了炙热烘烤,我才明白应该挪个地方了。那鹳雀却依然动也不动。水色潋滟,波光粼粼,有翠色的鸟儿飞了过来,竟然落在了鹳雀的头上,伸出嘴去不停地为鹳雀梳理着羽毛。鹳雀如没有知觉的木桩,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翠色的鸟儿在她的头上折腾。

⑥又有一群鹭鸶从天而降,落到了鹳雀的不远处。鹳雀头上那只翠色的鸟儿也飞了起来。显然,鹳雀对翠色鸟的骚扰有点儿不耐烦了,轻轻地摆动了一下头。也就是在翠色鸟儿飞起的瞬间,我看到了从鹳雀眼中射出的一丝光,那目光如闪电,似流星;又如利剑出鞘。这时的鹳雀更像是深藏于密林、时刻准备着出击的猛虎,虎身未动,目光早已经杀向猎物。

⑦不愧被称为“干慌”,刚刚落到水面,鹭鸶就开始忙碌起来。大伙儿三三两两散开,如是围猎的猎手,不停地用嘴啄击着水面,似乎要从水下叼出些什么来。结果,失望得很,除了偶尔出现的一条细小可怜的小鱼外,几乎没有见过鹭鸶有大的收获。也正是在鹭鸶的啄击中,一条鲤鱼从鹭鸶围猎的缝隙中钻了出来,径向站在芦苇荡边缘的鹳雀游去。这条鲤鱼非常漂亮,银色的鳞片闪耀着熠熠的光辉。个头也相对大些,估摸着足可以让鹳雀饱餐一顿。相对于湿地的浅水区,深深的芦苇荡可以阻止鹭鸶的围猎,对这条受惊吓的鲤鱼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急于逃命,这条鲤鱼根本没有顾及芦苇荡边还站着一只鹳雀。或许,鹳雀隐藏得太深了,在鲤鱼的视线内,那也不过是一团灰色的芦花……

⑧当那条鲤鱼刚刚游到鹳雀脚下时,她突然伸出了尖利的喙,一下子就刺入水中。速度之快,若雷鸣电闪,尖喙入水出水也就是瞬间的工夫。待我惊讶地站起身来准备细细地看时,鹳雀已经叼着那条鱼扑闪着翅膀离开了芦苇荡……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17日)

【小题1】作品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作品第⑤段波浪线的语句说“柳树的树荫已经移去,温热的感受一点点地袭了上来,直到感受到了炙热烧烤”,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赏析作品第⑥段中的划横线语句的表达特色。
【小题4】文中具体描写观鹳雀捕食的经过,蕴含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文本探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6 09:48: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掏狼窝
李芳丁
我们家祖传一套掏狼窝的手艺,父亲临去世的时候一再叮嘱我,千万不能把这门手艺丢了,要把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记得20世纪60年代末,我刚高中毕业就到生产队当社员了。那时“学大寨”抓得紧,我刚下生产队又什么活计都不会干,一天累得要死,才评三等工。因此我总琢磨着掏狼窝比在生产队劳动合算,因为附近的狼窝越来越少,价钱直线攀高,掏到一窝少说也能卖个千儿八百的。这个合算的买卖,说啥也得去干。
那年初冬的一天,我带着掏狼窝的“四大件”──手电筒、麻袋、铁锤和钢钎来到了离家三十里远的对头砬子沟里,不到中午,我就发现了一行狼的踪迹,可是找到狼的踪迹并不等于就找到了狼窝,山里的狼越来越狡猾,它们把洞口造得十分隐蔽,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找到狼窝的。但这难不倒我,没多长时间,我就在一块大石头的下面找到狼窝的洞口。
狼洞一般都是一米左右大小,特别深长,有的竟长达二三百米。我把麻袋系在腰上,把铁锤掖在麻袋里,一手拿着钢钎,一手拿着手电筒,四肢趴着钻了进去。洞里黑漆漆的,手电筒的光就像萤火虫似的,爬行在狼洞里,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进地狱。
半个小时后,我爬到了洞的尽头,找到了狼窝。狼窝足有半间房子那么大,挺宽敞。我直起身来,一边揉着发酸的腰,一边用手电筒四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窝狼,一共四只,我想今天的运气不错。狼是最狡猾、最凶残的野兽,若是在野外,别说是一个人,就是几个人也不是群狼的对手。可是,每当有人光临它们的窝巢时,它们就变得胆小如鼠,既不攻击,也不逃跑,而是如羊群似的相互拥挤,边挤边浑身哆嗦得放响屁,用绿莹莹的眼睛看着你,乖乖地等着你的发落。我不慌不忙地拽出背后的铁锤来到狼的跟前,照着其中一只的脑门,又准又狠地砸下去,只听噗的一声,那个不可一世的东西就不声不响地趴下了。遇到这种凶狠的袭击,其他的狼可能是吓呆了,也许我的祖辈们就是抓住了狼的这个弱点,才摸索出了捕杀它的这套手艺。我解开麻袋,把死狼扔进袋子里,把袋口系在腰上,然后转过身,在三双绿莹莹的目光之下,拽着那只死狼向洞外爬去。我估算了一下,这一进一出,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是把这四只狼都弄出来,天刚眼前黑,顶着星星回去也没问题。这样想着,我把死狼放在洞口,回头又钻进洞里。
还是重复着祖传的那种残忍方法,我又把一只狼锤死后,装进麻袋里拖着向外爬。然而,当爬到打通的那块石头旁时,我不禁大吃一惊,也许是因为这里的土质太疏松,或者是因为我动了那块石头使上面失去了支撑,眼前已出现塌方,洞被沙土石块严严地堵死了。我第一趟出去时已经把钢钎带出去了,哪承想遇到塌方,没办法,只得用双手去扒洞,可越扒土越多,扒了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一小步。
手电筒的光越来越暗,为了省电,我把手电筒关了。瞬间,洞里一片漆黑。我掏过无数次的狼窝,死在我手中的狼更是不计其数,在狼洞出出进进是我最大的乐趣了,可此时我却觉得从来没有过的恐惧。我一次次地向堵在前面的石头发起攻击,但一次次都垂头丧气地缩回来,手指头好像已经磨去了半截,再也不敢去触摸那坚硬的石头。随着体力一点点地消耗,我开始绝望了。
越是绝望,越会使人想起很多美好的事情和很多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我是家中的老大,是全家人的希望和依托。没有我,母亲和弟妹们就没法活下去!强烈的求生欲竟使我想到了喝狼血,我决定用狼血充饥。可我刚刚解开麻袋还没来得及喝狼血,就昏过去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醒了过来,发现眼前有两双绿莹莹的目光。打开手电筒一看,是洞里的两只狼坐在那只死狼跟前正用舌头默默地舔着死狼头上的血迹。看到这情景,我心里一颤,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兄弟妹妹。我默默地想,今天落到这般绝境,是不是报应?
等我再次从昏睡中醒来时,竟发现了三双绿莹莹的目光。我以为那只狼被舔活了,打开手电筒一看,没有啊,那只死狼仍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但守在它身边的,确实是三只狼啊,就在这时,一股清新的风吹到我身上,使我精神一振。我回头用手电筒一照,惊奇地发现在那块大石头的一旁,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新洞,虽然很低很窄,但还是勉强可以爬过去的。也不知从哪来的那么大的力气,我一口气爬出洞口,终于又看到了雪夜中的星空。
我踉踉跄跄地向山下跑去。跑到村头时,东方已露鱼肚白,启明星已出来了。这时,我隐隐约约听到母亲沙哑的呼唤声。
我已无力回答母亲的呼唤,眼泪却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连滚带爬地跑到母亲跟前,一头栽倒在她的怀里,喃喃地说:“娘,我再也不掏狼窝了,宁愿受穷,宁愿祖传手艺断在我手里,宁愿父亲在九泉之下闭不上眼睛……”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她那干柴般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有几滴热乎乎的东西滴在我的脸上,淌进我的嘴角,咸咸的,涩涩的,我知道,那是母亲的心酸的泪……
(节选自《意林》2014年第11期,有删减)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山里的狼越来越狡猾,狼窝造得很隐蔽,没有经验的人即使发现了狼的踪迹,也找不到狼窝的洞口。
B.父亲临终时一再叮嘱“我”要把掏狼窝这套祖传的手艺传承下去,因此,在初冬的一天,“我”带着工具,到离家三十里远的对头砬子沟里去掏狼窝。
C.当体力耗尽且还昏厥几次后,“我”竟然不知从哪里来了力气,一口气爬出洞口,这说明人在绝处时,求生意志是十分强大的。
D.“我” 杀狼的动作十分连贯, “拽” “砸”“解”“扔” 等系列动作,说明“我”是一个动作敏捷而性情残暴的人。
【小题2】文中的狼和狼窝有何特点,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小题3】本文写“我”抓住狼的弱点,熟练地从狼窝掏出狼,却又被困狼窝,被狼救出,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说说你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审美艺术在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建中还能起到关键作用吗?答案是开放性的。

在艺术领域,人们以计算机为工具,甚至编制智能程序,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已不再是新闻。“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和绘制系统”与模拟生成书画的相关程序也已经相继出现。通过深度学习,微软机器人小冰已经可以写出与传统诗歌相媲美的诗句,并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而音乐也因其形式化最强早已被成功模拟;近年来索尼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系统Flow Machines制作了两首酷似披头士乐队作品的Al音乐。……智能交互艺术、虚拟现实艺术、智能打印艺术等将成为未来“奇点”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传统视域里,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科学、宗教无法替代的精神价值。未来人类发展不应该是在科技牵引下的一意孤行,而要是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出来的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未来视域,人类精神结构中精神信仰、科学认知、审美艺术三大板块的关系可能会被打破,因为作为这一理论前提的“主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将出现新的结构、秩序和形态,人类的艺术形态也将发生全新的转变。

而我们又该如何期许中国文化的未来呢?

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也许亚洲比欧洲更深沉,中世纪比现代更深沉,因为亚洲人和中世纪的人都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华文明所营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是以科学认知体系见长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回溯中华传统文化,老子在论述“道”的本质时所提出的天人融通、万化归身的境界,既是一种哲学境界,又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为我们所推崇的审美境界。它昭示着与主客二分、主体性张扬、理性狂妄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价值选择和社会愿景,昭示着如同海德格尔所设想的“完满的自然”。那么,对于中华文明在未来的意义,我们自然有一种美好的期许。

但这样一种期许放在强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价值主体被颠覆和瓦解的视域中,也明显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全新情况,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需要被推倒重来。看起来,我们总想把绝对不变的、超时空的人性价值和主体构成作为思考的牢不可破的起点,这一点是错误的。唯有把所有的因素都包括进来,把所有的意见都包容进来,把所有的可能都考虑进来,平等地交流讨论下去,交给时间、实践和未来人类去选择和判断,才是唯一的路径。我们相信,后代人会有既是人类的又是个体的、既是历史的又是未来的、既是自由的又是自然的智慧和答案。

(摘编自庞井君、韩宵宵《人类精神结构的变迁和审美艺术的未来》,《新华文摘》2019年第4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智能编程进行的文艺创作将继续得到发展,将产生“奇点”艺术的一些重要表现形式。
B.传统的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将随人类精神价值体系的调整而全新转变。
C.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未来意义的期许,会因强人工智能冲击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
D.中华文明营造了西方文明缺乏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但导致了中国人与科学的距离。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审美艺术的未来意义与中国文化的前景,文章都以设问方式引出思考与探讨。
B.文章举绘画、诗歌、音乐创作的例子,阐述了人们已经能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
C.文章谈论中国文化,用它的未来意义与原有价值相对照,昭示了另一种社会愿景。
D.文章先后探讨了由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审美艺术和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全新变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妨碍这种建设。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一种哲学境界,但对于后代的人生与艺术并无指导意义。
C.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相信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能够融入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
D.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要被推倒重来,现有艺术则会被未来“奇点”艺术取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本报广州9月16日讯(记者刘盾)今天17时左右,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省台山市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为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9月15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防御台风紧急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各学校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在属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指挥下,坚决落实防御强台风工作的监管和主体责任,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广东省教育厅强力部署,要求从9月15日至17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全部停课停学,少年宫、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停止一切培训和教育活动,寄宿制学校学生原地做好防台风工作。广东省教育厅强调,启动防台风工作机制期间,全省各类学校、幼儿园、少年宫、校外培训机构,停止一切对外交流培训、户外拓展、军训等户外活动。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按照广东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经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广东省9月16日至17日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停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6日18点30分,深圳市教育系统共出动8460人次安全隐患排查人员,重点检查112个在建工地、17处危险边坡、75处低洼地带。深圳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共安排60个检查督查组,动用人员850多人次。
材料二:
本报南宁9月16日讯(记者 周仕敏欧金昌)台风“山竹”预计今晚到17日凌晨登陆后以台风或强台风(13-15级)进入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9月15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始终绷紧防台风这根弦,做最坏的打算、最精心的安排、最充分的准备,牢牢守住师生生命安全的底线,提早落实防御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为了做好防御工作,广西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台风信息,紧盯台风“山竹”移动路径,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师生和家长加强防范,提升安全意识。同时,严格值守,及时报送信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广西强调,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停止师生户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适时停课。据了解,目前广西已有8个地市教育部门发布通知,要求从17日起,所有学校、幼儿园停课,直至解除防御台风应急响应为止。
材料三:
本报海口9月16日讯(记者宗河)受台风“山竹”影响,海南省教育厅9月14日发布《关于做好超强台风“山竹”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抓好全省教育系统的防风防汛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迅速落实防御台风的各项措施,立即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危旧校舍、围墙、教室宿舍门窗以及水电路等设施进行逐一排查,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及时消除隐患。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准备充足的食物、水以及发电机、药品等急需物品,确保台风期间留校师生的生活正常。学校要加强师生防汛防风安全教育,特别是今年秋季入学新生的防汛防风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在台风影响期间避免外出活动,做好防范台风预警和安全防范教育工作。
海南多地教育部门已出台停课措施。海口市教育局今天发出通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9月17日上午停课半天,下午复课。此外澄迈县、文昌市各学校和幼儿园9月17日停课一天;儋州市中小学停课半天,幼儿园停课一天,并通过校讯通、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学生家长。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按“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行事,目的是落实该工作中的监管和主体责任,做好台风防范工作。
B.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强调“做最坏的打算、最精心的安排、最充分的准备”,是该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坚守师生生命安全底线的态度和决心的体现。
C.海南省教育厅为台风期间留校师生准备“食物和水以及发电机、药品等急需物品”,是一种应对台风威胁的措施,也是在关怀广大师生的生活。
D.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是一种减少台风所带来的损害的最有效措施。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台风“山竹”登陆过境期间,三省区相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停课的举措,都体现了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师生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
B.海南省和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系统均安排有安全隐患排查,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排查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C.广西壮族自治区只有8个地市教育部门发出停课通知,说明台风“山竹”对广西的影响远小于广东和海南。
D.2018年台风“山竹”对我国影响巨大,涉及广东、广西、海南三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它对教育系统的影响。
【小题3】以上三则新闻材料,分别报道了广东、广西和海南在面对强台风“山竹”时不同的应对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地措施的侧重点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脸艄公

欧湘林

明朝洪武年间的一个春天。洞庭湖南边的龙阳城里来了个姓焦的巡抚大人,他是从长沙坐马车一路颠簸来到湘北视察民情的。

从省府里来了大人物,龙阳县县令青文胜不敢怠慢,赶忙把焦巡抚迎到了县府里。一阵寒暄后,焦巡抚说了此次下来视察的目的,打算在龙阳住下,第二天视察龙阳,第三天去常德、桃源一带,并要青文胜给他安排一艘船,说是去常德不坐马车了,想乘船逆流而上,看一看沅江两岸美丽的风光。青文胜笑了笑,说:“大人请放心,下官一定照办。”

第二天,天气晴朝。青文胜领着焦巡抚一行走在防洪大堤上,北边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溯,船帆点点,一望无际。此时,只见焦巡抚感叹地说:“青县令,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得多传神啊!眼下,我虽没有置身于岳阳楼上,可在龙阳的大堤上也有同样的感受啊!”青文胜连连说是,这才明白焦巡抚此行是下来春游的,不然怎么就没提到范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一路走,一路观赏着沿途美景,焦巡抚高兴极了。这时,南边大堤下的秧田里响起了一个姑娘的歌声:“插秧田里水深深,抓条泥鳅有半斤;郎吃头来妹吃腰,留条尾巴到明朝呜嗬嗬——”

“哈哈!”焦巡抚听了之后,说,“有趣,太有趣了……”

这时一个小伙也唱了起来:“月老耙耙难充饥,梦里妹娘不是妻;若要田里收成好汗水湿透衣。呜嗬嗬——”

“想不到,真想不到呀!”焦巡抚说,“原来种田人是如此风趣快活。”青文胜一笑:“大人,这可不是种田人寻欢作乐呀!他们实在是太累了,这才唱着自编的歌儿解解乏,目的只是想缓解疲劳继续插秧,也好让一同插秧的人们放松放松,就跟船工喊号子、筑堤的唱打夯歌鼓劲儿一样,”

“是这样吗?”一见焦巡抚的脸上有了不快之色,青文胜再也不敢多嘴。

第三天,青文胜陪着焦巡抚来到江边码头上了船。当他看到艄公位置上还没人,船头右橹边坐了一个年轻人,靠下一点儿的左橹边坐了个妇人,就大声地问地:“王二嫂,你男人老黑呢?”妇人说,老黑马上就来。可等了好一会儿,老黑还是没来,青文胜一恼道:“王二嫂,你男人怎么回事,太误时了,怎么不给本官面子呢?”然后,他赔着笑脸对焦还抚说:“大人,请稍歇息,下官这就去叫艄公老黑。”说罢,转身走了。果然,不多一会儿,焦巡抚就看到一个黑脸汉子戴着顶破草帽急匆匆地跑上了船,然后从外边的船舷上走过去站在艄公的位置上大喊一声“开船喽!”只见黑脸汉子一手掌舵一手摇橹,船儿就朝上游驶去。

“哎!”焦巡抚问黑脸汉子,“你们的青老爷呢?”

“青老爷被几个打官司的人缠住来不成了。”黑脸汉子说。

“好你个青文胜,你怎么能不把本官放在眼里呢?此去常德没有多远,因为一个小小官司你就让本官坐冷板凳吗?”焦巡抚气得满脸发紫,按照官场礼节,如果是上峰出巡,下属是应该陪上峰同行的,实在抽不开身,至少也要派一个“师爷”陪同。如今可倒好,他青文胜竟然为一个小小的官司不与他同行!

从龙阳到常德五十多里水路,好在春天里水流缓慢,焦巡抚坐的这条船也不是很大,虽然是逆水行船,有艄公掌舵,一个年轻人和艄公老婆奋力摇橹,船儿还是行得很快的,但要想摇到常德城去非得出一身大汗不可。

路上,焦巡抚观赏了野鸭洲的苍茫、古镇苏家渡的繁华、徳山孤峰岭宝塔的巍峨、阳关石肌的险要……慢慢地心中怄的气也消了许多。

船儿在常德下南门码头靠岸时,两天前就得知巡抚大人要来视察的熊知府早已恭候多时了。一见巡抚大人的船到了,马上就笑着迎了上去。

“哎!你不是青五儿吗?”见了跳上岸系好缆索、搭好跳板的年轻人,熊知府大吃一惊。暗想,他怎么当起船夫来了,莫不是犯了衙规被他家青老爷罚了当船夫?因为以前从龙阳县送到常德府的公文多半是青五儿送来的,熊知府哪儿会不认识他?熊知府好奇怪,忙问青五儿:“怎么没见到你家青老爷?”青五儿不知说什么才好,嘟着嘴抬起下巴朝艄公点了点头示意,此时黑脸汉子正背对江岸西朝大江休息呢。熊知府会意,就命黑脸汉子上岸来,黑脸汉子犹豫了一下不敢不从。当黑脸汉子来到面前时,熊知府细看之后愣住了:“青文胜,怎么是你?”

“嘿,“青文胜笑了笑说,"为巡抚大人摇橹掌舵是下官又不容辞的责任呀!”原来黑脸艄公是青文胜,焦巡抚也大吃一惊。仔细一打量,果然是青文胜。焦巡抚不禁问道:“青文胜,你捣什么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见两位上峰非要他说出原因不可,青文胜也只得实话实说了。

原来,现在正是插秧的农忙时节。为了抢插秧苗,各家各户连老人和孩子都下田了。为了帮助那些缺少劳力的家庭,青文胜把县里所有的衙役都派下去帮着插秧了。所以,巡抚大人要坐船时,他就决定由他和夫人,再加上仆人青五儿来充当一次船夫。为了不让巡抚大人生疑,他让夫人扮“王二嫂”和青五儿先到船上等他,然后假借艄公“老黑”没来,假装生气地去催人时脱身了。回到县府,他脱下官服用锅灰抹黑了脸,赶去当稍公,还真的蒙过了巡抚大人……

说到这里,青文胜马上摘下破草帽,用江水洗掉脸上的锅灰,跪下给焦巡抚赔罪说:“焦大人,下官失礼了,请多多包涵!”

焦巡抚恍然大悟,连连叹道:“来龙阳之前就听说青县令与民同心,极受百姓拥戴,没想到,你竟还有驾船的本事……”他哪里知道,家境贫寒的青文胜打小就生活在河边,打鱼摸虾、摇橹驾船是寻常事;即使做官以后也经常带着衙役帮孤儿寡母插秧、割稻。因此,青文胜被龙阳百姓誉为“青天大老爷”。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黑脸艄公”为题,设置悬念,青县令不忍打扰农忙的百姓而化装成船夫,情节设计既巧妙又合情理。
B.文章结尾写青县令“有驾船的本事”,补叙出青县令的出身经历和为官后的善行,使青县令的形象更加丰满。
C.焦巡抚在农忙季节以视察为名游山玩水,劳民伤财,当青县令因官司没来陪他时他大为生气,是个昏庸官吏。
D.文章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青县令与焦巡抚二人言行和心理的描写,表现青县令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形象。
【小题2】文中用较大篇幅写“第二天”青文胜领着焦巡抚视察的情况,有何作用?
【小题3】青文胜被龙阳百姓誉为“青天大老爷”,联系全文,请说说文章是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塑造他这一形象特点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双胞胎姐妹青岛溺亡

据通报,8月6日11时45分,在青岛失踪的北京双胞胎姐妹,已找到一人,漂浮在海上,已无生命体征。6日15时45分,记者在搜救现场确认,另外一名女孩在海里被搜寻到,已无生命体征。

据报道,孩子的母亲情绪崩溃,不断说着“后悔出来玩”,已无法正常对话。亲戚已赶到现场陪伴孩子母亲。据了解,两名双胞胎姐妹开学就上三年级了,此次与母亲从北京来青岛旅游,并未参加其他活动。据悉,8月5日下午一点左右,母亲和双胞胎从所住的万达公寓出发,步行过马路来到南侧的沙滩上游玩。母亲坐在沙滩上边看手机边看孩子,双胞胎则在离她数米远的地方和沙滩上的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下午三点左右,母亲发了个朋友圈之后,再抬头发现孩子不见了。当时,孩子的鞋子还放在沙滩上,她以为孩子到海边冲洗挖沙子的工具了,就横向沿着海岸线寻找,呼喊孩子的名字,找了一个小时未果,回来之后迅速报警。

警方调取了现场监控,没有发现有效信息后,于5日晚开始下水寻找。一开始,孩子的母亲并不相信孩子在海中,“因为当时海里还有很多成年人,如果有孩子在挣扎,而且还是两个,肯定能发现异常。”

据了解,事发海滩是一处不正规的浴场,虽然摆放有禁止下海游玩的标志,但是仍有部分游客在此游泳。目前,事发海滩已经封锁。

悲剧已经发生,孩子的亲人已陷入无尽的痛苦和自责之中。痛心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提升大人和孩子的安全意识,加强防范,避免悲剧重演。

(摘编自《齐鲁晚报》2018年8月7日)

材料二:

离开智能机的3天我的生活到底发生了啥

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享受,但大家可曾想过,在科技引领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身边的人情味儿是否少了很多?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离开了智能手机真的就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了吗?抱着怀疑和好奇的心态,3天元旦假期我体验了一把无智能手机的生活。

用不了微信,朋友都以为我“失联”了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一个月都打不了几通电话,除非是外卖或快递小哥给我们打来。自从微信、QQ、钉钉这些即时通讯类APP火了之后,和家人、朋友、领导、同事进行日常联络,都少用甚至不用电话了,网络联系省钱方便快捷。

假期间,我使用了功能机。没有给朋友们“秀恩爱”“撒狗粮”的机会,也避免了一些微商朋友们的骚扰。

但是,假期间,好几年没联系的高中同学要聚一聚,于是拉了一个微信群沟通,我没参与他们这场热烈的讨论,聚会也失之交臂。后来听说他们以为我“失联”了。

暂别移动支付,花现金还得问爹妈要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普及以后,几乎就没怎么花过现金,外出连钱包都省了。假期回家,虽不怎么出门,但多少有需要花钱的时候,而一点积蓄又都在余额宝里,只能厚着脸皮问父母要点现金救急。

离开智能机的3天,我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起来,冲一杯咖啡,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翻开买了很久却始终懒得去翻的《解忧杂货店》,安安静静地享受读书的时光。我发现,相比于手机上的电子书,实体的纸质书其实更加有味道,也更能深入地读下去。我们所钟爱的电子书阅读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捧着一本纸质书方能称之为阅读。

午饭过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带着一台闲置了多年的相机奔向了公园。细细想来,用智能手机以后,有七八年没有像这样端着相机,貌似很专业地拍过照了。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让人很难再有拿起相机的欲望。但是我想说,多年后再次使用相机拍照,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嗑着瓜子,看着八点黄金档的热播剧,不时地调侃着剧中人物,这种感觉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手机丰富我们的生活,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几天无智能手机的实际生活体验,让我感到,身处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放弃智能手机就等同于与时代脱节,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不便,还会使我们失去很多与朋友、家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但是我们的生活除了《王者荣耀》、微信支付、抢红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掘的美好,而这些美好都是手机所难以替代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合理使用它,让它成为我们更好的伙伴。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当手机变成你身体的“器官”

398亿小时!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这些时间,足够建造109座金字塔。近日,波士顿大学讲席教授詹姆斯·卡茨公布的这项数据,再度引人深思:手机等技术产品在引领社会进步之时,是否也在将人类推入泥沼?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时间正越来越多地被手机消磨掉。不论是家人团圆还是朋友聚会,不论是上班路上还是工作之余,说话的人越来越少,盯着手机屏幕的人越来越多。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3小时,仅次于巴西,手机沉迷度位居全球第二。显然,如今的手机已不仅仅是手中的工具,俨然变成了身体的“器官”。许多孩子刚学会说话,张口闭口就是手机,左触右按还玩得很溜。有人说,长这么大,唯一能坚持下来的事,就是每天给手机充电。虽有些戏谑,但的确戳中了现实的痛点。

痛在哪?不仅在于手机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更在于我们终日把目光拴在手机上,丧失了很多能力,消磨了许多斗志。有幅传播甚广的热图:一位男子侧卧于床上,手中拿着手机玩得兴致勃勃,其姿势与百年前瘾君子吸食鸦片的场景惊人相似,赤裸裸道出了某种技术隐忧。有人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而手机用户却越来越蠢。更有研究发现,如今年轻人的记忆力越来越糟糕,有人甚至患上了类似于脑损伤的数字痴呆症。

不妨自问,那些“建造109座金字塔”的时间,我们都用来做了什么?有没有给自己的人生成长路添一块砖,加几片瓦?

不得不说,屏读时代,碎片化信息太多,实在难以引发深度思考。沉溺在捕风捉影的八卦、东拉西扯的鸡汤、刺激酷炫的游戏中,也许是散漫闲适的,但长此以往,必定会玩物丧志。

对于科技的负面性,人类一直有诸多反思,赞叹和恐惧交织在一起,逐渐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情结。英剧《黑镜》一度备受追捧,其反映的人被科技操纵的主题,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其中有一集讲到,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获得高评分受人尊重,而低评分则被人排挤,许多人不得不疲于应付点赞与被点赞,丧失了生活的滋味。这面“黑镜”似乎也照射着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在朋友圈中的画像吗?传统观念里,技术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它是工具,应当被人驾驭。而如今,人们渐渐意识到,对手机等技术产品,我们的依赖远比操控多得多。

我们当然不应拒绝科技的进步,理性来讲,我们也无法逃脱技术编织起的复杂网络,但如何与它相处,考验着智慧。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介绍了阿米什人对待科技的方式:他们有选择、有节制地运用技术元素,通过集体的选择方式,适应科技的进化节奏,最大限度地消除其负面影响。这种方式或许很难大范围推而广之,但其依然启示我们——科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往往是人的局限所致。当下,我们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如果你落入对方的棋路并迷失掉了自我,那么一定会是输家。

(摘编自《文摘报》2017年9月2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岛溺亡双胞胎姐妹的母亲并不相信孩子会在海里溺亡,因为当时海里还有很多成年人,如果有孩子在海里挣扎,他们肯定能发现异常。
B.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普及,可以基本免除我们花现金的麻烦,但是回到父母家还是应该入乡随俗,找父母要现金花。
C.如今,人们对手机等技术产品依赖远远大于操控。长此以往,手机会成为人类的新器官或许不再是一句戏言。
D.手机本无错,全是沉迷惹的祸,如今,全民沉迷手机的现象不禁令人有种一百多年前国民沉迷鸦片之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8月,北京双胞胎姐妹青岛溺亡,再次提醒人们,沉溺手机正是酿成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的一个极关键原因。
B.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王者荣耀》、微信支付、抢红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掘的美好,而这些美好都是手机所难以替代的,故智能手机完全可以放弃。
C.现代社会,人正在被科技操纵,一些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获得高评分受人尊重,而低评分则被人排挤,这使许多人不得不疲于应付点赞与被点赞,丧失了生活的滋味。
D.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无法逃脱技术编织起的复杂网络,但科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往往是人的局限所致。人类与科技之间的博弈正是一场智慧的考验。
【小题3】你认为手机等科技产品有哪些利和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